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32讲

  第32讲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

  下面,请同学看一下书,我来解释关于“汗出而闷”的问题,汗出本身,是心阳不足,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我觉得,就是心阳亏损,伤及心阳了,阴亏不足的情况下,脉道就不能够充盈,反过来说,也是不能相继,因此,出现了不仅有“心悸”,而且有“脉结代”的问题。结脉,脉学里面说,“缓而时止”,谓之“结”,“数而时止”,谓之“代”。现在,我们因为有心电图检查,病人会向你直接表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我觉得炙甘草汤,可以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这个方应该是底方,至少你得想到有个复脉汤,对脉结也好,脉代也好,这是一个复脉的基础方,可调节心律不齐,为什么就能达到,调节心律不齐的作用?需要我们把原文本义说完。它这个主症,大家能够看到,一个是汗出,说“不足”,得有乏力吧,汗出、乏力、气短、心悸,我看现在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恢复期的时候,更是这样。为什么说中医药治疗,对心肌炎有效,我觉得炙甘草汤给你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而且也提醒你,一定要引起重视,加紧治疗,说“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不积极治疗,的确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管是小孩得心肌炎,还是大人得心肌炎,都是非常重视,找中医看,又找西医看,中医方面,就是用这个方打底儿。
  当然,现在我说的,在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以及炙甘草汤给你提示的,一定得是属于心的气阴两虚证,病机一定要体现在气阴两虚,是心之气阴两虚所致,因为心也是“体阴用阳”,涉及到心血、心阴的不足,心气和心阳就不能够很好地推动,目前临床上,最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当然是缓解期,或者是恢复期,这是一个基础方,调节心律不齐的,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包括传导阻滞,心房纤颤,都是可以考虑用本方的,因为它主治的就是,“心动悸,脉结代”。
  下面,我来解释这个方,为什么它能够主治气阴两虚证,咱们先看补气的药,属于养阳药的有哪些呢?补气的药,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大枣,这就是补阳、补气。当然“气行则血行”,阳气旺盛,推动血脉的力量则加强。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说这心脏本身,就是人体的“发动机”、“司令部”,这地方若阳气不足,那怎么推动血脉运行,所以,对心气、心阳无力推动血脉者,一定要用人参,大补元气,有的大夫临床上就直接用红参,有的时候,咱们要看病人的体质,你得具体来选,如“虚不受补”者,一定要用党参,气阴两虚明显的,用太子参,甚至配沙参更合理,西洋参,因为它价格比较贵,老百姓承受不起,那你就考虑适宜有钱的病人,那你就给他西洋参,人参大补元气,又能生津养阴,对气阴两虚证,全都能有所照顾,就是用西洋参最合理。当然,对于小孩,用太子参也行,质量还好,还比较符合他的实际情况,这是补阳药的这一类。
  方中最重的量是生地,1斤,这是一个滋阴药,当然清热也可以,养血也行,说到地黄,你象肾气丸,以及我刚才讲的,桂枝和肉桂的问题,到宋代以后,把干地黄就用成熟地了,所以,现在的八味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的成分,你得看它那个厂家,到底怎么研究的配方,有的就是熟地配什么、什么,还有的,把济生肾气丸的成份,也给混到《金匮》肾气丸里,名《金匮》肾气丸。所以那个适应症就得对小便不利,水肿最合理了,现在我说的这个,你看这方子,它不是用的熟地,而是用的生地1斤,又配的麦冬、阿胶,麻仁应该是什么?可千万不能用火麻仁,火麻仁就该润肠通便了,这一定是胡麻仁,才有滋阴的作用,而不通便,是滋阴养心的作用,所以,这一对养阴药,剂量大于补阳、补气的药,就是因为滋阴养血,养其心的本体,为什么说对心的供血欠佳,推动血的力量差的证,一定要从滋阴养血上考虑,补心则先补其心的本体,它是用大量的滋阴药,特别是生地配麦冬,在煎服法上,我们临床上大概都不注意,这个原文的要求,一定得是什么呀?请大家看后面,“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15升啊,先煮这8味药,“取三升”,15升煮到3升,你想想,那得是慢火微微地煮,可不是急火,一下就煮完了,你就是得慢火熬着,酒水慢慢地蒸发,这就是我上次提到的,生地和麦冬,为了使它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析出,一定得是用酒加水同煎,如果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酒、水同煎的道理,就是防止其滑泄,这不,生地多用,它不就容易使之便溏吗?它用酒,酒是属于热性,行药势,有温热之性,还能减轻粘滞之性,麦冬和生地都是滋阴药,粘滞性很强的,用酒和水同煎,就把它这个弊端减轻了,提高药物的析出量。药学方面,搞《炮制学》的人,他认为是醇的提取,实际是一种溶媒的作用,这是源于他(仲景)的发明。刚才我提的柯韵伯,在他的《来苏集》里面,有一套歌诀,他说,“地黄麦冬得酒良”,地黄和麦冬只有与酒、水同煎,它才能发挥应有的滋阴、养血的作用,不然的话,它副作用就明显了,所以有的时候,病人他也记不住,特别是不会喝酒的人,他根本不理会你那事,结果他回来就告诉你,“哎呀,我吃你这方不行啊,大便稀,一天拉好几遍”,这事儿就是,因为尽管我用药用对了,但是煎服法不吻合,仍然达不到疗效,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环节。
  再一个是哪三味药?能够起到很好的复脉作用呢?就是炙甘草,它本身温补又能燮理阴阳,能缓、能和,桂枝,咱们总说桂枝能够通心阳,也有辛散温通之力,所以能够助脉行,这就是桂配炙甘草,又是一个配伍,桂枝配炙甘草到底什么道理?特别炙甘草汤里,首先完到炙甘草4两、桂枝3两,这量都在那摆着呢,桂枝配炙甘草什么功效?我又说了一味药,就是生地黄的问题,它干嘛用到1斤?这三味药合起来,它才能够使其达到复脉的作用,微复脉的关键药物是这三味药配合。我还想说的,就是滋阴药量又大,药味又多,要说补阳、补气的药,就是炙甘草,量4两,再就是大枣用的30枚,也能够看到它阴液不足,仅去补阴不够,你得用补阳的办法,用阳气来推动它,它才能够很好地达到复脉作用。所以,阴阳兼顾的奥妙,和我们上面讲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还有所不同,请大家慢慢体味。叶天士,他评价张仲景的,炙甘草汤和小建中汤,两者治虚劳,各有特点,怎么说的呢?“理阳气当推建中”,从脾胃而治,“顾阴液须推复脉”,这是说,为什么滋阴药那么大量,而补阳药的量少于它,他认为,还是顾阴液来养心阴,解决气阴两虚,“脉结悸”得靠谁呢?靠“复脉汤”,我的一位老师,是《伤寒》学家,他临床辨治疑难症的时候,他说“有的时候,病人也说不清,你一听他的检查,也有点辨不清是脏腑,经络辨证,还是八纲辨证,辨不清了,你暂时糊涂的时候,怎么办?”他就说,“上、下发生矛盾的时候,取于中”,至少它是虚证,你得补益中焦,至少扶助正气没问题,就是小建中汤告诉你,为什么呢?寒热错杂,阴阳两虚,治在中焦。所以,他说,上、下辨不清的时候,你治在中焦,寒、热不清的时候,你也治中焦,这是对慢性、虚损性疾病,重视补益脾胃的道理,就是哪怕先天虚,你也是用后天养先天,你回家再琢磨琢磨,或者是这方投一剂,也等于西医那个用药物先试验一次,投石问路,二诊的时候,你再琢磨琢磨,他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就比较清晰了,我觉得,这是建中法给你的启发,复脉汤当然必须得是气阴两虚,滋阴药为主,“阴中求阳”,达到心的体、用兼顾,时间关系,就说到这儿了,我觉得这个方子,就现在临床来看,心肌炎,或者心电图上表现为心律不齐,或者心肌抗体没出现阳性,心肌酶也没有阳性表现,但是症状明显,汗出,乏力,气短,心悸,脉率不齐,首先应想到炙甘草汤,所以,后世对于生脉散的创制,不也是按照气阴两虚拟定的吗?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个方子对后世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辨证上,一定要搞清楚,各种的心律不齐,一定得符合气阴两虚型,落实在脏腑辨证上,是心的气阴两虚才可以用此方。

  下面,我们来看第16条,非常简短的一句话,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二类)
  “虚劳诸不足”,也是提示久病以后,阴阳、气血、营卫俱不足,这是说明正虚,用“虚劳诸不足”来说明正气已虚,而且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是一种久病,属弱性、衰弱性,虚损性的疾病总括,属于虚劳范围,现在要说的,是“风气百疾”,什么意思?“风为百病之长”,所以,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最易兼感外邪,这就等于咱们讲的,“痼疾加以卒病”,那就是说,“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是“宜分先后”,先治新病,现在教给你的办法,就是“薯蓣丸主之”,显然是一种扶正祛邪法的代表方,要说张仲景首创扶正祛邪法,在内伤杂病里面,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以祛邪”,薯蓣丸是一个代表方剂。
  时间的关系,我直接来讲薯蓣丸的组成,薯蓣就是山药,山药为君药,当然,它这个丸药是一个配方比例,你也可以把它作为汤药,汤药有时候开不出这么多药来,你可以随证加减的,方中有多少味药啊?21味药,再加上蜂蜜就等于22味药,蜂蜜本身也是补益药,本方为甘温补益药,22味组成丸药,份量我就不讲了,我现在要说的就是这个方子,山药为主药,其中有补气作用的,四君子汤为底儿,四君子汤应该是什么组成啊?参、苓、术、草,有四物汤的底儿,加起来就叫“八珍汤”,这都是后世在这个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而得的,不是先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是张仲景首创扶正祛邪方,在薯蓣丸里面,后世在应用过程中,逐渐领会了这个作用,能补气、补血,能气血双补等等,分别为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若是十全大补汤,应该再加上桂枝和黄芪,他这方里有桂枝,缺黄芪,可不可以加黄芪啊?完全可以,加上黄芪,就变成包含十全大补汤了。所以,气血双补的力量可想而知,也就等于从这个方药的角度上,也能体会“虚劳诸不足”的含义,是阴阳、气血俱不足,正虚的程度已经是一种慢性虚损了。
  现在说“风气百疾”,拿“百疾”来形容,只要是正虚感邪以后,所见的任何虚证都可以用它,“风为百病之长”,也是从这儿来说“百疾”的,再一个,风气为病是不定的,因为风性善行而数变,症状也是可以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所以,“百疾”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从邪气的特性来说,再一个,就是从正虚而邪中以后,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全可以用薯蓣丸来治疗。
  我现在要说,除上述药外,多出来的药,请大家注意,应该还有什么?刚才我讲应该从中焦而治,本方是个温补脾胃的方子,补益气血,为什么能补益气血?还不是得把中焦这个“之本”,气血生化源泉的力量调动起来吗?所以,本方是治在中焦,调补脾胃的方子,调补脾胃的药,咱们找一找,不要呆补,不要一味地去温补,因为咱们也讲,对脾气来说,一定要采取“调补”之意,补益之中得有调理之意,有理气、调节脾胃升降的药,所以,请你们看,干姜、豆黄卷,豆黄卷对于脾胃也是有调节,行气作用,大枣,曲子。曲子,象咱们现在讲六曲、建六曲,炒神曲都是属于助消化,调中焦的作用,这是属于在补益脾胃之中,加的调理脾气的药,就象豆黄卷、大枣、曲子这样的,还有象归、芎、芍、地,这“四物”的,麦冬和阿胶,这刚才咱们刚刚复习过,是一类滋阴养血的药物,还有就是行气的药,比方说杏仁、桔梗、白蔹。白蔹是散中有收,所以理气开郁,多出来的药物是对于,兼感的风邪用了三阳的代表药物。桂枝是入哪一条阳经?肯定是太阳经,柴胡入少阳经,防风入阳明经,特别我那天还讲了,防风是风中之润剂,对阳明经头、面的疾病,不管是瘾诊,还是风邪为患的疾病,防风必用,而且配荆芥,荆芥穗,荆、防这个药对是很好用的,现在我说这三味,入三阳经的药,桂枝入太阳经,柴胡入少阳经,防风入阳明经,针对“风气百疾”,由风邪而感,在正虚的情况下,也得祛除外邪。我原来对这三阳药的作用理解不够,我一会儿讲一个病例,是很生动的,我愿意把它讲出来,请大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象我这样去考虑。
  现在我说,这个方子总体来说,用蜜调制以后,丸有多大呢?“弹子大,空腹酒服”,他希望用酒,当然是黄酒最好了,黄酒,或者醪糟的米酒,这样对于虚证的病人没有害处。现在,我看跟世界接轨以后,把洋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带进来,睡前如果喝一小杯的红葡萄酒,对于防止血管的硬化,以及抗衰老、健身有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张仲景当时,他倒不知道洋葡萄酒什么作用,但是用黄酒、米酒,他在配药的方面,包括炮制上,是很有讲究的,因为这里仍然有麦冬,和地黄,所以,用酒是有道理的,用酒来送服。总的功效应该就是扶正祛邪。

  31话

  现在我要讲一个我遇到的病人,而且是今年新遇到的,这位女病人,她是一个白领,管理一个企业,反正是有时候工作紧张,得要值夜班,一天一宿,24小时之后,可能能休息一天,非常紧张、疲劳。原来她就有神经性头痛病史,长达十几年了,但是两年前,被西医院确诊为“血管痉挛性头痛”,在确诊的这两年来,她也不断地在治,却越来越痛了。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她又到省医院去做了一次头部CT,没有问题,但是她就奇怪,为什么越来越重,这次经人介绍,到我这来,我看这个病人,有一种非常疲倦的感觉,眼睛都好象懒得睁,你一摸她脉,没有力量,给我的第一感觉,这人正气不足,我说:“我再看看你的舌头吧”,看她舌质很淡,但苔很厚,我说:“你给你形容形容,你头痛到什么地方?”,她先说的是太阳穴,痛起来,摁着也不行,眉棱骨痛,前额也痛,然后再说头顶也痛,颈部也痛,再就是风池穴那儿。她说当颈部痛的时候,肩背也很不舒服,我说:“你有没有颈椎病呢?”,她说有的人说她有颈椎病,有的说她不是颈椎病。我当时就想,她比划的这地方,正好按照《伤寒》讲的头痛引经药,是不是都说全了?我一下就想到薯蓣丸,提笔就是山药1两,然后,我把黄芪添上,也是用1两,就开三付,若是说慢性病,至少应该1周再来,我一想,这薯蓣丸我从来没用过,治血管痉挛性头痛,正好服完三付之后,赶上她休班,也赶上我出诊,这次她来挺精神的,我说怎么样?她说:“缓解了,原来我一天能痛2、3次,都不能坚持工作,到那个时候,我就得强迫自己停止工作,得马上睡觉才能缓解”,这本身是不是也能告诉你是虚证,得到休息的时候缓解,是不是劳倦伤脾啊?所以,咱这方子是温补脾胃,治根儿治对了,治其本,这是一。第二,我才体会三阳药的作用,祛风邪,她这是不是虚证兼感风邪,我不去追究,但是,她确实表现为三阳经都有问题,这三阳药我全用上,第二次,我把药量开大了,继续吃,越来越好,太阳穴痛很快就好了,她后来巅顶痛,我也给她加上吴茱萸等药了,因为里面有参,加吴茱萸,相当于吴茱萸汤上去了,她说这些痛都轻了,就是这劲部,一动弹又酸、又沉,又特别痛,怎么办?这回我又给她换药了,加葛根、升麻了,升举阳气、滋生津液的办法,让它津液输布得到改善,结果也缓解,越来越好。但是,这个头痛一累就犯,我再一想,“久痛入络”,这里活血的药没有,因为久虚,也得考虑是虚劳,久虚不复,我就给她用全蝎5克,僵虫5克,在我们那儿就是1钱,若是别人,我看准了,都10克、15克那么用,这个病人,我确实觉得她是属于薯蓣丸证。另外,剂型的问题,开始她是说她忙,我给她开的药,是用引进的,韩国的煎药机,就是给她做成袋装药,效果还可以,后来有段时间,病人说,“哎呀,吃够了,你别给我开汤剂了,你给我换换吧”,我说:“我不换,还得是吃汤药”,又改用“天江”药业提纯袋装冲剂,但是,她当天在回去的路上,就疼痛得特别厉害,她说:“这个方好像不行,你再给我开汤药吧”,我说:“这回开汤药,你一定按照我们传统的煎服法,回家让你妈妈给你熬”,这回,她真熬药了,她说她都没想到,“这回我可真该好了”,为什么呢?在她疼痛最剧烈的时候,这1付药,第一次服后半小时,哪也不痛了,她说:“我要知道这样,我早早地就照你说的去做多好,我吃了一个月的药”,花钱她不心痛,她说,“要不我不早就好了吗”,这个方,不仅是我用了,全蝎和僵虫各5克的问题,关键是传统的制法,我还真没告诉她用酒,就是水煎服,通过这个病人自己体会,我也觉得,你要说开汤剂,咱们就照着经方的要求,咱们试试,如果实在是熬不起,病情缓解以后,咱再照顾她,你是服用袋泡的,还是服用机器熬的。这个病人,她自己都说,“我要知道这样,一开始就自己熬多好啊”。
  这个病例给我的经验,第一,就是虚劳,一定是慢性虚损性疾病,正气已虚了,不管是风气,还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个人肯定是劳倦伤脾,思虑、气结全有了,头痛越来越重,从器质性改变上,怎么查也没有问题,最后定的是“血管痉挛性头痛”,这个“血管痉挛”,我一下想到,是不是“久痛入络”,应该给点活血药,一试,真就有效,后来按照这个方配成丸药了,到现在非常的好,这使我对薯蓣丸,关于扶正祛邪法,特别是对三阳药的理解,深有感悟。

  32话

  还有一个病人,是我们自己的本科生,毕业分到铁路医院做医生,可能是过度劳累,他想考研,值班也很频,最后,得了空洞性肺结核,吃了半年的抗痨药以后,副作用非常明显,他怕影响脑力,来找我了,他说:“王老师,我得结核了,现在痰里脓血已经不明显了,但是,就是乏力,另外怕冷,爱感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抗痨药物造成的耳鸣、头晕,不精神,他说:“我真是担心将来记忆力,能不能考?考上去以后,能不能适应这种学习生活,能不能给我想想办法,开开中药,或者配点丸药”,我看了他的情况以后,第一个,我想起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的拯阴理劳汤。我开始讲了,《虚劳》篇里面对于肺痨,咱们有獭肝散,后世在獭肝散的基础上,研制了一些治疗肺痨的方子,而拯阴理劳汤是《医宗必读》的方子,我第一方,给他开的这个,效果非常好,至少对于晚上阴虚发热的感觉,精神疲惫,无力,或者有汗,特别是他觉得一累就心慌,睡眠不好,这个方子给他解决很大问题。后来,再就是配合薯蓣丸应用,再照X线片子,空洞完全没有了,只剩下钙化点,他认为,不完全是西药的功效,急症的时候,为了控制出血和控制它的发展,是西药的作用,后来完全是咱们中药,就是薯蓣丸的作用。
  还有一个,就是在治疗心律不齐的,这一类病人过程中,我发现,在心电图表现,心功能低下的这些病人,炙甘草汤用一段时间,你再用薯蓣丸,效果非常的好,达到扶正祛邪之功,两方配合,对心功能低下的人,薯蓣丸作用也是很好的。
  另外,我要引的是岳美中说,“薯蓣丸,是治疗老年病的主要方剂之一”,我想,这也是在他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他发现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薯蓣丸的作用,扶正祛邪法所给他的甜头。我再回想,这个方子补中有疏,大队的补益气血的方药,加上3味“三阳药”,这是“补中有疏”,“静中有动”,这在方剂配伍上,若说是“建中”,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包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那就是要“刚??相济”,“阴阳平调”,要说薯蓣丸,它就是“补中有疏,静中有动”,补益气血,这是肯定无疑,但是,它一定要用风药,因此,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等方的创制,我觉得,他很可能就是从中得到的启悟,即就是,大队的补益药里,一定得有防止呆滞的,防止滞腻的药物,因此,他加风药,用李东垣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散火”,就是有助于阳气的舒展,胃气的升发。阳气舒展了,胃气升发了,就不至于出现腻膈,呆滞,所以,这是防止滋补药的副作用。咱们讲《中药学》的时候,说为了防止滋补药呆滞,为了增强补药的力量,一个是在肉桂那儿讲了,再一个,就是象陈皮、砂仁之类的药,再就是焦三仙了,具有防止呆补的作用。现在,在这个方里,还有曲子、豆黄卷这一类药。

  最后,要讲一下第18条,虚劳干血,干血劳,看一下这个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一类)
  首先说“五劳”,“五劳”在这里着重来提五脏的,心、肝、脾、肺、肾,五脏之虚损,五脏之劳损,虚于内,这是“五劳”,开头来概括五脏的虚损劳伤,这是属于内伤杂病,“虚极羸瘦”,这就是由于五劳导致的“虚极”,出现“羸瘦”,已经形于外了,形体极度消瘦,极度虚弱的意思,“腹满不能饮食”,我觉得是两种情况,一个是病人自身的感觉,腹胀、腹满,脾气虚弱的表现,第二,作为久病,五脏的虚损、劳损到极度的情况,他可能出现大腹的膨满,甚至出现腹水,所以“虚极赢瘦”,伴随着“腹满不能饮食”,轻的话,就是一个腹部胀满,不能饮食,不欲饮食的一个情况,这只能提示你,是脾气虚弱所致,重的话,就是脾气衰败,出现大腹的膨满、膨隆,腹水,所以,这都是临床应该有的,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它后面要落实在,“内有干血”的问题上,有的不是水,比方结核性腹膜炎,干血劳,象盆腔结核,特别是结核性腹膜炎,西医都说“揉面感”,你说是水,是血,还是什么?反正腹部一摸起来,就有一种揉面感,是不是也是“腹满不能饮食”,形体极度消瘦?得结核性腹膜炎的人是这样,还痛,还瘦,腹部还有揉面感,按不下去,所以,现在我就是把“虚极羸瘦”和“腹满不能饮食”,概括到五脏虚损里,最后它实际上一定要落实到,脾气虚弱、脾气衰败的问题上,也证明虚劳,久病必及脾,最后是肾,就是这样的。
  下面讲的“七伤”,“五劳、七伤”,这“七伤”怎么记忆呢?我现在发现这么去记,要不然你老是记混,他首先说食伤,横着写,写两排,你看,食伤、忧伤,然后它说饮伤、房室伤,然后是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就是这“七伤”,按照这个顺序,横着数,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而这一排(左排)里,大家看,正好是饮、食所伤。食伤,就是暴饮暴食。饮伤,应该是嗜酒过度,你说如果是遇到客人,咱们应酬一下,喝点酒,适度没有问题,过度地为嗜酒。饥伤,就是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属于饮食不节的范围里面,这都是属于饮食所伤。忧伤是情志所伤,房室伤,房劳伤肾,还可以这样,酒、色伤和劳倦,都涉及到脾、肾所伤的问题。忧伤,咱们讲了,思虚伤心、脾,还有肺气郁结,要不怎么是五脏伤呢?总的来说,饮食所伤,还是伤的脾,经络营卫气伤,现在是落实在“气伤“了,气伤,所以是血瘀内停,不能够及时地化瘀,这是一个久久的问题,瘀血内停日久,蕴久不去,才形成内有干血。“干血”是指的已经失掉了,血濡之的那个功能的那种死血,是病理产物,是瘀血,所以,它已经没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个干血,就是关于五劳、七伤导致虚劳干血,这么解释。
  下面接着来说,“内有干血”形成以后,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就是“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所以,前面讲的,“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是讲的虚劳病,到了一定程度的一种临床表现,现在又加上干血、瘀血内停不去,“干血劳”应该是,“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肌肤甲错”,就是我们《中医基础》里面,讲过的什么样啊?象鳞甲一样的粗糙,就是血不能濡之,瘀血内停的表现,“两目黯黑”到底是哪黑?我已经讲过,“黑”,一个是肾之色外露的表现,再一个,就是瘀血的标志,在这里,显然是瘀血的标志,“两目”,我觉得,瘀血的病人,第一是表现为睡眠不好,眼圈发黑,瘀血的病人,不只是眼圈发黑,舌质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志,有时候西医不太注意,咱们病人来了以后,你一看舌,尽管别的症状不明显,但是,舌质发紫、发暗,如果有瘀斑、瘀点,很有诊断意义,提示了瘀血内停的问题,要用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药。“两目黯黑”,也有瘀血的病人,他可能眼目“视物不清”,包括我刚才说的那个病人,她头痛,眼睛不愿意睁,这都是属于这个范围的。
  这个条文里比较难解的地方,疑点在于“缓中补虚”,怎么理解?有的人说,大黄?虫丸体现的,是“缓中补虚”法,你若看它的药物组成,怎么缓中,怎么补虚啊?现在,我向大家推荐,王晋三的《古方选注》,王晋三也叫王子接,这本书现在能买到。实际它《古方选注》前面有名,叫绛雪园,他对大黄?虫丸这个条文,是这么理解的,“缓中补虚”这个“缓”字,“舒也,绰也,指方中宽胸润血之品言也”,不是有干血、瘀血吗?现在用一些润血之品,就有一种宽舒作用,“谓之缓也”,“缓中”是对血分而言。尤在泾说:“润以濡其干”,也是提示用走血分的药物,达到润以濡其干血的目的,“虫以动其瘀,通以祛其闭”,这个药物,大家看,大黄?虫丸,大黄是植物类的药物,我们已经讲过,活血、通瘀、泄热,这个方用的是蒸大黄,所以,它苦寒之性有所缓和,取其通行十二经,活血化瘀的作用,虫类的药物都有哪些?
  休息一会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