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7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7
  它这个属于热极,在底下说的也很好,“恶风加附子一枚炮”不是只恶风的问题,如果这个越婢加术汤证,越婢加术汤证是什么,就身上浮肿,汗出,有表证,这就是越婢加术汤的症候,小便不利有水肿,同时要是关节痛的话,加附子。这在临床也常用的,我们治关节痛,有几种,一种咱们说偏于这个风啦,就是表证,有桂枝汤证,也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呢,用桂枝汤加术附,麻黄汤证,我一般爱用葛根汤加术,葛根汤的药较的好,葛根汤利用它发汗啊,它不那么严重,不像麻黄汤,当然用麻黄汤也是可以的,我爱用葛根汤,一个它是没有汗,那么这么一种风湿关节痛,我们最常用的方子,用葛根汤加术。有汗脉较的弱,用桂枝汤加术附,桂枝汤加术附和那个有桂枝附子汤的主治,差不多,我经常用,如果有肿,肿的厉害,这个方很好使。我们要是一直得用啊,六两麻黄觉得就像多的了,现在是三六一十八克了,可以少点用,但是不能够少过十二克以下,那就配伍不过来了,里面有石膏,麻黄石膏配合到一起,不大出汗,甚至于自汗出,它这里跟本就有自汗出嘛,肿的厉害,大致都是这个方。所以这个方,也治很多的类风湿的,这类风湿关节肿的多啊,甚至于关节变形,这个方应用的机会很多,我们上面讲的那个,桂枝芍药知母汤,要只限于足下肿,那么是关节都痛,人再比较瘦,再有些恶心,用那个桂枝芍药知母汤,和越婢加术附,相仿这两个方子,但是这个偏于治热,那个它没有石膏,那个我也加过石膏,有时候加石膏和这个起得作用就差不多了,我加石膏是为治风湿热,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一般的风湿热,有的热不退挺好使。那么一般的关节痛啊,就这么几项,有表证,有汗出的,有无汗的,有浮肿的,浮肿的我们用越婢汤加术附,无汗的用葛根汤加术附,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这是很普通的,如果恶风特别敏感,你要加黄芪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竟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那么由于他太虚,虽然睡觉在卧时,不时的,谁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这是说血痹证的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是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关上小紧”关以下候里,由于气血不充于外,那么这个风寒才客于内,关上小紧,紧得不太厉害,受的是微风嘛。那么血痹证脉应该是这样子,就是表虚,什么虚呢?津液虚,血液虚,不足于表,那么所以寒邪由于虚,它才能侵蚀往内,也就是寒邪把血液闭住了,它出不来了,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怎么治疗呢?“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这是讲针灸了,针引阳气者,他阳气不足于表,让它足于表,这是针灸是一个针法了。那么阳气一出来,表就和了,表和脉也就和了,表和脉和,风寒在那待不住了,所以古人有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虚邪在才能待得着,表实它就待不住了,所以针引阳气,阳气充斥于外的话,风邪就不能够待了,风邪去了,血痹这个病也就好了。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阴阳俱微者”就是轻取脉也微,使紧按脉也微,就是内外俱微,阴阳有多种指法,在这个书里头,有的指上下的,寸关尺嘛,寸脉是常指是阳,在部位上说,尺脉常指是阴,也有时候看浮沉,浮取这叫阳,使紧按看里头,这叫做阴。这句话,阴阳俱微不是指的上下,因为什么?因为底下有个寸口跟着呢,他指的是浮沉,你轻手按脉也微,重手按脉也微,这是津液不足了。但这个虚在寸口,“寸口关上微”寸口这个脉啊,是浮沉脉都微,跟上面是一样了,也是津液不足哪儿呢?不足于表。“尺中小紧”跟那个关上以下,一样的,那么尺以候里了,这个风寒进入里头去了,里头有些小紧。这是脉跟上边没有什么错误,也就是风寒,由于表虚,风寒趁虚,这个血液为风寒所伤,就得血痹证,这是古人的看法。“外证身体不仁”血痹证就是指身体麻痹不仁,麻痹。“如风痹状”就像风痹也有麻痹的,跟这个差不多,只是风痹是要痛的,这个它不痛,这个病很多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上面说是以针引阳气,这里出了个方剂,这个方剂和那个针引阳气是一样的。黄芪这个药大家得注意,古人说的黄芪啊,补中益气,是个甘温的药,凡是甘药都健胃,所以说它补中,那么胃健,水谷之气才充于外,水谷之气是什么?也就是精气津液,养人的东西。那么黄芪剂,黄芪这个药我们用它在什么时候呢?就是体表虚衰,什么虚衰?你看前面的那两个脉你就知道了,全是津液不足于外,津液就是我们饮食化生的水谷化合物,再加上阳气,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营养成份。营养成份不足于外,就是外面的营养不够了,营养不良了,由营养不良,在这个部位就是很多地方要出病了。
  你像西医说的肢节神经麻痹,神经末梢它靠外头,它没营养也受不了,所以你像皮肤、肌肤有病都生疮,所以黄芪,你看本草上讲,治大恶疮,所以咱们关于疮疡用黄芪机会最多,道理一样。它这块营养不良,这是一,营养不良它恢复不了。第二,这块虚,有外邪去不了,所以我们不能去外邪,还是人的身体的机能啊,它自然的驱外邪,那么它这块不够,营养不良,怎么营养不良就是我说的这个,所以它用补中益气的。总而言之,里气也是虚,胃也是不好,所以他用黄芪,补中益气,增加这个地方,阳气也好,津液也好,营养成份也好,这块充足了,那么由于营养不良形成的疾病也要好,那么就是这地方有毒物因为虚,它能待得住,一实了,它待不住了,所以病毒也能去。所以说这个黄汗啊什么的,有很多了,由于皮肤这个地方不良造成的比如恶疮啊,那都由于这个地方虚,用什么药?用黄芪,所以黄芪的作用就在这儿。后世都看它是补气,有肺病也吃黄芪,这是错的,大错,它不是补那个气。仲景所说的阳气啊,通通的说的是津液,我们拿更通俗的话,就是养人的营养成分,我们吃了东西,血管吸收,它住各处的细胞都输送营养成分,古人管这个东西,在血管内叫做营,也叫做血,血是本体的,血是作用的,血管外叫做卫,也叫做气,所以这两个东西啊,它出血管,它给组织细胞,它当然得出这个血管啊,所以这就是西医说的毛细血管通透作用。古人也认识,不是不认识,他也知道“多汗则亡血”要是大发汗,血液就少,你要亡血呢,他就没有汗。古人也看到这个,看到这个不细腻,它没有系统的说明,所以这个地方还是要参照西医看一看好的。但是很奇怪,西医尽管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这病它治不了,中医不知道他会治,可见中医辨证是有道理的,可是不是他讲的这个,讲的这个是解释,解释这种现象。那么中医把这个叫表虚证,又是营卫不和,他用的桂枝汤嘛,表虚加上黄芪,他就能治,遇到这种病,你就用黄芪,刚才我讲半天了,遇到黄芪的这种适应情况,就是说这种表虚,特别的恶风敏感,你用黄芪没错。不是随便你脑子想,气虚了你就吃黄芪,不是那样子。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去甘草,为什么去甘草呢?它要引领阳气,让气外达,快药不用甘草,甘草药缓,所以咱们泄下药,你像承气汤,用大黄、芒硝配上甘草叫调胃承气汤,它就能够使的下,这个猛暴没有那么厉害,你要去了甘草,大黄、芒硝力量大了,加上厚朴、枳实,力量更大,那叫大承气汤。那么我们让阳气尽快出表所以加黄芪,甘草不要它,主要的桂枝汤,还是调理营卫。血痹,到这儿就完了,这个方子我常用,这个方子确实挺好使的,如果我们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合到一起,随着证候的出入,用药加减变化,这个方子挺好使的,这个病的变化很少,所以这个也就一个。但是在临床上呢,随着证候的出入,这个方子可有加减,我刚才说的一个例子了。神经麻痹造成的原因,这是一种原因,其它的问题发生不同的证候,不同的证候用不同的,主治的方子还是对的,我们可以加一些药味,或合其它的方子一起用,看具体的情况,所以血痹简单。底下讲的虚劳,虚劳大家都知道,咱们就说痨病。
  古人说的虚劳啊,全是属于虚寒的情况普遍,你像咱们说的这个虚热的情况,比较少,也就是说像肺结核大概就不包括在里面,咱们现在管肺结核叫肺痨啊,我们看看书,完了再说。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先讲的这个,都是脉证上原则的问题。“男子平人”没病,就是一般的男子。“脉大”这个脉有外无内,这个脉挺大,一按里头没有,就是豁大中空的那种脉,这说明血虚,也就是芤脉的一种了,所以如果有这种脉,只是挺大,里面没有什么,就是豁大中空的脉,就是痨,虚劳病,别看他现在没有什么,不可轻视。“极虚”脉按着一点没有力量,我们按脉,跟据脉跳动的力量,虚就是跳动没力量,心一动脉一动,脉似跳似不跳叫极虚,这样也为痨。这都是一个虚劳的病,是泛论,凡是遇到这样的脉,或者大而中空,就是大而无根啊,挺大不禁按,这不好,这是虚劳的脉;极虚,怎么按这个脉,应指时有时无的,也是极虚,这统统都是痨病。这是指脉说的,作个参考。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这是一段。“面色薄”薄就是厚的反,就是颜面苍白,无光泽,这都叫做薄。人没病,就是脸色枯槁苍白,瞅着,这个人一定是津液虚,血也虚,不华于面嘛。“主渴”津液虚他必渴。“及亡血”再不然他有失血的症。那么他一动作,就不时的,卒然间心跳,这个喘呢,气虚则喘,这个指肺说的,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嘛,就心悸。“脉浮着里虚也”这个浮和那个大是一样的,这个浮是有外无内的脉,那么这是里虚,换言之,也是痨,这都是指虚劳,以脉的各种不同,当然这个证也是了。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这又一段,这都是外表看不出来什么大病,可是实质已是属于虚劳的。“脉虚沉弦”脉虚就是虚劳的脉了,前面不是有嘛,“脉极虚为劳”。
  那么这个脉,使劲按应指挺硬,就是有沉弦,就是里有寒,就是应里面,下面的证候与脉就有关系了,看看后面得症候就行了。“无寒热”没有外邪。“短气”里有停饮则短气,.金匮.有句话嘛,我们讲到痰饮篇下面就有了,饮水多,水停心下,微则短气,就是停得不厉害就短气,由于胃里面有水了,压迫横膈膜,呼吸不利,短气,甚者则悸,胃停水多了,影响心跳。所以短气就是说胃有停饮。“里急”就是指小腹里急,里急就是腹肌拘急,拘急不是痉挛嘛,就是没有血液营养,津液血液不足,这个腹肌不和了,发拘急、里急,所以这是一个虚寒的证候。所以这个脉沉弦,沉者,脉得诸沉,当责有水。一个,短气,里有饮,也能够使之脉沉弦,一个,里急,是里虚寒,腹肌失和,也能使脉沉弦。“小便不利”所以“少腹满”他这个文章错综,不挨着,让你去挑去,小便不利和少腹满是一致的,小便不利,膀胱蓄水,少腹就满,是水不利于下。面色没有血色,白,而且时时的“目瞑兼衄”咱们讲.伤寒论.但欲寐的样子,就是老闭着眼睛,就是没精神啊。“兼衄”就是鼻子常出血,这个说明血液不荣于上,由于衄,血亏得很,面色薄,人时时目瞑,血不充于上,不荣于面,尿又不利于下,这也是“劳使之然”跟据上面一切脉证来讲的,如果有这种虚沉弦的脉,再有下面的一系列的证候,这也是虚劳常有的一些证候,脉和证。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劳之为病”是变化多端啊,这里举一个例子。劳之为病,如果“其脉浮大”这个浮大就是浮大其外中空,里头没有什么,都是浮大无根的脉了,就是头前的那个虚劳的这类脉。那么由于血虚津液不足,咱们说阴虚生内热了,所以伴着血液不足,他手足心都发烧,五心发烧,这都是虚劳的一种反应,所以手足发烦热。
  这手足发烦热,如果在春夏的时候,春夏阳气升发啊,所以春生夏长嘛,这个时间的病啊,尤其虚热的病,这时最厉害,剧烈一些。秋冬呢,阳气消,阴气长的时候了,秋冬收藏啊,收藏虚热病这个时候还好一些,所以说“秋冬瘥”瘥就是好。由于脉浮大,芤象,这就是芤脉了,要常常的遗精,“阴寒精自出”阴寒就是前阴,阴头寒,精失去收涩,自己就出,就是遗精了。“酸削不能行”身上说不出痛来,但是身上发酸懒,削者,就是消瘦,认为人的津液充于体内,人才胖,津液要是虚少的很,那人就消瘦,现在也是啊,生理上也讲了,人的体重水分占一大部分,咱们说的津液就是水分喽。如果脉浮大,这类的全是阴虚,中医说阴虚就是津液、血液虚。那么这个虚,自然而然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酸削不能行”叫消瘦,津液不能充于形体,形体就瘦,瘦再虚,他就不能行,身体也说不上哪儿难受,身体发酸,所以虚劳病是这样的,让人捶胳膊,捶腿的,这是一段。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这是一段,这是讲的先天的禀赋的关系了。男子无病的人,无端得脉又弱又浮而无根,再涩,涩是血少,弱是津液少,津液、血液俱不足,这个肯定他是禀赋先天一来就是一种特殊的人,没病嘛,普通的男子,有这种脉,肯定是禀赋太薄了,“为无子”这样的不肯能有生育。主要的是他精血是不足得,“精气清冷”他的精气肯定是清冷,拿现在的话叫成分不够,不定是缺什么,这是先天的禀赋太弱的人,脉也是太弱。那么到这他把总的方面,连脉带证他统统给说一说,底下该讲症治了,开始他讲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失精家”就是频繁失精的人,不是偶尔失精,够不上个家,所谓家就是频繁失精。真有这个,我遇到的失精有死的,这个人一闭眼睛就失精,这个人岁数不大,小孩子,后来骨瘦如柴,这还是我的亲戚,还是我念书的时候,就死了。所以也是归虚劳之内的,失精家不是偶尔遗精,偶尔遗精不算病,那是频繁遗精。在临床上虽然像我说的那么重的没有,但一般的很多啊,这个大家要注意。凡是这种病“少腹弦急”少腹弦急,跟上面讲的里急,这个弦急比里急还厉害,他腹皮拘急的很,他这个肌肉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虚寒,他那个腹肌不和了,发拘急痉挛样的样子。下面都虚寒嘛,所以“阴头寒”就是前阴,阴头,人的血液,就是我刚说的精气,不是男女之精的精,是营养成分,它不充足,下面不够,所以不到哪儿,哪儿就寒,不到手足,手足就厥冷,阴头达不到,所以阴头寒。所以凡是失精都是下面虚寒,上面则不然了,虚阳上亢,“目眩”这个眩是热。“发落”热使发落,血虚能使发白,老人你看头发白,发落呢?是血热的关系,为什么血热到这个份子上呢?失精都是上下不沟通了,咱们说心肾不交,那么寒往下,虚热往上,气冲,气上冲,是虚证,都气上冲,麻黄汤证不气上冲,桂枝汤证表虚证气上冲。气上冲这个热也跟着往上犯,所以头眩晕,这是眩是个热,而发落。脉呢,先是一个泛论,脉极虚芤迟,极虚就是虚劳的脉,无力,芤就是浮大中空的脉,迟就是至数也少,如果见到这种脉“为清谷亡血失精”凡是清谷,清谷者下利清谷,就是中虚的厉害,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胃虚了,吃什么拉什么,不能消化水谷,这是下利清谷。再一个就是“亡血”也可以有这种脉,极虚芤迟,由于亡阴啊,人的热能也就不够了,所以就迟,迟就是有寒了,再不然就“失精”。他说极虚芤迟这个脉,是泛论这个脉,这是为诸虚之应,什么诸虚呢?清谷、亡血、失精都可以有这种脉。完了提出来了,“脉得诸芤动微紧”那么假设得这个脉,这肯定是在男子为失精,在女子为梦交啊,怎么讲呢?这个脉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看古人对于失精用药也可以看出来,主要还是人的神经病,总是情欲妄动,因为他心神不宁啊,他要动,动就是心腹动,心腹动,脉也动啊,王叔和说的“在关上如豆摇摇”不一定在关上,它不定在哪儿,这在临床也看得出来,下头动,脉就是在关下,胸动准在关上,里头有这种动,为什么你说动呢?
  因为方子里面有龙骨牡蛎,龙骨牡蛎用的很多,在.伤寒论.里都是用于不安、惊狂,所以他是神经上的关系,所以这个梦遗、失精这类得情况,主要发生在神经,古人的看法。情欲妄动啊,相思不遂啊,先是在精神上,后是梦幻上,然后就出了这个事了,那么这个脉它一定动的,其实是心神不宁。“微紧”微者不足啊,什么不足,还是精气不足,也就是津液,血液也是,阳气不足嘛。紧者还是有寒,寒者,还是那个少腹弦紧,阴头寒呐。如果说芤脉,是极虚的脉了,芤脉主亡血、失精,要是和这几个脉同时并见,动、微紧,心腹浮动而又津液不足,同时再有寒,肯定是非失精不可。这个脉和上面的脉是不一样的,上面是极虚芤迟,这是诸虚的脉应,总是有大出血啊,或者下利清谷啊,或者失精,失精也可以有上面那个脉喽,但是下面这个脉肯定是失精,为什么?脉有特殊了,有动,这地方很重要。这是谈脉了,我们在临床上不用脉象诊查病人就说了,那么这个是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脉啊,应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就是桂枝汤原方,加龙骨牡蛎。龙骨牡蛎的应用,一般临床后世研究都认为龙骨牡蛎是固精的,这是错的,不是,把.伤寒论.好好看看,它主要治惊狂、癫痫,这种情况,用于神经不安定,他用这个药,这个药是有些收敛,他收敛精神,让精神不那么浮躁。那么这个桂枝汤呢,咱们知道外协营卫,内调气血,它主要是调整神经的。同时用也利于这个治外遗,龙骨牡蛎也有收敛作用,同是有强壮性,在.伤寒论.上都是,火劫之后,大发汗之后,造成那种情况,都是虚,所以龙骨牡蛎多少有补虚的作用,但不是一个大补,所以现为我们遇见遗精,大补就上来了,一个也治不好,我保险,不信你们试试,那治不好的,这个方子非常好使,这个我常用,常用它有一个二甲龙牡,这两个方子可以配伍着用,二甲龙牡去桂枝加白薇、附子,附子量不要大,顶大量也不要过六克,搁三克,三克至六克,这两个方子我经常并着用,也不去桂枝,因为他这个病有气上冲,头眩、发落,上冲的非常厉害,气上冲,不往下走,奇怪,那么有它呢,还得让它上下心肾交,所以桂枝是要用得,我要是用就是往里面加白薇加附子,挺好使,挺好使的,附子不要大量用,因为下寒的厉害,阴头寒,精自出,所以要加些附子,少加,就用这个方。如果他没有大寒热,就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行,非常好使,这个病我经常见,治得也太多了,这你看可以实验,临床上常见,你越补越不行。底下这一节,天雄散方,它是有方没有证,“天雄三两”天雄就是附子,比附子力量大点,类是一样。“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它是面儿子药了,把这三味药都作成散,一回服半钱币,服得量也非常小。“日三服,不知,稍增之”。这个方子没说治什么就搁这儿了,当然也是跟着上面来了,据我看也是治遗精,他也是用桂枝,不过这个偏于寒,寒的特别厉害,你看净用些温性药,连芍药都不要。同时他有小便不利,他搁白术了嘛。他搁龙骨不搁牡蛎,为什么?牡蛎这个药,咸寒,所以我说这个病偏于寒,寒得厉害,有用这个的机会,但是我没用过,我净用桂枝加龙牡了,那个我加附子。看这个样了啊,是治着个病的,有龙骨、天雄、桂枝,但是要偏温,当然它不治热了,没有上面虚弱的情况。我说的遗精有夜间出汗烦躁的,那你非加白薇不可,白薇它是去烦热的,如果那样的话天雄散是用不得,没有那些热象,只是寒象我想这个可用,我没用过。气上冲,小便不利,寒多的遗精可以用。
  男子遗精,女子梦交是一个问题,男子遗精没有不做梦的,这是一个问题,男女凡是有这种情况都可以用这个药。我认为这两段都讲的是治失精家,所以这个方啊没有证,跟上面一样,遗精证候很单纯,不是特别复杂,所以他列这么个方子搁到这块了,也有些出入的就是寒热加减上,自己临床去用没有错。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脉既虚又弱,又无力。弱就是津液虚了,又细,血液也虚。弱与微都是津液不足了,津液血液不足,虚弱咱们现在说气血俱虚吧。“男子平人”没有别的病,有这种脉,脉有两种了,不是一个先天不足,没有先天不足的情况,肯定他喜盗汗,盗汗伤人津液,脉要虚弱的。这都是作参考,比如我们遇见一个病人,脉很弱,你说他就一定喜盗汗吗,也不一定,喜盗汗,就是好盗汗,天天这样,盗汗可以使脉这样,但这样的脉也不一定就盗汗,他说的为无子的那个,天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