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心残所以事残

宗门故事 | 作者:明眸尼 [投稿]

心残所以事残

事情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这往往不是由于人们真的做不到,而是由于,人们的心灵没有以最完整的形态出现,没有给人们提供足够的力量,所以,人们所做的事情就半途而废了。

大概在三个月前,我见到了一位很久不曾谋面的朋友,他看到我的一瞬间,显得很高兴,但他的眼神立刻又变得黯淡下去。我凭直觉知道肯定是发生了某件事情,于是我就向他暗示,我已经做好了倾听他的准备。看得出来,他也很想把心里的事情说出来,但他的情绪实在是太激烈了,以至于,他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调整他的呼吸和思绪。最后,他终于讲出了他刚刚经历的事情。

他是一个探险爱好者,半年前,他邀约了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外出探险。三个月的旅程就快结束了,他们的运气一直很好,基本上是有惊无险,但就是在最后的一个星期里,他们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滩上,因长时间缺水,他们的嘴唇裂开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两个人只能活活渴死!我的这位朋友年纪稍大,他从同伴手中拿过空水壶,郑重地说:“我去找水,你在这里等着我吧!”接着,他又从行囊中拿出一管猎枪递给同伴说:“这里有六颗子弹,每隔两个小时你就放一枪,这样当我找到水后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千万要记住,好吗?”

看着同伴点了点头,他才信心十足地蹒跚着离去

枪膛里仅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我的朋友还没有回去。“他一定被风沙湮没了或者找到水后撇下我一个人走了。”年纪小一些的探险者数着分数着秒,焦灼地等待着。饥渴和恐惧伴随着绝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脑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面目狰狞地向他紧逼过来……他扣动扳机,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脑袋。

就在他轰然倒下的时候,我的这位朋友带着满满的两大壶水赶到了他的身边

由于心的残缺而导致命运的突变——如果上面那个年轻的冒险者能够稳住自己的心,并始终保持常态的话,他也不至于丧命。可见,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以人的心为转折点。

但我的朋友并没有想通这一点,他总是觉得自己负有很大责任,因此一直深深地自责。我见到他的时候略微有些吃惊,因为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变化确实很巨大,听他说完这件事,我也就明白他为什么会突然变得那么老态了。

很显然,他很希望能够从我这里获得帮助,但同时他也不太相信,我可以帮助他解脱。我没有做什么,只是对他说,那个小伙子肯定有心脏病。我的朋友对我所说的话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他很清楚,他的那位伙伴什么毛病也没有,我的话听起来简直像在开玩笑。

接下去我又说:“那个小伙子心脏缺了一角,所以生命也缺了一角。”

我的这位朋友是很聪明的,他略略思考了几分锺,就领悟了我要向他传达的意思——心残导致事残。也就是说,外部的机缘实际上是很大的,你的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着事情的完满与否的。

我们的心要像天空的明月一般,云雾开散之时,明亮的星空月影就会映入清澈见底的清潭之中。云雾之开散又如心中困扰之开解,显现出明亮的月影又如心灵重获宁静,以此皎洁之心,可尽览大地众生之声像。宁静的心态好似镜面,即使镜中所映的外界万千事物变换更易,镜面却不会为之所转动,这即是“境转心不转”。如果心态像转动的镜面一般,那么外界的诸人、诸事,以及自己的缺陷都会对自己造成影响,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把握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心灵不能获得平静,也就无法看清自己的需要。

一位植物学家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出去采集标本,他们走到河边,正好遇上山洪爆发,洪水把唯一的桥冲毁了。师生二人正站在桥边想怎么过河的时候,一个长相清秀的乡下姑娘也来到了河边,这个姑娘和他们一样打算过河,但桥已经断了,于是这个姑娘很着急,在原地直跺脚。

看到这样的情形,植物学家走了上去,他问那姑娘是否要过河。姑娘说是,植物学家就说他可以背她过河,而那个姑娘显然有很急的事,并没有计较男女有别的常理,满口答应了。于是植物学家就背起姑娘过了河,到了对岸之后,大家就各往各的方向走了。

而跟在植物学家后面的学生,心里老是很别扭,他想:老师对自己是言传身教,常常说男女之间还是应当有分寸的,可是今天他自己却主动背一个年轻姑娘过河,不就因为对方长得挺清秀嘛!看来老师自己也经受不住诱惑。但这个学生不敢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对老师说,毕竟是老师呀!

这事已经过去了,但学生的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件事,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这件事使学生憋得难受,老师对自己的教导和他自己的行为完全不相符啊!这个学生就老想着为人一直正派的老师怎么可以背一个女子过河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实在憋不住了,就找到老师,把自己关于这件事的想法说了出来。植物学家听完了学生的讲述,哈哈大笑,他说:“你呀,你真是太辛苦了!我背那个姑娘过河,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可是你却把这件事搁在心里搁了三个多月,你实在是太辛苦了!”

你看到了吗?很多负担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增加的,尤其是无形的心理负担。假如我们随时都能保持那位植物学家那样简单而坦荡的心胸,那我们的烦恼和担忧就会少很多,身心自然也就不会自由。

事物呈现的状态只有一种,但反应事物的心却有无数种。我们利用镜子来寻找东西的时候,要使镜子与景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景物清澈映射于镜中。试想,若将镜子与景物相贴,或者是使用镜面已满是污垢灰尘的镜子,还能照出景物的真相吗?人的心思要像镜子一样,如若要获得真智慧,必须与世间诸多是非纷扰相离,否则即使是清澈的心灵也不能明辨是非,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心中的这面镜子照到何物,即为何物,不应被世间纷扰所惑,浮尘所染,使镜面模糊而映出的景物也面目全非。只有真善美之心境意念能够看到真善美的事物人情,在外界的环境中清明亮节。正如只有在田地里播下善种方能收获善果,如若种子不好,终究得不到好果实;又如泉水,虽看似绝非刚强,但源源不绝不能阻挡。

有一位太太很有毅力,每天念佛三次,每次坚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小时。虽然她这么做已有十年了,但性格并未改变,仍然器量狭小,时常对人大吼大叫。

有位朋友想给她一个教训。一天下午当她点了香,并开始要念“阿弥陀佛”时,他就到她家门口呼叫着“阮太太,阮太太!”

阮太太听了很烦,因为这正是念佛的时间,但那位朋友仍继续喊她。她对自己说:“我要克制我的坏脾气,所以不要理他。”接着继续念佛。

这位朋友还是站在门口大叫她的名字,她愈来愈按捺不住怒气了。她不断挣扎,心想:“我该不该停下来斥责他呢?”但她决定还是继续念诵,此时内心强烈地挣扎,她怒火上升,但口里仍念着“南无阿——”

她的朋友明白这个情况,所以继续叫着:“阮太太,阮太太!”

她再也忍不住了,丢开念珠和木鱼,砰然开门,冲至门口说:“你叫什么叫?为什么喊我喊个没完?”

这位朋友笑着说:“我只喊了你十分锺,你就这么生气,而你已经喊佛号十年了,想想它不是更受不了吗?”

心念是最重要的。问题不在念多念少,而在于是否心念专一。若是有口无心,或是只知手持一柱香、口念佛号,而心里所想、所做的却是不好的行为,那么即使念得再多、再勤,也是枉然。

我们经常患福患祸,祈祷吉祥,佛教认为每个人应该每时每刻都行善积德,把持心中的正念,那么不论在何时何地,与何人相处都是吉祥的。正念,是心中无时无刻都要保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心智通透,博大精深。如若不然,即是满腹经纶,心智亦如空中楼阁全无根基,最后只会使人生一无所获。不会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正道,终日恍惚度时,即使是最简单的愿望都无法达成。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心境与行为创造了天堂和地狱。很多人最怕下贬至地狱,而一味只求升进天堂。但,无论天堂和地狱都不应该害怕,只要我们的心灵不发生偏离,不生邪思妄念,心思坦荡宁静,即可获得自在长足,这即是心正则邪不侵。

昏沉与浮动是散乱人心的两种恶习。庸庸碌碌、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度日,精力涣散,懈怠懒惰,整日昏睡不思进取的状态即是昏沉。心念左右摇摆,浮躁放纵,无法获得宁静感即是浮动。

在一个小区有两个老头住在同一栋楼里,是两对门,他们的情况都差不多:老伴已经去世,身体状况都不太好。两人都有一个心愿,就是到首都去看一看。所不同的是,有心脏病的老头比有糖尿病的老头要开朗一些。有糖尿病的这个老头呢,总是想,应该等自己的身体好一些再出门,况且手边也没有多少钱,人走了房子不安全,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情况……总之,他想到很多问题,老觉得准备不够充分。而另外一个老头,压根没想这么多,他只是很想去大城市。后来的一天他就真的去了,一点事也没有,开开心心地回来了。有糖尿病的老头就特别纳闷,对门怎么说去就去了呢?总得有充分地准备吧,所以,他每天都在计划,每天都在考虑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把自己弄得很累。就这样又过了一两年,他的病情更加恶化了,彻底出不了门了。

所谓“心病难治”,这话一点都不为过,有了心病,使人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什么问题都不能思考,什么事情都不能继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这心病却是很多人都有的。人们往往患得患失,时喜时忧,没有的时候要谋算如何得到,何时得到;得到的时候又害怕着会失去。人心不断地在这种获得与失去之间烦扰,不得安宁。若是人本身一无所有,那么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人心了无牵挂也就没有了烦扰。不担心物质的多寡,心灵也就获得了宁静。追求神奇鬼怪,并为之所困扰,即是“凡夫”的表现。因此,心就会不宁静,躁乱不安,所以,才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八万四千法门来止此心乱,但摸索许久不得其道。事实上,修炼心法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做到一点,那便是了断贪念。任何人的心境之所以得不到宁静,就是因为贪念不断,困扰不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