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听释迦摩尼佛讲如何行孝

因果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听释迦摩尼佛讲如何行孝

  佛陀见到了病重的父王,并为他开示了三皈依法,父王因此得度。逝世后,佛陀尽职孝道,亲自抬父王的棺椁,为世人以身作则。

佛学故事1】

  目犍连尊者在出家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对于父母以及所有长辈都十分尊重。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问候,并且经常帮助母亲操持家务。

  由于目犍连的母亲有大手大脚的粗心习惯,做饭或吃饭时总会撒落很多食物在地上,目犍连总是顾及母亲的自尊心,在母亲离开后,才把这些掉落的粮食收捡起来,用水冲洗后吃掉。

  所以,左邻右舍的人都称赞目犍连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并且经常以目犍连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小孩。

  当双亲去世后,目犍连出家了。由于得到了世尊的亲自教诲,以及自己勤苦不断地认真修习,目犍连终于修得阿罗汉果,并且成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目犍连修得神通之后,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超度已经死去的父母亡灵,以报答父母的生养哺育之恩。

  目犍连知道母亲的亡灵不会在天上,因为她生前浪费糟蹋的粮食数不胜数,便运用天眼观看八大地狱,想找到母亲的亡灵。

  目犍连以神通来到了“等活地狱”,看见地狱中的人们正在疯狂地互相残杀着,血流满地,哀号声震耳欲聋。许多人在残杀中死去了,可是突然吹来一阵阴风,那些死去的人又活转过来,重新开始互相残杀。死后又被阴风吹活,重新开始残杀,就这样一直周而复始。

  目犍连看到这里十分感叹。他在这些人当中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于是就往另一个地狱走去。

  目犍连到了“黑绳地狱”,看见众多的人都被黑黑的铁索紧勒着脖子,而且越勒越紧。目犍连在这里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又去了“合众地狱”,在这里目睹了各种凶猛的野兽疯狂地噬咬罪人的惨状。在这里,还有许多目犍连叫不出名字的刑具,罪人们都在刑具上一个接一个地接受惩罚,但其中也没有目犍连的母亲。

  然后,目犍连又去了“号叫地狱”、“大叫地狱”、“炎热地狱”以及“寒冰地狱”,但是在那些痛苦哀嚎的罪人中也没有他母亲的身影。

  目犍连最后到了“阿鼻地狱”,这里的气氛尤为阴森可怕,因这里已经是地下六万里深的地方。在这里的罪人,都是在人世间犯有十恶不赦罪孽深重的人。

  目犍连在阿鼻地狱里认真地寻找着,终于在一群饿得像皮包骨的饿鬼中找到了一个模样与他母亲相似的人。目犍连再仔细一看,果然是他的母亲。她的头发又脏又长,面黄饥瘦,整个人除了骨头外,仿佛只剩下了一张皮。她半躺在地上,连坐起身的力气也没有了。

  目犍连立即往他母亲的方向奔走过去,他母亲看见目犍连后,顿时泪流满面,一面后悔当初在人世时犯下的罪孽,一面恳求目犍连救她出地狱。

  目犍连看后十分伤心,他非常可怜母亲,于是施展神通变了一钵美味的饭食,并把它送到了母亲的跟前。

  目犍连刚把盛有饭盒的钵放下,他的母亲就急不可耐地伸出枯柴般的手,抓起一把菜饭便往嘴里送,可是刚刚送到嘴边时,那些食物却变成了通红的木炭,烫得目犍连的母亲大叫一声,连忙缩回了手。奇怪的是,这些火炭一掉在地上又变成了食物。

  目犍连的母亲又尝试了一次,结果手被烫得更厉害了。她再也不敢试了,只是眼巴巴地看着。旁边的一些饿鬼受不了食物的诱惑,也过来取食,结果一个个都被烫得缩回了手。

  目犍连见了自己母亲如此的悲惨,知道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只好离开阿鼻地狱,回到精舍向世尊求救,请求世尊慈悲开示,解救沦为饿鬼的母亲。

  佛陀说:“你知道你的母亲在世时造了什么业吗?”

  目腱连尊者回道:“我知道,她在世时贪嗔痴恶念很重,身口意三业不修、待人刻薄又毁谤三宝。”

  世尊接着说:“她的业大过须弥山,一定要仰仗很多人的心力、福德才能救她。”

  目犍连尊者问:“我要如何汇集那么多有福德的人救我母亲呢?”

  佛陀说:“农历七月十五日那天,僧众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很多人戒、定、慧具足,得道证果,福德很大,你要用最虔诚的心来供僧;结合这么多人的心力为你母亲祈福,你母亲就可以脱离饿鬼道了!”

  于是,在七月十五日的解夏之时,目犍连尊者以最虔诚的心供养佛、法、僧三宝,为母亲超度回向,藉此僧众的功德力,地狱的刑具当下平息,许多饿鬼道的众生也因这分福德而解脱得救。

  目犍连尊者的孝行流传在人间,后代佛教徒因此于每年此时举行孟兰盆会,供养三宝以报父母恩,所以七月也是佛教的孝亲报恩月……

【佛学故事2】

  一时佛在舍卫国,阿难穿着袈裟持托饭钵,入城中乞食。看见一小儿,父母目盲,所乞得的食物,好的给父母吃,粗劣的则自己吃下了。阿难便对佛说:“世尊,这小孩儿真是难得,乞讨得来的好东西给父母,而挑粗劣的自己吃下了。”佛答:“这还不难。我在前生往世供养父母,那才是极难的。”阿难便问:“世尊,过去世供养父母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过去无量劫前,波罗奈国的国王被奸臣罗睺罗谋杀篡位,并且杀害了两位王太子。国王最小的儿子在边疆为王,性格调柔贤善,天神们都恭敬爱护他。他有个七岁的太子叫须阇提,聪明孝顺,深得小王喜爱。

  当时,天神告诉小王:“奸臣罗睺罗谋反,杀了你的父母兄长,不久会率军前来杀害你,你赶紧逃走吧!”国王闻言,反复思维后,决定逃奔邻国。当时去邻国有行程七天和十四天的两条路。于是国王备了七天的粮食,带着妻儿仓促出逃。

  三人因出走匆忙,而误入了行程十四天的路上,此道难行,又没有水草。出发时只备了一人的粮食,现在三人同吃,几天粮食便吃完了,而前面的路还很遥远。

  国王心想:没必要三个人一起死,应当杀了夫人取肉为食,保全我和孩子的性命。

  想毕,国王便拔刀想杀夫人。太子眼见要杀母亲,急忙握住父亲的手,询问原因。

  国王满眼泪水、声音微弱地对孩子说:“想杀你母亲,取血肉延续我们的生命,不杀也是等死,我的身体也如此,现在死活都无把握。为了保全你的性命,想杀你母亲。”

  太子回答:“即便杀了母亲,我也不可能吃,天下哪有孩儿吃母亲身肉的事。不吃肉,我必定会死,父王应当杀了孩儿,割取孩儿的身肉救活父母。”国王听了,内心悲痛、闷绝倒地,对孩子说:“你就如我的眼目,谁会挑自己的眼睛吃呢?即使我舍弃身命,也不吃你的身肉。”

  太子说:“如果断了命根,我的身肉几天就会臭烂,但愿父母每天在孩儿身上割下三斤肉,分成三份,两份供养父母,一份自己吃,以此延续生命。”

  国王答应太子的请求。不到几天,太子的身肉很快吃完了,骨节相连,只剩一口气没断。太子无法支撑,倒身在地。

  父母赶紧抱住太子,放声痛哭说:“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竟然吃你身肉,让你受这样的剧苦。前面的路还很远,你的身肉已吃完,现在不如三个人一起死。”

  太子说:“还剩一天的路程,就让我死在此地,愿父母莫如一般人的见识,都在这里丧命。请父王割下我骨缝里的肉,供养父母,这样可以到达目的地。”

  父母听了,割下少许的肉分成三份,一份给太子,两份自己吃。吃完后,告别太子上路。

  太子起身目送,看着父母渐渐从视野中消失。太子思念着父母,目光不愿暂离。良久,才又倒身在地。这时,飞来许多蚊虫,在太子身上吮吸鲜血,太子苦不堪言,只剩命根没断。

  这时,他立誓说:“愿我前世的罪恶从此永远消除,从今往后再也不造恶业。今天我以身肉供养父母,愿父母常得福报,昼夜安乐,睡无恶梦,天护人爱,愿县官、盗贼,阴谋消灭,触事吉祥。所剩的血肉,供养这些昆虫,让它们得到饱足,愿我来世成佛,布施圣法,遣除它们饥渴生死的重病。”

  发此大愿时,天地剧烈震动,太阳也失去了光色。

  帝释天来到人间,试验太子的道心,问:“今天你难舍能舍,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此功德,你有何愿望,想做天王、人王、梵王、魔王吗?”

  太子回答:“我不求这些,我唯求佛道、普度众生。”

  帝释说:“佛道长远,久受勤苦方能成就,你如何受得了这种苦呢?”

  太子说:“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转,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道。”

  帝释说:“这只是空话而已,谁相信你呢?”

  太子发誓:“如果我欺骗,就让我伤口始终不愈合。如果真实,让我身体恢复如初,血变为乳。”太子发誓后,身体立即恢复如初,血变成白色的乳汁,相貌更加端正。

  帝释天赞叹说:“如果成佛,愿先度我。”

  再说,太子的父母来到邻国,向当地国王讲述了沿路经历。国王被太子的孝心感动,就派遣军队,护送他回国讨伐罗睺罗。

  父王率军经过与太子诀别之地,遥见太子身体恢复,比过去更加端正。

  父母激动地抱着太子,悲喜交加。太子向父母诉说离别后的经过。

  一家人都很欢喜,共同坐着大象返回本国,因为太子的福德力、慈孝力,收复了国家。父王便立太子为国王。

  当时须阇提太子的父母就是现在的释迦佛陀的父母,须阇提太子就是现在的释迦佛陀,帝释天是憍陈如的前身。

【佛学故事3】

  佛说:“不仅今天赞叹仁慈孝顺,过去无数世中,也常常赞叹的。”诸位比丘对佛说:“世尊,过去世代中供养父母的事是怎样的?”

  佛说:过去迦尸国中,有一座大山,其间有一位迦摩迦仙人,父母年老眼盲。仙人常以好果、鲜花、净水来供养父母,将他们安置在幽静安全的地方。他凡有行动,必先告诉父母。这次他告诉父母后便去取水了。此时梵摩达王游猎,见到有鹿在水边饮水,弯弓射去,却射中了迦摩迦。药箭毒发,他高声叫道:“一箭射杀三人,何等残酷啊!”

  国王听到了,即抛下弓箭,来前观察:“谁这么说?我听说这山里边有仙人叫迦摩迦,慈仁孝顺,供养失明的双亲,世人都称赞不已。你莫非是迦摩迦吗?”答道:“我正是。”接着他对王说:“我中箭之苦痛不算什么,只怕父母年老失明,今后将饥困交加而无人供养了。”王问:“你的盲父母,现在何处?”迦摩迦指点着说:“在那草屋之中。”王于是去到盲父母处。

  那时,迦摩迦的父亲对母亲说:“我眼睛跳,不会是我的孝顺儿子有什么患害吧?”母亲说:“我乳房也颤动,莫非我儿子有什么祸事?”

  盲父母听到国王脚步声,心生恐怖:“这不是我儿子的声音,会是谁呢?”王到父母前,招呼行礼。盲父母说:“我们眼睛看不见,是谁在行礼呢啊?”答:“我是迦尸国王。”于是盲父母请王坐下:“我儿子如果在,会以好的花果奉献。但我儿早上去取水,到现在还没有等到他回来。”

  国王于是哭泣,说诗偈道:

  我为斯国王,游猎于此山。

  但欲射禽兽,不觉中害人。

  我今舍王位,来事盲父母。

  与汝子无异,慎莫生忧苦。

  盲父母以偈答道:

  我子慈孝顺,天上人中无。

  王虽见怜悯,何得如我子?

  王当见怜悯,愿将示子处。

  得在儿左右,并命意分足。

  于是国王带了盲父母,来到摩迦身边。盲父母到了儿子身边,顿足捶胸哭泣着说:“我儿子仁慈孝顺,天下无双啊!”对着天、地、山、树、河、池各神说偈道:

  释梵天世王,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顺子,使见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济命!

  当时天帝的宫殿震动,他以天耳听到盲父母的哭号之声,即由天而降,对迦摩迦说:“你对王生了恨心。”答道:“没有恨心。”天帝说:“谁信你没有恶心?”答道:“我对国王,如有恨意,毒遍布全身,当即死掉。如我对王没有恨意,毒箭退出,身疮全愈。”果如其言,毒箭自行退出,身伤平复如常。

  大王非常高兴,普命国内,要慈爱孝顺。迦摩迦从此更孝顺供养父母了。

  要知道那时的盲父,就是净饭王;那时的盲母,就是摩耶夫人;迦摩迦就是我的前身;迦尸国王是舍利弗;天帝即是摩诃迦叶。

【佛学故事4】

  摘自《杂宝藏经》

  过去释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大城,告诉他的比丘弟子们说:“对于父母,即使作很少的供养,都能够获得无量的福报,但如果稍微对父母不孝顺,同样也会获得无量的罪业。”

  诸比丘对佛说:“世尊啊,这孝和不孝的罪福报应,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世尊说:回忆我过去在很久远以前,那时在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子,名叫慈童女。他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钱财也花费尽了。于是他靠出卖劳力打柴为生,每天能够得到两个钱,他把这两个钱全部都供养给他的母亲。后来日子慢慢好过了一些,每天能够赚到四个钱,同样也全部供养给母亲。这样又渐渐增长,每天能得到八个钱,也供养给母亲。他对母亲的孝顺很多人知道后,大家都很信任他,远近都来买他的柴,他所赚的钱就更多了,每天能得到十六个钱,也全部都供养给他的母亲。

  大家见他聪明而且又有福德,就劝他说:“你父亲在的时候常常到大海采集宝藏,你现在为什么不也入大海寻宝呢?”慈童女听后就问母亲说:“我父亲在的时候常做什么行业呢?”母亲告诉他:“你父亲在的时候,经常入海寻宝。”慈童女向母亲说:“我的父亲能够入海寻宝,那我为什么不能入海寻宝呢?”

  母亲见孩子孝顺仁慈,认为他不会离开自己。就开玩笑说:“你也可以去。”慈童女听到母亲这么一说,就认为得到了母亲的准许,便开始计划着寻找一些愿意一同前往的伙伴,准备入海。当慈童女准备好一切,向母亲禀白告辞准备要离去的时候。母亲对他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除非我死了,我不愿意你离开我而入海。”慈童女回答说:“如果当初母亲不准许,我不敢打定主意。母亲既然已经准许我了,为何又阻拦呢?我希望自己能够身行立信,因为我已经许诺其他同行的同伴,所以我不可以再留在这里。”

  母亲见到孩子意志坚决,于是抱住他的脚痛哭,说道:“你除非等到我死了,怎么能现在离去呢?”但是慈童女去意已决,掰开母亲的手和脚,扯断了母亲数十根头发。母亲害怕孩子得到不孝的罪报,于是放他离去了。慈童女便与他的那些商贾伙伴们,入海寻宝了。寻到宝岛,取得了宝物,便与同伴们准备返回。

  返回的时候,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走水道,另一条是走陆路。众人都说从陆路走,因此一群人就从陆路走。当时国家法令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有盗贼来抢劫,抓住商主,那么商人的货物都归盗贼,如果没有抓住商主,那么商主索要时就要把财物归还。所以慈童女作为一名商主,总是和同伴分开宿营。其他商人起得早,会叫醒他。一次夜间大风,商人们仓卒早起,忘了叫他,这样慈童女作为商主就落在了后面,也就丢失了同伴,不认识路了。

  慈童女就只能一个人走了,不久后见到前面有一座山,于是慈童女爬上了山顶,远远看到有一座很明净的琉璃色的城池。因为很饥渴困乏,于是慈童女快速向这座城走去。这时城中有四名玉女,手中持如意宝珠,歌舞弹唱,前来迎接。慈童女便在这个城中生活了四万年,享受无尽的快乐。后来对这种生活自然生出厌离心,便想离开。诸名玉女都说道:“阎浮提的人啊,真是反复无常,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四万年,却突然舍弃我们说走就走。”

  慈童女不理会她们的言语,便继续向前走,又见到有一座玻璃城,有八名手持如意珠的玉女前来迎接,于是又在这座城中欢愉度日,过了八万年。慈童女再次厌舍离去。

  离开后又到了一座白银城,城中有十六名玉女,持如意珠,又前来迎接。在城中十六万年,享受极大的快乐。之后慈童女又弃之离去。又到达一座黄金城,有三十二名玉女,持如意珠,前来迎接,慈童女又与这三十二名玉女快乐生活了三十二万年,再次厌离而去。

  这次黄金城的诸玉女对他说:“你从前所住都是很好的处所,但是从这里出去以后,便没有好的住处了,不如你再继续留下来好了。”慈童女听了这话后,自认为是诸玉女舍不得他离开,想挽留他而找的借口。他想如果继续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于是便毅然离开了黄金城。

  向前走着,远远地看到一座铁城,慈童女心中升起疑惑,感觉很奇怪。于是想:外面虽然是铁,里面想必极好。便继续前进,接近铁城的时候没有玉女来迎接了,便自己想:看来此城中一定更快乐,所以都没有空来欢迎我。于是继续前行,便进入了铁城。城门关闭之后,看到里面有一个头上戴着火轮的人,这人把这个火轮取下,放到了慈童女的头上,便自己出去了。慈童女这下才知道自己走进了一个地狱城,他问旁边的狱卒说:“我头顶的火轮什么时候可以摘下来呢?”狱卒回答他说:“世间有人,造作同你一样的罪福。入海采宝,经历各城,时间也一样,然后才能代替你,否则这个铁轮始终不会坠落到地上。”

  慈童女问:“我作了什么福又造了什么罪呢?”狱卒回答说:“你曾经在阎浮提每天以两个钱供养母亲,所以感得琉璃城同时有四个如意珠以及四名玉女,又在四万年中享受快乐。因为你以四个钱供养母亲,所以感得玻璃城和八个如意珠以及八名玉女,又在八万年中享受快乐。因为你以八个钱供养母亲,所以感得白银城和十六个如意珠以及十六名玉女,又在十六万年中享受快乐。因为你以十六个钱供养母亲,所以感得黄金城和三十二个如意珠以及三十二名玉女,又在三十二万年中享受快乐。如此类推,而得福增倍。但是因为你不顺母亲的意愿,扯断母亲的头发,所以今天感得头戴铁火轮的果报,而且这个铁火轮不会掉下来,必须要有同样罪福的人来代替你,才可以解脱这个苦报。”

  慈童女又问:“这狱中还有和我同样受罪的人吗?”狱卒回答:“有啊,那是百千万数那么多。”慈童女听了这话后,即便想到,我终究是难免这些苦报,但愿这一切受苦罪人的罪报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慈童女刚升起这个念头,头上的铁火轮就掉到地上了。慈童女问狱卒:“你不是说此轮不会坠地,现在怎么落到地上了呢?”狱卒十分生气,就用铁叉重击慈童女的头,一下就把慈童女打死了。命终后慈童女往生到了兜率陀天。

  世尊告诉比丘们说:“你们知道吗?其实那时的慈童女就是现在的我。你们一定要知道,如果对于父母做了少许不善,一定会得很大苦报,能对父母即使少作供养,都会获得无量的福报。我们为人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孝顺、奉养父母。”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