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七)

  许多善友到大陆朝山,一定在各丛林大殿的两旁,看过十八尊罗汉的塑像,其中有一位相貌清?,不仅头发苍白,还长了两道雪白的长眉毛,这位长眉罗汉,就是不动尊者宾头卢。

  在《法苑珠林》(四十二卷)里,记载了一段有关宾头卢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树提伽长者,用檀香木造了一个精致的钵,故意把钵悬在一根很高的杆上,然后当众宣布:「在座诸位,谁要是能不用梯子或竹杆等任何工具,而能把那个钵取下来的话,我就把它赠送给他。」当时,有许多佛弟子在场,包括了目犍连和宾头卢,大部分都听若无闻,各走各路。只有宾头卢听了,感到不服气,怕被人家瞧不起,以为出家人没有能力,就对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说:「目犍连,你是神通第一。这点小玩意儿,对你来说实在是雕虫小技,算不了什么,你就当众表演一番,把它拿下来,让大家看看你的本领吧!」

  目犍连想到,平日佛陀常常教诫我们,不许弟子们随便显露神通,因此存有戒心,不敢尝试。可是宾头卢看到目犍连不肯动手,心有不甘,就亲自出马,腾空将那个钵,很轻易地取了下来。一般凡夫不了解神通的意义,都觉得他了不起,立刻博得了大众的欢呼,一起鼓掌,一起喝采。

  所谓真人不露相,耍神通,固然是罗汉游戏三昧的表现,但是在这世间,有几个是真正证了果的呢?让一般没有证果的凡夫看到,会当成是一种妖异惑众的轻举妄动,反而会招惹别人的讥嫌和毁谤!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认为宾头卢当着许多人的面前,故意卖弄他的本领,让大家赞叹,是哗众取宠,不是真正修行人应有的作为!就对他呵斥一顿,并不许他入灭,要他永远留在人间,让一般信众供养,广种褔田。根据这个传说,直到目前他还在人间应化。一般襌林的食堂中央,都安置一张宾头卢尊者的圣僧像,每日设食供养,他会在冥冥中护持道场。

  《高僧传》(第五卷)道安法师传里,叙述道安法师,讲解各种经典浅显明白,也有很多著作,博得各方面的崇敬,可是他却深怕自己所讲、所写,不合佛意,便在佛前发誓愿说:「我所讲的佛法,如果是正确,没有违背佛陀的意思,希望能让我见到瑞相,为我证明,我的见解符合佛陀的意思!」

  一天夜里,道安法师做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梦:梦见一位白发苍苍、两道眉毛长得特别长,看起来像是西域的出家人。这位梵僧,对道安法师说:「你所讲的佛法,所注解的经典,都非常正确,符合佛理,你的功德实在无量。我因为业报的关系,得永远住在世间,不能入于涅槃,现在住在西域,你如果能时时设食供养,我会尽心尽力帮助你弘化。」

  后来,《十诵律》传到中国来,提到佛陀不准宾头卢尊者入灭的事情,证实道安法师所梦见的,正是宾头卢尊者的显化。这就是中国的寺院斋堂里设像供养的来源。所以说,尊者是「福田第一」,专门让施主有种福田的机会。

  佛教三藏的律藏中,有一部《四分律》(五十三卷),也有一段记载:宾头卢尊者,本来是拘睒弥国,优填王的部臣,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国王见他精进修持,非常感动,便鼓励他出家。他出家后,更加精勤苦修,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优填王本身也是虔诚的佛弟子,对他特别礼敬,经常率领随员去供养,恭敬礼拜。国王认为这样做,是他身为佛教徒分内的事,宾头卢尊者也以佛法的礼节相待,每次国王来了,从不迎送,也不还礼。跟随国王去的随从,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朝廷大官,他们并不一定信佛,不懂佛教的礼节。见到宾头卢接受国王恭敬礼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他们也爱理不理,不放在眼里,于是,这班大臣便兴风作浪,搬弄是非,说什么:宾头卢只是一个穷和尚,摆什么臭架子?他有什么了不起?用这种态度对皇上,不仅是毫无礼貌,简直是有辱圣颜!我们这些在朝的大官,他更是一点也不放在眼里。这样的出家人,一直承受圣恩,却这般自高自大,不识好歹,理该杀头!

  优填王只是一位普通的佛教徒,信心并不坚固,对佛理也没有深入的认识,再加上群臣们七嘴八舌的,你一句,我一句,伤了他的自尊心,也动了他的瞋恨心。心中想:对呀!我是一国之君,他怎能对我这么没有礼貌呢!越想越气。有一天,就怀着兴师问罪的心情去找宾头卢,打算着:如果宾头卢仍然是毫无礼貌,甚至出言不逊,我就要取回他的首级。

  宾头卢是证了圣果的,具有他心通,未卜先知,预知国王内心一切的想法,所以当优填王去探望他时,他竟遥远地出来,笑脸相迎,恭恭敬敬地向国王问好,对跟去的大臣也是非常有礼貌地打招呼。

  优填王看见这情形,感到奇怪,很威严地问道:「你平时都是安坐不动,今天为什么竟然这样客气,出来迎接?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岂是一个出家人应该有的?」

  宾头卢尊者说:「大王,并不是我没有始终如一的态度,一切都是因你而发。」

  优填王奇怪地问:「怎么说呢?」

  「你过去是怀着信心、恭敬心而来供养,所以我就以佛教的礼节来接待;今天你是怀着恶心而来,如果不以世俗的礼节来迎接你,我的脑袋可能要搬家了,我怕真正被你伤害了,增加你的罪恶,如果已经种下业报,恐怕会因此堕落地狱道。」

  优填王听了,非常惭愧,惊叹他的未卜先知,立刻向尊者忏悔!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虽然尊者慈悲的引导,优填王没有犯下杀害罗汉的恶业,免受堕落地狱的罪报;但是恶念的存在,仍逃避不了失去国家的惨报。

  后来,优填王与慰襌王国交战,战败了,失去国土,还成为敌国的俘虏,被囚禁了七年。「佛法当于恭敬中求!」我们听了,了解因果业报,是丝毫不能避免的。有一份虔诚恭敬心,就有一份的福报,反过来说,对三宝轻视,甚至侮辱,也就会有凄惨的下场!优填王对宾头卢尊者,这一段精彩的故事,大家应该细细思考,时时省察,是永远值得我们参考的!

  迦留陀夷──这是第十三位尊者。

  迦留陀夷,译为中文是「黑光」。他的皮肤长得像黑炭一般,非常粗糙,又能发出一种耀眼的光芒,所以叫做「黑光」。为什么他有这种形象呢?因果真是丝毫不爽,这里又是一段因果业报的证明。迦留陀夷在过去生中,他不明了在佛前寸丝不挂,那是冒犯了大不敬,为了曾经赤身露体的在佛前点灯,因而遭感了全身粗黑的恶果。可是又因为他发心,虔诚燃灯供佛,所以招感得到全身光耀的善报。

  我们听了这名称由来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大家都看过《印光大师语录》,里面告诉我们,如果对佛经或者是佛像等不恭敬,是亵渎的行为,对三宝不敬,罪过很大。身为佛教徒,应该要注意,在佛前不管是燃灯也好,焚香也好,或是献花和礼拜,应该要衣冠整齐,必须三业清净,千万不可以随便;袒胸露体或是穿著不干净的衣服,会招来无尽的苦报;对三宝不礼敬,任意亵渎,那罪过弥天。切记!切记!

  迦留陀夷夜间出来乞食,曾经闹过一次很大的笑话。出家人乞食,信徒们都喜欢布施种褔。迦留陀夷生得一副怪相,使人见了就骇怕。那丑陋不堪的样子,令人看了退避三舍,经常乞化无门,化不到饭食。他的个子大,食量当然比别人多,乞不到食物,常常感受到肚子起革命,饥肠辘辘,不得已,只好夜晚偷偷地去沿门托钵了。两千多年前,夜晚没有灯光,人家见不到他可怕的样子,就比较容易找到供养的人家。有一天夜晚,乌云密布,宇宙间一片漆黑,他敲开了一家施主的门,迎面出来供养饭菜的,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当他接受食物的时候,忽然一阵闪电,照得天地通明,也照出了迦留陀夷本来的面目,那位孕妇见了,一惊之下,竟吓得昏了过去,当下就小产了。为了这件事,引起施主全家的不快,左邻右舍也议论纷纷,对出家人产生了误会与毁谤。后来佛陀知道了,将迦留陀夷呵责一顿,并立下比丘不得在夜晚乞食的戒律。

  各位如果到泰国观光,当地的风俗,出家人都是天刚蒙蒙亮,就沿街托钵乞食,要是过了中午,还乞不到食物,那么这一天就得饿肚子了。释迦牟尼佛制定过午不食的戒律,固然是同情饿鬼,主要的原因,也是从这个故事而来。

  在佛的众弟子中,迦留陀夷是「教化第一」。他的口才很好,善于说法,劝导人家信佛。受他教化的家庭,共有九百九十九家,丈夫或妻子单独受教启信的,更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在佛的弟子中,才会被公认为是「教化第一」的。

  中国所有道场(包括隐秀寺)的善友,差不多都是阴盛阳衰,多数是女众,男众比较少。一般都认为男众工作忙,没空学佛,可是迦留陀夷认为学佛必须是男女一起学,这样夫唱妇随,才能志同道合,家庭自然会和洽。他发愿要教化一千家夫妻同入佛道,为了要完成他这个大愿,随时随地应机说法,度化了九百九十九家,功德将近完满时,由于前世结下的恶缘,竟然遇到了一对恶贼夫妇,结果被两夫妇合作将他害死。迦留陀夷为了教化众生,弘扬佛法,最后为法忘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位尊者是多么伟大啊!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摩诃劫宾那──这是第十四位尊者。

  摩诃,译为中文是「大」;劫宾那,译为中文是「房宿(音秀)」。在十六位尊者中,他被列为「知星宿第一」。「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名称。根据中国旧有的传说:天空中闪闪烁烁的星星,虽然很多,最出名的有二十八个星宿。每天就是一个星宿,每个星宿,各自代表了吉与凶。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参考日用的「通书」,上面详细地记载着它们的名称。如:角星、亢星、氐星、房星……等。以及所代表的吉凶。每逢婚喜寿庆,就是根据这些星宿来选日期的。房宿,在二十八个星宿中居第四。通书上的注解是:「房星造作旺丁财,富贵荣华福禄来;埋葬若然逢此日,加官进爵位三台。」一般世俗选择吉日,如果选上了房日,那就会荣华富贵了,可见它是象征吉利的。我们不是要讲这些,因为讲到房宿,我才顺便介绍一下。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印度跟中国的风俗习惯一样,结婚后为了生男育女,总是到处求神许愿。劫宾那的父母,结婚很久还没有生育,为了希望早生贵子,便每晚向房星祈祷,希望吉祥的房星早日赐给他们一个宝贝儿子,不久,居然生下了尊者,就给他取名「大房宿」。

  尊者具有宿慧,生来对天文学就颇感兴趣,专心研究,获得很高的成就,所以被称为「知星宿第一」。现代科技进步,研究天文有专门的天文台,具备各种精密的仪器,对于太空日月的运行,星斗的布列,无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可以用特别设备的仪器去观察和测量。两千多年前,古代的天文学家,没有仪器与设备,完全靠一双眼睛,以及天赋的智慧,去观察、推算和研究,得来的成就,实在是不容易的!

  中国唐朝有一位一行禅师,他也精通天文、历法,并着有大衍历等名著一百多卷,在中国学术界颇富声誉。他的照片还被印在许多邮票上呢!劫宾那尊者在天文学方面虽然没有著作,但被佛列为「知星宿第一」的弟子,可见他对天文学也必定是很有研究的。不过,话虽这么说,佛在临涅槃前说了一部《遗教经》,一开始就教诫我们,身为佛弟子不可以多花时间在「仰观星宿,占相吉凶」上面。

  学佛最好是一门深入,专心研究佛法,一心一意地修持念佛,这样对我们的身心才会有帮助。也许大家会问,每逢婚喜乔迁之庆,我们应不应该选好日子?可不可以看相算命?由于过去世的业力,命运是存在的;五行的配合,日子也有好坏的分别,但不是绝对的,看相查通书作为参考是可以的,如果入了迷,过份重视与执着,处处受束缚,必定会很痛苦的。禅宗语录中说到:「日日是好日。」一切唯心造,只要认为是好的,凶日也会改变为吉日,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对自己一点把握也没有,遇到任何事都要查通书,那岂不是太麻烦了吗?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袁了凡老居士,他就是凭多做善事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学佛就是要从修行中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被命运所左右。

  薄拘罗──这是第十五位尊者。

  薄拘罗,译为中文是「善容」。他是佛陀「寿命第一」的弟子。

  这位尊者跟上面讲过的那一位迦留陀夷(黑光)尊者,恰好相反,迦留陀夷尊者生得非常难看;而这位薄拘罗尊者,却生得特别英俊、特别庄严,所以被称为「善容」。

  薄拘罗尊者的容貌为什么生得那样庄严呢?有果就有因,丝毫都错不了。薄拘罗尊者在过去世中,曾经以一颗诃黎勒果,供养一位年老病重的出家人。诃黎勒译为中文是「天主持来果」,在佛教典籍中列为五种养生的草药之一。中国本草经中标明这种药的作用是消痰化气,老比丘的年纪大,气不顺,痰瘀塞,所以吃了这消痰化气的果子,病就好了,在缺乏医药的古代,这种药草算是一种良药。由于他的供养,种下了一个善因功德,感得了相好庄严的善报,不但如此,他还有「五不死」的特别果报。

  什么叫做「五不死」呢?尊者刚生下来时,是一个圆圆的肉团怪胎,父母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怪物,千万不能留在世间害人,就把他放在铁盘里煎熬,奇怪的是不管怎样煎,怎样熬,居然都烧不死他。父母不甘心,再把他放在锅里,用水煮了几天几夜,可是也煮不死。父母又不死心,尝试把他投到水中,也淹不死他。被风浪飘到大海去,让大鱼吞食下去,也咬不死。后来大鱼被渔夫所捕,一刀刺进鱼腹中,他还是命大,没有被杀死,仍安然无恙,依然活着!

  为什么经过五次大难,他仍然能活得好好的呢?这又是另外一段因果业报的实例。他过去世一向都守持不杀生戒,不随便杀害生命,爱护弱小的动物,因此在九十一劫中,都感得健康长寿,他不但从不生病,甚至连最普通的感冒头疼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他活到一百六十岁,在佛弟子中,被称为「寿命第一」。

  我们听了薄拘罗尊者名称的由来,再加上五不死这富有传奇性的故事,可能会怀疑,这是不是神话。身为佛教徒,深信因果的道理,对这种事实,是不应该怀疑的。近代中国诸大德高僧中,也不乏这种例子。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他刚生下来时,跟尊者一样,也是一个肉团的怪胎,具有不凡的人生。有位为他写传的居士,形容他一生有十难四十八奇,最后活到一百二十岁才圆寂。许多善友都知道台湾有一位广钦老和尚,不吃人间烟火之食,每天只用水果当三餐,被称呼为「果子师父」。他一生只是老实念佛,虽然经历过许多苦难,却活到九十五高龄,圆寂后好几万人去追悼、去助念。荼毗时有几千个舍利。这两位近代高僧,都是因为苦修而获得长寿的典型代表。我们相信,佛陀时代薄拘罗尊者的传奇,也一定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佛教是讲因果的,种如是因,一定得如是果,他们为什么会长寿,就是持了不杀生戒,能爱护生命,不随便去杀害生物,更能放生。佛经上讲:造杀生业的,不是短命,就是多病。奉劝各位,我们希望长寿,希望健健康康,不会生病,就一定要持不杀生戒,更要放生,必然会健康长寿的。

  阿冕楼驮──这是第十六位尊者。

  阿冕楼驮,《楞严经》译为阿那律陀,中文的意思是「无贪」,也是「如意」。依照《贤愚因缘经》的记载:过去弗沙佛的末法时代,曾经遭逢一次荒年,整个农村的生产失收。百姓们每天的粮食都没有着落,真是三餐不继,随时都有饿死的可能,阿冕楼驮的过去世生在那样艰苦的时代。有一天,他为自己煮了一碗只能充饥的麦饭,正想吃的时候,来了一位证了圣果的阿罗汉,向他乞食,乐善好施的他,毫不吝啬的将这仅有的一碗饭,供养这位名叫披栗咤的出家人。由于他供养证了圣果辟支佛的功德,死后:七世生到天上,成为天王;七世生在人间做轮王,九十一劫中,生生世世,生活环境都是非常美满、富裕,非但没有受过困苦,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称心如意,这个「无贪」、「如意」名称的来源,就是供养得来的福报!

  阿那律尊者,是甘露饭王的儿子,是王子,也是佛的堂兄弟。他本来贵为王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一向养尊处优,后来受了佛陀的感召,毅然跟随佛陀出家学道。他出家以后,过着出家人简朴而严谨、守规律的生活,除了修持,静坐,更要听佛陀讲经说法,每天起早睡晚,不比在皇宫里生活,整天可以悠哉游哉,无所事事,所以每当佛陀说法时,他都忍不住,总是打瞌睡。偶尔一两次无所谓,佛陀可以原谅而不跟他计较,可是每次都是这样,佛陀也就忍不住,生气了!于是呵斥他说:「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意思是说:喂!喂!阿那律,你为什么老是那样昏沉贪睡?简直变成螺蛳蚌蛤那一类水族了!你自己想想:如果一直像螺蛳那些小动物一样,关在贝壳中昏睡不醒,就是睡上一千年,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那里还有机会听到佛法呢?这样懈怠、懒散,长此下去,会有什么出息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