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7
“下利脉沉而迟”这是里寒呐,脉沉、迟这种下利。“其人面少赤”脸有点热象,面发红,身反而“有微热”。“下利清谷者”这是针对脉来讲,他本来是脉沉而迟下利清,这是里虚寒的一种下利,但是这个人呢,面色赤身有微热,这就是所谓浮郁在表了。浮郁在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从表解,就是有表证,想从表解但达不到发汗的样子,所以面红、身上又微热没有汗,古人管这个叫浮郁在表,就是要解表,解不了。那么就这个阴寒下利,反而阳气浮郁在表,说明这个病啊,有欲自表解的机会。那么他这个表解可是一样,这么一个虚寒的下利要是表解,一定要发生瞑眩的,他底下这句话就说明他这个病治愈的时候发生瞑眩状态。“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这几句话就是他要自解的时候,郁冒,郁冒就是昏冒,咱们现在的话说呢就是近似休克,当时人事不知,出一身汗,这病可就好了。那么这个人呢,本来他四肢不冷,这时候他四肢微厥。四肢微厥,郁冒汗出,这都是一个瞑眩状态,所以这个病要是久病、虚病。要是无论是自愈,或是吃药中病而好病,常常发生这种瞑眩状态。这个瞑眩状态挺吓人,你看当时这个人,昏冒、不认识人、只管出汗,看着挺危险的,手脚也凉了,这不吓人嘛,可一会都好了,他这个瞑眩过去了,整个病就完全好了。“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为什么他有这些症候的反应呢?就由于他其面戴阳。其面戴阳说明这个病有欲表解之机会,他准要自己出汗而解,可是人要是不虚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下虚故也,他有下利清谷的虚证,那么这个要是自愈啊,他非发生瞑眩状态不可。就是郁冒汗出,其人微厥。这个地方都挺好的,这在临床上也是容易遭遇的,不管这个病人有这种反应,我们给他吃药也容易有这种反应,那么就得告诉病家了,有这个反应不要害怕,这个病要是折腾就不会好,要是不折腾马上可以好了。这个瞑眩的状态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个在伤寒论讲得多。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下利后就是下利已止了,可是没有脉,脉绝。手足也厥冷,看这个样子就是有虚脱的样子了,那么这个要好好观察了。啐时,就是骤时了。如果脉还,手足温,这说明胃气复了,那么这个人没有问题,他就由于泄利太甚,人太虚了,虽然下利止,他的胃气啊没有恢复,他发生这种情况,脉绝的情况,那么他如果恢复,就没问题了。如果脉不还者,那是胃气已衰了,胃气已败了,那就始终也不会还了,那就非死不可。
所以下利这个病啊,这都是阴寒下利,咱们讲这个少阴病篇,那里很多,那么霍乱病篇里也有。这人下利啊,由于精气丧失太厉害了,那么下利止了,虽然丧失精气,但是胃气没败,他能恢复的,虽然脉绝,就是没有脉了,那么他可以恢复。也有,他那个下利止根本不是那个病好了,他是无可排泄了,身上的津液脱尽了,那么这个止,根本病就没好,那纯粹是个虚脱的样子,那非死不可,那他不会恢复的。所以在临床上这种情形也是有的。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直桂枝汤。这一段也见于.伤寒论.。“下利腹胀满”腹胀满是太阴病的表现。下利,腹不应胀满,下利这是一个,下利有所损嘛,反而胀满,说明是虚。那么这个虚已经腹胀满了,当然还有旁的症候了,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这是太阴病。他这个胀满是虚胀、虚满,同时他也不能吃东西,那么这种的下利,虽然身体疼痛,身体疼痛是表证了,也不要先救表,应该先温其里,乃攻其表,这是定法了。本来他是表里并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如果里证是虚寒。虚,温补的这种措施的话,那你不要先攻表,要舍表先救其里。如果表里并病,里是实证需攻,你象太阳阳明并病,那是先解表后攻里,这都是定法。虚,你得先救,你不救,好,你一攻表里更虚了。所以这一段,他是.伤寒论拿.出来的。腹胀满,这是一个例子了,那么如果下利清谷,那么身体疼痛,也是先救里,下利清谷这就是里虚寒的一种下利,跟这是一样的,这个腹胀满也是个例子。那么温里呢只有四逆汤了,那么攻表宜桂枝汤。为什么?他这个下利啊,那么只是身疼痛,这个表证并不是实证那个样子,他由于先下利,里头那么虚,这个时候没有
麻黄剂发汗的这么一种情况。下利,津液有所损失,所以这个桂枝汤的应用,总是以津液有所损失为先决条件,所以无论他发汗后,表不解,还是下之后表不解,那么这个时候只能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但是表里合病同时发生的,既下利又有表证,这个时候你看脉的情形,脉实者可以发汗,所以用
葛根汤。合病,并病不行,并病他先有表证,过了一个阶段了,他是传里而发生里病,这个讲得都是传里之后。那么在表证的期间,后来又传里而为下利腹胀满,这种虚证,这里没有再用葛根汤的机会,就是没汗也不能用,这我们要注意。这个合病不是,他同时发作的,一点没虚,而且他脉也硬实,所以这个桂枝汤,在太阴病有这么一段,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其实不是真正的太阴病,也就是表里并病,但是他脉浮,脉浮而没有力量,脉浮虚,脉浮缓这种脉浮,不是脉浮紧,那也是要用桂枝汤,也不能用葛根汤。这个地方啊,在临床上要注意,所以下利有表证,这是在合病这个阶段,同时发作,非先解表不可,但是解表呢,方剂有几种了,葛根汤、桂枝汤、还有白通汤,白通汤就是人有少阴病的外观,脉微细,但欲寐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个也得解表。解表呢,用普通的药不行,得用亢奋药,所以他用葱白配合
干姜、
附子了。所以应该看看.伤寒论.,这个下利是一大篇,有热痢虚寒反复的这么叙述,这与我们学治下利还是有用的。底下就是一个具体治疗了。那么他说四逆汤和桂枝汤,这个方剂就不讲了,以前讲很多了。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一段好得很。
这个“心下坚”啊,这是一个实证,这个准拒按的。其脉平,这个下利的这个脉,一般说呢,他要没有心下坚,脉平,问题不大,心下坚而脉平,肯定是实。那么为什么急下呢,这与吴又可的.瘟疫论.是一样的,这个下不能再结实了,他这个胃这个地方坚,他结实了,说明这个病了不起啊,一方面下一方面结,结者自结,下者自下,一方面泻肚,一方面他胃里头凝固起来了,结实了,就是胃家实这种反应来了。这说明这个病来得相当猛啊,这要不加以急治,危险得很。所以我们
治病啊,这个病最容易给人耽误。他不只是心下坚,也疼,拿手按他,更拒按。这个要注意,有一种痢疾就这样。这个我遇到过,就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啊,还不是新得的病,我给她治的时候,已经痢疾一个多月了,我看她那样子,不行,她脉偏迟,但是舌苔重,干得不得了,我摸摸她的胃口,身上都僵硬了,叫唤,她拒按,她就心下坚。后来我说得了,干脆吃大承气汤,我说药虽然是猛药,你少量服,频服,你观察啊,自己的妈妈,你一宿没睡觉,一会给她吃点,一会一会给她吃点,就这么一个药吃它也不泻,全剂吃完了才泻,泻什么?竟是干大便。我第二天去,她弄了个木桶,南方人有恭桶,就听到亢亢响,就那样了。所以这个痢疾厉害,应该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不是说咱们现在这样,承气汤治痢疾就是糟尽人,你得辩证啊,这是一种。其脉平,心下坚,坚且痛啊,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下利不应该结实,这个吴又可说是瘟疫,厉害。这是边下边结,一方面下一方面结。他这样怎么着,津液快丧失,结实也太厉害,如果津液丧失到家了,人虚下来了,那结实没办法了,大承气汤不能用,那就坏了。所以病实人虚,下之,也得死,不下更得死,那非得把人耽误了,非得急下。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脉迟,在.伤寒论.里也有这么一段。脉迟,本来是个不急的脉,是胃虚胃寒,上边不是有脉沉而迟者。脉迟与滑同时见,这个迟说明正是实,实到相当程度,它阻脉气滞,这个脉不流畅,不那么快,而滑,这是实。不可轻视,这个利啊这不是要止的样子,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这一段与上面那段就差一个迟,脉也滑。下利,脉不应该滑,“反滑者”是里头湿。“当有所去,下乃愈”这一攻就好。“宜大承气汤”为什么不说急下呢,他就是脉只是滑,还没到迟的程度,那个迟说明证有欲虚的表现,那你再给延误,就不行了。那个迟比这个厉害,里头这个实啊,已经阻脉气滞了,所以脉也不那么流畅了,这得急下。底子这个虽然滑但是没有那种情况,也得下,但是不是那么急。所以张仲景这个辩证啊极有分寸的,旁人在这里头搞搁那东西都不行,你看头一章那个脏腑经络先后病,与他(张仲景)的文章就不一样,就是论脉论证也不一样,所以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张仲景)的,所以这个书啊经过王叔和收集、整理,这个书大概后来又散失了,它不像伤寒论那么完整。这个后人附的东西也不少。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说休息痢的了。下利本来已经好了,那么到某年某月某时,他又复发了,这就是病毒没尽的关系,那非攻不可。
这种得事情啊,也是常见的,你看咱们在临床上,遇到痢疾,一般都喜欢用
乌梅这个东西,常常一开始就用这种收敛药,痢疾也好了但是不久又反复了,这也是说明这是休息痢的一种。尤其这个热痢的开始,没有复发,我观察很少,都是该攻不攻,那都把病毒遗留到里头了,那早晚也是祸。他就是痢疾不再发,也能为其它的祸患。这个就是,他说下利已差,还有寒虚啊,也有自己没治,他也就是还好了,再有自己吃些烧鸡蛋啊,都是一种补法,当时也好了,但是不久就复发了。复发之后,你要不泻,一半时他也不好的,这也依法当下,宜大承气汤。这个大承气汤,我们也不必太
迷信,不必非大承气汤不可,我们要看情形了。如果恶心、胸陷满,那大
柴胡汤,就行。那么要结合,没有柴胡证,调胃承气汤啊,这也是常用的药,也有
大黄、芒硝,但是没有厚朴、
枳实,他不那么大胀大满。如果胀满得厉害,大承气汤是非用不可的。不那么胀满,用调胃承气汤就行。我们不一定非得用大承气汤不可,真正大实大满还得用的。这个书啊,他的证候总是不全,他这个在.伤寒论.里头都有,所以他在这里就随便那么一说。就是休息痢,当下,也是大承气汤。大承气汤证当然是大承气汤,没有大承气汤证,下之也是可以的,这是随证而施了。大承气汤方在痉病里头,咱们已经讲了。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凡是谵语都是胃不和、有燥屎,没有其它的问题。他这里用小承气汤,说明胃不和发谵语,这个有燥屎,一般是小承气汤。他没有大的潮热,没有其它的非得用大黄、芒硝不可,用小承气汤微和其胃,也能治谵语嘛。小承气汤比大承气汤差不少啊,虽然有厚朴、枳实、大黄,但是没有芒硝。这大黄没有芒硝,它解热力量差,小承气汤它没有潮热。假若热得厉害,你还要搁芒硝,没那么胀就搁调胃承气汤,厚朴、枳实去掉。如果又胀又有热,实得都厉害,可以用大承气汤,只胀而没有那么大的热,可以用小承气汤。下利便脓血者,
桃花汤主之。这个也见于.伤寒论.少阴篇。“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这是有问题的,他这个说明的意思啊,就是久便脓血,这种下利不止的话,那么确实也变成阴虚证候了,可以用桃花汤,不然的话不要用它。便脓血这种下利,十有八九都是实证,用桃花汤的机会相当的少。那么他病的相当久了,的确是有滑脱的样子,那么你看吧,他这人绝没有热象了,这时候有用桃花汤的机会。桃花汤还是好药的,但是我们一般遇到痢疾,不要就用它,这个不好的,这个关到里头了,出毛病的。
它这个药,赤石脂一斤,一半把它挫了,当饮片就是煎,一半呢,筛成细末,单独搁,它另服的。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他主要用赤石脂这一个药,是收敛,那么稍稍加点温药,干姜啊,所以非虚寒不能用,滑脱的这种便为血的这种痢疾。那么这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米熟了汤成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所以单独预备一半筛末,它是一斤啊,用半斤煎,那半斤留着这么单吃的,一回吃方寸匕,拿着现在说,就是不到3克。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所以这个药收敛止泻的力量相当大。热痢下重者,
白头翁汤主之。...所以脓血便它好嘛。但是这个下重,就是里急后重了,只是用白头翁汤,通过临床,还是加大黄好,白头翁汤加六克,白头翁二两是错了,白头翁应该搁三两。“不愈,更服”这个药一点不像那个桃花汤,多服没有问题的。那么真正里急后重要加大黄好;要是血便呢,要加阿胶。咱们遇到的痢疾有的是,尤其这个一痢,就是一型痢疾,他下的东西就是血汤子,这种痢疾啊,用白头翁加
甘草、阿胶,比较好的,这个大黄可以不加,真正的血便,他并没有里急后重,这个咱们说的这种就是病菌感染的痢疾,这样的有,这个痢疾不好治啊,他大便这东西就像熟
米饭的米汤那个样子,红的,可是那里头其实全是血,这种痢疾也是热痢,用白头翁加上甘草、阿胶,比较好的,这个我也用过。本段呢一般热痢下重,可以用白头翁汤。如果里急后重得厉害,里急后重就是蹲肚,就是自下,这类的呀大概都要搁点麻黄,书上没有,这是根据临床实践上那么体会。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
栀子豉汤主之。下利后,痢疾好了,这人呢更烦,下利,他就烦,那么下利好了他还烦,说明里头还有热了,但是按心下,没有实,不是心下坚,心下濡,这个里头没东西,为虚烦也,所以用栀子豉汤就可以了。这个虚烦不是真正的虚衰那个虚,咱们讲那个虚劳,那个虚,这个不是的。这个栀子豉汤也是苦寒药,它对应承气汤说的,胃家不实而语,不是真正那么虚,所以管这个也叫虚烦。栀子豉汤治烦还是相当好的,心中懊憹,烦得不得了,吃这个药挺好使的。它就桅子、香豉两味药,其实这药不是吐药,它这个得吐可止,没有。我常用这个药,一点也不吐。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而厥,四肢厥冷,这是所谓里寒了。但是反有外热汗出,这个外热就是汗出,他身上多少都有些微热,那么就是“里寒外热”根据他这个条文上的意思。那么真正下利清谷又厥逆,这个与前面讲的其面戴阳是两样的,那是在上头,所以这个表证出汗,它也要从上边出,上边受之,所以这个表证自然有气上冲了。那么他这个热不是,颜面当然还是苍白色,他不是浮阳戴面,不是要从表解,这个汗出,的确脱汗,这是虚脱的样子。凡是真正的阴寒重证,而外边有点热,这都是无根之火,这就危险了,虚阳外散的意思,所以赶紧用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就是四逆汤,它又加重了附子、干姜温性亢奋药,就是四逆汤,你看看这个方子就能看出来。他这个附子用大者一枚,附子这个药大于一般的附子,分量是不一样的,大的特别重。干姜呢,一般用三两,强人可以加四两,所以这两个药都加重了,那么可见这个虚脱啊非用温中,恢复胃气,以这个为第一的,不然的话不能行的,但是它这个附子有亢奋作用的,所以咱们现在说它强心,有强心作用。那么下利清谷,四肢厥冷,同时再汗出不止,这种热不是真正的热了,这是虚脱的一个样子,所以赶紧用通脉四逆汤来挽救。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这个有问题的。“下利肺痛”这个难解释,而紫参也不是可以痛。紫参在.本草.上是苦寒药,它的治疗近似柴胡,它也治心腹坚、邪气积聚,同那个差不多,可是它通二便,利小便、通大便。可见这个下利也是一种自下,就是痢疾那个痢,他用紫参配合甘草来治疗。肺痛不可解,恐怕有问题的这里,有错简。那么这个方呢,治这种热痢,里急自下这种情况,可以用。气利,诃梨勒散主之。诃梨勒,它是虚胀冷气,它起这个作用。虚胀,里头有冷气,那么这种气利需要用这种收敛药。诃梨勒是收敛,它治这个虚胀冷气。我们头前“下利气者,利其小便”那么这个呢,它用诃梨勒散,这个病是虚实之分。一般这个下利气,就是分解它就行,就是使之水谷一别就好了。如果里头是虚寒的情况,可见冷气啊出虚恭啊,要排出就觉者冷,那么这个应该用温性的诃梨勒散。到这讲完了。底下又是两个附方,.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他这个对的,“哕数者”就是哕逆得相当厉害,这跟我们前面说的“视其前后,何部不利,利之而愈”是一样的。如果大便不通,哕逆频数,再谵语,那当然可以用小承气汤了。小承气汤是胃不和而谵语,正用它,同时这个哕逆就由于谷道不通的关系,你吃它就可以好了。这个其实头前也有了,就是哕,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而愈。这个.千金翼.提出这个方子是对的。通大便不是随便就用小承气汤的,要有谵语才可以用。.外台.有个
黄芩汤。黄芩汤与我们头前那个四物黄芩不一样,这个可以起名叫六物
黄芪,近乎
半夏泻心汤这类药。黄芩、
人参、干姜、桂枝、
大枣、半夏。那么这个药当然是健胃止呕。它有人参、干姜,有半夏它止呕,同时也解烦,它有黄芩,虽然没有
黄连,但是有黄芩。这个黄芩、黄连,我们头前讲白头翁汤,它都是治下利,解烦止利。所以这个方子一方面补胃治虚,有人参,有姜、大枣这些药;同时有半夏、干姜又能止呕;有黄芩呢也能治下利,所以它治干呕下利,这是在.外台.上有这个方子。这个方子与半夏泻心汤差不多。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这一章讲疮痈,就是一般的疮痈。还有肠痈,咱们现在说的阑尾炎也属于这一类。浸淫病,这个浸淫病啊,就是平时说的黄水疮。这个疮痈,它是两种,痈是痈,疮是金疮,里头有金疮,它是这么几种种病。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这就一般疮痈的一个脉证。这个“浮数”就是表有邪脉浮而数嘛。这依法呢“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这是痈脓之变。头前咱们讲的那个肺痈,你们看看大概就有,
桔梗汤就是,他是“脉数,振寒”这是有脓的一种反应,他不发热,这就是古人说的疮热,在这里头,外面不发热,但是而反恶寒,这就是一般发疮热的一种反应。“若有痛处”假设你身体有哪个地方疼,那肯定那地方要发痈,“当发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这就是一般的疮痈发红肿的阶段,看看有脓没脓的一种诊断的法子。“诸痈肿”一般的痈肿都在内。古人那时候他是,现在容易了把它割开看看,那时候是从外边看的。“欲知有脓或无脓”就拿手,“掩肿”就是抚按这个肿得的地方,如果要是有热,那就是有脓,如果抚按这个肿的地方没有热,那就是没化脓呢。这两节都是指的一般的疮痈说的。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我们在头前虚劳里头,大黄蛰虫丸,它是有这种证候,其身甲错,面目俱黑,这是瘀血的一种证候。那么这个肠痈起码也是有瘀血的问题了,在中医看。“腹皮急”腹皮就是肚皮了,拿手按,虽然比较拘急,但是按之非常的柔软,“按之濡”就像有肿状似的。这说明虽然外头这个腹皮呀,外头虽然有些弦急的样子,但是按里头很软,就像有所肿的样子。“腹无积聚,身无热”那里头没有抵挡的东西,腹无积聚。
那么这句话它是两种意思,一种说它是虚证,一种说它已经化脓了,里头没有痞块的样子。那么外边没有热,脉也数,跟我们头前讲得是一样的,脉数应该有热,但是痈脓啊都是脉数无热的。“此为腹内有痈脓”这是有痈脓的一种反应。“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那么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啊,这个附子用量非常轻,它不是准现于一种阴虚证而用附子的。这个郁脓的排出,大概都搁一些振奋的药,或者是,你看咱们这个枳实芍药散,它拿
大麦粥,在把这个排脓汤里头搁鸡蛋黄,都是鼓正气,古人就是这样,这个证虚啊不足以排脓,他用一种强壮亢奋药辅佐其它的药物,使它达到排脓的目的,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药,你不能重用,这里头你看就看出来了,薏苡十分、附子才二分、败酱五分。古人的一分啊,古人一两是四分,二分就是半两了,合现在的分量它是,是顿服了,一次,半两,三味一两五,就是合现在一钱半,古时候一两合现在三钱,那么它这个半两呢合现在一钱半。那么这个药主要的排脓,它是薏苡和败酱者两个药的关系。薏苡有解凝排脓、利小便的作用。这个败酱也去瘀也排脓,那么这两个药就是一种这个都较比寒性的排脓的药,但是要使脓达到排出还得在这个扶正方面,你得稍稍搁点有一些亢奋补益的药才好,所以加点附子。这个药很常用了,它不但排脓,还去湿痒,像一般皮肤病常用它。尤其这个硬皮症,我不断用这个药,很好使。就是顽固的牛皮藓,这个药也好使的,附子可是不要重用啊。我用这个药都重,薏苡差不多用一两,败酱可以用五钱,附子一钱到二钱,一般顽固的皮肤病挺好使的。那么在这个书上它是用来排脓了,偏于虚而有脓可以用这个方子的。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个肠痈的病啊,上边举了一个薏苡附子败酱散了,那时化脓之后了,而且有一些虚衰的反应。那么在起始的时候呢,是不要排脓了,这段就是起始。“少腹肿痞”这个下腹,少腹就是小腹了,有肿块,这个痞就是痞块。“按之即痛”痞块那个地方,拿手一按就疼,就是现在说的阑尾炎就是那个样子,那么疼啊往前阴隐疼,就像淋疾似的,但是淋疾呢,小便是不利的,“小便自调”与淋还是不一样的,它痛的情况,拿手一按,引至于前阴那样子疼,就像是淋症那种疼,但是它是小便自调的。“时时发热,自汗出”说明是里热了,阳明病,发热汗出嘛,阳明病法多热,这是里热,所以他发热而汗出,但是他不像阳明病那个实热,不到那个程度的,所以他“复恶寒”这也是运脓的反应的那么一个样子。“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如果当时我们诊察这个脉,迟而紧,这个紧都是实象,说明里头还是实而没有完全化脓,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腹皮急,按之濡”还不一样,这有痞块。如果脉迟紧,这是脓未成,这没有问题的。“可下之”就是用大黄牡丹皮汤。“当有血”这个时候他肯定有瘀血,那么下来的当然也是瘀血了。“脉洪数者,脓已成”假设脉洪数,那肯定脓已经成了,“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皮汤主之”指的是可下。他这个不可下,这个脓已成,要活看。看大黄牡丹皮汤,方后的
说法就明白了,他说“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可见大黄牡丹皮汤这药也排脓,它有这个
冬瓜子,冬瓜子排脓。它说这个脓已成、脓未成啊,指是没有完全化脓,你比如说像上边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那种情形,那万下不得了。那么有一些是已经是有脓了,但是没全化脓的时候,吃大黄牡丹皮汤还是无害的,可以的。它这个是以脓已成,完全化脓的那么一个情形,那就是不可下了,他是有这个意思,你看这方后语就看出来了。这个方子也很常用了,丹皮、桃仁都是去瘀的药,冬瓜子是最有作用于痈脓,这个疮痈,它能够消肿排脓,另外搁大黄、芒硝就是消炎去热了。那么这个药并不只是治疮痈,我们去瘀血的时候,假设要是特别里头有热,可以用它。尤其这个药,在这个其它脏器有这种炎症,疼得厉害也可以用,我不断用,像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时候,有关胰腺的一些病都可以用,不过...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