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孝感白骨

因果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京都长安遭受焚荡。一夜之间,腥风血雨,百姓死伤无数,恐慌、伤亡、饥饿、离散……,等等数不尽的灾难接踵而来,转眼繁华富丽的长安城,已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劫后余生的人们纷纷逃离京都。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个出家师父背着一位中年妇人,僧人的年纪约莫二十岁,虽然一脸风尘,但仍掩不住他熠熠的眸子底,焕射出的光芒,你道是谁?原来是前些日子在洛阳城里,讲演金刚经的道丕法师(以下简称丕师),他身上背的中年妇人正是他的母亲许氏夫人。

  丕师背着母亲,随着难民逃到华阴,不巧又碰到刘道开作乱,丕师只好再背着母亲逃往华山。

  “儿子啊!你不要管我了,自己逃难去吧!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你还年轻,好好修行,将来还有很多人等着你去度化……。”许氏夫人气息微弱,仿若交代遗言。

  “娘,您别这么说。这十多年来,作儿子的没有在您身边尽到奉养的责任,现在如果再抛下您,我一辈子都不会心安。”丕师噙泪说道,他觉得自己亏欠母亲太多了。

  丕师拖着疲意的身躯,背着母亲走在一望无际的荒野,此刻他感到自己的色身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可能随时都会倒下来。一连十多日的逃难奔波,丕师的脚底磨破了,长了一层层的茧:一路上跌跌撞撞,全身也都被芒草割伤了:饿了几天肚子,他实在走不动了,此刻他好想躺下来,但是他不能,因为他的背上有个母亲。

  丕师抬起头,看见灰蒙的天空乌云漫卷,仿佛随时都会泼下倾盆大雨。

  “得赶紧找个地方歇脚,不能让娘淋到雨。”丕师心里盘算着,咬紧牙根加快脚程。

  不多久天空就飘下了蒙蒙细雨,寒风吹来,野草便在细雨中抖动。

  “娘,您冷不?”

  母亲没有答声,丕师赶紧将她放下,才知道母亲已经饿昏过去了。

  许氏夫人昏迷了几天,醒来之后睁开眼,看见自己躺在岩穴里,而丕师正从洞口走进来。

  “娘,您醒来了。”丕师将母亲扶起,要喂她暍羹汤。母亲暍了半碗,不肯再喝。

  “娘,我刚刚已经吃饱了,这碗羹汤您全喝了吧!”丕师满脸红光,精神奕奕,母亲以为他真的用过了,就将剩下的半碗羹汤给暍完。

  “这是什么地方?”许氏夫人精神恢复了许多,开口问道。

  “娘,这里是华山。我们先在这里住一阵子,等战乱过去了,我们再下山。”

  此后,每天清晨,丕师就到山脚下的村庄沿户托钵,然后将化缘到的食物,拿回岩穴供养母亲,每次母亲叫他吃一些,他总是说:“我在外边已经吃过了。”

  其实,丕师好几天才吃一点东西,他为了让母亲安心才打妄语,至于他脸上的红光,全是靠禅坐修法得来的。

  群山吞没了夕阳

  夜如泼墨暗了下来

  松涛在山谷中呼啸

  我喉底的经声已嘶竭

  一堆骨骸如山

  映着月光生寒

  爹啊!您在哪儿?

  可否听见孩儿的呼唤?

  爹啊!您在哪儿?

  娘在故乡等您二十年了

  爹啊!您在哪儿?

  如果您的尸骨有灵

  请在我面前转动啊!

  时间悄悄地流逝,转眼丕师和母亲在岩穴中已经住了半年。丕师除了清晨出外托钵,其他时间都在岩穴里陪母亲念佛打坐,或是讲解一些佛法让母亲了解。但是他发现母亲总是抑郁寡欢,不时地哀声叹气,问其所以然却又不肯回答。

  有一天,丕师托钵回来却不见母亲踪影,他走到洞外四处寻找,最后才在一颗大岩石背后找到。他看见母亲在岩石上写着父亲的名字,手中捏着三根树枝,嘴里念念有词。丕师默立在旁不敢出声,唯恐惊动了母亲。许久,他看见母亲将三根树枝插在上里,叩完头站起身。

  “娘!您没事吧?”丕师关心地问,他突然觉得母亲苍老了好多。

  许氏夫人擦掉脸颊的泪水,叹了口气,幽幽地道:“你还记得你父亲吗?二十年前,你刚满周岁时,你父亲就在霍山战死了。如今尸骨仍然暴露在旷野,你教娘如何不挂心呢?”

  丕师望着母亲憔悴黯然的神情,内心一阵绞痛,他到现在才知道,原来这十多年来母亲没有一天快乐过。

  “娘!”丕师跪了下来,抱着母亲哽泣说道:“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父亲的尸骨找回来。”

  丕师将母亲安顿好之后,只身前往霍山,到了之后,就在那儿搭起草庵。可是满山遍野的白骨从何找起呢?他思索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我虽然不敢以孝于自居,但是一心至诚岂无灵验?”

  于是,丕师将满山的白骨捡来堆在草庵前,然后日夜对着白骨诵经,虔诚祝愿道:一父亲啊!如果你的骨骸在这里,请你转动啊!让孩儿带您回故乡安葬。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草庵前的白骨愈堆愈多,丕师仍然找不到父亲的尸骨,他有些灰心,有些焦急,他伯母亲忧心过度,等不到他回去就病亡了。

  群山吞没了夕阳,夜如泼墨,登时暗了下来。天边微藐的星光若隐若现,陡地一轮明月挣破云层,泻下一片银光:草庵前的白骨堆积如山,映着月光倍增寒意。

  松涛在山谷中呼啸,有如满山的孤魂在悲泣,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从黎明到现在,丕师不曾歇息地将地藏经诵过一遏又一遍,尽管声音已嘶竭,他仍然哑着嗓子唱念下去……。丕师已深深地被地藏菩萨的愿力所感动,他想到自己无德无能,连父亲的尸骨也找不到,惭愧的泪水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流下。蓦地,眼前一黑,丕师跪倒在地爬下起来,然后就沉沉地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夜空飘下了冶冶的细雨,雨丝斜斜地落下,丕师在睡梦中恍惚感觉到有人走到他面前,他用力睁开朦胧的睡眼,竟看到一架骷髅映着月光在雨丝中摇曳着。

  “爹,孩儿终于找到您了。 ”丕师抱着骷髅痛哭起来。

  那天夜里,许氏夫人梦见丈夫回来。次日,果然丕师抱着白骨而回。注一:父母恩重难报经云:“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远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注二:心地观经云:“父母在堂,名之为富:父母不在,名之为贫。父母在时,名为日中,父母去时,名为合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