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29讲

  第29讲 第六篇:虚劳病辩证

  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接下来,讲第5条原文,第5条,《讲义》上说,论述气血两虚的虚劳脉证,我们就给写气血亏虚证,气血亏虚证是第5条: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三类)
  这些都是虚劳病的表现,是哪一类的虚劳病呢?我们认为,是气血亏虚型的,在脉象上,它给概括说,是属于沉脉当中带有弦象,但是,这种弦,不是弦紧有力,而是弦而无力的脉,说“脉虚沉弦”,指的是在沉脉当中,带有弦而无力之象,这仍然属于脉象总纲里面,所说的,虚弱、极虚的脉象。气血亏虚,责之于脾,“烦劳则张”,应该是这么考虑,比方说,他没有外感,结果出现短气,这是气血两虚的表现。关于“面色白,时目瞑”,就是视物不清的表现,气血不足,“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才能视,久视伤血,所以,反过来说,若虚损了,劳伤了,他必然表现在眼目上、面色上的不足,“兼衄”,往往我们说衄血,是属于血热伤络,鼻衄的话,因为考虑到气血不足,应该想到是属于血不归经的表现,脾统血,血不归经,出现了衄血。当然这种衄血,不一定非得是鼻衄,包括肌衄,就是我们上次讲,比方紫癜,属于肌衄,发生在肌肤之间的,所以,这个“衄”不要考虑一定是鼻衄,此鼻衄也是属于虚证范围里的,脾不统血,若是肌衄,更是脾所主,脾不统血,血不归经造成的,关于“少腹满”,小便不利、里急、短气,后面我们要讲一些,比方水气病、痰饮病里面涉及的虚证,都见这些症状。所以,这有时包括脾肾阳虚,它涉及到化饮的问题,脾肾不足的话,就不能够使水液代谢正常环流,则出现这样的一些短气,以及小便不利、少腹满症。我们《讲义》单纯强调了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饮,我们讲痰饮病的话,是脾运失司,饮邪停聚,也是会出现短气、小便不利,或者是胀满等等。这就是虚劳的范畴,属于气血不足,他把它例举出来,说这些症状种种,但是,都是由“虚劳使然”,由它所得,因为这是属于常识性的东西,我们不占用时间了,第5条这样。

  第6条: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三类)
  这是一种什么虚劳呢?我们《讲义》上首先提示了,这是阴虚虚劳,而且和季节相关,怎么知道是阴虚虚劳呢?他说,虚劳病脉是浮大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大脉”,浮大,是“大脉”之肾虚,肾阴虚,表现得手、足烦,就是通常讲的阴虚五心烦热,手、足心烦热,这是阴虚虚劳的典型症状,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春夏剧”,春天和夏天,五心烦热就明显,就加剧,而到秋天、冬天就相对轻了,或者缓解了,不是说好了就象好人一样,到犯病的时候,又烦热得不得了,不是这样,就是四季当中比较而言,这也说明就是天人相应的关系,“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是这样的关系,那么“阴寒精自出”,它是指前阴的寒冷,特别是肾阳虚的病人,在男子确实外阴的寒冷,特别是睾丸潮湿、寒凉是这样的。“精自出”,表现为遗精、滑精,因为肾阳虚,不能摄纳、封藏。“酸削不能行”,[词解]讲,“酸削”是两腿痠痛不说,还得瘦削,因此,这儿说的阴虚虚劳的话,也涉及到脾、肾的问题,特别是肾虚主骨的问题,“骨弱”才能够“酸削不能行”,没有力量,腰脊也活动不灵,所以,它《讲义》说,“肾藏精而主骨,精失则肾虚,肾虚则骨弱”,故两腿痠痛、瘦削,不能行动,它说“此即《难经》说,‘骨痿不能起于床’之候”,这就是真是肾脏的虚劳,五脏虚劳的表现,或者各种虚劳,穷及于肾以后,就是这种状态了,酸削不能行,而且动则喘促、气急。为什么阴虚虚劳就得是,“春夏剧,秋冬瘥”呢?春夏木火正盛,阳气升发,阴虚的内热也随之加剧,而秋冬的时候,金水相生,阳气内藏,变成寒冷的气候,相对来说,阴虚虚劳的手足烦热,就有所收敛了,有所减轻,是这样的,这是阴虚虚劳和季节的关系,说完了。

  第7条: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二类)
  这个条文解释说,是论述无子证,这是对男子不育的最早记载,所以,现在男性病的研究,得到《金匮要略·虚劳》里,找这条原文,因为《内经·上古天真论》,都是讲人的正常生理现象,关于男子不育的问题,这一条他归结为精气清冷,这四个字的高度概括,很了不起,因为当时,他也淌有检测精子的量、质的问题,对功能的检查,在那封建社会里,病者不随便去就诊,医生也不轻易的去问诊,所以,张仲景能够在他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把它概括为男子不育,是精气清冷,很了不起。
  我这里有一个小资料,也能说明问题吧,阿根廷的一个报社作的一个报道,就是男子不育症患者众多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分析是这样的,他说,“越来越多的男子,由于不育而去医院治病,专家们说,几年前育龄夫妇70%的不育原因,是在妇女,而现在的责任,是各自一半”,就是各打五十板了,“不育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使男子精子的数量减少,而质量下降,世界卫生组织讲,几十年前,男子的精液当中,精子的数量达到8千万/m3,甚至于高达2.5亿/m3。而现在,能够有2千万个精子/m3,就属于正常现象了”,这个差距是很大的,这个原因,他分析有几个呢,“精子量减少的原因,一个是生活紧张,饮食差,劳动过强,另外,穿紧身裤,还有,就是饮酒过度,抑制性欲,香烟对精子的形成和运动,产生干扰作用,再就是,世界范围的空气污染,杀虫剂、农药对食物的污染,咱们每天都得”一日三餐啊!”,性解放也会导致婚姻的多变,以及得传染病的机会增多,这些原因,我觉得,我从临床医生来看,通过现在一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又看到了抗体的产生,对不育影响亦很大,还有,就是炎症导致的,因为这是讲辨证,他没有讲治疗,我是从《中医杂志》2001.8上,看到专题笔谈徐长卿的应用,我就在辨证基础上,因有抗体所致的不孕,我就加徐长卿,治愈了好几位不孕症,或者不育的患者,对女子的抗体(+),徐长卿有效,对男子精子的抗体也是有效,徐长卿用量要求30克,我后来干脆也不管它多少量,有的时候,尽管徐长卿的味道非常大,我也给他患者开1两、2两,叫他用水泡饮,就象喝茶似的,能喝多少喝多少,让他想起来就喝,有一对夫妇是新婚几个月吧,他男方有点着急了,我说你就去检查、检查,一查,真是抗体问题,我就叫他喝徐长卿水,还建议他吃六味地黄丸,合人参健脾丸,就是从脾、肾上加强一下子,因为他的工作比较繁忙,结果用药大概是两个月,他的爱人就怀孕了,所以,我觉得徐长卿这个药,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特别是对男子不育、有抗体的情况,还是很有意义的,男子的不育,“精气清冷”,实际上他也包括,除了物质基础的问题外,是精液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再一个,功能的低下也直接影响受孕,所以,我认为他不仅是讲的“精”,还讲了“气”,是两个方面的含义都在其中。
  第8条的证治,是放到辨证施治部分一起讲,再往下来,就是第9条了,第9条: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三类)
  这一条,我们[提要]说,论述虚劳盗汗的脉象,虚劳盗汗脉象什么样呢?“脉虚弱细微者”,又是极虚脉的表现,形容这么多,还没离开脉象总纲,“极虚脉”的范围,它这种脉象,标志着病人是阴阳、气血皆虚,我们学《中医基础》,自汗、盗汗,病机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而张仲景认为,对于大家已经明了的常识则省略,而详于特殊,这个盗汗属于阴阳、气血俱虚,所以,脉象是属于极虚范畴,叫做“虚弱细微”,也提到了阳气不固,阴虚不守,所以,就发生了盗汗,在[按语]里面,请大家注意,它提示了一下,什么方能治疗这样的盗汗呢?本条盗汗属于阴阳、气血皆虚,治方可以用第8条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所以它排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后,第8条讲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第9条来讲这种盗汗,怎么治,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品》中它的方名,不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叫做“二加龙骨牡蛎汤”,就是这个方,如果属于阴虚火旺的盗汗,脉见浮数或弦细,症见舌红、心烦者,则可以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当归六黄汤,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方子是什么组成呀?这个方剂组成和加减,《兰室秘藏》的方,是当归配,黄芪黄芩黄连、黄柏、生地熟地,这还是六黄,这就叫做“当归六黄汤”。如果说为了止汗,当然当归六黄汤本身就是,一个滋阴降火方,如果为了止汗,就在这方子基础上,加上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等,投麻黄根的时候,不要把麻黄混进去,要不然,你说你是发汗,还是止汗啊?有时抓药的人,他搞混了,或者是抓得不细,结果你要麻黄根一两,他一下抓进去,掺一两麻黄,这止汗就受影响,所以,这一定要搞清楚,再一个,就是煅牡蛎,煅牡蛎加进去帮助止汗,特别是阴虚的情况,尤其是女患者的更年期的这种出汗,止汗如果总也没有效果的话,希望加上黄精30克,这在止汗效果上,立刻就不一样了。潮热的,如果有潮热,就加象秦艽、白薇、银柴胡,这类药,这是在我们讲养阴药的范围里面,也是养阴、清虚热的药。白薇,是张仲景在《金匮》里面出现的,在《妇科三篇》里竹皮大丸提起的,秦艽,我们学时方,就是秦艽鳖甲汤,所以这个加减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阴虚明显,我刚才提黄精了,加麦冬、加五味子,这样都有利于上汗,这是关于阴阳、气血俱虚的,这种盗汗,在方上,提了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可以用当归六黄汤加止汗药,或者加滋阴药,仅供参考。
  [选注]请大家看一下尤在泾的《心典》,他说“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细数,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刚才我们说,平人“脉病而形不病”,那是虚劳的标志,现在告诉你,他盗汗,你看着他象个“平人”,但是,脉已病,属虚劳范畴,要引起注意。

  第10条: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三类)
  本条是一种主病举例,《讲义》上对第10条说,“本条论述脉大有虚寒和虚热的区别”,都叫“大脉”,属于虚劳,但是在辨证上,有虚寒和虚热的区别,首先说“人年五六十”,我们也仍然以男子为例,“男子五八,肾气衰”,“六八”,是阳气衰竭于上,阳气衰竭于上就面焦,开始面容憔悴,而且鬓发须白,开始有白发,鬓发班白,那么“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这是整个衰老的过程,现在要说“五六十”,就应该说是多少岁呢?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七八”的时候讲了,肝气衰,筋不能动,所以,他讲到“痹侠背行”,“痹侠背行”的话,就是精气内衰以后,在腰背夹脊的地方,麻木,或者痠痛、无力,这就是肝筋缓了,是归于肝气,“八八”,天癸竭以后,精少,肾脏衰,所以,由于脾阳,依赖肾火、肾阳的温煦,才能腐熟水谷,也就说明,脾阳也跟着虚衰,所以有肠鸣,有纳食不佳的表现。
  关于“马刀侠瘿”的问题,我们《讲义》上有一个[词解]说,结核生于腋下叫“马刀”,即腋下的淋马结如果有结核叫“马刀”,生于颈旁的叫“侠瘿”,就是指淋巴结核,二者常相联系,所以称为“瘰疬”。这“马刀侠瘿”是结核的一种表现,当然是阴虚、虚火,由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与痰相搏致病,至少应该说是阴虚火热证,这是关于他说“皆为劳得之”,又一次对于精血亏虚的情况,加以说明。当然,有虚寒证,虚寒是脾肾的阳虚,虚热就是痨病,一般责之肺阴虚挟痰,患“马刀侠瘿”。所以,这三种病证,尽管是有虚寒、虚热、挟痰的不同,但是,都是由于虚劳所致,这一条大家知道就行了,因为前面我们讲的第4条是精血亏虚,现在第10条,讲的是大脉主病举例,有虚寒、虚热之别。

  现在看第11条,脾肾阳虚,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三类)
  “脱气”的名词概念,脱气这里指的是病机,指阳气虚衰而言,在讲第一篇的时候,我曾经讲过脉脱,和卒厥、厥阳独行联系起来分析的,那叫“脉脱”,是脉乍伏不见,摸不着了,那是个急证,是卒厥,和厥阳独行是一类的,这个写的是“脱气”,是病机,是阳气虚衰,这个“阳气虚衰”指的是,脾、肾的阳气虚衰,脉表现为沉小而迟,“疾行则喘喝”,肾不纳气的表现,“手足逆寒”,也是肾阳虚嘛,也是足少阴经的循行部位,阳不能够得到温煦,手足寒冷,“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为脾阳虚衰,所以,人老有的时候先从腿老,腰腿不好用了,有的先从不能食,消化功能下降,吃不进去了,再不就是消化、吸收不好了,这都是人老的标志,有的人觉得过了四十多岁,就开始有这些脾肾阳虚的表现了。
  第12条,在讲12条以前,我请大家看一下脾肾阳虚,因为在本篇里面,特别注重脾、肾补益的问题,而且在补益问题里,特别重视甘温扶阳,因此,请大家看一下[按语],在70页,“从脏腑而论,本条脉症与脾胃和肾三者有关,但其中以脾胃的症状较为明显,疾行气喘,虽为肾不纳气,但也和肺气衰弱有关,可见内脏之间的关系,即可以相互资生,也可以相互影响,尤其是虚劳病的后期,脾肾症状往往是先后出现,本篇对虚劳治法重视补益脾肾,这是有实践意义的,本证的治法,前人多主张用理中汤加附子”,我们通常知道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肠鸣,腹痛,食不消化,附子理中丸很好用的,用起来也很方便,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汤,都是来取其“温脾肾之阳”,就是对脾肾阳虚的问题,给予温补的作用,是“可资取法”。另外,[选注]引了《医宗金鉴》的,“脉沉细迟,则阳大虚,名脱气”,所以,“脱气”既是病机,也可以说是一个病名,是指的一种阳气大虚,脾肾阳虚的表现,“脱气者,谓胸中大气虚少,不充气息所用,故疾行喘喝也,阳虚则寒,寒盛于外四末不温,故手足逆冷也,寒盛于中,故腹满溏泄,食不消化也”,等于又把这个条文的小病机,在辨证上都说清楚了。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
  下面时间,我再来讲一下第12条,第12条是讲的精血亏损,它应该见什么脉象,这儿我请大家注意什么呢?芤脉、大脉,大家已清楚了,在脉象的类别里面,革脉是什么?然后,它的主病,这是关键词,革脉的主病,“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这是精血亏损的脉象,他说革脉包括弦、大两个方面,弦脉是按之不移,而革脉也是弦,但是,重按就摸不着了,或者说减弱了,这就叫革脉,它和弦、大脉象混在一起,两者相加的意思,弦脉和大脉合起来就是革脉,弦脉,你摸它好像按之不移,象弓弦一样,有点弹起,象弦那样,但有弦而有力,弦而无力之别。因为弦脉为阴脉,我上次已经说了,在《金匮》里面,同一个弦脉,主病那么多种,不要固定它,要结合条文所指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一定要是这样。革脉,这个弦,就是重按则减,这个条文讲了关于,大脉、芤脉、弦脉、革脉,在后面的条文又出现一次,就是《妇科病》篇,实际上,他是重点要讲革脉的主病,因为它是属于虚寒相搏的结果,因此,它是外强中干的,主精血亏损,比我们讲第4条的精血亏虚要严重,因此,对主病方面,妇人是主半产漏下,现在有好多的年轻女子,婚后连续出现滑胎,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吃避孕药,导致的月经失调,有的是因为不应该作流产,硬作流产,继发感染,她也要出现滑胎,有的好好的,结果4个月左右就小产,还有的6个多月,也是属于半产,也有的,西医讲是先兆流产,张仲景的《金匮》里面,叫胞漏,胞阻,就是妊娠期腹痛兼有下血,这都是先兆流产的标志。

  29话

  还有的特殊情况,这也是由患者告诉我的,连续两胎,都是6.5月的时候,出现死胎,突然之间觉得,胎儿怎么不长了?怎么不动了呢?做B超,不行了,死胎,赶紧做引产吧,后来再看医生,发现是子宫畸形,就是里头有膈,子宫里头长着纵膈,胎儿发育不了,结果造成的死胎,若是在过去,怎么能讲清楚,你是靠脉象来诊呢?还是来靠什么治疗呢?所以我认为,中医、西医的结合治疗,包括我们学中医的,也应该知道相应的检测手段,先进的方法要了解,倒不一定非得你去学,至少人家拿来这个诊断,你得明白,所以,同样的作B超的医生,在诊断水平上,也有高、下之分,同样的情况,第一次出现了半产,她要去检查的,B超要找很多的医生来诊断,他(医生们)看不出来,我们首都有生殖中心,刹那的一个确诊,结果是很快出来了,人家看得多,有这经验,一做B超,马上就说,“你这是子宫畸形,里面有个纵膈”,现在他们也研究、学习国外的先进办法,也不用剖腹,就经阴道做一个手术即可。当然,这种手术也是很精细的,也要非常慎重的,因为有利,也有弊,他们也是在探索和经验积累之中,象这类的情况,你是靠中药治疗,还是靠西药治疗?我认为不可纠正,她毕竟还是希望,生一个好的、健康的孩子,希望能够生育成功,这都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理论要加强,实践中也要学习先进的技术,因为《金匮》还要涉及《妇科三篇》,这里讲到了半产漏下,这倒不一定是慢性虚损的。我前面举了一些例子,半产漏下确实有的是属于虚损,刚才说的是生理畸形,那就不属于虚损,不属于虚劳范畴,这要搞清。
  “男子则亡血失精”,男子虚劳,当然1、2次失血,比方痔疮失血,我觉得不至于造成虚劳,这一定得是慢性的过程,或者是急性的大失血,没有纠正而这样,若是血液病,那就更不用提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那就是属于“血枯”,它就是血液不能再生。现在,全社会要求对白血病患儿,给予关爱,那也属于亡血的范畴,属于虚劳,真是虚劳啊!那真是,源源不断地用血、用资金往上赔,真是了不得,作为“男子失精”,这也是一个很痛苦的疾病,是一种慢性虚损,本身精血的过度损耗,同时在心理上造成的损伤、创作,使他的体质下降。我认为,张仲景的分析是很正确的。
  这是第12条吧!关于虚劳的辨证,都是一种举例,在我们学《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内科学》,或者其他临床各科,都有很详尽的叙述,也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发展,12条,我刚才强调了它(革脉)的主病问题,革脉的问题,我想再结合原文,给大家说一说,革脉的这个“大”,是大而中空,类似于芤脉,刚才我们复习了芤脉,象葱管似的,它(革脉)类似于芤脉,但是,和芤脉是有别的,当然主病也是不一样,芤脉,因为主的是亡血,失血的病人见芤脉,现在咱讲的是革脉,革脉对妇人来说,这不是半产漏下了吗?涉及到失血,涉及到产育的生殖健康问题。现在说革脉,它表现得是个什么样呢?是一个外强中空,就好像按在鼓皮上似的,我想,我们小时候,都是敲那小鼓,你能有感觉,就是一按下去,好像还挺紧的,有点劲儿的,但你若深按的话,摸不清楚,你说你能摸着鼓心,你还能摸着哪呢?这是革脉,所以,革脉的主病,不管是妇人,还是男子,就是一种虚象,也不是一般的虚象,是虚劳病范围里的,不是一时就能够救治过来的虚象,得慢慢的,而且要从治本图之。
  关于12条的[按语],革脉和芤脉皆是弦大无力的脉象,但是,革脉较芤脉略硬,这就是刚才我形容的,就象按在鼓皮上似的,芤脉是象按在葱管、葱皮上,革脉是按在鼓皮上,所以它比较硬一点,两者都是出现在大失血之后,是阴气大伤,虚阳外浮的反应,在治法上,就应该潜阳摄阴,或者益气生血,所以条文中提出来“虚寒”两字,应当引起注意,潜阳摄阴,这是属于采取止血,包括引血归经等,这些办法都行,因为对于止血,应该说是“急则治标”的办法,缓则再去治本,是益气生血,还是补益脾肾,应该是这样,这是有关辨证,涉及了这些条文。
  现在,就是涉及辨证施治的内容了,也是我们讲虚劳的一个重点部分,首先,看第8条,因为这是有关虚劳病的辨证施治内容,所以,我在论述的标题上,就不再说“虚劳的肾之阴阳两虚”,我直接就讲在辨虚劳病的范围里面,他在辨证,辨肾的阴阳两虚证,这个方,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直接写桂枝加龙牡汤,第8条原文,在67页最下一行: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二类)
  小字有写“目眶痛”的,我们现在就按着赵开美的本,“目眩,发落”,这么背就行了。先说“夫失精家”,我们《讲义》上有一个[词解],失精家指经常梦遗和滑精之人,现在,我们就按照它说的,先这么教着,因为一会儿我要结合原文分析,还要进行说明,经常梦遗,就是有梦而遗,为梦遗,无梦而遗,为滑精,各是各的含义,在此它统称为“失精家”。他用“失精家”,来提示这个病的病因,是由于肾精的过度耗损,肾阴虚,阴损日久,必导致致阳虚,因此,为肾的阴阳两虚了,由阴损及阳,这个观念,张仲景就用“夫失精家”这几个字,把它提示了,日久阴损而及阳,变成了肾的阴阳两虚。
  “少腹弦急,阴头寒”,少腹正好是肾经所循行的部位,需要阳气来温煦,现在少腹的这部位表现为什么呢?弦急,拘急不舒,那是因为阳虚而寒,寒主收引、寒主疼痛,这个“少腹弦急”,就意味着是肾阳虚所致,“阴头寒”仍然是来说明肾阳虚所致,因为这表示整个儿外阴的寒凉,或者是潮湿、多汗,因此,这就是肾阳虚证,阳虚而外寒,阳虚而生寒,所以,里、外都是,寒主疼痛,寒主收引。
  “目眩,发落”,刚才我说了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能视,那得是精血充盈,好多年前的时候,如长得很漂亮的人,浓眉大眼,随着他(她)年龄的增长,逐渐,你看他(她)相片,或自己照照镜子,衰老首先表现在眼目上,说“老眼昏花”,这是一个,或者目睛发黄了(人老珠黄),失去了光泽,失去了那种明亮,要不张仲景怎么那么注意望目。所以九窍,表现内里脏腑的盛衰,气血的情况。发为血之余,所以脱发,我们现在看,脱发的原因就多了,我觉得,睡眠不足,包括有一些洗发精,抹的一些东西,都是一种伤害。但是,我们是按照《内经》的,那种正常的生老现象来说,实际上是精血亏损的结果,因为在虚劳范围里,慢性的虚损情况,首先表现在目眩、发落,开始脱发了,掉头发了,甚至有的,干脆脱的很厉害,故“目眩,发落”,是精血的亏损,责之于脾和肾。
  下面说“脉极虚芤迟”,他说了三种病,主清谷、亡血和失精,这三种脉,到底谁是主下利清谷?迟脉主下利清谷,芤脉就是主亡血。所以,“失精家”是虚劳范围的,肾的阴阳两虚证,它应该符合我们首先提到的脉象总纲,因此,极虚应该是主失精,所以先说脉“极虚芤迟”,然后他说“为清谷、亡血,失精”,具体对应的话,应该是这样,这就等于说虚劳病的脉象是两个,但反过来说呢?除了极虚的脉,为虚劳的脉象,还有虚劳的失精家,芤脉主亡血,迟脉主下利清谷,这可以见多种脉象,作为虚劳病,一种脉象也可以见于多种疾病。
  然后,下面又总括了一下,“脉得诸芤动微紧”,实际芤脉,我们已经复习过了,动脉,就象豆滚动一样,叫动脉,它也是一种虚脉,虚弱的脉象。微脉,微瘪瘪乎为微脉,紧脉,象绳索,它主寒,所以,他(失精家)也可以见这么多种脉象。进一步举例来说,六版《讲义》里,它又认为,这四部脉象也可以归纳为,“芤动脉”和“微紧脉”,因为对失精家来说,解释的就和以前的版本都不一样了,我这会儿就按着六版《讲义》,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脉象的主病问题,它说:“芤动为阳,微紧为阴”,这就从脉象上、属性上、分类上讲,从脉象分类看出来了,就是分阴、阳,所谓“脉得诸芤动微紧”,是说或见芤动,对失精家来说,认为就是骤泄之时:见微紧的脉,就是见于失精以后,他出现的脉象,这就作个参考吧,因为他在讲“失精家”,又讲一种病能见多种脉象,而虚劳又有总的脉象来统领,这就是一种理解,是一种虚劳损耗的表现。
  现在,我再说第8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说了这么多,实际关键词就8个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就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如果按照文法上互文见义来理解,这个“男子失精”是梦遗,一定得是“梦失精”,它因为有“梦交”在这儿,他就把这个字省略了,因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定得是治男子的梦遗,是最合理的方子。有的人主张“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在病机上,应当归于心肾不交。
  在心肾不交的问题上,我们《中医内科学》讲过几个方子呢?一个是交泰丸,交泰丸的组成,黄连配肉桂,而且那个比例是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黄连是2,肉桂是1,2:1的成分,有的版本上写的,黄连10倍于肉桂,肉桂仅仅是一个引火归原的作用,作为使药,黄连一味药,以清心火为主,这是交泰丸,使之心肾相交,是以心火为盛的。还有一个方子,就是我上次要讲的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的道理,它也是属于即要清心火,又要养心阴,是滋阴同时,又要清其心火,补中有清。
  但现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剂的组成,一定得有桂枝汤的什么作用呢?既然是肾的阴阳两虚,得调和阴阳,所以,这个方子是一个平调阴阳的方子,用桂枝汤的平调阴阳作用。那么,龙骨和牡蛎,到底是生龙牡,还是煅龙牡?生的好,重镇潜阳,所以是一种重镇潜纳的作用,这是一个调和之剂,而且也“急则治标”了,潜纳,这个方子作为经方,有别于后来的交泰丸,及黄连阿胶汤,当然,是因为它们所主治的证不一样,所以我说,请大家鉴别,并在临床使用。
  这堂课到这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