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66讲

  第66讲 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举隅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下面,我把“仲景退黄八法的归纳”,给大家说一下,汗法(解表退黄法),在《伤寒论》里面,有麻黄连赤小豆汤,在《金匮》里面,是桂枝加黄芪汤。在吐法里面,我们把它说成搐鼻法,搐鼻促进退黄,就是[附方]里面的瓜蒂散。下法,(通腑消瘀退黄法),这就是今天我所讲的,大黄硝石汤,里热成实。和法(和解退黄法),作为兼症,宜柴胡汤,这里让你临证来化裁。温法,两书都依据,张仲景在《伤寒论》“方后注”,里面提到“于寒湿中求之”,我向大家推荐《医学心悟》的方子,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茵陈四逆汤等等。关于清法,这个也是我们本篇,包括《伤寒论》里面,反复强调的几个方子,就是说,对于湿热发黄,要分辨,它是湿热两盛型,用茵陈蒿汤,热重于湿型,《伤寒论》提出用栀子柏皮汤,温重于热型,用茵陈五苓散。今天,我们仍然讲了,湿热两盛型,用茵陈蒿汤,湿重于热型,用茵陈五苓散,又多出来的,是热重于湿型,用栀子大黄汤。在补法里面(建中退黄法),尽管它的本义,是对萎黄提出来的治法,一会儿我要讲[临床应用],为什么他对于小建中汤,可以应用于包括黄疸的恢复期,或者残留黄疸不退,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病例。消法里面(消瘀化湿法),《伤寒论》提出抵当汤,我们这里提出,对女劳疸兼有瘀血、湿热者,硝石矾石散。
  好了,这是有关,仲景《黄疸病》篇,所涉及的“八法”,包括和《伤寒论》综合起来,名为“仲景退黄八法”,确实内容比较充实,而且,对目前临床应用很有价值。关于建中治疸的问题,因为已经超越我们《讲义》本身所提出来的,借宾定主法的含义了,我们第一,要求本科生掌握,萎黄和黄疸的鉴别点在哪里,一个是身黄的颜色,它(萎黄)一定是萎黄的,是脾之色,是脾虚不荣于肌肤的一种颜色,也是比较暗或者说没有光泽,是这样的,关键地方,它(萎黄)是小便自利的,不存在黄疸的小便不利症,另外,疸病里面的“三黄”,是以目黄为鉴别要点,它(萎黄)目不黄,也可以说,有的时候,他(病人)的眼目,还因为脾虚,气血不足,显得暗淡,应该是这样的,若有贫血外观,眼睑白,口唇也发白,这都是外象,所以,和黄疸是很好鉴别的。现在,我要讲小建中汤,它在临床适用,还可以用于,小儿的溶血性黄疸,建中治疸的问题,实际上,尤在泾对于虚黄,补出补法,他有一个很好的建议,我请大家注意,他说:“夫黄疸之病,湿热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等于按照我写的“八法归纳”,他提出一个看法,就是(1),“在表者汗而发之”,(2),“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3),“乃亦有不湿而燥者”,是变,变得什么样呢?清利为润导,象猪膏发煎。今天,关于下法里面,我应该再给写一个,下法,除了大黄硝石汤以外,还有一个猪膏发煎,润燥、消瘀通便,六版《金匮讲义》,已经把这个方子去掉了,萎黄,他(仲景)出了两张方子,尤在泾认为,清利为润导,如猪膏发煎,我说,这个下法是润下法,他(尤在泾)认为,是把清利变为润导,即猪膏发煎之治,(4),是“不热而寒,不实而虚者,变攻为补,变寒为温,如小建中汤之法也”,即补法列入治黄疸可用,(5),“其有兼证错出者,则先治兼症而后治本证,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就是说,看到了什么兼证,你就应该“随证治之”,见呕,用小半夏汤,见腹痛而呕,用小柴胡汤,所以,他(尤氏)对我这个八法的归纳,也等于给一下综合分析,这些法,都是治黄疸不可缺少的。关于今人和历代医家,也有比方说王旭高医案里面,提到对虚黄辨治的案例,用小建中汤治法,疗效很好,所以,现在已经被公认,对于黄疸的恢复期,以及残留黄疸不去,用建中法,可以达到补虚以滋化源,治本来退黄。还有,《中医杂志》,和《中医内科学》,都反复强调了,用小建中汤治疗溶血性黄疸,有治疗意义,《中医内科学》还强调的,本方是治疗萎黄的治法之一,这个提供给大家参考。

  下面,我想说,我自己临床的一些看法、体会,仅供参考。

  首先,我想谈一个病例,这个我曾经发表了论文,但是因为篇幅的问题,病例它(杂志)没给我载上去,我借此机会说一下。一位52岁的男患,他是一个干部,而且,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6年,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因为他是搞水利的,1998年大水之后,1999年大兴水利建设,他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去,在两个月的紧张工作中,他发现,首先是乏力了,另外,食少了,再一个,有腹胀的现象,突然出现明显的黄疸,因为他是干部,在前线他不好意思请假下来,后来同志们说,“你眼睛黄了!你身上黄了!”他自己才觉得应该去作体检,结果一检查,情况特别的危重,什么情况呢?肝功能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692lu/L,正常40lu/L,他是多少倍?谷草转氨酶200lu/L,碱性磷酸酶是137lu/L,总胆汗酸308lu/L,总胆红素225lu/L,我现在说的,这是主要的方面,B超显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的右叶长88mm,厚60.9mm,腹水,轻度胆囊炎,脾厚57mm,主诉,我给综合一下,就是不欲食,消瘦,腹胀,乏力,不发热,尿黄,色如豆油,量不多,而且是白便,望诊的话,目黄,身黄略暗,就是我刚才讲的,湿重于热型的那种阳黄,应该是面色暗滞,怎么知道是阳黄呢?就是体征里,尿黄如豆油的问题,阴黄绝对不能到这个程度,这是一,精神状态好,你就说他的病情这么严重,他为什么还能,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上,就是思维等状态还是挺好的,但这舌质上看,深红,苔薄润,切诊,脉沉、小弦,就显得没有太大的力量,西医诊断,重症乙肝,亚急性肝坏死,为什么?亚急性肝坏死,不是一接诊的时候就诊断出来,是当我20天以后,用中医去辨证施治的时候,他向我介绍,西医院的经治大夫,包括参加会诊的人提出的,“我们现在已经,怀疑他是亚急性肝坏死了”,他是1999年9月8号入院,住院20以后,通过输血,静脉点滴胸腺肽,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后来又加的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他经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是西医院里面的,“西学中”的同意开的药,另外,口服保肝药,用了这样的治疗方案以后,病情控制了,病情控制到什么程度了呢?当我去看的时候,谷丙转氨酶已经从3962lu/L,除到180lu/L,比40还多出多少倍呀?相当4倍多,谷草转氨酶已经从200lu/L,降到134lu/L,碱性磷酸酶从137lu/L,已经降到134lu/L,总胆汁酸从308lu/L,降到264lu/L,总胆红素,开始入院的时候是225lu/L,现在已经反增到515.8lu/L,就是黄疸增剧了,等于翻一倍一样,从225lu/L到515.8lu/L。B超的结果,腹水和胆囊炎的情况依然存在,临床的表现,我看的时候就是面色暗滞,食欲很差,另外,病人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已经到那程度。西医为什么要咱们中医去看?实际上是家属提出来的,当时分析的情况,为什么怀疑到亚急性肝坏死呢?因为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酶胆分离,什么叫“酶胆分离”?酶的值降下来了,总胆红素的值升上去了,看见了没有?从3962lu/L的谷丙转氨酶,降到180lu/L,降得很好了,但是,总胆红素,我不说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说那个细节了,总胆红素的值翻了一倍。
  因此,怀疑,他要变成肝坏死的情况,希望中医能够合作一下,但是,第一个方子,我出的时候,因为就是我自己去看,我觉得应该是,属湿重于热型,因为他的面色,和尿如豆油的样子,我就用茵陈五苓散打的底儿,这个方子里面,茵陈一两,金钱草一两,我也等于告诉你,金钱草有很好的,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所以,配合茵陈蒿,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用活血药同时,我也用止血药了,因为他已经告诉我了,病人比较危重,我用了丹参15克,同时用了茅根30克,因为我有顾虑,怕他上腔静脉出现问题,郁金用20克,内金15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行气的药,我用的佛手15克,用了焦三仙各20克,后来的方子,有加减,大体上45付药以后,这中间也用了鸡内金,焦三仙,包括甘草。病人的病情,好转到什么程度呢?第一,恢复食欲,而且吃得很多,他父亲提出意见,后来我们建议他,可以吃胡萝卜煮羊肉,这是当归生姜牛肉汤之义,我们认为,用羊肉来补血、补中,关键是给他扶正气,用胡萝卜炖得烂烂的,再就是牛肉炖大萝卜,食欲好的时候,能吃2~3碗,把他父亲吓坏了,他父亲说,“你要是好的时候,你能够吃多少?”他说:“我好的时候,肯定也能吃这么多,但是,我已经好几个月,没这么吃了,就象够不着底了,吃得非常好,后来我们说,”你想吃,你分顿吃,少食多餐,你可别一顿吃那么多”,这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时时顾护他脾气的问题,这个方子,我想说的是什么呢?第一,用茵陈五苓散,一定给湿热以出路,而且,我这里注意了,用金钱草一两,配合茵陈蒿一两,这是一,第二,关于扶正健脾的药,我很早的就用上了,因为他已经在西医院,治疗了20多天,西医用“胸腺肽”什么意思呀?也是增强免疫功能,输血什么意思?还是增强免疫功能,结果这么好的药,到最后,西医花了将近三万元人民币,就是到最后出院的时候,咱中药用的就是几千元人民币,扶正的药,特别是健脾的药,如黄芪30克,党参20克,活血疏肝行气的药,比方郁金、佛手,佛手价钱比较贵一点,但是它比较轻柔,不象柴胡,青、陈皮作用力那么强,所以,佛手、香橼这一类药,对于虚弱的体质,又是阳黄的病人,我觉得配合鸡内金效果很好。最后用姜、枣顾护胃气,其中,黄芪配白术、党参,党参,有一段时间,换用了太子参,但是从来没用过别的参,这是一个。丹参,比方说觉得怕太凉了,就改成归、芎、芍,当归、川芎、赤芍,是这么用的,不是白芍,然后45付药以后,黄疸显退,乏力减轻,食欲尚好,好的程度,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样,大便正常了,用到15付左右,就是2周之后,大便的颜色就是茶色样的,而且非常通利,45付药以后,尿色和尿量完全趋于正常,二个月以后复查肝功,是最好状态的时候,谷丙转氨酶88lu/L,是正常值的2倍,谷草转氨酶是69lu/L,碱性磷酸酶75lu/L,总胆汁酸19lu/L,总胆红素46.5lu/L,病人坚持服用汤剂,我说改成丸药吧,他说不,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去掉茅根和猪苓,改为茵陈20克,丹参3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赤芍15克,厚朴20克,为了防止肝纤维化,用炙鳖甲15克,砂仁10克,是为了扶助脾胃,30剂以后,又是一个月,依照这样的量,做成丸药,也就是住院期间,二个月当中,有一个月是在服中药,出院以后,坚持一个月,后改成丸药,正好是服三个月中药,现在已经追踪三年了,这个病人出院以后休息半年,所有的检查完全正常,乙肝病毒携带是阳性不能改变,其它完全在正常范围,这病人现在是正常工作,而且他的女儿考上研究生,他都觉得是很大的支持,这是他家的两大幸事,就是说,健康是第一位的,这个病例给我的感触非常深。
  下面我来谈一下,就是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我觉得,目前临床上有几个误区值得提出,目前治疗肝病,包括甲肝、乙肝、肝硬化,这些方面的方药,非常的多,尤其是广告,都说它能转阴,疗效显著得不得了,我认为,纯中药或者纯西药,都没有中西医结合更切合实际,象我讲的这位病人,如果说用纯中药,他化验室的这些指标,不会降这么快、这么彻底,如果是用纯西药,他(大夫)都担心酶胆分离的结果,促成亚急性肝坏死,那个预后也是相当可怕的,但是,我们中、西医两法治疗以后,效果这么令人满意,我曾经给其它患者,说这个情况的时候,有的患者说,他的家人就因为这个病死掉的,“你们能治?”首先是表示怀疑,不相信,但是,这位病人,他每次来就诊的时候,他向其他病人,介绍他当时什么样,我们检验科的人也说,这个病例是最能教育人,中药就是能够治疗黄疸。现在我觉得,对于甲肝、乙肝,包括戊肝和肝硬化的问题,是应该从仲景的这些经方里,汲取精华,而临证的化裁问题,确实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我首先谈误区的问题,广告上所说的那些,我认为,临床实践看来,不尽如人意,不象他们广告说的那样,我认为,不仅能使临床症状改善,还应该把他,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就是实验室检查指标,真正的改善才能算治好,临床控制或者说获愈,误区之一,就是把炎症统统的视为热证,“炎者必热,热者必清”,大量的使用清热解毒药,尤其是乙肝病毒,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不能把它明确的分离出来,因此,药物的针对性没有解决,如果说中药或者西药,用什么胸腺肽、干扰素,还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治疗,通过扶助正气,来使病毒的复制得到控制,或者慢慢地清除,是这样的一个机理,所以我认为,大量的使用清热解毒药,从辨证施治的角度来看,治疗肝炎的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因为肝炎,特别是甲肝,湿热郁遏者多,从我们今天学习的情况,张仲景时代都那么认为的,湿热偏多,如果只去清热,就是以清热解毒药为主,势必更加操作脾胃,因为它本来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脾的症状首先出现,而且为重,比方说,通常我们所熟悉的,厌油腻、纳差、恶心、便溏,或者大便不爽,都是脾胃湿热的表现,所以,形容湿热之邪,象油入面一样,难解难分,要不我怎么说,湿热为患的话,热重于湿退黄容易一些,只能说退黄容易一些,而湿重于热,需要一段时间,它比较慢、比较难,这个就形容说,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所以,你若一个劲儿的,用清热解毒药,只能退热,湿邪更不好祛除,再加上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对脾胃损伤更甚,更加没有食欲,对治疗很不利的,所以,这种误区,就是不辨证,只辨病,把炎症和热证划等号,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现在走向中西医结合,在疾病的防治领域里面,我们希望中西医理论能够融合,治疗手段上采长补短,不要强调哪一方面,削弱哪一方面,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同一个病人,出发点应该是对病人负责,应该促进疾病的康复或者向愈,误区之二,对无证可辨的乙肝,滥施清热解毒药,补益脾胃,活血化瘀,容易酿成“坏病”,这为什么呢?好多乙肝的病人,是通过体检偶然发现的,他本人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尤其现在,中国是乙肝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个地区,所以,这个病,不管是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已经没有任何特征可记,就是一个化验单来告诉你,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小三阳、大三阳,一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的,小三阳、大三阳出来了,但是,临床无证可辨,你中医怎么办?我认为,滥用清热解毒药损伤脾胃,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身体每况愈下,有的,不是他疾病自然发展到那程度,是药害的结果,中药有、西药也有,因为很多药,容易对肝、肾造成损伤,尤其是西药的副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但是,乙肝病毒的标志物,并不能够恢复,并不能转阴,反而带来种种的弊端,比方说补益脾胃,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我扶正有什么不好的呢?我认为,甘温的药物,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呀?令人中满,本来病人吃饭问题,还没有什么症状,通过你这么一温补以后,脾胃气滞、壅塞中焦了,所以,腹胀、气滞症状出现了,你说是他病情发展了呢?还是由于药物,给治的不对劲了呢?这个很值得思考,第三个误区,我认为,对于肝硬化这样的病人,动辄活血化瘀,动辄软坚或者攻坚破积,软坚散结的药,鳖甲,或者是甲珠用上,它不是一回、二回就软坚了,用上以后药价高,如果说有些医生,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方方都是甲珠、鳖甲,你受益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病如果不见好,情志对肝病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医患之间应该合作,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纤维化的归宿,其病程之长,身体素质之差,脾胃功能之不足,可以说不言而喻,如果企图以活血化瘀,攻坚破积来治疗这种病情,恶果是不可避免的,(1),病变是长期的肝损害,不能寄希望于活血化瘀,攻坚破积来起到速效的作用,(2),凡是活血化瘀,攻坚破积的药物,对肝均有直接的伤害,比方说三棱、莪术、土鳖虫,就是那个?虫,大黄?虫丸嘛,有的时候,比方汤药,我再给你加上一个大黄?虫丸,都应当考虑对肝的损害,长期服用,对肝脏本身损害的药物,这也容易伤正,活血化瘀药本身也容易致虚,第四个误区,中、西药并用,利水、利尿,弊端甚多,那边西药,速尿、双氢克尿噻用着呢,咱们这边再去用,五苓散、五皮饮,或车前子等药,包括峻下逐水药联合应用,很快这病人就会出现伤阴的表现,口干,舌质深红,或者大便结,就是大便情况不是不爽了,反而干结了等情况,所以,不得不想到我提到的,这四个误区,实际临床上,我认为,应当遵照中医,特别是张仲景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证为主之旨,一定要辨证用药,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甲肝,来势凶猛,对于转氨酶急剧升高,黄疸明显,有发热,或者不发热,小便典,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时候,特别是从舌和脉上,都表现为湿热两盛的情况下,应当以清利湿热为主,兼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刚才我举的病例,就是三个方面合起来用,也不要单纯的去清利湿热,一定要注意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这样的话,基本上可以用小柴胡汤,或者茵陈五苓散这样的方,为基础方,然后加上健脾和消食的药,第二,因人而异,辨证为主,这就是说辨证择药,兼以解毒,比方说用四逆散加郁金,或者是刚才我提到金钱草了,现在认为,白花蛇舌草,有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仅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作用比较柔和,还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这个药比较好,还有象山药、白扁豆、鸡内金,这些药都是应该常用的,口苦,或者舌苔黄白、微腻的话,应该加郁金,包括我说的姜黄,这样一类药从血分上调整,促进疏肝利胆,我认为,小柴胡汤是用于肝胆胃热,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的,如果是健脾和胃的药,应该用山药、扁豆、谷芽、鸡内金这一类的药。凉血药,象刚才我提到丹参、赤芍、紫草这一类药,丹参的用量问题,要问病人胃的感觉,消化功能的情况,如果比较好,丹参的量就多一点,如果胃觉得不舒服,那你用15克左右就行。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兼以解毒,不要过用峻猛攻伐的药品,比方说,对酒精肝,肝炎后的肝硬化,血吸虫病的肝硬化,都应当这样考虑,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逐渐地来消散,不要急于求成,应慢慢地、缓缓图之,所以,我有两点意见,1.坚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保证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对于肝纤维化,导致肝功能损害的问题,特别是对表现为肝区痛,是隐隐的,或者是有时候疼,有时候不疼,腹胀气滞,食后饱胀,不敢多吃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保证脾胃正常的纳与化,来促进疾病恢复。2.软坚散结,必须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运用,因为患肝硬化的病人,多数脾也肿大,所以,应该攻坚破积,但是量要小,缓缓图之,活血药,一般的活血药我已经讲过了,植物药有几个?有分等级的,不可以的话,虫类药适当的选用,只能暂用,或者标急解决以后,改用平常药,也可以什么方式出现呢,我刚才说,汤药配合相应的丸药,比方说大黄?虫丸、鳖甲煎丸、血府逐瘀丸,都有中成药丸药,在用量上,要因人而异,医嘱是很重要的。
  关于《黄疸病》篇整个内容,就讲完了,关于我提出的问题,仅供参考,我还想说的一个,就是关于单项的转氨酶升高,是不是都是肝功能的问题呢?这也是临床常见的,因为中医大夫,现在也得学会看化验单了,看实验室检查结果,应逐渐摸索中医的辨证、治疗,对反馈的情况要作分析,这样对我们提高临床疗效,从理论上进行整理、挖掘,是很有帮助的。我想,对于单项的转氨酶增高,应该考虑,除了湿热以外,并不一定是,肝功能减退、变化的最早指标,它是肝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但不能说是唯一的,因为这一项指标,它也有特异的标志,(1),比方说胆道疾病,胆囊炎或者是胆囊、胆道结石,诱发的炎症,那若是囊肿就是另外说了,胆道的疾病可能出现这个。(2),还有一部分,现在流感病毒变异,有的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3),心肌病用药的过程中,你要检查肝功能的情况,有的时候,就这一项转氨酶增高,可以考虑,是药物来的,还是疾病本身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这在用药的时候,你要考虑,而并不是肝病引起,(4),另外,在南方,疟病也会出现转氨酶升高,(5),糖尿病的病人,你会发现,他在检查“大生化”的时候,会发现,“我是不是这段时间用药不对呀?我怎么转氨酶升高了呢?是不是降糖的药物或什么,对我的肝功能有损害了?”这还得侧重临床体征,得看他的状态,咱们就是通过这个,强调中医的独特优势,就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证为主”,证候不变,你还是底方不变,然后,随证治之。(6),甲亢的患者,也会在化验单里面,出现转氨酶升高。(7),更有意思的,就是我因为牙病,曾经一段时间去牙科治疗,我没有肝病,但是,偶尔检查,“大生化”出现转氨酶升高,高不多少,我挺害怕,牙科的医生告诉我了,是牙病,特别是义齿、蛀牙,也会引起转氨酶的升高,时间的关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