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开示 常礼敬佛陀

常礼敬佛陀

法句经: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父子俩,父亲以砍柴的为生,儿子帮助父亲。每天砍上柴以后,就用车拉去卖。有一天,没想到车走到半路就坏了。于是,父亲就告诉儿子说:“你在这里看护好车和车上的柴,我到城里去想办法。”(因为他们打柴在山上,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去找人。因为车坏了,像我们现在说的,找车的零件等等。他的父亲到了城里天就黑了,来不及出城,城门就关了。

小孩子躺在车下,瞌睡了,就在车下睡着了。天黑了,这时候有俩个恶鬼正好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小孩就说:“正好啊,我们又有一顿丰盛的美餐了。”这俩个鬼特别高兴。其中一个鬼就去拉小孩的脚,因为这个小孩家里是信仰三宝的,从小受父母、家庭的熏陶,所以一拉他的脚,他自然而然的就说:“礼敬佛陀”。那鬼一拉,他就说:“礼敬佛陀”。这鬼一听,就说:“这可不行,这是佛的弟子,我们得敬重他,不能伤害他!但这么小的小孩,他躺在车下,也没其他的人,这怎么办呢?谁来呵护他呢?”俩个鬼就想:这小孩肯定很长时间没有吃饭了,咱们分头行动:你留下看管小孩;我到城里国王那里去给他要点饮食来。

一个鬼就到国王那,把国王用的餐具、饮食拿来,并且留了一个纸条。在纸条上,大概鬼就叙述了这件事情。他们拿回来以后,就像父母一样来照看这个小孩一直到天亮。国王看到这个纸条,就派手下的人,说:“你们到城外去看一下。”来人一看,确有此事啦!就问这个小孩说:“你一个人在这里怎么样度过这么长的黑夜啊?”他说:“我很快乐啊!我虽然在这里,但是我的父母他们一直在照看着我的,我吃得饱也睡得好。”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俩个鬼一定是现他父母的形像。国王又按照这个鬼纸条上写的这个小孩父母的住址,又去把小孩的父母找来;并且和他们一起去拜见佛陀。佛就说了:“乔达摩弟子,常善自省觉,无论昼与夜,常念于佛陀。”

昨天我们说:无论昼与夜,常念于禅定。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常常保持有这样一颗心:常念于佛陀,接着还要念法、念僧伽等等。从这个小故事当中,和他们亲近佛陀,佛给他们说的这一首偈,我们就能够领悟到:作为佛的弟子,我们应该常善于觉省,不要迷惑。不管是白天、黑夜,一切时、一切处,都应该缘念佛陀。从故事当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缘念佛陀的功德利益。念佛陀,鬼都不敢害的。这个小孩子,他之所以在被鬼拉了脚的时候能够念“礼敬佛陀”,我们也能想象到,他平常一定是常常顶礼佛陀的。顶礼佛两足尊嘛,这是自然的一个反射。

我们修行,不在于我们要学多少。也就是说,当你学的时候,相应的一定要省觉的,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戒律它也需要很好地去熏习、有彼此的提携帮助,他才能够进入的。要做一个世间的老师,或者做一个佛法的老师,他一定要经过一个相当的一段时间,无论从道德、学问各个方面,真正地能够以法自师,这样一来,才能以法师人;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严格地训练。难道佛法只是传授一下知识就可以了?可能不是在于这!最重要的是在于佛法能够一点一点的深入人心,让大家慢慢地改变自我,真正地能够在佛法上得到受益;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用我们自己的智慧、理智和行为谱写出我们生命当中一连串美妙的菩提乐章!阿弥陀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