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五)

  迦旃延到处去弘法,有一次,住在波罗奈国的一个山林里面,刚好那一个国家发生一件意外──波罗奈国的第一夫人逝世。国王与王妃平时非常恩爱,感情深厚,如今他最心爱的王妃突然死了,国王真是痛不欲生,伤心得不思饮食,不肯接受王妃已死的事实。现在科学发达,可以利用防腐剂使尸体不腐烂,当时是用麻油来防腐。国王命令大臣将王妃的尸体,浸在麻油里,希望她的尸体不致腐坏,他要永远陪伴着她。自己更是整天守着尸体,一直不停地哭泣着,一边自言自语道:「王妃呀!你这张嘴巴是最会讲话的,现在,怎么静静地,不再跟我说话呢?妳的双手,是最活泼的,现在为什么不再拥抱我呢?你的眼睛是最灵活生动的,怎么不睁开再看我一下呢?你就这样忍心拋下我,自己去了吗!」为了国王的哀伤,整个国家的政治都停顿下来,全国都蒙在悲哀的气氛里。大臣们看到这般惨状,也感到非常辛酸,大家一再劝谏国王,可是国王因为伤心过度,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一再地告诉大臣们,除非王妃起死回生,不然再也不管国家大事了。

  大臣们为了国事,都非常着急,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位学问渊博的大臣,想到在他们国内弘法的迦旃延尊者,希望以尊者的口才与善辩的功夫,能制止国王的悲伤,而重新恢复处理国政的信心。于是向国王建议说:「大王,听说有一位佛陀的大弟子,迦旃延尊者,正在我们国内弘法,他有很高深的学问,对世间的一切现象,是无所不知的。大王为什么不去请教他,说不定他有办法可以帮助你,使王妃起死回生。」

  国王听说有这样一位尊者,可以帮他救活王妃,整个人都变得灵活起来。问道:「他真能救活王妃吗?」

  「大王去请教他,不就可以知道吗!」大臣心中明白,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可是却深信尊者一定有方法说服国王,就再次地游说,要求国王去见迦旃延尊者。

  于是,国王抱着无限的希望,准备了厚重的礼物,特地到山林中去礼请供养迦旃延,希望他能够指示一种无上的法术,把他的夫人救活过来。

  国王一到迦旃延尊者面前,就立刻跪在地上,哀求他说:「尊者呀!请你大发慈悲,把王妃救活过来,不然,我真是不想活了!」

  迦旃延尊者一开始并没有开腔,只是默默地看着国王,回头看到自己座位旁边有一棵树,于是从身旁攀折了一根树枝,对国王说:「大王!你将这树枝带回宫中,希望它永久保持青枝绿叶,永远不枯萎,你可以做得到吗?」

  「根本不可能!这树枝已经离开了根,要它再活过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国王非常肯定地回答。

  迦旃延于是告诉国王:「这个道理你说得很对。同样的,王妃的业报已尽,寿命终了,要她再活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人命无常,有生必有死,这是一定的法则,谁也改变不了的。」

  国王听了尊者的开示,心开意解,想通了,顿时领悟到人死不能复生的无常至理!

  接着,迦旃延更进一步向国王开示:「大王呀!你是一国之尊,是应该属于全国人民的,并不为王妃一人所独占,你应该把爱王妃的儿女私情,扩大开来,去爱护全国人民,要以慈悲心代替私爱,将悲哀化为力量,勤政爱民,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人民也才会感念你的恩德而永远爱戴你!」

  国王听了迦旃延宝贵的开导,五体投地地感谢他,立刻收起悲伤的心情,把国家加以整顿,爱民如爱夫人,而成为一位贤明的君王。从这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迦旃延尊者能随机应变,辩才无碍,议论第一,才能达到这样圆满的效果。

  摩诃拘絺罗──这是第五位尊者。

  「摩诃」仍译为「大」;拘絺罗译为「膝」,合译为「大膝」,大概这位尊者的膝盖很大,从形貌上的特征而立名。在佛的大弟子中,是「答问第一」。

  前面讲到舍利弗时,我们稍微提过,拘絺罗尊者,他就是舍利弗的母舅。平常他与姊姊辩论,都是他胜;但自从他的姊姊怀了舍利弗以后,每次辩论,反而是他的姊姊赢了。他知道姊姊腹中,必定是怀了一个宿慧深厚的孩子。他想:现在弟弟输给姊姊,当然是小事一件;将来外甥出生后,舅屈于甥,岂不令人见笑。于是发奋往南天竺去游学,精进不息。博览当时十八种经书,及详细研究四吠陀经(智书),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用功,忙得连指甲都没空修剪,弄得指甲长得很长,大家都叫他长爪梵志。他游学十六年,满腹经书,学问广博,一回来就想找他的外甥辩论。在这十六年当中,他对败给外甥的事耿耿于怀,不能或忘,心中暗想:「这小家伙还没出生就超过我,如今我多学了十六年,学问之博,天下无双,一定要跟他辩论一下,比比高低。」谁知道当时舍利弗已经跟随佛陀出家。他知道后一肚子气,并说:「瞿昙(释迦佛的姓)是什么人,竟敢收我的外甥做徒弟?难道他的智慧、辩才,比我的外甥还高吗?我要直接去跟他谈谈,看他有多大能耐!」

  于是,他怀着傲气,一直走到世尊的面前。他一见到佛陀就大喊:「瞿昙!赶快把我的外甥还给我!」

  「你来讨回你的外甥?可以,随时可以交给你。不过,你一向能言善辩,今天你如果辩胜了,就把外甥还给你!否则,那就对不起了!」佛陀对他微微一笑,并非常平静地说道。

  长爪梵志听了以后,高兴极了!他自己认为用了十六年的苦功,什么都懂了,现在正是扬眉吐气的时候。心想,能把外甥的老师比下去,不只洗清败给外甥的耻辱,还可以由此扬名天下,真是何乐而不为,就非常高兴地接受世尊的挑战。并自告奋勇地说:「如果我辩输了,愿意把头砍下来给你!」

  「你不要说得太过了。」世尊温和地对他说:「好了,你就提出主要的论题来吧!」

  长爪梵志了解,这是人命交关,不是开玩笑的,仔细想了一下,就说:「我一切法不受!」意思是说,你说好我不接受,你说坏我也不接受,总而言之,就是不管说什么,一概都不接受。

  「你现在说的这句话,接受不接受?」世尊反问他。

  梵志沉思了好一会儿,自知理屈,拔腿便逃。但走不了多远,立刻想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输就输吧,怎么可以逃走呢!立即回头,高呼道:「瞿昙,我输了!拿刀来,把我的头斩去吧!」

  「在佛法中,只有剃发,没有杀头,你既然输了,就剃头吧!」佛说。

  梵志感谢佛陀不杀之恩,就跟佛出家,用功修行,后来成了大阿罗汉。拘絺罗尊者,得到四无碍辩才,善于答复问难,所以称为「答问第一」。

  你们想想看,为什么说他输了呢?因为他说一切法都不接受,岂不是连自己的话都不能接受。在佛教因明学上,有所谓的「自己相违」与「世间相违」。当佛陀一问:「你现在说的,这句话,接受不接受时」,拘絺罗尊者一想,才想到自己话中的矛盾,如果接受自己的话,就是自己打嘴巴!如果不接受,连自己都不能接受,别人又如何能接受呢!因此,只得承认自己输了。

  离婆多──这是第六位尊者。

  离婆多、译为中文是「室宿」(宿,音「秀」),是中国古天文学,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北方七宿之中的「室宿」。他父母晚年无子,为了要求一个男孩,每天向室宿之星祈祷,结果生下了他这个孩子,所以就以「室宿」为名。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假和合」的意思。这个名称的来源,另有一段因缘:

  有一天夜里,离婆多在荒郊野外行走,眼看前面没有村庄,后面没有人家,只得夜宿在旷野的一座空亭中。半夜时分,恍惚中,看到一个小鬼夯了一具死尸到他的面前来,接着又有一个大鬼追赶了过来,说:「这个死尸是我的。」一边说一边要把死尸争夺过去。小鬼当然不肯让,两鬼因此不停地争执。

  「喂,你一直都在场,这死尸到底是谁的,你最清楚了,请你说句公道话,为我们作个见证。」最后,小鬼对离婆多尊者说。

  「这死尸是小鬼拿过来的!大鬼,你不要以大欺小,不要再争了!」离婆多听了,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他据实说,是小鬼的,大鬼那么凶,块头又那么大,肯定会挨打;要是不凭良心讲,说死尸是大鬼的,小鬼也必定不会放过他,他前思后想了好一会儿,两边都不是,结果还是硬着头皮,据实说了。

  大鬼一听,大怒。随时把他的左手拔去,往口中啖食,小鬼不忍心,即刻将死尸的左手补上去。大鬼不甘心,又把右手抓过去啖食,小鬼随时又把右手补上,接着左脚、右脚都先后被大鬼拔过去吃,又被小鬼补上了,弄得满地血肉横飞。天亮后,离婆多越想越不对,生起了烦恼,暗暗思量:这个身体到底是不是我的?如果是我的,曾经亲眼见到自己的手足已经被大鬼吃了,换上别人的;假如不是我的,小鬼所补上的为什么完好如初?于是他逢人就问:「你们可曾见到我的手脚?」人家只是莫名其妙地看着他,谁也没有给他一个答案。最后遇见一位比丘,这位出家人用一首偈回答说:「本是他遗体,暂假和合用」(你问你的手和脚,本来都是假相的,也是临时和合在一起的。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无所谓你的,也无所谓我的)。他一听,立刻觉悟到:人身为四大假和合的真理,从此立名为「离婆多」。

  离婆多尊者,在佛的大弟子中,称为「无倒乱第一」。无倒乱,就是对一切事理,认识得很清楚,既不颠倒,也不错乱。在《增一阿含经》与《楞严经》中也说离婆多尊者是「禅定第一」,因为他参禅,内心安定,心定就时常保持清醒,不会倒乱。

  周利盘陀伽──这是第七位尊者。

  周利盘陀伽,译为中文叫做「继道」。周利是他哥哥的名字,译为中文是「大路边」,盘陀伽才是他的名,译为中文是「继道」或「小路边」。当时印度的风俗,妇女将临盆时,一定要回娘家去生产。说来也是巧合,周利盘陀伽两兄弟,都是他们的母亲,在回娘家的途中生下来的,所以哥哥叫「大路边」,弟弟叫「继道」。哥哥周利,为人很聪明,首先跟随佛陀出家。盘陀伽受了影响,也随哥哥跟佛出家。周利盘陀伽,生来比较迟钝,他出家以后,哥哥怕他对深奥的佛理学不会,只教他背诵「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这半首偈。偈的意思是说: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要求三业清净,首先要守口,言多必失,平常讲话要谨慎,不需要讲的话不要随便讲,免得话讲多了会犯口业。再次是摄意:摄,保养的意思。摄意就是要守护意识,别胡思乱想,更要注意控制贪、瞋、痴三毒,避免它们任意发展,遭受恶报。至于身体方面,更要好好修持,千万不要犯了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总之,学佛的人,一切的思想行为,都应该时时警惕自己,努力奉行十善。如果能朝这方面去修持,将来一定可以超出世间的轮回,得到至高无上的大解脱。周利盘陀伽的确是非常愚蠢,哥哥教他的这半首偈,不是记前忘后,就是记后忘前,一直背不上口,经过了一百天,还是记不熟。内容更是一窍不通,根本不懂得是在讲什么?

  「你……你,你这笨蛋!背了这么久,连半首偈都背不来!我的脸真给你丢尽了!不了解佛理,出家,又有什么前途呢?让你继续在僧团中,既起不了什么作用,倒不如早点还俗,回家去吧!」哥哥被他气得啼笑皆非,感到非常讨厌,一气之下,想把他赶回家去。周利盘陀伽虽然笨,却是善根深厚,对僧团有股依依不舍的感情,任凭哥哥怎样赶他,还一直倚在门口哭泣,踌躇着不肯离去。世尊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他哭得这么伤心,就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哥哥嫌我笨,要我还俗回家,不让我继续住下去。」周利盘陀伽一肚子委屈地说。

  「没问题,你可以继续留在僧团,不必回家。」佛陀可怜他,慈悲地把他收容下来。更了解他的资质太差,一下子要他念十四个字,当然没有办法,所以就安慰他说:「这样好了,你每天拿扫帚扫地,口中念『扫帚』这两个字,就可以了。」

  可怜的周利盘陀伽,他前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迟钝的程度真是世间少有。连佛陀教他的,这么简单的两个字都记不全,记得「扫」,忘了「帚」,记得「帚」,忘了「扫」。佛陀同情他,一直不断地鼓励着:「慢慢来,不要急,扫、扫、扫……,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吧!」

  有佛陀的鼓励,再加上他自己的坚心,每天精进不懈地,一边扫地,一边用心地念,经过三个星期,二十一天以后,一把无相的扫帚,竟然把心地的一切烦恼,扫得干干净净。他不但会念了,心窍也开了。心里想:「扫帚是用来扫地的。地上太骯脏了,需要扫帚来清扫,地才能干净,才能一尘不染。我们的心也像地一样,充满了无明与烦恼的尘埃,把光明遮盖了,所以我现在才会这么愚蠢,这么缺乏智慧,如果我每天按照佛陀所教的,这种最高的真理去修行,自然能把我们内心所有的烦恼与骯脏都扫光了,将来一定会开悟成佛!」这么一想,他就想通了,觉悟了!周利盘陀伽成为大阿罗汉,具足了无碍辩才,能够把握佛法的中心思想,所以是「义持第一」的大弟子。

  听完了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修学佛法,虽然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座的诸位,都是非常聪明,很有智慧的,谁也不像周利盘陀伽那样迟钝吧!只要有心研究佛法,每次参加共修法会后,再来研究《佛说阿弥陀经》,不管是记一句也好,记一首偈也好,久而久之,多闻熏习,对佛法就能够深入了解,然后再付诸实行,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难陀──这是第八位尊者。

  难陀,也是印度话,译为中文是「欢喜」。佛陀的弟子当中,一共有三位难陀:

  第一位是放牛难陀──顾名思义,这位难陀,一定跟牧牛有关系。的确没错,他是大藏经中一部《佛说放牛经》的当机众。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中,告诉我们必须具足十一个条件,才能把一头牛养好;进一步地,佛陀再为我们说明,做为一个出家人,也需要具足十一个条件,才能把心地调好。放牛难陀,非常聪明,声音也很微妙,他发挥所长,往这方面用功,证得了阿罗汉果,称为「声妙笫一」。

  第二位是贫女难陀──佛的弟子中,有一位少年女信徒,年纪虽小,家境又穷,可是很有善根。她常听人家说:「欲求天上人间福,须点佛前长明灯」。了解到点灯是象征光明,会得到非常大的褔报。当她看见波斯匿王用千斛油点灯供佛(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斛。国王用千斛油点灯供养,大家试计算一下,国王所用的油有多少!),心中非常羡慕。可是,羡慕又有什么用呢?国王富有四海,钱随手可得,买油点灯供佛,不管花费多少,都是轻而易举的。一个穷少女,穷得无立锥之地,三餐不得温饱,连一分钱都没有,又能怎么办呢?说起来也真巧,刚好有人看中她一头柔软的长头发,想用一钱向她买,她如拾重宝,急忙把它剪了下来,把卖得的一钱,发心买油来点灯供养佛陀。这份供养的功德有多大呢?佛陀赞叹说:「难陀点灯,她的功德是超过波斯匿王的。」这段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第三位是孙陀罗难陀,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第八位尊者。孙陀罗译为中文是「艳」,是他妻子的名字。印度人取名很奇怪,有时把父母的名字用上去,有时把太太的名字连上去,孙陀罗难陀就是把自己跟夫人的名字连起来合称,译为中文就是「艳喜」。艳就是美,以艳为名,他太太人如其名,长得真是如花似玉,美艳不凡。孙陀罗难陀是谁呢?他是佛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大家都知道,佛诞生七天后,母后就去世了,是净饭王第二夫人,也就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把他扶养长大的。摩诃波阇波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孙陀罗。兄弟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生日只差一天,佛是四月八日诞生,他是四月九日出生。出生时全身黄金色,长得不只是英俊标致,一表人才,同时也相当庄严,形貌与佛相仿佛,佛陀具有三十二相,这个弟弟具有三十种相好,比佛矮了四指,常常被不认识的人误以为是释迦佛。佛的诸大弟子中,难陀的相貌最英俊,最庄严,所以称他是「仪容第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