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33讲

  第33讲 第六篇:小结

  好,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把大黃?虫丸的方义做一下分析。首先说,植物类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有大黄、桃仁,这也是张仲景擅用的大黄配桃仁,还有一个,就是也属于植物药范围里的,活血化瘀药,干漆,咱们背诵禁忌歌里知道有干漆,黄芩和大黄配合,我们说用酒蒸大黄,是为了使它入血分,和黄芩配伍,能够更好地清热、下瘀血,还要说的就是在活血化瘀药里面,特别是大黄配?虫,提到的是虫类(活血化瘀)药物,擅用虫类药物,在古代医家里面,也应该首推张仲景。?虫就是土虫、土鳖鱼,咱们开药的时候,不愿意写?虫,就写土虫、土鳖虫。虻虫、水蛭,学《伤寒论》抵当丸时,是谁和谁配伍啊?水蛭、虻虫,这儿多出来个蛴螬[qicao],有的念[chicao]。[qicao]、[chicao],发音不一样,[chicao]也有发第二音的,这也是个虫子,是金龟子的幼虫,这些虫类药,都是以攻为主,破瘀血,所以,植物药物作用不够,加虫类药,共同发挥针对干血瘀的作用,有攻逐瘀血的作用,这个方子里,用量最大的,还是干地黄,10两。所以,连续3张方子,我都提到了地黄的用量问题,它这个也是,特别是和芍药、甘草这样的配伍,有滋阴、养血、扶正,这样的一个道理,包括做成蜜丸,有白蜜。
  “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这个“酒”,也是为了考虑干地黄必须加酒,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杏仁,就是散结气,通血络,“气行则血行”,利气散结,促进瘀血的祛除。整个方子,我已经讲了,它有缓中补虚之意,是为了祛除干血,祛瘀而生新,所以,“缓中补虚”,不是去考虑“补虚”的问题,而是考虑作为一种,“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又“干血内停”,“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这样的一个情况,应以攻瘀为主,又不要伤正,为了使瘀血能去,植物类的活血化瘀药物,和虫类活血化瘀药物同用,也要考虑扶正,养血滋阴这个方面,还有,为了保证瘀血去,还有杏仁行气,散结气,通血络的作用,故大黄?虫丸,是“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瘀血去,新血才能得生,所以,这个祛瘀生新法,还是针对干血,虚劳干血,或者虚劳兼有瘀血这种情况,拟定的治方。
  我要说[按语],第一,《医宗金鉴》提出“缓中补虚”,应该放在“腹满不能食”之后,“缓中补虚”,而兼有干血、内有干血的话,大黄?虫丸,应该紧跟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大黄?虫丸发挥祛瘀生新的作用,这是《医宗金鉴》的一种认识,还有,就是程门雪的《金匮篇解》,他理解“缓中补虚”,为什么呢?他说,因为,“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证明脾气虚弱到衰败的程度,脾、胃要急救,要“急治之”。“急治之”又不能以攻为主,怎么办呢?就是先用大黄?虫丸攻一下瘀血,瘀血去,也不一定非得尽去,他只要能饮食,“腹满不能饮食”能得到改善,然后,再攻补兼施,这就是在“攻中寓补”,或者“先攻后补”,这也是强调了大黄?虫丸是一个,攻逐瘀血、消?的方子,是消坚、消滞化积的方子,祛邪以安正,安正、扶正的药物还是偏少。所以,对于久病血瘀,作为丸剂,是一个缓方,是“缓缓图之”之意,他也觉得药力还偏于峻猛,不可伤正,因为正虚而夹瘀了,祛瘀又不要伤正,是这么来理解这个条文的意思,“缓中补虚”也是用润药来祛除干血,是化瘀的意思,这是我[按语]说的第二个问题,第三,我想说的,在这个方子中,特别虫类药物里面,有抵当丸的成分,有大黄?虫丸的意思,还有一个就是水蛭的应用,目前在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里,已经发现水蛭研末,对于解决血粘度高有很好疗效。这样就是说,对它的活血化瘀力,已经被承认,而且他自己搜集血来人工饲养水蛭,使它的药源丰富,而我们国家自己,就是张仲景的书里,几处谈到水蛭的问题。现在我认为,对血粘度高的病人,你可以是把它研成粉末,随着汤剂服,这样比较经济,如果就是水蛭整个儿的水煎服,水煎完了,就扔掉,那个作用发挥的就很轻微了。当然,在美国水蛭饲养完了以后,他怎么变成药用?或者是保健用品?剂型上,没有表露,但是,我从录像上看到的,就是搜集血,用血来饲养水蛭,因为咱们知道,北方的老百姓都知道,大水塘,或者水稻田里,不注意,结果它蚂蟥就趴在人腿上吸血,他们美国人现在就按照它水蛭的习性,用血来饲养、繁殖水蛭,然后取它的药用,所以我说,咱们经方大有研究的潜力,还有,就是近年来,在抗肿瘤的作用上,比方说,对肝癌的病人,你除了用一些抗肿瘤、清热解毒,包括扶正的药物以外,大黄?虫丸有成药可以应用,这个一定要考虑,不能怕因为用大黄?虫丸,而进一步伤正,比方说,鳖甲煎丸,大黄?虫丸消坚、化积,消?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象我的研究生,他在一个门诊里,就治了好几个肝癌病人。西医说,“你是肝癌,你不能手术”,结果就用这样的一些法则和方药,再去做B超,癌肿没有了,回过头,那西医同志说,“诊断不一定是肝癌”,你看当时手术都不能做了,你都肯定是肝癌了,咱们用中药消除了,他又说还不一定是肝癌了,所以,现在就得咱们自己建立信心,在实践中勇于摸索,另外,也应该经过科学实验,把这个方、药作用机理说清楚。还有,比方说我刚才提到的水蛭,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是肯定的了,比方说市场上,脑脉通胶囊等药,对心、脑血管阻塞带来的,一些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他们的处方里,我看了,大体上植物类的活血化瘀药,有大黄、桃仁,包括当归、川芎,赤药等,植物类的活血化瘀药。虫类活血化瘀药,有?虫、水蛭。扶正的药,有黄芪生地党参等,可见组方原则,或者是治法,都是从这儿化裁而来。
  时间关系,《虚劳》篇整个儿辨证施治,讲完了。刚才我讲炙甘草汤功效,《讲义》上没有说,我现在给大家归纳就是,第一,滋阴养血,一派地重用滋阴的药,是滋阴养血的作用,就是我说的,生地一斤,配麦冬、阿胶、胡麻仁滋阴养血,那些药物,炙甘草配30枚大枣,是益气复脉,也就是说通心气,振奋心阳的作用。

  小结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概  念:以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或兼有
  │     轻微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血│病因病机┬内因──营卫气血不足│血脉痹阻  (01)
  痹│    └外因──感受风邪  │血分滞而不通
  病│病  位:肌肤、血分
  │辨证施治┬轻证──针引阳气     (01)
  └    └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  (02)
  ┌概  念:为“虚损劳伤”的简称,泛指一切慢性、
  │     虚损性、衰弱性的疾病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气血、阴阳
  │    └后天失养,包括饮食、起居、情志、劳倦、房室│虚损,久虚不复
  │主  脉:大脉、极虚脉(03)
  │辨  证┬精血亏虚  (04)
  │    │气血亏虚  (05)
  │    │阴虚虚劳  (06)
  │    │肾虚无子  (07)
  │    │虚劳盗汗  (09)
  │    │脾肾阳虚  (11)
  │    │大脉主病举例(10)
  │    └革脉主病举例(12)
  │证  治┌肾阴阳两虚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08)
  │    │         天  雄  散──温阳
  │    │脾阴阳两虚证┬脾阳虚证──小建中汤──建中(13)
  │    │      └脾气虚证──黄芪建中汤──温中(14)
  │    │肾阳虚证──八味肾气丸──温肾助阳(15)
  │    │肝阴虚证──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安神(17)
  │    │虚劳诸不足──薯蓣丸──扶正祛邪(16)
  │    │干血劳──大黄?虫丸──温中补虚(18)
  └    └脉结悸《千金翼》炙甘草汤──滋阴养血,益气复脉(附方)
  做小结的同时,也请大家思考,《血痹虚劳》篇,和《中医内科学》里面的虚劳,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特点上有几个,我先做一下全面归类,血痹病只有两条原文,概念:以肢体局部,特别是肌肤,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微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叫做血痹。血痹的命名,是病位与病机的结合。
  病因、病机:内因就是营卫气血的不足,外因,感受风邪,特别是轻浅的微风,第2条强调的邪气比较深,“关上紧”的问题,是风寒之邪,因此,我们统称为感受外邪。病机,就是血脉痹阻,血分的滞而不通。病位,在肌肤、血分。
  辨证施治,轻证,“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怎么化裁来的?倍用生姜了,加用黄芪,也可以加用人参,使这个方子更好地体现,“温阳行痹”,的作用。
  《虚劳病》篇是我们重点讲的,而且占的学时比较多,概念:虚劳为“虚损劳伤”的简称,泛指一切慢性、虚损性、衰弱性的疾病。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者说后天失调,包括饮食、起居、情志、劳倦、房室,特别刚刚讲过的大黄?虫丸条文里,张仲景自己讲,“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最后造成干血内停,这样的病机,使五脏气血、阴阳虚损,久虚不复。关于“久虚不复”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了恶性循环的问题。
  主脉,第3条,一类条文,“夫男子平人,大脉为劳,极虚亦为劳”,这样的经典句,大家要张口就来才行,朗朗上口。
  辨证的部分,都是举例,有的是二类条文,有的就是三类条文作为了解,我给大家归纳了,第4条说的是精血亏虚。第5条是气血亏虚。第6条,阴虚虚劳,这个很有特点,有些阴虚虚劳,“春夏剧,秋冬瘥”。第7条,关于男子不育,肾虚无子,归结为“精气清冷”,包括物质和功能都有问题,他才出现不育症,怎么办?我觉得天雄散,加味天雄散,实际上是赵锡武老先生的方子,黑龙江的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他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上鹿鞭、狗鞭(即狗肾),还有巴戟、阳起石这样的药,来治疗男子不育。第9条虚劳盗汗,特别强调了阴阳气血不足的盗汗,不单纯指阴虚盗汗,《讲义》也建议了,一个是用桂枝加龙骨特蛎汤,还可以在当归六黄汤的基础上,加上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等,阴虚虚劳嘛,所以,也可以当归六黄汤,加一些滋阴降火的药,我在课堂上已经介绍了。脾肾阳虚证、大脉的主病举例,革脉的主病举例,都作为一般了解,但是,革脉的主病举例,在女子半产漏下,在男子亡血失精,都说得很有意思。
  重点放在一类条文里,证治里,比方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作为二类熟悉。脾的阴阳两虚证,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一类条文,必须掌握,因为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作为虚劳病,注重脾、肾治疗的典型方剂。肾阳虚证,八味肾气丸,一类条文。肝阴虚不寐,配枣仁汤,二类,这是肝阴虚证的见有,“母病及子”,心血不足,应该是肝阴虚,心血不足的一种虚劳不寐。虚劳诸不足,薯蓣丸,扶正祛邪法的代表方剂。大黄?虫丸主治的干血劳,是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另外,我们把[附方]里的,炙甘草汤主治“脉结悸”,原书写的是《千金翼》炙甘草汤,《伤寒论》有炙甘草汤,所以肯定是张仲景的方,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复脉的作用。
  下面的时间,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篇与《中医内科学》里面,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我觉得相同点就是一个,都是以五脏阴阳气血虚损为发病机理,作为立论依据,这是相同点,也是它本身的一个特点。作为《虚劳》篇自己的特点,第二,在五脏虚损上,重视脾肾,有的书上说重视脾胃,不全面,应为重视脾肾。
  第三,在病情上重视什么呀?当然,辨证上,已经看见了阴虚、阳虚、血虚,它不是单一的虚证,他特别重视阴阳两虚,比方我们刚才讲炙甘草汤的时候,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不齐,都可以用它,但是,你一定要辨清,是气阴两虚证才可以用,因为比方心衰的话,就有心阳虚的、有心气虚的,有气阴两虚的、还有阴阳两虚的,不一样的病情。但是,作为《伤寒杂病论》里面,他不厌其烦的来解释阴阳两虚怎么辨,这就是因为,病情错综复杂,所以,这儿一定要搞清,就是说,在病情上,他重视阴阳两虚,所以,炙甘草汤也算是范例之一,但是,在心衰的问题上,是分门别类的,不要统一都用炙甘草汤,一定得属于心的气阴两虚型,这是一个辨证上,重视阴阳两虚,还重视什么呢?因虚而挟实,因虚挟实,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虚、极虚招邪,就是薯蓣丸证“风气百疾”,因为虚而招外邪了,这是一类,因虚而致瘀,虚中挟实了,大虚有羸状。所以,你若只说他在辨证分型上,或者病情上重视阴阳两虚,那薯蓣丸和大黄?虫丸怎么说呢?因虚而招邪,风气百疾,因虚而致瘀,干血内停,这都是,他把特殊的给你摆出来,“略于一般,而详于特殊”,让你看到虚劳病的复杂性,治疗上的棘手,你要重视它,这是第三,病情上的问题。
  第四,在辨证上,我昨天说了,为什么先说它脉象总纲啊?就是要体现,在辨证上,“以脉为纲,脉证合参”,特别是他讲到,初病的时候“一如平人”,刚才又强调,炙甘草汤主治的“脉结悸”,也是一如常人,但是若突然死亡,措手不及,你看写的多少天,“百日”或者是“十一日”就死,这都强调了它的严重性,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脉病形不病”,你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脉证,以脉参证,详析病机,有它特殊性,这是炙甘草汤证和脉象总纲,强调了严重的后果,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在辨证上的第四个特点。
  第五,治法上,重视甘温扶阳,你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全是甘温扶阳法,这个“甘温扶阳法”,今天已经提到了,就是体现《内经》的,“阴阳之要,阳秘乃固”,第一篇拿病机体现,说是“厥阳独行”,阴阳失去平衡,现在交给你了,阴阳之间怎么从方法上、治法上,用药上来保证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或者说调和阴阳,以平为期,这都是《内经》讲的原则,落实到《金匮》之后就这样,象大黄?虫丸也是,依据《难经》的说法,“损其肝者,缓其中”,所以,他用生地,不是完全补益,是“损其肝者,缓其中”之意,包括“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在我们第一篇里都提过,现在,在《虚劳》篇方药的选择上,体现了这样一些《内经》,《难经》的指导思想,或者原则,这就变成了仲景的学术思想了。我觉得,在治法上,还应该体现“甘温扶阳”,我现在讲了9个方,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天雄散方几味药,天雄,现在可能药局不能提供,一般就用炮附子或者肉桂来代,因为它是同类,炮附子、肉桂,它入肾经,白术再配谁啊?那是去治脾了,为臣药,它用龙骨的道理,就是帮助天雄来摄精,他这个考虑非常全面,尽管全药味用得少,还是针对那个病机和证候而言的。阴阳两虚,你看看小建中汤,补脾不用说了,黄芪建中汤更不用说了,补脾气,振奋阳气,振奋脾阳,这肾气丸是针对肾阳,现在我要说的,9方里补脾阳的,你看占几个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肯定是治肾的,八味肾气丸治肾的,再一个就是配枣仁汤是补肝阴的,剩下的那6个方,都有补脾、益脾的作用。所以,在重视脾、肾当中,尤其重视补脾,肾虚也得靠后天脾胃来滋养,得把这化源充实起来,使它源源不绝,这是治法上,重用“甘温扶阳”。9方中6个方甘温扶脾阳。
  第六,擅用调补,绝对不是一味地添补,一味地去呆补,这就是让它达到,既能够充实元真之气,又能够使五脏元真通畅,即要它五脏之气充实,还要保证五脏元真之气通畅,才能不病,这就是擅用调补,我刚才已经讲了,怎么调的?怎么补的?特别是薯蓣丸里加了三阳的风药,对李东垣都有重大影响,象炙甘草汤里,以滋阴药为主,但是补气药里,他再加上一点行气的药,以上说了六个特点,大家再去回忆、回忆。甘温调补脾气,在9方中的6方中怎么调补的,时间关系,讲到这。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一、概述

  1.合篇意义  (1)病位:肺系疾病
  (2)症状:咳、痰、喘、胀
  (3)病因┬内伤自病
  │兼感外邪(诱发因素)
  └失治转归
  (4)病机:相互转化
  2.概念
  肺痿:指肺气痿弱,以咳嗽不已,多唾涎沫,脉数虚
  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分类┬虚寒
  └虚热
  肺痈:指肺气壅塞不通,热聚肺溃,以振寒脉数(数实、滑数)、
  咳嗽胸痛、咳吐脓血,其味腥臭,
  状如米粥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肺胀:指肺气胀满,
  以咳嗽上气,喉中痰鸣,甚则喘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二、原文分析

  第1条  论成因、脉证与鉴别  “重亡伤液”
  ┌或从汗出       ┐耗伤津液→阴虚内热┐
  │或从呕吐       │┌────────┘
  │或从消渴,小便利数  │└→“热在上焦”→肺失清肃→肺气痿弱
  └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 “因咳为肺痿”
  现在,我们开始讲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这里面讲了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疾病。合篇意义,大家一看这个病名就知道了,首先来说,都属于肺系疾病,本科教学,我现在说点什么话呢,就是“肺”字,可不是我习惯写法啊,如果是写成“月”,右边加个城市的“市”字,这绝对不念[fei],“肺”字,一定是一毛下来,才是“肺”字,这样的写法(月+市)是错别字。咳嗽的“嗽”,这儿一定是“欠”字旁,而不是反文,在判卷的时候,我经常发现这样的错误,作为医学大学生、研究生,经常写“肺”、“咳嗽”,不能写错字。请大家看,张仲景那时候就没写错。
  第一,合篇意义,我说它在病位上,同属于肺系,第二,在临床症状上,用现在中、西医学,统一认识来说,就是具备咳、痰、喘症,不是咳嗽,就是吐痰,再不就喘了。实际上我认为,张仲景在本篇里面,特意还体现了肺气胀满,胸闷的问题,所以,除了咳、痰、喘症以外,就是张仲景提出来的“胀”,胸部的胀满感、胸闷感。第三,我认为在发病的时候,病因上有这么几种情况,内伤自病:兼感外邪,这个外邪,有的常常是诱发因素,所以,比方说咳嗽上气,它属于内、外合邪的情况比较多,失治转归,肺痿如果失治,可以变成肺痈,肺痈也可以是外感风热病毒所致,急性、慢性都有,所以,这个情况错综复杂,这都是本篇三病合篇,在一起讨论的原因,我们《讲义》上,它说的是病理变化,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实际就是和病因的复杂有关系,愿意加一条也可以,实际上是病机的问题,他说是病理转化,这个相互转化的原因,就是肺痈急证如果失治的话,可以变成肺痿,是虚热证,还是虚寒证,取决于素质、体质的问题,也有的肺痿,长期咳嗽不已,也有寒、热、虚、实,上、下的区别,在咳嗽上气范围里面,病情就比较复杂了,所以,肺痈是实证,肺痿有虚热、虚寒之别,咳嗽上气就是上、下、表、里、寒、热、虚、实皆有之,因此,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在病机、病情上相互转化的问题,实际上是虚实的转化,好了,合篇意义就说到这里。
  下面,来说一下概念,首先解释肺痿的概念,顾名思义,也是病位与病机的结合,病位在肺,病机是肺气的痿弱不振,这个“肺痿”说肺气痿弱不振也行,说肺气痿弱也是这个意思,指肺气痿弱,以什么为主症呢?咳嗽不已,“多唾涎沫,脉数虚”,这是按照张仲景原文所提出的,我们就这样来给它命名,说“因咳为肺痿”,那就不是一声、半声的咳嗽,是长时期的咳嗽不已、不好,“脉数虚”,也是细数的脉,作为虚热肺痿,你可以按“细数”来解释,虚寒肺痿,“数”就是指虚脉了,无力的脉,这是关于概念问题,涵盖虚热型、虚寒型肺痿,都在其内,它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基本特征,主症是咳嗽不已,多唾涎沫,脉数虚,叫做肺痿,在分类上,有虚寒、虚热之分,即虚寒肺痿、虚热肺痿两种,因此,在治法、方药上就有别了,我们将结合原文,一起来讲,关于病因、病机,也是结合条文我再分析。
  现在,我来讲肺痈的概念,为什么叫“肺痈”,肺脏生有痈脓,老百姓都明白,什么叫肺痈?肺脏生有痈脓,西医就是指的肺化脓症,肺脓疡这样一类的疾病。如果按照病名的含义,为肺气壅塞不通,热聚肺溃,在症证的特点上,也是用张仲景的话来解释它,就是“振寒脉数”。 “振寒脉数”这个症,贯彻在疾病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重要标志,振寒脉数、咳嗽、胸痛、咳吐脓血,这可不是“多唾涎沫”了,是咳吐脓血,其味腥臭,状如米粥,脉滑数或数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这个“脉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应该是数实,或者是滑数,“振寒”证明了,“有一分振寒,就有一分高热”,所以,这个“振寒脉数”,意味着有高热的问题。肺痈的概念,是指肺气壅塞不通,热聚肺溃,以振寒脉数(包括数实和滑数的脉),咳嗽、胸痛,咳吐脓血,其味腥臭,状如米粥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这些话都是张仲景,在原文里面写下来的,我们把它归纳到概念里,作为特征。
  下面,再说“咳嗽上气”,咳嗽上气里面,实际上要分别来解释,特别是“上气”,有的老先生就念成上(第三声)气,咳嗽上(第三声)气。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症状,“上喘”的意思,还有一个,就是指病机而言,提示肺气上逆,所以,它叫做“咳嗽上气”,就是指症状而言,是咳嗽、喘,气喘,还有一个,就是肺气上逆这个病机,我刚才说了,咳嗽上气这一部分,它还有上、下、表、里、寒、热、虚、实之别,情况比较复杂。但是,这里值得提出的,就是肺胀的问题,何为“肺胀”?这个病名是在“咳嗽上气”里面,特别是在辨证施治当中,他仲景自己有个自注,叫做“肺胀,咳而上气”,“咳而上气,肺胀”,都是这样的,就是张仲景自己认为,咳嗽上气,就是咳嗽、气喘,再伴有什么其它症状,来分析它是个怎么样的病情,用不同的方子来治疗。肺胀,就是指的肺气胀满,所以,肺气上逆,还是咳嗽、喘得重,是肺气胀满造成的。那么,肺气胀满有什么样的特征?按照我们《讲义》,所列举的一些基本症状,肺胀指肺气胀满,以咳嗽上气,喉中痰鸣,甚则喘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躺不下,喘得很厉害,只能半卧位,或者坐位,甚至有的干脆“端坐呼吸”,那是西医讲的“端坐呼吸”,喘憋,这就属于“咳嗽上气”,的其中一种类型,肺胀。
  我把什么叫肺痿?什么叫肺痈?什么叫咳嗽上气?什么叫做肺胀?把这些概念首先给大家做以交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1条,就是来讲肺痿,包括肺痈的成因、脉证与鉴别。第1条,张仲景也叫开章明义,讲肺系疾病,咱打开门就说亮话,开门见山,肺痿怎么样?肺痈怎么样?症状表现是什么?怎么得的?两者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看原文。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二类)
  我首先来讲,“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肺痿之闰,从何得之”,我现在来说成因,他说是四种,第一是“或从汗出”,伤什么呀?刚才也说过,汗出过多,伤及心阴,“或从呕吐”,这个伤什么呀?从脾胃呕吐的,这当然也是伤及阴津了,对肺、对脾胃都有影响,“消渴,小便利数”,这个“消渴”,不是热病过程中的口渴症状,而是讲的“三多一少”的消渴病,就是当今世界范围里面的宝贵病,糖尿病,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里,它特别强调了小便利数,刚才说了,肾阴虚肯定的,肾阴虚,阴损及阳呢,小便反多,多得更厉害,所以,“消渴、小便利数”,它强调了更加伤阴,阴虚,甚至于阴损及阳。又出现什么情况?“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里有个[词解],什么叫“快药”?是指的象大黄、芒硝那些峻下药物,这种便难,显然不是热邪与宿食,燥屎互结的那种,应当属寒下的范围,比方说,老年人、或者病后虚人,他应该是用润下药以通便,现在搞得急于求成,用苦寒泻下药,去治那种肠燥便秘,或者是因为传化失职,推动无力的便秘,那种便秘应该采取润下,或者补益之中再润下,现在被苦寒泻下,是错误的。总起来说,这些因素导致的是耗伤津液,耗伤津液本身,导致阴虚内热,所以原文说“热在上焦”,然后下句话叫做“因咳为肺痿”。“热在上焦”怎么形成的呢?这四种原因耗伤津液的结果,阴虚内热,阴虚内热在哪呢?必须在肺,病位我已经强调了,一定是肺系的疾病,病位在肺,所以“热在上焦”,上焦为心、肺所居之处,病位不是在心,而是在肺,所以,肺痿,仅是病因、病机在上焦,不行,“因咳为肺痿”,这个“咳”就是刚才,在概念里面所强调的,是长期的、慢性的咳嗽不愈,所以为长期咳嗽不已,“因咳为肺痿”,造成的病机应该是肺气的痿弱不振,这是有关虚热肺痿,实际上,回答的是虚热肺痿的病因病机。
  “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这原话叫做“重[zhong]亡津液”,有的院校讲“重[chong]亡津液”,意思都没有问题,但就是程度上有点变化,比方说,消渴病本身,它是不是一定阴虚,阴虚以后,小便利数,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并没有被误治,所以,你不能说是重[chong]亡津液,但是,如果你说,“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里有误治的问题,比方说,因为津燥,肠道传化无力,本身就有津液不足的问题,又被快药下利,这是重[chong]亡津液,我们不管是由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误汉的结果,叫“重[chong]亡津液”,还是象消渴病本身,“重[zhong]亡津液”,都应该说是津液被严重耗伤,它程度上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因果的关系,但最终结果,还是重[zhong]亡津液是根本,就是耗伤阴液过度。为什么叫“过度”?它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是一个慢性过程,因此,应当念重[zhong]亡津液,那么导致阴虚内热,热在上焦,再加上咳嗽不已等,有那些情况,所以,为什么阴虚内热,热在上焦,就会出现肺痿呢?为什么“咳嗽不已”啊?一定是影响到肺的清肃,所以,肺气痿弱不振,它就要肺失清肃,“热在上焦”,这在病机上,结合原文,我解释了,特别是虚热肺痿的病因、病机,就是“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结果“重亡津液,故得之”,具体解释这样的病机。各种病因所致过度耗伤津液,阴虚内热,热在上焦,肺失清肃,肺气痿弱,为虚热肺痿的病因、病机。
  虚寒肺痿的病因、病机,下次再讲,下课。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