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无德禅师故事三则

人物故事 | 作者:圣严法师 [投稿]

  无德禅师(上)

  一、无所事事的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师叫大家把所有一切都不准带进山门。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攀缘俗事。

  无德禅师不得已,说了下面一段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神识来到一个地方,当他进门的时候,阍王对他说:“你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东西任你吃。你喜欢睡吗?这里睡多久也没有人打扰。你喜欢玩吗?这里有各种娱乐由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没有事可做,更没有人管你。”

  于是此人高高兴兴地留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下来,他渐渐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于是跑去见阍王。并求道:“这种日子过久了,并不见得好,因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不能给我一份工作?”

  阍王:“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向阍王道:“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再不给我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阍王:“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它使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渐渐腐化,这种心灵的煎熬,要比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更来得叫人受不了啊!”

  禅,不是闭眼打坐,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禅是什么?

  搬柴运水是禅,腰石桩米是禅,犁田锄草是禅,早耕晚课是禅。其它还有忍耐慈悲是禅,劳苦牺牲是禅,方便灵巧是禅,棒喝教化是禅,无禅是地狱,有禅才是天堂极乐。

  二、无德禅师讲“四禅”

  施主:禅师,我家境富裕,却一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请问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喜欢?

  无德禅师: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有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施主: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施主: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施主: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施主:禅心是什么心呢?

  无德禅师: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三、隐居地方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的答:“究竟那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道:“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道:“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道:“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乾净得一尘不染时又如何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的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的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的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更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著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於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

  自古以来的禅僧,有的行脚云水,有的陆沈隐居,有的躲藏盛名之累,入山惟恐不深,有的接待十方,等待有缘的传灯之人。究竟怎麽做才是禅僧真正的生活行止呢?正如无德禅师说:“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藏的时候隐藏。”

  无德禅师(下)

  一、理想、信念和责任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这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这样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说,有了什么才能有快乐呢?”甲说:“我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我就能快乐。”乙说:“我有了爱情,就有了快乐。”丙说:“我有了金钱,我就能快乐。”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爱情要奉献于他人,金钱要布施于穷人,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二、参禅何须山水地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相貌得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的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三、退步原来是向前

  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监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的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的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诸仁者能会意么?”

  诸学僧至此均能省矣。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龙为兽中之灵,虎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不亦宜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