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35讲

  第35讲 第七篇:肺痿 肺痈证治(2)

  好,我们接下来讲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尤其是肺痿、肺痈的条文,跨越比较大,比方说,我刚才如果将肺痿、肺痈比较完了,我再讲肺痿的分类,然后再讲证治也可以,现在,因为我按照条文,已经进入到肺痈原文了,我也讲到了肺痈表证期,应该怎么治疗,因此,现在我们来讲肺痈的证治,然后再讲肺痿的两种分类,再讲是怎么个治法。首先看原文第11条,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二类)
  这是讲肺痈实证喘甚证,在主症里面,它就讲了“肺痈,喘不得卧”,关于肺痈的病因、病机,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风热病毒之邪壅盛于肺,气机被阻,所以喘咳不得平卧,是一种“邪实气闭”的表现,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我现在要讲作为葶苈大枣泻肺汤,它是属于开肺、泻肺、泻实的方剂,作为力比较峻猛,虽然仅仅是两味药,但是,在煎服法上有具体要求,请大家看一下这个方,对葶苈子,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非常细小的籽儿,“熬令黄色”,这个“熬”字,我再说一遍,还是“炒”的意思,把这个籽儿给炒黄了,然后捣成弹子大,不太大,然后用大枣12枚,加水3升,先煮枣,3升水煮剩了2升,取2升,把枣去掉,用枣汤再来煎煮葶苈子,也就是3升变2升的枣水,用2升的枣水再煮葶苈子,剩1升,一顿服下去,这就是把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用量,说出来了,现在我要说的话,仅仅在[提要]里面讲,“实证喘甚”还不够,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第一,就是用“喘不得卧”,来标志,必须是“邪实气闭”证,这是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一定是表证已解,刚才我们说了,作为肺痈的初起阶段,“风伤皮毛,风中于卫”的时候,是表证期,表证期,一定要用什么治法呢?辛凉解表法,银翘散加上什么药呢?比方说,我讲药局没有苇茎,你可以用芦根,也可以首选鱼腥草,那是对肺痈有特效,比方治疗肠痈,是首选有特效的败酱草,肺痈一定要首选鱼腥草,类似这样的药物,因为银翘散里面已经有连翘了,比方我在北方的话,它(哈尔滨中药二厂)研制的,“双黄连”粉针剂,就是用双花、连翘、黄芩,对清除在上焦(肺)的热邪、实邪,非常有效。所以,在表证期一定得是表证已解,如果肺热壅盛了,达到了邪实气闭,喘不得卧的程度,这是一种“急则治标”的办法。第三,一定是“形证俱实”,才可以用这样的方,我们还应该强调,肺痈实证喘甚,一定得是肺痈的早期,不能迁延到快要化脓的时候你才用,一定是肺痈病程比较短,病程短是正气没有大伤,这个和强调“形证俱实”,“邪实气闭”的意思一样,一定是表证已解,但是仍然处在初起阶段,病程短,正气还没有大伤的时候,才能用这个“急则治标”的,葶苈大枣泻肺汤。这是治疗肺痈,我们在讲支饮的喘不得卧,不得息时,还得讲这个方子。
  现在我要讲的,大家看第15条,仍然是在讲,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主治证,第15条,在第88页最下面,讲: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二类)
  它讲的是肺痈的,“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这是因气逆,水亦逆,所以表现“面目浮肿”了,“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这到底是个表证,还是鼻炎,还是肺痈应该兼有的症,请大家想一想。“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这就是刚才讲的“喘不得卧”,“邪实气闭”的情况,请大家注意小字,“方见上,三日一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以用到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见咳嗽门中”,针对它这些小字来说,就是鼻炎的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那也说明有表邪,有外邪在上、在表,有一分表邪,一定得用小青龙汤,把表邪解了以后,邪实所闭的证还没有解除,才能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认为肺痈的“痈”,不应当是发为“痈脓”的“痈”,而是肺气胀满,壅塞不通的“壅”,刚才我首先请大家看了,尤在泾对肺痿、肺痈命名的含义,它表示,“肺气萎弱,象草木之枯萎而不荣”,叫做肺痿。肺痈则“如土之壅塞不通”,如果发为痈脓,是因为热聚而肺溃,肺溃以后而脓成,脓出才使他咳吐脓血腥臭,所以,这里有两种认识,如果治疗肺痈,必须是邪实气闭的,形证俱实的,而且表证已解,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肯定是对的,通过泻肺、逐邪,达到一个“急则治标”的作用,此仅供参考。也就是说,即或是肺痈要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一定是它的早期阶段,正气没伤,或者没有大伤的时候,出现的表证已解,“邪实气闭”,同时“形证俱实”。

  第12条原文: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一类)
  这个条文里面认为,是论述肺痈成脓的证治,桔梗汤主治证是什么呢?肺痈已成脓。我们需要和刚才讲的,酿脓期表现对照。成脓期,我们说它是以咳吐脓血为标志,而在酿脓期的症状,“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因此,桔梗汤原文,实际是对肺痈从酿脓到成脓,整个阶段进行一个综合的表述。也就是,前面讲的是酿脓阶段,“咳而胸满”,和“其人则咳,口干喘满”,特别是“振寒脉数”,我也说了“时时振寒”,或者“振寒脉数”是发病的,整个阶段中贯彻始终的,而且是病程进展的主要标志,我们说“风舍于肺”,应该是在气分阶段,它应该是口渴的,当入于血分、营血的时候,就象温病,热入营血之后,反而之渴,这是在气分和营血的,“渴”与“不渴”,是有明显界限的,因此,上一条原文说酿脓阶段,它“不渴”,是因为津液不布,应结合临床,本条开始讲“时吐浊唾腥臭”,说明吐痰已经开始有腥臭味了,而且是经过了一段时日,久久才形成了腐溃成脓的阶段,所以,见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作为桔梗汤,有的人说,必须成脓的时候,才可用桔梗汤,实际上,早期应用桔梗汤亦可,不管是酿脓期,还是成脓期,均可应用,或者和《千金》苇茎汤,合起来应用都是可以的,但是,包括《中医内科学》,均主张桔梗汤用于成脓期。我们认为,“久久”二字,实际上提示了病势,已经由实热逐渐转为正气已虚。所以,你就不能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而是用桔梗汤来排脓,体现它必须适用于成脓期,从药味上来说,包括药性,都觉得很轻、很平,因为桔梗是苦、平的药物,开提肺气,疏通肠胃,有排脓作用,甘草用的生甘草,请大家注意,而且甘草的量,恰是桔梗的两倍,所以,这是1:2的比例,一个是桔梗的排脓作用,一个是重用甘草来解毒,特别它《讲义》说了,热毒蕴蓄的结果则吐脓血,通过“吐脓血”来标志,这个方子具有很好的排脓作用,适合用于成脓阶段。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特别是上海“西学中”的优秀代表,沈自尹教授,他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是采取气管镜、支气管镜,找到肺化脓症的病灶,就是用甘桔冲剂,直接用到化脓的病灶上,研究结果证明,用本法比服用汤药、西药的,那些办法效果好,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很多肺化脓症都是因为肺的炎症,感染的症状不能得到根本纠正,反复发作可以迁延几个月,甚至于更长时间,这个时候,完全用抗菌素的办法,不能够得到根治。
  比方说,我看到的一位病人,经治疗非常的显效,因为我们学校的对面,是省体育场、体工队,有一个中长跑的运动员,他长得非常高大,体格健壮,但是他连续发烧,都是开始38°C,然后就高热,达40°C的情况,每次他高热的时候,都是按照急症住西医院里,点滴红霉素、氨基苄,都是大剂量,但是,每次都是降到37.8°C,刚38°C以下,降下来一点就劝他出院,因为什么呢?西医不管是透视、拍X线片,断层,找不着感染灶在哪儿,连续三次住院,反复都是这样,长达2.5月,这病人,你看着他挺精神,但是,他自己说,“我非常没有劲儿”,他也不咳嗽,拍X线片找不着肺的感染病灶,所以,只能说控制感染,就是点滴大剂量的抗菌素,控制感染,后来通过人找我的老师,他看的时候反复问,病人没有典型症状,但是,他反复启发病人的时候,说,“那你口出气,或者鼻子出的气,有没有味呀?”,请大家注意,“时出浊唾腥臭”,对原文你别的没记住,这个典型症状一定要记住,在吐脓血之前,有粘痰、黄痰,气味腥臭,这个病人马上想到,他说,“每次高热来临之前,我自己觉得,我出气特别有味,臭烘烘的”,我们的老师提笔就是芦根1两,按照《千金》苇茎汤的办法,给用上了,其中给他用黄芪也是1两,用白及20克~25克,请大家注意,黄芪配白及,一定是修复胃和肺组织的,一种配伍办法,比方胃溃疡,咱们上次讲黄芪建中汤,适用于消化系统的溃疡病,且属于虚寒者,实际上那个方子,除了缓急止痛以外,比方说要是制酸,我觉得,你一定用黄芪、白及、海蛸,瓦楞子不好,咱们好多书上都讲瓦楞子制酸,胃虚的病人反映,特别的对它敏感,对胃有刺激性,但是,海蛸就没有这个副作用,为了制酸,你不要用瓦楞子,我现在要说,黄芪和白及,对肺组织的损伤、胃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我的老师为什么提笔用这个方,他认为,如果病情初起,即有腥臭味,尽管没找着病灶,无痰它一定是在呼吸道里面,这个范围内已经有酿脓,或者即将成脓的情况,就不要拘泥在非得找到病灶,结果这个方子用了以后,他(病人)觉得非常的轻松,就和同学喝啤酒,聚会,聚会的过程中,突然他觉得,好像怎么一下子有什么涌上来了,半痰盂的脓血吐出来了,这个方子里有桃仁,就相当于《千金》苇茎汤的三仁,三仁有桃仁、瓜仁,用冬瓜仁,有薏苡仁,再加上苇茎,苇茎咱们开不了,就开芦根,芦根的用量确实出奇的大,用了1两,但是他(老师)恐怕,这些寒凉的药,或者活血化瘀的药,对他这样的体质,长达2、3个月不好,选用黄芪1两,白及20克~25克,结果他(病人)喝啤酒,我觉得啤酒是不是对他,也是一种什么刺激,还是酒性行药势,严格来说,服中药,一定要禁忌辛、辣,寒、凉,油腻,特别是发物,海鲜类,羊肉类,结果我想,他就是兴奋,再一个这酒到底怎么用的,当场他觉得有物涌上,把他们(朋友们)都吓坏了,又送到医大去了,但是,他跟医生说,“我现在吐出来,非常轻松,我好像病全好了”,紧急又住到医大,然后,第二天亲自来找我的老师,问是好了,是坏了,病人非常担心,说吃这中药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老师也不能肯定,说,“你继续让医大给你找感染灶,再观察”,他又住了几天就出院了,什么问题也没有,检查一切正常。所以,我觉得,就和咱们要讲的,肺痈的原文一样,真就是这样,可能一药而愈了,咱们也得说,他前面反复用抗感染的一些抗菌素,也起到了使病灶局限,不至于发展的作用,而中药起到的解毒排脓作用,包括我觉得这个方子用得好的地方,就是黄芪和白及,既扶正,也可以说如果有感染灶,也有一种修复作用,所以,使脓血一吐而愈,我到现在都能想起那小伙儿的状态,当时,我们看老师开这方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似乎太武断了,人家都没找到病灶,你怎么能给他用,《千金》苇茎汤呢,现在我觉得,这个条文告诉你的,“时出浊唾腥臭”,不一定吐出来的非得是黄痰、粘痰,或者是痰中带血,他出气腥臭,已经表示他是肺系病变,是至少是热毒炽盛在呼吸道,在肺系。
  好了,我们《讲义》在[按语]里面,提出了关于“振寒脉数”,如何理解的问题,不重复了。再一个,引出了《外台》王焘的方子,也叫做桔梗汤,其中是用的桔梗汤,加地黄当归白术,败酱草、桑白皮、薏苡仁,从药物的加味上,你也能看出来,对这样的一些,相当于目前看肺感染的病灶,你可不可以就用这些方子?另外我看,有的用甘桔汤,甘桔冲剂,说治疗咽喉疾病,对扁桃体化脓也有治疗作用,道理是一样的,在这里不重复了。
  下面,我请大家看《千金》苇茎汤,包括《外台》的桔梗白散,在88页,所以抓主症、学方剂辨证,学活了真就是受益匪浅,象刚才我说的,他(老师)就问出一个症状来,方开对了,马上就见效,学经方,学的是辨证施治的“活”,或者说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首先来看《外台》的桔梗白散,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附方)
  和刚才讲过的12条原文,相差无几,桔梗白散,就是《伤寒论》讲的三物白散,和三物白散组成一样,桔梗、贝母是等分的,加了点儿巴豆,这里面特别强调体质的问题,强人才能服“半钱匕”,“羸者”,体弱者要减量,特别是他后边讲的什么呢?就是说,吃了这个方以后,有吐脓血的作用,有的结果出现了巴豆的副作用,怎么解救?他提出了,如果泻下严重怎么办?“饮冷水一杯则定”,因为巴豆属于热下药,制止巴豆的副作用,就采取“饮冷水一杯”,就解了,这个方应当比桔梗汤,多出来的什么药?川贝,我说可以用,热邪所致嘛,用以清热化痰,巴豆,我看咱们还得慎重,尽管它强调是张仲景的方,《伤寒》也讲,这又列在《金匮》[附方]里,巴豆还是要慎用,因为肺痈本身,它是由盛转虚,一定要考虑这病情。

  下面来看《千金》苇茎汤,《千金》苇茎汤,主治的是什么证呢?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附方)
  肺痈的主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要解释的,就是“胸中甲错”怎么理解,昨天讲大黄?虫丸的时候,说有干血内停,干血劳,它表现的是,“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甲错”我已经霁了,是什么含义,它是瘀血的一种特征,我们看肺化脓症也好,就是肺痈也好,还是肠痈也好,他长达几个月的病史,不会在胸中这部位,“肌肤甲错”的,但它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我觉得,张仲景还是,来提示病因病机和瘀血相关,就是在成脓的阶段,一定是热壅于血分,和血互结,和瘀血搏结的结果,才能溃腐成脓。所以,比方说苇茎,现在我说拿芦根代替也行,都是芦苇嘛,有类似功用,咱们不用茎,就用根(地下茎),取它清肺泄热的作用,就是一种清热解毒作用,因为芦根,是放在“清热解毒药”里讲的,这就是取其清泄肺热的作用,所以芦根为主药、为君,薏苡仁,我上次请大家注意,我说在书中正文里面三见,一见是麻杏苡甘汤,二见是“胸痹缓急者”,用薏苡附子散,三见,肠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现在[附方]里面,《千金》苇茎汤,再一次用薏苡仁,那就是肺痈也好,肠痈也好,用薏苡仁的作用就是排脓,取它的甘淡、微寒的性味,也有清热、解毒、排脓,特别是化湿排脓的作用。桃仁,就是针对瘀血的问题,活血散瘀,瓜瓣也是排脓的作用,善消内痈,要不刚才我说,表证期,银翘散辛凉解表法,也等于把《千金》苇茎汤合用,去掉三仁,用苇茎或者芦根,《千金》苇茎汤在表证期,应用的时候怎么进行加减呢?合银翘散,不用三仁,而是仅用芦根或者苇茎,这是一个。即作为《千金》苇茎汤。它到底适合什么阶段的肺痈呢?我们《讲义》的方解,第二段开始了,看到没有,“本方治疗肺痈,疗效确切,不论肺痈将成或已成,均可服用,肺痈将成,可以加上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双花、连翘,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促进其消散,如果脓已成者,也可以加桔梗、甘草、贝母,增强化痰排脓之效”,所以我刚才讲,脓已成,用甘桔汤、桔梗汤,如果为了加强治疗作用,你可以合《千金》苇茎汤。现在又讲《千金》苇茎汤,是酿脓期的代表方,就是痈脓将成未成,应该是酿脓期,脓成也可以配合桔梗汤联用,这就是《千金》苇茎汤。
  我归纳起来说,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治疗肺痈的实证喘甚者,成脓期的时候,是用桔梗汤,痈脓将成未成,首选《千金》苇茎汤。但是,成脓阶段,也可以桔梗汤,配用《千金》苇茎汤。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临床的《千金》苇茎汤,在肺痈的各个阶段怎么用,初期有表证的时候,以清肺泄热为主要治法,就是银翘散合苇茎或芦根,等于把三仁去掉,以芦根或苇茎为主,还有象桑白皮,包括公英、地丁这样的药,加强清热解毒作用。酿脓阶段,一定得是以清热、解毒、消痈为主,所以可在酿脓阶段应用,它没有血分,所以可以去掉桃仁,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就是用五味消毒饮,这就是把《千金》苇茎汤的桃仁去掉,合五味消毒饮。当脓已成时,取其清肺解毒,祛瘀排脓的作用,就得是合桔梗汤效果更好,甚至还可以加鱼腥草、贝母,这个贝母的使用就根据情况了,若热痰壅盛,就用川贝,如果觉得,它肺痈日久,是不是里边结实的问题,就用大贝、即浙贝,祛痰散结力更强。恢复期的时候,清肺解毒化痰,养阴益气为主,就把《千金》苇茎汤的桃仁去掉,因为活血化瘀药久用,容易伤气,若它由盛转虚,这个时候就应该用什么呢?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就应该用点太子参沙参黄精玉竹这类养阴的药物,更有利于病体的恢复,故加上益气养阴药,包括太子参、甘草等。
  好了,关于肺痈的证治,我讲了几个阶段,表证期一定用辛凉解表法,加清肺泄肺的药物,或者说清肺泄热的药,特别是以芦根为代表的,象桑白皮这样的。表证已解以后,得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一定是表证已解,邪实气闭,或肺痈的初起阶段,形证俱实,正气未伤。一定有这四个临床指征,才可以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急则治标”,酿脓阶段,就用《千金》苇茎汤,成脓阶段,用桔梗汤,或者是两方合用。关于《千金》苇茎汤加减法,给大家作了介绍,有关肺痈的证治说到这里。

  肺痿的证治,第5条,虚寒肺痿证治,它讲:

  “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二类)
  甘草干姜汤主治的是虚寒肺痿,虚寒肺痿的病因、病机,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仅仅根据第1条给大家分析了,虚热肺痿的病因、病机,对虚寒肺痿怎么理解?在这条文里,是从方测证,根据症状分析,我刚才已经提示了,虚寒肺痿的成因里,第一,是因为体质的因素,邪从寒化了。第二,就是虚热肺痿久治不愈,因虚热肺痿经久不愈,或者是治疗不当,结果转为虚寒肺痿,这也就是阴虚及阳。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上焦阳虚,肺中冷”,原文说的,“上虚不能制下故也”,这是用张仲景的原话来说,怎么造成的虚寒肺痿,“上焦阳虚,肺中冷”、“上虚不能制下故也”,这就是虚寒肺痿最终,要导致肺气痿弱,这种虚寒肺痿是气虚,“气沮而痿”。若作为虚热肺痿就是,“气烁而痿”,都是造成肺气的痿弱,两个病机不同,“热则气烁,冷则气沮”,不管是虚寒型、虚热型,都是肺气痿弱,叫做“肺痿”,因为肺中冷,“冷则气沮”,热,虚热熏灼,虚热灼肺,所以“热则气烁”,消烁津液的结果,但是,都是造成肺气的痿弱不振,这个病机是相同的,只是在类型上有别,所以,一个是源于素体的阳虚,邪从寒化了,一个是虚热肺痿转归,这是在病因、病机上,说虚寒肺痿和虚热肺痿有什么区别,我们这样给大家归纳一下。下面来说它的症状,临床表现,肺痿吐涎沫,已经说过了,因为上焦有寒,其口吐涎,就是清稀的、稀薄的痰,或者说是泡沫样的痰,这在老慢支患者,特别是虚寒证的就是这样,早上一起来,咯痰有的人就是拿痰盂,有的人拿的是罐头瓶子装的水,你一看里面全是泡沫样的痰,这就是虚寒性肺痿的标志,是阳虚不能化气了,“而不咳者”,原来给“西学中”的同志,讲这一段原文的时候,他们觉得不可思议,那痰要不咳它怎么往外吐呀?它怎么能不咳了呢?这个要说的话,就是他咳而无力,和虚热肺痿的燥咳,或者是咯痰不爽,包括多唾涎沫,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地方作为虚寒肺痿,要与虚热肺痿的多唾涎沫相比,它相对来说喘而无力,是喘的重了,咳的轻了,是这样的,所以“不咳”应该是相对而言,比较来说,“其人不渴”,特别是伴随着遗尿,小便数,仍然是和上焦虚寒相关,咱们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治节”,肺不能够发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生理功能,是气化无权了,肺津不布,肺气痿弱,所以膀胱无制,而津液不藏,表现为小便数,遗尿,这一定得是按照,“上焦阳虚,肺中虚冷”来理解,“上虚不能制下故也”,就是肺气痿弱的结果,肺作为水之上源,若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正常主司功能不能统摄,津液不藏了,所以就遗尿、小便数,特别是他又总结一下,“此为肺中冷”,咱们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包括今天,我们刚才复习的水液代谢,涉及肺、脾、肾、三焦、膀胱,对脾阳虚、肾阳虚,大家都能理解,若为肺阳虚呢?通常不这么说,说成肺气虚,实际“肺中冷”,就是肺中的阳气不足了,所以,气化无权,概括为“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必眩,多涎唾”,这个“必眩”也就是上虚则眩,后世说“无虚不作眩”,都是从这里来体会的,“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也是,这个“多涎唾”,就是因为气虚不能摄津,肺失去温养,以虚寒证为主要表现,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不渴,咳嗽轻而不重,“多涎唾”,必眩,包括遗尿,小便数,都是归于“肺中冷”,上焦虚冷,肺虚寒所致。
  甘草干姜汤,治在中焦,而不是去治肺,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看,炙甘草4两,炮姜2两,炮姜和生姜的区别,就在于炮姜“守而不走”,生姜是“走而不守”,现在是炮姜,“守而不走”,守在中焦,起什么作用呢?温中、理中,所以,有的人说,甘草干姜汤恰是理中之半,不管是理中汤、理中丸,“理中乡”嘛,温中焦,温补脾胃,现在用它一半,什么作用?这就是,肺的虚寒,肺中冷,上焦虚寒,治在中焦,“培土生金”之义,张仲景在开始的第一篇,就提到五行学说,在杂症治疗上的意义,包括启发你多几种思路,这就是“培土生金”法,是治在脾胃,目的是解决肺的虚寒,因此叫做温脾达到温肺,温肺就能复气,就不至于因为气虚不能摄津,主遗尿,小便数,也不能因为上焦虚寒,肺中冷,就多唾涎沫,主症就这两个,“上虚”就“多唾涎沫”,属虚寒,在下,就表现为不能制约,结果遗尿,小便数,所以,为什么对小儿遗尿,有的人就用温补法。对妇科,治疗痛经,或者闭经,用温补法,也把炙甘草、炮姜用上,所以,就不要拘泥在甘草干姜汤,治在中焦,是解决“肺中冷”的上焦虚寒证,下焦虚寒也可以治在中焦,那是脾对肾的影响和作用,这就是原文的[本义]。
  [按语],我们书上也首先说,虚寒肺痿相当于什么疾病?慢性咳嗽,属于虚寒,虚嗽,包括虚咳,都属于这个范畴,书上也讲了,关于虚寒肺痿的两种转归,我们已经按照病因、病机,给大家分析了,既然是治在中焦,那么凡属于肺胃的虚寒,均可以应用,比方在胃,出现胃脘痛,吐酸,胀满疼痛,包括肠鸣、腹泻,属于胃肠道的疾病,它(本方)有作用,对下焦来说,劳淋,行经腹痛,痛经等证,只要属于虚寒,甘草干姜汤同样发挥作用,比方说,将来我们要学习胸痹,“胸痛彻背”,要讲人参汤,也是理中汤,和它这个“理中之半”,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关于[临床应用],把这个法则学活了,治在中焦是“温中”,是一种理中,通过温脾达到温肺的作用,温肺就可以复气,使它肺气痿弱不振的状态得到改善,得以纠正,还有一个要说明的,就是[现代研究],为什么干姜、甘草配伍,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治疗作用,六版《金匮讲义》也引了,干姜,特别是炮制以后的炮姜,能够刺激口、舌的胃粘膜,因为它是辛热之品,辛温力量比较强,刺激口、舌和胃粘膜,引起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就可以起到对抗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现在研究表明,作为干姜,甘草,炙甘草,对于胃肠,对于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所以甘草,我们讲它的药性,为甘味,能缓、能和、能补,也等于对胃肠道,有一种解痉挛的作用,本方对平滑肌有解痉挛的作用,提供给大家参考,这就是关于甘草干姜汤,主治虚寒肺痿,作用是温肺复气。
  关于虚热肺痿的代表方,第10条,麦门冬汤证,讲《绪言》的时候,我曾经用这个条文给大家作过启发,现在我们来看第10条,它原文写的是“大逆上气”,请大家看[校勘],“大逆”,徐、尤注本里面改为“火逆”,《医宗金鉴》也认为,“火”字比较合理,因为咱们讲其病因是虚火上炎,属虚热肺痿,因此是: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一类)
  我说它是虚热肺痿的证治,首先来看“火逆上气”,它是按照虚热灼肺,来论述虚热肺痿或虚火咳喘的,故这是来说病机,“咽喉不利”,是补出的一个症状,虚热肺痿的主症,我在前面第1条已经反复强调了,它的主症应该是咳嗽不已,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寸口脉数,热在上焦,在肺,在第1条里已经说了它的主症,典型特征,现在补出来“咽喉不利”,为什么“咽喉不利”,为什么强调在咽喉,这是强调呼吸之门,阴阳交会之处,当虚热灼肺的时候,咽喉首先被伤,所以后来也讲,温热之邪首先犯肺,它首先犯咽喉,我们觉得,这主要是呼吸的门户,它首先受邪的原因,其干燥的程度,咱们《讲义》上也提到,一个是表示肺胃津液被伤,症状表现上,“不利”是咽燥,包括咽喉痒,或者说有痰,咯痰不爽,都在其中,尽管说“多唾涎沫”,但是因为虚火的炽盛、炎上的结果,叫做“火逆上气”嘛,“火逆上气”本身的,“上气”二字,也等于提示了肺气上逆的病机,以及咳嗽为主症的特点,我们从病机上说,肺气上逆,也有虚火上炎的问题,所以,本方是虚热肺痿的代表方剂,“止逆下气”就是提出治法,“止逆下气者”,对这个“者”字,也有[校勘],也就是说,你若采取“止逆上气”法,来治疗这类病人的话,用什么方子呢?“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的组成、方义,请大家注意,麦门冬汤,麦门冬为君药,有什么作用呢?“养阴药”里的,它专门滋养肺胃之阴,因此,也能专清肺胃之热,滋养肺胃之阴,而清其虚热。再请大家看,麦门冬和半夏的配伍比例是7:1,麦门冬7升,半夏1升,为什么要选半夏为臣药?为什么两者的量为7:1,半夏的性味,辛温之性,偏于温燥,燥湿化痰,是靠温燥之性去化湿痰,寒湿之痰,现在我们说它是“咽喉不利”,肯定是虚热肺痿或虚火咳喘,为什么要用辛温药?而且量很小,这叫做配伍上的“去性取用”,去其辛温之性,靠谁来去啊?7倍的麦门冬,甘寒之品,去其辛温之“性”,取其什么之“用”呢?因为半夏既能够化痰,又能降逆,现在是气上逆,咱们就得用沉降药,降逆,达到“止逆下气”的功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