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3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3
  这是属于寒,言外呢,要是不减,就是属热不属于寒,这个寒,有时候这个寒也去,就是不满了,可是病还是没好,那仍然是有寒的啊,只不过是寒减一点,胀消一点,有时候寒加重,满也加重,所以腹满时减,但是他又满了和以前没什么大差别,那么这一类大概都属于寒,寒当然要用温药来治疗。这个实与热,虚与寒这个东西啊,有的时候在里边的病不可分,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这个实热与虚寒,有的时候不只是寒他不虚,这个卫不固不会寒的,总是卫气虚衰,它才寒,寒才乘之。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这个“躁”啊,应该是“燥”干燥的燥不是烦躁的躁,就是口干而渴的意思。“胸”应为“腹”这个在.医宗金鉴.说的是对的,说这两个字是传抄有误。这个“病者痿黄”痿者,枯萎瘦弱,人又黄,面无血色,指这个人很虚弱。“燥而不渴”口干但是不渴,口干且渴是阳明病,热实,燥而不渴是寒实,咱们讲太阴病,“下利不渴者,属太阴”什么道理,以其脏有寒故也,里面有寒,为什么燥呢?它是津液不生,这个寒充斥于胃,谷不化,气不生,所以口也干的很,就是缺阴少液的这种干,但是有寒的关系,他不渴,所以说是寒之象。那么燥而渴者呢,这是一个热实之象,那么这个燥而不渴是寒实之象。人这样的瘦弱,他的宗气虚的也是不得了啊,都波及到津液方面了,口燥。如果“腹中寒实,而利不止者”那么由燥而不渴就知道里头有寒实,他不是热实,寒实又保持不了,胃肠失去收涩的能力,而利下不止,这是虚脱的象征,胃虚寒实,而不能收涩,这是胃气衰败虚脱之候,所以主死。这也是说的腹满,实满有寒实也有热实,热实姑且不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用承气汤。寒实如果不下利不止,里头有寒实,也可以攻,后头有拿温药攻之,就是温下的法子。他这个下利不止,胃气已经衰败了,机能沉衰不能收涩了,这个不经下了,所以非死不可,而且呈虚脱的一种形象。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上面讲的两胁下痛,这个与小柴胡汤少阳证很相似。这个呢,他说这个也是脉弦,脉弦不一定尽主寒了,这个说的是少阳病。
  寸口脉弦,所以他胁下拘急而痛,胸胁苦满,而胁痛,这是小柴胡汤证,这是说邪已传入少阳。但是“其人啬啬恶寒也”这个啬啬是表未解,这就是太阳少阳并病,他的这个意思搁这一段干什么?说这是古人对个疾病的认识,说这个里面的寒也是从外来的,它说外来由表传半表半里,也能传里,是这个意思,后面说的越来越清楚来,所以他搁这么一段。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家,就是指中于风寒的意思了。喜欠,就是打哈欠,这个各个注家的意思是多样的,这个初感寒的时候,在皮肤能够使九窍不通而已,不光喜欠,同时也喜嚏,这个在这个金匮要略头一章就有,我那时候没讲,他说这个风寒客于皮毛的时候,没达到里面,只能够使九窍拥塞,而不通,所以,喜欠善嚏,就是这么发生的,就是实而在表嘛。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这一节是解释,怎么跑到里头去了呢?这个中寒的人啊,由于其人里虚,那么这个寒趁里虚而侵入于里了,这个人所以下利就由于里虚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离开表了,他就不再打喷嚏了,言外就是不能打呵欠了,故欲嚏不能,那么这个寒已经在里,“此人肚中寒”在肚子里头呢,就是表里的里,不在表,所以他想打喷嚏也打不出来了。那么这几节啊,就是说寒之中人,也是由表及内,经过半表半里到里。所以到里呢,是因为里虚,其人里虚,所以这个寒邪啊,直入于里,而为下利,这就是肚中有寒了,这个时候就不能打喷嚏,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做个参考。这个古人对疾病的看法,那么对寒疝的看法,成问题的,那个我们讲到后面再说。但是中医辨证是这样的,中医认为这是寒,这是根据辨证,用药也是用大温性药来治疗,那么这个为什么能治疗呢?能有效呢?后头讲到那的时候我们再讲,这一章啊很好,也很要紧,章也大今天也讲不完。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他反复的讲,里头沉寒客冷的人,他这东西就绕脐痛,所以寒与热都能使人痛,尤其是寒,尤其在肠胃里刺激肠胃,他准疼的。由于里头有风冷,不能消谷,谷气不行,所以人瘦。人的身上这个肥瘦啊,这就关系到这个,即西医说的水分,一百斤的水分占的比例数相当的大,这个水分哪来的,就由胃供给的,这就是中医说的津液,也叫津气。那么胃不能够化谷生津,所以人要瘦的,他这个夫瘦人绕脐痛是有道理的,把几句搁到一起理解就好了,这是由于里面有沉寒客冷,不能消化水谷,谷气不行,所以瘦人他要绕脐痛,这个肯定是有寒。那么这样的只能用温药了,这个大夫不知而反下之,其气必冲啊,如果虚其胃,更是之胃沉衰,那么这个寒呐更是往上冲,所以其气必冲。不冲者,胃虚了,没诱发到冲气这个阶段,心下也一定痞坚,就是痞硬了,就是人参证,他胃虚了,客邪之气,往这里聚,他没造成这冲气,他也可能造成气冲,即使不造成气冲啊,他必定心下痞硬,咱们讲那个甘草泻心啊,半夏泻心啊,你们回去看看,这个伤寒论里头,讲这个心下痞硬讲的很好,那就是人参证,心下痞硬,就是胃虚,一泻下,胃虚,里头没东西了,那么这些客气、水气,全往胃这里头来,所以胃这个地方反到痞而硬,所以这是虚的样子。底下是出治疗了,以上反反复复的是在辨证上议论。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腹满而发热,肯定是热,实满了,阳明病的现象,腹满发热,但是虽然发热十来天,可是他个脉呢,浮而数,这是太阳病的脉,脉浮而数,病还在表,那么假设这十来天要是真正的尽是里热的关系,人是不能吃东西的,这个地方啊你们都得对照这个,咱们讲阳明篇,伤寒论对照好,伤寒论有这么一节嘛,“潮热谵语者,实也”就是说如果能吃者,但硬尔,大便就是硬,不能吃者呢,这个胃里头有东西了,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大承气汤攻之,这个地方都给这里做解释,所以他这个书啊,一个的手笔啊,他前后呼应的,咱们也看得出来,那么这一段就是的。如果真正是阳明病的那种实而发热,它不会饮食如故了,它不能吃了,他胃里头也要有所结滞。
  那么现在还能吃,而脉呢浮而数,有表候,说明这个腹满发热啊,就这个证候说,这个热既有里,同时也有表没解,所以他用厚朴七物汤啊。这个地方很好,这就是辨,他个文章啊,就是精,细如牛毛那么细,不然的话就使自己看不懂,你读那个伤寒论啊,搞熟它,你这么一读就懂了,不然的话话,你怎么懂啊,怎么就知道又有表又有里啊,就一个脉浮数,伤寒论还有这么一节啊,他说“发热十余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它有这么一节啊,那么那就说的是没有表的关系了,这里是有表的关系,他主要的饮食如故很重要。发热已经十天了,腹胀满,要是真是阳明内结啊,一定波及到这个胃,这个阳明病是由下往上,先大便不通,所以他在下边,逐渐往上,最后影响到心下,胃的部位,十来天,可以影响,如果没影响,就不是阳明内热了,而有表不解的关系,所以这个脉浮而数。那么治疗呢,两方面一起治疗,厚朴七物汤,就是用三物厚朴汤,三物厚朴汤就是小承气汤加厚朴、枳实,就是消胀,就是小承气汤胀的厉害,小承气汤证,大便当然是干了,阳明病嘛,而突出表现在胀满,所以把厚朴枳实这两个药增加分量,那么另外他有外邪,他用的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也治桂枝汤证,那么这个呢,他是气往上冲的厉害,他把芍药去了,下面不那么实,所以他以桂枝去芍药以解表,用三物厚朴以治里,表里同治,那么这个方名叫厚朴七物汤。这段都挺好的,文章也够精致的,这个伤寒论这本书非熟不可,大家要好好看看,我这么讲了,拿笔记一下,回去找一找,看看伤寒论是不是这么说的。那么至于这个方后的加减要不得,我们开始讲就说了都不要。他说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这都没问题的,底下的去加方,呕者加半夏五合,他这就是胀满啊,外面有表证发热,当然这个呕加半夏都是可以的,这个都不算错。下利去大黄,他怎么能下利呢,真正下利腹胀满,决不是实满,要是实满就没有去大黄的道理,所以这又是瞎说,如果下利呢,下利就不要泻了,就是这么想的,这都是后人。
  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那么这个寒多也不能用三物厚朴汤,你用小承气汤,寒多你治谁呀,光加生姜就行了吗,这都是瞎说。所以这个加减呀,每个方子后面的加减都不合理,有的是对的,但是与这个病情也是不相符合的,你象这个呕,呕可以加半夏的,但是根据这个具体的内容没有这些东西,没有或呕,要是有或呕那还凑合,所以他这个加减的处理啊,这都是哪个好事的,注家的注文,以前都是抄本啊,互相传抄,以误传误,就有这些事情。那么到这个地方,他只是把这个腹满这个治疗他是讲完了,但是这个书你们看看,没有治虚满的,这个虚满只是在原则上说的,就是用温药,在伤寒论里有,伤寒论里头,下利腹满者,同时身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他这个虚寒的腹满啊,非先救里,这是一。第二啊,咱们在伤寒论里有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这个方剂也是温补胃而消胀的,那么他这个不说,用这个,再参考以前可以有的,他就提一个特殊的,既有表又有里的,他特别提出来了,那么又有一个,这个里胀满的厉害,那承气汤也得变化用,所以把这个小承气加厚朴枳实,他举了二个例子,当然不够全面,就我说这个虚寒,这个书上没有,没有我们可以想象也可以想象出来,当然因证而施了,总而言之用温药,哪些温药呢,你象四逆汤,吴萸汤等都是温药,他现吴茱萸汤证,腹胀满你加消胀药也行嘛,你象呕而头痛,腹胀满,你加厚朴枳实不行吗?我认为行的,那么与他合用半夏厚朴汤都行,就我方才说那个方子,他这里原则上讲了,这个书上就是略,金匮要略嘛。底下主要的是还讲腹满的,咱们先把腹满讲了,以后给你们说说这个寒疝,大家下去准备,寒疝这个病,我们得好好研究。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这也是温药啊,这个温药这个满,他不是腹满,是胸胁逆满。那这类是由于腹中有寒气,这个寒气啊,寒和水气,就是腹里头,既有寒,同时也有水气,所以他加个雷鸣,雷鸣就是肠鸣的厉害。切痛者,痛的也相当的凶,所以这个方子,他治寒疝的,疝气痛他也治,但是得有这种情况,主要的是胸胁逆满呕吐,从这用药上看的。附子粳米汤,这个方子挺好的,这个寒疝,我们讲完了,我们讲一讲,寒疝用这个方的机会也有。如果这个人呕吐,胸胁逆满,雷鸣腹痛的厉害,这个就是寒疝也可以用的,不是寒疝,一般的虚寒肚子痛的厉害也可以用。咱们看看这个方子,大家就明白了,它主要是用附子,这个附子这个药主要是去寒,我们对这个寒疝来讲,这个去寒就不够用了,怎么讲呢?这个寒疝,现在包括多少病呀,很多了,第一个就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呀,就是我们这个小腹,中腹以下,这个宰猪,收拾猪大概都看到过,就是这个网油把肠子包着,摘这个东西很费劲,怎么叫水油,就是在肠子外头,它有个油网整个把肠子都包着,那么人身体弱,主要是弱,弱到什么程度呢,组织松弛,本来原起没什么缝,他裂缝了,肠子漏下一块就坏了,这疼的也是不得了,这咱们叫小肠疝。
  那么也有掉一块油卡在那块了,也是疼,那么这不关乎寒,不是寒,虚,主要是虚,附子乌头呀,它就能够把这个组织振兴起来,它不是松弛嘛,使它紧张,恢复它,所以小肠就能回来,它不是寒的问题,它古人只能看到寒的问题,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上参考研究了,也不一定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还有一种疝痛,这个疝,寒疝的疝呀,就是痛,剧痛,怎么叫寒疝呀,遇到冷它就发作,有这种病的人也不是天天发作,遇到受寒,天凉了,它容易发作,的确也是,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把它叫作寒疝,就把病的原因归到一个寒上,那么方才说的那种与寒没关系。还有一种,咱们现在说的肠梗阻呀,肠子折叠啦,也都与它松弛,这个肠子本身松弛,他拧劲了,平时他好人,他的组织都是相当的紧,不会松弛的,不会到那个分上,到那个分上那也是疝痛,也现出了这个人四肢冰冷等等的,也影响这个消化系统了,咱们说血不到手,手就凉了嘛,不到足足也凉了嘛,它这就显出了一片虚寒的状态,那么这个也是气质上的病变,也并不是关于寒的问题,这个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后头要讲的...,虫疝,也就是虫积,这个东西特别多,尤其是蛔虫,咱们现在说是跑胆道里头去了,那个疼法,古人叫做虫疝,那个我们就要用大建中汤,有蜀椒等,蜀椒杀虫,虫子遇到蜀椒、干姜啊,常常出来,这个我们后头要讲的。这个寒疝呀,那么结合现在这些病,如肠梗阻呀,肠折叠呀,总而言之是肠子闭塞,现在得这个病,西医就要马上手术,不通过手术,折叠或扭转的地方就坏死了,这个西医非动手术不可,中医不用的,我个后面我们要讲。所以我们方才讲附子粳米汤,它有治寒疝的情况,但是得合乎它的条件,根据它这个样,它这个半夏治疗呕逆,去水治呕逆。附子振兴机能的沉衰,使松弛紧张起来,起这个的作用,不一定它就是温,你搁旁的温性药就不行。甘草、大枣、粳米这都是甘缓止痛药,所以往上来有水逆,有寒有水气,胸胁逆满嘛,呕,肠鸣胁痛,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就是寒疝也有,寒疝我们还没讲,在这略略提一提。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什么叫痛而闭者,他的话简的很。痛,腹满痛,腹胀满而痛,大便不通,就是这。那么这个用厚朴三物汤,前面讲了,你看这不是小承气汤嘛,厚朴、枳实、大黄,这三个药就是小承气汤,但是这个厚朴与枳实的量,你对着伤寒小承气汤看就知道了,都增量了,也就是这个方剂以厚朴为主,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这里把大黄搁到次要地位了。但这个方子咱们在用的时候,这个大黄的量还是大了,不过它这个呢,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五升就五付了,五付要是四两,那也不算大,有几付,拿几除,不到一两,拿现在说不到三钱,所以我们用大黄一般呀,要是不是真正的大实大热,用6克瞒好,把厚朴枳实增大量就行了。这都是说实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这个地方很好,它当然是有柴胡证,肯定的,可是他单提出个是心下来,这与承气汤不同呀,我方才也讲了,承气汤啊,我们那个大承气也一样,他通便,他对下边起作用的厉害,所以这个大承气汤的形成啊,也是由下往上,开始燥屎,大便干,逐渐往上影响到胃,影响到胃那很重了,我们方才那节就是的,他说潮热谵语者死也,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不能吃,这里头有东西了,不光在下边了,要是能食呢,但硬尔,大便硬了,总而言之,也得用大承气汤。可是这个柴胡剂它不一样,柴胡剂呀,它由心下来,两胁心下,所以我们用药呀,这个人该用下剂,它这个病在胸胁心下的这个部位,你要用承气汤,一点用都没有,你要给他吃试试,主要是它有柴胡,它治胸胁,所以这个大柴胡开始有个心下急,心下急,就是心下这个部位较憋,不但憋,你要按它,还疼,这就是心下急的证候。那么大柴胡汤证,他就略了,因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读书的人在这里会想到有大柴胡汤证,呕逆呀,胸胁满呀,这他是准有的,但是他这个满在心下,两胁,不是底下,这个你要不是用大柴胡汤,用承气汤没用,用三物厚朴汤也没用,所以用药,你不按他这个书上你掌握不了。
  咱们一认为什么上焦的病,咱们动则用大柴胡汤,加减,它不在底下,你搁什么泻下药,它攻大便,所以大承气汤一再强调,有燥屎,到那么个分上了,用大承气汤,用它去治,用它的火候,它不说心下如何如何,当然要到心下,大便要硬,那更了不得了,那非大承气汤不可,那么它这个柴胡证开始来它就从上面,胸胁满,心下急,郁郁微烦,它都在这里,所以他这里特别提出来了按之心下满痛,按着肚子却又不怎么痛,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泻药,你要用承气汤就不行了,得用大柴胡汤。这都好呀,这好在文章简,就是我讲起来你对照着,心里头呀有数,为什么呢,也是腹满,他搁个大柴胡汤啊,那个搁厚朴三物汤啊,这个分别究竟是在哪啊,就这两个方剂,你们好好的认识就行了,这都很重要。所以这个金匮要略的书,不好讲的很,要不你在这讲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一点趣味也没有,他也白写这一条,他有作用的,大柴胡汤咱们在这个伤寒论讲过了,就不再详细讲了。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上面还有一个,“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与这节是对照的,那个就有虚寒,那个当然是不能下。如果腹满不减,就是有所减,也微不足道,胀的还是很明显的,当须下这,这没问题,它是实。要是虚寒呢,它是时减时胀,时满,有所减,但是有时候回来还是那个样子,真正实它不减,它里头有结实的东西,你比如有宿食,吃的东西在胃里头,你不把实去掉,它怎么能够减呀,不会减的,虚胀里头没东西,它光是寒,这个寒气一下去,当时一下子就好了,可是寒又来了,它又胀了,它是那么一种情形,它是无形,这个虚寒是无形,没东西,这个实确实有东西,它燥结在那地方了,它不减,即使外面看着减了一点,那也微不足道,还是胀的相当难受,所以这个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是“宜”不是“主之”这个在临床上口气都含蓄啊,可是你自己看,该用大承气汤的,所以猛攻,它这个胀满消不了里实去不了,你就搁大承气汤,有的时候小承气汤,就用三物厚朴汤就行了,你就用三物厚朴就行了,所以他不搁个大承气汤“主之”有用大承气汤的机会,就用大承气汤,可以用,在临床上你还要细辨了。
  大承气汤方在痉病中已经有了,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到这呀,他把这个腹胀,腹满,不但在原则上讲了,在具体证治也讲了,下回就研究寒疝。这个寒疝这个病呀,很重要,因为大家对它认识都不清楚。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心胸中大寒痛”它这个寒冲逆于心胸,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它胃中有寒有饮,它就不能吃东西,胃虚里头有寒,他不能吃。“腹中寒”主要这个寒在腹,胃肠里面了,它往上攻呀,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那么主要的是腹中寒,这是在胃肠里头罗。“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应该在上面,指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胃肠里头呀,是沉寒客冷,寒的厉害,它刺激这个胃肠,这个胃肠啊濡动,这个腹皮由于胃肠的濡动,腹皮也动,所以他说上冲皮起,由于肠子蠕动的厉害了,肠子也薄,有寒刺激肠粘膜,它就濡动,出见有头足上下,它这个上下出没无常呀,一起一伏,就象有头足似的,这起个包,那起个包,上下乱动,就象有头足似的,这是一个比喻的话,它不是真有头足呀。痛而不可触及,腹中痛的更厉害,这个疼甚至于不可触及。“大建中汤主之”那么这个说的是所谓的寒疝罗,这个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不一样,这个大建中汤呀,是大温,既用干姜,又用蜀椒,同时还大补,搁人参。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一方面解表嘛,同时呢它那个疼呀与芍药还有关系,所以加量芍药,芍药是苦寒药,这个治寒疝用芍药的机会很少啊,用也不能用那么大量,它那个芍药那个药微寒,那么这个大建中汤没有芍药。另外呢搁饴糖,这个饴糖呀,甜它能止痛,又温,所以它是建中呀,主要的这个方剂是温补胃,古人把脾也搁里头了,究竟脾是不关消化系统的事,而止痛,饴糖是止痛。那么这个方剂与小建中汤绝然不一样,所以叫大建中汤,大温大补。那么它这个证候呢,临床上要注意,它这个干姜治呕,干姜附子都是大温性药呀,干姜偏于治上,所以它必有呕,那么小建中汤没有呕呀,“呕者不可与建中”是指小建中说的,这个它有呕,它用了大量干姜,所以我们遇到这么一种病,是虚寒,有呕,这个心腹觉着寒气痛,尤其这个腹中痛的厉害。那么至于这个上冲皮起,这个不一定,那有这样就更明显了,没有也可以用的,它有人参就有心下痞硬,那是呕而心下痞硬,腹中痛剧烈,这个药就可以用,总而言之,要把有热除外,这个热药不适于治热证呀,如果这个人有热,一般还是用不得这个药的。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子也常用的方子。“胁下偏痛”偏一侧痛,这个胁下,那么这个方剂不止治胁下,凡是偏侧痛,都起作用。古人认为这种病是寒实,热能实寒也能实,前面伤寒论也有寒实结胸,这个寒实成聚,就是结聚了,它是偏于一侧固定在一边,才有这个情形,所以古人呀,把这种病叫寒着于一侧,它要不是结实,它不会一边呆着的,古人这么看的。
  脉呢紧弦,这个紧弦这个脉呀,一方面主寒,一方面主实,如太阳病脉浮紧,它是实,那么那个脉沉紧,沉弦,沉为在里呀,就是里实而多寒,现这种脉,所以结论是,总而言之是寒,就应该用温药下之。寒,虚寒不能够下呀,寒实也得攻,但是得用温药来攻,所以他用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子咱们在临床上呀,常遇到这样的关节疼痛呀,偏于一侧,我们一般用桂枝加术附,偏于一侧痛,你可以加大黄,但是大黄量不必用大,这个尤其骨质增生常有偏侧疼,好使的很,这个在临床上经常用,不只见于胁下。这大黄附子汤,就是大黄附子细辛,三味药,附子细辛都是热药,去寒的,那么大黄,它是一个下药,下寒,以为那两味药是温性药呀。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看着是一种真正的寒实的状态,辨证怎么辨呢,古人通过实践呐,凡是偏一侧痛的,大概都是这种情况,后头也讲了,阳中有阴,沉就是阴,紧弦就是脉有余呀,就是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这些病呀,寒热错综发现,我们现在可以这么体会。但是古人呀就是得出这么一种规律,凡是偏侧痛,古人认为都是寒实,所以应该用温药下之。这是在辨证很有用的,那么事实的真理应该怎么来体会它,那又另当别论,但是这个规律是一毫不错的,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用温下的法子,大概都是这种情况。这是胁下偏痛,所以他这个书好就好在这里,他的辨证的主要的证候说出来,我们就是温下法,什么病温下法呀,寒实,什么样寒实,你只用脑子想不行,有一定的证候,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那么这个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大黄附子细辛汤,但是不要限制他这几味药。那么这个说是腹中痛,偏于一侧,胁下嘛,也是腹啦,如果是关节一侧痛呢,你搁这个,就不是很相当的,它关节痛应想法治关节呀,药可以变化,这个方子呢,假设腿的一侧疼,搁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治拘挛痛,那么脚挛急,下肢一侧痛,芍药甘草呢配合这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总而言之,这个方剂呀,你在基础上认识,在临床上呀,你可以自己变化,这个变化对一般的方剂也得有认识,不然的话也弄不清楚。所以这个方剂呀,大家要注意,在临床上通过这个方剂的作用,我们常常有很多的用它的变化,治其它的一些偏侧痛。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这个太简略了,恐怕这里头有错检,但是我们要解释,看这个方药,推测之,我知道它是怎么个情形。他这里所说的寒气呀,就与以前附子粳米汤说的寒气是一样的,既有寒又有水气,腹中痛,就是腹中疝痛,而四肢厥逆,那可以用赤丸主之。就根据下面药物,你看下面药有茯苓半夏,去水的,乌头、细辛是一个热药,去寒啦,所以又不水气,又有寒,那么腹中痛,腹中疝痛,那么寒的厉害,所以他四肢厥逆,大概是这种情况,可以用这个药。但是要用这个药,大家现在要注意,这个药是正相反罗,它有这个半夏乌头,究竟是不是没关系,但是我们开始学呀,用这个方子要注意,肯定这个方子开出来,是被议的,你这附子乌头相反,你都不知道呀,药房也不能给抓,甚至还有人说你旁的话。其实古人这么用了,那不会有毛病的,我们半夏与附子用,乌头与附子一样的,用川乌是没问题的,用草乌就另当别论。他这个方子我们要是用的话,大家总是要躲避一下,尤其是问你们,跟谁学的啊?你们那个先生,他连乌头反半夏也不知道吗?搞的让人笑话。所以这个方子在.医宗金鉴.里头不足为法,它说这个条文也太简,这法子教人也不怎么好,它是这样来看它的,其实是没关系的,肯定没关系,因为附子半夏我们常用,用乌头也肯定行,没问题。所以这个方子,假设里头有水气,又有寒挺甚,而这种寒的疝痛,腹中痛,四肢厥冷,当然是可以用这个方子。它怎么叫做赤丸呢,它这与这个真朱为色的,真朱是红的,他说把它磨了,拿真朱拌下子,它那色就红了,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古人说这个“知”就是指“效”假设不效,还可以继续吃,量可以增,我们要给人开方子,可要注意了。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腹痛,就是我们说的腹中痛啦。脉弦而紧,头前讲了,它又属寒,又属实,那么里寒甚,营卫也不利于外呀,所以它说紧者卫气不行,这个书呀,这个地方,都有语病,紧与弦差不多,它分开来说,他说里头寒甚,这营卫肯定不利于外,所以说人他要是恶寒者,这恶寒的道理,就因为这个,里头太寒了,所以脉应之弦,而人恶寒,他的看法是这样的看,紧者不欲食,这个紧呐,古人说是有宿食,这脉紧,就是实的意思,有说紧是寒实,那么这个卫怎么能寒呢,卫主虚,所以卫气寒甚,所以它不能吃东西,那么根据底下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