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放掌请坐。诸位同修,你们看过人家赶经忏没有?刚才那样就差不多叫赶经忏,速度非常快的,不要说人听不懂,连鬼神差一点都听不懂。所以诵经,有慢的,也有快的。但是诵经以无妄念最标准。所以在座同修,当然,经文都比较熟悉,才有办法念这么快,否则,连鬼神都跟不上的,鬼神站在旁边,念啥呢?另外一尊鬼神说,念到哪一段了?所以诵经有时候调快一点,就是说已经十多天了,我们明天最后一部了,所以这样大家在一起诵诵经,记得戚继光,大家知道明朝大将戚继光,现在他的像还在八达岭,日本人那个时候,最怕就是戚继光。大家知道戚家军是有名,所以他那个军队的训练,当时日本到了浙江温州,所谓的叫什么?日寇乱杀无辜,后来戚继光到温州那一带,去镇压杀日寇,传下一种武功,叫做船拳,就是说在船上练的武功,船拳,拳头的拳,大船的船,船拳。这两个字念不太标准。到现在还有,温州那一带也有戚继光的像,八达岭也有,戚继光的将军神像。他身边有一个人,专门念《金刚经》的,念啊念,有一天,有一个秀才,应该是鬼神,要求说,您能不能诵诵《金刚经》给我做超度?诸位同修,如果有鬼神求您,您帮不帮忙?肯定帮忙。那为什么鬼神不求我们?证明功夫不到家,证明我们念经力量还不够,所以鬼神就不求我们了。戚继光手下这一位将军,念《金刚经》相当熟悉,用心。诸位同修,你们要注意,打麻将的用心是非常辛苦的,打一个晚上还不想休息。念佛要有这样的心,很快就入定的。有的打麻将打一天一夜,两天两夜都在打。下象棋的时候也一样,然后像部队里面战争,打冷枪。一个人埋伏在深山密林里面,卧在那个地方一天两天,所以部队的训练非常厉害,也非常严格。戚继光的手下将军他诵经非常专,秀才求他诵《金刚经》超度,他答应了。他在诵经的时候,诵得很认真,刚好手下有一个步兵,端一杯开水进来,意思就是说,将军您诵经很辛苦,我送一杯开水给你喝。这一位将军没有开口,只用手一个动作,这样,但这个动作是什么动作?心的表现对不对?心的表现,就像一张脸。很高兴的时候这一张脸很好看,对不对?要很伤心的时候,眼泪怎么样?跑出来了。所以这个动作就是心的表现,表现什么?不要。但是他没说开口,晚上的时候,秀才鬼又来,将军,您答应我,诵一部《金刚经》超度我,怎么只有半部呢?将军说没有啊,我诵一部。秀才鬼说不信你看一下,他把《金刚经》拉开,让这位将军看,念到十六品的时候,底下带两个字,不要。后面都没有了。《金刚经》三十二品,对不对?他刚诵到一半,不要。后面都没有了,空空的。戚继光手下这位将军他就想,我没有念不要,我经文从头到尾,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没有念不要,突然间想起来了就那个步兵,送那一杯水,他起个妄念,不要。这位将军说,这样吧,我再给你诵一遍,我马上给你诵一遍。他就给身边这些人,等我诵经的时候,你们不要再进来,让我经诵完,你再来。然后,这位将军又开始诵一遍《金刚经》。晚上这一位秀才鬼又来了,跪在那个地方,感谢将军诵了一部半的《金刚经》给我。一部半。晚上是一部,前天是半部,他现在要去投胎了。这样说起来,为什么没有鬼神求我们诵经?证明我们一边诵经,一边打妄想,后面都是不要不要,我们就是这样的烦恼,这样的妄念。诵一百部不如人家一部。所以在座同修,凭心地的,不是凭大声的,不是凭数量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了解了以后,是多么的不容易。鬼神超度,超度鬼神,要讲道德,要讲因缘。所以诸位同修,有些情况,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不但要多诵经,而且要诵的很熟,放下杂念,你们刚才诵经,有没有打妄想?有没有?有人今天就想,师父今天怎么这么念,念的不一样,妄想就起来。力量都不行了,不够专,不够专心,不够力度。所以在座同修,要给父母亲做超度,要给冤亲债主做超度,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只能多做、多诵,对不对?第一遍 半部,第二遍 再一点点,第三遍 再一点点,多了就一部了。我们只能是这样,对不对?诵长时间,慢慢就好了。所以历史的公案,了解了以后,有个出家人念佛的,这位出家人也是调皮捣蛋的,修行的时候很认真,调皮的时候也很认真。那一天有一位居士跪在师父面前,求他给父母亲做超度,这位出家人说,我也没什么能力,也没怎么修行,你应该要求高僧大德有名气的人,我是一个无名小卒,求我干什么?但这一位出家人虽然这样说,在家人跪在那个地方,我家人托梦,梦到一定要请师父您来做超度,有名有姓,那就没办法了。说好了以后,既然这样,这位出家人就答应了。他说,我只能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位在家人说,只要师父答应,你念什么是师父的事。对不对?我不懂。这位出家人跪在阿弥陀佛面前,阿弥陀佛啊,弟子平常时虽然念佛,但是也调皮捣蛋,龙天护法,我大戒不犯,小戒不断。他自己坦白,我大戒没有犯,但是我小戒天天都在犯。今天要给人家做超度,不知道怎么做,我就只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希望阿弥陀佛大悲大愿接引亡灵离苦得乐。他就跪在那个地方,先忏悔自己了,忏悔完以后,拿起一串佛珠,阿弥陀佛……念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念到天亮了,这样最少念七八个小时,一个人跪在那个地方,阿弥陀佛……念下去,从下午念到天亮,到天亮的时候,这一家施主又开始敲门了,又来找师父,马上就跪在那个地方,师父,师父谢谢你了,我家妈妈说,已经您带她出来了。这位出家人说,没有啊。我并没有到你妈妈那个地方去带她出来了,这位施主说,我妈妈说了,当您进去鬼道带她出来的时候,跟着出家人跟的太近了,她的脚踩到你的袈裟,要我买一件袈裟来供养师父。这位出家人说,不可能吧,我也没进去鬼道,也没看到你妈妈,怎么你妈妈的脚踩到我的袈裟,然后他就把袈裟卸下来,注意看,一个脚印。他跪在那个地方,当然袈裟都是红色的,以前披的是什么,咖啡色,就像这种颜色(师父抬起手,让大家看自己衣服上的颜色),我这个是加金边,他那种没有,他是布边的。突然间一看,袈裟真的一个脚印,这位出家人觉得,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从那一天开始,那位出家人更拼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当然那一位施主居士也确确实实买了一件新袈裟送给了这位师父。从那一天开始用功,不敢再去随便调皮捣蛋,拼命念阿弥陀佛。后来这位出家师父也披着这一件新袈裟坐着往生,为什么?他把那一件被鬼踩到的袈裟供起来了,天天以那一件袈裟做警惕,披上这一件新袈裟,阿弥陀佛……天天念,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明明自己没到鬼道,为什么能够到鬼道将那个鬼神,他家的母亲给她拉出来?所以三宝的威力,念佛的威力,三宝的功德,我们凡夫是不会了解的。诸位同修,观音菩萨,诸佛菩萨的威力都是这样的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赞叹了观音菩萨,怎么赞叹?这个地方我们已经讲过了,不管是天龙男女神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到观音菩萨,见到观音菩萨,依教奉行者,赞叹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所以我们,诸位同修要懂得,人的力量是有限,佛菩萨的力量是无限的。懂得道理以后,依佛、依法、依清净僧,这样觉 正 净,依教奉行,人生当中,要在有限的生命,在身体还健康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举个例子,千年不解,不如一日能悟。这句话能懂吗?活一千年傻乎乎的,不如聪聪明明一天。千年不解,不如一日能悟。开悟的悟。千年幽谷,不如一日光明大道(大众鼓掌)。这一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在座同修要记住,虽然要把身体照顾好,身体健康是本钱,对不对?但要记住,照顾好健康的身体要干什么?这一定要懂,你不要有个,一定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去干坏事,还不如早早死掉。你信不信?你那么健康干啥呢?是不是?健康干更多的坏事。你想一下,哪一个战场上的人身体不好?有没有?个个都是魁梧的,个个都是什么,强壮的,战场上的战士干什么?杀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挥那个作用,有那个价值,从这个地方慢慢的领悟。在座的同修,我们在最年轻,最健康的身体,那一段时间在干什么?想一想自己,只有你们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那么现在还这样的年龄,到了这个时候,要作些什么?搞清楚搞明白以后,你看观音菩萨怎么说?释迦牟尼佛怎么说?赞叹观音菩萨,「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请法,请地藏王菩萨说出这一个利益。请释迦牟尼佛说忉利天的不可思议,地藏王菩萨的神力。释迦牟尼佛说了,汝当谛听,要全部讲出来,让我们知道。所以觉悟的人,永远建立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上。下面经文我们接着看,更清楚了。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看到这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说了天人福报享完了,天福尽了,有五种衰相,第一 头上的花枯萎了。天人都带天冠,花帽,非常庄严,放香,头上的花枯萎了。第二 坐不住,自己的本座,法座位置坐不住。第三 两腋底下流出臭汗,用我们东北话讲,胳肌窝,是不是?两腋底下流出了臭汗,自己难受,别人不敢亲近他。第四 衣服肮脏,衣服自自然然脏的不得了。第五 所有的天女都离开他了,没人搭理他,一个人孤孤零零的,不久命终。天人福报尽了就这样,五衰相现。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往生天道,往生忉利天,天堂是最好的,错了!希望同修要有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天福尽了以后,大家知道,福尽祸到。堕落了。这个时候如果有天人,经文讲,「若男若女」现出这个恶报的时候,这个指欲界六天,欲界六天,皆有男女。怎样来救度呢?只要见地藏菩萨像,至诚心皈依地藏菩萨,跟地藏王菩萨学习,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一心称名,忏悔宿世罪业,仰仗地藏菩萨威神力,宿业消除。关键在心地转过来,行为转过来,跟地藏王菩萨学习。这个时候增加天福,再续天寿,复享天乐,罪业消除,这个地方讲,叫做永不堕三恶道报。为什么说永不堕三恶道报?这个时候不是天人,应该说菩萨的心,天人的像。这好懂吧?这个时候「永不堕三恶道报」。是这样讲的了,有很多人以为说,念念地藏王菩萨就没事了,不是那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念佛机天天都在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对不对?不是讲这个声音,也不是讲这个像,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天人身份了,已经达到菩萨的存心了。「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这些是温暖大家,利益众生,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这个地方很好懂,把宝贝怎么做呢?至诚供养,物供养,身供养,法供养,心供养。如法修行来供养,说明这个时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只有如理如法依教奉行,而行布施供养,行地藏菩萨本愿法门,利益众生愿力悲心,这样及自己供养的力量,所获功德福利,现在未来无量无边,这样讲才叫做经文的本意,我们做到了,才叫做解脱,不能讲迷信,不能说到老了,念几句地藏王菩萨,就解脱了,哪有那么容易的?所以在座同修,法一定要契入经意,回归本心,相应如来,性净明体。这样才叫解脱的自在,否则有的人就念几句地藏王菩萨,遇到困难,遇到祸,那又怎么说?所以同修,看到这段经文以后,慢慢就领悟了。
下面: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这一段经文看了以后,诸位同修,就知道怎么做了?六道众生,我们算不算六道众生?我们自己就是六道众生。但还好,还在善道。如果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那就麻烦大了,现在还是在善道,六道众生临命终时,我们都有临终的一天,这一天只是来的早和来的晚,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美如天仙,也免不了明日黄花,生 老 病 死。诸位老人家,你们年轻也是非常庄严的,时间这么快,几年以后,现在在镜子看一看,你们晚上睡觉不需要点蚊香了,为什么?蚊子叮不进去了。明白吗?蚊子不敢叮你了,叮到你,蚊子的嘴会歪掉的。它找年轻的小孩敢去叮,我们这些老菩萨,它不敢碰你,惹不起呀,就这么快,一年一年的过去,回想这几十年光阴岁月,诸位同修,有没有发现,好像一眨眼,那么你想一下,再过十几年,也就这么快过去了,我估计在过五十年,我们这些同修剩不了几个了,你们最小也二十多岁了,对不对?五十年也七十多岁,剩不了几个了,都到哪去,不知道了。所以在座同修,过去的五十年这么快,未来的五十年,一眨眼也就过去了。所以希望诸位同修,看到这段经文,临命终我们都有那一天,怎么办?「得闻地藏菩萨名」这一句话我们稍微讲一下,「得闻地藏菩萨名」,就是说,心存地藏心。这样比较好懂。心跟地藏王菩萨相应,一声功德洪名,历历然然入其耳根。历史的历,自然的然,历历然然入其耳根。耳闻心知,心知方能耳闻。这样其心只有菩萨名号,只有菩萨功德,这样叫做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这样讲的,「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为什么?其人内心有菩萨名号,外面有菩萨行为功德,当然内外一如,永不堕三恶道苦,是这个意思。「何况临命终时」,就是说,还活着,还健康,还没老,还没病,「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把他的宝贝,一生劳动的成果,「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弘扬地藏法门,让大家断恶修善,让大家离苦得乐,所以诸位同修发心再发心,你不发心是不行的,为什么?自己救自己,没有说等待别人来救,佛菩萨永远在身边救我们,只要我们心发起来就相应,自己救自己,自己回头,苦海是无边的,年龄到大了就慢慢领悟了,年纪二十多岁,三十多岁一般接受不了。这个时代,有好吃好喝,好玩的,为什么不出去好好潇洒一回?多少年轻人都是这样,到老了坐在那个地方,痴呆症、植物人了,脑血栓、中风、瘫痪,全部走路很多人照顾他了,他那个时候,要后悔、忏悔、回头,都来不及了。所以在座同修,有时候看到这些老人的病痛,真的很可怜。他已经告诉我们,不要走他的后路,走他的后路是同样的果报。今天看到这些经文,现在还活着,还健康要拼命做。「塑画地藏形像」就是说弘扬佛法,利益大众。「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这样的人那有两种,他病得很厉害,有两种的果报,一个是病好了,一个是什么?安祥走了。病得很严重,你为病人积功累德,诵经念佛,放生做好事。当然这个地方注意,如果医院说还能救,那一定要救,对不对?医院说,救也没用了。你不要在他身上再花钱了,把花在他身上的钱怎么办?赶快用他的名字去做,像有些植物人,痴呆症的那些,你就怎么给他治疗,都很难,打个比方,你要在他身上花五万,这五万用他名字,行善做好事,两种果报你看。「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健康了,增寿了。我遇到好几个老人,他在病危,他家儿女给我打电话,我估计一下,看一看活不了几个月,他儿女拼命做好事,真的病也好了,增福增寿。现在还活着,如果他阳寿尽了,阳寿到了会怎么样?「是人若是 业报命尽 应有一切 罪障业障 合堕恶趣者」本来他堕落,「承斯功德 命终之后 即生人天」安祥而走,「受胜妙乐 一切罪障 皆悉消灭」所以诸位同修,对这些老人怎么处理?一定要注意看,有病的时侯,先到医院看一看,医院如果说已经不行了,最后的药也解决不了,赶快拉回家,叫他念佛。然后用他的名字拼命去做,这有两种果报,一个好一个安祥而走,增福增慧。所以现在的人,没有学习《地藏经》,也没学习佛法,有的一些人本来还能拖一段时间,都被不懂事的儿女给他弄坏弄死了。当然话再讲回来,儿女是不懂事,他有一点好心,好心干坏事。最安全的呢?是自己阳上自己修得好,无病、无痛、无业障,这是最好。所以年轻时侯拼命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拼命去付出,付出去劳动。然后到年龄大的时候,享受其果,坐享其成。这才正确。诸位同修,一岁到四十岁,是上辈子的果报,四十岁后面,是这一辈子的因果。这一辈子果报等做到以后,我们现在年轻,都是上辈子的余果。还没受完不管是好是坏,还没受完,上了四十岁,是这一辈子现世因果,那这一辈子现世因果,你从年轻一直做好事到四十岁,晚年很幸福,晚年很安康。如果从年轻一直享受,享受到四十岁,晚年就麻烦了。为什么?福报享完了。我这样讲,大家也许不太相信。可以举个例子,年轻人苦的不得了,没得吃没得喝,没得穿衣服,受苦受累,受人欺负,苦了几十年,这样的人到了晚年,可有福报了,又健康又长寿,晚年又很幸福,有没有?有一些人年轻人,大吃大喝大玩,花尽了吃尽了玩尽了,到晚年坐在那个地方,头勾在那个地方,痴呆症了,植物人了。讲话就这样,有没有?我看了好多,包括我们出家也一样,我看过老和尚,年轻苦的不得了,拼命付出了诵经念佛了,为大众服务,活到八九十,活到一百都有。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活泼泼的人,一个梦参老和尚,年轻的时候吃了多少苦?大家不知道了。所以在座同修,他晚年今年九十多岁,那个福报大的不得了。梦参老和尚年轻过的生活,几乎一般人受不了。好了,再举个例子,本焕老和尚认识吗?现在住在深圳弘法寺,年轻的时候那一种痛苦折磨受障碍受折腾,现在本焕老和尚那一种福报,走到哪个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深圳很多人到他的道场不拜佛,专门给本焕老和尚包红包。你是哪里的?深圳的。认识吗?不认识?每天都有人去给他磕头,给他送礼,福报这么大,这是讲两个这还活着的。另外一个已经走了,就在福建漳州,一百一十六岁走的,虚云法师。开戒最后一堂的弟子,他年轻的时侯,那一种苦受折磨,一八八八年出生的,到今年一百二十多岁,他是在一百一十六岁走的,肉身现在还在福建漳州,肉身菩萨。所以在家这样,出家也一样,没有说先享受的,以前人先付出,付出,全部付出了,到晚年没体力了,体力不行了,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四个字,哪四个字?心安理得。打个比方,一岁到十三岁读书,二十岁到六十岁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人们服务付出,六十岁退休了,一甲子叫花甲之年,对不对?花甲子年一甲子,退下来他现在打个比方,六十年的付出,如果他寿命一百岁,后面享受四十年,还二十年没享完,对不对?如果他活一百二十岁,刚好平均,努力六十年,享受六十年,但一般人活不到一百二。对不对?如果是八十付出六十年,活到八十岁他只享受二十年,后面积福,后面的福报,还有四十年福报没享,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堕落,为什么?福志心灵。他投胎的时候,头脑清清楚楚。所以以前人,大家有没有发现,没诵经,没念佛,没念咒,没打坐,没拜佛,有的坐着走的,有的吉祥卧而走,那些老人,有没有?福报太大了。就是这样的福报太大还没享完,阳寿到了,到别的地方享受。现在多少在家,甚至有的出家,到晚年苦的不得了。点滴的,坐轮椅的,植物人的,瘫痪的,什么病都有,为什么?福报享完了,恶报就来了。不是出家不堕落,出家福报享完也堕落。晚上都讲《百业经》,大家都知道,这些都修的很好吗?圣人,一念之见不正,所以你以为我很认真,我也考虑到,年轻不认真多做,多付出,到老了坐在那个地方怎么办?你以为我那么认真干活,你以为我不累啊?这边讲完,马上赶到黑龙江,累呀,有一句话叫做,坐肥走瘦,有没有?坐在家里,白胖白胖的,出去黑瘦黑瘦的,现在为什么要这么干?还有年轻的体力,还能多讲几句,拼命去讲,到体力不行了,想讲都没机会,想干都没机会。所以现在拼命去做,做到年纪大一点,五十,六十,如果寿命长一点,八十没体力了,坐在那个地方,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为什么?没体力。这个时候不但要念佛,更要认真去付出。我这些道理,想了很长时间,其实我现在待在大道场里面,可简单。我现在呆在大道场里面不用做任何工作,天天就这样出来,上早殿,下晚殿,就这样的,然后就上殿下殿,死了就随便。我算得很好,你不要看我傻,我不傻。所以同修你要知道,一定要拼命的去付出,和努力到一定年龄,《了凡四训》就是这样改变命运,相信自己是凡夫,公修公德,所以这个地方,诸位同修,修行第一要改变命运,再来才有办法利益众生,连自己改变命运的能力都没有,利益谁?对不对?所以学佛以后,是要出来自修,又自利,自度,又度他,不是出来要享受的,不是,要出来享受,有一句话要记住,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福尽祸就到。希望在座同修,看到这段经文,懂得这些道理,赶快多做,然后以存佛的心,外面来行菩萨道,「一切罪障悉皆消灭」。这是经文。所以我看很多老和尚走,有的走得很安祥,走得很安祥,走得很自在,有的走的可苦可苦了,后来我发现,越被人瞧不起的人,走的越自在。我这几年发现很多,在家出家都一样,被人瞧不起被人辱骂,在偏僻的地方,在墙角,阿弥陀佛,老师父,阿弥陀佛,这样的人走的可好了。所以从这个地方,命、因果、果报、未来,都是自己定的,希望同修有这些道理以后,你有没有发现,释迦牟尼佛福报大不大?没有人比佛更大的吧!释迦牟尼佛智慧高不高?没有比佛更高!一辈子不间断的付出,到临终之前,还在付出好懂吧,释迦牟尼佛没有说我成佛了,现在我是天上天下人间导师,我坐在这个地方,坐享其成,有没有?没有。这一定要懂,所以我们出家和在家,懂这个道理以后,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就看自己的转心和认识。这样能听明白吗?(大众鼓掌)所以劝化别人,更要劝化自己,下面看看怎么做。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看看这一段,这一段经文比较长,其实也很容易就懂了。诸位同修,把这段经文读了以后,孩子,三岁五岁,就没有亲人亡失父母,到他长大以后,想要了解父母亲在哪个地方,「思忆父母及诸眷属 不知落在何趣」,到哪个地方去,怎么办呢?「是人若能塑画地藏形像」这个塑画含义很深,一种是塑画地藏王菩萨像,一种是什么?塑画自身像地藏王,这能懂吗?一个是塑画菩萨的像,一个是塑画自己像地藏王,再来,塑画一切众生像地藏王,也就是说,除了弘扬地藏法门以外,还要帮助众生达到像地藏王菩萨那样,自身更要达到地藏王菩萨那样,叫做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教画画的人,叫徒弟画画地藏王菩萨,他本身要怎么样?也要会画画地藏王菩萨像,对不对?自己会才能教别人,那么要塑画地藏王菩萨形像,自己要不要先塑画自己?就这个道理。所以你听经一定要懂得,内外是结合的,「乃至闻名一瞻一礼 一日至七日」,这个时间记住,从时间来看,从一天到七天,从表法来看,东西南北上中下,叫做七,圆满的意思。一心圆满,叫做一日至七日。这是修行和表法来讲法,讲时间很好懂。一天二天或七天,「一日至七日 莫退初心」,初心是没妄念的,初心是最孝顺的。「闻名见形 瞻礼供养」,这样,七日一心,一心七日打成一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不感应。这样地藏王菩萨能够帮忙,为什么?跟地藏王菩萨感应了,「是人眷属 假因业故 堕恶趣者」本来在恶道,「计当劫数」,要很长的时间,「承斯男女 兄弟姊妹 塑画地藏形像 瞻礼功德」由于这样功德善因,生人天中解脱了,「受胜妙乐」。如果,他自己的眷属,本来就在善道,「以生人天 受胜妙乐」,再为他做好事,「即承斯功德 转增圣因 受无量乐。」看到这段经文,做超度为父母亲,爸爸妈妈做好事,做一次还是做一辈子?一定要懂,做一辈子。所以有人问我,师父啊我为我的爷爷奶奶,爸妈已经做过超度了,做过好事了,要不要再做?要不要?继续做,做一辈子。如果他在恶道,你帮他做,他出来,如果他在善道,转增圣因,圣因什么意思?跟佛菩萨相应了,这个意思受无量乐。「是人更能 三七日中 一心瞻礼 地藏形像 念其名字 满于万遍」满于万遍这个地方,由文字来看,念一万声,实际上不是文字的意思,是心地的意思。有一句话叫做,不怕一万,最怕万一。一万代表什么?安心、安全,对不对?平安没事。所以这个「满于万遍」就是说全部都安全,又做到,代表持戒、行善、心地圆满的意思。当得菩萨现无边身,这句话注意看,见菩萨现无边身,那这样说起来,九华山有地藏王,盘锦有没有地藏王?所以有很多人跑到九华山,忘记了盘锦的地藏王。我有一次,去年到了峨眉山,拜普贤菩萨,给我累得都不行了,两条腿下山都打瓢了,受不了,两条腿简直不是自己的,我到山上突然间跟普贤菩萨拜到这个像的时候,我自己笑了,笑什么?普贤菩萨说,我早就在山下,你上来干什么?菩萨无边身,处处清凉地,处处清净身。我们就爬呀爬呀,爬到那个地方,差点累得不行了,菩萨笑笑的,你怎么这么傻,你啊,我上来你也上来,干啥你呀?那天给我累得不行了,我到四大名山,统统下雨,一下山晴天了,我还想再上去,但是时间不允许。拜六祖的时候也下雨,拜拜这些菩萨,拜拜这些祖师大德,拜来拜去,自己突然间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自己不修到让这些菩萨来拜我们,当然这句话要注意听,如果我们修成佛了,如果我们圆满佛道了,这些菩萨示现菩萨身,要不要拜我们?当然要。所以走了这么多的道路,南方北方走啊走,最关键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能明白自己的心,就叫做明心,能明心就叫见性,能见性就能成佛,能成佛就能自在解脱。(大众鼓掌)所以这个地方,菩萨现无边身,处处都有菩萨身,菩萨也是清净法身。我们哪里求菩萨?佛在心中,佛在灵山,佛在一念觉悟之中。佛在我们回头断恶修善的道路上,处处都是佛菩萨。希望同修要觉悟,看到这段经文,只能是这样说了,为什么?底下经文还很长,等着下一堂课我们再来讲,然后晚上七点到八点,最后再讲一堂《百业经》,好不好?(大众鼓掌应“好”)谢谢大家。阿弥陀佛,慢慢站起来。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