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七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七讲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好,请看这段经。

  我们讨论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这种不容易,你看我们在十法界当中是人法界,处在中间。却竟然要超越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去讨论佛法界的事情。啊!所以我想这两天来本人讲得好像,也很木讷,大家听着可能也一头雾水,实在是太难讲了。就好像我们,比如跟我们隔一道的畜生法界。比如地下有一只蚂蚁,你要向这个蚂蚁去传达我们人的法界的事情,哦这里有个讲堂、有扩音器、有佛像、有地毯、有多么高的人、你要想让蚂蚁相信,要让蚂蚁听明白,要让蚂蚁对人法界有个概念,你说难不难?很难啊!在蚂蚁的世界,它的法界没有人的法界的概念啊!那么我们现在在人的法界要讨论佛法界的事情,那这种超越得太远,所以真的是很难的一桩事情。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称为似浅而深,看过去好像很浅,但你一说太深了,似近而远,好像看起来很近,但一讨论起来非常遥远。似易而难,看过去很容易实际上太难,它所超越的法界太多了。如果我们生活在四维时空态,用现在的超弦理论说有十一维的时空,你要去讨论十一维时空的情况,那很不容易。所以佛为什么说,讲这个经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佛这么再三的慨叹!

  现在我通过讲《阿弥陀经》,真的感觉到真是太难,太难了这个。很难讨论,这离开我们,我们太生疏了。本人讲的也很难栩栩如生,因为我也没有到过,对那里很不熟悉。你如果让我介绍东林寺的情况,我会介绍得很栩栩如生。极乐世界我没有去过,也只有按图索骥去讲。但是尽管如此,佛这么慈悲的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用我们人的语言,人所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说出来,哪怕我们能领会其中的一二,这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就好像让那个蚂蚁相信我们有扩音器一样,它能够相信这一点,它也有个超越感,人的法界很好。原来多生多劫都执着我这个蚂蚁是真实的,我蚂蚁的生活是唯一合理的,我蚂蚁的世界是很庄严的,实际上的人的世界远远超过它。它如果有一念厌离蚂蚁的心,就好办了,所以它,我们通过这些讨论这个佛法界的事情,让我们了解我们的生存状态的不美好,对西方极乐世界产生种神往之心。这就是要让我们产生信解,哪怕有一点信解,我们来讨论它都功不唐捐。大家在这里听,似乎听得很索然乏味。但一听,能够听进一句半句,能够有那么一点触动,也是不会浪费时间的。

  那下面讨论是鸟音宣法,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前面讲,它的胜妙的五尘都能让往生者得到殊胜的觉受,而且让我们在那里很快乐地修行。那么下面这一段呢,主要是针对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耳根最利。耳根最利,就特别介绍讲经说法的情况。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的五尘都能做佛事,都能引导众生开悟,破无明。但根据我们这个世间耳根最利的特点来宣说下面的法音问题。佛又这样的告诉舍利弗,极乐世界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这个常有就是恒常具有的;种种表示它的数量非常多;这个种种呢就是这些种种的鸟而且非常奇特,非常微妙,它的颜色是种种的杂色,就是非常好看。那在这个种种的奇妙杂色之鸟里面,就举出了六种鸟,这六种鸟都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熟悉的。第一是白鹤,白鹤大家都知道这个脚长得很高,嘴巴也很长,它有种种颜色,但白鹤是最高贵的。孔雀,大家也喜欢孔雀,特别是那个雄孔雀一展屏的时候,非常好看。鹦鹉,鹦鹉评委会还能学人的语言,也很可爱。舍利,舍利就是那个鹙鹭又叫春莺,这个羽毛颜色也很好看,声音也很动听,这是我们在中国都能知道的。迦陵频伽就是在雪山天竺国有的,迦陵频伽就是这种鸟它还没有出壳的时候音声就特别好,盖过天人的美好的音声,用于那个乐神紧那罗的音声都没有它美妙。除佛音之外,佛的音声比它的美妙,他能盖过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共命之鸟就是有两个头,两种不同的识共一个身体。

  我们看一些净土变相图一,会把共命之鸟画成像一个身子,两个人首,人一样的首。倒也不是这样,共命之鸟主要就是两个头共一个身体。曾经有一个公案说释迦牟尼佛跟提婆达多,曾经有一世就成了共命鸟,反正这两个冤家对头常常碰面。共命鸟共一个房子,在那里住。两个人共一个房子,意思就是共一个身体,如果和平相处,缘份比较好,倒也是不相妨碍。缘份不好,这就闹得不亦乐乎。我们东林寺这个闭关房,我们是要求一个人一间房,比较好,比较清净一点。忽然前几个月一次来的人很多,非要两个人一间。我们以为两个人一间试试看,哎呀谁知两个人一间搞得不亦乐乎,两个人在房间吵架。所以我们最后一个下定决心再怎么紧张,也只能一个人一间房。因为你看他在念佛念得很清净的时候,各种烦恼现前的时候,这两个人呆在一起,那还得了啊!所以这个共命之鸟也是这样,两个人呆在一个身体里面。这个提婆达多跟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历来都比较善良。他俩共命之鸟一个在睡,另外一个就醒着状态,要怕有意外啊!这个那次正当着释迦醒的时候,它就看着一只香果,它就吃了,吃得很香。等到提婆达多的这时候它醒过来,它闻着香味,闻到香味,它就生起一种很猛烈的瞋恨心。说你这个家伙趁我睡觉的时候,你吃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我要等你睡觉的时候,我吃一个毒果害死你,它生了这一念的心。等到释迦睡觉的时候,它就真的找了一个有毒的果子吃下去。他实际上他是想害对方,谁知它是同体的,一害两个都死了,所以这也反映共命之鸟是同体的。

  那么这些鸟,它昼夜六时,夜三时,昼三时,都发出和雅的声音。和就是非常和谐,好听;雅是高雅。这些音声不仅仅是好听,而且它是在演说佛法。这些众鸟演畅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用演畅,它演说出来而且非常畅达,不经过思惟,称性说出来的。那么这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就是代表三十七道品。前面讲的七科道品,在声闻教里面三十七道品是涵盖所有的法。实际上三十七道品它也贯穿藏通别圆,藏教的三十七道品,叫生灭的三十七道品;通教的三十七道品,叫无生的三十七道品;别教的三十七道品,是无量的三十七道品;圆教的三十七道品,叫无作的三十七道品 ;它有浅深的程度的差异。

  三十七道品这里面选出了四科,特别谈到四科,其实前面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通过这样的一个修这个十二种道品,就能够打好一个基础,马上就和生了一种根,一种生长的功能。那么是有前提的,有这前提才能生这五根五力。这五根五力,这是佛教的一些常识。在这里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简略地说一下。大家可以这方面声闻教,大乘教都有很详细的展开。【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个信心要扎在心地里面,它扎进去非常深,抓住了地面,扎得很深它就有生长的功能,有保持的功能。那么把信放在这里, 就是在净土法门当中信心是最重要的,信自、信他。如果你信心不能确立,那这个净土法门的修法就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不得其门而入。你没有信心就是有怀疑,你一有怀疑,你这个想得这个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那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建立信根之后,他才有一个目标感,他相信了某个东西,他就能精进地去做去修行。

  比如我们相信了这个念佛一法是至简单至圆顿,是成佛的快速法门。如果我们建立这样的信根,我们就会精进地去念佛,精进念佛呢就能产生精进根。而你一精进就会有念根,念就是明记不忘,念兹在兹,这个念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我们众生就是由这个念头所决定的,山河大地,我们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建立在我们念头情况下的。如果我们达到从念到无念,无念的话,就是没有这样的山河大地,就没有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那这个念在中国的儒家它都是非常重视的,在《尚书》里面它有一句话,叫做【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就是圣和狂,圣人和狂人实际上它的差别就在念头。如果一个圣人他,罔念,就是放纵他的念头,把握不住他的念头,他就会变成狂夫。但一个狂人如果克念,能够控制自己的念头,能够制心一处,能够惟精惟一,能够允执厥中,他也会成为圣人。所以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佛法就更重视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制这个念头在一个点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它也是谈念头问题,你把所有放逸的六根都集中在这样一个佛号上。以佛号作为我们念头的所缘之境,这就产生一个念根。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把握这念头,怎么把握这念头?就是把握阿弥陀佛名号,念念都在这句名号当中,就会扎下根。当有这个念根,明记不忘,它就有定根。定就是信心,系心一处,心稳定下来,这句名号就是我们的本命元辰,我念念都落在这句名号上,它就有定。那有这定根就会有慧根,你这个慧是从定里面来的,那有定就开发智慧。尤其这句弥陀名号,每一声声念都有元量光,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在就在每一声佛号当中生发出来。那有这五根,它扎下去之后,通过我们的修行,它就破土而出,就会产生力量。那有信力,信心的力量你就再也不会被怀疑所淹没了。如果你信根,你信力上不来,他就会容易怀疑。或者修其它法门的,哎呀!我有其它法门比你更殊胜啊!他就会动摇,因为他信心的力量没有。所以信力上来能够破怀疑,能够破烦恼。精进力上来能够破懈怠,放逸。念力上来,就能够觉照不至于心往外跑。这个定力上来,心就不会散乱;慧力上来就有拣择是非邪正的能力。

  那么由五根五力马上它就会展开七觉分,七觉分就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首先是择法觉分,我们修行要踏上修行的道路,首先要抉择法门。哪个法是真的、哪个法是假的、哪个法是正直的、哪个法是迂曲的、哪个法是圆顿的、哪个法是偏小的、你得要有择法觉分的智慧。也许比如说我们通过对通途和净土的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净土一法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方便中第一方便、这是成佛最好的法。尤其是末法众生离开念佛往生一法就一筹莫展,我们择法把它看清楚。看清楚了我们就一往情深啦!就精进觉分就上来我就开始念啦!就要按照净土法门的修法去修啊!他的正行,就信愿持名,他的助行还有净业三福。包括读诵礼拜啊!供养啊!这些我们就开始精进觉分去做。精进觉地做呢,他就会生起法喜,喜觉分。这个喜,当这个喜上来的时候,你得要拣别它,是由于修的正法产生的喜,还是由于其它不正的事情产生的喜。对不正的那种喜要放舍它,保持一种正确的法喜,喜觉分。

  除觉分,这就是你这个在除烦恼的时候,见惑、思惑这些烦恼习气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那些好的东西,也给它扫掉了。就好像我们拔那个田里的稗草,稗草除掉了你把禾苗也拔掉这也不行,要注意拣别,除觉分。舍觉分,就是我们内心生起的禅定啊!喜悦等等,不要被那些禅定状态所误导,一定要舍。如果在净土法门当中,你只要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切都放下,叫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它就成就了舍觉分。那么定觉分,你在禅定状态当中,要知道什么是世间的禅,什么是出世间的禅,不被这个禅定的那种境界,那种极乐所滞留。最后是念觉分,念觉分就是要保持定慧等持,当你修行的时候,觉着心是往下昏沉。昏沉的时候,昏沉往往是定多于慧产生的情况。在昏沉的时候你要注意,为了平衡它,你得要用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这个比较昂的,阳刚,昂的东西来平衡我们向下沉的这个心,使它平衡。如果我们这个一下子,通过精进觉分,喜觉分,这些用心上来的时候就会产生掉举,妄想纷飞,哎这时候你要用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来把心,把它放平,做到止观定慧等持的状态,这就是念觉分所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些应该是藏通别圆,对这个都有各种不同的层面的诠释,这个大家可以看看就是。

  这个【如是等法】,如是就是前面讲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些等。这等就是等前面的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还包括等什么,等菩萨法、这样四摄法、六度法、十力无畏、无量法门、都在这个等里面。这个就说明什么?这些百鸟能宣说所有的佛法,无量的法门这些奇妙杂色之鸟都能够宣说,是这个意思。好,那么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听闻到这些百鸟的法音之后,他就善根上来了。【皆悉】,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好,那对这个念佛法僧,这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啦!我们一般讲三宝,有化相三宝、有住持三宝、有理体三宝、也有一体三宝。那么怎么去理解这些,那么从事相上来说这些往生者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闻到这些讲经说法,也见到阿弥陀佛了。所以他亲眼见到,亲耳感受到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和威神的力量,他自然就生起念佛之心,念阿弥陀佛的心。然后听到这些法,这些法能够,他听得非常受用、非常对机、然后就法喜充满、法味充足、他就生起念法之心。然后他听这些法的时候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跟这些诸上善人声闻菩萨都是同参道友,共同拜阿弥陀佛为老师,所以都是师兄弟。虽然是等觉菩萨,是跟观音、势至把手同行,他是师兄弟的关系。

  所以共同闻佛说法,共同按照这个法来修行,共同圆证三不退,共同快速地成就佛果,他就是念僧。这个僧就是声闻菩萨僧啦!这是事相上念三宝,但更多的他能够回归自性。这些众鸟的讲经说法让他,因为佛法是心法,是要他回光返照的。他通过回光返照而能够了知自性具有能觉的智慧佛,自性佛就是能觉之智。这就达成了自皈依佛,回到自性里面的觉性,他念自性佛。那么能觉之智,觉什么?所觉之理,所觉的理具足恒河沙的性德,这就是法。这个法是众生本具的,包括前面在讲的三十七道品,菩萨无量的法,都是我们众生本具的。我们当下一念性具,性具什么?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善法,他就回光返照,念法。那这个能觉之智和所觉之理的和合,就有清净的意思、就有和合的意思、就有统理大众的意思、他就会念僧。僧就是清净和合,统理大众的能力。所以这就一般讲觉正净,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如果回到我们自性的一体三宝,他当下他就会生起无上的快乐。快乐法喜在什么?念僧宝的时候,我们的正因佛性就发起来了。念法宝的时候,我们的了因佛性起来了。念僧宝的时候,我们的自性的缘因佛性起来了。就是三因佛性当下起来,三因佛性一起来就能断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马上就能证到三种不退。那这个妙用就无穷啰!所以你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一相比,那就是太不一样了。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看到的,看到的这个五尘都能让我们生起念五欲的心,怎么得到财色名食睡?怎么去争取?怎么去竞争?我们都是这个心。到西方极乐世界见色闻声,都是生起念三宝的心。这个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念头都是堕落的、都是黑暗的。极乐世界每个念头它都是升华的、都是超越的、都是光明的、都是回到我们自性的如来藏的。

  那么,具有这样的德能,这种让这个往生者生起念三宝的心,他也具足着这种四悉檀的利益在里面。四悉檀是什么利益呢?这里面我们看看这个佛讲经说法的善巧,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后面会讲为什么会变化这些鸟来讲经说法,首先是我们凡夫是喜好这些鸟,比如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人喜欢养鸟,养鸟就会养比较高档一点喜欢的鸟。他本身就很喜爱,一到极乐世界一看,哎!极乐世界也有,他就挺高兴啊!挺高兴,顺着他的好乐来变化了一些高档,高层次的鸟,他就生起欢喜之心,这就叫世界悉檀,恒顺众生。你设想我们在这个世间不喜欢乌鸦,一到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乌鸦,那他就不高兴了。你乌鸦再说什么,他都赶紧把耳朵捂起来了。那这个世间喜欢白鹤,丹鹤都是国宝,都是珍贵的鸟,都是受国家保护的。这些人一看到处都是,比这里好,这里都还看不到,欢喜。然后呢,这个鸟都能讲经说法,让他闻到生起善根,这就是为人悉檀。鸟能讲经说法,会让他生起稀有难遭之心,他能够相信啊!你设想,如果现在不是大安在这里讲,是一只孔雀在这里讲,你看你是不是听的听一句点下头,听一下鼓一下掌,这个不一样啊!他感觉你人在讲他会想人都是有利益关系的。你大安在这里讲是不是也为名利啊!再说你的智慧什么样呀!他会有种种怀疑。如果是一只鸟在这里讲,鸟不会骗我,它不一样的。

  今年有个从蓟门来的居士,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他说从湖北蓟门来的,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我想湖北蓟门呢在2001年,我曾经带了12个人,到蓟门的一个寺院去百万佛号闭关。百万佛号闭关,在那次就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跟鸟有关系,那个寺院刚刚建成,只有大雄宝殿的,后面都有一个小院落。寺院对我们还很支持,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就在那个时候,就在那次百万佛号当中出家的事情才决定。哎等我们出关的时候,我出完关作完回向就有个居士到我这里“扑通”一下给我顶礼,还要给我休养。我那时候还没有出家,我说你不要给我供养,我也不能接受你的供养。他为什么这么恭敬,说他一进寺院门,他也并不知道这里有闭关室。是大雄宝殿有一只鸟,在那里说要出关、要出关、要出关、他听了也很奇怪。他就到客堂问这里还有闭关的吗?客堂说,是有啊!今天出关吗?今天出关。这个说明念佛连鸟都能感应上,那个鸟说“要出关、要出关”,鸟告诉他,他的信心,他生起了大的信心。所以我想阿弥陀佛变化鸟来讲经说法,他是有让听者生起信心,产生善根的这个功能作用。通过我们世间的小例子,你看,我们就能体会到佛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多么细致,这叫为人悉檀。

  然后有对治悉檀,因为人带业往生的凡夫他总有高下之心,觉得人的生命是比较高级的,而鸟也是畜生,也是低级的。但是鸟都能讲经说法,你都讲不出来,鸟都能讲得出来,你就不敢轻慢它。不敢轻慢它,就是对治了我们的分别心。对治分别心就有平等心,这就是对治悉檀。那么进一步,你看这个鸟它能够顺着我们的心里的状态,它能够讲经说法。而且你动什么念头它都知道,讲得那么善巧。你马上感觉这个鸟不是一般的鸟,这个鸟就是阿弥陀佛,就能让他悟证到法身平等。实际上这个鸟就是阿弥陀佛从光明里面变现出来的,它就是阿弥陀佛,具足阿弥陀佛的三身四智。所以他就悟证法身平等,得第一义谛的利益,这就四悉檀。那么这样的念三宝,就能够马上让他发起大菩提心。当他悟证到觉正净的理体三宝的时候,他这种慈悲心,这种无我的空慧的智慧它就会发起来。这个菩提心发起来就引导他修行,就能伏住烦恼,就能灭掉烦恼。你看这种功德,延伸下去它就能够令我们快速地成佛。

  好,那么,下面呢,佛又很郑重其事的告诉舍利弗【汝勿谓】,就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鸟是罪报所生。我们说世间的这些鸟都是它自身不好的业力,才感召到畜生道里去了。如果前面讲的这些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如果不讲后面这句话,别人就会生起怀疑,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净土吗?怎么还有三恶道啊!阿弥陀佛发的第一愿,就是国中无三恶道愿啊!那怎么还有这些飞禽啊!那这里就得要交代这个事情,这些鸟不是由于罪恶的业报所生。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是自始至终的,口径一致的,没有三恶道的,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阿弥陀佛的第一愿就发了没有三恶道。那么,没有三恶道,那又是怎么来的呢?舍利弗,极乐世界,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更何况有事实呢?那么,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是阿弥陀佛为了使往生者,都能听到微妙的佛法 ,宣流到整个的极乐世界的全景,由光明当中变化出来的。所以《观经》讲如意珠王涌出无量光明,无量光明变化成百鸟,从如意珠王中里面出来的。如意珠王实际上代表的是心王,是代表阿弥陀佛的心王放光,光中化出的鸟,目的是法音宣流。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往生者也是带业往生的凡夫,他有他的习气。他是可以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在七宝讲堂听,面对阿弥陀佛的时候,他去听他肯定是道貌岸然了,一本正经了,不敢有丝毫的放逸。所以他可能这个姿态太久了,他觉得想换换姿态。换换姿态,如果他到一个七宝林里面,水池旁边,或者姿态比较轻松的听树上的鸟讲经说法,他可能觉得自在一点,不受约束,所以这些它都是欲令法音宣流变所作。众生闻这个法,他的那种好乐是不一样的,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光是听佛说法。所以佛都很了解众生的心理,变化鸟去说法,变化的鸟说的和阿弥陀佛一样。但是它会采取一种轻松自如的这种方式来宣说,这就是鸟音说法。

  好,请看下面经文【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好,这是依报庄严的最后风树演法。我们注意看,前面的鸟还属于有情,有情的众生发出的声音。那么现在这个风吹着宝树宝网的声音,这就是无情之物。这个无情之物也是阿弥陀佛的称性功德流现出来的,或者换句话说也是变化出来的。首先,我们来看,微风吹动诸宝行树,极乐世界显现的是微风,有时候表现为八种清风。这个风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光明里面显现出来的。光和风是有它的同构对应的,光是弥漫的,是流动的,风也有这个特点,所以为什么叫风光放在一起去说。那西方极乐世界的风不暴不急,非常柔软,非常舒服,吹到人身上,这个风就能做佛事。你看这个风吹到往生者身上,他所得到的快乐,就像比丘得灭尽定。灭尽定是什么?就是得九次第定的那种觉受。换句话说,就是风吹过来就能让我们得九次第定,破见思惑。

  那么这个风就微微地吹动诸宝行树,上面讲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的宝树,七重又七重遍布极乐刹土。这些宝树有枝叶华果,这些都是珍宝合成的。上面还有宝网,宝网还有各种鈴铎。那么,这个风就吹过来了,吹过来,你看这个并没有去演奏什么乐器。但是风一过来,就发出微妙的音声。为什么叫微妙音声?这个音声就像我们上面讲的,它就在讲经说法,它也能讲三十七道品,微妙声音,这种微妙声音就像百千种乐同时俱作。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它真的像海潮音,宫商角徵羽,这个音律配合得非常地和谐,非常地宏大,高雅。所以讲,极乐世界的音声,这个转轮圣王的音声之美,不如忉利天王的音声百千万分之一;忉利天王百千万种音声,不如夜摩天人的一种音声之美;次第的到他化自在天的所有的音声不如极乐世界一种音声之美。所有最美好的音声的特点,都在极乐世界汇集。

  这种音声有八种特点,清、畅、哀、亮、微、妙、和、雅。这八个字不仅是极乐世界音声的特点,实际上它是传达一种什么信息呢?就是实相在音声上的表达形式,就是这八个特点。清,就是清净,离开一切见惑思惑尘沙惑的一切垢染,它清净。畅,畅达,直心是道场,它这个没有弯弯的,心有千千结的,这些弯曲都没有,所以它的音声是畅达的,贯通上下。哀,这种实相的音声它有哀感的,就是有悲的色调,大悲心。亮,它有亮色,你这悲不能过了,过于的它一定是哀而不伤,怎么不伤呢?它有亮色。微,它很微细,能够穿透我们自性的最底层的珍宝,法宝、功德圣财、微。妙,这种音声非常的奇妙,它能够有巨大的转化的能力。比如说使我们躁妄的心,听到这种声音,当下就非常平静,如入禅定,使我们具有欲望的心当下就能够平和。使我们不正确的知见,都能转为佛的知见,它很妙。和,就是和谐,它跟我们的内心,跟整个外部都是高度和谐的。最后它就是雅,高雅,因为这种音声就是实相的一种表达,它是超越了九法界。

  那么我们常常讲我们念佛号,这个佛号怎么念?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实际上一定要趋向这八种音声,才能够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产生一种同构对应。我们说如果我们的音声的特点和极乐世界的音声产生了一种对应的话,马上我们娑婆世界念佛的声音就可以通到极乐世界去,就能跟极乐世界百千种乐的音声融成一种大的海潮音。我们的音声也就是那其中的一个音符,但如果你不和谐,那你是进不去的,所以要了解这种音声的特点。“是时俱作”,同时俱作是同时态,作不是有人去演奏,它是无作妙有,无为而不为的。所以这样的音声让往生者听闻之后,他自然而然的,自然就是这种无作的妙用的音声,也把往生者无作的这种性德给激活了。他自然的生命就趋向于念觉正净,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刚刚讲念这个四悉檀,这个念三宝也有他四悉檀的利益。因为这种音声,你看无论是鸟还是树风吹树网的声音,发出了这样的一种微妙的法音之后,这个我们往生者都是带业往生的天人,闻所未闻,第一次听到。我们这个世间也有风,风吹树叶的声音哗哗哗的,只是这个声音。谁知道这个风吹树叶的声音还在讲经说法,我们一听可能是闻所未闻,就生起大的那种喜悦,这是欢喜。听闻之后,我们回光返照,原来我自性,就有这种自性的三宝。与外面的阿弥陀佛,与外面的住持三宝,相接来感通。与我们内心的自性三宝来感通,这就有三宝的气氛,佛法僧的气氛就从我们身心当中浮现出来。这样就必然由这种三宝的力量的显现加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生起了我们的善根的利益,这就是为人悉檀。

  由于发菩提心进一步的进修道品,三十七道品,菩萨的六度万行,就能伏烦恼,就能灭烦恼,这就破恶义,由这个发菩提心修行就能证悟到我们自性觉正净的三宝。证悟到一体三宝,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入理加第一义谛悉檀。所以这个为什么要通过一种音声让往生者去念三宝,念三宝是直接让我们成就佛果的捷径。由是我们就来了解在华严经里面为什么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每一地都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它都是相通的。那么我们是带业往生的凡夫,我们要念三宝给我们加持。念佛,如果从加持的方面来看,佛,阿弥陀佛就是大医王。我们还是有病的,因为我们还烦恼业障还没有清除,我们是病人,所以要念佛就是念大医王。念法就是大医王给我们开的药方,给我们说的种种的道理。念僧,僧就是护理人员,护士。我们念僧,希望观音、势至、普贤、文殊来给我们做护士。来帮我们什么不能做,什么忌讳,什么都能够跟我们讲清楚,引导我们,那我们成佛可不就很快了。所以这个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实现阿弥陀佛因地一个发愿,就是要让所有的众生快速地往生极乐世界。往生之后要让所有的众生快速地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就通过念佛念法念僧的这个途径达到。

  那么“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就是第三重的赞叹!前面所说的这种百鸟讲说法,现在讲的微风吹动宝树宝网的讲经说法,这种微妙的法音都是阿弥陀佛的因地发愿。阿弥陀佛在四十八大愿,曾经发愿就是往生者都能够听闻种佛法,随意而听嘛!他都得要用的善巧方便兑现他这个愿,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来成就的。同时它也表达一种奥妙,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和无情都能够讲经说法。实际上在娑婆世界这一点也是体现的,只是我们的业障很重,烦恼很多。如果我们烦恼轻,相似地做到无念的状态,我们也能了解到这个世间的情与无情,实际上也在讲经说法。只是我们听不到像聋子,看不到像瞎子,业障重。

  那么从禅宗的公案看它有时候会透现这些信息,比如说,莺啼,春莺啼,他就可以开悟。说有一个禅师,他看法华经,看【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看这两句,他怎么也不能理解,生起了很大的怀疑。什么叫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他就有疑,有疑就得参。后来有一年的春天,闻到黄莺在柳树上在啼叫的时候,他就恍然大悟了。恍然大悟,他就做了个偈子“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香,黄莺啼枊上”。就是黄莺在啼叫马上开悟,原来春天没有来,这个百花也没有香,黄莺也没有。后来忽然春天到了,这个来了。来了以后,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是没有的,寂灭相,这是有情的鸟让他开悟。

  无情的叫做击竹开悟,它也有一个公案,香严禅师,他住在百丈山,在百丈禅师那里参学。百丈禅师就让他到沩山灵佑禅师那里去,这个香严禅师他是很有慧根的,称为叫做一闻千悟、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样子的一个机智。到了沩山禅师那里,他就说,听说你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的、是不是?香严禅师他说,是啊!他说我也不要你回答什么了,问一句,你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答一句,是什么。他一听,答不上来,答不上来。这个沩山禅师一下就把他问倒了,他就请沩山禅师说出答案,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沩山禅师说,我不给你回答,我回答你了以后你会来骂我的,去、去、叫他离开。这个香严禅师就发了誓,宁可拌死一生做一个粥饭僧,也要把这句话给它参透。父母未生前的面目到底是什么?

  他就在寺院里做清众,做很简单的事,种菜。他有一天种菜的时候刨那个地,是有一块小石块,小石块,他要捡出来抛掉。他把小石块一抛,抛到一个竹子上,“咵”的声音,一下子让他开悟了。他有个偈子叫【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这个偈子的大意是,一击这个声音,忘所知。他原来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些实际上都是他的所知障。现在在这个这种声音当中,这些所知障,这些东西都融化了,没有了,消弭了,才了解到不假修持的自性。这样动容扬古路就可以把内心的性德可以起妙用了,也不堕那种寂静的乐,不堕悄然机,这种从体起用他悟到了。悟到之后,就到沩山祖师那边顶礼,说幸亏和尚没有给我说破呀!如果说破了我哪有今天这样的好事啊!你看,无情的竹子,声音让他开悟;有情的黄莺也能让人开悟。

  实际上我们世间也有相似的这个,只不过是很少而已。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情与无情,这种讲经说法都能让所遥往生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难能可贵地破烦恼,证佛性。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每起心动念都是念五欲,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念三宝,真是天壤之别。我们要赶快去,这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给我们的恩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