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昨天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修学信愿念佛法门的纲要。那今天,我们就要跟大家讲修学这样一个法门,我们得到什么利益。得不到利益,我相信大家都不高兴到这儿来念佛,修学佛法了。
【第四明力用。】
力用,就是功德,我们得到什么功德。佛讲法,他不是说空话,全部是要为了利益众生而讲的。
【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
我们修学信愿念佛法门,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佛在《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大家,“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我们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哪怕就是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也不可能再退转到娑婆世界来,也不可能再搞六道轮回了。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有四土之分,还有九品之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之深浅啊。你念佛功夫的勤惰,念佛功夫的深浅决定你品位的高下。看到寺院里面打佛七了,都逃回去了,跟大家在一起这样发心念佛肯定是有差别的。你的烦恼断得怎么样,决定你得生哪一个净土。往生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每一土当中又分九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九品就是在于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之深浅。所以你不要觉得“得生与否全在信愿”,那我只要信愿心具足就好了,因为你念佛功夫的深浅,那就决定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你烦恼断得越多,把见思烦恼断尽了,那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在凡圣同居土,到方便有余土了。所以我们一听这个消息太高兴了,接下来拼命地念佛。所以我底下要给每个人发一个念佛计数器,你空下来了就把你的身口意三业跟阿弥陀佛相应,越念越法喜,越念越开心,为什么?到了极乐世界你是品位越来越高了,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了这个九品会增加我们大家的信心。你看那些人懈怠了,他看到佛七逃回去了,跟你在这边发心,肯定是有差别的。
【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我们大家在娑婆世界,你要出离六道轮回,如果不修学这个殊胜的特别法门,而修一般的通途法门,你首先要把八十八使见惑断尽,才能证得小乘的初果,须陀洹。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八十八使,对常乐我净四颠倒想的邪见全部要断尽,你才能初入圣果。你把见思二惑,思想上的贪嗔痴慢疑断尽了,那你才能证得小乘的阿罗汉果,入住偏证涅槃,脱离轮回。但是我们大家要知道,你只要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见思惑一点点没有断尽,你已经超越了六道轮回,不会退转了。未断见思,那就生到凡圣同居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有本质的差别。我们有三恶道,六道轮回,还有嗔心大的阿修罗。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人天道,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道。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很多都是大菩萨,等觉菩萨,所以我们到了那个地方,你整天都跟一些大菩萨在一起,长期熏修,必然不会退转。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
事一心不乱,就是见思惑断尽。达到了事一心不乱,那我们就生方便有余土。虽然见思惑断尽了,但是还有尘沙、还有无明,没有见到佛性,所以说它是方便。尘沙、无明还没有断尽,所以还有余,余在那里还要慢慢地去断,所以叫方便有余土。我们断了见思惑,证得了事一心不乱,就生方便有余土。
【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
我们把见思断了,把尘沙断了,底下开始断无明惑了。四十二品无明,断一品无明,分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我们就在实报庄严土。真实见到了佛性,所以叫实报。庄严,就是我们自性里面的清净庄严显现出来了。破了四十一品无明呢,那就开始分证常寂光净土。常,就是佛的法身德,法身常住不变。寂,就是佛的解脱德,一切尘恼彻底永寂。光,就是佛的般若德,能够恒照一切。这三德都是佛的真性所变现出来的,他的性德所变现出来的。
【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那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还有一品金刚无明断尽了,法身彻底显现,这个时候就究竟涅槃,证得上上实报庄严土,也就是这里讲的究竟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佛的佛果所安置处,是佛的土(法身是身)。以上就是极乐世界的四土,你要到极乐世界哪一土,哪一品,就在于你当下念佛功夫之深浅,你的烦恼断了多少。你没有断烦恼不要紧,哪怕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凡圣同居土的,你也会得不退转。
【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念不退,就是念头不退。我们有些同修说,“我的念头也没有退。”你的念头从来就没有清净过,怎么会退呢?!这个念不退,是根本无明破了,我们的本具佛性就显现出来了,就是性德显现,这是法身大士啊,直接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所以念不退,是在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净土。
行不退,就是见思烦恼要断尽,尘沙烦恼也要破。这时就不会退转到小乘,利生之心不改变,要去度化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的菩提心,常时发起,趋向解脱菩提。
位不退,在娑婆世界要断见惑,要断八十八使见惑。但是,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没有断见思惑,只要能够生到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就永远不会退到娑婆世界的六道中来了。那有些人会担心啊,“我这个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会不会再退下来”。带业,你这个业因带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缘分来成就你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没有嫉妒,没有诽谤,没有是非。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就远离种种的恶缘,业因不会再生根发芽了。所以大家不要担心。
本来只有三不退,但是蕅益大师,他为了特显这句佛号的殊胜,就讲了四不退。不管我们是至诚心或是散乱心去称这句佛号,或者有心或者无心,理解与不理解这句佛号的意思,就是随口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已经在我们八识田中种下了种子。虽然我们这一世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无始劫以后,必定成为得度的因缘。我们昨天不是讲过了,《法华经》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所以对那些不信佛的人,我们一定要鼓励他多念佛。为什么我们外面要写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在寺院里放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就是让那些不学佛法的人到了寺院里面来,他也跟在后面念。“阿弥陀佛”,他一念,好了,管他理解不理解,管他有心还是无心,他只要念了这句阿弥陀佛,得度的因缘种下去了,这句佛号就像金刚种子一样,吃进去了就永远不会消化,遇到了缘分成熟了他会念佛,会求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还举了个例子,在古印度有一种鼓,鼓面上涂了很多毒药,然后敲击这个鼓的时候,毒药就散发出去,闻到这个味道的人全部丧命。这是一个比喻啦,比喻你听了这句佛号以后呢,永远不会忘记了,记在那儿了,你的因缘成熟了你就会念这句佛号,得解脱。
【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
我们这些业障凡夫,只要我们信愿具足,执持名号,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就不会退转到娑婆世界来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也没有阿修罗道,只有天道人道,所以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了位不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们在一起的好多都是补处位的菩萨,等觉菩萨,观音菩萨,文殊普贤大势至,这些大菩萨跟我们在一起,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我们自己到了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就,一生补处,一生必定作佛。
【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诸上善人,就是刚才讲等觉位置的菩萨,观音、文殊等清净大海众。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我们是带业往生,其实呢,我们已经横超了上三土,就是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已经成为了一生补处佛。不但是位不退,行也不退念也不退了,因为什么,你这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就,跟大菩萨所享受的这些待遇是一样的。我们在娑婆世界想也不敢想,我们修其他一些法门就是证得了明心见性,但是还会退转的,所以你看这个法门多么殊胜啊!所以蕅益大师讲了,“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你去找找看,把三藏十二部经典,所有经律论,你翻开来找找看,有没有找到这么殊胜的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横超三界,横超四土,圆证三不退。哪里有这么殊胜的法门。所以我们大家都是有大福报的啊,能够来修持这样的信愿念佛法门,一定要成就,一定要用功,念佛的心不能退。
【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这是和禅宗做比较了。禅宗的顿悟佛性是正因,见性成佛,他参。但是也只能入名字位,仅为出尘阶渐,如果没有证得分证位他还会退失。但是我们念佛法门是横超娑婆三界,横超极乐世界净土,圆证三不退,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我们讲,修学这样一个念佛法门,是第一。藕公上人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劝导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法门上面生起信心,非常适合我们大众修学。宗教之士,宗门教下。宗,就是禅宗。教下,就是研究教理的,像天台、贤首、华严。修禅宗的跟研究教理的,一定要三思,一定要认真地去对待这样一个信愿念佛法门,不能放逸。我们看好多天台宗的大德啊,而且是祖师,包括一些禅宗的大德,都是以净土法门作为他们最后的归宿。所以我们修学这样一个法门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大家听了以后会信心百倍啊,以后就不敢懈怠了,佛号是不断啊。你现在念佛功夫之深浅,决定你往生西方品位之高下,这是跟那些不念佛的人有很大差别的,所以一定要保证我们每天跟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以上是力用。
【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
佛教的教相,不出两种,一种对小乘根机的人讲的,声闻藏,叫半字教。小乘人不知道还有佛,他断了见思惑就证入偏证涅槃,不想出来发心救度众生,这是小乘根机的人。菩萨藏呢,是对大乘根机的人讲,是圆满教,称为满字教。我们这部弥陀经,它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圆证三不退一生成就。它属于大乘教,属于菩萨藏。
【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无问自说,是十二分教当中的一种形式。释迦牟尼佛讲法,都是由底下弟子发起提问,释迦牟尼佛再做解释。但是我们看弥陀经里面,没有弟子出来讲,都是释迦牟尼佛彻底的大慈悲心,无问自说,跟众生讲。佛是大慈大悲,哀怜我们这些众生,障深慧浅,迷惑颠倒,整天昏沉。佛是彻底的大慈悲心,来救度这些众生,但是众生还是不明理啊,整天不知道在干什么。“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你看,这就是讲的我们末法众生。有情,我们有什么情啊,感情,亲情,友情,爱情,色情,言情,不够了还要偷情,情感泛滥。这就是“有情”,对众生的讲法。你看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好多人在家里面没事情做了,说我来修学佛法。但到了佛门里面来,我们要彻底的断情。有些人空虚无聊,到了佛门里面来还是要多情,要认个干儿子啊,干弟弟啊,你看,这是情感泛滥啊。“情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到了这个时候彻底要把我们所有的情全部断掉了。情都是假的,你不要把这个情看得太重了,看得太重,你也陷得深,给你带来很多痛苦。所以有情,就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这些众生的解释。有情呢又多障,你看我们这些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好不容易来学习了佛法,还有很多障碍,为什么?所知障。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学,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啦,这就不对了。末法,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末法一万年。末法众生啊,福报浅、智慧浅、障碍多,好不容易在这边听经,还要睡觉,打哈欠,提不起精神来。你障碍多不要紧,你的情执重不要紧,现在把它放下,以这个信愿念佛法门,具足真信切愿,那你会径登不退啊。
【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将来,第一部灭的是哪一部经啊?楞严经。所有的经典都灭后了,最后留下来这一部经,住世百年。有些人说不是留无量寿经吗?无量寿经就是弥陀经,弥陀经就是小版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大版的弥陀经。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含识是谁,还是有情众生啊。所以留此经度化我们,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念这个佛号,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退转了。阿伽陀药是什么,灵丹妙药,不死药,吃了以后就不死,万病总持,就是比喻我们这个信愿念佛法门,能够普被三根利益一切众生。不管你是什么根机的人,利根、顿根的人,只要你修学这个法门,信愿具足,必然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绝待,就是没有对待,没有相待,没有一个法门可以跟它相提并论,所以不可思议。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华严跟法华,都是一乘大法。但是华严经最后也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我们这部弥陀经呢,也是要教我们导归极乐,教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它是华严奥藏。法华经讲到“但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那我们净土法门,这个信愿法门也是要圆证三不退。你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圆证三不退了,一生成佛,那跟法华也是一样的,所以称为法华秘密之髓。诸佛的心要是什么,就是教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示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要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我们要明白呀,诸佛之心要。司南,指南针。一切菩萨万行所指归的方向是哪里,极乐世界啊。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啊。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你们这些有智慧的人,应当要知道,这么殊胜的法门。不要再昏沉了,觉悟吧。老老实实,信愿具足修学这个法门,早点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吧。还没有受够这个娑婆世界的苦吗?都是一些年纪大的老菩萨,你看这个世界多苦啊,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你到医院里面去看看。我们现在觉得自己很有自尊,很了不起,能够走动,但是到了医院里面你去看看那些病苦的人啊,太痛苦啦。我们看看在这儿送往生的,这位小蔡,苦不苦啊。你们不要觉得是跟你没有关系,都是在示现给你看的。他们能够来到这里,都是给我们大家看的。你临终的时候不一定有他这样的大福报啊,有人陪着他旁边在念佛啊,帮助他,关心他,不一定有这么大福报。所以我们呢,一定要把这个心定下来,特别遇到这样的精进佛七,一定要都来参加。我们这是抛砖引玉啊,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克期取证,但是还是要让你在生活当中呢,始终佛不离口,佛不离心。能够做到这样,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有份了。所以你看祖师大德,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苦口婆心,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都是在劝导你修这样一个念佛法门,我们不要再执迷不悟啦。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迦、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
【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莲池赞】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南无莲池海会菩萨摩诃萨 南无莲池海会菩萨摩诃萨 南无莲池海会菩萨摩诃萨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宣讲的。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说法,在场的有佛陀的常随弟子出家众一千两百五十人。这一千两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德行高尚,为众人所熟知的。这些人包括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莲池赞】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
《阿弥陀经》简单讲解了极乐世界如何之好,劝勉听闻者都能发愿移民到极乐世界,怎么去信愿专修念佛。所以读诵净土法门三部正依经典就是为了能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增强念佛往生的信心,最终落实到信愿专修念佛的行持上。《阿弥陀经》是佛祖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一部经典,从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入手,再而广修福慧善根,得证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
在当前广大的佛教信徒当中,往往对于佛教的修习流于形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往往有一些人,对于某某佛经能够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于其中的义理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一点基本的佛教常识都没有。以《阿弥陀经》为例,就是这种情况。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共两千三百十二个字。是用Word所统计的,从正文“如是我闻”开始,包括符号。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在所有的经典里面,《阿弥陀经》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像《心经》《金刚经》等经典,很多人不会误解,只是理解有深浅,不会偏离主题。可是《阿弥陀经》的文字表述,很容易产生歧义,只有正确理解这部经才能如法而行。有些人虽在奉行,但不是按照佛的教导来修行,之所以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就是因为不如法。法义不理解,方向不明了,再怎么修都
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应该如何在流通分当中去落实?实际上这就回归到通流通的通途法门。换句话说,净土法门让我们要深信发愿去修行落实,修行方法并没有比其它的法门更加艰难,也没有比其它的法门更加简单。
《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的一部经,但并不是唯一一部无问自说的经。为什么《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的经?因为它密义甚深,一般人问不出来的。我们看《阿弥陀经》,是佛陀叫着舍利弗这些圣者说的。实际上当时也有大菩萨参加,那么大菩萨们不知道《阿弥陀经》的境界吗?不知道《阿弥陀经》的密义吗?不知道阿弥陀佛吗?他们是知道的。像文殊、普贤
第一个特点:《阿弥陀经》只讲事实真相,不谈玄妙理体。《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它讲的是一个事实,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一个国土叫极乐世界,这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个世界黄金为地,有七宝池、八功德水等。就比如
《佛说阿弥陀经》这句经文是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必须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不可以少善根,就是说让我们要多种善根,那么怎么来多种善根呢?我们就拿净土法门来说,多种善根就是要多念阿弥陀佛圣号,多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多种一分善根,也就是说修净土法门念佛是正行,这也是多善根的因。
极乐世界为何有声闻?有人一看这个经典被判摄为菩萨藏就有些不理解,会质疑:你说这部经是菩萨藏,那为什么在经文里面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声闻弟子呢?莲池大师的回答是:这个是暂时有声闻弟子之名,但最终没有声闻之实。你看《佛说无量寿经》里也谈到,极乐世界声闻都能变化出很多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教化众生,令他方世界
善导大师有一段解释,说明《阿弥陀经》是为凡夫所说的一部经:“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刚刚讲的恶人,看这一段文一点不差。“恶时、恶世界”,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恶的时代,恶的世间。
《阿弥陀经》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部经典。一般人对最简单、最容易的法门反而不太重视,觉得学佛要学高深的、复杂的。只有学佛久的人才知道,越简单、越容易的越好。世间办事也是如此,越容易、越简单、程序越少的事,办起来越轻松。修行也是这样,越简单、越容易,也许越能得到
《阿弥陀经》是最为普及的一部经典。有人说:“不一定吧,《心经》《地藏经》《金刚经》也很普及啊。”我们这里讲的“普及”超过这个概念。在世间,从表面看,其他经典都很流行。比如念《地藏经》的人很多,念《心经》的人也非常多,学《金刚经》的人也非常多。但是任何一个寺院,只要上早晚课,都在念《阿弥陀经》。有没有早晚课念《地藏经》的?
《阿弥陀经》给我们的是大利益,而不是小利益。《阿弥陀经》只有一千八百多字,十五分钟就读完了。我们很多人劝人往生,劝得很辛苦,如果读《阿弥陀经》,知道往生可以成佛,还用人劝吗?这个世间还值得留恋吗?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我们这个世界,谁的家里是黄金为地?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们这个世界呢?一对比就知道极乐世界好,自然
阿弥陀佛,尊敬的法师您好!我每天早晚课都是读《阿弥陀经》,其他的时间读《无量寿经》和念佛, 这样会不会夹杂?请法师开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