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3
这是属于寒,言外呢,要是不减,就是属热不属于寒,这个寒,有时候这个寒也去,就是不满了,可是病还是没好,那仍然是有寒的啊,只不过是寒减一点,胀消一点,有时候寒加重,满也加重,所以腹满时减,但是他又满了和以前没什么大差别,那么这一类大概都属于寒,寒当然要用温药来治疗。这个实与热,虚与寒这个东西啊,有的时候在里边的病不可分,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这个实热与虚寒,有的时候不只是寒他不虚,这个卫不固不会寒的,总是卫气虚衰,它才寒,寒才乘之。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这个“躁”啊,应该是“燥”干燥的燥不是烦躁的躁,就是口干而渴的意思。“胸”应为“腹”这个在.医宗金鉴.说的是对的,说这两个字是传抄有误。这个“病者痿黄”痿者,枯萎瘦弱,人又黄,面无血色,指这个人很虚弱。“燥而不渴”口干但是不渴,口干且渴是阳明病,热实,燥而不渴是寒实,咱们讲太阴病,“下利不渴者,属太阴”什么道理,以其脏有寒故也,里面有寒,为什么燥呢?它是津液不生,这个寒充斥于胃,谷不化,气不生,所以口也干的很,就是缺阴少液的这种干,但是有寒的关系,他不渴,所以说是寒之象。那么燥而渴者呢,这是一个热实之象,那么这个燥而不渴是寒实之象。人这样的瘦弱,他的宗气虚的也是不得了啊,都波及到津液方面了,口燥。如果“腹中寒实,而利不止者”那么由燥而不渴就知道里头有寒实,他不是热实,寒实又保持不了,胃肠失去收涩的能力,而利下不止,这是虚脱的象征,胃虚寒实,而不能收涩,这是胃气衰败虚脱之候,所以主死。这也是说的腹满,实满有寒实也有热实,热实姑且不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用承气汤。寒实如果不下利不止,里头有寒实,也可以攻,后头有拿温药攻之,就是温下的法子。他这个下利不止,胃气已经衰败了,机能沉衰不能收涩了,这个不经下了,所以非死不可,而且呈虚脱的一种形象。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上面讲的两胁下痛,这个与小
柴胡汤少阳证很相似。这个呢,他说这个也是脉弦,脉弦不一定尽主寒了,这个说的是少阳病。
寸口脉弦,所以他胁下拘急而痛,胸胁苦满,而胁痛,这是小柴胡汤证,这是说邪已传入少阳。但是“其人啬啬恶寒也”这个啬啬是表未解,这就是太阳少阳并病,他的这个意思搁这一段干什么?说这是古人对个疾病的认识,说这个里面的寒也是从外来的,它说外来由表传半表半里,也能传里,是这个意思,后面说的越来越清楚来,所以他搁这么一段。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家,就是指中于风寒的意思了。喜欠,就是打哈欠,这个各个注家的意思是多样的,这个初感寒的时候,在皮肤能够使九窍不通而已,不光喜欠,同时也喜嚏,这个在这个金匮要略头一章就有,我那时候没讲,他说这个风寒客于皮毛的时候,没达到里面,只能够使九窍拥塞,而不通,所以,喜欠善嚏,就是这么发生的,就是实而在表嘛。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这一节是解释,怎么跑到里头去了呢?这个中寒的人啊,由于其人里虚,那么这个寒趁里虚而侵入于里了,这个人所以下利就由于里虚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离开表了,他就不再打喷嚏了,言外就是不能打呵欠了,故欲嚏不能,那么这个寒已经在里,“此人肚中寒”在肚子里头呢,就是表里的里,不在表,所以他想打喷嚏也打不出来了。那么这几节啊,就是说寒之中人,也是由表及内,经过半表半里到里。所以到里呢,是因为里虚,其人里虚,所以这个寒邪啊,直入于里,而为下利,这就是肚中有寒了,这个时候就不能打喷嚏,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做个参考。这个古人对疾病的看法,那么对寒疝的看法,成问题的,那个我们讲到后面再说。但是中医辨证是这样的,中医认为这是寒,这是根据辨证,用药也是用大温性药来治疗,那么这个为什么能治疗呢?能有效呢?后头讲到那的时候我们再讲,这一章啊很好,也很要紧,章也大今天也讲不完。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他反复的讲,里头沉寒客冷的人,他这东西就绕脐痛,所以寒与热都能使人痛,尤其是寒,尤其在肠胃里刺激肠胃,他准疼的。由于里头有风冷,不能消谷,谷气不行,所以人瘦。人的身上这个肥瘦啊,这就关系到这个,即西医说的水分,一百斤的水分占的比例数相当的大,这个水分哪来的,就由胃供给的,这就是中医说的津液,也叫津气。那么胃不能够化谷生津,所以人要瘦的,他这个夫瘦人绕脐痛是有道理的,把几句搁到一起理解就好了,这是由于里面有沉寒客冷,不能消化水谷,谷气不行,所以瘦人他要绕脐痛,这个肯定是有寒。那么这样的只能用温药了,这个大夫不知而反下之,其气必冲啊,如果虚其胃,更是之胃沉衰,那么这个寒呐更是往上冲,所以其气必冲。不冲者,胃虚了,没诱发到冲气这个阶段,心下也一定痞坚,就是痞硬了,就是
人参证,他胃虚了,客邪之气,往这里聚,他没造成这冲气,他也可能造成气冲,即使不造成气冲啊,他必定心下痞硬,咱们讲那个
甘草泻心啊,
半夏泻心啊,你们回去看看,这个伤寒论里头,讲这个心下痞硬讲的很好,那就是人参证,心下痞硬,就是胃虚,一泻下,胃虚,里头没东西了,那么这些客气、水气,全往胃这里头来,所以胃这个地方反到痞而硬,所以这是虚的样子。底下是出治疗了,以上反反复复的是在辨证上议论。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腹满而发热,肯定是热,实满了,阳明病的现象,腹满发热,但是虽然发热十来天,可是他个脉呢,浮而数,这是太阳病的脉,脉浮而数,病还在表,那么假设这十来天要是真正的尽是里热的关系,人是不能吃东西的,这个地方啊你们都得对照这个,咱们讲阳明篇,伤寒论对照好,伤寒论有这么一节嘛,“潮热谵语者,实也”就是说如果能吃者,但硬尔,大便就是硬,不能吃者呢,这个胃里头有东西了,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大承气汤攻之,这个地方都给这里做解释,所以他这个书啊,一个的手笔啊,他前后呼应的,咱们也看得出来,那么这一段就是的。如果真正是阳明病的那种实而发热,它不会饮食如故了,它不能吃了,他胃里头也要有所结滞。
那么现在还能吃,而脉呢浮而数,有表候,说明这个腹满发热啊,就这个证候说,这个热既有里,同时也有表没解,所以他用厚朴七物汤啊。这个地方很好,这就是辨,他个文章啊,就是精,细如牛毛那么细,不然的话就使自己看不懂,你读那个伤寒论啊,搞熟它,你这么一读就懂了,不然的话话,你怎么懂啊,怎么就知道又有表又有里啊,就一个脉浮数,伤寒论还有这么一节啊,他说“发热十余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它有这么一节啊,那么那就说的是没有表的关系了,这里是有表的关系,他主要的饮食如故很重要。发热已经十天了,腹胀满,要是真是阳明内结啊,一定波及到这个胃,这个阳明病是由下往上,先大便不通,所以他在下边,逐渐往上,最后影响到心下,胃的部位,十来天,可以影响,如果没影响,就不是阳明内热了,而有表不解的关系,所以这个脉浮而数。那么治疗呢,两方面一起治疗,厚朴七物汤,就是用三物厚朴汤,三物厚朴汤就是小承气汤加厚朴、
枳实,就是消胀,就是小承气汤胀的厉害,小承气汤证,大便当然是干了,阳明病嘛,而突出表现在胀满,所以把厚朴枳实这两个药增加分量,那么另外他有外邪,他用的是桂枝、
生姜、甘草、
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也治桂枝汤证,那么这个呢,他是气往上冲的厉害,他把芍药去了,下面不那么实,所以他以桂枝去芍药以解表,用三物厚朴以治里,表里同治,那么这个方名叫厚朴七物汤。这段都挺好的,文章也够精致的,这个伤寒论这本书非熟不可,大家要好好看看,我这么讲了,拿笔记一下,回去找一找,看看伤寒论是不是这么说的。那么至于这个方后的加减要不得,我们开始讲就说了都不要。他说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这都没问题的,底下的去加方,呕者加半夏五合,他这就是胀满啊,外面有表证发热,当然这个呕加半夏都是可以的,这个都不算错。下利去
大黄,他怎么能下利呢,真正下利腹胀满,决不是实满,要是实满就没有去大黄的道理,所以这又是瞎说,如果下利呢,下利就不要泻了,就是这么想的,这都是后人。
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那么这个寒多也不能用三物厚朴汤,你用小承气汤,寒多你治谁呀,光加生姜就行了吗,这都是瞎说。所以这个加减呀,每个方子后面的加减都不合理,有的是对的,但是与这个病情也是不相符合的,你象这个呕,呕可以加半夏的,但是根据这个具体的内容没有这些东西,没有或呕,要是有或呕那还凑合,所以他这个加减的处理啊,这都是哪个好事的,注家的注文,以前都是抄本啊,互相传抄,以误传误,就有这些事情。那么到这个地方,他只是把这个腹满这个治疗他是讲完了,但是这个书你们看看,没有治虚满的,这个虚满只是在原则上说的,就是用温药,在伤寒论里有,伤寒论里头,下利腹满者,同时身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他这个虚寒的腹满啊,非先救里,这是一。第二啊,咱们在伤寒论里有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这个方剂也是温补胃而消胀的,那么他这个不说,用这个,再参考以前可以有的,他就提一个特殊的,既有表又有里的,他特别提出来了,那么又有一个,这个里胀满的厉害,那承气汤也得变化用,所以把这个小承气加厚朴枳实,他举了二个例子,当然不够全面,就我说这个虚寒,这个书上没有,没有我们可以想象也可以想象出来,当然因证而施了,总而言之用温药,哪些温药呢,你象四逆汤,吴萸汤等都是温药,他现吴茱萸汤证,腹胀满你加消胀药也行嘛,你象呕而头痛,腹胀满,你加厚朴枳实不行吗?我认为行的,那么与他合用半夏厚朴汤都行,就我方才说那个方子,他这里原则上讲了,这个书上就是略,金匮要略嘛。底下主要的是还讲腹满的,咱们先把腹满讲了,以后给你们说说这个寒疝,大家下去准备,寒疝这个病,我们得好好研究。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粳米汤主之。这也是温药啊,这个温药这个满,他不是腹满,是胸胁逆满。那这类是由于腹中有寒气,这个寒气啊,寒和水气,就是腹里头,既有寒,同时也有水气,所以他加个雷鸣,雷鸣就是肠鸣的厉害。切痛者,痛的也相当的凶,所以这个方子,他治寒疝的,疝气痛他也治,但是得有这种情况,主要的是胸胁逆满呕吐,从这用药上看的。附子粳米汤,这个方子挺好的,这个寒疝,我们讲完了,我们讲一讲,寒疝用这个方的机会也有。如果这个人呕吐,胸胁逆满,雷鸣腹痛的厉害,这个就是寒疝也可以用的,不是寒疝,一般的虚寒肚子痛的厉害也可以用。咱们看看这个方子,大家就明白了,它主要是用附子,这个附子这个药主要是去寒,我们对这个寒疝来讲,这个去寒就不够用了,怎么讲呢?这个寒疝,现在包括多少病呀,很多了,第一个就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呀,就是我们这个小腹,中腹以下,这个宰猪,收拾猪大概都看到过,就是这个网油把肠子包着,摘这个东西很费劲,怎么叫水油,就是在肠子外头,它有个油网整个把肠子都包着,那么人身体弱,主要是弱,弱到什么程度呢,组织松弛,本来原起没什么缝,他裂缝了,肠子漏下一块就坏了,这疼的也是不得了,这咱们叫小肠疝。
那么也有掉一块油卡在那块了,也是疼,那么这不关乎寒,不是寒,虚,主要是虚,附子乌头呀,它就能够把这个组织振兴起来,它不是松弛嘛,使它紧张,恢复它,所以小肠就能回来,它不是寒的问题,它古人只能看到寒的问题,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上参考研究了,也不一定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还有一种疝痛,这个疝,寒疝的疝呀,就是痛,剧痛,怎么叫寒疝呀,遇到冷它就发作,有这种病的人也不是天天发作,遇到受寒,天凉了,它容易发作,的确也是,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把它叫作寒疝,就把病的原因归到一个寒上,那么方才说的那种与寒没关系。还有一种,咱们现在说的肠梗阻呀,肠子折叠啦,也都与它松弛,这个肠子本身松弛,他拧劲了,平时他好人,他的组织都是相当的紧,不会松弛的,不会到那个分上,到那个分上那也是疝痛,也现出了这个人四肢冰冷等等的,也影响这个消化系统了,咱们说血不到手,手就凉了嘛,不到足足也凉了嘛,它这就显出了一片虚寒的状态,那么这个也是气质上的病变,也并不是关于寒的问题,这个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后头要讲的...,虫疝,也就是虫积,这个东西特别多,尤其是蛔虫,咱们现在说是跑胆道里头去了,那个疼法,古人叫做虫疝,那个我们就要用大建中汤,有蜀椒等,蜀椒杀虫,虫子遇到蜀椒、
干姜啊,常常出来,这个我们后头要讲的。这个寒疝呀,那么结合现在这些病,如肠梗阻呀,肠折叠呀,总而言之是肠子闭塞,现在得这个病,西医就要马上手术,不通过手术,折叠或扭转的地方就坏死了,这个西医非动手术不可,中医不用的,我个后面我们要讲。所以我们方才讲附子粳米汤,它有治寒疝的情况,但是得合乎它的条件,根据它这个样,它这个半夏治疗呕逆,去水治呕逆。附子振兴机能的沉衰,使松弛紧张起来,起这个的作用,不一定它就是温,你搁旁的温性药就不行。甘草、大枣、粳米这都是甘缓止痛药,所以往上来有水逆,有寒有水气,胸胁逆满嘛,呕,肠鸣胁痛,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就是寒疝也有,寒疝我们还没讲,在这略略提一提。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什么叫痛而闭者,他的话简的很。痛,腹满痛,腹胀满而痛,大便不通,就是这。那么这个用厚朴三物汤,前面讲了,你看这不是小承气汤嘛,厚朴、枳实、大黄,这三个药就是小承气汤,但是这个厚朴与枳实的量,你对着伤寒小承气汤看就知道了,都增量了,也就是这个方剂以厚朴为主,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这里把大黄搁到次要地位了。但这个方子咱们在用的时候,这个大黄的量还是大了,不过它这个呢,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五升就五付了,五付要是四两,那也不算大,有几付,拿几除,不到一两,拿现在说不到三钱,所以我们用大黄一般呀,要是不是真正的大实大热,用6克瞒好,把厚朴枳实增大量就行了。这都是说实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这个地方很好,它当然是有柴胡证,肯定的,可是他单提出个是心下来,这与承气汤不同呀,我方才也讲了,承气汤啊,我们那个大承气也一样,他通便,他对下边起作用的厉害,所以这个大承气汤的形成啊,也是由下往上,开始燥屎,大便干,逐渐往上影响到胃,影响到胃那很重了,我们方才那节就是的,他说潮热谵语者死也,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不能吃,这里头有东西了,不光在下边了,要是能食呢,但硬尔,大便硬了,总而言之,也得用大承气汤。可是这个柴胡剂它不一样,柴胡剂呀,它由心下来,两胁心下,所以我们用药呀,这个人该用下剂,它这个病在胸胁心下的这个部位,你要用承气汤,一点用都没有,你要给他吃试试,主要是它有柴胡,它治胸胁,所以这个大柴胡开始有个心下急,心下急,就是心下这个部位较憋,不但憋,你要按它,还疼,这就是心下急的证候。那么大柴胡汤证,他就略了,因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读书的人在这里会想到有大柴胡汤证,呕逆呀,胸胁满呀,这他是准有的,但是他这个满在心下,两胁,不是底下,这个你要不是用大柴胡汤,用承气汤没用,用三物厚朴汤也没用,所以用药,你不按他这个书上你掌握不了。
咱们一认为什么上焦的病,咱们动则用大柴胡汤,加减,它不在底下,你搁什么泻下药,它攻大便,所以大承气汤一再强调,有燥屎,到那么个分上了,用大承气汤,用它去治,用它的火候,它不说心下如何如何,当然要到心下,大便要硬,那更了不得了,那非大承气汤不可,那么它这个柴胡证开始来它就从上面,胸胁满,心下急,郁郁微烦,它都在这里,所以他这里特别提出来了按之心下满痛,按着肚子却又不怎么痛,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泻药,你要用承气汤就不行了,得用大柴胡汤。这都好呀,这好在文章简,就是我讲起来你对照着,心里头呀有数,为什么呢,也是腹满,他搁个大柴胡汤啊,那个搁厚朴三物汤啊,这个分别究竟是在哪啊,就这两个方剂,你们好好的认识就行了,这都很重要。所以这个金匮要略的书,不好讲的很,要不你在这讲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一点趣味也没有,他也白写这一条,他有作用的,大柴胡汤咱们在这个伤寒论讲过了,就不再详细讲了。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上面还有一个,“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与这节是对照的,那个就有虚寒,那个当然是不能下。如果腹满不减,就是有所减,也微不足道,胀的还是很明显的,当须下这,这没问题,它是实。要是虚寒呢,它是时减时胀,时满,有所减,但是有时候回来还是那个样子,真正实它不减,它里头有结实的东西,你比如有宿食,吃的东西在胃里头,你不把实去掉,它怎么能够减呀,不会减的,虚胀里头没东西,它光是寒,这个寒气一下去,当时一下子就好了,可是寒又来了,它又胀了,它是那么一种情形,它是无形,这个虚寒是无形,没东西,这个实确实有东西,它燥结在那地方了,它不减,即使外面看着减了一点,那也微不足道,还是胀的相当难受,所以这个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是“宜”不是“主之”这个在临床上口气都含蓄啊,可是你自己看,该用大承气汤的,所以猛攻,它这个胀满消不了里实去不了,你就搁大承气汤,有的时候小承气汤,就用三物厚朴汤就行了,你就用三物厚朴就行了,所以他不搁个大承气汤“主之”有用大承气汤的机会,就用大承气汤,可以用,在临床上你还要细辨了。
大承气汤方在痉病中已经有了,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到这呀,他把这个腹胀,腹满,不但在原则上讲了,在具体证治也讲了,下回就研究寒疝。这个寒疝这个病呀,很重要,因为大家对它认识都不清楚。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心胸中大寒痛”它这个寒冲逆于心胸,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它胃中有寒有饮,它就不能吃东西,胃虚里头有寒,他不能吃。“腹中寒”主要这个寒在腹,胃肠里面了,它往上攻呀,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那么主要的是腹中寒,这是在胃肠里头罗。“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应该在上面,指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胃肠里头呀,是沉寒客冷,寒的厉害,它刺激这个胃肠,这个胃肠啊濡动,这个腹皮由于胃肠的濡动,腹皮也动,所以他说上冲皮起,由于肠子蠕动的厉害了,肠子也薄,有寒刺激肠粘膜,它就濡动,出见有头足上下,它这个上下出没无常呀,一起一伏,就象有头足似的,这起个包,那起个包,上下乱动,就象有头足似的,这是一个比喻的话,它不是真有头足呀。痛而不可触及,腹中痛的更厉害,这个疼甚至于不可触及。“大建中汤主之”那么这个说的是所谓的寒疝罗,这个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不一样,这个大建中汤呀,是大温,既用干姜,又用蜀椒,同时还大补,搁人参。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一方面解表嘛,同时呢它那个疼呀与芍药还有关系,所以加量芍药,芍药是苦寒药,这个治寒疝用芍药的机会很少啊,用也不能用那么大量,它那个芍药那个药微寒,那么这个大建中汤没有芍药。另外呢搁饴糖,这个饴糖呀,甜它能止痛,又温,所以它是建中呀,主要的这个方剂是温补胃,古人把脾也搁里头了,究竟脾是不关消化系统的事,而止痛,饴糖是止痛。那么这个方剂与小建中汤绝然不一样,所以叫大建中汤,大温大补。那么它这个证候呢,临床上要注意,它这个干姜治呕,干姜附子都是大温性药呀,干姜偏于治上,所以它必有呕,那么小建中汤没有呕呀,“呕者不可与建中”是指小建中说的,这个它有呕,它用了大量干姜,所以我们遇到这么一种病,是虚寒,有呕,这个心腹觉着寒气痛,尤其这个腹中痛的厉害。那么至于这个上冲皮起,这个不一定,那有这样就更明显了,没有也可以用的,它有人参就有心下痞硬,那是呕而心下痞硬,腹中痛剧烈,这个药就可以用,总而言之,要把有热除外,这个热药不适于治热证呀,如果这个人有热,一般还是用不得这个药的。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子也常用的方子。“胁下偏痛”偏一侧痛,这个胁下,那么这个方剂不止治胁下,凡是偏侧痛,都起作用。古人认为这种病是寒实,热能实寒也能实,前面伤寒论也有寒实结胸,这个寒实成聚,就是结聚了,它是偏于一侧固定在一边,才有这个情形,所以古人呀,把这种病叫寒着于一侧,它要不是结实,它不会一边呆着的,古人这么看的。
脉呢紧弦,这个紧弦这个脉呀,一方面主寒,一方面主实,如太阳病脉浮紧,它是实,那么那个脉沉紧,沉弦,沉为在里呀,就是里实而多寒,现这种脉,所以结论是,总而言之是寒,就应该用温药下之。寒,虚寒不能够下呀,寒实也得攻,但是得用温药来攻,所以他用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子咱们在临床上呀,常遇到这样的关节疼痛呀,偏于一侧,我们一般用桂枝加术附,偏于一侧痛,你可以加大黄,但是大黄量不必用大,这个尤其骨质增生常有偏侧疼,好使的很,这个在临床上经常用,不只见于胁下。这大黄附子汤,就是大黄附子细辛,三味药,附子细辛都是热药,去寒的,那么大黄,它是一个下药,下寒,以为那两味药是温性药呀。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看着是一种真正的寒实的状态,辨证怎么辨呢,古人通过实践呐,凡是偏一侧痛的,大概都是这种情况,后头也讲了,阳中有阴,沉就是阴,紧弦就是脉有余呀,就是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这些病呀,寒热错综发现,我们现在可以这么体会。但是古人呀就是得出这么一种规律,凡是偏侧痛,古人认为都是寒实,所以应该用温药下之。这是在辨证很有用的,那么事实的真理应该怎么来体会它,那又另当别论,但是这个规律是一毫不错的,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用温下的法子,大概都是这种情况。这是胁下偏痛,所以他这个书好就好在这里,他的辨证的主要的证候说出来,我们就是温下法,什么病温下法呀,寒实,什么样寒实,你只用脑子想不行,有一定的证候,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那么这个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大黄附子细辛汤,但是不要限制他这几味药。那么这个说是腹中痛,偏于一侧,胁下嘛,也是腹啦,如果是关节一侧痛呢,你搁这个,就不是很相当的,它关节痛应想法治关节呀,药可以变化,这个方子呢,假设腿的一侧疼,搁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治拘挛痛,那么脚挛急,下肢一侧痛,芍药甘草呢配合这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总而言之,这个方剂呀,你在基础上认识,在临床上呀,你可以自己变化,这个变化对一般的方剂也得有认识,不然的话也弄不清楚。所以这个方剂呀,大家要注意,在临床上通过这个方剂的作用,我们常常有很多的用它的变化,治其它的一些偏侧痛。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这个太简略了,恐怕这里头有错检,但是我们要解释,看这个方药,推测之,我知道它是怎么个情形。他这里所说的寒气呀,就与以前附子粳米汤说的寒气是一样的,既有寒又有水气,腹中痛,就是腹中疝痛,而四肢厥逆,那可以用赤丸主之。就根据下面药物,你看下面药有
茯苓半夏,去水的,乌头、细辛是一个热药,去寒啦,所以又不水气,又有寒,那么腹中痛,腹中疝痛,那么寒的厉害,所以他四肢厥逆,大概是这种情况,可以用这个药。但是要用这个药,大家现在要注意,这个药是正相反罗,它有这个半夏乌头,究竟是不是没关系,但是我们开始学呀,用这个方子要注意,肯定这个方子开出来,是被议的,你这附子乌头相反,你都不知道呀,药房也不能给抓,甚至还有人说你旁的话。其实古人这么用了,那不会有毛病的,我们半夏与附子用,乌头与附子一样的,用川乌是没问题的,用草乌就另当别论。他这个方子我们要是用的话,大家总是要躲避一下,尤其是问你们,跟谁学的啊?你们那个先生,他连乌头反半夏也不知道吗?搞的让人笑话。所以这个方子在.医宗金鉴.里头不足为法,它说这个条文也太简,这法子教人也不怎么好,它是这样来看它的,其实是没关系的,肯定没关系,因为附子半夏我们常用,用乌头也肯定行,没问题。所以这个方子,假设里头有水气,又有寒挺甚,而这种寒的疝痛,腹中痛,四肢厥冷,当然是可以用这个方子。它怎么叫做赤丸呢,它这与这个真朱为色的,真朱是红的,他说把它磨了,拿真朱拌下子,它那色就红了,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古人说这个“知”就是指“效”假设不效,还可以继续吃,量可以增,我们要给人开方子,可要注意了。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腹痛,就是我们说的腹中痛啦。脉弦而紧,头前讲了,它又属寒,又属实,那么里寒甚,营卫也不利于外呀,所以它说紧者卫气不行,这个书呀,这个地方,都有语病,紧与弦差不多,它分开来说,他说里头寒甚,这营卫肯定不利于外,所以说人他要是恶寒者,这恶寒的道理,就因为这个,里头太寒了,所以脉应之弦,而人恶寒,他的看法是这样的看,紧者不欲食,这个紧呐,古人说是有宿食,这脉紧,就是实的意思,有说紧是寒实,那么这个卫怎么能寒呢,卫主虚,所以卫气寒甚,所以它不能吃东西,那么根据底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