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30讲

  第30讲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
  现在,把这个条文(第8条),基本上讲完了,我再说一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方义,因为桂枝汤为基础方,所以,它一定有调和阴阳的作用,正好针对肾的阴阳两虚起治疗作用。关于生龙骨、生牡蛎,它是重镇、潜纳的作用,所以它有潜镇摄纳的功效。
  下面,我想再说一下,就是关于“目眩、发落”的问题,因为我刚才强调的,是“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再有一个,就是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若精血亏损,涉及血的问题,还和肝相关,因为肝藏血,“发落”,血之余为发,也为肾所主,肾所主的问题,因为它根源于肾,其华在发,“精气夺则虚”,因此,精血俱亏,它就表现为“目眩、发落”,首先表现为发落,倒不一定一下子就脱光了,它是逐渐的脱发,最后,可能是都掉净了,有的干脆就秃了,要不怎么外边广告,打101生发精、生发液。中医的办法,就得从滋养精血上入手,治其本,仍在虚劳范畴。刚才我讲了,由于肾的阴、阳两虚,特别是阴损及阳所造成的病证,包括张仲景自己都有话,第6条说“阴寒精自出”,所以,作为“失精家”本身肾阳虚,以及阴损及阳的道理,说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精血衰少,肾阳虚造成的外寒,都是这样的,阴损及阳。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在[临床应用]上,一个是关于它潜镇摄纳的功效,对于虚劳“失精”,特别是心肾不交的这种情况,因为阴阳互根,水火互济,升降得协调,若是心肾不交,就是属于肾的阴阳两虚,而导致心肾不交,阴阳失去维系了,水火失于互济。当然,它就出现了一些失调的现象,所以我认为,临床上,除了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以外,还应该知道一些常见的适应症,不管有梦、无梦的遗精证,都可以本方作为基础方。再就是用来治疗,妇女的带下证,如果属于肾虚,当然,如果是肾的,阴阳两虚也可用,不只是女子梦交问题,包括带下证,这是属于一种收涩潜纳的作用,和调和阴阳的作用。若属于偏于湿热,后世有“易黄汤”,是傅青主的方,属于脾虚的白带偏多,有“完带汤”,也是傅青主的,那在《中医妇科学》里面,都讲过,现在我要说的,是属于肾的阴阳两虚,不能够摄纳、封藏,属于虚劳长期,伴随着腰痠、疼痛等症,一定是虚寒象明显,才能应用这个方。再有一类,就比方说,属于既阳不固,又阴不能内守的,刚才讲了一个,阴阳、营卫俱虚的盗汗,我们举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定是“阳不固,阴不守”这样的,所以才说适用。除此而外,比方说在妇女产后哺乳期,应该有充分的乳汁分泌,结果奶水不够,又漏奶,这在中医学里,可以叫“乳泣”,《内经》里面,有的时候说“血泣(se)”,它也写的这个字(“泣”),但不能念qi,“乳泣”就是漏奶,本来乳汁分泌不够,就很遗憾了,她再存不住,该小孩吃的时候,她又供给不足,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也调和阴阳,潜镇摄纳。还有,小儿遗尿,如果属于肾的阴阳两虚,采取平调法,还是很好的,当然,小儿遗尿,情况是很复杂的,等到讲遗尿,比方说,讲虚寒肺痿的时候,有“上虚不能制下”,甘草干姜汤主之,那又是一种类型。我现在讲的是肾的阴阳两虚,阴阳失调,治用摄纳,当然,应该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一定缩尿的药物,比方用益智仁、桑螵蛸,甚至于补骨脂,还有象五味子,山萸肉这类的药,都可以的。但是,在西医学里,比方说,它有的时候诊断,说是脊椎裂,X线片子上看,也看不清楚,实际它也没有好办法,而中药里,能治疗小儿遗尿的有很多,再起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治疗本证有意义。还有一个就是,要介绍小儿肺炎后期体弱者,肺部的病灶长期不能吸收,表现的心阳不振,正虚邪恋,虚多实少的这种情况,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一定疗效,有的时候,越是虚证,越应该考虑是否药尽,应衰其大半即止。现在西医,尤其我们学校的西医同志们,他们已经理解了,虚证不要药尽,让他调养,食补,适当的换空气,给他一定的运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作用,就在于调和阴阳,并潜镇摄纳。湖北打的广告,“龙牡壮骨冲剂”、“龙牡壮骨颗粒”,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成分,所以,小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又汗多,西医说缺钙,服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比单纯补钙,或者补了钙也不吸收,好在哪里?即调和阴阳,又有潜镇摄纳的作用,龙骨、牡蛎(蛤蛎瓢),它能补钙,而且,我现在已经发现,给小朋友吃的时候,那家长都反应,“孩子可爱吃饭了,吃药一点不打怵”,为什么呢?“龙牡壮骨冲剂”里肯定有矫味剂,然后你就给他拌到粥里吃,同补钙法,确实应该是配餐用。为什么有的人吃钙片,说“哎呀!我不吸收呀”,“胃又不怎么舒服啊”,你看美国大钙片,它在瓶上的标签用英文表述,都是告诉你配餐吃,或者餐后马上用,钙的吸收才有效。我特别看了一期,关于如何补钙的电视节目,我觉得,它讲得很通俗易懂,作为一个医学常识的问题,它怎么交待的呢?第一,讲补钙的意义,那就是说,特别是妇女,在更年期前后,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她平均每天得摄入1000mg左右,如果咱们食补,还得按照含钙的食品吃,一天也就是能补进去400mg左右,缺口不小。另外,你选的钙,应该适合你的体质和要求,应该是吃两顿饭中间给,所以我刚才说,龙牡壮骨冲剂,就是给小孩粥里加一勺,小孩很随意的就吃进去了,汗就少了,愿意吃饭了,体质健壮了,也不愿意得病了,假设说,是小儿肺炎后期,恢复得非常缓慢,就这个有疗效。时间关系,这个方子,我就讲到这儿。
  现在,要往下讲的,就是天雄散方,天雄散方和别的方不一样,我说的是体例,天雄散方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然后,后面就紧跟着是“天雄散方”,因为咱们的书现在是,作为《讲义》,条文之后,“方后注”之后,[释义]隔开了,如果是原著,书一打开是个什么情况呢?比方,赵开美本,原来打开是竖版,就是象刚才,咱们念完条文以后,“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出方了,“方后注”完了,就见“天雄散方……”。你们觉得,这条文是不是象少点什么?这天雄散方怎么冒出来的?现在没有文字考证,但是,我在什么上看见的呢?三种古本,有湖南本,有陕西本,还有是(桂林本1960、1981广西出版社)他自己在序里说,他是张仲景的46代孙,叫张绍祖,到咱们解放后,政府鼓励把秘方,或者宝贵的经验献出来,他是1956年献出来的手抄13篇,让咱们看到了,你别管他是传抄,或者是后人添加,但是,这条文里,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就这条,他写的,“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分号,“天雄散亦主之”,和我们要讲的同病异治,一证两方的形式是一样的。所以,现在也有人认为,是不是真是有,“天雄散亦主之”的字,而丢掉了?不然的话,它不会出现天雄散方,象咱们以后再讲,到痰饮轻证的时候,就说是“苓桂术甘汤主之”,分号,“肾气丸亦主之”,所以,现在这个,我不敢说,它是不是应该有,“天雄散亦主之”,但是,我请大家看,天雄散的组成和它的功效。天雄散的组成,天雄3两,是炮制的,白术8两,桂枝6两,龙骨3两,“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即效果不佳,可以加量。然后,[校勘]《方药考》说,“此为补阳摄阴之方”,和我刚才说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功效,是很接近的。也是对阴阳进行调补的一个方子,而且对阴不内守,阳不固,进行潜镇摄纳的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这是我在湖北进修学习的时候,听李今庸老师介绍,天雄散方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关于校勘的问题,他提的怎么校勘,我就不说了。我现在说天雄散,如果说主治“失精家”,它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什么区别呢?咱们可以说“一证两方”,前面已经说了,男子梦失精,治疗梦遗的,用桂枝加龙牡汤,相对来说,这天雄散就是治无梦而遗,治疗遗精的方子,我亲自在临床治疗好多男子不育症,用的加味天雄散,请大家去注意加味天雄散的组成,对男子的不育症,精子的数量、质量不好者效佳,它(加味天雄散)当然组成比这个多,壮肾阳的药比较多。
  咱们就说天雄散的原方,来看天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炮制?它是属于和我们讲的,乌头、附子是同一类植物,因为我曾是讲中药的老师,我就讲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因为给本科教学,比方说,这个主根是乌头,它的侧根是附子,再孙子辈叫“侧子”,这是老、少三辈,是这种关系,主根长得粗大的部分,就是乌头,而长出来的侧根,就是生出来的儿子辈,是叫附子,孙子辈就叫侧子,不生育的,独个儿让自己长的,就叫天雄了,所以,都是大辛、大热之品,而且,都含有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炮制。在他(仲景)那个时候,他是用蜜,现在这方里没写,必经长时间的高热,方能破坏乌头碱的毒性,因其作用力不减,而取其药效。下面,我们来看它的方解怎么讲,“本方《千金》治五劳七伤,《外治》治男子失精,方中以天雄、桂枝、白术温补中阳”,我一说天雄是什么,大家都明白了,辛、热之品,配合白术和桂枝,看来是温补中焦,振奋脾阳,以龙骨来收敛涩精,少了一个牡蛎,它也是用生龙骨来收敛涩精,所以《本义》,这是魏荔彤,就讲百合能治百合病那个注家,魏氏,他说“天雄一方,纯以温补中阳为主,以收涩肾精为经,但方中天雄与桂枝,均为辛热温散之品,非脾肾阳虚者失精,切勿轻易使用”,因此,这就说明白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强调调和阴阳的作用,一定是阴损及阳,是阴虚导致的阳虚,现在也是阴损及阳,但是以阳虚为重,它通过补脾、补后天来滋养先天,是这么一个道理。若是加味天雄散,不只是辛热,当然辛热药物的量没这么大,但是,温肾壮阳的药,又大又多,所以,加味天雄散,请大家下课自己看。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讲了。
  这是今天讲的第8条,首先讲肾的阴阳两虚证,用桂枝汤的作用,是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所以,对于失眠,心肾不交,也可以治的,我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给大家解释了。天雄散,我也算一个方给大家介绍了,也就是说,天雄散不是林亿等人,加的[附方],在字里行间,是张仲景自己的方,你若说它是不是“一证两方”,我刚才已经分析了,仍然是肾的阴阳两虚,但是它和前方比较,又偏于阳虚,它从补脾入手,补脾阳,来滋养肾阳,后来加味天雄散,就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变化了,所以更加有效。
  现在再要讲的,就是第13条了,脾的阴阳两虚证,13条、14条联合起来讲,看第13条,这条原文因为和《伤寒》有重复,现在来看看我们怎么讲。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一类)
  首先说“虚劳里急”,关于这个“里”,病位在哪?这就得从方测证了,小建中汤的意思是建立中气,治在中焦,这个“急”和刚才我讲的,“少腹弦急”是一样的,一定是阳虚生寒造成的一种拘急,因此,后面提到的“腹中痛”,病位就应该定在中焦,应该是哪的腹中痛?脘腹部,已经说出来是疼痛,而且是里急,所以是拘急疼痛感。这在病机的认识上,就象我刚才讲若肾阳虚,它所生的寒就在肾经所行的部位上,表现为寒主收引,主凝滞,主疼痛,现在是脾的阴阳两虚,偏于阳虚,阳虚生寒,因此在脾所主的部位上,是脘腹部拘急疼痛,这就是小建中汤的主治证,它的部位一定是病在脘腹部。
  下面要说“悸、衄”,心悸,由于心营不足,所以表现为心悸。衄血,看咱们《讲义》71页,第4行,我刚刚进过,心营不足或说心营不荣,出现了心悸,关于衄血,它说成是虚热了,在上面,第3行,“阴虚生热则衄血”,阴虚生热,当然得是热伤阳络,才能出现衄血,包括鼻衄和肌衄,它从阴虚生热上来解释,我认为,如果从阳虚来说也可以,因为它病变部位在哪呀?强调的是脾,脾不统血,能不能衄血呢?也能,这就是虚证了,可不是虚热证所致,是阳虚而肌衄。
  “腹中痛”我已经说过了,下面就是“梦失精,四肢痠疼”,“梦失精”还是责之于肾,阳虚,它不能够保证肾精的内守,所以,这应该按照肾虚,阴不能内守,则梦遗失精来解释,《讲义》也是这么写的,肾虚而阴不内守,四肢痠疼,是阳虚不达四末,特别是脾阳虚,四肢痠疼。
  现在这个条文里,最后又讲到“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这是阳虚证,还是阴虚证呢?刚才我已经讲了,阴虚就是五心烦热,现在又伴有咽干口燥,显然不是阳虚证,是阴虚内热证。
  整个儿条文,我已经顺下来了,咱们现在说辨证的问题,有关脾阳虚的证,有几个呀,虚劳里急腹中痛,肯定是脾阳虚而生寒的,刚才我又说了,比方说衄血的问题,至少有脾不统血的原因,还有四肢痠疼,比方心悸的问题,不管是心营不足,还是心营不荣,心和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呀?木、火、土、金、水,是母子关系,心血(营)不足,脾阳亦不足,所以你看,是一个心营不荣,心营不足的病机,因此,它也应该说是脾的阳气不足,你再看和阴虚内热相关的,有什么症?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还有衄血,有一部分的认识是这样的,相比之下,什么证为主?我说了阴虚、阳虚都有,即有阳虚生寒的症状,又有阴虚生热的症状,寒热交作在一起,我认为,偏于阳虚证为主,也必须是阳虚生寒证为主的情况下,你才能用小建中汤,假设说阴虚内热证为主,阴损及阳,还能不能以小建中汤为主呢?所以,在脾的阴阳两虚里面,它实际上是阳损及阴了,阳损及阴,从哪治呀?若是为了治寒,用温热的药,对阴津有没有伤害呀?肯定有,反过来说,若用甘、寒滋阴的药,对于阳虚生寒证有没有妨碍呀?用滋阴药肯定不行,所以,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仲景给教了一个招儿,从中焦而治,五脏之中,脾位于中,居中,而且脾管其它四脏,只要它运转好了,这枢纽打开了,四运全都畅通,这是一个观点。因此,他说既然是阳损及阴了,就不要把阴虚内热当作主要矛盾,而应该治其本,去救它脾阳虚的问题。
  下面,在理论根据上,我请大家注意这么几点,第一,《灵枢·终始篇》,它讲到了“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就是刚才我讲的那个矛盾之中,若补阳,用温补药,对阴液来说,就有损耗,所以叫做“补阳则阴竭”,泻阴,甘、寒之品,泻阴对阳虚有害,所以说“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又是一个原则性的提示,就是告诉你,有这种阴阳两虚、寒热错杂的情况下,无从下手,治疗有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告诉你,从中焦而治,是用补法,还是泻法,还是清法,一定要以甘药,用甘药就是建立中气之意,这是第一,《灵枢·终始篇》的原则。
  第二,就是关于注家尤在泾的看法,“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在71页,第六行,中间,《心典》谓:“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第三,我想说的就是作用机制,为什么非得治在中焦,而且要立以建中法?建中法的目的是什么?71页,再往下两行,“目的在于建立中气,使中气得以四运,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可以使阴阳得以协调,这种寒热错杂证随之消失,这是第三个,就是说小建中汤的作用机制,为什么就可以达到建立中气,就可以使阴阳调和,使寒热错杂随这消失,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建中法是个什么治法,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在《妇科三篇》里,又引了《千金》的内补当归建中汤,我们在第十篇里面还有一个,治疗寒疝腹痛,或者说治疗虚寒性腹满,用大建中汤。四个建中汤,方药上有出入,但是,可以统称为,仲景创立的“建中法”。
  建中法包含了哪些治法呢?首先再来看一下小建中汤的组成,仍然是桂枝汤的类方,但这方剂中,主药是什么?《方剂学》里面强调,饴糖为主药,所有的建中汤里都是饴糖为主药,小建中汤里面,你看量谁最大呀?芍药6两,为什么?而且有炙甘草3两,因为抓主症,抓的是什么?“虚劳里急,腹中痛……”,一系列的寒热错杂证,而且是以阳虚为主的,是阳损而及阴,主症是虚劳里急,腹中痛,是脘腹部的拘急疼痛不舒,因此,芍药甘草汤,从中仍然是“缓急止痛”之义,把疼痛症得给治好,使之缓解下来,因为这个方子大家比较熟悉,而且我把制方的依据讲了,因此,我们来分析“建中法”,一定得是有调中的作用,桂枝汤的类方里面,一定得有象桂枝汤的调和之义,尤其是对阴阳两虚证,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那么,饴糖也好,还是那些甘味的补益药,这是《内经》里面的原则提示,一定要用甘药,甘味,怎么样啊?能补、能和、能缓。所以,一定以甘味药为主,恰恰切中病机,切中主症,阳虚嘛,脾阳虚,这里面一定得有补中,甘味药的补中,就是饴糖的作用,包括甘草、大枣、都是甘味的药,所以,调中、补中、有没有缓中之义,怎么缓的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温中之义,有没有温中呀?这么多甘、温之品,补益中焦脾胃,达到建立中气的目的,所以,“建中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或者说“总和”也行,综合了哪些治法呢?刚才我说的,调中、补中、缓中、温中,才能够达到建立中气的作用。我觉得,张仲景在主治证上,抓得非常准,所以,学仲景的方剂,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证为主的,这种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方剂辨证,来了个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你说我要去治阳虚呢?对阴虚还有妨碍,我去用甘、寒之品治阴虚呢,对阳虚不利,怎么办?仲景教给你了,从中焦而治。所以,也是一种方剂辨证,小建中汤主治证是什么?告诉了,就抓住它,“虚劳里急,腹中痛”,再说“四肢痠疼”,这不都是脾阳虚的表现吗?关于阴虚的证,咱们说了,是稍带着的,一定是阳损及阴了,若阴虚证为主,那你真得先去给滋阴清热,至少也得养养胃阴,好了,这是小建中汤。
  下面,我们再说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就恰恰是脾的阴阳两虚,偏于气虚证,因为黄芪是补气的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芪建中汤,它是怎么一个说法,第14条,仍然是论脾的阴阳两虚,但是,一定是偏于气虚的,才能用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就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条文叙述很简略,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一类)
  “诸不足”,都什么不足呀?已经是虚劳的范围了,这个“里急”,和刚才我分析的上一条是一样的,就是用“虚劳里急”来强调,要建立中气的治法,它就应该具备什么证呢?中焦阳虚的主症,应该有里急腹痛,脘腹疼痛为重点,“诸不足”,这是一种省略,现在我已经讲到这份儿上了,虚劳到底什么不足呀?阴阳、气血、营卫俱不足,他就虚损到这程度了,而且,一定是阴阳两虚,偏于气虚,是在脾,所以,从方测证,咱们就得给予补充。
  下面,我请大家看小字,“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就按照小建中汤法一样来说,“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这里有加减法里面,我们在本科教学里,没有人去讲这些加减法,现在我们首先还得强调,黄芪建中汤,多出来的是什么药物作用呢?要说小建中汤的功效,我们概括小建中汤,建中缓急、调和阴阳,就不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强调桂枝汤调和阴阳为主,现在我们是强调它,建立中气的作用,而且它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中气,因此,小建中汤的功效是建中缓急,我为什么把“缓急”写出来呢?主症是脘腹部的疼痛、拘急不舒,芍药又重用到6两,在方剂上,大者为君,饴糖量最大,而且,符合甘温补脾气,这样的一个治疗作用和目的,因此,在饴糖为主药的情况下,同时体现芍药量大,也为君。所以,才共同达到建中缓急,同时调和阴阳的作用。黄芪建中汤中,加上黄芪的作用,就是温中补虚,温补、补气之力较小建中汤明显,因此叫做温中补虚,这个功效偏于治疗气虚了。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加减法,加黄芪,我已经说了,补气,特别是我今天还提醒大家,桂枝配黄芪的功效有四,这个配伍在这里面不重复了。要说“气短胸满者加生姜”,是什么意思?包括昨天讲黄芪桂枝五物汤,倍用生姜,用到6两,辛散温通之力,本方加用生姜,也是对胃肠功能有好处,温性而不是大热,所以,温补来协助,小建中汤加强温补之力,既然是气短胸满,和“建中”有什么关系吗?培土生金,一定得是脾胃虚寒,肺气不足,气短,胸满,胸满或者胸闷,是因虚而闷,它才能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用生姜的辛温之性,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基础方没有变,建立中气,取其培土生金之法,又有生姜的辛散温通,生姜,它也有辛温散饮邪的作用,这是关于加用生姜。
  腹满者去枣,甘温之剂用量太多,就令人中满,它倒影响食欲了,所以,不要用大枣了,他可没说把饴糖去掉,这就是主要的作用不能变,这个主方的功效才不变,去掉了大枣,加茯苓,茯苓是补利兼优之品,淡渗,甘、淡渗利的作用,补利兼优,补是补什么呀?健脾。利呢?利小便,所以,补而不滞,去枣加茯苓一两半,这是很有意义的。
  下面,我要说“疗肺虚不足”,补气,怎么是半夏补气了呢?半夏是辛、温,燥湿化痰的药,祛寒痰的药,把它说成是补气加半夏,而且是肺的虚损,肺的虚损它涉及到肺气布散津液的功能,如果布散津液的生理功能下降,就会生痰,对肺的宣降不利。因此,针对肺气不足而生痰涎,用半夏来燥湿化痰,实际上,是减少或者去除它的病理性产物,“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对于能够解除脾虚的问题,是谁的作用呢?黄芪建中汤的作用,加半夏是为了解除它的病理产物,给肺的不足,肺气痿弱,包括咱们将来要讲的虚寒肺痿,肺气痿弱,要用它化痰,把病理产物去除,因此,对肺的局部来讲,也是补其不足,辛温嘛,补气之不足,辛散,燥湿化痰,半夏可是三个作用,对肺气特别有利,不要只看到辛散温燥之性,对痰湿这种病理产物,它有几个作用呢?燥湿化痰,能不能降逆呀?半夏有降逆消痞的作用,另外一个,因为它有毒,它方中不是加用生姜吗?生姜加半夏,小半夏汤的组成意义,生姜解半夏毒,半夏得生姜,增强降逆止呕和化痰的作用,肺气既要向外宣发,同时又要保证肃降功能,所以半夏对肺气来说,是一个疗肺虚不足。
  这个解释,就供作参考,因为咱们的《讲义》,包括参考书,全没有解释“方后注“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个黄芪建中汤,作为只对脾气、中焦的常用方,现在我们说《金匮要略》是方书之祖,它创制的经典方剂,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就是补益脾胃的祖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的祖方,从此开始,所以,深得这个经旨的是,李东垣了。李东垣接着又创制、又发挥。
  这是关于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到14条,今天讲的有关辨证施治的内容,有关本义的内容现在讲到这,一共三条,讲了一个第3条,脉象总纲,我觉得,现在大家能不能琢磨琢磨,我讲了这么多的话,《虚劳》篇里面,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呢?比方说,为什么在讲虚劳的时候,首先以脉象开头,这实际上体现了,“以脉为纲,以脉参证”。特别是虚劳病,当脉病而形不病,不被本人或者是家人所注意的时候,虚劳已经开始了,这让你重视脉象的早期诊断,对虚劳证治很有实际意义,这是第一,脉象打头,起的作用是“以脉为纲,以脉参证”,另外,让你分析,“大脉”的病机是什么?“极虚脉”的病机是什么?让你分析病机,便于指导治疗,而且体现了他重视脾肾。辨证上,我认为,尽管是举例,或者说是一些零散的描写,但是它突出的是脉证合参,突出虚劳辨病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突出辨证为主,这个特点我觉得也是很鲜明的,在辨证过程中,也是时时围绕着,脾肾的阳虚,还是阴虚,是单一的,因此,就是举例,说明就行了,重点放在他这些经文的创制,是怎样的一个因、机、证、治,是怎样的一个“脉证合参”,特别是方药的组成,配伍的原则,和他制方的原理,小建中汤集中体现了,他在辨证施治的这部分,我们还要讲很多的条文,现在,我提醒大家,请看开始这几条原文,肾的阴阳两虚,包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天雄散的方义,接下来就是脾的阴阳两虚,偏于阳虚,小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者,黄芪建中汤主之,脾、肾开始就给你奠基了,然后,他不去说什么肾阳虚证怎么治,肾阴虚证怎么治,脾阳虚证怎么治,脾阴虚证怎么治,没说这个,而不厌其烦的强调证型是阴阳两虚型,因为单一的哪个虚,大家都是可以理解,或者是已经熟知,而阴阳两虚证,不管是从病机上,还是病情的临床表现上,都是相当复杂,在治疗上,又不是立竿见影,它需要在临床上,从“缓则治本,急则治标”,这样的基本原则上,随证加减,但是,效不更方的问题,在《虚劳》篇里面,体现得非常充分,我觉得,我今天讲的内容,把《虚劳》篇的主要特点,大概体现了这么几个方面,在讲完了之后,我再给大家总结,现在我就算作一个提示,请你在每一个条文的分析过程中,再思考它在《虚劳》篇里面,在哪些特点,和《中医内科学》比较,到底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有哪些相同,因为有异、同点。
  这堂课到这里,再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