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

瑜伽师地论 | 作者:南怀瑾 [投稿]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3-02a)

  “八虽无此失然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过失。九虽无此失然有为他种种障碍生起过失。十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十一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十二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惟过失。十三虽无此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十四虽无此失然有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十五虽无此失然有受用五失相应卧具过失。五失相应卧具。应知如声闻地当说。十六虽无此失然于远离处不守护诸根故。有不正寻思过失。十七虽无此失然由食不平等故。有身沉重无所堪能过失。十八虽无此失然性多睡眠。有多睡眠随烦恼现行过失。十九虽无此失然不先修行奢摩他品故。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二十虽无此失然先不修行毗钵舍那品故。于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如实观中有不欣乐过失。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品证得心一境性之所对治。又此二十种所对治法。略由四相于所生起三摩地中。堪能为障。何等为四。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二于一切修定方便全无加行故。”(二十卷)

  八,虽无此失然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过失。第八条说,为什么我们修行不得力?不能得定?假定没有上面七条所讲的那些过错,但是,有一个人性天性的毛病:懈怠懒惰。你说懈怠不是懒惰么?懒惰不是懈怠吗?嘿,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二。懒惰是真懒惰,贪吃贪睡,什么都懒得动,叫他做一点勤务都不干。拿个毛巾啊,手这么叼着,这个人一看就懒惰。就像有一位同学表演另外一个同学一样:打个人吧,这样打——天生就是懒惰。

  懈怠是什么?马虎,做事情马马虎虎。应该每天经个经吧?打个坐吧?念经可以,马虎一点,本来是“如是我闻,一时——。”敲木鱼,心里很急,赶快弄过去,然后想闲一点,空闲时间多一点。你想给自己留点空闲时间,实际上就是懈怠心理。你说人生留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干什么?坐在那里——非想,这个非想的果报,就是智慧越来越来暗钝,他生来世的果报变魔、变猪等。你不要认为那个猪吃饱了没有思想,它也有思想,也有境界,它的境界是什么——哼~~那个昏沉境界。

  所以,因为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这个严重了。什么是加行?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加行而已,加行就是加工厂。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念经?为什么要做功夫?加行。把无始劫来的那个坏习气用这一念,用加行这个法门打住。为什么要打坐?是修加行。为什么念佛?是修加行,这是广义加行。狭义的加行呢?暖、顶、忍、世第一法。(哪个来写黑板?不要懈怠,会写的赶快跑上来,也是功德,虽然不是一功,也是一德。)暖:是打坐要坐到如密宗的拙火发起,气脉通了,身体得暖,得三昧真火之力;顶:气脉打通了,通顶;忍:妄念自然切断;这个样子不过是世第一法。包括密宗、显教等一切的气脉功夫不过是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达到世界上第一等,然后才可以叫做出世法。

  他说:结果因为懈怠懒惰之故啊,不能精勤地修四加行。四加行是大原则啊,念佛也可以念到四加行成就,修止观也都一样啊。可是一般人,真是如此不会干,因为懒惰,自己原谅自己,就是懈怠。自己很原谅自己,而且原谅后有时候很忏悔,觉得自己没有出息,但是,过五分钟后,又找出许多理由来支持自己那样没有出息是很对的,所以永远不能修行成就。

  九,虽无此失,然有为他种种障碍生起过失。虽然,假定没有上面这些过错,但是有为他种种,为了外在的事情,不相干别人的事——所以我骂有些人是:“好猫管起家。”家里养了个好猫啊,它自己家里的老鼠要抓,别人家的老鼠它也跑去抓,把家里搞定,别人家的事屁也不相干,也许还让人家讨厌:“这个家伙怎么好讨厌!”世界上有没有这种人?多啊,多得是,你也是一个,哈!为别人的事瞎忙,为他,这个他还不是为别人的事,是为外面不相干人的事瞎忙,忙的一塌糊涂,障碍了修行,生起过失。

  十,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修行要行菩萨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第十种过失是什么?气候变化。到了冷的地方:“哎呦,太冷,不好打坐。”没有电炉,没有暖气。太热的地方:“没有冷气,怎么打坐?”这里风水不好,那里湿气太重。又怕冷,又怕热,没有头陀行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能修定。

  你说要环境好了再修定,把释迦佛的那个座位让给你好不好?又怕你坐不住啊。如果你说爬到那个位置可以得定的话,我现在马上把释迦佛请下来,请你上去。你真到那里,你定不了的!电灯给开亮一点:“哎,灯光太强了。”

  关了:“哎,这样太暗了。”

  “不亮不暗好不好?”

  “哎呦,前面窗子开着,不行。”就是这种毛病。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啊,不能堪忍,过失。

  十一,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虽然没有这种错误,骄慢,傲慢,慢是我慢。恚是脾气特别大,脾气大是恚,不是嗔心。你还不够嗔心,嗔心是一动就杀人,挎着刀子,做英雄的思想:“这些死老百姓,混蛋!都拿来枪毙了!”说杀就干,那才是真嗔心。你们哪里有嗔心啊?脾气大的就给你吓住了,那是恚心。气大,毛病大,这里看不惯,自己的气就来了。实际上是肝病,肝火旺。所以,因为有慢心、恚心,不能接受别人好好的教诲。

  十二,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惟过失。思想不清,对于经教的思想、理路、教理,你根本就解释不对,颠倒思维。同样在看佛经,讲佛学,你们:“哎,这个不对吧。”自己有新的思想,叫做新潮派。那个鸭子是专门跟着潮水走的,你新潮去吧,变鸭子了,跟着时代潮流,就被冲掉了。所以,我一生不跟时代的潮流走,结果现在我变成最新潮了,我那些旧东西现在反而变成最吃香的了。何以如此呢?因为我不肯跟着潮流走,那个潮流滚来滚去,滚到最后,我站在这里不动,它又滚回来了!哈!对不对?所以啊,性而好古,老老实实修行去。

  十三,虽无此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那么诸位有没有?没有啊?听了就忘记了,这有什么用啊!忘念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要原谅我,我外婆给我的脑瓜不大好啊。”没有什么脑瓜好不好的,我告诉你,是肯用心不肯用心的事。你把我这句话仔细地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懂,就记住了,我笨,我把它念一百次,你看会不会?你不肯下功夫而已。念一百次之后,跟聪明人一比,聪明人落后了,你成功了。所以啊,勤能补拙。(我讲的口音听不听得懂?会写的赶快来写啊,没有功,也有德……哎,小伙子两个字写得漂亮啊!)

  十四,虽无此失,然有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像我们楼上一样,在家人跟出家人住在一起,所以,有时候想想自己的头发剃掉了实在可惜,看看人家头发蛮漂亮的,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实际上,不是形象,是心在家而出家,过失最严重。

  十五,虽无此失,然有受用五失相应,卧具过失,五失相应卧具,应知如声闻地当说。第十五种,没有以上的错误。但是,觉得打坐的垫子不好,棉花不够厚,枕头不够舒服,被子不好,或者这个衣服打坐不方便,这些毛病也叫做受用五失相应,这里不讲,到声闻地当说,对于出家人真正修持的戒律,下文有,我会说的。

  十六,虽无此失,然于远离处不守护诸根故,有不正寻思过失。虽然没有这些过失,但是对于世间应该隔离的那些事情,都可以远远地放下,那包括很多了,结果,没有真正放下,不守护诸根,六根没有好好守戒。喜欢看电视,是真的啊,眼根不肯守戒,贪着世间色相,喜欢看电影。喜欢音乐,耳根没有守护。喜欢听笑话,喜欢听什么,乃至心里做梦,乃至你们年轻人有时候一边念佛,心里头还起了一个黄色的杂念,你头上的光就出来了,就变黑了,我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不要瞎扯了。这就是不守护根门,六根,就是妄想烦恼多。

  十七,虽无此失,然由食不平等故,有身沉重无所堪能过失。贪吃!而且乱吃,饿了不吃,所以叫你们:“不要把肚子搞饿了,去吃一点吧。”

  “不要紧,等一下吃。”搞出胃病了,慢慢熬,妨碍了。

  你说:“这个素菜好吃啊,今天香菇多,黄花菜多……”多夹两口,看到新鲜豆腐,多吃两块,结果肠胃吃坏了,不能得定,妨碍定。所以,饮食调养第一难,吃坏了,食不平等。有身沉重,打起坐来不舒服,这里发酸,那里容易发胀发麻,因为你肠胃里头不干净,种种毛病。要不然坐在那里——喔~~噗~~,不是气通,气通的声音不同,你们打嗝跟气脉通了的声音不同。你们气脉通了,我得向你们顶礼。你们吃饱了,坐在那里——呃~~,要不然上面憋住了,下面放屁,左右两边的人都坐不下去了,光是你的闻香了,食不平等故。

  十八,虽无此失,然性多睡眠,有多睡眠,随烦恼现行过失。贪睡,爱昏沉。你要晓得,睡多了,随烦恼容易起。什么是随烦恼?《百法明门论》读过没有?比如睡多了容易漏丹,睡多了容易做梦等,这些毛病都来了。睡多了伤气,气不容易通,等等。当然,完全不睡容易伤血,坐久了容易伤骨,不是打坐,是椅子上坐久了,走路久了不休息容易伤筋,我的妈妈啊,外婆啊,我们这个四大身体好难弄啊,要四大调和了才能得定啊,所以学佛成道这个学问不是简单的啊!只是跑到庙上三皈依,你就皈依了?哪有那么简单!这些学问一部《瑜伽师地论》里都有的。

  十九,虽无此失,然不先修行奢摩他品故,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你开始没有好好打坐得到止,奢摩他是止,心念都不能止,不能系念一缘,所以内心不能清净,寂灭,停止,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这个中有也包括再生的中有,就是在昏沉睡眠,先天性的灵魂上带来的习气,中有身的境界,如梦如幻的那个现象,那许多习气没有去掉,所以内心不得止啊,对于定的修法不喜欢。所以叫你打坐很不喜欢,叫你看书喜欢吗?严格地讲为什么我喜欢读书,不喜欢打坐?因为你的业果果报,无始劫以来,散乱心重。看书是散乱心啊,你懂不懂?爱看书是散乱心多。有些人看书看不进,一看就昏头,那是昏沉习气重。你说我不喜欢看书,只想修定,不过呢,看书的时候也不太昏沉,那里来的?白天没有事情做,坐在那里发呆,这是多生累劫无记业重。所以许多人堕落在无记果里,无记业里:“你想什么?”

  “没有。”是真的,他没有想,没有想是入定了?没有,昏,头一层白,很昏,落在无记业果里。无记久了,他生来世变成孙悟空的师弟,你要注意。

  二十,虽无此失,然先不修行毗钵舍那品故,于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如实观中,有不欣乐过失。修止观成功了,修止修观到达了,不算是三摩地成功,三摩地者得正定。因为修观的法门不清楚,所以智慧始终发不出来。你们白骨观观不起来,若观行观好了,慧力才发得起来。白骨观都观不起来,你的慧根多暗钝啊。就要多念佛,多念咒,多求忏悔,知道吗?不要灰心,勤能补拙。“我一念观不起来,我二十年功夫总能观起来吧!”大丈夫学佛就要下这个决心。这二十条过失使我们不能修行,清楚了?

  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品证得心一境性之所对治。虽然这二十条讲起来多可怕,我们没有一样对的,那一样一样地医啊,我的妈啊,又是高血压,又是心脏病,又是糖尿病,一身都是病,你叫我怎么医啊?他说:不要放弃,只有一样:心一境性,一念专一啊,这二十种病都会去掉。你念佛真到一心不乱,止观双修之间,心一境性,四禅八定的第一步,真能到达心一境性之所对治,这二十种毛病不谈了。

  又,此二十种所对治法,略由四相于所生起三摩地中,堪能为障。讲了二十种条件不能得定的原因,归纳起来再归纳,有四种相,在修定的当中是大障碍,不能得定,哪四种呢?

  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对于修定的方法没有弄清楚。比如念佛,念佛的方便你就没有懂。比如修密宗观想,我教你们准提法,你们方法都没有弄清楚。叫你们修白骨观,白骨的方便你就没有懂,那当然不能得定,有障碍。那么,叫你好好研究:“我懒得研究。”不是你懒得研究,你那个无记同昏沉就来了,习气。

  所以第一是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不能善巧应用。善巧这两个字太麻烦,所以,我经常告诉修大乘道的朋友,“有事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烦恼妄想都没有了,也不昏沉,也不散乱,那么你就定了。这个就是要晓得善巧方便,“有事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善巧方便你要对的,有时候晓得:我这个身体不对,或者肠胃吃多了,我定不下,就下来打个拳啊,运动一下。再不然啊,找个朋友聊聊天,但是不要障碍别人修行,不要做恶知识,障碍别人。再不然,那么就随便你了,不好说的。要懂得善巧方便,调服自己,此心最难调。

  所以啊,小乘比丘戒戏僈歌舞都不准的,唱歌啊、跳舞啊、说笑话啊都不准的,大乘菩萨戒戏僈歌舞都可以,为什么?因为可以调心,你不能不调心。当此心如猴子般发跳,那怎么办呢?密宗的大庙子了,另外有个地方,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把你推进去,关进去,那里头啊,塑有人像,男的女的都有,你反正一个个指着骂:“你这个混蛋!狗东西,老子打死你!”你打了半天,那些人都是影子,你打完了以后,没有气了。师父说:“你好了吗?”

  “师父,我好了,我忏悔。”门一开,打坐去。你要唱歌给你去唱,你要跳舞,密宗让你跳。敦煌壁画那个天女的舞都教的,个人跳,不是两个人跳。戏僈歌舞给你调心,你没有得定以前没有办法,人就那么麻烦。吃饱了要拉,拉完了又要吃,就是那么讨厌的一个东西。所以要调节,修行要懂得善巧,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所以你修行有障碍,懂吗?

  二,于一切修定方便全无加行故。你修定方法有了,还要有加行。比如修白骨观,为什么要修白骨观?我花那么多钱,去把高雄、台北的白骨模型都收罗来了,公司都发了一笔大财一样。为什么呢?你们没有看过白骨,现在没有死人摆在外面,没有乱葬岗,所谓尸陀林,你没有看过,只好买模型给你看。这是加行的一种啊,那么,白骨观为什么修不成功呢?还要各种加行的方法,加工的方法你不懂。大乘学舍他们有个同学正好在解剖室,泡死人的,晚上拿死人骨头来给你们看看,你们都看过了,那就容易上路了,这也是加行之一,你们不懂加行。所以,一个修行人又要懂得医药,又要懂得武功,什么都要会。为什么修行人要会那么多东西呢?都是修行的加行法门而已,加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