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痛苦源自内心

宗门故事 | 作者:明眸尼 [投稿]

痛苦源自内心

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喜欢生气,他人才是使自己生气的原因。这样想的人,很容易就会开始憎恨他人,埋怨他人,也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想法——要让别人对自己的痛苦负责。

但,他人真的是造成自己生气的原因吗?你痛苦,是因为你的心里藏着愤怒。你可以和别人互换一下位置,当别人处于你的境况之下时,他们会和你一样的生气吗?很可能别人根本就不会生气,或者不会生那么大的气。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原因吗?为什么有的人总是那么冷静呢?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隐藏着愤怒,但,懂得关照自己的愤怒的人,和那些不懂得关照自己的愤怒的人,在同样的使人不愉快的事情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前者的生气程度会比后者浅得多。

一般来说,一个从不讲修养的人,他心里隐藏的“恶”比“善”强大,所以,我们才要强调“修行”的重要性。而修行也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实际上,修行是一件艰难的事,是一件与人的内心活动息息相关的事。人们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正念力量,这样才能尽快得发现一个真理:人内在的愤怒是导致人生气的主要因素。只有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才会把谴责的矛头对准自己,而不是别人;他也才会知道,他人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使自己生气的主要因素。

这样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种很深刻的洞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然而一旦你有了这样的洞察,你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回报——心灵的解脱。在你获得解脱之后,你会感到很舒畅,很多以前会让你大发脾气的事情,都不再会使你生气。这时候,你就应该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帮助更多需要解脱的人。

人们在面对自己的痛苦时,往往措手无策,他们所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到他人身上。也许你也会这么做,这并非不可理解,但我们并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它不是消除痛苦的最根本做法。我们要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在原地把痛苦枪毙掉,而不是任由它继续产生不良作用。

我认识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只生了一个儿子,而这个孩子在二十岁时不幸得了绝症,百般医治无效死了。老夫妇悲痛欲绝!儿子火化后,老夫妇将骨灰保存在银瓶里,供在桌子上,每到初一、十五,都在桌上摆满各种瓜果和佳肴来祭奠,并且痛哭哀号,希望自己的儿子显灵。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了很久,而且,夫妇俩由于悲伤至极,甚至没有心思过正常的生活。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们,也必须说一些虚假的话,诸如“你们的孩子肯定会显灵的”,否则,夫妇俩就会很不高兴,不愿意和人说话。如果有人好心劝告他们,不要这样极端,人死是不能复生的,夫妇俩就会生气,会很不客气地把来客请走。老夫妇的极端情绪越演愈烈,后来已经发展到不能容忍别人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快乐了。

夫妇俩有一个侄子,年龄和他们的孩子差不多大,这个年轻人和自己的表兄曾经相处融洽,表兄的去世也使他很难过,但使他更难过的是看到表兄的父母执迷不悟,深深陷入不正确的悲伤情绪中。他很想开导一下夫妇俩。后来他去请教一个师父,把家里的情况说了一下,这位师父教了他一个办法,他打算试一试。

一天,他来到老夫妇家,一进门就表现得很悲伤,他说他心爱的狗死了,他的怀里确实抱着一只死狗。夫妇俩见状,又勾起了对儿子的思念,忍不住掉下眼泪来。年轻人把狗放在地上,从口袋里拿出一块肉,往死狗的嘴里塞,塞进去又掉出来,但他还是不停地塞。夫妇俩看到他这样做,就说:“孩子,你可真傻呀,狗已经死了,又怎么可能吃你喂给它的东西呢?”年轻人就立刻说: “那你们不也每天都给我表兄留着饭菜吗?”这时,夫妇俩突然醒悟了,回想过去的一年多时光,他们不知道让多少的亲戚和朋友难堪、难过,这实在是没有道理啊。

一个正常人,通常都会希望,自己所爱的人是幸福而安康的,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安稳。所以,他也不会希望自己使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尤其是不要受到自己的怒气的伤害。但事与愿违,由于人的情绪难以控制,虽然人们不希望伤害身边人,却总是会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做出一些伤害身边人的事情来,因为,快乐、愤怒——这些都不完全是某一个人自己的东西,很大程度上,这些情绪和状态都会进入他人的世界,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独自生活,他必定会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何适当地对待自己的痛苦,也就因此而变得重要了。

面对自己的愤怒而不知道怎么办的人,其实是很可怜的,因为他是无助而茫然的,并且会变得痛苦,不仅自己痛苦,也使自己身边的人痛苦,这又更进一步加剧了他的愤怒。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能阻止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循环就会不断地持续下去,人的愤怒和痛苦也越积越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就糟透了。所以,一定要及时地指导愤怒的人,就算他的某些行为不合常理,并使你生气,你也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要处罚他,面对这么可怜的一个人,又何必再加剧他的痛苦呢?那还不如帮帮他,使他得救,也使他身边的人得救,在帮助他的过程中,你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果陷入愤怒和痛苦的人,正好是你身边的亲人好友,那么,很可能不用别人教你,你都会主动去帮助他们。你与他们之间的爱促使你走近他们,同时也走近他们的愤怒,但你并不因此而烦躁,你是甘愿走近他们的,而且,你不会产生惩罚他们的念头,这是因为,你把他们的事情,当作了自己的事情,你已经成功地把“慈悲”运用于生活了。

想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或是洞察事物的能力,你就需要坚持内心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洞察力,一个人才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也才能想得更高更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愤怒;洞察能力较强的人,往往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能够更加平和,因为他会对别人充满了体贴和关爱,不会为了一点争执就生气;他能够跳出狭隘的圈子,看到处理矛盾的关键所在,并及时行动,倾听自己的同时也倾听他人,这类人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自己的愤怒,还能把他人的愤怒也转化掉。

你要像了解自己的愤怒一样,去了解他人的愤怒,在这之后,你才能对他人的痛苦有切实的体察。这会促使你打消你对他人的怒气,并产生想要帮助他人的欲望。

如果把人的心灵比喻成一座房屋,那么,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回到自己的房屋里。假如,你因为怕麻烦而不清理自己的屋子,那么,也许,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你确实免去了一些麻烦,但最终当你回到自己的屋子时,屋里的脏乱会使你不舒服,甚至烦躁不堪。这只能怪你自己,如果你不想继续难受下去,你就必须立刻动手,给你的房子做一次大扫除。房子的格局你是清楚的,清洁工具你也是熟悉的,打扫这间屋子对你而言并不困难,只要你肯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够完成一次初步的大扫除。之所以说是初步的,原因在于,你还没有美化你的屋子——这需要更长的时间,也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而且,由于你已经很久不打扫,想要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你坚持定期打扫你的屋子,直到你完成每一个角落的清扫工作。随后就可以考虑美化房屋了。当你做完了这一切,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明亮了很多,不仅你自己从这种清扫中获得了愉快,你身边的人也同样会感到愉快,因为,你的行为会因为心灵的明亮而变得美好,变得友善。

怎样熄灭愤怒之火呢?佛陀给我们的教导是,调整自己的呼吸和行为,勇敢地面对自己或他人的愤怒,深入地认识愤怒的本质,不仅要认识自己的愤怒,还要认识他人的愤怒,看到自己受苦的同时,要看到他人也在受苦,明白自己需要帮助的同时,要明白他人也需要帮助。

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呢?在呼吸的时候,你应该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空气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把你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呼吸,这会使你感觉到,你与身边的事物紧密联系,你和它们是分不开的。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应该下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注”习惯,这是一种有用的修行,这种修行使你有可能转化自己的愤怒,进而转变自己的生活。

最根本的修行是内心的修行,你必须身体力行,把学习到的教导应用于实际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具备转化不良情绪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真正停止受苦,同时也帮助身边的人停止受苦,从而使自己和他人走向快乐。

有一个年轻人坚持吃素,但他的父亲根本不理解。他们产生了矛盾,家庭气氛一直很不和谐,年轻人想说服家人和自己一起吃素,但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是不可能的。

后来,年轻人从外面带来一卷录像带,他态度诚恳地邀请家人和自己看片子,并说别人告诉他这个片子很不错。他的家人坐下来和他一起看了,片子拍的是屠宰场宰牛的过程,画面很逼真,拍得也很好,但血腥的画面却震动了年轻人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他们以前从未意识到,当人们大快朵颐的时候,很多生灵都在承受着不堪形容的屠戮。从这一天起,年轻人的家人不仅不再反对他吃素,而且还和他一起吃素。吃素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们的慈悲之心,但更重要的是,“素”字指的是清净、简单、朴质的意思,所以,“吃素”就是指人们应该吃清静、简单、朴质的食物。吃素者的心如果不清净,那么他吃的素就是白吃。

如果人们想说服身边的人和自己一起注重修养,光凭嘴说是没用的,一些具体而生动的方法更容易让人们认识到问题所在。

我们说,在转化愤怒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善恶的区别,那么这区别是什么呢?关于善恶的定义,有位大师认为,对他人有害的做法,最终也会对自己有害,总的来说就是,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害,这样的行为就属于“恶”;对他人有好处的做法,最终也会对自己有好处,总体来说对他人和自己都有好处,这样的行为就属于“善”。同时,做那些对他人有好处的事情,一定就是善举,这样的行为是明智的;而做那些对他人有害的事情,就肯定是恶的举动,这样做事的人,可以说是愚昧的。一个人行善还是行恶,取决于他的心,因为,心是善恶的根源。

把“善”和“恶”的区别弄清楚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不能以“个人利害”来评判善恶,因为“个人利害”的范畴很狭小,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往往看不到他人,也看不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许你会说,这些和转化愤怒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的,当你要向别人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你就应该立即想到,你发泄出去的愤怒对别人是有害的,它会导致对方也陷入愤怒的情绪,既然你做了对别人有害的事情,就说明你是在行恶。想到了这一点,你就不再会蛮横地认为,你发怒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正在承受痛苦。相反,你会认识到,你把自己的个人利害扩大化了,毫无道理地附加到了他人的身上,而他人是不应该因为你的个人利害而受到伤害的。

由于心是善恶之源,所以,只有当你的心能够正确地区分善和恶的时候,你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是明智的。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回到自己的内心,冷静地转化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把自己的愤怒外化。否则,你的行为不但不能平息自己的怒气,还有可能激化自己的怒气。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