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9
实证。所以如果“口中辟辟燥”辟辟燥就是干得厉害,这个辟辟两个字啊,古人这个大学为辟庸嘛,干什么呢?要是明理嘛,这个辟辟燥与隐隐痛是个对立的关系,就是这个燥啊非常的明显。这个痛呢?“隐隐痛”它不是那么剧烈的痛。他说如果口中辟辟燥,口中里头干燥得厉害,就说明是热也是盛啊。那么咳,也咳,可是咳啊胸里头隐隐痛。那么这个病它不象这个肺痿,肺痿脉虽然数,它微。“脉反滑数”他也象肺痿那个病,但是不是脉数而微,是反滑数。这种病啊不是肺痿了,“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啊,这个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有脓血了,那么到这个病整个形成了,它要唾脓唾血了。这是肺痈,与这个肺痿是不同了。“脉数虚者为肺痿”说这两个病在脉上有一个显明的辨别,脉数是数,但是虚,这个虚概括的很多了,脉数而弱、脉数而微,都属于虚,虚就是不足了。而虚脉呢按之无力,这个脉跳得无力则谓之虚。那么这个脉虽然数,但是虚,这是肺痿的这种脉应。“脉实者”脉不但数,我们上边说这个滑数,滑就是一个实脉了,都是一个太过的脉了。数之中而实,脉按着有力,这个滑也是有力的一种了。不只滑,脉大,脉紧这都算是一个有力的脉。脉实者这是肺痈,这就脉上来分辨这两个病,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开始它讲这肺痿啊,就是津液虚而有热,那么同时呢他唾涎沫,咳唾涎沫,那么这把肺痿大概的情形他是交代清楚了。
与这个类似,也渴,但是不是咳唾涎沫,口中辟辟燥,它一咳嗽呢反而隐隐痛,那么他咳唾脓血,这类一系列的情况这是肺痈。那么就这两个病呢,有实有虚,都有热,一个是数而虚者,一个数而实者,这就说明这两个病。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痈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作这一些提问。他说这个肺痈也是咳逆,那么这种咳逆,你要是诊之,这个脉之就是诊之,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诊察的时候。你诊察他,你怎么知道是肺痈?第一个问题,肺痈有脓,怎么知道它有痈脓,为什么一吐脓了就要死,那么这个脉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脉啊?它就提这么几个问题。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这是一小节,他就答了,先就脉上来说。他说寸口脉,还是我说的指的整个桡骨动脉说的,不是单指的寸脉。这个“寸口脉微而数”既微,这个微是又细跳得又无力,就叫微,它这脉的形也小,跳得也无力,这叫微。这个微啊,咱们头前也讲很多了在.伤寒论.,这都是津虚,津液虚,亡津液,脉微者亡津液也嘛,它这个虚脉。数还是热了,说针这个寸口脉啊是微而数,这么一个脉,那么底下他就是分析这个脉了。他说“微则为风”那么后边呢又说一个“微则汗出”这个研究过.伤寒论.的都明白了,这个.伤寒论.啊它本来是太阳中风,脉浮而缓,缓就是弱,或者脉浮弱,这是太阳中风的脉。如果这个汗出津液丧失太多了,脉就是由缓弱而变成微。所以他说这个微则为风,这就由于太阳中风丧失津液太多了,所以紧接着他就说微则汗出。那么太阳中风脉并不是微啊,只是缓弱而已啊,到不了这微的程度上,所以这样子就是由于汗出多了,所以这个微也正是亡津液,汗出多。那么这个怎么来的汗出多啊?由于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自汗出嘛,所以这个脉它才缓。那么汗出多了,它就脉就微了。所以他底下解释啊,微则为风,就是中风了,就是太阳中风没脉了。那么所以然呢,这个怎么由缓弱变成微了呢?就是微则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的关系。他讲这个肺痿啊,就是得津液虚,主要在这一点。
“数则为热”后边又跟着一个“数则恶寒”总而言之他讲这个太阳中风表证。数是个热,表热病嘛,咱们这个无论太阳伤寒,无论太阳中风都是表有热了,咱们普通的感冒都是,所以咱们用发汗解表去热嘛。那么数就是有热了,那么为什么他又说数则恶寒呢?这个表证这个热啊非恶寒不可,所以说恶寒者,表未解也。咱们讲太阳病的时候,这是自然的,这个我讲太阳病讲过了。体表的体温啊骤然间高,与外边这个差距啊就是加大了,你看咱们一般人这个体温与外界,他习惯上不恶风,如果你这个体表的体温特别的高了,与外边的差距加大了,就感觉外边风之刺激或者寒之刺激,所以这个表证的时候,都是体表的温度特别高的时候,他没有不恶寒的,所以他说数则为热,数则也恶寒。他这两句话全是解释寸口脉微而数,这是外受风寒的这么一种关系,他解释这个脉。风中于卫,呼而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中于卫”者啊,那么这个风邪开始袭人啊,侵袭到人体啊,它不能进到脉里头去,只是在脉外。这个脉内呢,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啊,所以都是卫先受病的。所以他搁个风中于卫啊,但是这都有语病,这才搞到后世风伤卫,寒伤营,其实这是有问题的,这个咱们有时间再讨论,现在咱们知道到这个。总而言之是根据上头,所以说人被风寒,就是得了表证了,太阳中风表不解的时候。这个表不解啊,这个表气就闭塞了,表气闭塞这个气就往上壅。咱们一得感冒,尤其咱们常遇着这种喘啊,那么吃
麻黄是一个道理,我们人这个往外,这个气息也旁出啊,我们体表它也出啊,同时也排出废物。你看人得天天沐浴,衣裳到时候也是要脏,那个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排出的废物。那么如果你中风也好,伤寒也好,你这个体表啊闭塞,这个里外不通达了,不通达了应该从外边排泄的废物,以至于这气息它都往上来,壅逆往上,就是咱们后头讲的上气,咳逆上气。这个气是有上而无下,那变成什么了呢?就是“呼而不入”就是下边呼气不入。它气往上来,只能够呼气,吸气就困难了。所以它搁个呼气不入,这只是外受风寒指这个表邪说的。“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热过于营啊,这个热伤了血脉了,伤及血脉,就要结为痈脓啊,这个肺痈后头有解释。那么热才伤血脉,这个外面的风邪它不会伤血脉的。那么这个热内入了,伤及血脉了,那么肺啊已经有痈肿的情况了,吸而不出。
这个痈肿怎么的呢,这个肺啊能张不能合了,它就这么张,我们人一吸气啊,肺张,一呼气肺就合上。那么肿了,它光能张,它不能合,所以入而不出,吸气还能,呼出不能了。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懂啊,这个古人啊它尽在文字上啊,让你不太好懂,他下边就解释这两句话。风伤皮毛,热伤血脉。所以然的道理,这个风只是伤皮毛,皮毛闭塞。皮毛闭塞,表气不通了,这个气都担负到肺上了,往上跑。所以这个气上而不下,只呼而不能入,就是吸气困难啊。我们临床上咱们常遇着这种病,都是吸气困难,这个喘呢都是吸气困难。那么这个肺痈呢,指这个热伤了血脉以后,这个肺它肿了,热伤血脉,在这里解释上文了,为什么热过于营,吸而不出呢?它就是伤了血脉,伤了血脉结为痈肿,这个肺啊能开不能合。这个呼吸啊,这个肺呢一吸气它开,一出气它合。它不能合了,你光能吸不能呼,出不来。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讲,一般的书啊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他说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道理呢就底下这两句话,由于“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的关系,影响血脉,影响肺的本质上有痈肿了,他讲这是讲的肺痈了。风舍于肺,其人则咳。这个风伤皮毛啊,它古人认为这个肺合皮毛,皮毛与肺是相合的,这个皮毛属于肺。那么虽然是风伤皮毛,但是它内舍于肺。那么要是搁在咱们现在这个话说呢,这个晚了我给你们解释,就是外感啊要是涉及到肺了,一定要咳的。为什么涉及到肺呢?就是方才我说的那个道理,这个表气一闭塞啊,本应该从表气排出的废物,都担负到肺上了,肺受不了了,所以越这个表实越厉害,中风到不厉害啊。你看这个.伤寒论.上,太阳中风没有喘,太阳伤寒必喘,所以麻黄汤证无汗而喘嘛。它越这个不通,整个担负到肺上了,古人这个现象一致的,外边受风寒,就要喘,他就说风伤皮毛,内舍于肺,这个古人呢根据这么个现象他给的解释。那么这个实质呢,不是这个风来跑肺上藏着去了,不是这么个事。所以现在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啊,对他的规律我们必须把它搞清楚。那么这个
说法呢,古人有古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把它解释出来,但是是不是这个问题我看不一定。如我们受了外感,喘,那古人看到什么呢?这个风啊,虽然在皮毛,皮毛又合于肺,这个风啊就在肺上安家落户了,哪是那个事呢?这个在现象是有这个情形,这是规律。但是我们现在解释呢,应该更进一步合乎生理,我认为是这样的。所以这个风中于卫,就是中于表,那么影响人咳嗽,就是气不得于外达,它往上来,担负到哪,担负到肺上来。尤其我们人对于液体废物的排泄,不外乎这几个路道,一个小便排泄;一个汗腺排泄;一个就是呼气。我们一天呼气排出的水份挺多,我们方才说的那个口吐浊唾涎沫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肺子啊,没有那个正常机能,正常机能排出水份,水蒸汽啊,你看冷天往玻璃上一哈就知道了,你要哈它冒水珠。我们平时呢也是,不过它不见,有病了就不行了,它变成痰了,粘痰,这是肺有病了。那么这个呢,说是“风舍于肺”这个在这个古人是这么一种看法,其实表不解,影响到肺上,影响肺可不是风的问题,古人这么看那也没有办法,要拿张仲景这两千来年了,一千七、八百年了,那个时候科学水平没有,全世界那阵也没有那么高的科学水平,古人在现象上掌握这种规律,这是事实。那么所以然的道理呢,当然是科学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他解释不出来。那么涉及到肺上了,那么人一定是咳的,就是表不解,上气,它就影响到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口干喘满”这个肺啊有热,上焦有热,有热他口就干。咳逆上气厉害了它就喘,由喘而变满,这个仅喘呢,这个胸里比较满了,这是胸的内压它扩大了。“咽燥不渴”虽然口干咽燥,这都是肺热熏蒸之象了,但是胃里头没有热,热不在胃,他就不渴。那么胃有热,他必渴,所以这个白虎汤证渴还是里有热了,胃有热了。“多唾浊沫”这个时候啊水遇到热,它就变成浊唾涎沫了,这就是肺痿之形成。这一段就说明由外感可以得肺痿,也可以得肺痈,底下就说了。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子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这个“时时振寒”后头有解释,这个脓要是将成的时候,振寒,这是脓成,化脓的时候有这么种情况。那么这是“热之所过”就是咱们头前所说的热过于营,不是在表了,已经进到这个血脉了,这个热。这个热伤血脉嘛,血由于热为之凝滞,凝聚不通,不通为滞,蓄结久了它要变质了,就要结为痈脓,吐出来那个东西就象米粥似的。“始萌可救”如果不是整个化脓还不要紧,所以始萌,开始啊是可以救的。要是整个的化脓成熟,非死不可,古人这么看法。那么肺痈这个病啊,我们现在按着内科学上观察啊,总而言之主要就是肺脓疡,这个病也是常见的,我们在临床上也看到过。肺脓疡啊,腐败性的气管发炎也有,腐败性的它也化脓,那么大多数是属于肺脓疡这一类的。那么这个在开始见点脓,它没成熟,用排脓的法子是可以治的。以前有个同事呢,姓王啊,我给他治了,他就得了肺脓疡了,他就吃排脓药嘛,后头有苇茎汤,这中药挺好使。古人说这脓成啊,不是那个僵化脓,僵化脓不算整个脓,脓已成就是整个变成脓了,那溃烂的不得了了,那个时候是难治了。那么这一节,你们要好好看一看,有几句话很不好明白,头一个“风中于卫,呼气不入”这句话它就是在风伤皮毛这个时候表气闭塞,这个气不得旁通,它往上逆。所以这病名起的非常好,肺痿肺痈咳逆上气,就是这个上气两个字,气是能上不能下,能上它只能呼,不能吸啊,所以他搁个呼气不入。第二个呢,它入啊,热伤到血脉了,就痈肿了,肺的本质要发生病了,它一肿啊,就光张了,不能合,能张而不能合,这肺一张就吸气,肺一合就呼气。肺子这个张合配合人这个呼吸这个呼入。它能张,光能够吸而不出,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解释。旁的没有什么,这一段它主要说明什么呢?属于伤风不行变成痨啊,这个肺痿肺痈这个病啊,也都由于外感来的也都不少,这个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如果只是这个风寒在表,这就是咱们说咳逆上气这套治法了,后头有的是,小青龙汤啊,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都是的,咱们说是外邪内饮啊,这类的反而都有内里都有水饮,那都是咳逆上气。底下这要讲具体治疗了,治疗呢什么病都有了,它同时也要讲咳逆上气了。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这是一段。这个“上气”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风伤皮毛,风伤皮毛它表气不得外达了,气往上来,这个上气都喘呢。这个喘全是呼易吸难,就是吸气困难。那么这种病呢,“面浮肿”同时有水气,有水气就是里头也有水饮。这种病大概都是啊外感外邪,内里头有蓄饮,咱们后头讲水气篇就会讲了,风气相激嘛。这个水不是外边来的了,这个人根本就是里头有停水,又遭风寒,常常发生咱们说的这个痰喘嘛,哮喘这时候就发作。这边讲的就是这个,面浮肿,这个水气已经外现了,脸已经浮肿了。“肩息”这是虚到家了,什么叫做肩息呢?这个息啊,一呼一吸谓之一息,那么这个呼吸得用肩,摇肩,这个吸气相当困难啊,吸摇肩嘛,那是喘得厉害了,那按着现在的话说就是喘得厉害,摇肩,一肩一吸,古人这个炼字啊,是千锤百炼,所以它这个书不好读就这样了,一肩息,这是虚之极了,这种喘啊够重了。“其脉浮大”这个浮大,这是邪盛了。不只这个肺里头有毛病如此,我们在临床上啊是慢性病,慢性病没有不虚的,如果脉浮大,滑数,都不好。所以别怕这个脉,啊呀这么虚啊,那不要紧,它这个病久人虚脉也虚,这是正常的。那么这个人虚到这个份上了,而脉浮大邪盛,就是正虚邪盛,这个病就不好治了,所以说“不治”。这在古人怎么看法呢?就是人的正不胜邪了,不能胜邪了就不行了,所以咱们
治病也是啊,总是要扶正祛邪,这个邪太盛了,你扶正都不好扶,你一扶正啊它邪更凶。你祛邪他人受不了,人虚到家了,所以凡是这种虚弱的病而反脉浮大,这不是好现象了,不治。“又加利,尤甚”如果同时这个人他下利,那更坏了。再下利那更虚了,谓之重虚啊,那可以说非死不可了。这个下利,尤其这个哮喘,那么个虚的样子又下利,他这个胃也败了,胃坏了,这个胃它是一个后天之本嘛,那所谓重虚脉再浮大,那就怎么治啊?没法治了,尤甚,那更厉害了。这都是原则的事,在临床上这东西很有用,我们遇到这种久病,不是新得的感冒,新得的感冒脉浮大怕什么,解表药里头加点去热的就行了。这都说的是慢性病,慢性病脉反而浮大,这就是正不胜邪,这种病要多加小心,咱不能说准死,总而言之这个病是个麻烦。你假设他更有其它的虚,尤其这个中气虚,胃虚更坏,这是原则上的东西。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
风水,发汗则愈。“上气、喘”这个就象小
柴胡了,象小青龙加石膏证之类的。“而烦躁,属肺胀”那么这种的病啊属于肺胀,肺胀古人这是个病名。这个肺胀据我的体会啊,有的说是肺气肿,古人也不想,也不懂得肺气肿。他这个喘呢,胸它就胀,这个喘由于呼吸困难,胸腔这个内压增高,他就讲觉得胀,胀,烦满,古人管这个叫肺胀。那么这种情形,“欲作风水”这个风水啊,我们详细的在.水气篇.里头来讲,什么叫风水呢?既有外感,又有水气,古人管这种病叫风水。水气什么?就是身上浮肿,要么头一段面浮肿,那也是水气。那么他说欲作风水,水气还没有现出来,但是从这个上气喘而躁,肺胀这种病胸特别满,胀满这个大概都是内有饮的关系,内头有痰饮,.痰饮.那一篇咱们也没讲,大约后头都有。那么如果人内有痰饮,外感风邪,这就要发作所谓外邪内饮交相危害的这种情况。如果饮特别的厉害,将为风水,那么饮不太厉害那它未必然会成为风水。冲它这种说法这类的病素有内饮,又感风邪,这样子他才上气喘而躁,这是属于肺胀,这恐怕要发作风水。发作风水也好,不发作风水也好,这类病都得发汗,那么后头很多方子,到时候咱们再来讲,这很多了。咱们小青龙汤也是外邪内饮,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他这个上边这两段都讲这个咳逆上气,讲完肺痿肺痈了,又讲一般的咳嗽,喘。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这一段呢,不是肺痿,这个注家也是搞错的多,又说肺痿又出来冷的肺痿,哪是那个事啊?冷的不叫肺痿,开始呢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这个把定义搞清楚了,没有热怎么能叫肺痿呢?他这个说的很明白这一段,他形似“肺痿吐涎沫”吐涎沫是肺痿的一个症候,那么这个人呢也吐涎沫,象肺痿吐涎沫一样,但是“而不咳”这一句话就把这个肺痿否定了。肺痿它非咳不可,不咳它不关系到肺了。那么这个人光吐涎沫而不咳,同时呢里头也没有热,这人也不渴,那么为什么吐涎沫呢?这个吐涎沫啊,他底下有解释,他说这是啊肺中冷。肺中怎么冷啊,主要在中焦,还在胃。这个胃虚就要停饮,就要停水,而且胃虚这个水呀就往上来泛,上泛它就要波及到肺,吐涎沫。咱们说是寒饮射肺嘛,这是后世注家这么样子说嘛。就是这个胃虚,这个水都往上泛,那么这一段主要就是说明这个问题,你看这个方子就知道了。他说这个啊形似肺痿吐涎沫,但是不咳,那么这个人也不是里头有热,里头也没有热,“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假设由于胃虚停饮的话,这人呢一定是小便失禁,遗尿,小便数。
什么道理呢?它是“上虚不能制下”。这是古人呢,这个胃啊,这个书大概.五脏风寒积聚.里头有,这个上焦啊也得受中焦气,那么上焦它自己不能生津液啊,这个方才我们讲肺也是一样啊,它都是胃生津液,我们消化水谷嘛,这水谷之气,由胃来在发生一种变化作用,它生出来之后呢供给上焦,那么下焦呢也秉中焦之气,下焦它也没有这个办法,下焦的一切的机能啊也全是中焦供给,下焦也秉中焦。那么如果胃要是虚,也影响到下焦虚。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古人呢拿一个阴阳五行来解释,他说胃属土,土虚不能制水,上不能制下,他拿这个阴阳五行来说。那实质呢,规律是这样,这个胃要是不好啊,身上哪也好不了。如果胃虚而使得下焦组织松驰,这很多了,这就咱们这个书上就多了。这个小便失去收涩它就遗尿,你看这个膀胱也好,肾脏也好,它失去收涩作用了,那么就小便不禁。那么这个治疗呢,治胃就行,等我过后再讲,咱们先讲这几句。他说如果要是胃虚,而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话,使之吐涎沫,那么一定他要遗溺,要遗尿,小便要频数,胃虚不能治下嘛,这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上虚不能治下,就是胃虚,脾胃虚了,古人这个中焦讲脾胃了,而不能治下的原因,它要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为肺中冷”。肺中之冷,所由来,也在这。怎么讲,他底下有注解了。这个水呀往上冲啊,不是冲到肺拉倒啊,一定头眩,“必眩”眩晕的眩啊。这个胃有水,人头眩啊,所以咱们治这个头眩,常常用这个苓桂术甘汤就这个道理啊,我们利尿就行了。这个胃虚啊它不能制水,水往上泛,下边失禁,它同时也往上泛,所以他脑袋晕。“多涎唾”同时这个涎唾也要多的,这个涎唾是这么来的,不关系到肺,哪关系到肺呢?他所以搁个肺中冷是冲这涎沫说的。所以这个注家看到肺中冷这三个字啊,把这一段啊说成肺痿还有冷肺痿,这是瞎说八道,没有这个事,这不要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你看看这个治疗,这个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的一个基础啊。这理中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一个加味啊,甘草干姜汤加
人参、加
白术就是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嘛,治胃,它不是治这肺,哪来的治这肺啊。他不是那么虚,就寒,所以他用甘草干姜就行了,可是甘草大量用了。“若服汤已渴者”胃恢复了,渴了寒去欲解了,就是胃里头没水了,没水这渴既不关乎肺,又不关乎胃,这属于消渴门类中的事,你到那去看去吧,治渴的方子有的是,看看怎么一个渴你怎么治,这个不在本段讨论之内,所以不详细说了。这一段本来挺好懂,可以大家注的把这个书弄得乱了。他这个咳逆上气往下讲,那么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肺痿的病,吐涎沫,也象肺痿,可这个他光吐涎沫啊,这个实质上这个涎沫与那个浊唾涎沫也不一样,这个唾涎沫它不是粘的,那个浊唾涎沫,它是有热的加工了,它是浊唾涎沫。
这个就是涎沫,这个它不是一个特别胶粘的那种粘痰,不是这种样子,这个不是肺痿。这个甘草干姜汤这个药很好使,我们在那个甘草干姜汤加上这个
茯苓、术就是苓姜术甘汤了治遗尿,也治小便频。后头也是讲咱们有那个所谓肾着汤了,就是根据这个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味,所以这个药治小便频,它总而言之呢是个温中,恢复胃。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头讲过了,这个方子好懂就两味药,干姜和
附子这两味药都是大温性药啊,这两个药搁一起用当然力量更大了。只是用干姜,这干姜偏与治呕,这个附子呢偏于温下,所以这个下利用附子的时候多,呕吐用干姜的时候多,所以胃寒大概用干姜的时候比较多。大量用甘草,这甘草是甜,甜以养脾嘛,这个甘入脾,它也就是同时治胃,还是辛甘搁一起,就是温胃治胃。底下这个方剂才是具体治疗了。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这个方子很多用了。这个水鸡呀就是青蛙,咱们田鸡就是这类的东西。“喉中水鸡声”就是痰鸣,喉中痰鸣啊,就象青蛙叫唤的那个声。我底下遇到过这么叫唤的,我们用这个方子,不必准要青蛙鸣这么厉害,还不用。这个所谓“咳而上气”这也是指的是外邪内饮,内里头有痰饮,外边感外邪,有表证,就是咱们按现在话来说有表证。那么外邪激动里饮,两方面的问题,一个表气不通,它要上气,那么勾动内饮更厉害,那么咳逆上气,咳而上气,咳逆气只有上而无下,就是喘了,那也非喘不可了,不过是呼易而吸难,大概都这样,一般的咱们遇到这个外感性的喘呢,全是这样的,都是,你们问问病人就知道了,全是吸气困难。那么他如果喉中有水鸡声,就是凡是喉中啊湿鸣、痰鸣,我们就可以有用射干麻黄汤的机会,这个方子最好用了。但是咽喉挺利落,不行,我们对这个哮喘呢一般的有外感,有这种表证的情况,这个方子但凡它没有热,放胆可以用,因为它温药多啊。那么如果有些热呢?可以加石膏,这个方子我常用,挺好使。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剂。射干、紫菀、款冬花、
五味子这四味药啊,都治咳逆上气,全治上气啊,也治咳,咳逆上气。可是尤其是这个射干,它是一个微寒的一个药,它能够去热清咽,它这个去痰的力量相当的好,能够开咽,古人这个.本草.上说是咽中解气,搁个解气。所以这个咽喉不利啊,有些痰鸣,用这个方子最好就在这一点,它是以射干为主药的。那么另外呢,你象这个
半夏、细辛、
生姜这都是逐饮,就是去饮,去饮降逆,呕逆、咳逆它都治嘛,所以你不去内饮也不行,它用半夏、生姜、细辛,那五味子也去饮啊,但是它是收敛药,它没有这个半夏、细辛这个药有力量。所以这个方子啊外解表,它用麻黄,内去饮,用这些药。同时正面它治咳逆上气,用这个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所以这个方子很好。
不过它有一点,这个细辛啊,少用也是没多大作用的,细辛呢它是用三两,三两咱们现在用的是三钱了,三钱用四钱也没关系啊,我们一般用搁二钱就行,虽然我们尤其初学的人呢,你要太多了,它不给你,所以说细辛药死人,纯属瞎扯。细辛这个药是个芳香药,它通窍,它怎么能憋死人呢?它通关窍这个药,治关节疼嘛,通利关节,它去水,但是没有水你用它是不行的。那么这个药呢辛,细辛嘛,这名儿就叫辛嘛,细辛嘛,辣,拿舌头一舔,麻舌头。因为麻舌头,这是有毒啊,哪是这回事,它没有毒,这个药列入上品,可以久用。.本草.里头上品药都可以久用,没有害处。这也不知哪一个人拿这个药药死人了,药死人不一定是细辛呢,什么药都能药死人呢,你不对证都药死人,哪专门针对细辛吗?把这个细辛规定不能过钱,过钱这能把人憋死,真是瞎说,我用这个份量都是普通,常用。我这岁数也算不小了,我没有遇到过这个麻烦,尽管用,没错。但是要是真正的热证,不行,这好比你用大热药,别说用细辛,你用姜枣都差劲呢,是不是?真正的白虎汤证你要那么用行吗?这个辨证要紧的,所以它搁一个喉中有水鸡声,有水、有痰、有饮,这个痰饮就是水啊。他胃里头有这些东西,你不用这个哪行呢。你得辨证,不是随便哪一个药就治喘了,哪个药就这么,那就糟糕了。如果我们遇到这个喘挺厉害,这个痰呢?湿鸣,用这个方子没有什么大错误的。我们开始学,就我说的细辛可以小点量用,用个现在说是四、五克,五、六克,没问题的,它真正有点热,不太热,加点石膏这个方子也能用,不是不能用。你看这个方子就看出来了,这个方子并发不大汗,它没有桂枝,你要搁上石膏,它更不发汗了,不用看这个麻黄四两,四两就现在四钱了,它不发大汗。这个麻黄啊和这个药让温病吓唬的人都不敢用了,尽管用,没事。我这回得感冒,我就吃四钱麻黄,我也没咋地,要不这么吃我这感冒不会好的这么快,这方子很好,常用这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