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名号品第五
以介绍地狱名号为主。十三品中列为第五。科判是:
丁五、示业报差别
三界六道众生,造业各各不同,不能以纯善或纯恶归纳,造上品恶才堕地狱;地狱有大小,受苦有轻重,时间有长短,视恶之程度而定。此仅约极苦的地狱道,来说明业报差别。
大乘经典中,有许多大菩萨辅佛教化,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表大愿大行,与大智文殊菩萨,共同辅助毗卢遮那佛行化。
‘普贤’,约人言:有一位大菩萨名普贤。‘普’周遍义,能周遍十方,化导众生。‘贤’位邻极圣,居亚圣之位,随缘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约法:普贤菩萨所修之十大愿曰普贤行,乃等觉菩萨最圆满之愿行。菩萨众中,究竟圆成等觉之行的便是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与普贤菩萨,德位相当,互尊互敬故用‘白’。
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普贤菩萨请问。
‘仁者’菩萨彼此之尊称。具大慈悲、大愿行者。
愿地藏菩萨为天龙八部、天人及四众(出家、在家各二)弟子,并未来、现在(忉利天地藏法会及佛世)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范围大)及阎浮提(范围小)造罪业受苦众生,受生受报地方如何?义即:重罪堕地狱,地狱有多少?是何名号?众生造何种罪,受何种报?请仁者能为未来,尤其末法众生详说,因末法众生障深慧浅,易造恶业,令知因果,发向善解脱心。忉利天宫聚集之四众虽不多,但法门必传于人间,请仁者说法,除警策众生止恶进善外,也使天龙四众护持弘扬。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
地藏为利众,谦恭许说。
我今承佛威神加被,及普贤菩萨愿行之助,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详说则穷劫难尽。
下文有三段,一、二两段各说二十二种地狱,第三段说十四种,总共介绍五十八种,其中还有几个重复的。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
山皆铁铸,名铁围。位于阎浮提东方,日月照不到处,又黑又深。
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第三品曾提及,此标名而已。
大地狱,受苦至极,第三品提及五事业感,苦不可言,故云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阿鼻’,梵语,译无遮、无救。受苦无尽,无遮止;求出无期,谓无救。观佛三昧经云:阿鼻即无间。楞严经分为二种,阿鼻比无间更苦。这儿似分两种。
地狱境界非凡夫所能知,佛经所说虽有不同,或许是应机说法,也可能义同而表达方式不同。如一屋住二姓,约姓张言是张宅,姓李言是李宅,同一地狱内,依受苦之轻重分无间与阿鼻两种。
下文所列名称是无间地狱的附属地狱。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
除无间、阿鼻外,还有四角地狱。热铁为壁,空雨火铁,罪人躲于墙壁四角,实际上,藏窜无地。
复有地狱,名曰飞刀。
刀轮地狱。刀如车轮,旋转而下,斩斫罪人。
复有地狱,名曰火箭。
铁箭火燃,射罪人身。
复有地狱,名曰夹山。
两山相夹,使成肉泥。
复有地狱,名曰通枪。
枪,古之兵器,刀矛之类。枪从胸入从背出曰‘通枪’。
复有地狱,名曰铁车。
热铁火车,辗压罪人。
复有地狱,名曰铁床。
卧铁床,受煎炙苦。
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
铁牛地狱受践踏。铁衣地狱以火铁为衣,令身焦烂。刀山地狱,割治罪人。铁驴地狱令骑铁驴,身心焦燃。
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
‘烊铜’镕铜汁,使罪人饮,五内俱糜。火烧铜柱,使罪人抱。火如流河,烫诸罪人。狱卒拔舌,以铁牛热犁耕之。剉刀斩剉罪人之首。
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呋。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脚践热铁,肿痛熟烂,如世人爱吃的鹅掌。啖眼地狱,啖罪人目。铁丸地狱以铁丸为食,饥吞铁丸。入诤论地狱,则好勇斗狠,骂詈不绝。呋,斧刀。铁呋地狱以斧刀斩斫。贪嫉怨恚入多嗔地狱,嗔死又舌。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地藏菩萨对普贤菩萨说:仁者!铁围山内,地狱无量,上仅略举。
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
再举二十二种地狱名号。
痛楚哀嚎名叫唤地狱。拔舌,前之耕舌地狱。‘粪屎’,即沸屎地狱。铜锁地狱,铜锁系身。火象、火狗、火马、火牛,令罪人骑。火山地狱,通山火聚。火石地狱,火石当座。火床,前之铁床地狱。火梁地狱,梁皆火,令悬或抱。‘火鹰’啄肉。铁锯‘锯牙’。‘剥皮’地狱,即生革络首,如杀牛、蛇。烧手、烧脚地狱,顾名思义。倒刺地狱,铁刺仰刺罪人,倒钩其肉。火屋、铁屋地狱,名稍异,义同,热铁为屋,火焰炽燃。火狼地狱,啮食罪人。
如是等地狱,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如是’上列之二十二种地狱。‘等’,未说者甚多。二十二种地狱,各有眷属地狱,有的或一个、二个,有些或三个、四个,乃至多到百间、千间的小地狱。如八热地狱,周围各有十六游增地狱;等活地狱,四门各有四个游增地狱,便是小地狱。其中眷属地狱的名号,也各不相同,无法一一列出。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上之地狱苦报事,皆是阎浮提众生造大恶业,所感之果报。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明业力之大,甚可怖畏。
业力之大,大过须弥山,比海更深更广;障修出世间圣道,不能圆成所学。
世有三力最大:一、佛力、二、众生心力,三、众生业力。佛力虽大,不能度无缘之人。众生心力,若精进修行,能转业力。业力甚大,若造恶,能牵众生入于三涂。我等未成佛无佛力,但有心力,善用心力转业力,否则,临终四大分离,业力胜过心力,去处堪虞。大家当趁身体健康,心力强时,多修善法,尤其念佛人,须勤修净业,临命终时,才能以净业功德往生极乐。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劝诫众生,莫因恶小而为之,滴水虽微,渐盈大器,恶如毫毛,都得受报。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明自作自受,谁也代替不了。虽父子至亲,十字路口,各走各的,纵想代也替不了,父子上山,各自努力。
唐朝白居易,晚年亲近鸟窠禅师学佛,想万缘放下,入寺清修,妻儿不许,争相劝解,愿代挑其业障。一晚,围桌夜谈,趁家人不注意,吹灭油灯。逐一询问:你吹的吗?你吹的吗?问到儿子,儿子说:‘爸!您自己吹熄的,还赖我!’妻妾儿女皆否认,还怪之。白居易叹息:吹火,噗一声,才多重?你等都不肯承担,何况业障?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入山去也!
闻法要得益,须起而行,莫如耳边风,趁心力尚能作主,即时努力。
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地藏菩萨希望普贤菩萨再暂听地狱罪报事。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久知三涂罪报事,所以请问,为令后世末法刚强造恶众生,听到地藏菩萨的开示,能归投依靠三宝,改过迁善。意谓本身虽知,不是专家,地藏菩萨久化幽冥,较易取信。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
地狱罪报如下文所说。
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耕舌地狱。
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
夜叉(食人鬼)食罪人心。
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
油锅地狱,如炸甜不辣。
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
即抱柱地狱。
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
火烧地狱。‘趁’追赶。业报故,火自然追烧罪人。
或有地狱,一向寒冰。
寒冰地狱。
或有地狱,无限粪尿。
前之沸屎、粪屎地狱。
或有地狱,纯飞钑鑗。
钑鑗:古战争时,用铁打造如刺球之兵器。此地狱中充满火红的铁刺球,飞来撞去,刺杀罪人。
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
火枪地狱,即前之通枪地狱。
有的地狱,专撞罪人的胸或背。‘烧手足’,即前之烧手、烧脚地狱。
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有的地狱,铁蛇缠身,有的铁狗吐火驰逐,有的骑铁骡,猛火烧身。
上举十四种地狱。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
结显地狱果报,乃众业感招。
‘如是’上叙果报,尚有许多未列者。每一地狱,施用的刑具,虽各形各样,有百千种类之多,但皆铜、铁、石、火制成,由众生恶业招感所致。因众生作恶时,嗔如火,心如铁石,残忍至极,无丝毫柔软,故刑具也不离铜、铁、石、火。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
地狱苦仅略说。若详述,每一地狱,更有百千种苦,说之不尽,何况多狱。
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我今蒙佛加被,并普贤菩萨之问,略说如上,若要详讲,尽一大劫也讲不完。因地狱苦是粗语,详说心苦,众生也不愿多听。
‘众生造恶,纤毫受之’,原因何在?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既已种因,纵经百千劫,因犹不灭,遇缘即起现行,果报还是自受。明此理,我等未学佛乃至无量劫前,曾造无数恶业,如今有幸亲近三宝,当常观心念,令灭恶生善,能如此,则虽有亲因没助缘,种子不起现行,如种子置于桌,不生作用,便不会开花结果。禅净修法,不离当下一念,古今皆然,禅宗教人观心如牧牛,莫犯人禾稼,初如大黑牛,渐渐练成露地大白牛。修行不只是念经拜佛而已,须栓紧牛鼻,时时顾之,方得实益。用功须在平素,勤拭则净,非朝夕可得!
本品说地狱名号,旨在警策众生‘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断恶修善。莫误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入地狱为了度众生,我们为什么?到时,呼爹唤娘,徒喊奈何!平时一点小伤都不能忍,流点血就怕死了,何况地狱镬汤等苦境,受得了吗?我想受不了。有因必有果,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谨慎下种不烦忧。听经至此,当更精进,道心更坚定,古人云:‘莲池在前,镬汤在后’,进则莲池海会,退则地狱油锅,杂念生时,如是警策,必有进步!善业如树,照护有加,则枝叶繁盛;恶业如草,树大荫掩,助缘不足,草必枯萎。愿大家勤修净业,伏住恶因,待生极乐,花开见佛,乘愿再来,化导冤亲,即等于不受恶报般。精进学佛修行的目的在此。
又地狱虽多,不出八寒、八热、近边三种。据阿含、俱舍云:地下千由旬处,有八热地狱,第一层受苦较轻,苦随层数加倍,最下层是无间地狱。本经则说在铁围山无光明处。
丙一、愿行德用毕。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