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4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4
  那么,从秋至冬要是衄呢,这是一个阳明之络有伤,这个也是一个约略之词,也不是一定的,而且这个话也不像是仲景的话,这个做个参考,这个在临床上是不可靠的。这是在衄呀,有在阳明,有在太阳为候的不同。那么春夏呢,春夏的时候常是太阳经之络伤;那么要是秋冬呢,常是阳明经之络伤。络就是细血管,这个话在张仲景书里头呀不像他说的话。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 ,不得眠。这个在伤寒论的禁汗的条文里头已经有过。亡血者勿汗呀,这个衄家是久失血的人,那是不可发汗的。如果强发其汗再夺其津液,血液更伤,这个衄血是上边虚呀,从头部老出血嘛,如果这时候你再夺其汗,那么这块额上陷,就是肌肉要塌陷。这个肌肉丰满,前头讲很多了,人津液、血液虚不从形体整个累受的,这个在前头讲了很多很多了。那么要是局部也是一样的,颜面老出血,老衄血的人,衄家不是偶尔出血,是常出血,他这个面部的液体本来就少,如果再发汗,夺其血,肌肉非塌陷不可。脉也紧急,脉失去柔润他就紧急,一点柔润的样子没有了,就紧急。目系呢,也由于失去血液的营养,也不滋润了,所以直视不能眴。眴,是指眼睛活动,他不能眴。那么心血亏,而不得眠。这是衄家不可发汗,那么其它的亡血当然也不可发汗,凡亡血均不可发汗,这也是举一个例子。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这个衄、吐、下血的脉应也是不同的,这个是分别说这个脉应。
  “面无血色者”这是亡血一个的外证,前面虚劳篇讲很多了,面无血色,面色白,面色薄,这都是面无血色的一个通译语,那么这又是亡血的一个症候了。“无寒热”就是没有外邪,那么这个病人无故的面无血色,又无外邪,肯定是亡血家了。“脉沉弦着衄”沉弦着,虚劳的样子。这个弦呀,本来是有余的脉,这个就是弓,弦者为简,那个弦,像按着鼓皮似的,也是外边脉道硬,里边是中空的,沉弦者是虚劳的现象。衄,都是指久衄,虚劳病的一种反映,所以久衄虚劳,所以脉才沉弦。如果有上面亡血的反应,什么反应呢?就是面无血色,又没有外感的情形,肯定是亡血了,亡血会者衄,会者吐,会者下。如果脉沉弦这个是久亡血的人,大概是衄,这是一个虚劳的现象,你们看看虚劳篇,脉沉弦者,虚劳的脉常有的。他们有改的,他们把沉弦改为浮弦,浮弱改做沉弱,不对,你们看看就知道了。“浮弱,手按之绝者”这个是骤然间失血太多,浮弱者就是芤脉,脉是浮的,一按里头没有,弱,你再使劲按没有了,这是亡血,大失血的样子,这是大下血造成的,下血,下血的量多了。“烦咳者,必吐血”烦咳这是肺病了,吐血,大概都是肺疾患是多了,所以这时必吐血,这全是从自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而谈的。面无血色者是亡血的一个外证,再没有寒热,没有外邪,肯定这是亡血了。亡血有各种不同,有久衄亡血的,有一种大下血的,也有一种肺病而咳血,吐血的,烦咳者指咳血就是肺病那种吐血。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吐血这个病,就是上面所说这个,“咳逆上气”咳嗽不止,而且气又上逆。“其脉数而有热”这是邪气盛,就是肺热盛,“不得卧”呢,这是正不胜邪,正虚而邪盛,所以他要是活不了的,这是死证。这个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在临床上这个吐血呀,吐血这个脉都应该是不及的脉,上面浮弱呀、手按之绝着呀或者上面那个沉弦呀,这个脉要是吐血无论是怎么失血都是不要紧的,他应该,人吐血虚,脉也虚。那么这个则不然了,脉数而有热,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么一个咳血的病呀,那是相当危险呀,而且尤其是要到躁不得卧,不得卧就是躁,躁扰不安,就是邪已胜正,正不胜邪的一个症候了,所以这非死不可。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失血的人呀,脉急数都不好,尤其久病,你像这个肺病的失血,到这个情形不死的太少了,这个很准确,这个在临床上大家都有体会。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这个嗜酒最伤肺不过了,这个嗜酒而咳者是肺受伤了,那一定要吐血的,一定能使吐血。那么道理呢?就是饮酒太过所致的,所以酒对肺是最坏了,不能够过饮,过量饮,要一咳嗽就容易吐血了。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者为虚,虚寒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这一段在虚劳篇里讲过了,那个男子则亡血失精,还有失精两个字。那么“寸口脉弦而大”这个弦脉本是有余的脉,在这他说“弦则为减”减者,没内容谓之减,就是我们按这个脉呀,虽然弦,但是里头没东西,没东西就像按鼓皮里头是空的,可是外面硬,他与芤脉浮大中空还是不同,他是弦,以弦脉为基础的,所以他说弦者为减。“大则为芤”脉又弦又大,但是大呀,也没内容,有外无内,象葱叶子似的,也是中空的,这两个脉都说的是中空之脉不过是既硬又大,所以弦者为减,大者为芤。那么弦者怎么又变成一个减了呢?所以“弦者为寒”弦这个脉主寒,这个寒指虚,虚而生寒。那么芤呢?这是血虚了。那么这两个脉同时出现,所以这叫寒虚相击,就是寒虚相搏的意思,那么这种脉叫做革。妇人要现这种脉要半产漏下,男人现这种脉要亡血,这个讲的是亡血证了,所以他搁个亡血没说失精,不是讲的虚劳了,这个前头讲过。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这个衄家不可发汗,这个是泛言亡血,是亡血都不可发汗,一样的。如果发其汗,本来就亡血,那么汗再夺其体液,这个是虚到极了,虚极他就转变为阴证,所以他叫寒栗而振。咱们讲的这种虚寒证,这个寒哪来的,虚极他就寒,人生化的机能没有了,一片寒。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这一段讲的瘀血了,瘀血的征候,这一段就举的这些征候。“病人胸满”唇舌全是血华显现之处。我们看人,西医也是,他看眼睛,这都是,这个外边,靠外边这些的黏膜,全是血液显现的地方,血液要是没有毛病,是光华显现,好看。那么这个“唇萎”就是血不荣于唇了,唇萎。“舌青”尤其这个舌青,你们看那个肝病常是舌青,起码舌头边儿,咱们说那是瘀斑,这是瘀血的一个征候,唇萎舌青都是瘀血的一种反映。他由于血液又虚,所以我们遇到血虚的不一定都得补呀,宜祛瘀,祛瘀可以推陈致新嘛,瘀血去了,自然血液就恢复了,你越补越坏,瘀血不去,你白补。所以这个唇萎呀,说明血虚的样子,但是有瘀血证也常唇萎,尤其舌青,这是一个瘀血很准确的一个征候。“口燥”口干舌燥是有热象了,有热象要是里热呢,他要喝水,所以阳明病他口燥欲饮,所以稍稍欲饮之,和其胃。他这个血分有热就不是了,有瘀血的时候常有热。“但欲漱水,不欲咽”他愿意漱水、漱口,那么这个热他不在阳明胃,而在血分里头,所以这也是瘀血的一个危候,这在阳明篇里讲过。外“无寒热”不是有外邪。“脉微大来迟”脉微者,咱们说气不足者脉微了,这个在伤寒论里头讲了,阳气不足,阳气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概括血液和体液,就是津液、血液都属于这个阳气。脉微就是液微,体液微。大,有外无内那个大,他是指芤脉。而来迟,那么头两个微大是瘀血造成的,有瘀血所以血液就虚,来迟呢?血不足,气也发滞塞。这个在临床上常说,血瘀气滞就发生这种脉。“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这说明这个少腹急结的症候,他本来不满,他是感觉满,里头是瘀血。所以咱们讲这个少腹急结,古人用这个字,用的相当好。他不是那块确实是像腹涨满也不是,也不是有疾患,症瘕积聚也不是。他就感觉那块呀,自觉呀,急。急呢?
  日本有个形容,就像大人穿小人衣裳似的,就觉这块难受,憋得慌,急结这两个字,日本拿小孩衣服比方挺有意思,没法形容,李东垣他们解释就是不宽快,不宽快也解释不出来,不宽畅,就觉得里头又憋得慌,又觉得里头胀,在外边呢,他没有,他也不是真胀,所以这两句话就解释这个,病人本来不满,在外面瞅呢,他没有,他就说满,他就说急结。这个地方古人对症候名称起的呀,都有深意,咱们讲这个急结就顺口就讲过了,其实他这个就解释这个东西。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他这个主诉的病人,他不能说出急结来呀,他不懂急结,他本来不满就说我满,就觉得膀胱部位呀,血室这部分呀,他觉得满。那么这是有瘀血的一个要症,“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还有一种,我们头前说,这个咽燥但欲漱水不欲饮,也有渴的,这瘀血证,这一段讲这个。病人像一般发热一样,“如热状”人就像发热。烦而满,口也干燥,也真渴,那么这似乎有里热的样子,但是其脉反不热,那么这个脉没有滑数这种脉。“此为阴伏”呀,这也是一个瘀血症,这在伤寒论上有,“这个病发热十余日,脉浮数者可下之”那个浮数,要是真正里热脉也不浮呀,所以脉浮数,像在表似的,但是这个说明虽热不去了。这一段主要是在这个瘀血了,这可以下,可以下但是先没拿瘀血的药物来下,先用承气汤了,但是下之不解。他说合热消谷善饥呀,这个是实证也有瘀血证,那是又一段,那么这一段呢,他说口干而渴,也烦,也觉满,这个满就象上面说的腹不满,自己觉得满一个意思。那么这个的情形象有里热,象是阳明内热的样子但是没有那个脉,不大不滑不数,这是热伏于阴中,阴就是指阴血说的。“是瘀血也”这也是瘀血的证候,瘀血的证候反映的并不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这个当下之,下尽瘀血,这个热也没有了,瘀血也出了。那么这以上都是讲的原则的东西,他有这个惊悸、衄血、下血、吐血,以至于瘀血,或者讲其脉,或者讲其证。
  那么底下呢,就应该具体治疗了。他头一段就不能好明白,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这个火邪,这在伤寒论上有的,“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这是伤寒论,其实这两书是一个,他没分开,所以在这又提一个火邪者,那么火邪者是什么样的证候呢?他说太阳病本来是应该发汗,那么以火熏之,以火熏之要是不得汗的话,这个人一定要是必燥,其人必燥,这个燥就是精神不安,就是惊,这个讲的致惊。到经不解,一定清血,这种血是由火所造成的,所以管这种叫火邪病。他没得汗呀,表证还在呀,所以他还用桂枝汤,但是加些龙骨牡蛎和蜀漆去引致惊。那么这一段看不出来有惊狂,还有一段这专就方剂来说了,也是伤寒论,你们看看伤寒论,火邪那里头他都有,“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根据这个方子他治惊狂的,怎么个情形呢,伤寒脉浮是病在表,应该发汗才对呀,那么这个大夫呀,以火迫劫之,迫劫之就是逼使大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病必不解呀,亡阳,就是大汗,亡津液,必惊狂,这时候假设这里头钩动里饮,伴之气上冲,影响胸腹动,而其人如狂。所以伤寒加温针必惊也,都是这一个意思,卧起不安,这个应该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那么这一段他搁一个火邪,他概括这两段的意思。这个火邪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用火来劫这个病,而病没好,那么到后来他可以要便血的,这个叫火邪。同时用这个方子的意义一定有惊狂,他致惊嘛,他这个书,头一个就是惊。这个惊狂在伤寒论也有这么一个,“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慌,卧起不安者,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所以火邪这两字呀,概括面挺广。...他这个气冲得厉害,这个芍药,多少有些敛,所以把它去了。脉促胸满嘛,胸满得厉害,往上冲厉害呀,他用桂枝去芍药汤。这是桂枝汤证,如果气冲满为候者,你要把芍药去了,用桂枝去芍药汤。他又有惊狂,这个惊狂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神识,咱们说这个就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证候了,那龙骨牡蛎呢,就是安神定志的一个药,致惊。可原书上呢,恐怕这里头有痰饮,所以他搁蜀漆,蜀漆这个是祛痰饮,因为非法治疗,钩动这个痰饮,所以古人把怪病当为痰饮,这种惊狂里头常伴有水、有痰饮的一个问题,所以他既加龙骨牡蛎,又加蜀漆,要如果没有痰饮,蜀漆可以不用呀,那么这个方子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惊狂。还有一个方子,就是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那就是桂枝甘草两味药,桂枝甘草汤的基础,那个是心悸,气上冲得厉害,同时加龙骨牡蛎,这你们看看伤寒论都有的,他这个随便举了一个,搁火邪上来治,这惊狂的发作大概都由于火攻的多,这段主要说的致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