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狗和象成为好友 原本温驯的象为何在数夜间变得异常暴怒

人物故事 | 作者: [投稿]

\

  一时,佛在祇园精舍,因为有一优婆塞天天都到精舍看访一位比丘,且每次都是坐谈到黄昏后才回去,而那位比丘也都会送行那位优婆塞一段路后才又回到精舍。众比丘见到了这两人的交谊那么深厚,便好奇地问佛说:「世尊世间的朋友交谊,哪有像这两人这样深厚的?」佛告诉大家说:「各位比丘!此二人的交谊深厚,其实并非始于今日,他们在宿世多生以前,交谊就已经非常深厚了。」。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养着一只宝象。有一只狗为了觅食,常跑到象舍吃象所吃剩下的东西,久而久之就和象亲昵起来,最后狗与象竟然同睡在一起,而且还在一起玩。

  有一天,狗被人捉走了,象因为见不到狗朋友,就因此不吃东西,也不洗浴。国王知道了此事后,就派一位大臣来察看原因。当那位大臣来到象舍,看见象孤独地在悲伤,但又察不出象有什么疾病,于是便问管象的人,最近是否有发生什么事。管象者告诉说:『这只象曾与一只狗很要好,但是那只狗现在已被人捉走了。』大臣终于知道了象悲伤的原因,于是设法又将那只狗捉回来。当象又看到狗回到象舍后,很高兴地跑来用鼻子把狗卷住,放在自己的头上,哭叫了一阵,然后才将狗放下来,两者一起吃饭洗浴。

  佛说:「各位比丘!当时的象和狗就是现在那位比丘和优婆塞,那位大臣就是我。他们两人的交谊如此深厚,从前生就已是这样了。

  凡夫心性因无明爱染而渐成习气,一世又一世,竟不觉知所受是苦⑤,而甘愿沉沦在欲惑的苦海里。」。

  由于当时,在精舍里有一位比丘,经常受到他人的劝诱而心性不定,竟然天天跑到提婆达多的精舍里饱食美味后,才又跑回到佛的精舍来。佛又因此告诉大家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养着一只宝象,性情温驯而从不伤害他物。

  有一天夜里,一群盗贼来到象舍旁边坐着集议地说:『这样做就可以打开门窗……这样做就可以杀掉守卫员……这样做就可以搬走宝物……这样做就无人敢来抵抗……。』一连数夜,那群盗贼都来象舍旁边集会讨论。那只象由于听惯了盗贼们的谈话,便学习了他们的残暴,从此不再温驯听话,反而还常粗暴地破坏一切生物。

  人们以为象疯了,便跑去告诉了国王。国王因此派了一位大臣来察看原因。

  大臣来到象舍,在仔细地察看完象的身体后,发觉到这象并未生病,于是在推想:『也许是有谁曾对象讲了什么话,使他生气或是他自己听了什么话而学习了起来……』。

  大臣便去问管象的人说:『是不是有人曾在这里讲话谈论过?』管象的人说:『在夜里好像常有群盗贼到这里会议过。』。

  大臣知道了原因以后,回去告诉国王说:『象的身体无病,只是因为听了一群盗贼们的谈话,所以也跟着学了起来,才变得如此粗暴不驯。』。

  国王说:『那么,在有什么方法能使象变得温驯些?』大臣说:『大概要请一些有德的沙门⑥来坐在象舍里谈论说法才能有效。』于是大臣请了几位沙门来坐在象舍里谈论:『不应打人或杀人,要能慈悲忍辱,仪态应该端庄温和……』象在听了这些沙门的道德谈论说法后,便又变得很温驯。

  大臣见到这种情景后,便不禁地感叹:『这放纵自心而茫然随境之无常的习气真是可怕!』」。

  佛说:「各位比丘!当时的象就是现在那位心性不定的比丘,而那位大臣就是我。那位比丘容易受人劝诱而常改变志节,这种不定的心性习气是始于多生以前,而放逸沉迷至今。众生终日随缘,心因境转,妄惑烦恼不变,如铁渐生锈,锈垢终将自食其身,因造业(生锈)不断,而死丧不绝(锈垢自食其身)。

  诸佛如来,悉知众生自性清净,只是因为被客尘烦恼之所覆蔽,而不能显出明镜般的自性。所以常作如是思惟:『客尘烦恼⑦不入众生清净界中。此外障覆蔽是由无明虚妄思惟所引起,我等应为一切众生说深妙法,除其烦恼障,不应生出卑劣轻慢心。以无量悲智于一切众生,生尊重心,起大师敬。』。

  菩萨摩诃萨行波罗密时,亦应作如是思惟:『我当勇猛勤修精进,为一切众生说甚深无量波罗密,以除其无明烦恼。一切众生皆有清净自性,是故于彼,勿生卑劣轻慢想,应当尊重,以彼即我师,如法恭敬。』。

  作如是心,即是菩萨摩诃萨大智大悲之心。」。

  注:⑤即「四念处」:

  念生命是苦(观苦),参阅76页注⑤苦谛之八苦。

  念生命是空(观空),或观人身不净,以息灭爱欲。

  念生命无常(念死),或观心无常,心念剎念生灭,无有常住

  念生命无我(破执),或观法无我,一切法皆为因缘生起之幻相。

  ⑥「沙门」是印度对于各类出家修行人的通称,意思是息心净志或勤修息烦恼。为别于外道沙门,所以佛教的出家人又称为「沙门释子」,意思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出家弟子

  ⑦「客尘烦恼」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尘境,由眼耳鼻身意等六根进入身中,污染成识心,而随无明烦恼分别,所以才有生死轮回。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