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驯马师

智慧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驯马师

陀时代有位驯马师名叫凯希。有一天他跟佛陀说,在他驯马的事业里,有四种不同的驯马方式。第一种马只须告诉牠,并以脚来下达命令,马就会服从了。第二种马必须示出马鞭,但是还用不到。第三种马,驯马师必须挥动马鞭,让马儿听话。可是,他也遇过用这三种方法都失败的马,完全无利用价值,所以便把牠杀了。他希望听听佛陀的意见。

佛陀说:“我对於我的弟子们也是用一样的方法。”

凯希非常惊讶地说:“您身为一位沙门、佛陀、觉者、隐者,会因为弟子不服从您的教导而杀了他们吗?”

佛陀接著回答说:“是这样子的。有一些弟子们只须说一次就能明了,很容易受教。但是,有另一类弟子们须要我告诫他们,如果他们不受教,便是在造恶业。如果他们经常这样听闻,他们终究会明了。还有另一种弟子须要立下规范,并且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该如何行为之后,才渐渐学习。可是,最后有一种弟子,前三种方法都有不生效,对於这种弟子,我会杀了他们。”

凯希说:“我真不敢相信,我从不曾听说您杀过人。”

佛陀於是答道:“我说杀弟子的意思是指,我不再教导他(她)们了。因为从‘法’的角度来看,我们视这种弟子已经死了!所以才说我杀了他们。唯有当我教导他们时,他们对法、对身为老师的我而言,才是活著的。”凯希欢喜信受,离座而去。

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时,必须同时记得佛陀最后的遗嘱:“以自己为岸,以自己为依怙,精进修行。”他经常提醒人们,要依他所教导的“法”,而不是依他这个人。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绝不能误以为不须要教诲和老师,“法”就已存在我们的内心。假若真是如此的话,我们早就觉悟了。

相反地,我们除了要感谢教法的存在外,还要对能予诠释的老师心存真诚的感恩。除非我们善加利用这个机会,否则我们便会被杀死。因为假如现在不学习,“法”在未来对我们而言也许就不再是活的。假使我们没有尽一切所能地运用当下的机会,那么我们的内在便已经死亡。我们一旦无法接受新的事物,对於转变也仍未准备就绪时,便与死无异了。

希望大家都是第一种弟子,只须教诫一次,内心便觉悟真理——这样的弟子很少。不过也有些人对於自己该做的事,很容易便明了了!然而,无法马上行动的原因是因为无明杂染仍存在。他们深知净化的过程很重要,也能看见自己的杂染,并接受唯有耐心与时间,方能带来转变的事实。在佛陀的时代,佛弟子们都叫作“声闻僧(Savaka)”,意思是指听闻“法”的人。“法”须要听闻后实践,然后在内心中转变的。

还有许多人,是须要用恶业、地狱的恫吓,以迫使他们从事善行。这就如同必须示鞭一样。这就是为何佛陀说:“惭愧与恐惧是世间护法。”这些人需要以惩罚的恐惧来驱策他们。佛陀曾说,有智慧的弟子,害怕在身、语、意上犯错,因为他深知,这终究会对自己不利。

除此之外,诱惑也会不断地生起。佛陀当初坐在菩提树下,就在觉悟前不久,诱惑生起。魔王的女儿们企图引诱佛陀离开禅坐。如果像这么一位有成就的圣者心中都还会产生诱惑的话,由此可见,我们是如何不断地受到诱惑,因而导致错误的行为、言语和意念;同时也明了如何防护自己来对治诱惑。我们会害怕不善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每个人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都有其诱惑、杂染;每个人都忙於自己的工作。因此,我又能伤害谁呢?只有自己。伤害自己的愚蠢念头也许会生起。很明显地,一般的人都会犯错。可是,我们又该如何调伏一匹未受驯服的马呢?答案是:不断地重覆同一个教训。

身为一位驯马师必须非常善巧。我不知道各位是否见过野马。牠们四处奔驰、撒野,因而给自己带来各种麻烦。事实上,有时候甚至摔落水沟,跌断了腿而惨遭丧命。驯马师必须一再地指导,以保护他自己和马匹。但是,一如你在佛陀的故事中所见,反覆的教导是有限度的。

如果我们是一般人,就应该会害怕为恶,而愈是恐惧,就愈不受诱惑。不过,这并不表示我们会恐惧他人、老师、法或任何善的事物。我们唯一要畏惧的是自己的杂染,所以要尽力去削灭它们。我们不应视内心的杂染为敌人,而应视之为一种挑战。这些杂染会说:“你到底要不要掉入我的陷阱?你会不会除掉我?”

对於自己的杂染感到懊恼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是另一种的烦恼。对治杂染的唯一方法,便是去觉知它的存在,然后视它为一种挑战。假如生命中没有丝毫挑战,便了无生气。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每天要学习新的事物来挑战身、语、意(习气)的原因。一旦我们一成不变时,便会固执於自我的方法中,无法改变。

假使我们是不怕为恶的人,就必须灌输恐惧的观念。这便是佛陀所谓的必须用到“鞭子”的原因。佛陀曾经有过行为不检点的弟子,佛陀严厉地责备和告诫,还必须一而再地制戒,以致我们有五部律藏。那条鞭子就是恐惧受到惩罚。

有一次,一位比丘的行为太不检点,佛陀於是走进森林中,说道:“我已将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教导了我的弟子,但有些弟子却不受教。”故事接下来是说,佛陀隐闭於森林里的这段期间,他所需的一切食物皆是由大象与猴子以芒果香蕉供养。三个月之后,在家信众乞求佛陀回来,因为他的弟子无法如佛陀般地善巧教导他们。

在所有的方法都失败时,佛陀会终止这位比丘和其他僧伽的一切来往,而且不再教导他。可怜的阐那就是个例子,不过他最后还是悔改了。阐那经常自称是佛陀的特别侍者,往往引起其他僧众的不满。当佛陀仍是悉达多太子时,阐那曾经是他的马夫,因此使他养成成习惯开口闭口都说:“我们的佛陀”或“我的佛陀”,以及“我们的僧团”或“我的僧团”。这么一来,彷彿是他和佛陀共同创立了僧团。他认为佛陀是属於他的,而不是属於大众的。他不但不从事禅修,反而因他说话的态度以及不听从那些足以做他老师的长老的话,而激怒众人。最后,佛陀严惩他——不准他与任何僧众谈话。阐那大为震惊,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默摈阐那,是因为他了解到再也没有别的方法能调伏阐那。此外,也是为了保护其他僧众不受精神压迫之苦。所以,默摈他,是如同杀了他一样。

身为一位老师,必须会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教导不同的人。有一次,一位西方的行者来参访阿姜 查——一位泰国东北知名的禅师。他问阿姜 查说:“老师,我对於是非对错是愈来愈迷糊了。有时你告诉你的弟子一件事,然后我又听到你跟别人说完全相反的话。我到底要相信那一种呢?”阿姜 查回答说:“如果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部车子一直往右边开,有掉进路边水沟的危险性,我一定会建议他赶紧转向左边。同样的道理,如果我见到另一部车子一直往左边靠,很有可能掉进路旁的水沟而造成危险,我一定会叫开车的人往右边靠。因此,虽然我要一方往左靠,却要另一方往右靠,但是我使得两者最终都能脱离险境。”

有些人在困顿中需要的是鼓励与支持,有些人则需要安静地自我省思。不管怎样,我们在这里头所发现的一贯性,就是消减杂染的必要性。总之,我们愈是想保有它,它愈会伤害我们。身、语、意的净化是处方,其药物则是精进用功,使我们的意念能步入正轨,使得正确的言语和行为能同时并进。我们最好是畏惧为恶的那一种弟子,因为,这样才不会损害到我们在心灵解脱上的成长。

假使我们对恶行不具任何恐惧,那么,我们在心灵道上的增长就会受到剥夺,乃至到最后自刎而死。我们并非指生理上的,而是指心灵上或情绪上的。既然没有任何一件事物能保持不变,而且还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以致在成长的过程里,不进则退,永远无法滞留在原点上。在这精进之中,唯一受影响的人就是自己,其他人都只是周边的景致或“福田”。我们可以藉由慈悲、体谅和乐於助人,来种植功德,然而,我们的杂染同时也在等待我们自己来解决。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要善巧。也许我们会因为自己活著,而认为已经知道如何地生活,但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的懂得如何生活呢?一旦训练到心能处於平静之中,内心便会充满喜悦。我们的困顿会因而愈来愈少,同时,我们帮助他人的机会将会愈来愈多。一旦我们具备了这种善巧时,便是活生生地应证了佛陀的教法。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