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放掌请坐。上一堂课,我们在讲黄老菩萨,三十多岁就离开人间了,带给很多人不理解。大家就想,孩子还那么小,老公又没有大的福报,工作很劳累,多帮他几年不行吗?诸位同修,这个想法,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这种想法是凡夫的想法,还是圣人的想法?这一定要懂,凡夫的想法。当时,黄菩萨也是有这样想过,但是,到她念佛功夫得力的时候,因为她家里穷,到寺院里面没人搭理她,所以在寺院里面干活,打扫卫生,给寺院里面洗碗,这样的人,她给大家说 好好念佛,有人会相信吗?没人会相信,劝化大家,好好修行,有人会接受吗?没有人接受。所以她想来想去,就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没办法劝化众生,为什么?身份卑贱,家庭贫穷,又没文化。给谁讲谁都不接受,就像六祖,大家知道,六祖想不想度化众生?那么既然六祖想度化众生,武则天请六祖到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当国师,来度化众生不是更好吗?他为什么不去?六祖入定当中看得很清楚,凡夫的心永远不能了解圣人的心,就像还没结婚的女孩子,永远不了解妈妈的那一颗心,这好懂吧?等到她结婚了就能领悟父母亲的那一颗爱心。那么武则天还没开悟,怎样也不了解六祖的那一颗圣人的心。那大家都知道,六祖没读过书,他要到西安长安讲法,给武则天讲法,万一武则天听不懂,不承认自己是凡夫,还说六祖没读过书乱讲,讲错了,还得了?不但谤佛、谤法、谤僧,六祖那个时候是佛的境界,反而怎么样?毁灭佛法,如果武则天听不懂,说一句话,你这个不认识字的惠能随便讲,将他关起来,关起来还不要紧,还把禅宗法门灭掉,那武则天的罪重不重?那是阿鼻地狱,六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不去长安,他不去。这样一做,不但是大慈悲的表现,反而让凡夫更看不懂了,旁边那些人问六祖,你为什么不去呢?六祖说一句话,我给你讲的话,你讲给她听,她能懂,我不需要去,她不懂,我去又有什么用?但是,你要知道,六祖如果看到武则天是大开悟的人,他就不入涅槃,不马上走。但是六祖看出来了,武则天很不高兴。我当个皇帝召请你一个和尚,你都不来?六祖知道,麻烦事来了,这样一发脾气,证明领悟不了圣人的心,他通知所有的弟子,我要走了,为什么要走?不走不行,如果不走,武则天对禅宗会严重的错误看法,六祖一走了,证明我得到五祖的心法,诸佛的心法,而且我一走,证明我弘扬禅宗一点都不错误,凭什么?凭我活泼泼走给你看,这样一走,让武则天好好领悟,是我的学习心法,你是凡夫不能领悟,不是我六祖不去,不是我六祖不度化众生,这样来教化了武则天,你说谁能理解?我当皇帝要你活你就活,要不让你活怎么样?就死了。皇帝就有这个权利,对不对?六祖的心地永远建立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上,只要你能领悟,你能明白,我死都不要紧,他马上坐着走,现在肉身还在广东南华寺韶关,广东韶关南华寺。所以,圣人的心和凡夫的心完全不一样。今天六祖要讲禅宗道理,禅宗心法,祖师大德的心法,如果他没有这样走给大家看,你以为当时很多人相信,如果很多人相信,也就不会让六祖在猎队待十五年了,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等到印宗大师倒过来拜六祖,大家才相信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请国际和尚,请中国比较有名气的和尚,来讲念佛两个字,他们也讲念佛,国际和尚,中国比较有名气的也来讲念佛,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和尚也来讲念佛,这样三个人讲了六个字,其实都是两个字的念佛,你说效果一样吗?不一样,名气大的,他们觉得,某某法师,说了念佛,名气比较差一点的,某某法师有说了叫我们念佛,我这个没名气的某某法师说,我们有时间念念佛,你信不信?人心就这样,世间人就为了这个名,有了名就有了利。所以这一位黄老菩萨,三十多岁,看到这样的情况,舍了小家,先到极乐世界,倒驾慈航以后,她可以投胎一位大福报、大福德、大智慧,家庭条件非常好,出来的身份不一样了,她就不需要讲太深的佛法,讲一点点皮毛,大家会怎么样?五体投地。为什么?某某人说的。就这么一句简单的道理。所以我举个例子,大家好懂,名人书法,书法名人,这句话能懂吗?有一些人的字,写得比豆芽还难看,但是他是名人,成为什么?我字体,某某人写的,那几个字也值钱,对不对?有一些人字写得可好了,东北话讲,老好了,没名气。他写得再好都没价值,你说他是名价值,还是字的价值?这个就看认识了。所以诸位同修,现在如果,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假如,我今天是世界佛教协会的会长,我坐在这个地方,一句话都不用说,坐在这里,来磕头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信不信?为什么?世界佛教协会的会长,那不是小人物,那是大人物,有高又大又胖的意思,大人物。就一句话不需要说,《地藏经》也不需要讲,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坐在那个地方,那就很多人来磕头礼拜。我这个又不够高,又不够胖的小和尚,你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这样说起来,诸位同修,就很容易带给大家去,争名争利,拼死命就是争那个名,为什么?有名气。我看到这些问题以后,再给大家讲个道理,为什么以前结婚的人,女人拼死命要争一个大老婆,不当小老婆?后来我去了解历史,人死掉以后,大老婆怎么样呢?跟她老公的神旨牌可以立在一起,二老婆,三老婆靠边站,没身份,没地位。往往大老婆是不会生孩子的,但是她还是跟他老公怎么样?原配。神旨牌是在一起的。二老婆、三老婆,生那么多,没地位,没身份。这好懂吧?所以这个身份和地位,就给了世间人拼死命的争名争利,我这样讲是不是很现实?当下就这样,我今天就是世界佛教协会的会长,不需要做任何工作,走到哪个地方,都得钟鼓齐鸣,列队欢迎,什么话都不需要说,多少当地佛协会的出家、在家,世界名人都得来拜访拜访,不需要给他讲法,不需要带他修行,他还要怎么样?送礼物,磕个头,还要照个相。今天跟佛协会的领导照个相,还得了?也许三天都在高兴,但是问一问,利益什么?凡夫就这样。上一次在坐飞机的时候,大家知道,坐飞机有个经济舱和头等舱,有没有?大家知道,刚好有一位歌星,我不要讲歌星的名字,坐在头等舱,她拿一张报纸盖住自己的脸,但是你怎么样盖住,人家还是会认出来对不对?有一个男众站起来走到头等舱,向这位小姐说一声,说小姐,您好,您是哪位歌星我知道,有个请求,我这一块手表送给你,那一块手表价值多少钱,买的时候十多万,新的,十万以上的手表要送,应该这一块手表送给这位歌星,只要求跟你和个相,照一张相片,照一张相片,十万块。旁边另一个男人,抓住他的手,朋友,头脑进水你懂不懂?有那个必要吗?人就赶这个时髦时尚,你看,我跟某某歌星在一起照过相。诸位同修,说好听叫明星。二十年前,五十年前,唱歌的,表演杂技的,是什么身份?一般讲三教九流对不对?什么身份?阿弥陀佛,我可不说你们自己悟。是在十多年前,这些人才慢慢走上社会的地位,反而怎么样?现在成为了明星的一流,你说人的思想就这样的颠倒,这样的迷惑,什么时候能开智慧?
这个地方有一张纸条写,请法师及善知识为某某居士关照,让他老人家早日往生极乐世界,他走不到一个星期,请法师慈悲,弟子如法已在龙王庙写超度牌了,但愿善缘能让他到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广度众生。你以为我叫他往生他就往生,我叫他堕落他就堕落?如果我有这个能力,你们需要修吗?我现在开始叫你们上去,上去没有?你们坐在这里干什么?上!一上去就摔倒了。诸位同修,道理很简单,为什么这么愚痴、这样的可怜,头脑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我一直在琢磨,琢磨也没用。后来想来想去,两个字,业力。讲业力有很多人不懂,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猪吃东西,我们看了很害怕,猪吃得怎么样?摇头摆尾。当我们看到狗吃东西,我们看到呕心,狗也是摇头摆尾。当我们看到厕所里面的虫吃肮脏的东西,我们呕吐,连看都不敢看,厕所里面的虫吃到怎么样?津津有味。这好懂吧?这就是业力。你们有没有发现,吃肉的人吃习惯了,叫他吃素菜,很难受。有没有?这个就业力。吃素菜的人,十年、二十年,叫他吃肉,他身体受不了。你信不信?因已经习惯了五脏六腑的消化,已经习惯了,这也是业力。那么业力来讲,刚好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样的力量,我们要往那个力量来走来发展?你们有没有发现,有的人生下来可会喝酒了,有的人不会喝,有没有?那么今天讲业力,我给大家报告,你们这些上五十岁的人,电脑拿给你就头疼,你信不信?五岁以上的小孩,不用教自己会,摸一摸就会,怪不怪?根本不需要教,这个小头脑,不知道装什么软件,装什么电脑里面的东西,不知道,摸一摸就会,你们这上年龄的老菩萨,怎样教都教不会,为什么?因为这批小孩是来玩电脑的,不是来办其他的了。所以在座同修,业力比什么都厉害,有的人生下来就喜欢出家,喜欢学佛,有的人雇他出家,雇他诵经念佛都不干,你信不信?这个就是业力,就是因果,就是人的认识。有很多人你给他打死,他都不想还俗,有很多人,你给他打死他都不想出家,社会就这样,业力就这样。所以凡夫的心和圣人的心恰恰相反,完全不一样。在座同修了解到这段因缘以后,了解到这段果报以后,不是我们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认识一个男人,他不想发财也不行,随便做生意,走到哪发财到哪,现在的人,有的人做生意,一直想发财,怎样发也发不了财,偶尔得到一点点的经济,老公病啦,家庭不如意啦,啰里啰唆的事,又把那一点点的钱怎么样?花掉了。南方发生过一件事情,让你不相信。这位老公可善良,心地可好的,对父母很孝顺,对朋友讲义气,对国家尽责任,上敬下和,有一天回家以后,跟太太说,老婆啊,我今天到那个地方,有人给我说,这个声音哪来的,我不注意,我耳朵旁边有人给我说,哪一个地方,地底下有黄金白银,在山上。他老婆说,那你为什么路过那个地方不赶快挖出来,他老婆就想,如果真的有,那挖出来全家发财对不对?如果是没有,你花费两三个小时,也不算吃亏太多,他老婆可着急了,你今天到那个地方去为什么不挖一挖呢?看一看究竟是真还是假的,她老公泡过茶,嗨呀不要着急啊,命里有的是我们的,你不用挖,它也会到我们家来的,命里要没有我挖回家,也靠不住啊。他心态真好,没想到啊,偏偏他家有小偷,被小偷听到啦,那小偷呢听了以后,哎呀我的财神爷来了,告诉这个消息,被我听到。这位小偷不偷家里的东西,晚上上山了,按他说的地方去挖,真挖出两个坛,坛知道吗?装酒的那一种,像小缸一样的那一种,他这一次高兴得不得了,我可发财啦,把那个坛的盖掀开手伸下去要拿黄金,拿白银啊,这样抓起来看,吓了一跳,是什么?两坛都是蛇,而且他吓坏啦,马上按下去,坛盖盖住,坐在那个地方一直想,你家也够狠的,明明是毒蛇,你还说是黄金和白银,你不要我活,我也不让你好受,抱着两坛,走啊走,到晚上的时候,以前的屋顶和现在不一样,瓦片的木头,钉的那一种瓦片,不是钢筋水泥,他就把琉璃瓦拿下来,坛盖倒下去,但是他一听不对啊,怎么到地下叮当叮当响呢?马上翻盖过来,剩下一个,这一个干什么?是工钱。你好不容易从山上挖起来,又抗回来了,一个工钱。这位老婆晚上就在琢磨,我老公怎么这么傻,不上山挖东西,挖黄金白银,她睡不着觉,听到房间里面叮当叮当响,起来以后把灯火打开一看,吓了一跳,房间里面黄金,白银一大堆,她老公起来说一句话,该是我们的自然会来的,不该我们的要也要不着。被屋顶上那个小偷听到啦,他喊一句我才得到你一个,多的没有啊。他只得到一个。诸位同修这样说起来,命里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因果,这样还需要算命吗?还需要看命吗?不需要。命自我立。所以诸位同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好,往生到天堂也好,把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懂得,怎样做一个善人,善人永远是利益众生,怎样做一个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永远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无是也无非,无爱也无怨,这就是觉悟的人。因为心是平等的,心是清净的,觉悟的人跟善人还不一样。比善人还善,善到连念头都不起来,没有恶的念头,也没有善的念头。所以今天在修行当中,念佛当中,诸位同修,明白了以后呢,你懂得祖师大德,为什么看得那么破,为什么放得那么下?不但不行恶,连善的都不执着。恢复到心地的清净,他到哪个地方永远是快乐,不但快乐连快乐两个字也不执着,也不会放在心上。别人诽谤,嗯很好,别人赞叹也很好,因为他的心,已经跟虚空一样,虚空一法不立。虚空的心是这样的,两位出家人辩论,个个坚持自己是正确。来问师父,师父听了以后,你对,你相当不错。这位徒弟很高兴,你看,我师父说的我对了,肯定对方错,对不对?一会儿,第二个徒弟来,师父,我刚才跟哪个出家师父辩论,他的知见不正,我才对。这位师父说一句,你对,刚才那个不对。第二个也高兴也走了。老和尚身边的侍者觉得怪怪,不对啊,应该要有对有错的,对不对?怎么两个都对呢?两个都对怎么会辩论呢?他就问师父,师父,怎么回事,两个都对?应该一个对,一个错啊。老和尚笑笑的,嗯。你也对。这个小和尚,侍者搞不明白,他对他对我也对,一下子明白啦。真正的圣人没有对错,只有空寂。如果这样不好懂,水到多啊,只有海水,没有湖水、河水、江水,什么水到海水,通通变什么? 海水。这好懂吧?不管哪里来的水,肮脏的,干净的,咸的、甜的、淡的,什么水到海里,一个味,海水。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圣人是非善恶大小好坏,到了他这个地方,只有一个圆满的、空性的心地,包容了一切。这样能听懂吗?能做到吗?懂是懂,做不想做,对不对?懂是懂,我赞叹你,你要很自然,我诽谤你,也要很自然。为什么?善恶是对立的,心地要清净的。这样才能领悟了如来的心法,知一切法,悉皆空寂。这样的人当下解脱,为什么?心性相应,如来见地。那这样说起来,如来,是什么知见?无知也无见,能知又能见。这个好懂吧?如果有知有见,就有范围了是不是?所以在座同修,学佛其实很简单,真的很简单。当时,我在天津讲一课,成佛不费吹灰之力。给那些大学生,给那些教授,给那些老菩萨觉得,今天师父好像有点发烧。人家没这样子讲,他怎么讲这样一句,成佛不费吹灰之力。那也就是说,比吹灰还要简单,那为什么成不了佛?我当下给他报告,转心地的关键,转心地是在自己的念头,不用费力气啊。能懂吗?打个比方,这一百块要拿给谁?你是不是先给心地的决定,这一百块干好事干坏事?是不是有心地的决定?根本不需要吹灰之力,所以后来那些同修,居士才慢慢明白,学法的重要,要回归本心,回归自性,这才叫做正法。万法回归心地,万法回归心性,自性流露,这才叫佛法。我们今天没有流露,没有流露出来,通通叫善法。学习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自己变成了善法,要我们流露出来,像释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一样,才叫做佛法。这能懂吗?那这样说起来我们充其量只能叫善人,只能叫善人,还达不到学佛人。那么像我,现在只能做多叫做现出家相,还达不到出家。那出家难不难?烦恼之家,三界之家,田宅之家,生死之家。这样出去,才叫出家。那么出家和出家相不一样,那以这个标准来讲,我个人现在的标准,最多最多达到什么?现出家相。所以台上给大家报告,不能跟我学习,要跟佛学习。佛相出家,身出家,心出家,一切都出家。我们凡夫,还没办法达到,只能相出家,心还没办法出家。诸位同修记住,心已出家的人,有没有烦恼?绝对没有,心已出家的人,有没有轮回?没有。现在多少在家人,动不动,说一句话,心出家就好啦,何必身出家?有没有?如果他是凡夫的功夫,这叫邪知邪见。心出家,身不出家,这样的人,是菩萨的示现。这能懂吗?阿罗汉还达不到,得菩萨的境界达到心出家,身不出家。干什么?示现在家身,度化一切众生,这样叫做心出家,身不出家。我们现在连相也不出家,身也不出家,你的心能出家吗?所以多少在家人自己说这句话,哎呀心出家就好,何必现出家相?除非你是菩萨,否则都是魔子魔孙,邪知邪见。我在讲是有根据的,可以把戒律搬出来来对照。再来,还有很多,出家和在家,动不动讲两个字,随缘有没有?今天给大家报告,阿罗汉还没办法随缘,阿罗汉看到众生,他要发大菩提心,才有办法随缘,菩萨才有办法随缘,我们今天不懂得随缘,搞成了随便,随缘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才能做到的,现在的出家在家动不动,随缘随缘吧,不负责任自己不说,推卸责任自己不说,说两个字随缘,你能随这个缘,就能随那个缘对不对?那为什么叫你干这个事,你不能随缘?那这个不能随缘,来我叫你随别的缘,你能随吗?你随不了。证明你不懂得随缘,所以看破真智慧,放下是功夫,自在是果位。随缘是度众,念佛是圆满,能懂么?这才叫随缘啊。现在多少人不懂得随缘,把随缘搞成,变个人的观念,成为了随便,随便就乱来啦,我愿意干就干,我不愿意干就不干,这就随缘。这就个人观念随缘,不是佛经的随缘。所以这些道理一定要领悟,包括我今天给大家报告这些道理,都不正常。什么叫正常?你们年龄比我大,来教育我,这才正常,我年龄比你们小,来说这些道理,给大家听是不正常的。所以在座同修,说一句良心的话,现在你的悟性比较高,还是我的悟性比较高?所以你们如果说,比我年龄大,超过我的年龄,没有我的悟性,超不过我的悟性,都不正常。这个道理要懂对不对?一代教育一代吗?所以这样说起来,现在佛门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让大家都误解,原因就是我们身为佛教徒,没有将这些正确道理说明白,原因是什么?大家不喜欢听经,喜欢赶道场的热闹。打个比方,开光。今天哪个道场要开光,前拥后护,争前恐后,一千人,两千人,一万人,有的达到五六万人,你信不信?有的达到十来万人。什么叫做开光?不知道。诸位同修,人要有能力给佛菩萨开光,那拜人就可以了,何必拜佛菩萨?没有几个人能领悟,用佛菩萨的圣像,开自己的心光。开光就是开自己的心光,并不是给佛菩萨开光。你说有什么办法?这个问题有时我们很感慨,感慨有什么用?我也不是世界佛教协会会长,我就是有可能当上世界佛协会会长,别人也不会听劝啊,还是不要当吧,还是老老实实多学习几部经,还没断气之前,多做一些工作,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就是这样了,所以在座同修,学佛人没有亲戚的,我现在个人就是这样,念佛一直念佛,念到断气为止,这是一辈子的选择。其他的讲经做善事,能做多少,尽量做只能是这样。那么跟哪位众生有缘,多讲一讲,没缘,没缘就拉倒。东北话说拉倒吧。但是这样还不行,没缘结缘,慢慢结缘,不能说拉倒,拉倒是不可以的。对不对?一拉就两倒,对方也倒,自己也倒,不可以,结缘,怎么结缘呢?先跟大家说一下,假如你们这一辈子,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再来帮忙一把,好不好?你们是鼓掌哦,但要注意,是你们先上去哦,好像这样我太自私了,如果我先上去到极乐世界,马上倒驾慈航渡你们,好不好?这样懂不懂?拉钩懂不懂?这就叫做结缘,这叫拉钩,不叫拉倒,拉倒可不一样,拉钩也不一样哦,我们这样是建了法缘的基础,谁先上去,谁下来度化众生,但是有个条件哦,建立在先往生极乐世界的基础,这是有标准的,如果没有标准,都变成情执,变成感情,变成个人的执着,不可以。到极乐世界,再倒驾慈航,下一次见面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一看到就很高兴。原因是什么?因为曾经拉过钩,知道么?曾经拉过钩。所以在座同修,这样我们已经坐在同一只船了,坐这一只法船。要记住哦,一定要让他游走,不能让它沉下去。你要知道,为什么?沉下去大家都吃亏,对不对?所以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弘扬佛法,护持正法,然后呢?更要依教奉行,怎么做呢?底下经文,告诉我们做的方法。
下面请看经文: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看到没有?这段经文看了以后,你就知道了,地藏王菩萨、地神、释迦牟尼佛,都讲到了怎样来利益众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善的标准调高,调到像地藏王菩萨那样,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不但要按地藏经来做到,而且要弘扬。所以希望诸位同修,多劝大家读经、念佛、修善、来求生净土,但依地藏本愿经,本愿就是本心,这比较好懂,一事修行者,依法而修,汝以本神力,释迦牟尼佛向地神说,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所以在座的同修,年龄都不小了,希望你们在晚年当中,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为什么?人生是无常的,说健康很健康,说短命就在一口气。你有时间可以到医院去 看一看,到孤儿院、老人院去看一看。如果再有时间,胆量大一点,可以到太平间坐一会儿,你就知道,我还没出家之前,还没剃头之前经常去,看人家那种太平间尸体,一具一具的,在冰柜里面。当时我坐在那边就想,人都是人,既然都是人,他有生就有死,而我自己也是个人身,也生也有死,要怎样选择?经常琢磨这些问题,当时还没剃头,然后,再到医院里面,看到动手术的门外,看到护士推着病人,看到哀声不绝,家里还有哭哭涕涕的。经常去观察那一些,坐在那个地方,别人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当然在那个时候很多人,每个思想都不一样,你信不信?有的家人希望病人康复的,有的希望死亡的。这个地方,会不会说错?真的有的人,希望病人死亡,干什么?得到家产。我在琢磨,肯定有这样的人,为了家产,希望病人早日死掉。所以坐在那个地方,慢慢思维慢慢琢磨,琢磨来琢磨去,怎样来走一条能断烦恼,能了生死的道路,后来我就琢磨,谁最高明的?我先想到谁?先想到神仙,老厉害了,神仙出来腾云驾雾,可厉害了,后来看封神榜,不对,还有比神仙更厉害的,是谁?太上老君。后来再看也不对,还有比太上老君更厉害,是谁?佛。慢慢的这样走上了佛道,慢慢的去琢磨,选择一个最高最高的老佛爷来学习啊,(大众鼓掌)不容易啊。在座同修,你看哦,我们累得不得了,这一尊老佛天天在这个地方睡好觉,多爽。对不对?他不需要干活,也不会烦恼,多少人向他学习?天天自在的吉祥卧。这些就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要达到的,背后这一尊,讲法的佛像,释迦牟尼佛。你们看到这尊佛像,就要领悟到自己,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这样安祥,吉祥卧,自在而讲法。一定要有这个相应对照,学习向往的心。不要听完《地藏经》以后,干什么呢?师父讲经我来听一听,听什么经?《地藏经》。地藏经讲什么?讲一点孝道,孝道,孝道谁?不知道。那麻烦大了,白学!因为今天,已经十二天,马上要结束啦,诸位同修,这个地方关键在转读是经,然后呢,地神来拥护,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帮助,依地藏经而修行,一事修行者,这样能够得到吉祥如意。这样比较好懂,没有一切灾害啊,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不单单地神,还有更多的诸天眷属,龙天护法,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所以诸位同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这一段来解释。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这段经文其中有一句,要注意看的,转读是本愿经,不但学习地藏经,而且要转读地藏经,转了以后,这一句话注意看,自然毕竟出离苦海,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不是求来的。所以在座同修,有很多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地不够,心地不够,福报不够,信愿不够,你想往生都往生不了。只要你因地,心地知见,行为完全相应的时候,你不想往生也不好使。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明白,所以现在很多人只想往生,不求相应。这是错误的。所以诸位同修,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能了解到这个道理以后,佛法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这些在座的同修,如果听明白啦,就不需要人家劝啦,自自然然会去念佛,会去积因,你看《无量寿经》,法藏因地,至心精进,法藏比丘,他放下啦,他至心精进了,发大誓愿第六,他发了愿以后,第七毕成正觉,第八积功累德,为什么要积功累德?自然毕竟出离苦海,圆满成就。所以《地藏经》学习到这个地方,稍微有一点点根器的人,不需要讲太多,他会马上怎么样?存着如来的心,没有是非恩怨,自私自利,执着的心,拼命行菩萨道,悉皆自得,毕竟出离苦海。这能听懂吗?能。好,既然能听懂,假如你回家,老公冤枉你,欺负你,骗你,骂你,你能不能原谅他?不是好做的事情。做不到也得做到,做不到是凡夫,做得到就是功夫。你回家,刚好你老公跟小老婆在一起,你能不能说,没事啦,我不会障碍的,我要到极乐世界,你们只要感情和好就好啦,能做到么?一考试,一考验,就不及格。所以在座同修,真正觉悟的人,是看破了世间的烦恼,其实从这些道理领悟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容易的。是人不想上去,祖师大德曾经讲一句话,投人身困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问为什么?投胎为人身,要父精母血,才能投胎为人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人的问题。今天就是说,在座的同修,你真正要往生一定,看破放下恩怨,是非和执着,如果你看不破,放不下,你不想往生,我也没办法,我没办法怎么办?我只有下课休息。谢谢大家,阿弥陀佛,刚好结束。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