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丁三、示业缘差别
由摩耶夫人请问,地藏菩萨作答,说明众生造业因缘的差别。
‘观’用智慧观察三界众生造业因缘的不同。‘业’有二义:一、动作:凡所造作皆名为业,如做事业等。二、因义:业因。众生造业,皆因烦恼,若烦恼种子不起现行,业造不成。如见物生贪则偷,嗜肉则杀等。‘缘’助缘。烦恼无助缘,业亦难成,详言理多,仅略说。如植物种子是‘亲因’,土、水、阳光、空气等是‘助缘’,因、缘具足,方萌芽生长。众生由因缘相互凭借而造业,本品著重于说业缘及业果(果报)。‘众生’含三界六道,此以人道为中心,约人道众生说。十三品中,依序列为第三,故品题标‘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圣母请问大士,阎浮众生造罪受报的情况。
‘尔时’第二品讲完时。‘摩耶夫人’,佛之亲母,生悉达多太子,七日后舍世,生忉利天。具云‘摩诃摩耶’,译为大术或大幻。佛为报母恩故说本经。‘圣者’,断惑证真,自利利他的出世圣人;在此尊称等觉位的地藏菩萨。‘造业差别’,善业、恶业、有漏业、无漏业等千差万别。‘所受报应’,约众生所造有漏业言,善恶殊途,果报各异。‘其事云何’,造业受报的情形,不知如何?
佛母摩耶夫人见大士受世尊殷勤嘱咐,起而敬问阎浮众生造业差别及受苦报事,究竟如何?乞地藏菩萨慈悲开示。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地藏菩萨答说:世界无数,国土无量,恒沙有情,造业不同,受报迥异。如五浊有地狱,清净佛国无恶趣。娑婆有女人,极乐纯具大丈夫相,甚至连男女相也不可得。以地球为例,有的国家有佛法,有的国家不闻三宝之名。‘乃至’,超略词,略去其他或有或无的事情很多,包括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的情形也一样,有的国土具足三乘,有的唯一佛乘,故云‘亦复如是’。意即每一世界都有善、恶、有漏、无漏等,不仅是地狱罪报这一类事而已。
看经文,似乎问狭答广,摩耶夫人问此界,地藏菩萨答十方,有点答非所问。原因是大士分身无量,化导无数,恐众生认为只阎浮提有地狱,他方国土无地狱,故答之较详。古德或释作:夫人问的是众生之别业、别报,属个人问题;菩萨答共业共报。欲论别业,须明共业,如极乐众生同修净业,感清净庄严之报,娑婆众生,三毒炽盛,感五浊苦报,详见楞严经。大士悲愿弘深,恐人误会只有别业无共业,故答除别业外,尚有共业因缘,才引出这种答话。译师乃西域人氏,对我国文字的用法,不很善巧,义或如是。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夫人重禀菩萨:世界、众生、造业虽千差万别,纵有共业、别业之不同,但我只想听此娑婆世界,众生造恶业感地狱果报事,令生警惕,断恶修善,不须说及他方。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
许说,诫听。
‘圣母’,圣,指佛,佛为圣中圣,天中天,故佛之母,称圣母。
‘粗说’有二义:一、略说,详说无尽。二、造罪受报是粗暴刚强语,非柔软微妙语。
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摩耶夫人说:愿竭诚恭听,望地藏菩萨开示。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正说业缘差别。彼此互相尊重故用‘白’。南赡部洲众生造地狱业,受地狱果报事,大抵如下文所说,文中只提示最严重的恶业果报,列出五种,著重在三宝门中所作罪业,一般罪业因他经常说,从略。
一、不孝父母,不但没晨昏定省,衣食奉养,反弑之,属五逆大罪,应堕无间地狱,长劫受苦,欲求出离,遥遥无期。
孝顺父母,一尊敬师长,是中国的固有文化,也是学佛的根本,然西风东侵,忤逆频传,弑父母时有所闻,原因是失去了本有的道德观念。为人子女当如何孝顺?儒家孝经、论语,说之甚详。惜民国初年,尤其五四运动,打椡孔家店,推勫旧观念,学欧美新风,结果,好的没学到,坏却得真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父亲节、母亲节送个礼,聊表心意而已。曾见父亲节,报纸辟版,让孩童自由发挥,有的把父亲形容得不像人,也印成了铅字,如此开孝之倒车,社会怎么不乱?欲挽狂潮,当提倡孝道,保存传统文化。倡孝,非如二十四孝之愚孝(如‘郭巨埋儿’之类),须依佛法,从世间孝学到出世间孝,若能熟读本经,明其义理,以地藏菩萨为榜样,必不背离孝道。
儿时,常听人说善书,谓一青年,婚后嫌父老疾,编竹笼背父弃于山林,其幼子随后救出祖父,把竹笼拖回,对父亲说:这竹笼弃之可惜,留待你老备用。青年听了十分惭愧,从此,孝养无间。像这类故事,今多不闻,孝道实在堪虞!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二、不敬三宝、恶心毁谤。
‘出佛身血’属五逆之一。五逆: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弑’,下犯上,令伤。一般写杀父、杀母,杀字当念弑音。佛之应身,凡夫伤不了,若使稍稍流血,即犯出佛身血之罪。佛世,提婆达多想作新佛,从灵山上推大石压佛,金刚力士以金刚杵挡之,碎石片伤佛脚指流血,因此,感无间地狱报。佛是大觉者,众生不可能弑佛命,顶多是出佛身血。今则去圣时遥,纵怀恶心,无佛身可伤,但若故意损坏庄严佛像,等同出佛身血。
‘毁谤三宝’,刻意诋毁。无中生有,说是成非曰谤。
‘不敬尊经’,不敬法宝,轻视三藏教典。
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明众生于三宝门中造极重罪,恶如五逆,必堕无间。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三、于三宝门中造杀、盗、淫罪。
‘侵损常住’,常住,指佛寺,三宝常住在此,使众生种福田处。详说有常住常住、十方常住等,现略之,详见律典。不信佛、法、僧,侵占损害佛寺,如民初或俗人见寺产而生贪,占为己有。
‘玷污僧尼’,玷,白玉之污点。喻佛寺是清净道场,僧尼乃清修梵行者,玷污,如白玉有瑕,不尊贵。如何玷污法呢?‘或伽蓝内,恣行淫欲’,伽蓝,详云僧伽蓝摩,译为众园,僧所居之林园,寺院之异名。为学佛净地,能长养众生菩提苗,如园,生长万物。伽蓝是和合众居处,共修梵行所,能生出世圣果,故称‘众园’。恣,任意。在伽蓝内,任行男女不净行。
‘或杀或害’,或在寺杀生,害众生命。光复前及光复初,有些佛寺养猪,教他杀,属杀生范围。据外省法师说:大陆穷乡僻壤的出家人,有的不懂佛法,受戒回去杀生宴客,谓‘开戒’,错大了。台湾神庙神佛不分,供观世音菩萨,有的逢二月十九日,杀猪宰羊,大开杀戒。懂佛法者劝用素食,管理人以掷筊为准,三次顺筊,便说菩萨喜欢吃肉,硬是不改,其实,筊随人意,好食肉者心想肉,地下鬼神顺彼心念,根本不可靠。因此,四十多年来皆杀生祭之,愚痴颠倒,罪业深重,这种人劝也无效。
‘如是等辈’,这类众生,或知法犯法,或不明佛法,于三宝中做杀、盗、淫,罪在无间,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四、冒充出家人,非真实发心。
‘沙门’,出家之通称,印度风俗凡出家皆称沙门,若佛弟子,则称‘沙门释子’,佛教传来,成为专有名词,专称出家佛弟子。有四种:一、证道沙门,证果了生死者。二、说道沙门,说法利益众生。三、活道沙门,如法修行,以道自娱。四、污道沙门,污沙门法,心非沙门。
‘伪作沙门,心非沙门’,外现僧相,圆顶方袍,内与俗无异,借此侵损常住,等同犯五逆罪。
‘破用常住’,身著缁衣,心不出家,破坏盗用常住物,或侵公益私,占为私有,非沙门行。
‘欺诳白衣’,欺骗在家人。印度气候炎热,俗人都穿白衣,故以白衣称在家人。‘诳’不实语。胡作乱为,说不实语,空纳信施。
‘违背戒律’,犯戒。与佛制戒律相违。
‘种种造恶’,所作恶非一种,造种种恶甚至无恶不作。
出家背道而驰,虚贪信施,枉受供养,命终堕大地狱,受大苦恼,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五、一般人偷窃常住物之罪。
‘偷窃’,未经执事同意,人不知而取谓‘偷’,私自取之曰‘窃’。列举几种‘财物’,佛寺东西多,除财外,皆属物。‘谷米’五谷类。饮食、衣服乃至一草一木,未经许可,私下暗拿,便是偷盗。提出重的,轻的类推可知。偷常住物,为何罪至无间?因常住物,系十方施主为种福田而布施,供养十方三宝,属十方佛、法、僧所有,僧宝无量,含贤圣僧、凡夫僧,偷常住物,向十方三宝结罪,每位僧伽结一罪,所以罪重。若偷平常人家,对主人结罪而已。三宝门中,只可供养培福,除经执事僧允许,或主人言明结缘,否则,决不可私取、侵损。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总结上文。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若有众生,造如上文所说诸罪,随业当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受苦之时,求一念暂停,了不可得。
下说无间地狱。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
前已请教,现再尊询,故曰‘重白’。摩耶夫人再请问地藏菩萨:每段都提及无间地狱,到底什么是无间地狱?
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
先不论铁围山有无,地狱乃日月光照不到处,如被铁包围,所有建筑陈设非铜即铁,如被铁墙围住般。地藏菩萨回答摩耶夫人说:圣母!所有地狱,都在铁围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即十八地狱,平常多说八寒八热,或十六地狱。十八地狱载于他经。有人误为十八层,其实是以横论,非以竖论。古德对十八地狱有两种说法:一、无间地狱中有十八种地狱,十八地狱的苦事,无间地狱具足。二、无间地狱外,另有十八种,如十八泥犁经所云。铁围山内有十八所大地狱,非指前者,而是说地狱种类有十八个,即八寒、八热、加上十六游增地狱(算一个)及近边地狱,共十八个。
一般注解讲十八地狱,都抄自十八泥犁经,名号系梵文或音译,阅者皆不知所云。我则根据梁皇忏第四卷的十八狱卒管十八地狱,名称是中文易懂。藏经没载,可能年久失传。古德或因找不到根据,而梁皇忏是忏本,故不敢借用,这种观念是错的,因忏文明言‘经上说’,梁皇忏作于南北朝梁武帝时,至今失传的经典很多,所以,藏经中找不到资料。依梁皇忏十八地狱名号如下:
一、泥犁:地狱之总名。译苦具、苦器。唯苦无乐,众苦具足之义。在大地下的牢狱,名地狱。二、刀山。三、沸沙。四、沸屎。五、黑耳(热沙灌耳)。六、火车。七、镬汤。八、铁床。九、盖山。十、寒冰,唯此狱冷,其余皆热。十一、剥皮,生剥其皮,即‘生革络首’。十二、畜生,堕此狱,变虎、豹、豺、狼等。十三、刀兵,内如战争,刀兵相残。十四、铁磨。十五、灰河,热灰成河,煮罪人身。十六、铁栅、关入烧红的铁栅中。十七、蛆虫。十八、烊铜。狱卒与本文无关,从略。十八地狱名号,第五品有部分提及,见名思义,不必详释。
除经所列大、中、小地狱外,另有边地狱,深山、水边、林下,处处都有,如俗称之酆都地狱便属之,属小地狱,非凡眼能见。
五百、千百地狱,名号各各不同。
此乃大士答圣母所问,可视为总答。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
大地狱总名无间。城周围八万多里,高一万里,纯铁铸成。猛火充塞,无一空缺。
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
可见无间地狱里,又有千差万别的小地狱。
独有一狱,名曰无间。
城内,单有一狱,名叫无间。诸小地狱,似在周边。
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
八万多里的大地狱中,无间狱占了一万八千里,约八分之二。总城墙高万里,这间高千里。皆铁造。
上火彻下,下火彻上。
上下火交彻,一片火海。
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
铁蛇铁狗,口吐火,追逐狱墙上。
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万里火床,一人或千万人,皆各自见己身遍卧铁床受苦。因众生造恶业故,感得如是果报。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
罪人备受无量众苦,无一苦不受。
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
千百夜叉、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身皆铁故手为铜爪,将罪人拖来拖去。
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
戟,古之武器,刃如上弦月。‘中’,撞、刺。‘抛空翻接’,把罪人抛在空中,用戟刺接,或插置床上。
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缴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
铁鹰啄眼,铁蛇缴颈,长钉遍体,抽舌犁耕,刀斩肠胃,铜汁灌口,铁皮裹身,内外焦烂,无一幸免。
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
刑极而死,风吹复生,死生无数,恶业所招。受苦长劫,难以解脱。
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
此界坏时,寄生他方,如是展韩托寄,俟此界成,又再回来。
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无间地狱,罪报如是。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
明无间之义。又因所造罪业,感得以下五种受苦无尽的果报,所以名为无间。
何等为五?
哪五种呢?征问词。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一、时无间。日以继夜受苦,至无数劫,求一念暂止,了不可得。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二、身形无间。约空间无间论。各见己身遍满受苦。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三、苦器无间。
‘碓磨锯凿’,‘碓’,舂研成粉。‘磨’成浆。‘锯’截成段。‘凿’,粒粒挑除。
‘剉斫’,刀斩地狱。斫,斧劈。
‘生革络首’即剥皮地狱。从足起,生剥其皮,缠其头。
叉刺棒击,鹰啖大啮,捣成粉,磨成浆,锯截肢体,钻挑肉粒,刀斩斧劈,沸汤油锅,网绳缠缚,驴马践踏,活剥其皮,铁汁浇淋,铁丸为食,铁汁作汤。烧皮碎肉,骨焦髓沸,楚痛连连,毫不间断,经千万亿劫(数那由他),求出无期。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四、果报无间。不论何种众生犯五逆十恶,一律受无间地狱苦。
‘羌胡夷狄’,种族名。羌,居中国西、北方。胡,在西域一带。夷,东边,古称朝鲜为夷。狄,北方未开化民族。
民国三十六年左右,光复初,寺展十殿阎君像,美国人游狮山,赞赏订购,特别申明罪犯莫画美国人,彼没读地藏经,不知一旦造恶,平等受苦,并无特权。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五、寿命无间。从入至出,每天皆万死万生,刹那不停,除非业尽。故古德释地狱谓:‘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总结上文。地藏菩萨告诉摩耶夫人:无间地狱苦具、苦事,只能略说,详说一大劫也讲不完。显苦况之多。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佛母摩耶夫人闻众生造罪受苦,不知何时免离,生悲愍心,为之忧愁悲伤。感谢地藏菩萨开示,合掌敬退。
众生罪业繁多,在此,仅约极重罪苦而言。有人怀疑地狱的存在性,尤其今人,认为是劝人修善的谎言。佛经以监狱为喻,人间既有监狱,死后必有地狱。视众生业力而定,善生善趣,恶堕三涂,乃自然现象,没造地狱业,地狱在前也不知。第一品,婆罗门女问:‘云何得到狱所?’鬼王无毒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若非五逆十恶,纵想去也进不了,如监狱,不关守法者。因此,地狱有无,在‘心’,经云:‘一切唯心造’。观无量寿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换句话说:‘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如是因如是果,不造恶因,不受恶果,造了恶因,欲免困难,如犯国法,难逃法网。且在日常生活中,便含十法界,如犯错,心愧不安,苦若地狱。行善心喜,乐胜天堂。学佛须从心地下功夫,依教奉行。三皈、五戒、十善乃至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勉力精进,必能达到学佛断烦恼、成菩提的究竟目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本经针对刚强难化的众生说,语较苦切,讲地狱,期众生畏果修因,断恶修善,因‘众生畏果’故。
不须论地狱之有无,论子之造业,造彼业即有,不造则无,‘一切唯心造’。佛世,舍利弗指导给孤独长者建精舍,仰天微笑,长者问:尊者,何以微笑?舍利弗答:汝天堂已成就。正植善种时,即天堂果成时,故当护心,令不生恶念,不造恶业。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