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7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7
  “下利脉沉而迟”这是里寒呐,脉沉、迟这种下利。“其人面少赤”脸有点热象,面发红,身反而“有微热”。“下利清谷者”这是针对脉来讲,他本来是脉沉而迟下利清,这是里虚寒的一种下利,但是这个人呢,面色赤身有微热,这就是所谓浮郁在表了。浮郁在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从表解,就是有表证,想从表解但达不到发汗的样子,所以面红、身上又微热没有汗,古人管这个叫浮郁在表,就是要解表,解不了。那么就这个阴寒下利,反而阳气浮郁在表,说明这个病啊,有欲自表解的机会。那么他这个表解可是一样,这么一个虚寒的下利要是表解,一定要发生瞑眩的,他底下这句话就说明他这个病治愈的时候发生瞑眩状态。“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这几句话就是他要自解的时候,郁冒,郁冒就是昏冒,咱们现在的话说呢就是近似休克,当时人事不知,出一身汗,这病可就好了。那么这个人呢,本来他四肢不冷,这时候他四肢微厥。四肢微厥,郁冒汗出,这都是一个瞑眩状态,所以这个病要是久病、虚病。要是无论是自愈,或是吃药中病而好病,常常发生这种瞑眩状态。这个瞑眩状态挺吓人,你看当时这个人,昏冒、不认识人、只管出汗,看着挺危险的,手脚也凉了,这不吓人嘛,可一会都好了,他这个瞑眩过去了,整个病就完全好了。“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为什么他有这些症候的反应呢?就由于他其面戴阳。其面戴阳说明这个病有欲表解之机会,他准要自己出汗而解,可是人要是不虚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下虚故也,他有下利清谷的虚证,那么这个要是自愈啊,他非发生瞑眩状态不可。就是郁冒汗出,其人微厥。这个地方都挺好的,这在临床上也是容易遭遇的,不管这个病人有这种反应,我们给他吃药也容易有这种反应,那么就得告诉病家了,有这个反应不要害怕,这个病要是折腾就不会好,要是不折腾马上可以好了。这个瞑眩的状态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个在伤寒论讲得多。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下利后就是下利已止了,可是没有脉,脉绝。手足也厥冷,看这个样子就是有虚脱的样子了,那么这个要好好观察了。啐时,就是骤时了。如果脉还,手足温,这说明胃气复了,那么这个人没有问题,他就由于泄利太甚,人太虚了,虽然下利止,他的胃气啊没有恢复,他发生这种情况,脉绝的情况,那么他如果恢复,就没问题了。如果脉不还者,那是胃气已衰了,胃气已败了,那就始终也不会还了,那就非死不可。
  所以下利这个病啊,这都是阴寒下利,咱们讲这个少阴病篇,那里很多,那么霍乱病篇里也有。这人下利啊,由于精气丧失太厉害了,那么下利止了,虽然丧失精气,但是胃气没败,他能恢复的,虽然脉绝,就是没有脉了,那么他可以恢复。也有,他那个下利止根本不是那个病好了,他是无可排泄了,身上的津液脱尽了,那么这个止,根本病就没好,那纯粹是个虚脱的样子,那非死不可,那他不会恢复的。所以在临床上这种情形也是有的。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直桂枝汤。这一段也见于.伤寒论.。“下利腹胀满”腹胀满是太阴病的表现。下利,腹不应胀满,下利这是一个,下利有所损嘛,反而胀满,说明是虚。那么这个虚已经腹胀满了,当然还有旁的症候了,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这是太阴病。他这个胀满是虚胀、虚满,同时他也不能吃东西,那么这种的下利,虽然身体疼痛,身体疼痛是表证了,也不要先救表,应该先温其里,乃攻其表,这是定法了。本来他是表里并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如果里证是虚寒。虚,温补的这种措施的话,那你不要先攻表,要舍表先救其里。如果表里并病,里是实证需攻,你象太阳阳明并病,那是先解表后攻里,这都是定法。虚,你得先救,你不救,好,你一攻表里更虚了。所以这一段,他是.伤寒论拿.出来的。腹胀满,这是一个例子了,那么如果下利清谷,那么身体疼痛,也是先救里,下利清谷这就是里虚寒的一种下利,跟这是一样的,这个腹胀满也是个例子。那么温里呢只有四逆汤了,那么攻表宜桂枝汤。为什么?他这个下利啊,那么只是身疼痛,这个表证并不是实证那个样子,他由于先下利,里头那么虚,这个时候没有麻黄剂发汗的这么一种情况。下利,津液有所损失,所以这个桂枝汤的应用,总是以津液有所损失为先决条件,所以无论他发汗后,表不解,还是下之后表不解,那么这个时候只能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但是表里合病同时发生的,既下利又有表证,这个时候你看脉的情形,脉实者可以发汗,所以用葛根汤。合病,并病不行,并病他先有表证,过了一个阶段了,他是传里而发生里病,这个讲得都是传里之后。那么在表证的期间,后来又传里而为下利腹胀满,这种虚证,这里没有再用葛根汤的机会,就是没汗也不能用,这我们要注意。这个合病不是,他同时发作的,一点没虚,而且他脉也硬实,所以这个桂枝汤,在太阴病有这么一段,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其实不是真正的太阴病,也就是表里并病,但是他脉浮,脉浮而没有力量,脉浮虚,脉浮缓这种脉浮,不是脉浮紧,那也是要用桂枝汤,也不能用葛根汤。这个地方啊,在临床上要注意,所以下利有表证,这是在合病这个阶段,同时发作,非先解表不可,但是解表呢,方剂有几种了,葛根汤、桂枝汤、还有白通汤,白通汤就是人有少阴病的外观,脉微细,但欲寐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个也得解表。解表呢,用普通的药不行,得用亢奋药,所以他用葱白配合干姜附子了。所以应该看看.伤寒论.,这个下利是一大篇,有热痢虚寒反复的这么叙述,这与我们学治下利还是有用的。底下就是一个具体治疗了。那么他说四逆汤和桂枝汤,这个方剂就不讲了,以前讲很多了。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一段好得很。
  这个“心下坚”啊,这是一个实证,这个准拒按的。其脉平,这个下利的这个脉,一般说呢,他要没有心下坚,脉平,问题不大,心下坚而脉平,肯定是实。那么为什么急下呢,这与吴又可的.瘟疫论.是一样的,这个下不能再结实了,他这个胃这个地方坚,他结实了,说明这个病了不起啊,一方面下一方面结,结者自结,下者自下,一方面泻肚,一方面他胃里头凝固起来了,结实了,就是胃家实这种反应来了。这说明这个病来得相当猛啊,这要不加以急治,危险得很。所以我们治病啊,这个病最容易给人耽误。他不只是心下坚,也疼,拿手按他,更拒按。这个要注意,有一种痢疾就这样。这个我遇到过,就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啊,还不是新得的病,我给她治的时候,已经痢疾一个多月了,我看她那样子,不行,她脉偏迟,但是舌苔重,干得不得了,我摸摸她的胃口,身上都僵硬了,叫唤,她拒按,她就心下坚。后来我说得了,干脆吃大承气汤,我说药虽然是猛药,你少量服,频服,你观察啊,自己的妈妈,你一宿没睡觉,一会给她吃点,一会一会给她吃点,就这么一个药吃它也不泻,全剂吃完了才泻,泻什么?竟是干大便。我第二天去,她弄了个木桶,南方人有恭桶,就听到亢亢响,就那样了。所以这个痢疾厉害,应该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不是说咱们现在这样,承气汤治痢疾就是糟尽人,你得辩证啊,这是一种。其脉平,心下坚,坚且痛啊,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下利不应该结实,这个吴又可说是瘟疫,厉害。这是边下边结,一方面下一方面结。他这样怎么着,津液快丧失,结实也太厉害,如果津液丧失到家了,人虚下来了,那结实没办法了,大承气汤不能用,那就坏了。所以病实人虚,下之,也得死,不下更得死,那非得把人耽误了,非得急下。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脉迟,在.伤寒论.里也有这么一段。脉迟,本来是个不急的脉,是胃虚胃寒,上边不是有脉沉而迟者。脉迟与滑同时见,这个迟说明正是实,实到相当程度,它阻脉气滞,这个脉不流畅,不那么快,而滑,这是实。不可轻视,这个利啊这不是要止的样子,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这一段与上面那段就差一个迟,脉也滑。下利,脉不应该滑,“反滑者”是里头湿。“当有所去,下乃愈”这一攻就好。“宜大承气汤”为什么不说急下呢,他就是脉只是滑,还没到迟的程度,那个迟说明证有欲虚的表现,那你再给延误,就不行了。那个迟比这个厉害,里头这个实啊,已经阻脉气滞了,所以脉也不那么流畅了,这得急下。底子这个虽然滑但是没有那种情况,也得下,但是不是那么急。所以张仲景这个辩证啊极有分寸的,旁人在这里头搞搁那东西都不行,你看头一章那个脏腑经络先后病,与他(张仲景)的文章就不一样,就是论脉论证也不一样,所以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张仲景)的,所以这个书啊经过王叔和收集、整理,这个书大概后来又散失了,它不像伤寒论那么完整。这个后人附的东西也不少。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说休息痢的了。下利本来已经好了,那么到某年某月某时,他又复发了,这就是病毒没尽的关系,那非攻不可。
  这种得事情啊,也是常见的,你看咱们在临床上,遇到痢疾,一般都喜欢用乌梅这个东西,常常一开始就用这种收敛药,痢疾也好了但是不久又反复了,这也是说明这是休息痢的一种。尤其这个热痢的开始,没有复发,我观察很少,都是该攻不攻,那都把病毒遗留到里头了,那早晚也是祸。他就是痢疾不再发,也能为其它的祸患。这个就是,他说下利已差,还有寒虚啊,也有自己没治,他也就是还好了,再有自己吃些烧鸡蛋啊,都是一种补法,当时也好了,但是不久就复发了。复发之后,你要不泻,一半时他也不好的,这也依法当下,宜大承气汤。这个大承气汤,我们也不必太迷信,不必非大承气汤不可,我们要看情形了。如果恶心、胸陷满,那大柴胡汤,就行。那么要结合,没有柴胡证,调胃承气汤啊,这也是常用的药,也有大黄、芒硝,但是没有厚朴、枳实,他不那么大胀大满。如果胀满得厉害,大承气汤是非用不可的。不那么胀满,用调胃承气汤就行。我们不一定非得用大承气汤不可,真正大实大满还得用的。这个书啊,他的证候总是不全,他这个在.伤寒论.里头都有,所以他在这里就随便那么一说。就是休息痢,当下,也是大承气汤。大承气汤证当然是大承气汤,没有大承气汤证,下之也是可以的,这是随证而施了。大承气汤方在痉病里头,咱们已经讲了。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凡是谵语都是胃不和、有燥屎,没有其它的问题。他这里用小承气汤,说明胃不和发谵语,这个有燥屎,一般是小承气汤。他没有大的潮热,没有其它的非得用大黄、芒硝不可,用小承气汤微和其胃,也能治谵语嘛。小承气汤比大承气汤差不少啊,虽然有厚朴、枳实、大黄,但是没有芒硝。这大黄没有芒硝,它解热力量差,小承气汤它没有潮热。假若热得厉害,你还要搁芒硝,没那么胀就搁调胃承气汤,厚朴、枳实去掉。如果又胀又有热,实得都厉害,可以用大承气汤,只胀而没有那么大的热,可以用小承气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这个也见于.伤寒论.少阴篇。“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这是有问题的,他这个说明的意思啊,就是久便脓血,这种下利不止的话,那么确实也变成阴虚证候了,可以用桃花汤,不然的话不要用它。便脓血这种下利,十有八九都是实证,用桃花汤的机会相当的少。那么他病的相当久了,的确是有滑脱的样子,那么你看吧,他这人绝没有热象了,这时候有用桃花汤的机会。桃花汤还是好药的,但是我们一般遇到痢疾,不要就用它,这个不好的,这个关到里头了,出毛病的。
  它这个药,赤石脂一斤,一半把它挫了,当饮片就是煎,一半呢,筛成细末,单独搁,它另服的。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他主要用赤石脂这一个药,是收敛,那么稍稍加点温药,干姜啊,所以非虚寒不能用,滑脱的这种便为血的这种痢疾。那么这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米熟了汤成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所以单独预备一半筛末,它是一斤啊,用半斤煎,那半斤留着这么单吃的,一回吃方寸匕,拿着现在说,就是不到3克。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所以这个药收敛止泻的力量相当大。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所以脓血便它好嘛。但是这个下重,就是里急后重了,只是用白头翁汤,通过临床,还是加大黄好,白头翁汤加六克,白头翁二两是错了,白头翁应该搁三两。“不愈,更服”这个药一点不像那个桃花汤,多服没有问题的。那么真正里急后重要加大黄好;要是血便呢,要加阿胶。咱们遇到的痢疾有的是,尤其这个一痢,就是一型痢疾,他下的东西就是血汤子,这种痢疾啊,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比较好的,这个大黄可以不加,真正的血便,他并没有里急后重,这个咱们说的这种就是病菌感染的痢疾,这样的有,这个痢疾不好治啊,他大便这东西就像熟米饭的米汤那个样子,红的,可是那里头其实全是血,这种痢疾也是热痢,用白头翁加上甘草、阿胶,比较好的,这个我也用过。本段呢一般热痢下重,可以用白头翁汤。如果里急后重得厉害,里急后重就是蹲肚,就是自下,这类的呀大概都要搁点麻黄,书上没有,这是根据临床实践上那么体会。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下利后,痢疾好了,这人呢更烦,下利,他就烦,那么下利好了他还烦,说明里头还有热了,但是按心下,没有实,不是心下坚,心下濡,这个里头没东西,为虚烦也,所以用栀子豉汤就可以了。这个虚烦不是真正的虚衰那个虚,咱们讲那个虚劳,那个虚,这个不是的。这个栀子豉汤也是苦寒药,它对应承气汤说的,胃家不实而语,不是真正那么虚,所以管这个也叫虚烦。栀子豉汤治烦还是相当好的,心中懊憹,烦得不得了,吃这个药挺好使的。它就桅子、香豉两味药,其实这药不是吐药,它这个得吐可止,没有。我常用这个药,一点也不吐。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而厥,四肢厥冷,这是所谓里寒了。但是反有外热汗出,这个外热就是汗出,他身上多少都有些微热,那么就是“里寒外热”根据他这个条文上的意思。那么真正下利清谷又厥逆,这个与前面讲的其面戴阳是两样的,那是在上头,所以这个表证出汗,它也要从上边出,上边受之,所以这个表证自然有气上冲了。那么他这个热不是,颜面当然还是苍白色,他不是浮阳戴面,不是要从表解,这个汗出,的确脱汗,这是虚脱的样子。凡是真正的阴寒重证,而外边有点热,这都是无根之火,这就危险了,虚阳外散的意思,所以赶紧用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就是四逆汤,它又加重了附子、干姜温性亢奋药,就是四逆汤,你看看这个方子就能看出来。他这个附子用大者一枚,附子这个药大于一般的附子,分量是不一样的,大的特别重。干姜呢,一般用三两,强人可以加四两,所以这两个药都加重了,那么可见这个虚脱啊非用温中,恢复胃气,以这个为第一的,不然的话不能行的,但是它这个附子有亢奋作用的,所以咱们现在说它强心,有强心作用。那么下利清谷,四肢厥冷,同时再汗出不止,这种热不是真正的热了,这是虚脱的一个样子,所以赶紧用通脉四逆汤来挽救。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这个有问题的。“下利肺痛”这个难解释,而紫参也不是可以痛。紫参在.本草.上是苦寒药,它的治疗近似柴胡,它也治心腹坚、邪气积聚,同那个差不多,可是它通二便,利小便、通大便。可见这个下利也是一种自下,就是痢疾那个痢,他用紫参配合甘草来治疗。肺痛不可解,恐怕有问题的这里,有错简。那么这个方呢,治这种热痢,里急自下这种情况,可以用。气利,诃梨勒散主之。诃梨勒,它是虚胀冷气,它起这个作用。虚胀,里头有冷气,那么这种气利需要用这种收敛药。诃梨勒是收敛,它治这个虚胀冷气。我们头前“下利气者,利其小便”那么这个呢,它用诃梨勒散,这个病是虚实之分。一般这个下利气,就是分解它就行,就是使之水谷一别就好了。如果里头是虚寒的情况,可见冷气啊出虚恭啊,要排出就觉者冷,那么这个应该用温性的诃梨勒散。到这讲完了。底下又是两个附方,.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他这个对的,“哕数者”就是哕逆得相当厉害,这跟我们前面说的“视其前后,何部不利,利之而愈”是一样的。如果大便不通,哕逆频数,再谵语,那当然可以用小承气汤了。小承气汤是胃不和而谵语,正用它,同时这个哕逆就由于谷道不通的关系,你吃它就可以好了。这个其实头前也有了,就是哕,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而愈。这个.千金翼.提出这个方子是对的。通大便不是随便就用小承气汤的,要有谵语才可以用。.外台.有个黄芩汤。黄芩汤与我们头前那个四物黄芩不一样,这个可以起名叫六物黄芪,近乎半夏泻心汤这类药。黄芩、人参、干姜、桂枝、大枣、半夏。那么这个药当然是健胃止呕。它有人参、干姜,有半夏它止呕,同时也解烦,它有黄芩,虽然没有黄连,但是有黄芩。这个黄芩、黄连,我们头前讲白头翁汤,它都是治下利,解烦止利。所以这个方子一方面补胃治虚,有人参,有姜、大枣这些药;同时有半夏、干姜又能止呕;有黄芩呢也能治下利,所以它治干呕下利,这是在.外台.上有这个方子。这个方子与半夏泻心汤差不多。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这一章讲疮痈,就是一般的疮痈。还有肠痈,咱们现在说的阑尾炎也属于这一类。浸淫病,这个浸淫病啊,就是平时说的黄水疮。这个疮痈,它是两种,痈是痈,疮是金疮,里头有金疮,它是这么几种种病。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这就一般疮痈的一个脉证。这个“浮数”就是表有邪脉浮而数嘛。这依法呢“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这是痈脓之变。头前咱们讲的那个肺痈,你们看看大概就有,桔梗汤就是,他是“脉数,振寒”这是有脓的一种反应,他不发热,这就是古人说的疮热,在这里头,外面不发热,但是而反恶寒,这就是一般发疮热的一种反应。“若有痛处”假设你身体有哪个地方疼,那肯定那地方要发痈,“当发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这就是一般的疮痈发红肿的阶段,看看有脓没脓的一种诊断的法子。“诸痈肿”一般的痈肿都在内。古人那时候他是,现在容易了把它割开看看,那时候是从外边看的。“欲知有脓或无脓”就拿手,“掩肿”就是抚按这个肿得的地方,如果要是有热,那就是有脓,如果抚按这个肿的地方没有热,那就是没化脓呢。这两节都是指的一般的疮痈说的。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我们在头前虚劳里头,大黄蛰虫丸,它是有这种证候,其身甲错,面目俱黑,这是瘀血的一种证候。那么这个肠痈起码也是有瘀血的问题了,在中医看。“腹皮急”腹皮就是肚皮了,拿手按,虽然比较拘急,但是按之非常的柔软,“按之濡”就像有肿状似的。这说明虽然外头这个腹皮呀,外头虽然有些弦急的样子,但是按里头很软,就像有所肿的样子。“腹无积聚,身无热”那里头没有抵挡的东西,腹无积聚。
  那么这句话它是两种意思,一种说它是虚证,一种说它已经化脓了,里头没有痞块的样子。那么外边没有热,脉也数,跟我们头前讲得是一样的,脉数应该有热,但是痈脓啊都是脉数无热的。“此为腹内有痈脓”这是有痈脓的一种反应。“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那么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啊,这个附子用量非常轻,它不是准现于一种阴虚证而用附子的。这个郁脓的排出,大概都搁一些振奋的药,或者是,你看咱们这个枳实芍药散,它拿大麦粥,在把这个排脓汤里头搁鸡蛋黄,都是鼓正气,古人就是这样,这个证虚啊不足以排脓,他用一种强壮亢奋药辅佐其它的药物,使它达到排脓的目的,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药,你不能重用,这里头你看就看出来了,薏苡十分、附子才二分、败酱五分。古人的一分啊,古人一两是四分,二分就是半两了,合现在的分量它是,是顿服了,一次,半两,三味一两五,就是合现在一钱半,古时候一两合现在三钱,那么它这个半两呢合现在一钱半。那么这个药主要的排脓,它是薏苡和败酱者两个药的关系。薏苡有解凝排脓、利小便的作用。这个败酱也去瘀也排脓,那么这两个药就是一种这个都较比寒性的排脓的药,但是要使脓达到排出还得在这个扶正方面,你得稍稍搁点有一些亢奋补益的药才好,所以加点附子。这个药很常用了,它不但排脓,还去湿痒,像一般皮肤病常用它。尤其这个硬皮症,我不断用这个药,很好使。就是顽固的牛皮藓,这个药也好使的,附子可是不要重用啊。我用这个药都重,薏苡差不多用一两,败酱可以用五钱,附子一钱到二钱,一般顽固的皮肤病挺好使的。那么在这个书上它是用来排脓了,偏于虚而有脓可以用这个方子的。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个肠痈的病啊,上边举了一个薏苡附子败酱散了,那时化脓之后了,而且有一些虚衰的反应。那么在起始的时候呢,是不要排脓了,这段就是起始。“少腹肿痞”这个下腹,少腹就是小腹了,有肿块,这个痞就是痞块。“按之即痛”痞块那个地方,拿手一按就疼,就是现在说的阑尾炎就是那个样子,那么疼啊往前阴隐疼,就像淋疾似的,但是淋疾呢,小便是不利的,“小便自调”与淋还是不一样的,它痛的情况,拿手一按,引至于前阴那样子疼,就像是淋症那种疼,但是它是小便自调的。“时时发热,自汗出”说明是里热了,阳明病,发热汗出嘛,阳明病法多热,这是里热,所以他发热而汗出,但是他不像阳明病那个实热,不到那个程度的,所以他“复恶寒”这也是运脓的反应的那么一个样子。“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如果当时我们诊察这个脉,迟而紧,这个紧都是实象,说明里头还是实而没有完全化脓,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腹皮急,按之濡”还不一样,这有痞块。如果脉迟紧,这是脓未成,这没有问题的。“可下之”就是用大黄牡丹皮汤。“当有血”这个时候他肯定有瘀血,那么下来的当然也是瘀血了。“脉洪数者,脓已成”假设脉洪数,那肯定脓已经成了,“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皮汤主之”指的是可下。他这个不可下,这个脓已成,要活看。看大黄牡丹皮汤,方后的说法就明白了,他说“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可见大黄牡丹皮汤这药也排脓,它有这个冬瓜子,冬瓜子排脓。它说这个脓已成、脓未成啊,指是没有完全化脓,你比如说像上边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那种情形,那万下不得了。那么有一些是已经是有脓了,但是没全化脓的时候,吃大黄牡丹皮汤还是无害的,可以的。它这个是以脓已成,完全化脓的那么一个情形,那就是不可下了,他是有这个意思,你看这方后语就看出来了。这个方子也很常用了,丹皮、桃仁都是去瘀的药,冬瓜子是最有作用于痈脓,这个疮痈,它能够消肿排脓,另外搁大黄、芒硝就是消炎去热了。那么这个药并不只是治疮痈,我们去瘀血的时候,假设要是特别里头有热,可以用它。尤其这个药,在这个其它脏器有这种炎症,疼得厉害也可以用,我不断用,像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时候,有关胰腺的一些病都可以用,不过...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