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1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21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这段很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病下利后。这个下利呀,它是胃肠的一个病啊,病下利后,胃气没有复的时候。由于下利丧失津液,这个人想喝水,想喝水要少少给,你要大量给水,如果小便再不利,这个胃消化水的能力还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头非留饮不可,我们讲痰饮也讲了其胃,这个胃水不胃水,尤其胃气一坏了,非死不可。它这一段的意思非常广泛。第一个,说是这个水病,尤其里水,这是胃气他就是虚。那么治疗呢,当然有可下的机会,又当别论了,一般说不要破坏胃气,那你越是虚衰,那个水不会好,所以这是一个世人以警戒之意,他写这么一段,这段看着没多大意思,其实很重要。所以咱们治水总是要顾虑这个胃气。底下讲了半天了。在五脏各方面也影响有水,它既分五种的水,下面就拿脏腑来解释。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身重者”就是组织里头有水气,它身子沉。“而少气”者,里头水自下以迫上,压迫横膈膜,这人少气,水在里。由于少气,所以他“不得卧”他一卧,那个水呀,更往上迫,他要是站着、坐着,他的水就下,不往上压迫,还轻一些,所以要是里水往上压迫的甚,都不得卧,咱们讲那个小青龙汤的讲过了,咳逆倚息不得卧嘛,就是有支饮,饮也是水。“烦而躁”那个心是阳脏啊,火脏啊。心阳之火为寒水所困,所以烦而躁。“其人阴肿”这个心火不能下交,那么他阴肿。这段说明什么问题呢,它是辩证的问题。古人认为心、肾这两个脏器它是有关系的。心火不能下交,要病水的,肾水不能上济,要病火的,所以总得水火既济,这个人的身体才会安和,这是古人的看法。所以关于这种的,就是心火气衰了,所以发生这种水气病,那么突出的表现,下边肿,其人阴肿。这个有点道理,心脏的水肿大概都在底下先发生,心脏病的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这个说得最好了,这个就是肝硬变腹水。“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就是腹水。“胁下腹痛”胁下是肝的部位,当然是胁下痛,牵连到中间的地方,他也痛,他都是指上腹说的了。这是肝腹水,他很清楚。“时时津液微生”由于肝水不在胃里头,所以胃还能生津化液,但是肝病也会影响胃,它还时时津液还能微生,不象脾胃病,它一点都不生,它微生,尤其“小便也续通”因为它也不是肾。这个肝硬变腹水是这样,它也不是小便一点也没有,它不是,你要是吃剧烈的药,完了,那个小便一点也没有了,你影响到肾脏了。不然的话,它小便老有,但是少而已,续通嘛,正是说明这个肝硬变腹水。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古人认为肺合皮毛,所以肺病,那个皮毛,所以“风伤皮毛内舍于肺”嘛。那么假设这个因肺而发生的水肿,这个身非水肿不可,因为皮毛是在外边的嘛。这个肺,他不是水之上源嘛,这个肺主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古人是这么看的,肺有这个作用。那么因肺病而造成的水病,所以小便不通,很难,它的水道发生障碍。“时时鸭溏”着也是古人说那个肺与大肠为表里,肺病容易影响到大便溏。其实呢,拿咱们辩证说呢,小便难,大便溏,拿现在西医的看法,就是代偿作用,他就水谷不合了,但是古人看这个现象,还是一点不错的,但是它说的是肺和大肠为表里,他们两互相有关系。那么这个整个说明的还是一个辩证,咱们遇到这种水,无论他哪发生的,怎么一种水肿发生,它肯定与肺有关系,这是古人的看法。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这个也是辩证。因为这个腹,脾所主。脾水,这个腹要大的,就是要有腹水的。
  脾主四肢,所以四肢要苦重,特别要沉。因为这个脾胃他是一家,脾胃气虚,津液不生。咱们头前讲的那个肝也是腹水,那个肝水,可那个津液,还时时微生,影响脾胃,脾胃不是它的本病,真正要是脾胃上而来的水肿,那么它津液不生。“但苦少气”水在里面,所以水甚了,它一定要少气的。“小便难”上边都说的小便难,肝病,他小便续通,他不是一点没有,你看那个肾就不是。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他这个是“不得溺”所以古人说肾是地道,地道不通,水是一点也没有,尿是一点也没有,它不得溺。“其腹大,脐肿”古人看脐以下为少腹,这是肾所主,所以肚脐是特别要肿的,也就是说他这个腹水在肚脐以下严重。肚脐肿,这个腹水我们经常看到,也是下边腹水厉害,肚脐往外怒怒着,要是太突出了,这个腹水就不好治。“腰痛”肾病嘛,腰要痛的。“不得溺”肾是主水的,它要是病了,是没有尿的。“阴下湿如牛鼻上汗”这个寒水越下越重,所以这个阴下这个地方,湿,这个水都渗于外,就像这个牛鼻子上的汗似的。“其足逆冷”是说阴寒下甚呐,手不那么逆冷,足是逆冷的,是寒饮在下焦的一种情况。“面反瘦”这个水气一点不能济上,所以面反倒瘦。这是说的肾水。那么这一些在治疗上,当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古人在辩证上,他是有的。凡是这类情况,无论这水是怎么发生的,它都是肾水,腰痛、脐肿、没有汗,尤其这个下边阴寒得厉害,它说这是一种肾水。那么至于治疗,这里也没提。那么这种情况,它只是里水,小便不利,就指不得溺,这个还是挺有关系的。它底下,在治疗上有个总则。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诸有水者”就是上边这个五脏所病之水说的。“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下肿,水有下趋之势,应该顺势利导,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呢,这个水,有外出的这么一种趋势,“当发汗乃愈”。这也不管治水,治一切疾病都应该这样,总而言,要因势利导。这个病,它上边水肿了,这个水它要上越,但是它不是要吐,我们这个人的出汗,都在上体部,所以咱们太阳病也是,他要有广大的上体部要出汗,所以头项特别强痛,它这个水气都在上边。那么这个病的趋势,也反映这个,假若上边肿,这个水,有外越的情况,所以这个因势利导要发汗。这是个原则,这是挺重要的。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寸口脉沉而迟”沉是有水,迟是有寒。那么我们就寸口脉的诊查,他说寒水是相搏于里了。寒水相搏于里,胃气非虚衰,就是脾胃虚衰,所以趺阳脉当伏。趺阳脉气衰,水谷不化,如果偏于“脾气衰则鹜溏”。古人认为这个脾,它输送津液,它气衰不能输送津液了,所以人要鹜溏,大便要拉稀的。“胃气衰则身肿”这个就是头前我们讲过的,这个胃气一衰,它不能化谷,血液、津液就是要枯竭的。那么外边,尤其络脉非虚不可,它既是有寒水相搏在里,而胃气在虚,络脉再不足,这个水非往外走不可,所以说胃气衰一定要身肿的。
  这个影响络脉,不是说这个经脉太实,它是虚,你看咱们说的这个胃气虚,骨气不行,影响血少,四肢厥冷,都离远的地方,这个络脉也是一样,经血也是虚,但是络脉是更虚。所以水,它就往虚的地方来,哪个地方虚就往哪个地方去。不是说这个络脉虚,经脉就不虚,不是的,经脉也虚,但是不到那么个程度,络脉是空虚。所以里头有寒水相搏于里,如果是脾气衰,那么大便要稀,就是下利了,如果是胃气衰,那么水谷不化,津液不生,影响经虚血少了。血少,尤其突出的表现在毛细血管,那特别要少,认为这样水就趁着这个表,络脉虚而聚于皮表而不去,它往那块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那么这个就是影响到了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这是什么道理呢?十二经脉都是受气于胃,所以胃是水谷之海,那么十二经脉也就是血管了,它也都得来源于胃。这个胃气一衰呀,这个少阳的脉也不足,这个卑,就是不足。少阴的脉也细,细也是不足,细是血不足。这个少阳指的是什么,不是指足少阳了,这个指的是三焦,手少阳。这个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这个是.内经.的话,水道出焉,水道顺着三焦而下输膀胱。那么三焦虚,水道不利,那么少阴脉也虚,那就影响肾了,地道不通了。所以男子一定是小便不利,那么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经水还是血了。“血不利则为水”不是,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了,血不利变成为水,这是错的。这个血不利影响发生水,这个不光是女人,咱们头前讲的属于肝硬变的腹水,也与血分有关系的。它古人把这个水肿,尤其是里边这个水,它分为血分和气分。气分纯粹由于营卫不利;这个血分,由于先病血而后病水。先病血,这个血指什么,就是淤血。这个血不利,也影响水不通,尤其咱们这个门静脉这个地方,最重要了。这个肝硬变要是只是利水,是把这个腹水消去,但是病可完全好不了。古人有用鳖甲…丸的,大黄蛰虫丸这个药也很好使,所以要坚持用,它是有效的。要是只是这个血分的水肿,你光利尿解决不了问题。它是先病血后病水,那么这种的水,它叫做血分。这个不光妇人有,男人也有的,看你怎么一种水肿了。你象我们说的肾脏炎那种水肿,它是纯粹是气分,所以那个发汗、利水就可以好。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底下这段没什么大意思,我可以讲一讲。这一段肯定是后人所附进来的。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这是他问先生,他说这个病人,“苦水”你看他样子吧,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又不利。你给他诊脉的时候,不说他这个水的病,反说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就是诊脉的时候啊,病人的水病很清楚,他说这些。那么如师所言的,脉是怎么个脉,你怎么这么说啊。底下这个师曰,就答复他,说他这个病,寸口脉沉而紧,就是指的这个寸口脉了。沉而且紧,那么沉是有水了,紧为寒,他说这种的脉。由于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在关元那个地方,有寒、水相结在那个部位,这个病不是一朝一夕的。“始时当微”开始的时候它不觉,尤其年盛,年复力强的时候他更不在乎。“阳衰之后”年事稍长了,古人这么个看法,年事稍长阳衰阴进,都是这样子。“营卫相干”这个营卫不相协调了,阳越来越损,阴越来越盛。那么这个“结寒”就是结在关元这个寒水之气,这个时候略微就动了。肾气也上冲了。这个肾气上冲不是张仲景的话,是后世注家的。“喉咽塞噎,胁下急痛”这是气冲了,气上冲,上冲咽喉,它就是根据奔豚气那个看法了。他说咽喉发堵塞,胁下就发急痛。这个要是不错治呢,也到不了这个情况。
  “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那么其实他是气上冲,这个气往上冲,你要吃泄药,气击不去,气与下药啊冲击的,那个病除不了的。后来一看下不好,就“重吐之,胃家虚烦”这个咱们头前伤寒论讲过,这个吐,胃丧失津液,它要发烦热的,所以虚烦者,虚者指是吐伤津液,胃中燥要发烦,这么一个虚干,所以“咽燥欲饮水”吐伤胃液,最厉害了。“小便不利,水谷不化”这个胃气虚了。“面目手足浮肿”这个胃虚了,它总是要发生这个,他以前就有这个寒水结于关元,就有,这时胃一虚,外边就要肿了,就是头前讲的那个道理了。那么大夫看了有浮肿了、有水了,这才看明白,用葶苈丸下去。葶苈丸咱们讲过了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弄成丸药。“当时如小差”吃这个药的时候好一点。可是,“食饮过度,肿复如前”它当时好是一时的了,这个水肿是有这个的,你要是用这个攻击药,当时是好一些,但是胃气已经虚了,那也是错的,过后还是要复来的。“胸胁苦痛,象要奔豚”它的气冲老没治,主要的矛盾在这里。胸胁苦痛,这个气老往上攻嘛,形象就像奔豚病似的,上冲胸咽。“其水扬溢”由于气冲,这个水气更厉害了。“则浮咳喘逆”浮指的浮肿说的,尤其那个面目它总要浮肿的。咳喘上气而逆,他所以给他治,他说的气冲、要咳喘,他都是解释它这一套。它就用气上冲,有水气,挟水气以上冲,所以要浮肿也要咳喘而逆。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要抓主要矛盾。当先攻击,这个胃气错了,你们那是胃气不,应该是冲气。“当先攻击冲气令止”冲气一止了,一切都好掉了。“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这个新病指什么呢,是指大夫给误治诸类这种情况,就是气上冲的厉害,所以这是个新病,那个老病,就是结在关元的那些病,这是老病了,然后在慢慢再治。这段毫没有意思,拉嘎不休。你看看这个句子,文章也不象张仲景的话,他这个四、六卷都是晋、南北朝以后,所以你们念古文就知道了,没有什么意思,这个象什么呢,就像头前讲的痰饮,服小青龙汤后,那个辩证差不多。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腹痛者加芍药”这个就不要,这是后人添的。风水,虽然他个提风水,这里其实不是风水,后头你看看这个方剂就知道了。主要就是表虚,“身重汗出恶风”表虚有恶风,尤其黄芪剂,这个黄芪这个药啊,它是实表的,表虚到极点了,那恶风非常敏感,这个在临床上要注意。特别恶风的,大概是黄芪证,他那个汗出,他表不固,汗出。身重,你看他没说身肿,后边也肿的,但是以重为主,重者多湿,就是皮肤肌肉多湿,身上觉着沉。所用这个方,为什么脉浮,他这个水在表,湿在表,这个本来在风湿里头,提到这个方子了。病在外,脉就浮,并不是认为是表症,纯粹有表虚。表虚,它这个水气都在外表,聚于皮肤而不去了,这是实表就治,这个方子纯粹是实表。这个防己黄芪汤啊,就是桂枝汤去桂枝加防己黄芪。头前痉湿暍里头,就是桂枝汤去芍药,加木防己、白术、黄芪,它就是利尿,实表。因为他没有表证所以去桂枝,这里没有桂枝,去桂枝、芍药,它这个黄芪、生姜、大枣都有。它主要是用黄芪,黄芪加上姜、枣还是健中补胃而外以实表,是补中益气的一个办法。那么另外,它用白术、防己去水,它是这么一种治疗,这没有表证。到后头它说得非常好,后头附方里头,我们在详细解释。这个虽然说是风水,他是症候象风水一样,也恶风,脉浮,也汗出,象这个风水,症候是相同,实际上他不是的。风水要发汗的,所以这个要注意。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这个是真正的风水。“一身悉肿”这个他不是光重了,是身上都肿了。脉也浮。“不渴”这个不渴,不是多余的一句话。要是渴,就不能发汗,它这个不渴,正是应该发汗。这个渴,前面也讲了,诸有水者,凡是渴而小便数者,非得下利,绝不可发汗。这个发汗,丧失人的津液。一身悉肿,脉浮,恶风。“续自汗出”这个汗多,继续,老出汗。这个汗多是有内热的关系。
  它紧接的一句话,“无大热”无大热,不等于没热。它这个大热指的什么呢?身大热,阳明病。发过汗,身大热,蒸蒸发热。它不是那种发热,那种发热是阳明病了。它既有表,也内里有热,所以他说无大热,但是续自汗出。这个汗出,是由里往外蒸,里头有热呀。所以用越婢汤,越婢汤在外解表内清热,大量石膏啊。你看这两段,所以我们得在临床上得辩证,看着样子都象风水。那个恶风,可是非常的厉害,那个纯粹是表虚,由于表虚,外边肿,他没提了,但是它的肌肉里头也是停湿,身体特别重。所以这两段不能等同看,这很重要。都是说风水,头一个风水,形象像风水,其实是皮水,第二个真正风水。这个越婢汤,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药。“恶风者加附子一枚”这是要不得的,这都是后人加的。“风水加术四两”也不对。这是.古今录验.那个书上说的。那是里水,头前那个,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身肿,里头腹水,它用越婢加术,那么这个也不一定得是风水。越婢加术,他外边没有表证。前两段都是说风水,但是风水也不限于越婢汤一个方子,后头还要有。现在这两段很相似,在临床上千万要注意。如果他没有热,而且恶风相当甚,特别敏就是。我遇到过这个病,我知道。就是在夏天,比较热的天,他这个屋子关得严实,一点风他都受不了,这个我是亲身体会。那他纯粹是表虚,所以你千万不要用麻黄剂,那是黄芪剂。所以这两段写的在书上都差不多,看这个症候,实际是不然的。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这个说皮水,皮水也不是一种治法,也是各种不同。如果“皮水为病,四肢肿”这个水气就在皮肤里,皮水是这样子的。如果“四肢聂聂动者”要用防已茯苓汤。四肢聂聂动是什么意思?他是既有水气在皮肤里,如果再有气上冲,这个水气相击,他要微微动。聂聂动就是微动的一个状态。聂聂就是微微有动。如果只有水,没有气上冲,他不会动的。所以桂枝配合茯苓,他就治筋惕肉瞤、肉跳,那是桂枝、茯苓结合在一起就有这个情形。桂枝治气上冲,茯苓去水。那么这个方子呢也是这个道理,它是桂枝甘草做基础的方子。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你们看这个方子,他是桂枝、甘草治气上冲。大量用茯苓,茯苓用六两,它也去水,但是治肉动,又是跟桂枝配伍去了。那么这个方子以防已茯苓去水。黄芪还是实表,因为这个皮水呀都是络脉虚,黄芪这个药既能补中,又能实表,所以补中益气要用黄芪的。表不实,水气不去,假设这个方子不用黄芪,我们用桂枝、甘草、防己、茯苓,当时也能消肿,不是不能消肿,但是马上就回来了。它这个还虚之呢,水去还来。你非这个根本解决,它不虚了,水在里头站不住了,把这个水去掉了,病就好了。所以治皮水,这个方子还是一个主要的方子。那么在临床应用是这样子,如果没有四肢聂聂动,也没有气上冲的情形,或者桂枝、甘草,我们用上边的方子,防己黄芪汤,也未是不可的,那也是治这个病。你看情形,那么如果他是有桂枝甘草汤证,又有表虚,有皮水的情况,所以它得辩证,他主要的方子,他四肢聂聂动,用这个方子特别好使。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这是在这有重复一下了。越婢加术汤前边讲过了。甘草麻黄汤在这个地方有些问题,这个咱们不得不讨论。用甘草麻黄汤也可以说是治风水的,不能治里水。小便不利造成的水肿,不利小便只是用甘草麻黄汤是个危险的事。我恐怕这一段都是错误的。大家注解都这么注了,这个主要还是治风水。这个风水有自汗出的,续自汗出,里头有热,他要汗出,用越婢汤就是这个道理。假设这个不是汗出,喘而急迫,无汗,这类的风水恐怕用甘草麻黄汤是对的。所以这一段很成问题,一般注家都是敷衍了事就下去了。据我的研究,甘草麻黄汤在这个里水由于小便不利为主的这种水气病,叫我看用不得。因为头前讲很多了嘛,如果小便不利,水停在里,不先利小便,攻表是没有的,有时还击动水气而造成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一段有问题,咱们留在这,大家讨论。据我看,它是治风水的,风水无汗。这个书错误是有的,所以到这个地方应该拿出来,大家讨论。甘草麻黄,它是无汗而急迫可以用这个方子,用甘草缓急。喘、无汗,这种的水肿,有用甘草麻黄汤的机会。所以咱们说的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这么个样子,故令病水,这叫里水。用越婢加术汤是没有问题的,要用麻黄汤成问题的。所以越婢加术汤,它也不用越婢汤,要加术,它兼利尿嘛。在这书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单独这一节它用甘草麻黄汤,我越看越不对头,各家没怎么解释,但是这个是成问题的。这个甘草麻黄汤纯粹是发汗的,重复汗出,温服一升,一升不出汗,你再服就要出汗了。不汗,再服,它要他发汗,所以治小便不利的里水是成问题。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少阴为病,脉沉细,细就是小,他比较这个脉就是沉,不那么浮,这是少阴病。那么少阴病也在表嘛,所以风水也可以发生少阴病,不是不可以发生少阴病。这个属少阴,就是这种水气病属于少阴。“浮者为风”只是浮,就是头前讲的风水。
  “无水虚胀者为气”也有虚胀的,这在临床上也常见,看到他是发肿,但是按着没有水,他不像这个水,一按,没指,完了,有坑,他没有,那这是虚胀者,这是气,气当然不能发汗了。“水,发其汗即已”凡是水肿,那发汗就可以好了。无论是少阴,还是太阳病这种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脉沉,就是沉小了,那个属于少阴病,得用少阴的发汗法子,少阴的发汗法子你就得在发汗药里加附子,这是麻黄甘草加上附子,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个咱们在伤寒论少阴篇就有了。“浮者宜杏子汤”这个杏子汤,大家在这本书上他说这个杏子汤没有、不见,那么各家的说法就不一样了。这个书上说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那么在这个.医宗金鉴.他们说就是麻黄甘草汤加杏仁,我认为这个都不对的。这个在伤寒论上有,这个说明是大青龙汤,回头你们翻.伤寒论.。他说太阳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用大青龙汤发之。那个就是,无少阴证,少阴证他脉有沉小了,那你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一段就针对那个来的。所以如果脉沉小,这是少阴病,那个大青龙汤用不得。大青龙汤是越婢汤与麻黄汤合方,里头他也有杏仁,那古人叫它杏仁汤,也不一定,这是无从考据。但是我们就这个风湿这种病,根据伤寒论,又有太阳伤寒,脉浮缓,这么一个条文。那么脉浮,他是属于风水,所以我们说大青龙汤比较合理。甘草麻黄汤加杏仁,那不叫方,加杏仁就能治,那么甘草麻黄也能治。要如果身疼痛,那更应该用大青龙汤。这个风水,有两个讲的,有一个是身疼痛的,那么如果身疼痛,这种风水用大青龙汤更好,他本来就是要身疼痛的,就是不疼但重也可以用。根据伤寒那个就是,我想大青龙汤合理。麻杏石甘汤治不了,麻杏石甘汤不能治水气的。那他不跟越婢汤呢。这一节原则上讲很好,所以在这个风水不只是阳性病,那么少阴病也有的,不过是这里提出来属少阴,与这个风水区分,所以他说属少阴,其实就是风水而陷于少阴病,也得发汗,水都得发汗,在表纳,不过他发汗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那么与阳性病的发汗办法不一样,阳性病得用杏子汤。杏子汤是个疑问,大家的说法不一,我认为是大青龙汤较比好。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这一段大家的解释也是千奇百怪的。厥,厥者无汗,四肢厥就是血少。厥而皮水者,皮水也是应该发汗的。厥而皮水者不可发汗,只能利尿,但厥无汗麻,这个应该用利尿的法子。他用蒲灰散大概总是有热了,蒲灰、滑石这两种药前面讲过,都是利尿药,那都是偏于治热。那么这种厥也不是一种寒厥,注家有那么解释的,说厥就是逆,皮水逆了,这是...解释,说是水出来了,那么拿蒲灰散外敷,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陈修园、.医宗金鉴.都是这么解释的,我认为不是的。他没说外敷,蒲灰散主之,还是指内服药纳,这是利小便。凡是水气病,无论风水、皮水,当然不是一个治法了。你看头前我们说的那个防已茯苓汤也是桂枝甘草为基础,那个也是解表的办法,那么当然也有用麻黄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要是厥,血虚,你不但麻黄不能用,桂枝也不能用,所以他必须,只是能利小便。蒲灰散只是举其一个例而已,当然在临床上还有其它利小便的方子来治水肿。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一句话恐怕是一个错误。我们在讲历节的时候有,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他讲的历节痛,又把它搁这了,这个恐怕是注家搞的。黄汗这个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这个病有热,形状像风水,但是表现是不一样的。“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这个与风水是大不相同,他出黄汗。“脉自沉”虚,黄汗这个病也是虚病,尤其是表虚。“从何得之”那么底下是“汗出入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知道这个不一定对的。我遇到两个,都是女人。尤其这个方子说治疗那个,他更不是这么得的,恐怕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咱们可以搁到这。那么就是张仲景的话,也是略举一斑,也不是这种病,都得汗出入水中得的,这也是概括不了的。那么这个病,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为什么呢,主要是黄汗病丧失体液太厉害了,丧失体液以致渴,这个津液亏损得厉害,这个时候不能再让他出汗了,虽然还是要用桂枝这类的药,他老气上冲麻,但是要加苦酒。这个苦酒就是醋,这个酸收啊。黄芪是补虚。桂枝、芍药也是调节营卫。桂枝治气冲,与芍药两个搁在一起,对调节营卫还是起作用的。其它的热药药都不让搁了,姜、枣都不要了,不能再出汗了。桂枝汤的方剂一般甘、温药都不要了,另外加上醋。醋就是使他不出汗,你们看看这个方后说明就知道了。
  它吃这个药,开始要烦,这个烦得道理呢,就是他不得出汗,他老出汗,一不出汗它就烦的。服至六七日,烦才解。若心烦不止...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黄汗之病,两胫自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