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讲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好,先看这一段,下面我们讨论的是正宗分。正宗分它主要是由信、愿、行三科来展开的,那么先是广陈净土依正庄严以起信。那么净土的依正庄严先介绍依报庄严,再介绍正报庄严。那么这一句呢是总名,就是总括的来表述这种西方净土的本质特点。为什么叫极乐?这个刹土为什么叫极乐?释迦牟尼佛就以一种征问的形式来问舍利弗,彼土就是西方净土为什么称为极乐呢?那么这是征问,实际上佛也知道这个问题,舍利弗是回答不了的,也不希望他回答。所以佛就直接把这个答案说出来了,就是极乐净土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几句经文非常简洁,它是揭示出阿弥陀佛建构净土的一种恒顺众生的悲心在里面。法藏菩萨在五劫的思惟当中考察他方世界的众生,他在心理上,在他的宗教诉求上有一个根本的特点,就是趋乐避苦,每一个生命体都是要避开痛苦,而趋向快乐。哪一个菩萨建构净土他是为了度脱众生建构的,不是为自己建构的,所以一定要顺应众生的这种生命的需求,来展开他的愿力,来展开他的慈悲和行持。所以极乐世界就把这一个众生生命当中最核心的追求,在这个净土展示出来。

  为什么叫极乐?我们一般的众生都在追求快乐,但这种快乐总是跟苦难相对待的一种快乐。这种对待的乐,它就会变化,它就不能长久,所以乐真正的真实的乐就是极乐。极乐是什么乐呢?就是超越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那么这个极乐的那种自性它是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自性清净心里面的。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涅槃常乐我净,那个涅槃四德的一个体性,它才超越生灭的苦乐的对待,升华到绝待的不二的绝对的这种乐,这就是法性的乐。那么阿弥陀佛,他建构这个净土就是要有法性土的特点,要让一切苦难的众生在那种苦乐对待当中,他不断地被经受煎熬的众生脱离开这样的一个怪圈。回归到那种绝待的,永恒的常恒的乐里面。于是在这个刹土,其国众生,这个众生指除佛之外所有的往生者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带业往生的人天,乃至蜎飞蠕动的众生往生都称为众生。这些往生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八个字啊!说起来容易,要把它真正地兑现那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情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这个众苦,就是众多的苦恼、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喽!生在人道固然会比三恶道剧苦要好一些,但我们仍然是由业力的牵引是苦多乐少。由于我们生命体有一种很强的反省理性的能力,所以对这种痛苦的这种觉受显得更敏感,它就会有放大。这种放大有个好处,它就会让我们去寻求脱离苦难的方法,而这正是一些宗教产生的心理上的这种基础。

  那么我们感受到的苦,一般会概述为三苦啊!八苦啊!一百零八苦啊!乃至八万四千苦啊!乃至恒河沙的苦啊!那就叫苦海无边,苦不堪言。比如说我们这个世间,从实质上三界里面的有苦苦,我们这个世界能业力感召五蕴的色身这已经是很苦恼了。如果很苦恼到又加上碰得生病啊!冤家对头碰面,想追求的一些财色名食睡,追求不到的求不得呀!乃至一忽然碰到天灾人祸啊!金融风暴啊!自己好不容易嫌点钱又缩水了,缩得整个没有了,要跳楼啊!他就会很明确地体会到这种苦苦,苦上加苦,雪上添霜,这种。那么极乐世界,它离开了一切欲望,无我,无我就不会对我所占有的物欲的追求,它离开了这个,就离开了苦难的根本。它清净,所以它就离开苦苦。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要变化的,它不能长久的,它会乐极生悲的。你在做大官的时候很多人抬你的轿子,奉承你,等你下台了,见面都好像路人,你就会感觉到人走茶凉的悲哀。当你嫌钱的时候也是很风光,这个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也是很风光。等到你破产的时候,谁会理睬你啊!你谈恋爱谈得轰轰烈烈的,等结婚,爱情的坟墓,以后都是相互冷冰冰的时候,你的爱情又能长久吗?就是等等这些它会变化。那为什么会有坏苦?是由于我们众生的心都是生住异灭的,他这个心就是假的,所以他所展示的一切所谓的快乐,他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所以他有坏苦。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它超越了这种坏苦,它是法性土。它的依报,国土是永恒的,无衰无变的。它的正报,寿命是无量的,相好也不会衰老的,资生用具都是现成的。它体会不到这种坏苦,就超越了坏苦。

  那么我们这世间,会感觉到行苦,这种行苦就是行蕴的念念生灭。行苦在色界天里面和无色界里面都有,那么我们体会这个行苦,我们每一念的念头都在变异,也就是说我们年复一年,有复一月,日复一日,时复一时,都在趋向衰老,趋向死亡。而且这种死亡迈进的过程就像激流水,你是挡不住他的步伐的。这种行蕴的苦,逝者如斯夫。那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超过了这种欲界色界无色界,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它就超越了行苦。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远离开了苦苦、坏苦和行苦,所以它就是一个绝待的,绝待的乐就叫极乐。如果再进一步看,我们所刻骨铭心的这种八苦,八苦我们是谁也避免不了的。生苦,我们投胎到母体当中这个过程,十月怀胎很苦,真正是苦不堪言。尤其还现在这个堕胎现象还日益的普遍,就是在你生命还在那种一期三期,就是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六个月的时候,都是被人扼杀的这样的生命,你都没有办法用语言去传达自己的愤怒。所以这个,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命是莲华化生,他不需要由父母的因缘来制造它的生命,所以西方极乐超越生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四季的更迭,没有时间的概念,所以它超越了老苦,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身体是金刚那那罗延身体,离开了分段生死,他就超越了病苦。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他就超越了死苦,没有死亡,不死之乡啊!你看每一个宗教都在追求永生,西方极乐世界确是一个永生的不老的永恒的地方,寿命无量,他超越了时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父母妻子,这些感情上的关系,所以他就超越了爱别离苦。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大家见到都生欢喜心,相互赞叹,他就超越了怨恨会苦。西方极乐世界念头一动,想要衣食住行,资生用具等等,就都过来了,他就超越了求不得苦。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智慧现前,能够寂中有照、照中有寂、他就超越了五蕴炽盛苦。

  所以我们从这个两土的对照当中,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无有众苦?是我们在这经受众苦的煎熬,西方极乐世界却没有众苦,通过没有众苦,我们在这里受苦无量,生厌离心。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苦难,那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太值得去了。你看我们在这个世间的行为层面来说,大部分是要下三恶道的,从轮回的角度来看,因果。但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去他没有三恶道,虽然你已经造了三恶道的业力,但西方极乐世界他没有让你业力种子兑现的条件。这下我们三恶道的剧苦,马上就没有了,你就放心了。那么那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快乐也是无量无边,诸乐,就是不仅是一个两个,它的快乐从它的物质层面、心性层面、精神层面、整个的是一个快乐。这种乐是但受,但受是什么意思?就是纯一的快乐,它不夹杂着一种苦难的,所以这样就才有资格称为是极乐。那么这就是阿弥陀佛把他自性,无有染着的自性,显发出来,自性无染就是没有众苦的意思,自性常净就是但受诸乐的意思。阿弥陀佛把他果地上证到的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这样的一个特点,心性的特点,展示在他的国土上,恩赐到一切往生者的身上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在追求幸福,但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往往也有这种心理的追求,但是他颠倒。他所追求的往往就是痛苦,就是堕落,就是黑暗,就是剧烈的痛苦,轮回。所以现在要转过来告诉我们有正知正见,要有智慧,什么是真正的苦,什么是真正的乐,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摆正了这样的一个这样的条件了。好,这是总的标显极乐世界的一个特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好,请看下面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好,开始是总标,下面具体的展示它乐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为乐?这就是紧接着上面的这样的文句下来。那么首先所表述的栏网行树,是介绍往生者的居住环境、生态条件、这些我们都要去熟悉。这个极乐世界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在去之前就好像你要买一个房子,你得要到周边去察看一下,地段怎么样、房子怎么样、熟悉熟悉去。现在我们也是先热热身,先熟悉一下,这是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哦!这一看,要去的地方这么美好啊!这个七重栏楯,栏楯就是我们讲的标杆啊!要筑一个小围墙似的,横的叫栏,竖的叫楯,一般建筑物外面它会围。还有树,比较好的树木它也会围一圈,为什么围一圈,树木围一圈它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防止其他的牛羊,把这个树给破坏了;另外它也有美观的这处效果。极乐世界它的宫殿楼阁宝树外面都围了栏楯。那么这个栏楯不是我们这个世间的砖木结构,它都是珍宝合成的。那么比如一重树外面就有一道栏楯,树上又有一层罗网覆盖。这个七重它不仅是表示只有七,它是表示重重无尽。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行树不仅仅是七重,它七重又有七重,七重又有七重。

  那么这样的一个情况呢?它就重重的都是金银琉璃玛瑙,这些珍宝来庄严的。这里是描写的非常的简洁了,但我们把《观经》和《无量寿经》把它结合起来都来看,它里面就是富丽辉煌。比如这个罗网,罗网它是由无量的宝珠用黄金的线把它穿起来的。这个宝网当中是百千万种的珍宝来庄严的,宝网上还有宝铃。这个宝还非常柔和,就像兜罗绵一样。这个宝有种种的形状、颜色、光色配合得非常的美丽,而且它不需要人工去雕琢,这是宝网。再看这个树,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是非常多遍布,就是它的生态环境是非常好。我们说看一个生态有树有草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这个树就行行相植,就是一行一行排得非常整齐,茎茎相望,就是树杆和树杆之间都是有一种照映,相望就好像有种亲和力,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是相背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正报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心和心都融在一起的,都有亲和力的。所以这个特点呢是展示它的依报,它也有这种亲和力。树的树杆和树杆之间都相望,然后之个树枝,这个树的树枝跟那个树的树枝都是一样的长度,不是参差不齐的,叫做枝枝相准。然后这棵树和这棵树之间的叶子,叶子和叶子之间的正面都是相对的,叫相向。不是说你用叶子的正面对着我,我用叶子的反面对着你,那就不行,这是相对。它就很细微的都有种很强的亲和力,那种对称感,一种辉映,一种配合。

  那么它的华,树上有华,华也是相互随顺的,华与华之间相互随顺。也不是逆着来的,不是别扭的,相顺。然后果子和果子是一样大的,果果相当。那你看,而且这个树一重罗网覆盖,有七重罗网,网与网之间又有很多的宫殿。这个树里面又有宫殿,叫五百亿个这样的庄严的宫殿,像梵天王宫殿。宫殿里面又有童子,像天童一样,又有人在里面。那么这个树呢,它能广做佛事。因为这个树,无论它的根茎枝叶华果,它都不是我们的木头。树木不叫树木,它是七宝为树。这个七宝为树,或者有一个宝做为宝树,或者两种珍宝合成宝树的,或者三种珍宝四种珍宝七种珍宝配合来形成这个宝树。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它是非常柔软的,非常透亮的,非常有光色的,所以这个宝树就能放出很多的光。光随着它的这种宝的性质又不同,比如黄金它放的是黄光;白银放的是白光;这个琉璃放的是青光 ;这些不同的光色又相互的交杂在一起。然后这个树里面,你看它是很静态的,实际上它又很有动态,它的华是可以旋转的,旋转的华它的光色就显得更为灿烂了。在华里面一旋转就好像如意的宝瓶,就能旋转出果实出来了。那么这个树里面它这个旋转,还有很多宝盖,宝盖又能看见他方世界所有的景象。你想看哪个刹土的景象,你都能在宝树当中像一个屏幕都能看清楚,它是这样的宝树。

  这样的七宝的宝树,是遍满整个西方极乐世界,一重一重的遍满。尤其这个宝树里面还有菩提树,就是阿弥陀佛成道的菩提树。它就珍宝就更多,光色就更灿烂,高度也超出一般的宝树。然后众生只要看到、闻到这个菩提树的香味,看到菩提树的影子、思惟菩提树的功能、闻到菩提树的香味、尝到菩提树的果子、它都能得六根清净、它都能够证得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以这个菩提树做果实。那么树下又有很多草,这个草呢也是七宝的体性。这个天亲菩萨讲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边迦旃邻陀。就是它的草不是我们这样的草喽!它是七宝的体性,是阿弥陀佛的无漏的功德,显发出来的这个草。这个草虽然是珍宝合成的,但它非常柔软。我们这个世间的宝,虽然它也赏心悦目,但是它不柔软,它很硬。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性草啊非常柔软,它都会像那种很细微的细草啊!可以左右旋转的。一切往生者接触到这样的草,他就生出很殊胜的快乐。那么这种草跟世间印度当时有一种很柔软的草叫迦旃邻陀,迦旃邻陀最柔软的草,跟极乐世界的宝性功能的草来相比也是百千万亿不能及一,就是超过迦旃邻陀。

  那么你看这个栏楯、罗网、行树它都是种种珍宝合成的,然后周匝围绕。周匝围绕就是他所居住的环境都有,都环绕,遍及整个极乐世界的全部。而且这些珍宝里面又有香,又有百千种香来合成在宝里面。所以这个香又有它的弥散性,一切众生闻到这个香,都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这个,有时候讲这个七重,七重从表法的意义上来说,是表七科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分、就分为这个。那说明这个七重呢,它是一个出世间的圆满的法的一个象征,七是表圆满,表出世间法的一个意思。所以这些栏楯、罗网、行树都是阿弥陀佛出世的善根,所显发出来的。既然是出世的善根显发出来的,称性而起的,所以极乐世界的树,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树一定要种下去,然后慢慢一寸一寸长高,所谓十年树木。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是称性而起的,一起来就是这么高。就好像极乐世界从莲华化生,也不像是婴儿两岁三岁慢慢长大,西方极乐世界在莲华里面,你一出来就是很长,大的,它是这样一个的特点。这个称性而起这就是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这个四种珍宝是表达涅槃的常乐我净的德性的。所以这样看起来,它有那个七的出世的善根,以及常乐我净的德性,就周遍全部的极乐世界了,来在事相上庄严。在事相上庄严就能看到它的一种体性的,一种无漏的功德。所以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的每一个相状的庄严,都能够透视关照到阿弥陀佛的无漏的功能,这是栏网行树。

  好,这一个一般从自性来看,就是回归自性来理解“栏楯”;“栏楯”是表达我们的自性的万德纵横。我们的自性具足万德,他能够纵横广布,这叫栏楯。“宝网”表达我们自性包罗法界,覆盖包罗法界。“行树”表达我们自性长养众善,这个树有长养的意思。它透过树根、树枝、树叶华果,能长养它全体的一个功德。《华严经》曾经有个偈子,讲这个树在修法上的一种对应,他宁产表述【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这种很形象,就是妙法树就代表我们的菩提树了。一个菩萨成就的菩提树,他首先要生于直心地,直心地,就是要正直,要真诚。直心是道场,不能有机心,不能有弯曲,这是一个菩萨修行,跟一般的凡夫不一样的。一般的人觉得你不狡猾一点,不用点心机,他就干不成事,嫌不到钱,当不到官,他就用心机。用心机这是修行之大忌,佛法的修行一定要直心,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一般我们也会感觉到一个修行比较好的,尤其是出家人,你看他都比较直一点,直一点是好事。可能在世间法里面,他可能太直了,觉得生存都有麻烦,大家都在用机心的环境当中,你太直了,你可不就是很难生存吗?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直心。

  那么这个树是以他的信心作为种子的,是以他的慈悲作为它的根的。所以大乘佛法,要讲信心,你没有信心的种子,一切免谈。然而大乘佛法,要以大乘慈悲心作为它的根,树根。这个慈悲心的根,扎下去再长出来,有慈悲就会生发它的智慧,智慧就是它的树杆。树杆长起来,是以智慧做树杆。然而有智慧,这就是你的根本智。根本智你还要去度众生,你得要生起方便智,方便智就是由你的主干,生起你的枝,分枝,方便为枝杆。那方便当中你就得要去做了,就要修菩萨的前五度,修福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修这五度,就好像枝有叶子,繁密的叶子。繁密的叶子里面这个禅定和神通,禅定是叶,神通是华,神通是华。神通也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在特定的情况下,神通也是能助扬佛道。但一般在这个浊恶的世间,这个世间不能轻易去用。大乘佛法他有分身他方世界,他有神通自在。最后的结果是一切智,一切种智为它的果。菩提树修行最后的就是一切种智,成佛。那么你看极乐世界我们看到的种种行树都能够,他这个树里面的种种的枝根华叶果,它代表什么?都是代表这些阿弥陀佛因地当中,这么多修行功德所庄严的。

  那么透过这个,我们肯定往生者他一定会回当返照,阿弥陀佛把他自性万德纵横的自性表达出来,就是七重栏楯。我们众生也有,但是我们的栏楯呢?自性的栏楯,这种万德,没有去持戒,没有修禅定,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栏楯呢就不存在。不存在,你的保护的功能就没有了。所以邪魔外道就可以进来了,用他的斧头把我们的法身慧命砍伤了,劫持功德法财了。你看看现在,这么多附体的,附体为什么?首先要从自身去找原因,你的保护功能没有了,这些附体才进的来,一定是你自己招来的。所以这个时代千万,你千万不要贪求神通,不要贪求感应,不要贪求善巧,不要贪便宜,老老实实念佛,建立我们自性的那种栏楯保护的功能。那么我们的自性可以包罗法界的,这个宝网是能够给众生一种安全感的。但是我们自性呢,都被那些人我是非给它捣的昏扰扰之相了,宝网也没有了,这个行树也没有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东西,我们要重新建立我们的自性的栏楯、罗网、行树、也要用七觉支,三十七道品的七科道品来建立出世的善根。也要用常乐我净的涅槃的体性来庄严,这就是第一个栏网行树。

  好,第二请看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池和莲华,是介绍我们出生的地方。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出来,诞生的地方,我们要了解,要熟悉。佛又接着说,对舍利弗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充满其中。首先七宝池它有很多的水池,这个水池的这种面积有一由旬、二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它是用池,没有用海,实际上它的面积比我们现在的大海有时候都会宽大。但极乐世界的天人的身高也很大,所以从那个身高的比例来看,就像水池一样的。水池给人以一种温馨感,一听大海我们就害怕,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大海,但是我们到游泳池觉得没问题,所以大家要理解这种表述。那么这个池是由种种珍宝合成的,这个水也是七宝的水,这个水不是我们的氢二氧。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不仅可以固体,而且它可以作为液态,这要注意。那么它既然是七宝,七宝水,那么它种种的水的种种的颜色也不一样,它的光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水是能够放光的,是有种种不同的颜色的。那宝里面它又有香,所以这个水呀!它也有香味,香气,叫做杂流芳,表述为这个水就很奇特。

  那么这个水还是具足八种功德,不是一般的水,里面具足八种自性的功德。好,我们会在《楞严经》知道,这个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都是具有着如来藏的妙真如性的。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就所知量。这是这个水具有它真空的体性,具有它真如的特点,它的体性是清净,自然而然的,它是周遍整个法界的。但是这个水表现的相状,是随众生的业力的心来表现的。如果你这个水,你的业力的心是造作地狱的恶业,这个水就变成了地狱的那种油锅、血河、灰河、寒冰、这都是水的表现形态。如果你这个水是顺着善业来显现出来的,那就形成八功德水。八功能水在这个玄奘大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面把八种功德都翻译出来了,我们可以给大家做个介绍,八功德就是这是阿弥陀佛自性的德水的显现,清净到极点。它清净周遍法界随阿弥陀佛的愿心应所知量,应所知量,应什么?应佛法界的量显现出来了。那么我们人间也有水,但是以我们人间众生的心所显现我们世间的水,就比较浑浊,就有跟极乐世界不同的特点。比如第一,澄清、西方极乐世界的水非常清澈,清澈到什么地步呢?它能够看到水池有多深,池水的底部是什么沙什么东西,都能看得清楚。它看上去好像没有水一样,实际上是清净到极点。

  那么我们可能在中国大陆,九寨沟的水都很清,但九寨沟的水跟极乐世界的水相比,那是不能相比的。不像我们这个世间,随着我们众生的心越来越来浑浊,我们的世间的水也越来越浑浊,混沌、浊。尤其现在的大家的欲望很高,生存资源越来越匮乏,要搞很多化工厂,这些化工厂,这些废水一旦染污之后,我们的水就更浑浊了,极乐世界第一是澄清。第二是清冷,它是清凉。这个清冷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在任何时候它都能保持一种清凉的本质。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水,你在冬天它就很冷,冷到骨头里面去,你浸到冷水里面。到了夏天,它就很热,像沸腾的水一样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水,它不会有这种变化,因为它是法性的东西,它不在这种生灭的这种状态当中受左右。哪怕整个的法界都燃起了大火,它那个水还是清冷的,清冷的。第三是甘美,这个水喝过去非常的甘甜、美味、那是最好的味道都在这个水里面了。我们可能说矿泉水比较甘美,那也是不能相比啊!这个世间上的水或者咸啊!或者淡啊!或者不好的味道,跟极乐世界水不一样,而且这个水里面,它有香味。这个刘遗民居士按他的传记,他是修行十五年之后,他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了。他有次定中到极乐世界去,就到了八功能水,他看这个水很好,但是刚去吧又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呢就羡慕。当时就有一个在池旁边一位往生的菩萨看到他样子,哎!说你是不是想喝,他赶紧点头,想喝啊!他就喝了一碗水。出定以后,他的毛孔里面都有奇异的香味,维持了半个月,喝了非常甘美。

  第四是轻软,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它很轻,很柔软,很轻很柔软是什么意思呢?它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水很重,我们这个世间水虽然它是流动的,但你跟那个水,水无情,水很硬,很沉重,所以它水的体性是水往下面流的。但极乐世界的水它可向下面流,它也可以向上面流。它的水可以循着宝树,楼阁来循环,所以它就轻软的特点。第五种就是润泽,就是很滋润。跟这个世间水相比,我们这世间水就有时候会发臭,会变颜色。那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它润泽。第六是安和,就是安静缓和,安静缓和它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如果你看我们在这个世间水里面,那种很急,很暴的水面前,我们都会觉得很害怕。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它有急暴的特点,有时候就形成水灾,那像巨大的冲力,像百千万亿个野兽一起过来一样,人就会有很大的灾难。西方极乐世界水任何时候都是很安静、很和缓、很安祥。第七是除饥渴,极乐世界的水不仅能解决渴的问题,而且你饿了,有饿的感觉,他喝水就能够疗饥,所以它有殊胜的力量。(第八)再就是长养诸根,你喝这个水能够六根都得到长养,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这些八功能水充满其中,就是充满在这样的一个七宝池里面,有会有枯竭的时候,也不会有泛滥的威胁。

  在净土经典中,对极乐世界的水,它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个水不仅仅具有八功德水,它还有种种殊胜的妙用。比如水能够随往生者的意思而显现,往生者到水池里面沐浴,水浴呢,他想这个水浅一点,这个水就能浅一点。想深一点,就能深一点。想温暖一点,它就温暖一点。想流的急一点,它就流的急一点。甚至想水从上面来淋浴,这个水就会往上走从下面来,随往生者的意思给他满足。你看这个水,水无心,但能应一切有心者的要求,给他满足。而且尤其是这个水池有种种不同的人,你有这个要求,他有这个要求可以同时满足,水有这个功能。然后这个水它能讲经说法,这个水微细的波澜,水和水之间撞击的音声,它不是一般的音声了,它能够讲经说法。而且你想听什么法就能听什么法,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空无我三昧之声、种种波罗蜜声、乃至甘露灌顶之声、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法声、它都能闻到,水有说法。第三呢,水能够你沐浴之后,它能够促进你修行。沐浴完了之后,往生者坐在莲华上,或者思惟佛道、或者诵经、或者念佛、哎!都能够让他的功夫更长进一步。或者没有发菩提心的就能发菩提心;得到初果的,就能得到二果,乃至四果,这种浴毕净意。好,这是介绍八功德水。

  下面这个八功德水,七宝池下纯以金沙布地。就是它不是跟我们世间这样一个泥巴的池底,它那个金沙布地不仅是金沙,它是以一个概略来表述。如果是黄金为池,它就白银为底沙。如果是白银为池,就黄金为沙。它一定是暖色调、冷色调配合得非常好。如果是两种珍宝、三种珍宝,比如金、银、琉璃为池,那么它的底沙就是金、银、琉璃,相互夹杂着间错来作为底沙来布地。那么第二个就介绍它的阶道,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就是中间是七宝池,八功德水,它旁边就有阶道。阶,这个台阶,离开地面就叫台阶。台阶那个道它就能够走人了,就是坦途为道。旁边还有楼阁,楼就是一层一层垒起来叫楼。阁就是在高的地方形成的一个建筑,层楼为阁。那么这些楼阁都是七宝合成的,不是像我们这个砖木,木头的。这里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庄严的。这个楼阁就是往生者住的地方,你看这个住的地方是在水边,一般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这个世间房地产开发商他也愿意选那些有水的旁边的地方来建房子,卖的价格会比较好。特别是海边的别墅,一般价格都很高,一定要有水。

  极乐世界这个周边都是水,它这个生存环境非常好。楼阁是住处,也是讲经说法的地方。阿弥陀佛的讲堂精舍,也是在这个水旁边,也是由种种珍宝合成的。那么这样就表示我们去的地方,在那个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你只要从莲华里面一出来,哎!你就能够从东南西北四岸登上去。登上去,你就进入这个楼阁去听讲经说法了,它很方便。那么极乐世界的楼阁就很多了,有的是在地面,有的是在虚空。那么往生者有的是在楼阁,可以随他的念头浮到虚空去,或者随意地高大,要它小一点就小一点;要它大一点就大一点。有的是不能让这个,不能随心所欲,这个楼阁只能在地面不能升空,这些也都表明极乐世界往生者因地修行,他的这个不同的功德也在极乐世界有他的差异性。如果般若气氛很浓的,能够对空性把握比较好的,他的宫殿可以浮到虚空去。如果他念佛过程当中心外求法,对一切外面的很执着的这种人,他也可以往生,但是他的宫殿就在地面升不上去。用这个来让他警觉自己,为什么我升不上去?哎!原来心有贪恋执着,心外求法,一定在回光自照他自性的般若,智慧现前,他也可以升空。所以这些都表述,在楼阁旁边又有各种宝幢,又有种种乐器,这乐器又清风一吹,就能奏响美妙的音乐。

  好,下面就介绍莲华了,【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这个莲华的介绍,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这就是我们诞生的处所。我们就是在莲华里面出来的,九品莲华为父母。那这个莲华大如车轮,这个车轮只是形容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我们可不要理解为就像我们世间车轮这么大,只有几尺,那不是。那极乐世界莲华的这种大小它不定,也或者一由旬、二由旬、乃至百千由旬。那用这个轮,轮有比喻的意思,比喻它有转变的意思。因为这个莲华是我们往生者的托质之所啊!就是孕育往生者的地方。孕育往生者你在莲华里面,或者一去就开,或者莲华要经过一昼夜,乃至于四十九天,甚至三小劫,最长的是十二大劫。那你在莲华里面出不来干什么,在莲华里面就在转化,消你的业障,转化你凡夫的身心结构,为佛的身心结构。所以这是转变凡躯的玄妙的宫殿,是安顿我们法身慧命的神宅,所以它有转变的意思,这个轮。然后这个轮有碾碎的意思,我们说转法轮,它能够碾碎一切烦恼。还有这个轮有飞行的意思,飞行什么?这里面就比较神妙了,我们在这个世间至诚信愿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有一朵莲华诞生了。这朵莲华就标上你的名字,这朵莲华就是未来要接引我们去的莲华。那它怎么过来?它由,随着佛或才观音菩萨拿着这朵莲华过来,它也要跟佛菩萨一样的神足通过来啊!所以它要有飞行的意思。来接引这个念佛的行人,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大如车轮。这样的莲华有四色,青莲华、黄莲华、赤莲华、白莲华,每个色都能放光,四色莲华。这些莲华,具有四种德行,就是微、妙、香、洁,这个四个德行也是代表自性、法性的功德在莲华上的展示。总的来看,离开一切垢染,是莲华的本有的意思,出污泥而不染。

  在我们这个世间谈莲华也有微的一面,比如这个莲华根扎在污泥浊水下面的,它就显得很幽微。那么莲华一般不长在高原湿地,不跟那些富贵的牡丹啊!玫瑰去争奇斗艳,所以它有隐微的一面,莲华有退隐的一面。为什么中国的隐士都喜欢莲华?莲华它不张扬,它不跟人去比,比高低,具有君子,隐君子的特点。那么极乐世界莲华有它幽微,隐微的一面,它进一步有它细微的一面。就是你看西方极乐莲华它的莲脉具有八万四千脉,那个脉就像天然的绘画,它很细微。那极乐世界莲华是七宝合成的,它很精致、很精美,它有精微的一面,“微”。那么这个莲华还很妙,妙就是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一般莲华我们会讲它叶子长出来的同时,它的果实也在里面。不是说你长了华,长了叶华再长果,它是因果同时的。所以就代表这个念佛行人,当下你念佛,念佛时即成佛时;成佛时即度生时;它是因果同时的,这是妙。而且这个莲华寒暑季节不会有春天就开得很茂盛,秋天就会枯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寒暑变迁,所以莲华永恒地都是那样地具有生命力。

  那么莲华这个感应,跟我们此土进行感应,当你的至心念这句佛号,信愿念佛,这朵莲华长出来的时候,哎!这朵莲华的光色大小,跟你在这个世间念佛的发心,用的功夫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它能够直接感应到那边去。如果你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和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它的开出的光色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进一步,现昼夜二十四小时念,那……那个不断地 放光,不断地放光。所以为什么说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成就,也有一切念佛人的成就啊!因为你念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反映哪!就能感应得到啊!这些都是妙不可言的。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知道这具四色莲华的这种此土念佛和彼土的感应,冥符的这个奥妙,我们真地要好好念。你是不是功夫加到了,阿弥陀佛很清楚,一方面有他心通一看,另一方面看看这池里莲华,噢!这个莲华怎么又枯萎了,都委清楚,一目了然。所以为什么我们念佛人要老实啊!你不要去骗一般的凡夫,看到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人一走就赶快吃东西睡觉,这个东西佛菩萨都骗不了,因为这个东西它是非常直接的。

  好 ,那就“香”,这个莲华非常香。刚才讲它是七宝合成的,这个七宝是羼杂着面千万亿种香,这种香是一种五分法身之香,它是非常浓郁的香,清幽的香,具有很大的穿透力,弥漫性。所以这种香味啊!我们会感觉到临命终时为什么常常会表达天乐盈空,异香满室。这时候来的异香就是莲华来了,你的香味也就来了。极乐世界的这种悬在虚空的音乐每天都在奏响,你通过佛号的这种中介,沟通了两土的信息,那音乐也就自然过来了。所以为什么说念佛行人是人中芬陀利华。你好好念,念念念,你真的整个身心都有香味,叫“香光庄严”。以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来庄严我们的因地,所以这个莲华有芬香的意思。那么莲华最后一个“洁”,就是高洁,干净。莲华的特点,它一定是非常干净的。你就我们这个世间的莲华,虽然是一个浊染的世间,它长在污泥浊水里面,但这个莲华绝对不认同污泥浊水。不跟污泥浊水同流合污,它一定尽它最大的努力要这个叶子和它的华要长出水面之上,长在虚空里面。当这个莲华长在虚空里面,它的洁就出来了,高洁、超越,不认同世俗,高雅。

  那么我们这个世间的莲华有洁,它就叫秽中洁。就是在污秽里面生起的洁,那就很不容易了。但极乐世界的洁它是整个从它的根部就开始干净,它扎根在七宝的金沙里面,你说它不是很干净吗。然后滋养它的是八功德水;然后它的质地又是种种妙宝;整个的从底到头都是很干净的,都是很洁净的,所以它有洁的特点。一般我们把莲华,莲华是我们净土宗一个非常表法的象征。所以我们说我们念佛就叫莲宗;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叫莲邦;极乐世界全都是莲华,莲邦;同修道友叫莲友。甚至慧远大师原来在东林寺建那个一个莲华的十二片叶子,水击叶子来作为计时,都叫莲漏。说明净土念佛一法,跟这个莲华具有它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这个莲华在自性表法来看,我们自性的清净光明就是莲华的意思。自性具足一切善法,就是微妙香洁的意思。实际上微妙香洁四个字就是一个实相,实相在莲华这样的一个相状上的一个表达。

  那么这些最后总结性地是说,佛就告诉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是对前面两段的总结。总结就是阐明上面所说的往生者的住的地方,以及往生者出生的莲华的,池跟莲华这些地方它有种种的庄严,无尽的庄严。这庄严怎么来的?这都是阿弥陀佛因地当中的大愿、大行、称性功德,称合法性的功德所成就的。这我们一定要注意,不是我们众生的共业,是阿弥陀佛愿力来成就的。它为什么要成就这么样的功德庄严?就是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个最好的修行道场,是提供我们一个成佛的增上缘。所以我们常常表述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作我们众生多善根之因,阿弥陀佛的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这个善根福德佛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那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我们就已经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功德庄严。所以阿弥陀佛的这种种功德庄严作增上本质,作为本质境有强大的增上的力量,来带起,就是带起我们这些众生,我们自心也有这样的庄严。我们的自性的莲华,我们自性的栏网,自性的行树都有,但是我们整个地被汩没了。但是一念回光之后,我们知道自性本具并没有缺少一点,我们要重新把这些庄严显发出来,就林借着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庄严,来带起我们的庄严。所以这样全体的佛功德,就是我们众生的功德,全体的他力就是自性之力,所以这就是“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的意思,这也就体现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特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