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十一)

  我们人类,有两人共一体的连体婴,也是铁一般的事实。数年前,台大医院,曾经将忠仁、忠义两兄弟的连体分割成功,当时曾经轰动一时。这在台湾的医学史上,算是破纪录的新闻。这一对难兄难弟,现今仍然健在,而且受着特别的看护,接受着良好的特别教育。我也曾经在《世界之最》这本杂志中看到,西方也有一对连体的兄弟,活到六十多岁,各自还有自己的儿女。

  极乐世界的化鸟珍禽种类很多,《观无量寿经》中,还列有凫雁和鸳鸯等。现在本经仅举出白鹤等六种化鸟,以表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含义。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这些各色各样的鸟儿,每天从早到晚,都发出柔和雅致的歌声。在它们的声音里,都演唱着: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种种修行的方法。

  「是诸众鸟」:指上面白鹤等许多的鸟儿。

  「昼夜六时」:一天到晚,没有间断、没有停顿。我们一般用早晚各十二小时,一天共有二十四小时,印度古代是以六时来计算,《金刚经》讲到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遗教经》讲初夜、中夜、后夜,即是「昼夜六时」。严格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是充满光明的,没有昼夜的分别,只不过是莲花开了,就是白昼,莲花合着,就是夜晚吧了!

  「出和雅音」:和是柔和,表示不是粗暴;雅是幽雅,表示不是庸俗。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所歌唱的声音,都是柔和、幽雅、非常悦耳好听。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那些麻雀、乌鸦、猫头鹰之类的鸟雀,所叫的声音,粗俗暴厉,令人听了,感到讨厌。这些化鸟的和雅之音,使人听了,能消除烦恼,感到心旷神怡,趋向无欲寂静的圣境!

  「其音演畅」:那些鸟儿,所鸣奏的声音,既能「演」说微妙法,又能「畅」悦行者的胸怀。也可以说:「和雅」是音声悦人;「演畅」是说法无碍,容易感化人。那末演出的是些什么佛法呢?那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的佛法。

  「五根」:「根」,具有生长和护持两种意义。树有根,就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我们学佛,如果能依照「信、进、念、定、慧」等五根去修持,就好象生了根一般,会慢慢发芽、开花、结果,可以成就小乘的罗汉果、可以证得大乘的佛、菩萨。又好象树有根,就能护持枝叶花果,不会枯萎,也不致被狂风暴雨所摧折。我们学佛的人,如果能修持这五根法,可以护持道念,永远不会退失。学佛的人,假使没有坚固的基础,在顺境中,一帆风顺时,会非常精进,非常虔诚,一旦遇到不如意的逆境,就会生出退道心,对佛法产生怀疑。如果把信心的根培植稳固,就不致因逆境而转变意志与初衷,所以「根」对学佛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佛教以修行的方法定名为「根」。究竟是那「五根」呢?

  一、信根:佛经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没有坚固的信仰心,对佛所说的真理,有时免不了产生怀疑,不能接受,无法进入深如大海的佛法中去。学佛行者,深信佛所说的一切真理,毫无疑问。深信虔诚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确有西方净土,有阿弥陀佛,我们能够发心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将来决定可以往生。

  二、进根:就是精进。世间任何事业,假使不卖力,不认真,不起早睡晚,是无法办成的。更何况是出世的佛法,一定要精进,千万不能懈怠;能精进一定会有成就。修净土的人,六字洪名,更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时刻不断地,念念相续地念下去,将来一定能往生西方。

  三、念根:对所修的法门,念念不忘。我们修净土念佛法门,应「心心弥陀、念念极乐」,绝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长久下去,一定能往生。

  四、定根:摄心在所修的行门中,专心一境,相应不散。我们念佛,一心不乱,能定,能放下一切,不被妄想所扰,只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刻不离,才能有成就。

  五、慧根:智慧是由于定心寂静而启发的,静则光明朗照,是非清楚。我们以水来比喻说明:水如果被摇动就会波动不清,一定下来就清澈如镜。人的心境也是一样,定就能产生智慧。念佛怎样才能一心不乱,怎样才不会胡思乱想呢?那是定了以后发出来的智慧之光。

  修持佛法是要净念相继,不被烦恼妄想所打扰,自然能发出智慧,也自然能了生死!学佛的人如果能时时把「信、进、念、定、慧」等五根记牢,日日依法修持,善根能生长,将来必定能达到了生脱死的成就。

  「五力」:与前面所说的五根,名称相同。五根渐渐增长,便能发生非常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排除一切业障,不为其他力量所降伏,而且能降伏其他一切敌对的力量,所以叫做「力」。这股力量,包括了以下的五种:

  一、信力:信仰就有力量。信心坚固,始终不退,能破除一切迷惑烦恼。并深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凡有心识的,都可以成佛。

  二、进力:向前进,不退转。能精进就能破除身心方面种种的懈怠,成办世间、出世间(包括了脱生死这种重大事业)等,种种事业。

  三、念力:正念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邪念,成就出世的正念。

  四、定力:意志集中,精神安定。有了这种定力,念佛能达到一心不乱,能破除散乱妄想,深入禅定三昧的工夫。

  五、慧力:智慧,是光明的。慧光开发后,能破除人生一切不正的知见和执着;而显发出真正的无漏智慧。所谓善念得智慧,一切缚得解。

  这「信、进、念、定、慧」等五法,如果能修持得力,内心安定,对佛法的信心根深蒂固,一切不正当的见解、纷乱的外境,都不能扰乱,所以叫做「五力」。

  「七菩提分」:「菩提」,印度话,译成中文是「觉」。「分」,就是支。「七菩提分」,又名「七觉支」。觉是智慧的作用。我们学道的人,对于「五力」、「五根」既已坚固,进一步对于这七种觉慧,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分为:

  一、择法觉支:择、是选择、抉择。观察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对这些法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了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清净的,什么是污染的,什么是有漏的,什么是无漏的。有了觉知以后,才能拣别真伪。在无量修持的法门中,选择念佛这一个修持法,是最为妥当的。

  二、精进觉支:精粹、不杂名「精」,不退为「进」。修学佛法时,对于无益的,如外道所修行的苦行,以纯正的佛法看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是不取的;又如世间上有许多不正当的行为,虽努力去干,也不可以名为「精进」,佛教徒也是不取的。修学佛法,拜佛、念经、持咒,都能不倦不怠地向前精进。今依一句弥陀圣号,精进修持,一定可以度脱生死,可算是第一殊胜的妙行。

  三、喜觉支:喜、是欢喜。修行的人,如果用功,内心有所感得,便会生出大欢喜心。修行净土的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乱,自然会感到非常轻松。或是有机会听到法师们的开示,能依教奉行,也会感到受用无穷,法喜充满。

  四、除觉支:除、就是断除;能够断除内心一切的烦恼,增长善根。念佛人能够一心念佛,就可以除去内心一切的妄想烦恼。

  五、舍觉支:舍、就是舍离,舍弃所贪念的境界。念佛的人,不管过去的境界,是如何的值得留恋,既然已经过去了,就不必再去怀念,再去追忆。放下一切,把握现在,专心念佛,就能舍离恶浊的娑婆。

  六、定觉支:定、就是禅定。禅定修成以后,能感到轻安、自在,也懂得识别真伪;能安住在真正的禅定中,不生爱着。念佛工夫到家,可以得到一心不乱,三昧也就自然现前,那时候再也不会生起喜爱执着的妄心了。

  七、念觉支:念、就是思念。也就是牢记不忘的意思。学佛修道的人,要能觉照分明,达到「定慧均等」的境界。对于定与慧要能均衡地发展,不可偏向任何一边。以参禅来说,会有「昏沉」与「散乱」的毛病。当我们的心昏沉时,记住要用:「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三种觉慧的工夫来对治,心境就能清明,而不致昏沉了。假使我们的心识浮动,散乱不定时,记住运用:「除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三种工夫来对治,心境就能澄明而不致浮动了。禅定中,「念觉支」的任务就是让我们了解,是处在昏沉或散乱的状态,随时警觉,提起正念来观照,进一步地,更能调和「动」、「静」,而降伏「昏」、「散」二障,使它既不沉、也不浮,而达到中道。我们念佛,如果能达到「念而无念,不念而念」,才能把握到念佛的真正工夫。

  「八圣道分」:这是八种修行的方法。修行的人,如果能够脚踏实地地依照这八种修行的方法去实践,就可以证到圣果。也可以说,希望能超凡入圣,必须经过这八条大道,才可以到达目的地。「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正,是不偏不邪,正大光明,「八正道」可以说是直通涅槃的光明大道。

  一:正见: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认识。正见就是对世间、出世间的真理,能够彻底的认识,一点都没有错误。儒家孔子说:「非礼勿视」,不符合真理的,不能乱看,也就是正见的意思。学佛修净土宗的人,专心念佛,认定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一定能了生脱死,一定能成佛道,这就是「正见」。

  二、正思惟:正当的思惟。每个人时时刻刻都会有思想,每一分思想都是正确的。思想纯正的人,总会思惟对学术上,对修行上有帮助的善法,而远离一切胡思乱想。儒家「非礼勿思」,就是要我们对不合乎真理的,想出来没用的,都不要去想它。念佛的人,是要保持三业清净中的意业清净,所思念的对象,唯有阿弥陀佛,所向往的,只有极乐净土。

  三、正语:正当的言语。常常说些正经话,不正当的,没有用处的话不要讲,就是「正语」。《金刚经》中所谓的真语、实语。远离一切邪言:两舌(东家长西家短的)、恶口(说粗话骂人)、妄言(说假话骗人)、绮语(花言巧语,说出来的话,虽然是很好听,可是毫无意义,让人听起来会想入非非)。儒家教我们「非礼勿言」。念佛的人,口业清净,少说闲话,终日阿弥陀佛不离口。偈语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就是要防止多说闲话,多造口业。

  四、正业:业,活动、行为。「正业」,正当的行为。学佛的人,一切举止活动,都要循规蹈矩,身体上一切的行为,都要纯正,都要合乎正理,绝不胡来。对于杀、盗、淫等一切身体上的恶业都要远离。「非礼勿作」,没有礼貌的,不合乎正理的,都不要去做。念佛的人,时刻身业清净,除念佛行善外,那还有闲空去做坏事,去犯一切罪恶的行为呢!

  五、正命:正当的生计。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脱离不了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生命的存在,必定要有正当的事业。无论从事那一种行业,都应该不违背佛陀所定的戒律,清净自活。士农工商可以说是正当的。屠宰、捕鱼、赌场、妓院等等,是为邪命,都是佛教徒应该尽量避免的。念佛的人,生活应该甘于淡泊,不争名夺利,当然是合乎「正命」的。

  六、正精进:精粹而不复杂,向前进而不后退,正当的努力。所有的努力,都是依佛道而挺身向前。念佛的人,只有一心念佛向上,勤求往生西方,正符合「正精进」的条件。

  七、正念:正当的忆念。对一切善法,都能够念念不忘。念佛的人,专念阿弥陀佛,其他一切妄念都不会产生出来。

  八、正定:正当的禅定。集中精神,澄清思虑,不会胡思乱想,远离散乱、邪定,身心会获得寂静、轻快。念佛的人,时时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时想到阿弥陀佛,自然会获得念佛三昧的境界。

  「如是等法」:总结上文。

  「三十七道品」有七科,这里只讲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科,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三科没有讲出来,现在就用「如是等法」一句,来包括其他的三科。「品」,是品类,是修行人入道必修的科目。

  一般说来,三十七道品是声闻、缘觉小乘行者,修持的基本项目。严格说起来,这三十七道品是一切大小乘共通的。所有学佛的人,不管是大乘或小乘,都应该精进地去修持这三十七道品。

  现在、我再将「如是等法」还没有标明出来的三科,简略地解释一下:

  一、四念处:是四种我们所应该观想的境界。今依次说明如下:

  1、观身不净:我们这个身体,应该从对自己以及对他人两方面来观照,仔细省察是不是干净。一个修行佛法的人,了解自己的血肉之躯是非常丑陋,从头到脚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按照佛经的指示,自己当成死了以后来观察。大家一定要问:为什么要这样跟自己过不去,明明活着,却要把自己当成死了呢?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的关房中,挂了一幅「死」的警语,下面注明:「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易成。」就是说明修学佛法的人,如果经常把死挂在心头,则修道一定会成功。进一步地,如果能时时刻刻修持「不净观」,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千方百计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很标致,更可以因此对治贪欲,开发无上的智慧。

  「不净观」是用死尸的不净相来观照的一种修习法门。一共有九个阶段:(1)胀想:人死后,如果不打防腐剂,不放在冰库里,受不了热气,只要一、两天,整个身体都会像皮囊吹气那样地膨胀起来,试想想,好不好看?干不干净呢?可是每个人,不管生前是怎样的美女帅男,最后还是会走上这条路的!(2)青瘀想:膨胀后的死尸,经过风吹日晒,皮肉都会变成青黑色的。(3)变坏想:斑斑点点充满青瘀的死尸,皮肉裂坏,身体五脏等都腐败,不再完整了,更发出一阵一阵的臭气,使人不忍卒看。(4)血涂想:腐败后的尸体,皮肤裂痕,不停地流出血水,满地都是,污秽骯脏极了。(5)脓烂想:脓血从九孔流出的死尸,皮肤骨肉开始烂坏,臭气冲天,真是令人受不了。(6)虫啖想:印度的风俗,人死了以后,要拖到海边去,脓烂以后的死尸,地上的虫,天上的鸟雀都会来啖食,使得尸首更是残缺不全。(7)分散想:死尸因为被鸟兽的啄食,筋骨断裂,骨头分裂破散,再也不是完整的尸体了。(8)白骨想:分裂破散的尸体,皮肉已尽,形骸暴露只剩下一堆白骨。(9)烧灰想:一堆一堆的白骨,经过火化的习俗,在烈火燃烧之下,必然薪尽火灭,变成一堆灰。灰归于土,最后是什么都没有了。

  修持不净观,非但不是消极的,而且是积极的,是学道的助缘。怎么样说呢?佛教徒如果一直把自己想象得多漂亮、多迷人,整天自我陶醉,道心就发不起来,生生世世在苦海中轮回流转。如果能不停地想这死后不净的九阶段,就会感到恐怖,体悟人生,激励自己,发出勇猛精进的道心。

  对自己要具备「九不净观」,对别人应该具足「五不净观」:(1)种子不净:人生在世,是怎样投胎的呢?那是阿赖耶第八识(业力)借父精母血来投胎的,所以说,出生世间的种子,本来就是不干净的。(2)住处不净:胎儿十月在母胎中,与五脏六腑同住在一起,不但臭秽万分,更是痛苦极了。母身吃进燥热食物时,感受好象在镬汤地狱中,吃进冰冷食物时,又仿佛在寒冰地狱中,真是苦不堪言。(3)自相不净:佛经中有所谓「九孔常流不凈」,从人体的外表相貌来说,两眼、两耳、两鼻、一张口等九孔,经常流汗、流泪、鼻涕、耳屎、痰液、大小便等都是腐臭难闻,没有一样是清香、干净的。(4)自体不净:人体是由皮肉包一具骨胳,由地水火风四大而成,详细分析有三十六种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本身都是污浊不净,骯脏不堪的。(5)终竟不净:前面所讲,人死后,身体肿烂,虫啖成骨,火化成灰,最后终归成为土,本来就是不干净的。

  老子说:「吾有大患,为我有身。」(我有这个身体,才令我感受到这么大的灾患。)佛经上说身体是一副臭皮囊,不管用什么香水、花露水,都没有办法把骯脏、臭气除掉,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我们要学佛、要上进,就应该从自身观察起,再扩展到他人身上。譬如说喜欢一个人而得不到时,能试着想他种种不净的现象,烦恼就会去除,自然放下妄想,而不再留恋不舍。我们一心念佛,将来往生西方,莲花化身,就可以获得究竟的清净。

  2、观受是苦:受、是领纳的意思。依照唯识学上的说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缘的境界,所领受到的感受,顺意的就快乐、欢喜,违背心意的就痛苦,更有一种不苦不乐、中庸的境界。以现实来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般都是苦多乐少,就算是短暂的快乐,背后也隐藏着无限的痛苦,所谓乐极生悲。我们研究佛法,依照四念处的指示,要「观受是苦」,千万不要愚痴地,以苦为乐弄得整天想入非非,寻找刺激,迷恋颠倒而自寻烦恼。为何要把人生看成是痛苦的呢?如果把人生看是快乐的,就会整天找剌激,颠倒梦想,自寻麻烦。「观受是苦」,才会用功修道,回头是岸,一心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才是真正的殊胜妙乐。

  3、观心无常:所谓心,就是第六识的「妄」心,也是一般所说的「心猿意马」,如猴子般千变万化的心。金刚经中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在那里?是不是常住?不是的,是剎那剎那不停地变动。如果说现在这个心在这里听讲,可是现在已成过去了,没有一刻是常住的,永远像波浪一般,一层一层地前浪推后浪。念佛往生,是无生无灭,超越世间无常的境界。

  4、观法无我:法,指宇宙间的一切。大至山河大地,小至微尘,个人的自体,甚至一根汗毛,都包括在内。佛经上说:「四大本空,五阴无我」。过去我们研究过《八大人觉经》,就曾经讲过这些道理。平常我们常讲「我」,到底什么是我们自己呢?实际上是所指的「我」,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织而成的,临时的「假我」,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我」。「真我」的定义必须具有「主宰性」。平常,大家对自己都蛮有把握的,可是真正问题到来,尤其是生死大事,什么时候死,死后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是自己可以主宰得了的。俗语说:「阎王要你四更死,怎样都无法留到五更天」。过去有一个君王,想利用整个江山来换一分钟的命都不可能。可见人是没有主宰性,根本不可以称呼为「我」。「观法无我」,就是要我们了解,娑婆世界都是暂时性,没有一个实在的个体,又那里去找一个有主宰的我呢!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证到本有的自性,才可以说是有一个真正的我。

  二、四正勤:四种合乎正理,合乎正当的道路。一切让我们勇猛精进向前修持的,叫做「四正勤」。包括:

  1、已生恶令断:人的心念,时时刻刻不断地转动着,有时会有善的念头,有时会打坏主意。如果随时能静下来,仔细观察起伏不停的念头,每当警觉到有不正当的念头生出来时,就赶快运用慈悲心,果断地把它断除,别让它自由发展而付之行动,最后弄得不可收拾,正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2、未生恶令不生:如果没有生起恶念,仍然应该时时谨慎提防,使恶念无法生起来。我们时刻专心念佛,杂念不生,恶念当然也就不会生起来了。

  3、未生善令生:当善心还没有生起来的时候,应当时时发慈悲心,让善心培养起来。修净土的人,念佛的当儿,恶念不容易产生,就能够生起一切的善法。

  4、已生善令增长:善心既然生起来了,就应当好好培养,让它逐渐扩大,增长起来。修净土的人,心心念念都是佛、法、僧三宝,自然能够生长一切的善法。将来必然能够往生西方。

  三、四如意足:只要时时用功修持这一法门,就能够启发神通。我们所希望求得到的,都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使我们凡事都能称心如意,所以叫做「如意足。」分为:

  1、欲如意足:欲、是内心中一种仰慕追求的心理。有了这种冲劲,不管是世间的事业,或是出世间成佛的大事,一定都能成就的。我们念佛,如果具有了这种锐利的冲劲,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2、念如意足:念,念头,纯正的念头。一个人假使能保持纯洁的观念,一心专注,念念不忘所修持的善法,就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成就。世间的事业,固然需要专注、专心,念佛的心念,更需要持之有恒,也必然能够如愿往生。

  3、进如意足:进,精进、勇往直前,所愿必成!一句弥陀,精进不息,将来也当然往生有份。

  4、思如意足:思,是筹量审度的意思,也是定的功夫。修习一切佛法,能够深入思考省察,才能有所成就。念佛时,能细心审察,明了念佛是第一妙法,必定成功!

  《智度论》说:「三十七道品,无所不摄也。」一般都认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修持的工夫,实际它是无所不摄的,可算是三乘共通的修行法门。《毗婆沙论》有个和《大智度论》相同的巧妙譬喻:四念处如种子,四正勤如栽植,四如意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七觉支如开花,八圣道如结果。所以修学佛法,这七科三十七道品的项目,实在是包括了一切修学佛法,最根本用功的法门。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国土的众生,听了阿弥陀佛变化的鸟儿,所演说的法音以后,大家都法喜充满,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的念头,时时刻刻称扬赞叹三宝的功德。

  这一段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跟我们娑婆世界的鸟儿,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的鸟儿,只是歌喉圆润,唱起歌来婉转悦耳,并没有什么含意。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不只歌喉好,最重要的是,唱出来的歌声,完全是在宣讲佛法,的确是不同凡响,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闻了法音,自然启发道心,生出了对佛、法、僧三宝的敬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