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法与姑娘的故事

人物故事 | 作者:圣严法师 [投稿]

  法与姑娘的故事

  (一)

  纵然经过了一百大劫

  所作的业力永不销亡

  等到那因缘际会之时

  应得的果报仍自承当

  这四句话,说明了一切的命运,都有前因后果,也由各人去自作与自受。只因为众生愚痴,不知道过去,也不见未来,总以为世间上有著许多偶然的事。其实,今年的遭遇,不论幸与不幸,都是种因于往世,今生的行为,不论善与不善,都将受报于未来。

  (二)

  这个故事,发生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王舍城中。

  那是由于两个大富长者的财富而起。王舍城里,住有一位天与长者,以及另一位鹿子长者,他们两家的财富之多,可能仅仅次于城主;但是,彼此都在自我夸耀,说是自己的财富要比对方的更多,究竟谁多谁少,可能是八两与半斤。然而,为了面子,谁也不肯让步,由私下的夸耀,进展到公开的争吵,因而成了互不相容的冤家对头。

  可是,真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当他们争吵到最后,竟在第三者的说合之下,他们两人,又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并且被他们发觉了一个「真理」──只有门当户对,才最适合交往。

  他们两位富翁的友谊,越来越深了,他们还希望他们的子女,也都能够保持住像他们之间这样深厚的友谊。

  「只有一个办法,可使两家的儿女确保亲善。」其中一个说。

  「什么样的办法?」

  「那就是将你我结成儿女亲家。」

  「这太好了,可惜我们都还没有儿女。」

  「那不简单吗?我们都有妻子,将来生了孩子,一男一女,就是夫妻。我们两人,不论谁做公公或谁做丈人,都是一样。」

  「好极了!我们就此一言为定。」

  不久,天与长者生了一个女儿,是一个容貌端正而姿色绝伦的娃娃,可惜,自从出世以后,天性爱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遇到出家人来为天与长者说法的时候,她就不哭,并且竖起两只小耳朵,静静地听法,这样小的女孩,能不能听懂佛法?谁也不过问,但她喜欢听法,却是事实。正因为她爱听法的原故,当要为她取名的时候,就考虑到要用一个法字,又因她的父亲叫天与,所以给她取名叫做法与。

  这时候,另外的那位鹿子长者,听说天与长者生了一个容貌绝伦的女儿,虽然他还没有儿子,但如生了儿子,岂不就是自己未来的儿媳?于是,既送衣料又送璎珞,备了一份重重的贺礼,去为天与长者庆贺,似乎这也就是送的聘礼。所以天与长者非常高兴地说:

  「托你老兄的□,使我有了一个女儿,将来老兄生了儿子,那末,我们两家的儿女亲家,就做定了。」

  「是的,谢谢老兄。」鹿子长者也以同样兴奋的语调说:「我有信心,我一定会生儿子。」

  当真不错,隔了不多时,鹿子长者的太太为鹿子长者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生的那天,根据印度的历法来说,那天属于毗舍□(沸星或黑鹿)月──二月,所以取名叫做毗舍□。

  天与长者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自然也是喜在心头,由于这个男孩的适时来到,他与鹿子长者的儿女亲家,也就成了定局,为了庆祝他的女婿的出生,少不得也是备了一份重重的贺礼,亲自送了过去。

  (三)

  然而,万万想不到的事,竟然发生了。当法与姑娘渐渐长大之时,她对她的终身大事,却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有一天,她向她的父亲跪了下来,这是很不寻常的举止,所以她的父亲就问:「法与,你有了什么困难的事吗?」

  「是的爸爸。」法与说:「但是先请爸爸应允了我。」

  「我已应允你了,你就说罢。」

  「那就是女儿已经想说了很久,而又始终不敢说出口来的话。」

  「不要怕,有你爸爸在这里呢!」

  「那就是──我想出家学道,我也乐于出家修道。」

  「什么?你想出家?」天与长者这才著急起来;但他是个慈祥的父亲,从来没有用大声对待过他的女儿,所以又勉强地抑住了激动的情绪,轻声地说:「孩子,你不要这样淘气,这是胡闹不得的事呀!我跟鹿子长者,有约在先,怎可叫你爸爸为难呀!别的要求,样样可以,要求出家,万万做不得。」

  天与长者的拒绝,对于法与姑娘来说,乃是意料中的事,所以她也不再多说什么;

  但是她的意志,决不因此动摇,相反地,她倒设法更加积极地去接近出家之道。

  她先皈依了三宝,并且礼拜莲华色罗汉尼为门师(相近中国的皈依师)。莲华色尼经常出入在她的家里,那也是受她全家敬仰的一位圣比丘尼,由于这样的因缘,她也秘密地向莲华色圣比丘尼提出了请求:「圣者,弟子有一项要求,不知能不能得到圣者的成就。」

  「佛教誓愿成就一切的众生,当然也能成就你的。」莲华色尼是如此的慈悲。

  「那末,弟子首先谢谢圣者的成就。」法与姑娘接著便说:「弟子想在善说佛法及清净戒律的佛教之中,求度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尼。」

  「那很好,不过先要取得你父母的同意。」

  「不行哪!就是因为父亲不同意,弟子才想祈求圣者,给我秘密出家的呀!」

  「出家的事,必须公开,秘密是不成的。但是,我当为你请示世尊,助你达成出家的目的,因为发真心出家,是最上功德的事啦。」莲华色尼是罗汉,她知道法与姑娘的宿根,知道她必定要出家,所以便把话题一转,她问:「法与姑娘,你既发心出家,你可知道出家的理由吗?」

  「请圣者开示。」法与姑娘当然不会懂得太多,所以她说:「弟子很想知道。」

  「那末,你就用心听著。」莲华色尼开始了她的教化,她说:「出家的生活,主要是在摆脱男女的淫欲,如世尊所说:『凡是有智慧的人,必然知道淫欲的行为有五种过失,所以不应行淫:第一、观察淫欲的味少过多而常有众苦;第二、行于淫欲的人,常受淫欲的缠缚;第三、行淫欲的人,永无厌足之期;第四、溺于淫欲的人,他将无恶不造;第五、于诸爱欲之境,诸佛圣众,以及有胜德具正见的人,以无量的话也说不尽它的过恶。所以有智慧的人,不应习于淫欲。』」

  「那末,出家又有那些功德呢?」法与姑娘的求法欲很高,所以继续请求开示。

  莲华色圣比丘尼,略微沈思,便接著说:「出家乃是大智大勇的行为,世尊曾说:『出家有五种殊荣利益:第一、出家功德是各人自身独占的利益,他人无从抢夺分毫;第二、出家人的身分,超然于一切种姓──社会阶级的地位之上,接受他人的供养、礼拜、称赞;第三、出家之人,从此世界命终,若不解脱,即可生于天上;第四、由此出家离俗,必当离于生死而入不生不死的无上涅槃;第五、出家之人,常受佛陀及声闻圣众,乃至诸上胜善之人的赞叹。』法与,你要出家,你当悉心体味如上的五种殊胜利益,我今度你出家。」

  当然,莲华色尼并不能将法与姑娘立即带出她的俗家。她去请示了佛陀,得到了佛陀的授意,她才再度去为法与姑娘,次第授与三归、五戒沙弥十戒,乃至授完了式叉摩尼的六法。这些仪式,都是在佛陀特别方便的加持之下,通过了比丘尼的僧团,由莲华色比丘尼转授法与姑娘的,也就是说,法与的出家仪式,虽在她的俗家秘密进行,但在佛教的僧团之中,仍是一椿公开的合法的佛事,因为已经得到了世尊的特别授意。法与是善根深厚的女孩,当她受了式叉摩尼戒,并且得到莲华色尼的开示之后,她便悟道了,她证到了初果的预流圣阶。不用说,这一圣果的证得,对于她的前途,更增加了信心。

  (四)

  两年式叉摩尼的期限,转眼即成过去,这时的法与姑娘,长得已是亭亭玉立,她的美,美得使人无法形容,乃至美得使人不敢正面看她。到了她这样的年龄,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与长者及鹿子长者的两家人家,毫无疑问地,已在为著法与及毗舍□的喜事而准备著一切,其中最最高兴的,当然是鹿子长者的儿子毗舍□,他将有一位如此美貌的千金小姐,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所感到的幸福──单用幸福两字,已不能形容他的幸福的程度。

  一批一批的人把喜讯传了出去,又一批一批的人把礼物送了进来。这两家王舍城的首富,选定了吉日良辰,两家的府上,都在为著吉日良辰的即将来到而忙碌欢欣。

  可是,这对于法与姑娘来说,又是怎样的滋味呢?

  原来,法与的父亲早已成竹在胸,为了不致发生意外,他虽为著女儿的婚事在忙,他却根本没有把这椿即将来临的喜事,告诉他的女儿,他的女儿还以为要开什么「百花会」哩,所以她问正在忙著的仆人们说:「我们家里要开百花会吗?使你们忙得这般起劲?」

  「不是啦!姑娘!」仆人们裂著嘴,还故弄玄虚地说:「现在又不是百花盛放的季节。」

  「那就怪了,这到底要做什么大喜事呢?」

  「托姑娘的□啦,我们将因姑娘赐福,而有喜酒喝啦!」

  听仆人们这么一说,法与姑娘几乎急得哭叫起来,她奔向了她的父亲,又一次地跪了下来:「爸爸呀!我早已说过,我不要嫁人,我已发愿出家,我已决心出家,请求爸爸应允了女儿吧,女儿要去王园的僧伽蓝中,去做比丘尼哪!」

  不用说,她所得到的反应,又是一个不准,试想:一个醉心于财产及名望的父亲,怎会放他的女儿去出家?所以他说:「我的好女儿,你怎可这般无理取闹呢?当你妈妈尚在怀孕之时,我就把你许给了鹿子长者的儿子做媳妇,现在,又有谁不知道,我与鹿子长者是两亲家,你是毗舍□的未婚妻,毗舍□是我的准女婿。在我们王舍城中,除你之外,下从所有的贱民,上至百官大臣及王子,直到我们的国王,都已知道,明天就是你行嫁过门的大好喜期,你不好好地准备妆扮做新娘,反来要求去出家。你当知道我国的王法,你是在使你的爸爸犯罪,叫我去犯骗赖婚姻及欺蒙王臣的两条大罪罗!」

  天与长者的这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但也无法打动他女儿的心,法与姑娘依旧坚持著出家的要求,她说:「爸爸的话,女儿完全了解,但我早已秘密出家了。」

  「你已出了家?」

  「是的,在两年以前,女儿就已出家,并且剃了光头,也受了出家的沙弥尼十戒以及式叉摩尼六法。」

  「什么?你已剃了光头?」

  「是的,女儿的头发早已剃了,现在头上戴的是一只假发帽。」

  「你这淘气的孩子,你要把我这个做父亲的人害惨罗!但是,不论怎么,你得如期去做新娘。」

  「女儿宁死也不嫁人,女儿决志要出家,决志拒绝那爱欲的侵扰。」

  「孩子!人生的旅途,你才刚刚开始起步,不要瞎来,以后过不惯出家的生活怎么办?听说四果的阿罗汉,才能离欲,如你已是离欲的阿罗汉,我就准你出家。」

  「女儿向往阿罗汉的境界,但尚没有成为阿罗汉。」

  「既不是离欲的阿罗汉,你当去做鹿子长者的媳妇。女孩嫁丈夫,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人家的家产不比咱们家少,人家的公子毗舍□,又有那点配不上你。」

  「女儿不是为了那些,女儿是要出家,仅是要求出家。」

  正当这对父女吵吵闹闹的时候,他们的周围,已涌到了许多的亲戚朋友,那些亲戚朋友,那些爱管闲事的男男女女,竟然一致站在天与长者的一边,大家来劝法与姑娘,要她放弃出家的念头,他们说:「年纪轻轻的女孩家,不要想得那样天真,出家,不是闹著玩的。出家人,要修终身的梵行,像你这样美丽年轻的女孩,正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岂能出家?如果不能修到离欲断欲的程度,勉强去过出家的生活,那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实在不是你这年轻的女孩,所能坚持得下的事。」

  就这样,法与姑娘已陷在孤立无援的重重包围之中,陷在俗情的包围之中,陷在七嘴八舌的包围之中。但她并没有绝望,正由于她的父亲及诸亲友的一再提示,提示到离欲断欲的问题,她便不便再理睬重重包围在她四周的人们,她便专心一意地策励自己,精进修习,期求早些证得离欲的圣道。事实上,由于她的精勤修习,已经感通了佛陀。

  (五)

  正在同一个时间,佛陀在竹林精舍的经行道上,面露微笑而口放五色的微妙之之光。佛陀决不会无故微笑,决不会无故放光,因此而引起了阿难尊者的恭请开示:「世尊!如来非无因缘而熙怡微笑。」

  「是的,阿难!」佛陀说:「两年以前我教比丘尼众给法与童女授了三归、五戒、十戒、六法,然而,明日却将是她嫁人的日子。」

  「是的世尊!这事我也知道了。」

  「但你有所不知。」佛陀说:「不久之后,法与童女将证得三不还果以及第四阿罗汉果,我们不能让她老住在俗人家内,应该助她受比丘尼戒,住于尼众之中。」

  于是,阿难尊者将佛陀的意思,传达给比丘尼众,再由比丘尼众推莲华色尼去为法与作和尚,授与具足比丘尼戒。

  真所谓「瓜熟蒂落」,法与授了具足戒后,遵循著修持的方法修持,当她最后一念无明烦恼断除之后,她已证了阿罗汉果,并且有了罗汉的神通。她已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阿罗汉,她的心中,已无一切的障碍,她的心境,已融化在整个宇宙的虚空之中,她的心情,已平静得了无痕迹可捉摸,即使用刀割或者以香涂,她已不再生起憎或爱的分别之心,金玉及粪土,在她看来,已是平等无异,一切的名誉财物及利益,在她已是无一不可舍弃。

  这是事实了,法与已经证得了离欲的阿罗汉果了,她的父亲不肯也得肯了;但是,作为一个准丈人的天与长者,还有他能的责任,总得让他能有一个交代,所以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划,他对他的女儿说:「这样吧,为了不使我犯国法,不使我失信于鹿子长者及诸亲友,明日的婚礼照常举行;唯在婚礼的迎娶之前,我们安排一个供佛斋僧的节目,佛陀食毕离去,你就随佛离去,仰仗佛的神力,以及你罗汉的神力,这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第二天,大德世尊,率领著比丘弟子们,果然准时而至。

  渐渐地,鹿子长者的儿子──新郎毗舍□,率领著大队的人马与车辆来到,远近的亲友,也络绎地到了,除了国王之外,王舍城中所有的王子大臣都来了,那些凡是有点名气的人,也全部来了,这真是个冠盖云集与高朋满座的盛大场面。

  首先,供佛斋僧的节目开始,这对于所有的来宾而言,并没有多少兴趣,甚至有人希望这个节目进行得越快越好。

  照例,佛陀在应供之后,要为斋供的施主说法,这场说法的佛事,竟又感动了许多人的心灵。然而,真正感人的场面,却在佛陀离座而去的时候发生。

  佛陀刚出大门,法与也出了大门,伫在一旁准备迎娶新娘的新郎毗舍□,还以为这就是迎娶典礼的开始,他便走上前去,用手扶捉法与的玉臂;万万想不到,当他明明捉住了对方的玉臂之时,竟像捉著了一把空气,明明已被他捉住了手臂的法与,竟能毫不费力地继续向门外走去。接著,惊人的镜头出现了:明明是一个姑娘,却变成了一只大鸟,明明不是鸟的形态,却能腾空飞行,她在空中飞行自在而又坐卧自如,她在空中现出了种种的神变。她这一突如其来的神通变化,使得所有在场的人,不由自主地五体投地,那些人,像是突然遭到了大风吹袭的树木,不约而同地全部仰望空中而拜倒下去。

  像这样的圣女,谁不敬仰?像这样的神女,谁还希望她去做自己的妻子呢?因为她已是有了神通的圣比丘尼,已不再是一个世俗的姑娘。

  趁著这个机会,法与圣者便从空中下来,为与会的大众,宣说佛法──一场嫁女的俗事,终于成了化度众生的佛事,她使许多的听众,信奉了三宝,也使许多的听众,因此而证了圣果。因此,也得到了世尊的赞许,说她是比丘尼中的说法第一。

  这在佛教史上,乃是唯一的例子:身居俗家,便已受了出家戒,便已证了阿罗汉果。

  (六)

  但是,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佛制比丘及比丘尼的出家受戒,必须先求得父母的同意,受戒也得亲自在僧团之中请求举行,如今为了法与圣者,竟然例外方便,所以当比丘们随佛回到精舍之后,就有些人请示佛陀:

  「世尊慈悲,我等有疑,未知能否请佛开示?」

  「世尊已经应允你们了。」佛陀说。

  「那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位法与比丘尼,以何因缘而蒙世尊开许遣使得戒?曾作何业而能于其本宅出家,并于俗家宅中而得到阿罗汉果?又以何缘而蒙世尊许为尼众之中说法第一?」

  「当然。」佛陀说:「你们知道,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们知道吗?法与早在迦摄波佛的时代,就是一个比丘尼了,她那时曾经度了一个少女出家,那个少女的情形,就跟现前的法与一样,所以她曾发愿,愿在我释迦如来的时候,也能像她所度的那个少女一样,不离自宅而得出家受戒,而得阿罗汉果,而得成为尼众之中说法第一。所以我要开这个唯一的方便。」

  很明显的,这是由于往昔生中的业力和愿力所感,不是一桩偶然的事啊!听完了佛陀的开示,这个故事,也就到此为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