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0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0
  短气,偏于内里的痰太盛了,时时吐浊,这个痰没完,浊痰,而且也是胶粘得厉害,特别得多,以至于不得卧。它这个内里头的饮特别多啊,你要坐着,水性是就下呀,它在胃底下,它不往上压迫,你还能出气,一躺一压迫,你就受不了,所以内里水邪重啊,都不得平卧。那么这个情形,先去痰也是个办法,这个皂荚丸就是。不过这个药啊,一般用起来有点燥,同时也是下水的力量挺重,所以后世说它不驯,一般都不用,不跟用葶苈,葶苈泻肺也行,葶苈大枣,这个药的意思相通。它用皂荚丸就是,皂荚它用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这个用法相当好的,别看它量大,它吃的是丸药,不是这八两都给他吃了。炼蜜为梧桐子那么大的丸,以枣膏和之,这大枣这个药啊也去水,十枣汤也拿大枣配,同时呢它能制药的猛烈,能够缓其峻烈,所以古人配伍这个药相当好。所以既炼蜜为丸,为什么用枣膏来和之呢,主要的原因是就在这,这个枣啊、甘草这类药物都能起这种作用,但我们去痰去水,甘草不行。甘草它不利于去水。所以甘草大量用,这人还能浮肿呢,小便少。想去水,不要用甘草,用大枣,都是甜药,甜药都能够安中啊,所以这个配伍的法子是挺好的,也不至于有什么大毛病,去痰是相当有力量。这是说是,在咳逆上气,痰粘壅盛,以至于时时得吐而不得卧,可以先去其痰,然后再讲善后之治。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这是一节。
  咳而脉浮为在表啊,在表得解表,但是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得简约,那就是一般咳嗽,我们就用厚朴麻黄汤啊,也不是的。那么这个方子与小青龙汤很类似,主治差不多。当然我们要参考小青龙汤的应用。这么一种咳逆上气可以用的,所以不是说是咳嗽就用的。咳而脉浮是在表,也是有内饮,没内饮这个方子也不行,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子知道了。所以它与小青龙汤的不同啊,它去了桂枝,去芍药。去桂枝,这个麻黄这个药要配伍桂枝发汗厉害,它去了桂枝,反而加上石膏了,这个发汗作用就很小。那么小青龙汤也有加石膏的,小青龙汤烦躁的话加石膏,它不烦躁没有加石膏。那这个加石膏呢,这个方剂也是烦躁,但要是麻黄要是配合大量的石膏啊,反倒治汗出,咱们看那个麻杏石膏吧,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它那个有麻黄还治汗出,它就是没有桂枝,它有石膏。那么这个方子呢,我们根据这一点,不是个大发汗药。另外它加上杏仁厚朴,杏仁厚朴咱们知道都治喘的,所以这个方子偏于治喘。那如果近似小青龙汤证,不需要大发汗,而喘反倒重,可以用这个方子。所以我们临床上,对这个方剂你得弄清楚。那么这个方子呢,比较上说,比小青龙汤用起来还平稳得多。那其它也是大同小异了,它搁小麦又是补虚了,小麦还是有些营养,旁的作用也没有。也就是说小青龙汤证无需大发汗,而偏于喘这方面多的话,可以用这个方子。我们用的时候要根据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了,表不解这类情况,心下有水气。“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脉沉不光是在里,我们讲到后头.水气篇.就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这个水饮也能致咳,这个水饮往上压迫横隔膜,比如胃虚停水多,压迫这横隔膜,人这个呼吸,我们方才讲,肺一张一合,一合的时候肺往下,往下横隔膜也得随着它往下,可胃里有水,往上压迫,横隔膜不得往下,呼吸就困难不舒,它也影响咳,影响喘。那这个脉沉指有水说的,所以用泽漆汤。泽漆汤就是个下水的药,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它以泽漆为主,这个泽漆你们看看用多少,三斤,这个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药非常好,利水不伤人的,所以它大量用,搁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取一斗五升。古人这个一斗就是咱们这个茶杯四茶杯,一升就是一茶杯,你看我们现在喝药,古人说每一回饮一升,一升就一茶杯,不是现在那升斗,大升,那人得撑坏。用这个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单独搁的,这个泽漆,汁汁。另外半夏、紫参,也有搁紫菀的,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这些药各三两。它把这几味药啊,弄碎,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这个泽漆不是先煎了嘛,那药汁里头加这些药,再煮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这个要频服。一回吃五合,到夜把它吃完。所以这个药很平稳,我们看分析这个药,这个药啊,既用泽漆下水利小便,同时用人参、甘草、生姜,这是健胃啊。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用这种健胃的药。其它的药啊,都是下气止咳,你看半夏啊,紫参啊,白前啊。黄芩它不是,它是协同泽漆去热,内有停水,常常??热也是。这个咱们.伤寒论.里有。胁下有水气,表不解嘛,这个表热不除。所以也搁点黄芩啊,佐泽漆以去热。另外搁些健胃安中的药,恢复胃啊,胃不恢复还停饮,这个水去了,旁的水还生。那胃恢复了,它就不再停水了。那另外有下气止咳的那些药,半夏也下气啊,同时它也去水。所以这个药主要是安中健胃、利尿止咳、下气止咳这么一种主治,这个方子也挺好。这就是说,我们在治一般的咳嗽喘的时候,他这个脉啊都是原则上的,如果浮,你还得在表上求。它只举一个厚朴麻黄汤,不一定厚朴麻黄汤。如果像我们头前讲的,喉中水鸡声呢,你可以用射干麻黄汤也一样啊。那么其它的是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也一样。它这个举个例子,所以.金匮要略.它这个书啊,不那么像.伤寒论.讲的那么具体。因为你有了一般的知识了,有了一般的对于辩证施治的认识了。所以这个书啊,就是提一个纲领而已。那如果里头有水呢,那你就去水嘛。它也举个例子。你看我们去水的药也有的是啊。你像咱们在后头的.痰饮篇.里头就有了。苓甘五味姜辛夏,这都是的。“大逆上气”这个“大”是个“火”字,这是对的。.医宗金鉴.它说的也是“火”对,那是合理的,应该改,不是个“大”。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个就是治肺痿这一类的。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这个咽喉不利啊,它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头前讲的那个肺痿,咽干口燥,口燥咽也干,同时呢还有痰。
  这个痰呢,你越噪子干,这个痰粘??这就是没办法。所以这个痰呢,缠绕着不去,这么个不利。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啊,特别缺津少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粘浊唾,被那缠绕着,卡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者,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这个方子咱们又常用了。麦门冬七升,麦门冬这个药啊,它是一个甘寒,咱们补胃阴嘛,它是甘入胃,津液亏损。那么这个药与生地啊,瓜蒌根就是花粉啊,都看得差不多,但各有不同啊。这个是滋阴以治咳为主,比方人有咳嗽,嘴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你看那个,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他有血症,拉丝血啊,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原则上滋阴如何如何地不行,你得根据这个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那这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吃麦冬,是不对的。他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那个时候,你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那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啊这种办法,那不是治急病,慢性病可以,这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它主用麦冬,大量用。他搁七升,那七升有的东西啦,这一升啊就是那个杯半杯吧,一升。小茶碗是一茶碗,一升,七升七碗。这个麦冬要是七茶碗,这东西也够份量的啊。所以这个药,我有体会,在临床上,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这么用,还可以多用。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这样。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它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这个人要是津液亏损啊,这个健胃是必要的,认为这个津液生成啊,你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所以它是标本一起来的。拿麦冬呢它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时,效是真有,你们试试,可是这病人救不活了。你看肺结核真是骨瘦如柴啊,到末期的时候,这个药真好使。这个药,就是咱们所说的炙甘草汤都行。他吃了真好,但他吃来吃去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一般像竹叶石膏汤啊都挺好使,我都用过。
  这方子不到那个阶段吃,也有好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的确起这个作用,也去痰。讲不完了今天,再讲两节吧,把桔梗汤讲完。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这个葶苈大枣泻肺汤跟我们方才讲的皂荚丸是一样,都是祛痰为主。但是葶苈呢,有些治咳嗽作用,它不但能够下痰,还能治咳嗽。它说肺痈喘不得卧,那这个不是在脓已成的时候,脓已成了这个药不能用,那就得排脓,吃下水的药不起作用。这也就是痰粘壅盛,肺痈也好,不是肺痈也好。一直吐痰而不得卧有用葶苈大枣这方子。这葶苈下水也挺猛啊。它也搁大枣。这个用的是汤,不是丸,这比那个药(皂荚丸)更有力量。这个葶苈还是好药,它没有多大毒,不像甘遂大戟芫花那毒都挺重的,这个问题还不大。但它也是个峻下药,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顶好配上大枣配丸药,去痰还是好的。我们临床上用啊,用三钱二钱的问题不大,我治喘也常用,痰多的也常加旁的药物。它这个配制法也挺细腻的,它把那葶苈啊,熬令黄色,熬了就是去它峻,力太猛了,就是制一下。捣丸如弹子大,就像弹弓弹子大。大枣十二枚,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把这个枣不要了,光留这个枣汤。然后把葶苈丸搁里头,如弹子大嘛,就是那一丸子,顿服。这个做法跟皂荚丸差不多。这个大枣就治葶苈的峻。不是说肺痈就要用这个方子,这是错的。它就是痰粘壅盛而不得卧,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机会,肺痈也好,其它的咳逆上气也好。但是吐脓的时候,这个方子不要用。它底下讲了。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这个真正治肺痈。咳而胸满,咳得也相当得凶了,咳已经促生胸满,就是我说的这个胸内压增高,那个咳嗽不厉害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振寒脉数,我方才讲了,这个振寒都是酝脓的时候,脉数就是里头热,有热了所以外面发振寒。振寒就是战,人寒得厉害。这也是酝脓时的一个症候。咽干,它这个热在肺啊,肺往上熏,他咽也干,但它不在胃,故不渴。时时浊唾腥臭,这是指脓了,浊唾、腥臭,胃气不好,它就脓嘛,再久的话,吐脓就像米粥似的了。
  那见着脓的那肯定是肺痈了,那只能排脓,桔梗汤主之。桔梗这个药咱们也常用,这个桔梗它就是排脓,排脓排痰。所以已经见着脓了,只能排脓,没有第二个法子。这也是其中一个方子,一个桔梗汤。那在这个书上呢,在.肠痈篇.里头,有排脓散、排脓汤,当然也都可以用了。在这个附方里头,后头有个苇茎汤,我认为那个方子最好,那个方子去瘀排脓。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了。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其人喘,这也是外邪内饮的一种病,这个热挟水气壅逆于上。...在后面,“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古人呢认为半夏这味药治眉棱骨痛,古人谓之痰厥,它就下痰饮,这个水和邪热不得出表,都是往上壅逆,最厉害了影响到两目,如脱状者,就是这个眼球就像突出来一样,就像掉出来一样。这个病是真有啊,在喘得厉害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那这种情况,越婢加半夏相当好使。这个越婢加半夏啊,越婢汤它本来治风湿的,风水,它是汗出,续自汗出,身无大热,这么一种表证。身无大热咱头前讲过了,不像阳明病那个蒸蒸发热,不到那么个程度,但的确是热在里了,它这续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所以它这个药麻黄配伍石膏呢。既有表证,里头也有热,但这个热没到胃家实那个程度,所以不到身大热。所以原文说的是身无大热,可不是说身没有热。不像阳明病啊,那个身大热那样子,不是那个样子,没到那种程度呢,但在里头有热。汗呢,也不像桂枝汤那个汗,它那个汗是由内往外蒸的,而且汗也多,跟麻杏石甘汤一样,汗也较粘,有味,臭。那这段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同时又有水气,就是半夏的关系啊,所以加半夏,半夏这个药啊下气也逐水,说是去饮了,饮也是水嘛。那用这种方子,假设遇到这种哮喘,脉浮大,浮大者,浮是表,大是里热,里有热它大,目如脱状,这就是热挟水气,不得出表,往上壅的。那到这一个症候,要用越婢加半夏。所以越婢加半夏汤的应用,指标就是目如脱状。越婢汤咱们讲过的啦,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这就是越婢汤的原方。那另外呢,它加了半夏。那这个就是咳而上气,再喘,目如脱状,脉浮大的可以用这个方子。咱们这一篇书啊讲的全是关于呼吸气的病,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概括了这咳嗽喘了。底下这一段。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主之。这看上去与上面的差不多。也是咳而上气,肺胀,它当然也喘,烦躁而喘。所以我们用这方的时候,光看病名啊这是不行的。这个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有热,所以有烦躁,就是不汗出而烦躁。它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个方子呢,用干姜、细辛、五味,一方面去水,所以水一去,麻黄桂枝也发挥作用了,就能够汗出了。在这个基础上,也是咳逆上气而喘,从这几点上,跟我们越婢汤没什么分别。可那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而挟饮。这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挟热,它有热。这个小青龙汤咱们都知道的,就是一般咳嗽喘,吐涎沫,不得平卧,那么有表证,也是外邪内饮呐。那么这个我们用小青龙汤。但是烦躁,就是热,所以就加石膏,小青龙加石膏。这方剂的应用啊,必须要注意的。你看这个没有目如脱状啊,那头前这个咳嗽喘,大致都差不多。那个脉浮大,这个脉也浮。有时还得分析,分不清。主要的呢,它那个水气的热比这个厉害,冲逆得也凶,所以目如脱状。那么小青龙汤它不是的,它只是咳逆倚息,后头还要讲的。
  所以小青龙汤在痰饮篇,它单去痰饮。越婢汤偏于治风热。所以两个方子应用的方证是不相同的。小青龙汤就是咱们以前讲过的,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半夏、石膏。这个方子是常用的。它主要偏于辛温,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一般的咳而上气啊,这种喘啊,偏于有热的,你用小青龙汤要注点意。它是偏于饮盛,心下有水气。开始在.伤寒论.就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痰饮太盛,都支饮了。那这个人啊,口什么都不那么干,这个时候有用它的机会。真正有热,用它机会不多。要注意。老年人气管炎呢,用这个方子有时候很多。但它也有挟热的时候,你看这个烦躁,虽然一派都是痰饮这种象征,可以用小青龙汤。但它烦躁,烦躁这是一个石膏证的反应。因为有干姜、细辛这些药啊,它也不渴的,别看搁石膏。这个药呢,主要是半夏、细辛、干姜、五味,这些药啊,有镇咳,有去水,温中镇咳去水。另外以这个麻黄、桂枝、甘草、石膏解表去热。既有表证,内里头也有水。这在.伤寒论.里讲很多了,内里有水,你要不兼去水,只是发汗,不行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常常的,你由于发汗,激动里水,也发展很多的,必须兼去水。这里面看些问题了,只是胃有停水,那用干姜、半夏啊这类药就可以。如果小便不利呢,还是要搁利小便的药。这在.伤寒论.讲很多。这方都常用。底下是附方,这个附方值得研究,很有用。这个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这见于.外台.。温温液液就是恶心,就是泛泛恶心。心胸这个地方老要吐,就是恶心的意思,温温液液。那么肺痿头前讲了,咳唾,涎唾多,那这个炙甘草汤和我们头前讲的麦门冬汤差不多,都是滋阴清热的这种法子,那搁现代话说就是育阴清肺。这种都是晚期,你像肺结核的末期啊,用这个机会的很多。咱们说外感啊,风寒啊,同时里头有水饮啊,这个方子用不得。所以不是哪一个药治什么病,张仲景的书主要辩这个方剂的适应证,具体的东西具体分析。那炙甘草汤在头前讲了,.虚劳篇.里头,在.伤寒论.中也有。这个方子用都起作用。假设是肺结核的末期吃这个药,救不了死,这个我很有经验,我不得专用它,但有效,那肯定。这是在.外台.上,它单独地提出炙甘草汤了,就是复脉汤了,可以治肺痿涎沫多,人不愿吃东西,心中老觉着温温液液,恶心。这都指的肺结核说的,指的肺痿嘛。.千金.甘草汤。就是一味甘草,这个甘草汤啊,甘草缓急迫,假如人不能吃东西,就像上边说的温温液液,老这么恶心,这个甘草有时候治恶心,也治吐。古人治噤口痢,有时候吃什么药他都吐,那怎么办呢,就是用甘草一味,随时把急迫的病情啊,但要是他能咽下去,他就不那么吐了再吃方药就行了。所以一味甘草汤啊,它这种吐有个基本的情形,食道上也有痉挛这种情况,这甘草它也治这个东西。.千金.还有个生姜甘草汤。
  头一个甘草汤,没有提它治什么,就是搁在炙甘草汤后了。当然这个人也是恶心不欲食了,那底下这生姜甘草汤,这个提出来了,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这个咳唾涎沫也伤人津液,而且肺痿这个病啊,是上焦有热。咱们开始就说的这个,又由于津液有伤,它本来就是热而津液虚,这么一种的病,它再丧失些津液,咳唾涎沫不止,它这个咽干口燥更明显。那么这个咽干口燥用石膏的机会很少,它用白虎汤的机会很少,它虚证,所以古人都用健胃的法子,在后世医家对这个不很大清楚。因为它有生姜、人参、甘草、大枣,健胃,也只能够健胃,还能够生津顾液,它津液从胃上来的。到肺结核末期,人是不能吃东西,这种病我也遇到很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咽干口燥,你要用这个大量像白虎剂,这不行。吃完了胃更坏了,坏了它更不能生津液。所以它这个就是健胃滋液的法子,它用辛甘的药合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它也治肺痿吐涎沫,但证是太空。这个桂枝去芍药治什么呢,治脉促胸满。咱们这个.伤寒论.上有。脉促呢,偏于往上,上实下虚的那种病。所以这个胸满,不利于这芍药,所以芍药它去掉了。那如果肺痿咳唾涎沫,胸满,气上冲得厉害,胸满而咳唾涎沫相当得多,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你得有这些问题,只说肺痿咳唾涎沫不止,我们就用这个药,这是冒失。所以.千金.上唐代这个的时候啊,对这个方药的看法啊,就有些越来越远了,不像咱们研究仲景这个书了。这是.千金.那上提出来的,有用的机会,不是没有。比如这气冲得厉害,胸满得厉害,那么腑气又虚的人,这个时候涎沫多,人不得平卧,用桂枝去芍药汤加皂荚行的,去痰吧。否则不能随便得用,一看到肺痿吐涎沫,就用这个方子还是不行。因为皂荚这个药啊,它温燥。像肺结核这种病,它都是一个热,津液虚,你要用温性燥药,与它不怎么合适的。所以肺结核里头,你像小青龙汤用的机会都没有。就用麦门冬汤啊,炙甘草汤啊,这类的机会多。.外台.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在.伤寒论.中有的。巴豆、桔梗。它说桔梗、贝母,另外搁小量的巴豆,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这个与前面的桔梗汤啊,是一样,这个文字一点没错。那这是在.外台.上,它不是在仲景这一篇里头同时存在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是个攻啊,用巴豆。如果肺痈开始酝脓了,这个人不大虚的时候,这个方子可用,这也排痰排脓,但是得有实证,起码有大便难哪,大便干啊,人也不虚,真虚起来了,那还是用桔梗汤,这两个方子有虚实之分。那这个排脓呢,都有大量的桔梗贝母,它都是排脓。那看看这个方剂的注文就知道了。“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这个巴豆这东西,相当得有力量,但它不很伤人,它是一个温性的泻下药。“羸者减之”太瘦弱的人啊,半钱匕也不要,半钱匕拿现在说,就是一半钱差不多。“病在膈上者吐脓血”如果脓在膈上,它也能使人吐,这个巴豆是又能使人吐,又能使人泻啊,吃了有时候上吐下泻。它说病在膈上啊,就能让他吐,这指是排脓了,指的脓说的。“膈下者泻出”那如果肠痈用这个法子也行的,它这个意思。
  那么膈下就不止上面的,胃痈了,肠痈了也可以从底下排除。“若下之不止”这个巴豆啊,下得相当猛峻,要是下得厉害的时候,喝点冷水就好了。这个我也亲身有体会,这个巴豆它是个温下的法子,遇上寒的它就解了,你喝点冷水啊,就是冷粥什么都行的,越吃热的越是厉害。这个巴豆以前本来是医家常用的药,小孩这种,像以前妙灵丹里头都有,搁点巴豆霜,它不伤,别看这个药挺猛峻,小量用它不伤人,尤其是把油提得干净,也不怎么吐,这个吐还是与巴豆油有关系。那这个就是所谓肺痈的治疗。肺痈治疗,如果实证,也还是以桔梗贝母排痰(脓),搁巴豆通便。底下这个方子挺好,这个.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这是偏于有热,偏于有热得用寒以解热。它说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它这个当肺的部位,外面身上甲错,里头不是有痈脓就是有瘀血。那这是一种肺痈,你可以用这个苇茎汤,这个方子经过实验是挺好使。在这个方子上你也可以加上桔梗贝母,也可以加。这个瓜瓣现在就搁的冬瓜子。这个主要的它是,你看苇茎啊,苡仁它是个排脓药,这个桃仁它去瘀药。这个苡仁还可以多搁,你再搁上桔梗贝母啊,也可以。苇茎、瓜瓣就是解热,瓜瓣你搁冬瓜仁它也排脓。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这个也恐怕后边出的,也不像书的原本,它写附方里头,当然也是附的。它说这个一身面目浮肿,鼻子也堵塞,流清涕,由于鼻子流清涕、堵塞的关系,所以不闻香臭酸辛,都闻不着。“咳逆上气,喘鸣迫塞”那么这个,它搁个肺痈,这个也不一定就是肺痈。那么或者在肺痈初期没有酝脓以前,有这个情形胸中痛啊,这什么,有可用这个。葶苈大枣泻肺汤头前讲了,痰粘壅盛啊,有可用的机会。它底下这个注啊,看来都是后人搞的了。“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这个小青龙汤,无论对肺痿肺痈都不怎么合适。小青龙汤见咳嗽门中,就是见这.痰饮篇.,这个附方是后头这说法,做的参考。但据我看,这个肺痿肺痈,小青龙汤用的机会是少得很,它虚热,它开始就说热在上焦。那么这一篇讲完了。讲完了,它主要是肺痿肺痈的治疗。它书里头也提出来了,这个肺痿,咱们方才讲的,像麦门冬汤啊,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它也咳唾涎沫,它很难咳。咽喉不利,这几个字搁得非常好。这也是一个约略,它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这个肺痿的治疗啊,一方面,它津液虚,而有热,既要清热,又要滋润补虚,用其它的热药补虚是不行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这个清燥救阴的法子了。它有一个麦门冬汤,它提出了一个,后面这个附方里头提出了一个炙甘草汤。这几个方子都常用。那么另有呢,旁的,不见于本章讲的竹叶石膏汤,都有用的机会。当然其它的还有了,对肺结核的初期治疗这书上就没提,那一般的大概用柴胡剂的机会多,你看胸胁苦满哪,它这咳嗽,一般的还是用,还是用栝蒌这类药多,配合小青龙汤用挺好。如果有这个热,特别盛,我们在小柴胡汤内配合这个。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