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7
底下就是与脏腑的关系了。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这不是说水饮跑到心脏去了,不是那样死于句下。就是这种水饮涉及到心脏的症候了,主要还是“心下坚筑”心下坚还是胃。筑,悸,就是跳,跳的还挺厉害,跳还是属于心脏,后世说水气凌心,心属火最怕水,涉及到心脏它还要跳,当然这个水也在胃,我们看这一段就是上面痰饮。“短气”胃里有水就短气,有水就叫恶水,我们要是想喝水都是胃里头没水,胃中干口中燥,有水就是恶水,而不愿意饮。往心脏上贴也行了,水克火了,所以水涉及到心脏,那他恶水的很了。其实就是痰饮,痰饮往上涉及到肺就是支饮,也有时水气涉及到心脏,心跳动的厉害,古人就说关系到心脏了,水在心。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吐涎沫”就是咳唾涎沫。水涉及到肺了,一定要上面说的“咳逆倚息”都这里是简单说的,它光提个“吐涎沫”痰呀,浓的叫涎,稀薄的叫沫,涎沫都来自于肺,与肺有关系,所以它说水在肺。那么由于咳吐涎沫太多,伤津液,所以咽干口燥也愿意喝水的。这是水在肺,就是说的支饮,支饮与肺有关系的。水在脾,少气身重。“少气身重”里边有水少气,胃有水。才刚说的水饮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呢,他就身子重。这个就是一半说的溢饮,一半里面有痰饮的关系。这个脾主四肢,古人这么看的,是就部位上说的,这个与脾有关系。碍及中气,咱们说中气归于脾了,水在里,碍及中气,所以它少气。就是刚才讲那个,说水停心下,有点水就短气,压迫着横膈膜,身重呢,就是组织里有水,那么由于脾主四肢,所以说水在脾,与脾有关系。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这就说的是悬饮,这说的是部位,胁下嘛,是肝部位。那么水在肝,胁下发支满,这是悬饮了。“嚏而痛”上面说的是咳吐引痛,那打嚏喷它也是引痛,意思是一样的,上面说的是四种,这里说的是波及到五脏了,字句稍有变化,一个意思,咳嗽当然也引痛。这是说的悬饮,悬饮部位在胁下,肝所主的部位,所以说水在肝。这和刚才讲的一样,不是水跑到肝里去了,不是那个事。水在肾,脐下悸。“心下悸”错了,这肯定是“脐下悸”属于下腰嘛,水在肾,水在哪动哪就跳,所以心下悸应该是胃,那我们讲痰饮可以,脐下,在下焦这里动,应该是脐下,属肾,也是部位上属肾,所以叫水在肾。那么这两项,上面说四类,下面又说五脏之水,是一个问题,是两方面看。就水的形象部位来说四类,就它这个部位关系到五脏所主上说,五脏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你们好好看就知道了。这就是观点不一样了,站在五脏上来观察,五脏各有属主证,胁下肝所主,胁下有水说水有肝;那么咳唾涎沫,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心下有留饮就是胃,这“留饮者”就是饮留而不去的意思,换言之就是胃里有水。
水性寒,当胃的部位在他背后,较寒冷,这是
自觉症,如掌大那么一块,是如掌大。上面说的五脏有水,也是各有症侯的,这个呢说水留在哪,哪就有症侯,如留在胃,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它这小注“一作转甚”是对的,“咳嗽则辄已”不对,辄已抹掉,还用后面转甚是对的。这说的是悬饮。他说如果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个地方,那就是悬饮了,他说是胁下痛引缺盆。我们头前说,痛饮胁下,缺盆就是心口窝这个地方了,也是在胁下这个部位,不过是偏正,是一个意思,不过是语词变化了。如一咳嗽就更厉害了,咳嗽牵引这个地方痛,一咳嗽更厉害了,不咳嗽也感觉痛,十枣汤证就这个样子。那么这个讲什么呢,这个留饮留在胁下这地方了,它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痛引缺盆,你别咳嗽,别喘气,或打嚏喷,这样子痛的更厉害,这有时候留饮所在而发生的症侯,他详细分析一下。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这就是头前指水饮了,那肺饮,吐涎沫嘛,这指是肺饮也就是支饮。这饮怎么跑到胸中去了?它由肺往上冲逆,水气波及到胸中,不是水跑到胸中了,跑到胸里那就是胸水了,古人的意思不是那个意思,水气往上冲逆,胸中有些症候发作,主要发作什么呢?就是咳唾涎沫,其人呢?而渴,短气还是里面的水,心下有水了,这说的是支饮。这个地方呀应该是一句,他这个前后搁在一块就不像话了。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这个文字是错的,头前都是因有留饮怎么怎么的,在什么部位,怎么怎么的。这块先提出四肢历节痛,就是四肢痛重,这光提个痛,没提重,当然也重了,这个指的是溢饮呀,如果脉沉者,脉沉是里面有水饮的一个脉应,脉沉者当责有水嘛,这就是有留饮?留饮留哪了?留在四肢了,留在四肢还不是溢饮,当汗出而不汗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这就是咱们说的外邪内淫这种老年气管炎说的。他说膈上病痰的话,他不说膈上有饮,他不象上面说的有饮在膈上,他不是的。这块是病痰但是当时不显呐,指的什么呢?就指满喘咳吐,这个病发作起来呀,又满又喘又咳嗽又呕逆,咱讲的小青龙汤证就是这个东西,平时不显,反正里面有痰,咱说有痰喘就是指这个东西。他发作的时候,平时不显,一得感冒,一天气变化,受了风寒就诱发,发作的时候就发冷、发烧,就是表证了,那他里面有潜伏的痰,就是饮呐,换言之就是水气,遭受外邪了,就是外感了,那他里面潜伏的痰饮在这时就起作用了,外有风寒之邪,内有潜伏之饮,那么他一发作起来,不但发热恶寒,而且背痛腰疼,这都是一切的表证呀。而使“目泣自出”淌眼泪、流鼻涕、打嚏喷、咳嗽都来了吗?“其人振振身瞤剧”这个身瞤剧,这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他喘咳的身动的挺厉害,另一个是有水气也可以,身振振欲僻地,里头有水饮也能够有症侯的发生,筋惕肉瞤,这个我也想他不是,这个他说的是由于咳喘相当厉害,发作起来,同时发烧怕冷身体痛疼,目泣自出,他咳喘的厉害是身体动的。咳喘这个病咱们在临床上经常见着,并不是那个水气在那个水气动经,身为振振摇,不是那个。这种病怎么叫伏饮呢?平时不显,可一发作他显了,所以有这种情况就像支饮似的,所以叫伏饮,伏饮者潜伏,他这个平时伏潜的像好人一样,他也别感冒,别到冷的季节,这个在临床上很多,到时候能诱发的发作,一发作连同外感到痰饮的症侯必重,像他刚才所说的。
所以这个饮呀在这块说,很明显平时也是能看的着的叫留饮,平时不显的叫伏饮。所以用的字眼也不一样,他说“膈上病痰”换言之膈上有痰病,但平时不显,一发作起来满喘咳吐,发热恶寒,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瞤动也相当剧烈,那么这个叫伏饮,伏饮的意思就是平时潜伏,这个病很多。这都是根据饮有四,然后说影响到五脏的症侯,也可以说水在五脏,这么样来看。另外呢,不但这样,水在哪哪就是一定有症侯的。总而言之离不开这四种饮,就这四种饮,他反反复复的,你这么观察也行那么观察也行。你说那个留饮,在胁下,那也可以,那就是悬饮。然后他又把那个饮呀,有留饮,咱们看到当时一眼看的到的水饮;一种平时他没有,他受了风寒之邪了才发作,咱们就说外邪内饮这套东西,这个发作起来非常之凶,所以这个伏饮古人也就这么说,这外饮所在地方非常的深,平常不显,这都是想象的
说法了,我们知道就是饮在这潜伏着。底下继续讲,这个饮的来头也是不一样的。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个“病人”指得的伤寒病,他这个书伤寒杂病论嘛,都是大病,大病胃都不好,胃未整个恢复,虽然欲饮水,可以稍稍与饮之嘛,在伤寒论都讲很多,依法救之,你给他一点一点喝,你别大灌,以水灌之必喘,多喝水也要喘的。“饮水要多,必暴喘满”因为他胃不消化,不像好人那个胃,饮多少都在胃里堵着,在这搁着呢,压迫横膈膜就满,首先心下那满,压迫横膈膜阻碍呼吸他就要喘。病人如果喝水一次喝多了,必暴喘满,要发生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痰饮病嘛。“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食少,还是食欲不振,胃里消化不良。假设食少饮多的人,这个饮也会有流到胃里头去,他因为食少,这个胃还是弱了,弱了不但消化不了谷,水也不消化。所以水停在心下,停在胃里的话,如果厉害话,甚者则悸,就影响到心脏了,心要跳。“微者短气”顶轻了也是要阻碍呼吸而短气。这个在仲景的书里常引用这个症侯,短气呀,少气呀,全是有水饮,我们以前讲也是这么讲的罗。在胃里有停水他短气,这是微者,厉害的就要心跳,所以心脏跳多有水饮的关系,所以水在心,筑筑然跳动,心跳的非常厉害。他说这个食少饮多呀,可以发生两种情况,如果停水多那就是甚,甚者会怎么的呢?就要心悸,轻的话,他即是水停在心下了他要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这个弦脉,主寒主饮、主水饮、主痛、少阳脉,都是弦,一个脉主多种。一般来说,这个饮脉弦,这个弦呀限于一只手,大概右手多,这什么道理,水属于气分。瘀血症,你们可以体会,凡是血症,他这脉不正常的现象都限于左边,不但脉限于左手,而且部位也在左边,咱们讲桃核承气,少腹积结,也偏左边,这个你们到这个病可以按一按遇,这个小腹积结的部位也偏左边,这是古人的经验。据我观察,还是心脏在左边的关系,他这个血分大概都偏于左,气分偏于右。这水属于气分,不是血分,所以在仲景的书管他叫阳气,气属阳,血属阴,所以关于津液,他叫阳气,这与后世看法不一样,所以拿后世注.伤寒金匮.常会搞错。所以他现偏弦,如果两个手都是呢,大概都是寒,为什么寒呢?都由于下之冲虚生寒,那么他在这地方说,也是下的这个水。水饮有下之症侯,可不能遇到有水饮就吃泻药,像十枣汤也下水了,后头讲很多,不应该下要下,不仅一只手弦了两手都弦了,就变成虚寒的状态。所以他是个倒装句,本来他应该这样的,脉偏弦这是饮,脉双弦搁后头就好了,这是寒。为什么变成这样呢,就由于大下后其虚,大下后容易发生虚,虚极生寒嘛。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一般的饮是多弦,但肺饮不弦,这个可以看出来,咱刚才讲的都属于肺饮,肺饮都有外邪的关系,他都是咳逆吐涎沫等等,都有外邪的关系。所以他就是浮而不弦了,但苦喘而短气,他怕你不明白,苦喘短气都是有外邪的关系。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支饮与肺饮一个,咱们头前也讲,反复他讲,这个支饮也喘而不能卧,这不还是内饮外邪嘛,加上再短气,他这个脉和肺也一样,他就是肺饮嘛也有外邪,他也不弦。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都是另一节另一节,不是一大块,他这个书都在一起了。病痰饮者,指头一个四饮不有个痰饮嘛。是痰饮都由于胃虚,胃虚才停饮,胃要好他不停饮,所以痰饮大概都是胃不好,所以他停饮,饮是性寒了,再虚,所以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不能随便吃泻药吧,应该以温药和之,这是原则上的。刚才差不多都用温药,想法调理胃,胃不好痰饮好不了。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这个方子咱们讲过了。心下有痰饮,就是胃中有水饮了,胸胁支满。他这个胃有饮呀,都是胃虚,这个寒饮乘着胃虚都往这上来,人感觉胸胁支满,从下往上谓之支,就是咱们感觉逆满。水往上冲呢,人脑袋就晕,目眩,就是头晕,眼花缭乱,就是弦晕。苓桂朮甘汤主之。这是我们常用的,为什么搁苓桂朮甘汤呢?这主要是胃虚,这气从下往上冲,所以桂枝
甘草治气上冲,另外加上苓朮使水从小便走就得了,这也是所谓温和之法了,这药你看哪有寒药,都是温。这就根据痰饮上来的,这个在心下部位属胃,也是痰饮的一种了。苓桂朮甘汤咱不生疏,这个在伤寒论里讲过了,它主要治胃水,胃有水就容易目眩、头晕呀,所以用这个药大概都有
茯苓术,这个茯苓术都治头晕头眩,治心悸,尤其茯苓治心悸,也治头晕,但没有术和泽泻治晕更好。那么这个方子呢,茯苓、桂枝、白朮、甘草,重用茯苓四两,桂枝、白朮各三两,甘草二两。这个方子呢就是降气冲、利小便,水你给找出路了,大概这个痰饮都由小便利之,另外搁温中健胃的药,你得看情形了。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短气有微饮”你看这句话,我们头前那个,“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句话就根据那个,短气有微饮呐,这个短气不厉害,他不是甚者则悸,要是心悸那厉害,只是短气不过有微饮而已,根据那个来的。所以他这个书你各方面都得好好看,没有他那个句话这个不好解释,解释起来费劲,他就是根据那句话来的。所以那个饮呐,应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之,就咱上面说的,利其小便而去其微饮就可以。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也利小便。对于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这两个方子相同的,但两个方子应用不相同。
苓桂朮甘汤治的是实证,肾气丸是虚证,我们用的时候还要详细分这个证的虚实,该用哪个用方子用哪个方子,名有不同的症侯。这个肾气丸也讲很多了,那个少妇不淫,小便频数呀,他也有治小便不利的时候,渴,饮多少小便多少啊,这个情形大概都属肾气丸;苓桂朮甘汤没有,苓桂朮甘汤他是气冲。而根据药物来分析,肾气丸以
地黄为主,大量用地黄,主有热寒之象;苓桂朮甘汤没有。所以我们在用药,虽然他提两个方剂,他就利小便去微饮这个作用都有,用的时候还是要选一个适应的方剂,该用哪个用哪个,他这个书全是这样。所以我们对这个方剂必须弄清楚。苓桂朮甘汤,他这个目眩头晕在肾气丸上很少,他没有术,术治胃停水的,他那个决不治胃停水,为什么呢?大量
生地、胃有停水吃那个不行。这两个方剂详细分,应用的并不是一样,就利小便去微饮的作用相同,该用哪个方子用哪个方子就有效,用错了,不但没效,就有害,哪个方剂都如此的。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
半夏汤主之。“病者脉伏”咱们说脉沉为有水,这个伏是沉更厉害,这个水更重。古人说这个脉伏,你推动这个脉管才能摸到,足见他沉的更厉害,沉而且也是微细这个脉,这个饮最重了他脉伏。“其人欲自利”这个人希望泻下来点好呢,而“利反快”虽然下利,反到畅快,不苦于下利,也就是说这个人脉伏、下利,但下利他高兴,一下利他感觉舒服。利反快,一下利的时候感觉心中畅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可虽然他老这么下利,心下续坚满...,像石头那么硬,一般...,所以水要真结了,更硬的很,他不是水的本身,他那块组织起了这种的症侯。这就是水要出去,所以生理上反应也有这个,下利,利反快,但虽然下利,心下续坚,还是坚、还是满,一点都不减轻。这就是留饮不去,在哪不去?就是在心下不去。“欲去故也”这块有留饮不去,所以这个病的机转上看出这个问题,在人的身体的本能上打算把他驱逐出去,所以下利,但是自然良能他达不到,虽然下利了还是那个满法,就是欲去而不能自去,就这个道理,这个挺好,所以怎么样呢?所以干脆下水,他用这个甘遂半夏汤主之,甘遂就下水的力量相当凶了,咱们在陷胸汤时讲过了。这个方子用起来呀,不过他有个相反的药,甘遂不能根甘草搁一起,他给搁一起去了,但是他用蜜解,蜜解药毒。这个方子不是可以用甘草,因为这个病挺急迫,心下老这么坚满,他有个急迫情况跟着,所以甘草应该用,这个方子我倒用过,一点不药人。我用他治过一个肝癌,他这个腹水用这个药真好使,可这个人终究是死了,但活了挺长期间。甘遂半夏,半夏下气也利水,甘遂下水是没问题,两个搁一起呢就治心下坚满。
芍药甘草是治腹挛痛的,脚挛急不是芍药甘草汤嘛,他这个上面这么坚满,他这个肚子也要发挛急,其码要拘急,所以他用芍药,或者他也痛。假若心下坚满,二便不利,腹较挛急,拿手按也有抵抗,这个方子可用。不必痛了,痛更是芍药证。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有收敛,但古人说他利水,这在临床上没有很好体会,可我们治下利呀都用芍药。一是治腹痛,二是说芍药于下利有好处,可能是去水分。那么在一般利尿药里面搁它很少,由于这些矛盾看法,我们不敢确定它是一个利尿药,它治腹痛治胀满是肯定的,它这芍药在这块用主要治腹胀感、发挛急、腹急,同时上面是心下坚满,它用这个半夏甘遂,这是可用的,这我敢负责任,不会有什么中毒现象,我用过嘛,挺好使,只要是二便不利。可是甘遂在临床上应用,它是毒药,对于咱们一般的肝病的有腹水啊,顶好不用它,迫不得已,我们用的时候,对扶正的药要加的,那十枣汤就是,
大枣大量用可以,但凡不用它,还是不用好。以为
治病把胃气治坏了,再有腹水那非死不可,那活不了,甘遂这个药猛劲的泻下药,有毒,对肝更不好,虽然书上提到这个,他说的这个像肝硬变肝腹水,心下坚满,肝硬变水你看吧,尤其上腹部他往外,他特别硬而满,还老是那样子,还不见消。也就因为这个,肝癌腹水我给使上了,那个效果还是相当好的。后来我再没用它,因为这方子开了,药房他不给你抓,甘遂反半夏,十八反都知道,你还得下注角,不然的话他不给抓。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我认为这两句话有问题的。脉浮而细滑,这个伤饮就是没到水饮的程度,就是咱们伤食了,仅仅伤于饮,这个人饮得多,尤其为水所伤,但没达到水饮的程度。所以脉浮而细滑,这个细滑,就是水分多了,血液不会多了,所以血少脉细,但这个滑呢,血液里水分多他也滑呀。所以说这个是伤饮,脉浮而细滑,这还有情可原,但这也不一定,不是脉浮而细滑就得伤饮,不能这么看。底下这个更成问题了,“脉弦数,有寒饮”脉弦数其码就不对,脉弦数是个热象。别看脉弦有时主寒,但主寒它是寒实,那么他这个是太过的脉象,他与数配在一起大多都是热,脉弦数者风发也,咱们讲的疟病都有的,那时怎么能有寒饮,所以这个我认为是个错误。而且“冬夏难治”让人不可解。拿脉定证也不是张仲景的说法,这恐怕也是后人涂的。底下这个正段,说十枣汤证。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这是正证,上边那两句话可能从哪错搁在这,不好解释,咱们先搁在这留以后再研究,我看它有问题。脉沉,胃有水了,弦者主痛,这个弦脉呀,咱们讲那个小建中汤证,它那个脉弦,它一方面主少阳,一方面主里急而痛,少腹急痛,腹急痛脉也弦。“弦引内痛”这个牵引痛,脉也弦,不是说脉沉在里,脉弦主水,注家都这么注的我看不是这样的,一个脉沉就够了,脉沉就是有水饮,脉沉当责有水嘛,那么弦呢就是主痛,所以底下跟了个“弦引内痛”就像我上面说的悬饮症侯,那就用十枣汤没错。十枣汤虽然看着挺剧烈,甘遂大戟芫花这三药都是下水的竣药,也都有毒,但配伍的方法非常的好,那么把这个三味药,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肥的大的,肥大枣不是那个小枣了,肥大枣十枚分量也不轻了。取八合,先把这个枣煮了,用一升五合的水,就是一碗半水现在,煮剩八合,剩了一半了,把这个滓子去了,然后把那个药末搁里面,强人搁一钱匕,这个药末,羸人可搁半钱。“平旦温服之”平旦就是一早,“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不让你一天一直吃,所以这个药剧烈,那么这天早上吃,吃了它不下,药还是不及病,第二天再稍加点。
吃毒药应该这样的,这个地方都好,古人对于慎重的地方值得学习,不要一下子给人弄多少,当时治坏了就傻眼了,一点点增加。“得快下后,糜粥自养”不要连着吃了,就要喝稀粥,胃因下也受了伤了,这是原书上。我就因为这个,我把这个大枣加大量,大枣我用过一斤,就咱们市斤,其码也要用半斤,我也不是搁药末子,我把几味药呀也都搁二三钱重,三钱也搁过,二钱也搁过,都行。大枣多,要拿大锅,沙锅了。一斤大枣也这么吃,搁大沙锅,小沙锅搁不下,要那个枣不要有虫子的,好好挑挑,要把枣煮到什么份上呢,煮烂熟,枣核枣皮都不要了,就留汤,这个汤很多了,连枣肉都搁里面,然后把药下里头,煎这么一会,把这个药捞出来也不要了,就这么的拿枣汤子当饮,一会少吃点一会少点,一下了就不要吃。这个非常好,肝炎腹水我也这么用,太顽固的,一般药不行了我怎么用,这个病人没伤,吃来吃去,他这个肚皮发皱纹了,一发皱纹就要好了。很好,尤其胸水最好使,他不是治悬饮吗,这饮在上头,尤其胸水十分有效,这我用了多少次了,所以本来是个毒药,因为他大量用枣没问题的。像现在我们用6克,一个药搁6克,问题不大的,先把大枣弄好了,把它搁里头,煎一会把药捞出去扔了,我治几个都挺好。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病溢饮者,就有表证这个,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不汗出,他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当大夫得让他出汗,他表证啊,所以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起这个作用,发汗去水气,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大青龙汤这个药,他不汗出而烦燥,它有石膏,其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大青龙汤恶寒相当厉害,脉浮紧,他这个口干甚至渴,它有大量石膏。小青龙汤则不然了,他不渴,口舌也不干,口舌干就不敢那么用热药了,口舌也不干,他有些肺痿状态,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肿,也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两个药,在发汗,去在表水气的作用相同,可是两个方子适用的症侯是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该用大青龙汤有小青龙汤不行。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
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什么是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
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这就是越婢汤。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所以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非常的好,他说伤寒中风,他本来就是伤寒,写个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汗出,他不汗出,脉浮紧,烦躁身疼痛,而烦燥,他就是根据越婢汤来的,越婢汤这个药,它是治汗出的,“续自汗出”嘛。越婢汤治什么的?咱后面有的,它治水气,
风水,发水气的。那么本来应该吃越婢汤,尤其是治水气,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这能不能用,他没汗,所以搁麻黄汤一起。这也就是越婢汤应该出汗而不汗出,这个人发烦燥,这才能用大青龙汤,所以这地方我在讲.伤寒论.时讲的很清楚,讲的时间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罗,这是呀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营卫两伤,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这个扯的了,这个不是的。这个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症侯上一样,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但是烦燥,麻黄汤他是不汗出他不烦燥,这个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烦燥。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当的好,这个方子发汗非常的重,因为麻黄的用量相当的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到一起,这是个大发汗药,可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治汗出,方才说的越婢汤,他和石膏配一起,他无汗加上麻黄了,搁上桂枝了,搁上桂枝这麻黄要大出汗,虽然有石膏他还是要出汗的,因为麻黄的量非常大,那个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
我头两天感冒就吃这个方子,没有那么怕冷的了,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其码他没有汗,口舌干,发烦躁,这都得有的,甚至于身上疼。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都有的,但药非常的微,他决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底下这个小青龙汤,这个麻黄用量非常少了,才三两了,大青龙汤一半,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主要它治水气是治的,可是它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有这一系列问题,当然用小青龙汤的。它这个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发汗的厉害,麻黄用的少了,但这个药可是偏温,真正有热的一吃这个就坏,咱治喘也是的,假设真正邪热特别重,你吃这个药他能够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他烦躁那你千万不要吃它,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烦燥症要加石膏的,不然的话,尤其治溢饮不如大青龙汤。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个溢饮以大青汤为多,也有小青龙,不是没有,所以他说也主之。上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和肾气丸,因为这个痰饮,头前那个,苓桂朮甘汤多,肾气丸证少,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汤搁前头,但是去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通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还得用肾气丸。今天咱们讲到这吧,这一章太大,和头前讲的“痉湿暍”那个湿,湿、饮、水气都是一个东西,都是水,那么他分成三章。分三章这个湿专门对湿庳、风湿相搏的关节痛,搁在湿里;关于浮肿的这类病,或里头肿,大概都搁在水气篇里;那么这个限于痰饮、咳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那么这一点在咱们中医里还是一个发现,西医不管你痰饮不痰饮,他也不注意这个,可这个我认为这很重要的事。中医有这么几项,这个水(水气)、食(宿食)、再就是瘀血,这三个问题是所谓有病的主要原因。西医是注重病原体了,有什么病有什么病菌,假设人身体根本没毛病,不容易传染的,这毛病哪来的?就是吃,再一个就是不注意卫生,跌扑等等的,受外伤形成的淤血了,遗传的更不用说了,有这些的关系,像我们讲的伏饮,你身上潜伏到水、食或者有淤血,再外头有传染病就危险。这个很符合辨证法,外因通过内因嘛。你看病菌还是外因,你身体真好,那个病菌在你身体繁殖不了,所以你身体不好在哪呢?
所以古人呐,咱们研究的中医,这几个都是大分量,如水、食,中医的泻下药也多,利尿药也多,这里头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点东西,淤血,中医重视的阴虚,还是血上毛病。这都不是外来的,就是身体上的有了这些东西潜伏,减弱身体的抵抗力,外界的东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他合适土壤他才能生根,古人有句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那挺好的一个木头他不会生虫子的。我认为这是中医的一个很独到的发现,现在西医不注重这些。仅管谈血管栓塞,对血栓的形成他不像中医的看法,对于瘀血证他更不听,但中医在这方面有些很宝贵的东西。像我说的水气,由于这个湿、饮、水气这三章,把集中看一下,看这水气在人身上会有哪一些症侯的发现,把他整理一下不是很好的文章吗?还是挺有用,瘀血也是,瘀血后头还有,尤其妇科全是,所以这几章我讲的较细致一些,还是挺重要。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
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