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已经讲述完了意地的层次。什么是有寻有伺的层次?什么是无寻唯伺的层次?什么是无寻无伺的层次?有一首总括的颂诗说:
界。相。
如理。不如理。
杂染等起。最为后。
这首诗是说,这三个层次,简单来讲是通过五个部分来建立的,第一个部分叫做通过界域来建立,第二个部分叫做通过相貌(这三地主要是就意识中的活动来说,所以此处的“相”不应翻译为“色相”而应当翻译为“相貌”,也就是指这些思维活动的表现及特点)来建立,第三个部分叫做通过符合正法的行动意愿来建立,第四个部分叫做通过不符合正法的行动意愿来建立,第五个部分叫做通过欲念执着这些杂染以及与这些杂染同时生起的相关意愿来建立。(在具体的来讲)什么是通过界域来建立呢?另外有一首颂诗:
数。处。量。寿。受用。生。
自体。因缘果。分别。
这首诗告诉我们,界域建立这件事由八个方面构成。一是建立初步的界域分类,二是建立各个分类下的各个地方,三是建立每个地方众生的身高大小,四是建立每个地方众生的寿命长短,五是建立各个地方众生的各种感受,六是建立想要往生的欲望,七是建立众生的有色或无色的形体,八是建立阿赖耶识作为种子所引发的种种因缘和结果,九是建立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区别。
已说意地。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总嗢柁南曰。
界相。如理。不如理。
杂染等起。最为后。
如是三地。略以五门施设建立。一界施设建立。二相施设建立。三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四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五杂染等起施设建立。
云何界施设建立。别嗢柁南曰。
数。处。量。寿。受用。生。
自体。因缘果。分别。
当知界建立由八项。一数建立。二处建立。三有情量建立。四有情寿建立。五有情受用建立。六生建立。七自体建立。八因缘果建立。
什么是建立初步的界域分类呢?简单来说可分为三类界域,分别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类界域被统称为堕落引导的界域(在这三界往生的众生,都有未灭除的执着、分别、妄想,所以都属于堕落,被堕落所引导,是说这些众生被各自的业力牵引着要下落到这些世界中往生的意思)。不属于堕落引导的界域,是指通过随各自因缘,修习种种方便正法、使得对“我”的执着得以灭尽,并且不再有颠倒错误的世界观、不再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世界。在这三界当中,欲界和色界的初禅天(也称为初静虑天),除了在禅定中的一种好似禅定又好似有念头生起的状态,其余的所有众生的状态,都叫做有寻有伺的层次。
(译者注:在进入初禅的时候,对于欲界五欲六尘的欲望已经灭除,但是在灭除了这些欲望的状态下,并不意味着意识中没有其他的念头升起了,这种并非由于欲望牵引,而只是在思考正法真意的思索,就叫做“伺”,是伺察的意思;《瑜伽师地论》中,寻和伺是分开的两个词,寻是指思维中,由于受到五欲六尘牵引而发生的思维活动,而伺则是指思维中除了寻以外,那些理性的对于真理的思考、论证、辨析等等。众生从受到五欲六尘影响,到产生种种欲望,到剔除了欲望只剩纯粹的理性思考,到最终获得了对于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并按照认识去行为,就是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这三个层次所描述的过程。《瑜伽师地论》的主要结构,就是从众生生活的五识身相应地开始,逐一的分析、逐步地讲解,带着学生们一点一点地认识清楚整个佛法的结构和修行脉络。在有寻有伺地等等这三个层次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是区分和描述的众生的状态,在这每一个状态里,都有符合正法的观点以及不符合正法的观点存在,所以后面会逐一辨析那些各种各样的观点的正确与否。把世间各种各样的观点,特别是邪门歪道的观点拿来做分析,是后面闻思修所成地正式传授正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灭除众修行弟子对于正法各种疑问的关键环节,所以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初禅(初级禅定)状态中,那段不受五欲干扰,纯粹思索事物规律的状态就叫做无寻唯伺(没有寻,只有伺)的层次。任何一位有情众生由于修行到无寻唯伺的状态,都达到了大梵天的层次。从二禅天(第二静虑)开始,其余的所有有色界、无色界,都称为无寻无伺层级的状态。这是因为这些世界中的众生已经完全脱离了分析欲念以及各类理论辨析的思考。但是,称为无寻无伺的层级,并不是由于在生活中这些想法完全不出现了,这是为什么呢?例如,那些还没有脱离欲界五欲六尘欲望牵引的众生,由于受到了正法老师的教导,在受到欲望牵引、发起行动意愿的时候,因为正法的道理,有时也会有脱离欲念、深信正法不怀疑的状态出现,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达到了无寻无伺的层次。而那些已经脱离了寻、伺的欲念的众生呢,也有时候在生活中会有寻和伺的情形出现,比如出禅定的时候,以及往生过程中还会有一些牵引他们往生的念头。对于那些已经进入无漏境界的众生,有意识地进入初禅状态的时候,也要称为有寻有伺的层次。这是因为他们依靠着寻和伺的想法、念头,通过真如寂静的境界,进入初禅状态的缘故,而不是由于分别心出现于心。其余情况如前所说。
(这段的意思是说,有寻有伺、无寻唯伺和无寻无伺的层级,是对于状态的描述,进入这些状态的众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修行状态,并不是进入某个层级就意味着其修行在那个层面,而只意味着这位众生进入了这个层级)。
云何数建立。略有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是三种。名堕摄界。非堕摄界者。谓方便并萨迦耶灭及无戏论无漏界。此中欲界及色界初静虑。除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即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无寻唯伺地。随一有情由修此故。得为大梵。从第二静虑。余有色界及无色界。全名无寻无伺地。此中由离寻伺欲道理故。说名无寻无伺地。不由不现行故。所以者何。未离欲界欲者。由教导作意差别故。于一时间。亦有无寻无伺意现行。已离寻伺欲者。亦有寻伺现行。如出彼定及生彼者。若无漏界有为定所摄初静虑。亦名有寻有伺地。依寻伺处法。缘真如为境。入此定故。不由分别现行故。余如前说。
什么是建立各个界域下的各个生活的地方呢?对于欲界,共有三十六个地方。首先有八个大地狱。哪八个呢?第一个叫做等活地狱,第二个叫做黑绳地狱,第三个叫做众合地狱,第四个叫做号叫地狱,第五个叫做大号叫地狱,第六个叫做烧热地狱,第七个叫做极烧热地狱,第八个叫做无间地狱(后文会逐一介绍这些名称的由来,以及各个地狱的情况)。这些大地狱的范围,每一个都有一万逾缮那那么大。除此之外,还有八个寒冷地狱,哪八个呢?第一个叫做疱地狱,第二个就叫做疱裂地狱,第三个叫做𠿒哳詀(象声词)地狱,第四个叫做郝郝凡(象声词)地狱,第五个叫做虎虎凡(象声词)地狱,第六个叫做青莲地狱,第七个叫做红莲地狱,第八个叫做大红莲地狱。从大红莲地狱再往下,间隔三万二千逾缮那的地方,就是等活地狱的位置(八大地狱在八寒地狱下方)。从等活地狱的位置,间隔四千逾缮那的距离,有一些其他的地狱。像等活地狱这样,初级的寒冷地狱也是这样,从初级寒冷地狱间隔二千逾缮那的位置,应当知道,也有一些其他的地狱。
除了上述十八地狱之外,在欲界还有饿鬼生活的地方、以及不属于天道的众生(即人道及阿修罗,有些众生生活在天道,但是不属于天道之身,所以称为“非天”)生活的地方。由于畜生是与人或者天道众生生活在一起的,所以不为畜生单独设立处所。欲界的世界拥有前文所说的四个大洲,以及大洲之间的八个中洲。欲界的天道一共有六个部分。第一个叫做四大王众天,第二个叫做三十三天,第三个叫做时分天,第四个叫做知足天,第五个叫做乐化天,第六个叫做他化自在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做摩罗天宫的地方。摩罗天宫就在他化自在天这一层,但是因为位置比其他的部分要高得多,所以单独提一下。另外欲界还有被称为独一地狱和近边地狱的地方。近边地狱因为距离其他大地狱很近,所以不单独设立作为一个地方。在人道当中也有一小部分的独一地狱可以被找到。就像曾经,有个得道的尊者,取了一些绿豆,说道:“我曾经见过许多的有情众生,(像这些豆子在锅里煮一般)受到灼烧、极度灼烧、遍及全身地灼烧的苦恼,总体来说称作灼烧之苦。”总计上述这些共有三十六个地方(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四大洲、八中洲、饿鬼、非天、欲界天六处加起来三十六个),总体称为欲界。
色界共有十八个地方,首先是梵众天、梵前益天、大梵天,这三个分别是长时间修习初禅,根据修行层次的高低所对应的初禅天的三个层级。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这三个分别是长时间修习二禅,根据修行层次的高低所对应的二禅天的三个层级。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三个分别是长时间修习三禅,根据修行层次的高低所对应的三禅天的三个层级。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三个分别是长时间修习四禅,根据修行层次的高低所对应的四禅天的三个层级。无想天,是包含在广果天里面的一个部分,不是单独另外的地方。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圣法修行者,分别各自居住在五个清净的宫殿当中。这五个宫殿叫做无烦、无热、善现、善见以及色究竟。分别对应着修行层次的五层:底层、中层、上层、超上层、上到极致。这些众生混杂着长时间修行四禅。除了上面这十七个地方以外,还有一个超过五个清净宫殿的地方,称为获得大自在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有修行达到第十地的大菩萨(菩萨道修行层级共有十层,十地菩萨是最高的一个等级,是准备成佛的菩萨),因为他们久远以来很长很长时间修习菩萨第十地的内容,而居住在里面。无色界可以说有四个地方,也可以说成是没有特定的地方(无色界众生已经没有有形的肉身,所以不需要一个特定的生活场所)。
处所建立者。于欲界中有三十六处。谓八大那落迦。何等为八。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号叫。五大号叫。六烧热。七极烧热。八无间。此诸大那落迦处。广十千逾缮那。此外复有八寒那落迦处。何等为八。一疱那落迦。二疱裂那落迦。三𠿒哳詀那落迦。四郝郝凡那落迦。五虎虎凡那落迦。六青莲那落迦。七红莲那落迦。八大红莲那落迦。从此下三万二千逾缮那。至等活那落迦。从此复隔四千逾缮那。有余那落迦。如等活大那落迦处。初寒那落迦处亦尔。从此复隔二千逾缮那。有余那落迦应知。又有饿鬼处所。又有非天处所。傍生即与人天同处。故不别建立。复有四大洲如前说。复有八中洲。又欲界天有六处。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复有摩罗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摄。然处所高胜。复有独一那落迦近边那落迦。以近边故。不别立处。又于人中亦有一分独一那落迦可得。如尊者取菉豆子说。我见诸有情。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总一烧然聚如是等三十六处。总名欲界。复次色界有十八处。谓梵众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初静虑故。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二静虑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三静虑故。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四静虑故。无想天。即广果摄。无别处所。复有诸圣住止不共。五净宫地。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及色究竟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杂熏修第四静虑故。复有超过净宫。大自在住处。有十地菩萨。由极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复次无色界。有四处所或无处所。
所谓建立有情众生的身高大小,是指南赡部洲的人,身高大小是不确定的,有时候非常高大,有时候又非常低矮。但是无论高大还是低矮,身高都是他们自己胳膊长度的三倍半。东毗提诃洲的众生身高是确定的,但是也是他们自己胳膊长度的三倍半,身高比南赡部洲的要高。西瞿陀尼粥和北拘卢洲,身高也是这样,逐渐变得更加高大。四大王众天的身高,大约是四分之一拘卢舍那么高(拘卢舍是度量单位,原意是指牛叫唤一声所能传递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四公里,另外四个拘卢舍等于一个由旬)。三十三天的身高,在四大王众天基础上在增加一只脚的高度。帝释天的身高,大约是半个拘卢舍。时分天的身高,也是半个拘卢舍。从时分天开始再往上,每上一层,身高就增加一只脚的高度。梵众天的身高是半个逾缮那。梵前益天的身高,是一个逾缮那。大梵天的身高,是一个半逾缮那。少光天的身高是两个逾缮那。再往上其余各天的身高,一层一层地逐渐成倍增加。除了无云天。到无云天的时候,身高要比前一层(遍净天)减少三个逾缮那。
大地狱众生的身高也是不确定的。对于那些造作并且不断积累增强最重恶业的众生,他们所感召的身体体量是非常巨大的(以对应他们在地狱中所受痛苦的巨大)。其他地狱众生的体量没有这么大。像大地狱这样,寒冷地狱、独一地狱、近边地狱、畜生、饿鬼,也是这样。对于那些生活在天道,但不属于天道众生的(比如阿修罗、罗刹鬼等等),身高与三十三天相同。应当知道无色界,因为没有色身,所以也就没有身高体量之说。
有情量建立者。谓赡部洲人身量不定。或时高大或时卑小。然随自肘三肘半量。东毗提诃身量决定。亦随自肘三肘半量。身又高大。如东毗提诃如是。西瞿陀尼。北拘卢洲。身量亦尔。转复高大。四大王众天身量。如拘卢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身量。复增一足。帝释身量。半拘卢舍。时分天身量。亦半拘卢舍。此上一切。如欲界天身量。当知渐渐各增一足。梵众天身量半逾缮那。梵前益天身量。一逾缮那。大梵天身量。一逾缮那半。少光天身量。二逾缮那。此上一切余天身量。各渐倍增。除无云天。应知彼天。减三逾缮那。又大那落迦。身量不定。若作及增长极重恶不善业者。彼感身形其量广大。余则不尔。如大那落迦如是。寒那落迦。独一那落迦。近边那落迦。傍生。饿鬼。亦尔。诸非天身量大小。如三十三天。当知无色界。无有色故。无有身量。
所谓建立有情众生寿命长短,对于南赡部洲人来说,寿命长短是不固定的。那里的人以三十个日夜(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也就是两次日出之间的时间为一个日夜,也就是一天,三十天为一个月)作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作为一年。有的时候他们的寿命长得不可计数,有的时候人均寿命为八万年,有的时候寿命长度逐渐缩减直到只剩十年。东毗提诃洲的人,他们的寿命确定都是二百五十年。西瞿陀尼洲的人,他们的寿命确定都是五百年。北拘卢洲的人,他们的寿命确定都是一千年。还有,人间的五十年,相当于四大王众天的一个日夜(也就是一天),以这个一天的长度为基础,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四大王众天众生寿命为这样的五百年。人道中的一百年相当于三十三天的一天,按照这样长度的一天来算,月和年的长度如前文所说,这些三十三天的众生寿命有一千年。其他的各层天,一直到他化自在天,众生的寿命长度每向上一层,就翻一倍。
另外,四大王众天的一生(以人间五十年为一天,这样的五百年,相当于人间两万五千年)寿命长度,作为等活大地狱的一天,以这样的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等活大地狱众生的寿命长度为五百年(相当于人间25000*500=12500000,即1250万年)。四大王众天的寿命长度(多少年),就是等活大地狱众生的寿命长度(此处只是多少年在数量上相同,但是每一天的单位是不同的,所以换算成人间的寿命长度是不同的,后面其他地狱的情况也一样)。像这样,三十三天的寿命长度,作为黑绳大地狱的寿命长度。时分天的寿命长度,作为众合大地狱的寿命长度。用知足天的寿命长度,作为号叫大地狱的寿命长度。用乐化天的寿命长度,作为大号叫大地狱的寿命长度。用他化自在天的寿命长度,作为烧热大地狱的寿命长度,应当知道也是这样。极烧热大地狱的有情众生,寿命有半个中劫那么长。无间大地狱的有情众生,寿命有一个中劫那么长。生活在天世界中但不属于天身的众生寿命与三十三天的寿命一样。畜生、饿鬼的寿命是不确定的。寒冷地狱的众生寿命,与大地狱相比,一层一层地相比之下,是大地狱众生寿命的将近一半。
应当知道,还有近边地狱、独一地狱当中受生的有情众生,寿命长度也不确定。梵众天众生的寿命长度是二十中劫加上一劫(这里的一劫指的是一大劫,等于八十中劫,所以梵众天寿命就是一百中劫,此处以大劫作为长度单位,后同)。梵前益天众生寿命长度是四十中劫加上一劫。大梵天众生寿命长度是六十中劫加上一劫。少光天众生寿命长度谓八十中劫加上两劫。少光天以上的其他色界天,寿命长度每上升一层就翻一倍,但唯独除去无云天。在无云天,寿量比前一层天要减少三劫的时间。空无边处天,寿命为两万劫。识无边处天,寿命为四万劫。无所有处天,寿命为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为八万劫。除了北拘卢洲以外,其他的一切地方,都有寿数未尽却半途夭折的情况。还有,人道、鬼道、畜生道,死后有剩余渣滓形成的身体(也就是肉身的尸体)。在天道和地狱道中,(寿尽死亡时)色身与阿赖耶识同时消失,没有剩余的尸体存在。
寿建立者。谓赡部洲人。寿量不定。彼人以三十日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或于一时寿无量岁。或于一时寿八万岁。或于一时寿量渐减乃至十岁。东毗提诃人。寿量决定二百五十岁。西瞿陀尼人。寿量决定五百岁。北拘卢洲人。寿量决定千岁。又人间五十岁。是四大王众天一日一夜。以此日夜。三十日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诸天众寿量五百岁。人间百岁是三十三天一日一夜。以此日夜如前说。彼诸天众寿量千岁。如是所余乃至他化自在天日夜及寿量。各增前一倍。又四大王众天满足寿量。是等活大那落迦一日一夜。即以此三十日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大那落迦寿五百岁。以四大王众天寿量。成等活大那落迦寿量。如是以三十三天寿量。成黑绳大那落迦寿量。以时分天寿量。成众合大那落迦寿量。以知足天寿量。成号叫大那落迦寿量。以乐化天寿量。成大号叫大那落迦寿量。以他化自在天寿量。成烧热大那落迦寿量。应知亦尔。极烧热大那落迦有情。寿半中劫。无间大那落迦有情。寿一中劫。非天寿量如三十三天。傍生饿鬼寿量不定。又寒那落迦。于大那落迦。次第相望。寿量近半。应知。又近边那落迦。独一那落迦。受生有情。寿量不定。梵众天寿二十中劫一劫。梵前益天寿四十中劫一劫。大梵天寿六十中劫一劫。少光天寿八十中劫二劫。自此以上余色界天寿量相望各渐倍增。唯除无云。当知彼天寿减三劫。空无边处。寿二万劫。识无边处。寿四万劫。无所有处。寿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除北拘卢洲。余一切处。悉有中夭。又人鬼傍生趣。有余滓身。天及那落迦。与识俱没。无余滓身。
什么是建立各个地方众生的各种感受呢?简单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于痛苦或者快乐的感受,第二种是对于饮食的感受,第三种是对于享乐情色的感受。(下文首先对往生的各道当中的痛苦和快乐进行分别介绍)对于痛苦或者快乐的感受,从痛苦开始介绍。地狱道的有情众生大多数要承受强烈的惩治刑罚的痛苦、畜生道的有情众生大多需要承受互相吞食的痛苦、饿鬼道有情众生大多需要承受强烈的饥饿口渴的痛苦、人道有情众生大多需要承受因生活物资匮乏而导致的奔波追求的痛苦、天道有情众生大多需要承受寿命将尽时身体衰落、烦恼、下落、身体消灭的痛苦。
受用建立者。略有三种。谓受用苦乐。受用饮食。受用淫欲。受用苦乐者。谓那落迦有情多分受用极治罚苦。傍生有情多分受用相食啖苦。饿鬼有情多分受用极饥渴苦。人趣有情多分受用匮乏追求种种之苦。天趣有情多分受用衰恼坠没之苦。
在等活大地狱中,众生大多要承受这样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往生到那里的有情众生,由于过去生中反反复复聚集、积累、增长相应的恶业,被逐渐聚集在一起,然后那些恶业所导致的痛苦的刑具逐渐纷纷生起。那些众生被这些刑具反反复复的残酷迫害,以致于休克昏厥骤然倒地。然后在虚空之中有巨大的声音出现,说着这些话:“这些有情众生啊,可以重新复活啦、复活啦……”然后这些有情众生忽然一下就都复活了,然后重新再被前面说的那些刑具,继续迫害。因为这样的因缘,反反复复长期受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因此这个地狱的名字叫做等活,就是反复复活的意思。
在黑绳大地狱中,众生大多要承受这样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那些有情众生啊,大多都被那些管理他们的狱卒们,用黑色的绳子把他们围在一起。有的围成四方的形状,有的围成八方的形状,有的围成各种各样图画、塑像的形状。围好了形状之后,就在那个形状的范围里,用刀或者斧头等等工具砍凿众生身体。因为这种种的因缘,众生长时间承受痛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所以这个地狱,称为黑绳地狱。在众合大地狱中,,众生大多要承受这样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往生到那里的有情众生逐渐被聚集到一起,然后就有地狱的狱卒出现,驱赶逼迫他们进入两个铁羊头形状的大山之间。进入之后,就让两座山合起来夹击、迫害这些众生。受到夹击后门中鲜血、粪尿大量流出。如同两个铁羊头形状的大山这样,还有其他各种形状的大山:两个铁的公羊头、两个铁的马头、两个铁的大象头、两个铁的狮子头、两个铁的虎头等等。反反复复让这些众生进入到两山之间的大铁槽中,然后挤压他们如同挤压甘蔗一般。受到压迫的众生鲜血粪尿纷纷流出。除了反复压迫之外,还有巨大的铁山从上方坠落下来,使这些众生被砸在地上。然后再用斧头、凿子、锤子、刀剑等等劈砍、鼓捣、穿刺、撕裂众生身体。受到这些痛苦的众生,有更多的鲜血、粪尿流出。
因为这样的因缘,这些众生长时间饱受痛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所以这个地狱名字叫做众合地狱。
又于等活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极治罚苦。谓彼有情多共聚集业增曾上生。种种苦具次第而起。更相残害闷绝躄地。次虚空中有大声发。唱如是言。此诸有情可还等活。可还等活。次彼有情欻然复起。复由如前所说苦具。更相残害。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等活。又于黑绳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有情。多分为彼所摄狱卒。以黑绳拼之。或为四方或为八方。或为种种图画文像。彼既拼已。随其处所。若凿若斫,若斲若剜。由如是等种种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黑绳。又于众合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有情或时展转聚集和合。尔时便有彼摄狱卒。驱逼令入两铁羺头大山之间。彼既入已两山迫之。既被迫已一切门中血便流注。如两铁羺头。如是两铁羝头。两铁马头。两铁象头。两铁师子头。两铁虎头亦尔。复令和合置大铁槽中。便即压之如压甘蔗。既被压已血便流注。复和合已。有大铁山从上而堕。令彼有情躄在铁地。若斫若刺。或捣或裂。既被斫刺及捣裂已。血便流注。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做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众合。
在号叫大地狱中,众生大多要承受这样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往生到那里的有情众生,到处寻找、希望拥有房屋宅子,于是就寻找到一些铁的屋子,进入到其中。他们一进去,立刻就有火焰升起。由于火焰的升起,使得屋子里一片火海,逐渐从小火苗演变成熊熊大火,使得在里面的众生受到各种程度的灼烧之苦且越来越剧烈。因为受到灼烧之苦,这些众生被苦痛所逼迫、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悲伤的叫唤声。因为这样的因缘,这些众生长时间饱受痛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所以这个地狱名字叫做号叫地狱(就是叫唤的意思)。
大号叫地狱里,众生所受的痛苦烦恼与号叫地狱略有差别,主要是其中的房屋形状更像是母亲的胎盘(更为狭小,包裹罪人身体,所以灼烧的痛苦更加剧烈),因此这个地狱被称为大号叫地狱。在烧热大地狱中,众生大多要承受这样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那里的狱卒,将这些有情众生放置在无量无边巨大的满是燃烧火焰的铁质饼铛上,可以左右旋转,使得表面和内里都充分灼烧。还有如同烤鱼一样的器具,用巨大的铁签子,从罪人下面刺入,贯穿头顶而出,放置在火上反复烧烤。使得这些有情众生,所有的毛孔、七窍里面都升起火焰。然后再将这些有情众生放置在炽热、极炽热、遍满灼烧的广大的铁地上。有时把众生正面朝上、有时正面朝下,用炽热、极炽热、遍满灼烧的巨大的铁质的锥子、棒子,要么敲打、要么鼓捣,或者既敲打又鼓捣,遍满罪人全身,使得肉身被折磨成肉团。因为这样的因缘,这些众生长时间饱受痛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所以这个大地狱,名字叫做烧热。
在极烧热大地狱中,众生所受的苦恼与烧热地狱类似,但也有所差别。在极烧热大地狱里,是用三根大铁签子穿罪人身体。除了中间的一根,另外两根从胳膊穿进,从头顶穿出。因为这样的缘故,醉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以及各个毛孔中,都有猛烈的火焰流出。还用炽热、极炽热、遍满灼烧的巨大的铜铁碟子,完整包裹罪人的全部身体,然后倒立着,放进炽热、极炽热、遍满灼烧的、弥漫着各种灰烬熔浆的大铁锅里,又煎又煮,锅里的汤奔涌沸腾着,使得这些有情众生随着汤的旋转而飘来飘去。有时候露出水面,有时候淹没在水里,使得他们的血液以及表皮、筋脉都被煮烂了,只剩下骨头锁链。然后把他们捞出来,放置在铁质的地上,使他们的表皮、肉、血脉重生、恢复如初,然后再重复放入锅内。其他方面与烧热大地狱的情况一样。因为这样的因缘,这些众生长时间饱受痛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这个地狱名字叫做极烧热地狱。
又于号叫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有情寻求舍宅。便入大铁室中。彼才入已即便火起。由此烧然。若极烧然遍极烧然。既被烧已。苦痛逼切发声号叫。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号叫。又于大号叫大那落迦中。所受苦恼与此差别。谓彼室宅其如胎藏故此那落迦名大号叫。又于烧热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所摄狱卒。以诸有情。置无量逾缮那。热。极热。遍极烧然。大铁鏊上。左右转之。表里烧煿。又如炙鱼。以大铁丳从下贯之。彻顶而出。反覆炙之。令彼有情。诸根毛孔及以口中悉皆焰起。复以有情。置热。极热。遍极烧然。大铁地上。或仰或覆。以热。极热。遍极烧然。大铁椎棒。或打或筑遍打遍筑。令如肉抟。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烧热。又于极烧热大那落迦中。所受苦恼与此差别。谓以三支大热铁丳从下贯之。彻其两膊及顶而出。由此因缘。眼耳鼻口及诸毛孔。猛焰流出。又以热。极热。遍极烧然。大铜铁鍱。遍裹其身。又复倒掷。置热。极热。遍极烧然弥漫灰水大铁镬中。而煎煮之。其汤涌沸。令此有情随汤飘转。或出或没令其血肉及以皮脉悉皆销烂。唯骨琐在。寻复漉之置铁地上。令其皮肉及以血脉复生如故。还置镬中。余如烧热大那落迦说。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极烧热。
在无间大地狱中,那些有情众生,长时间承受如下所说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是说啊,从东边几百逾缮那以外的地方,有燃烧着、熊熊燃烧着、遍地燃烧着的大铁地上,有凶猛炽热的猛火,蒸腾着熊熊火焰汹涌而来。这些火焰刺穿这些众生的皮肤、进入肉体、烧断筋骨、一直深入烧到骨髓,把所有这些东西都烧成蜡烛融化的蜡一样,像这样众生浑身上线都成了一团猛火。如同从东方来的情况一样,从南方、西方、北方也有同样的猛火出现。由于这些猛火的因缘,那些有情众生与猛烈的火焰融合杂糅在一起。从远处看啊,只能看到一堆火焰从四个方向过来,融合杂糅在一起,一点空隙都没有。所以此中众生所承受的痛苦也没有间隙。只是因为能听到痛苦逼迫下的惨叫的声音,才知道里面是有众生的。然后,还用铁做的簸箕,装满了燃烧着、猛烈燃烧着、全部燃烧着的有着猛烈火焰的铁质的炭,用簸箕分割之后,再放置到滚烫的铁地上,然后让众生攀登巨大的炽热的铁山。爬上去又爬下来,爬下来又爬上去。再从他们的嘴里把舌头拔出来,用上百枚铁钉,钉住并且向四周张开摊平、使其没有一点点褶皱,如同摊平牛皮那样。然后让众生再仰卧在滚烫的铁地上,用炽热、烧红的铁钳,夹众生的嘴使其张开,用燃烧着的、猛烈燃烧着、全部燃烧着的巨大的滚烫的铁丸,放在他们的嘴里,立即就把他们的嘴、咽喉一直到五脏六腑都烧坏了,然后从肛门排出。再将烧红的洋铜灌进他们的嘴里,灼烧他们的喉咙、嘴以致于五脏六腑,然后从尿道流出来。其他的痛苦烦恼的情况,与极热大地狱情况相似。
因为这样的因缘,这些众生长时间饱受痛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这个地狱名字叫做无间地狱。有情众生是因为长时间反反复复造作了导致承受无间断痛苦的恶业,才往生到这里来的。这里简单介绍、粗略地说明了一下大地狱的痛苦刑具。有些刑具,是除了这些大地狱之中,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又于无间大那落迦中。彼诸有情。恒受如是极治罚苦。谓从东方多百逾缮那。烧热。极烧热。遍极烧然。大铁地上。有猛炽火腾焰而来。刺彼有情穿皮入肉断筋破骨复彻其髓。烧如脂烛。如是举身皆成猛焰。如从东方。南西北方亦复如是。由此因缘。彼诸有情与猛焰和杂。唯见火聚从四方来。火焰和杂无有间隙。所受苦痛亦无间隙。唯闻苦逼号叫之声。知有众生。又以铁箕。盛满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猛焰铁炭。而簸剪之。复置热铁地上。令登大热铁山。上而复下。下而复上。从其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铁钉。钉而张之。令无皱褶如张牛皮。复更仰卧热铁地上。以热烧铁钳。钳口令开。以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大热铁丸。置其口中。即烧其口及以咽喉彻于腑藏。从下而出。又以洋铜而灌其口。烧喉及口彻于腑藏。从下流出。所余苦恼如极热说。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无间。多是造作无间之业。来生是中。此但略说粗显苦具。非于如是大那落迦中。所余种种众多苦具而不可得。
在大地狱周边的诸多地狱中,那些有情众生,长时间承受如下所说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上面讲的那八个大地狱,都在四个方向上设置了四个岸边、四扇铁门,整个地狱都被铁墙严密地环绕着。从这四个方向的四扇门出来,每一扇门的外边都有四个外边的园子。烈火烧尽之后的滚烫热灰,有及膝深。那些有情众生,出来寻找居住的地方,游荡到这里,落脚的时候,腿和脚的皮肤、肉和血液,一碰这些热灰就烧烂了,抬起腿的时候腿和脚又重新复原。在这些热灰之外,没有间隔地出现了一层死亡的尸体和粪尿和成的泥。这些有情众生为了寻求居住的地方,游荡到这里的时候,就被陷进这里,从头到脚都被淹没了。这些尸体和粪尿泥地里面,有很多的虫子,名字叫做娘矩吒,这些虫子能钻进众生的皮肤、进入肉体、咬断罪人的筋骨、取出醉人的骨髓为食。在死尸粪尿泥潭之外,无间隔的,有一片布满锋利刀刃的地方。刀刃向上形成道路。那些有情众生为了寻找居住地,从那里出来游荡到这里,落脚的时候,皮肤、肉体、筋骨、血脉都被砍烂,举起脚的时候又恢复如初。在刀刃道路之外,无缝衔接有一片树叶像刀刃一样的树林。那些有情众生为寻找居住地,从刀刃道路出来,跑到树林的树荫下,才刚刚坐下,就有一阵微风吹过,使得树上像刀刃一样的树叶纷纷掉落,把众生身体所有一切的四肢、骨节都砍断。众生身体倒地之后,又有黑色的疯狗,抓着他们的脊椎、骨头而啃食他们。在这片树林之外,无缝衔接一片铁的长满尖刺的树林。那些有情众生为了寻找居住地,就跑到这里攀爬这些树。在他们往上攀爬的时候,所有尖刺的锋刃都朝向下(刺向众生的方向),往下攀爬的时候,那些尖刺的锋刃又变得朝向上了。
因为这样的缘故,众生的身体被这些尖刺刺满了所有的身体四肢。然后出现了铁嘴的大鸟,落在众生的头上或者胳膊上,探头啄刺他们的眼睛取了来吃。从这个长满铁质尖刺的树林往外,有一条水面很宽广的河流,沸腾炽热的灰烬水填满其中。那些寻找居住地方的众生,从树林出来又掉到这条河里,就仿佛把豆子放在锅里煮那样,大河燃烧着猛烈、炽热的火焰煎煮众生。这些众生随着热汤的奔腾汹涌而来回飘荡、旋转。在大河的两岸有许许多多的狱卒,他们手持棍子、锁链还有巨大的网,在河岸上排成序列站着,阻挡有情众生从河里逃出来。有时他们用锁链把众生拉出来,有时用大网捞出来,把他们放在大片的炽热铁地上,抬起他们的头问道:“你们现在想要些什么?”众生回答:“我们现在没有别的感觉,只感到饥饿这种痛苦逼迫。”于是,这些狱卒就用铁钳,把他们的嘴夹开,然后把滚烫燃烧着的铁丸放到他们嘴里喂给他们吃,像在大地狱里那样。如果他们回答说:“我们现在只觉得口渴这种痛苦在逼迫我们。”那么狱卒就用烧红的铜液灌进他们的嘴里。
由于这样的因缘,众生长时间反复受苦,直到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都享尽了果报才能得出地狱。若未享尽,就不能逃脱出去。这里面左右这些东西,包括刀刃铺成的路、叶子锋利的树林、满是铁的尖刺的树林等等这些,总体称为四个园林。
又于近边诸那落迦中。有情之类受用如是治罚重苦。谓彼一切诸大那落迦。皆有四方四岸四门。铁墙围绕。从其四方四门出已。其一一门外有四出园。谓煻煨齐膝。彼诸有情。出求舍宅。游行至此。下足之时。皮肉及血。并即销烂举足还生。次此煻煨无间即有死尸粪泥。此诸有情为求舍宅从彼出已。渐渐游行陷入其中首足俱没。又尸粪泥内多有诸虫。名娘矩吒。穿皮入肉断筋破骨取髓而食。次尸粪泥无间。有利刀剑。仰刃为路。彼诸有情为求舍宅。从彼出已游行至此。下足之时皮肉筋血悉皆消烂。举足之时还复如故。次刀剑刃路无间。有刃叶林。彼诸有情为求舍宅。从彼出已往趣彼荫。才坐其下。微风遂起。刃叶堕落。斫截其身一切支节。便即躄地有黑厘狗。揸掣脊𦛗而啖食之。从此刃叶林无间。有铁设拉末梨林。彼诸有情为求舍宅。便来趣之遂登其上。当登之时一切词锋悉回向下。欲下之时一切刺锋复回向上。由此因缘。贯刺其身遍诸支节。尔时便有铁㭰大乌。上彼头上或上其膊。探啄眼睛而啖食之。从铁设立茉莉林无间。有广大河。沸热灰水弥满其中。彼诸有情寻求舍宅。从彼出已来堕此中。犹如以豆置之大镬。然猛炽火而煎煮之。随汤腾涌周旋回复。于河两岸有诸狱卒。手执杖索及以大网。行列而住。遮彼有情不令得出。或以索羂。或以网漉。复置广大热铁地上。仰彼有情而问之言。汝等今者欲何所须。如是答言。我等今者竟无觉知。然为种种饥苦所逼。时彼狱卒即以铁钳。钳口令开。便以极热烧然铁丸。置其口中。余如前说。若彼答言。我今唯为渴苦所逼。尔时狱卒。便即洋铜以灌其口。由是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能感那落迦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此中若刀剑刃路。若刃叶林。若铁设拉末梨林。总之为一故有四园。
对于往生到寒冷地狱的有情众生,长时间承受如下所说的强烈惩治刑罚的痛苦。对于在疱地狱中的有情众生,被那个地方极为严重、在广大范围遍布的寒冷触感所触碰,肉体的所有部分,一碰到这寒冷就都蜷缩起来成一团,看起来就像是疮、疱那样。所以这个地狱叫做疱地狱。疱裂地狱与疱地狱有一些不同,那里的众生触碰到寒冷物体之后,蜷缩之后的样子,就好像脓疱破溃那样。因为肉身被寒冷冻裂了,所以有脓血流出,那个缩起来的疱疮变得又卷又皱。所以这个地狱叫做疱裂地狱。还有𠿒哳詀地狱、郝郝凡地狱、虎虎凡地狱,这三个地狱中的有情众生由于受苦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模仿他们的叫声而设立了这三个名字。
青莲地狱里,由于那个地方极为严重、广大范围遍布的寒冷触感,一旦触碰到,肉体的所有部分都被冻得生出了青瘀的色相,表面皮肤冻裂了五处或者六处。因此这个地狱名字叫做青莲地狱(被冻坏的地方看起来像是青色的莲花)。红莲地狱与青莲地狱略有不同,那些青瘀的颜色由于进一步的冷冻而变成了红色,表皮因为寒冷而分分裂开,每个人身上有十处或更多处裂伤。所以这个地狱,名字叫做红莲地狱。大红莲地狱与红莲地狱有所差别。大红莲地狱里面的众生身上冻裂的地方面积很大,有大片大片的红色,皮肤裂开的地方有上百处或者更多。所以这个地狱,名叫大红莲地狱。独一地狱之中往生的众生,各自对于自己所感召的恶业承受相应的恶果,每个人所受痛苦形式不同,但是都是长时间反复遭受那些痛苦。就像吉祥问采菉豆子那部佛经中所讲述的,所以这个地狱称为独一地狱。
又于寒那落迦受生有情。多受如是极重塞苦。谓疱那落迦中受生有情。即为彼地极重广大寒触所触。一切身分。悉皆卷缩。犹如疮疱。故此那落迦。名疱那落迦。疱裂那落迦与此差别。犹如疱溃。脓血流出其疮卷皱。故此那落迦。名为疱裂。又𠿒哳詀。郝郝凡。虎虎凡。此三那落迦由彼有情苦音差别。以立其名。青莲那落迦中。由彼地极重广大寒触所触。一切身分悉皆青瘀。皮肤破裂或五或六。故此那落迦。名曰青莲。红莲那落迦与此差别。过此青已色变红赤。皮肤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红莲。大红莲那落迦与此差别。谓彼身分极大红赤。皮肤分裂或百或多。故此那落迦。名大红莲。又独一那落迦中受生有情。各于自身自业所感。多受如是种种大苦。如吉祥问采菉豆子经中广说。故此那落迦。名为独一。
在畜生道中,有情众生互相残酷迫害。那些身体没有力气、体弱的,就会被强力的物种所杀害。因为这样的因缘,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而且还要丧失自由的权利,被其他生物驱赶骑乘,反反复复被鞭子抽打,被人道和天道的众生驱使作为生活用具。因为这样,承受多种多样极为严重的迫害,感受痛苦和烦恼。在饿鬼道里,有情众生简单来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部受到障碍,得不到饮料食物。第二类是身体内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吃喝。第三类是吃喝没有障碍。什么叫做外部受到障碍,得不到饮料食物呢?是指这些有情众生由于具有强烈的吝啬习惯,于是往生到了鬼道里,常常感应到饥饿口渴。他们的皮肤肉体血脉,都是干枯的,就像用来烧火的木炭一样。他们的头发蓬乱、脸色暗黑、嘴唇干燥焦枯,经常用舌头舔舐嘴和脸,在饥饿和口渴的状态下慌慌张张地到处乱跑。遇到的泉水、池水,都有其他的有情众生(鬼道的管理者、狱卒)拿着刀剑、棍棒、铁链,排列在那周围,守护着水池不让他们接近。有的鬼道众生强行接近水池,当他们临近的时候,那泉水马上就变成了脓血,让众生厌恶恶心无法喝下。这些有情众生,被称为是外部受到障碍,得不到饮料食物的类型。
什么是身体内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吃喝呢?是指这些有情众生的嘴长得有的像针那么细,有的像火炬那样,有的脖子很狭窄肚子却很宽大。因为这样的因缘,即使得到食物、没有外在的阻碍,自己也没办法吞咽食物或者喝水。这些鬼道众生,叫做因为内部有障碍所以不能吃喝的类型。什么是吃喝没有障碍的类型呢?是指有一些饿鬼,名字叫做猛焰鬘,只要去吃喝就会受到灼烧,因为这样的缘故,饥饿口渴的巨大痛苦没有一刻停止的。还有一些饿鬼名字叫做食粪秽,有一部分吃粪便、喝尿液,还有一部分只能吃喝极为恶心的各种生的、熟的臭气熏天的污秽东西。即使得到香甜美味的东西也不能吃。还有一部分切下自己身上的肉来吃,即使得到其他的食物也吃不下去。这些饿鬼,统一被叫做饮食没有障碍的类型。
又傍生趣。更相残害。如羸弱者。为诸强力之所杀害。由此因缘受种种苦。以不自在。他所驱驰。多被鞭挞。与彼人天为资生具。由此因缘。具受种种极重苦恼。又饿鬼趣略有三种。一者由外障碍饮食。二者由内障碍饮食。三者饮食无有障碍。云何由外障碍饮食。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趣中。常与饥渴相应。皮肉血脉皆悉枯藁犹如火炭。头发蓬乱其面暗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舐略口面。饥渴慞惶处处驰走。所到泉池为余有情手执刀杖及以羂索。行列守护令不得趣。或强趣之。便见其泉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是名由外障碍饮食。云何由内障碍饮食。谓彼有情口或如针。口或如炬。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无他障碍。自然不能若啖若饮。如是等鬼。是名由内障碍饮食。云何饮食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未尝暂息。复有饿鬼名食粪秽。或有一分食粪饮溺。或有一分唯能饮啖极可厌恶生熟臭秽。纵得香美而不能食。或有一分自割身肉而啖食之。纵得余食竟不能啖。如是等鬼。是名饮食无有障碍。
往生到人道之中的有情众生,大多要承受像这样的物资缺乏的苦恼。包括与生俱来的吃喝物资不足的苦恼、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者缺乏的苦恼、饮食物资比较粗糙缺乏美妙饮食的苦恼、努力追求想要的物质享受但得不到的苦恼。还有随着时气和季节的变化,有时候感到寒冷、有时候感到炎热,却缺乏相应的物资的痛苦、没有合适的房屋居住的痛苦、经常被淋雨、房屋漏雨漏风的痛苦。此外还有受到黑夜的影响,在做的事情都必须搁置、中止、暂停的痛苦。还有感受到肉体不断地变得衰败、衰老、生病、最终导致死亡的痛苦。在地狱之中,把死亡看做是快乐,所以在地狱道里不认为死亡是种痛苦。
又人趣中受生有情。多受如是匮乏之苦。所谓俱生饥渴匮乏苦。所欲不果匮乏苦。粗疏饮食匮乏苦。逼切追求摄受等匮乏苦。时节变异。若寒若热匮乏苦。无有舍宅覆障。所作淋漏匮乏苦。黑暗等障。所做事业。皆悉休废匮乏苦。又受变坏老病死苦。由那落迦中。谓死为乐。故于彼趣不立为苦。
在天道中,没有临死时候四肢百骸解开散掉的痛苦,但是有即将死亡堕落的痛苦。如同佛经中讲的那样,那些天道中的众生身体即将消灭时,有五种现象出现。第一种现象是,原来衣物上从来没有灰尘脏东西,忽然开始有灰尘染污出现了。第二种现象是毛发一直是充满光泽的,开始变得枯萎憔悴。第三种现象是两边腋下开始有臭汗流出。第四种现象是身体开始变得有臭味、有污秽。第五种现象是那些天道中的众生、天王都不再喜欢自己的宝座了。那时,那些天王和公子们、躺在树林里,有许许多多的美女和其他人一起玩耍嬉戏。看到这些,他们忽然生起巨大的忧愁悲苦之心。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受到被别人欺凌、鄙视、恐惧战栗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由于有些其他的天道众生,因为各自过去生中福业成就的缘故,等到那些众生出生的时候,其他福报没有他们那么深厚的以前出生的天道众生,见到他们出生时候所享的福报比自己更加殊胜,于是就会感受到害怕恐怖。因为这样将会承受巨大的忧愁苦恼。
此外,天道众生还会受到四肢被切割、身体被破坏、被驱赶残酷迫害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在天道中,那些享有天身的众生,与那些没有享有天身的众生(阿修罗、罗刹鬼、畜生等)经常会发起战争。在战争的时候,享有天身的众生,与没有天身的众生互为敌人、互相争斗。他们拿着四种宝物做成的棍棒(以及其他武器),四种宝物分别是黄金、白银、水晶、琉璃,互相战斗。因为发生战争的缘故,那些众生,有的四肢被砍断、有的身体被刺穿、有的导致死亡。要是身体被砍断,还能恢复如初,但是如果被砍掉了脑袋,那就立刻会死亡。天身众生和没有天身的众生分别都有战胜和失败的时候。但是因为天身众生的势力要更强一些,所以他们胜利的时候要更多。对于这两方来说,如果被对方战胜,就退回到自己的宫殿里。因为失败,自己的同类居然并不前来安慰问候。由于这样的缘故这些战败的众生心中就产生了忧愁悲伤。如果天人得胜了,就会进入到非天的宫殿里面,追求里面的女子,因为这样的缘故又会兴起纷争。如果非天得胜了,就会进入到天人的宫殿里面,追求里面的各种酥酪美味,然后又激起战斗。还有,那些非天,是往生到了天道中的众生。但是由于他们更多的怀有做坏事、诡诈、迷幻、谄媚、欺骗等等的想法,与那些天人不同,不能成为清净正法的容器。因为这样,有的时候在佛经中也会把他们单独列为一类。但是事实上他们的确是生活在天道中的,只是因为他们不接受并按照天道正法去思考和行动,所以起个名字叫做非天。
在天道中,还有力量非常强大的天王,稍微一生气,其他那些天人们就被赶出去,离开他们的宫殿。所以在天道里面共有三类痛苦,一是死亡堕落的痛苦,二是被欺负鄙视的痛苦,三是色身受到砍断伤害等等痛苦。在色界和无色界天众,有情众生没有上面说的天道那些痛苦,因为那些众生没有受苦用的色身。但是因为还有一些精神上的思想的执着和苦恼,所以说他们也有苦恼这件事。这些苦恼包括,思想上的烦恼、想做的事情会遇到阻碍、对于死亡和生命的存续不由自主这三种。
又天趣中。无解肢节苦。而有死堕苦。如经中说。有诸天子将欲没时。五相先现。一衣无垢染。有垢染现。二鬘旧不萎今乃萎瘁。三两腋汗流。四身便臭秽。五天及天子不乐本座。时彼天子偃卧林间。所有婇女与余天子共为游戏。彼既见已由此因缘生大忧苦。复受陵蔑悚栗之苦。所以者何。由有广大福聚成就。及广大五欲天子生时。所余薄福诸旧天子。见已惶怖。由此因缘受大忧苦。又受斫截破坏驱摈残害之苦。所以者何。由天与非天共战诤时天与非天互相违拒。即执四仗。所谓金银颇胝琉璃。共相战斗。尔时诸天及与非天。或断支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若伤身断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便殒没。天与非天互有他胜。然天多胜力势强故。然其彼二若为他胜即退入自宫。己之同类竟不慰问。由此因缘便怀忧戚。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为悦其女起此违诤。若非天得生即入天宫。为求四种酥陀味故。共相战诤。又诸非天。当知天趣所摄。然由意志多坏诈幻谄诳多故。不如诸天为净法器。由此因缘。有时经中说为别趣。实是天类。由不受行诸天法故。说为非天。复有强力天子。才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是故诸天受三种苦。谓死堕苦。陵蔑苦。斫截破坏残害驱摈苦。又色无色界有情无有如是等苦。由彼有情非苦受器故。然由粗重苦故。说彼有苦。有烦恼故。有障碍故。于死及住不自在故。
在没有染污漏出的世界里,所有一切精神上的苦恼永远被斩断了。所以在无漏的世界里只有最为殊胜意义上的快乐(清净无扰的快乐,而不是欲界中享受欲望的快乐,所以叫做最为殊胜意义上的快乐)。除了这种快乐之外,其余的一切都被叫做痛苦。在四种地狱里,没有快乐的感受。如同在地狱道中没有快乐一样,在三类饿鬼中也是这样,没有快乐可言。在那些大力鬼王、畜生、人道里,有一些被邪门歪道所承认的,由于享受生活物资而产生的快乐可得。但是仍然被其他繁重的痛苦掺杂着,不是纯粹的快乐。
又无漏界中。一切粗重诸苦永断。是故唯此是胜义乐。当知所余一切是苦。又于四种那落迦中。无有乐受。如那落迦中。三种饿鬼中亦尔。诸大力鬼傍生人中。有外门所生资具乐可得。然为重苦之所相杂。
在人道里,转轮圣王的快乐,是最为殊胜美妙的。转轮圣王出生在世间的时候啊,有七种宝物形成出现世间。所以我们讲说转轮圣王圆满具备七种宝物(因为随着转轮圣王的出生这些宝物同时出现,仿佛是转轮圣王带来的一样)。这七种宝物是什么呢?分别是转轮的宝物(转轮圣王也分为级别,不同级别的转轮圣王,生成的宝物品质不一样,转轮的材质也不一样,有金、银等等之分)、大象的宝物、骏马的宝物、珍珠宝石的宝物、美女的宝物、衷心主公的贤臣的宝物,以及衷心主公能征善战的士兵的宝物。转轮圣王出现的时候,这些宝物也同时都出现了。它们各自是什么样子呢?这些宝物的样子,如同佛经中讲述的那样。
对于那些统辖四个大洲的转轮圣王,所有其他地方的小国王们,听闻转轮圣王的教化纷纷归顺。分别向转轮圣王说:“我们某某城邑部落,是属于天所拥有的,只希望大王能够怜悯我们、广施恩德、对我们进行教育。我们都愿意成为天的奴仆。”然后转轮圣王就会发布命令说:“你们这些小国王们,各自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遵循天理进行奖惩教化。应当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使用错误的方法。还有,你们对于王国、家庭,都不要做不符合正法的事情,不要做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对于那些统辖三个大洲的转轮圣王,各个小国王先要遣送使臣前往拜会,然后接受教化。对于统辖两个大洲的转轮圣王,先要聚集军队过去展示威望,然后接受教化。对于只统辖一个大洲的转轮圣王,小国王会亲自前往征伐,然后再接受教化(也就是转轮王力量越弱,小国王们就更嚣张一些)。
又人趣中。转轮王乐。最胜微妙。由彼轮王出现世时。有成就七宝自然出现。故说彼王具足七宝。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末尼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尔时轮宝等现。其相云何。七宝现相。如经广说。若彼轮王王四洲者。一切小王。望风顺化。各自白言。某城邑聚落。天之所有。唯愿大王垂恩教敕。我等皆当为天仆隶。尔时轮王便即敕令。汝等诸王。各于自境。以理奖化。当以如法。勿以非法。又复汝等于国于家。勿行非法行。勿行不平等行。若彼轮王王三洲者。先遣使往。然后从化。若彼轮王王二洲者。兴师现威。后乃从化。若彼轮王王一洲者。便自往彼奋戈挥刃。然后从化。
在那些天道的世界里,众生享受天道提供的广大的各类富足和快乐,他们的身体相貌打扮也都非常美丽,能感受到多种多样的舒适喜悦。他们在各自的宫殿里长时间地居住着,他们色身的内部和外部,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臭味污秽依及排泄物。在人道中,人体里有的那些不干净的事物,例如灰尘污垢、筋骨、脾、肾、心、肝等等五脏六腑,在天道的众生身体里都是没有的。还有,天道里有四种不同质地的宫殿,分别是由黄金、白银、宝石、琉璃所建成的。各种各样的花纹、色彩、奢华的装饰使得这些宫殿看起来美丽庄严。各种各样的亭台暖阁、各种各样的楼房景观、各种各样的阶梯、各种各样的窗户、各种各样的幔帐纱网、都十分的美丽可爱,让人看见就觉得快乐。还有各种各样的珍珠宝石做成的装饰品,周围散发着光彩,互相照耀着。
这里还有能提供食物的大树,从这些树里,能够产出四种美味食物,名字叫做酥陀,有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和白色的这四种。还有能提供饮料的大树,从树里能流出甜美的汁液供人饮用。另外还有能作为材料提供交通工具的树木,依靠它们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美好的车乘(车、辂、辇、舆分别是指四种不同样式的古代使用的车子)。还有能够提供材料制作衣服的树木,以它们为材质,制作出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这些衣服的质地细腻柔软,色泽美好、鲜艳、干净,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装饰其间。还有一些能够提供装饰物品的树木,从这里能够生出各种各样细致美妙的装饰用品,例如珍珠宝石的臂环、耳环、金钏等等,还有其他装饰手和脚的饰品。像这样各种类别的装饰物品,都用多种多样的珍珠、宝石、玉石在其中进行装饰。还有一些树能提供用于熏香的枝条。从这些树里生出各种各样用于涂抹的香料、用于香薰的香料、各种花和枝条。还有可以用于进行大型集会的巨大树木,是所有树里最殊胜美妙的。这种树的根部有五十逾缮那深,高度有一百逾缮那,树的枝条和树叶,能覆盖半径八十逾缮那的范围。当这些树开花的时候,花的香气能够顺着风熏香半径一百逾缮那的范围,逆着风也可以熏香半径五十逾缮那的范围。在这些树下面,有三十三天的花雨连续飘落四个月的时间,还有天道中美妙的眼耳鼻舌身的各种享受,可以供众生一起娱乐玩耍。另外还有能产出音乐舞蹈用具的树,用这些树作为材料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伴奏乐器。还有提供生活物资的大树,用这些树提供的材料,能够制作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例如吃饭喝水的器皿、坐着躺着的用具(座椅、床等等),像这样的各类生活用品。那些天道众生想要感受使用它们的时候,随着欲望的出现,这些用品也按照他们想要的那样,相应地出现在手中。那些非天众生,也根据他们所需要的,享受使用各种各样的宫殿,及其附带的那些富足和快乐,应当知道。
复次诸天。受其广大天之富乐。形色殊妙。多诸适悦。于自宫中而得久住。其身内外。皆悉清洁。无有臭秽。又人身内。多有不净。所谓尘垢筋骨脾肾心肝。彼皆无有。又彼诸天有四种宫殿。所谓金银颇胝琉璃所成。种种文彩绮饰庄严。种种台阁。种种楼观。种种层级。种种窗牖。种种罗网。皆可爱乐。种种末尼以为绮钿。周匝放光。共相照耀。复有食树。从其树里。出四食味。名曰酥陀。所谓青黄赤白。复有饮树。从此流出甘美之饮。复有乘树。从此出生种种妙乘。所谓车辂辇舆等。复有衣树。从此出生种种妙衣。其衣细软。妙色鲜洁。杂彩间饰。复有庄严具树。从此出生种种微妙庄严之具。所谓末尼臂印耳珰环钏。及以手足绮饰之具。如是等类诸庄严具。皆以种种妙末尼宝而间饰之。复有熏香鬘树。从此出生种种涂香。种种熏香。种种花鬘。复有大集会树。最胜微妙。其根深固五十逾缮那。其身高挺百逾缮那。枝条及叶。遍覆八十逾缮那。杂花开发。其香顺风熏百逾缮那。逆风熏五十逾缮那。于此树下。三十三天雨四月中。以天妙五欲。共相娱乐。复有歌笑舞乐之树。从此出生歌笑舞等种种乐器。又有资具之树。从此出生种种资具。所谓食饮之具。坐卧之具。如是等类种种资具。又彼诸天欲受用时。随欲随业。应其所须。来现手中。又诸非天。随其所应。受用种种宫殿富乐。应知。
在北拘卢洲,有这样相貌的树,叫做如意树。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所需要的生活物资,都从那些树里提取,不用头脑思考,只要需要的时候,就自然幻化出现在手中。北拘卢洲还有不需要耕种就能直接收获的稻米。那里的人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那样的想法,而且那些人没有任何生活中的牵挂,所以必定修行能有巨大的进步。在天帝释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宫殿叫做普胜殿,是天上所有宫殿里最棒的。在那里有上百个楼阁观景台,每一个楼阁观景台都有上百座台阁,每一个台阁都有七个屋子,每一个屋子里都有七位美丽的天女,每一位天女都有七名侍女。在帝释天宫殿中所有的地面,都如同手掌一样平平正正的,没有高低之分。众生的脚触碰到地面的时候,就会产生舒适快乐的感觉。众生的脚落下的时候,(由于地面比较柔软)会陷进去到膝盖那么高,脚抬起来的时候地面又弹起来。在每一个时刻,这里都自然而然生长着曼陀罗花,铺满了大地。时不时有阵阵微风吹来,将枯萎的花朵吹走,马上又长出崭新的花。在帝释天宫殿外边,四个方向,分别有一条大街,形状殊胜美妙,大街的轨道、形制一目了然,清净、端庄、庄严,尺寸间隔被度量的整整齐齐。朝向四条大街有四扇大门,规模宏伟壮丽,外观相貌罕见奇妙,看到它们的人都觉得快乐永不厌倦,实在是殊胜绝美。门口有许许多多的长相漂亮的药叉,长时间守护在门前。
出了四条大街,在四个方向,有四个花园。第一个花园叫做缋车花园、第二个叫做粗涩花园、第三个叫做和杂花园、第四个叫做喜林花园。在四个花园之外,还有四个圣妙的地方,它们的外观殊胜美妙,形状可以被清楚地看到,无比的端庄、庄严、华丽。在宫殿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各种天众集会的地方,名字叫做善法。那些天众进入其中,就能专心的思索、思考、观察正法的奥义。在这个集会处得侧面,有一块如意石,颜色黄色、白色相间,形状美好,色相美好供人观赏,有着无与伦比的庄严和美丽。在那里的天道众生,身体散发着自然的光芒,当出现了光芒变暗的时候,就知道白天即将过去、夜晚即将到来了。于是这些众生就在天道美妙的满足五欲的享乐游戏当中,渐渐慵懒起来,躺下睡觉。各种各样种类的鸟类,在夜晚就不再唱歌了。以这些现象的出现,表示白天和夜晚的交替。还有,帝释天的天众拥有特别美妙的五欲的享受,非常可爱快乐。
由于这种喜悦快乐,那里的天众,长时间保持着安逸休闲的生活,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歌舞、敲锣打鼓的声音、以及众生之间互相玩笑闲谈等等声音;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好看的颜色、能闻到各种各样美好的香味、能品尝各种各样美好的味道、还能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天道里的美女最温柔美好的触摸,长时间生活在这些快乐当中,被这些五欲的享乐所牵引着,打发度过了很多时间。那些天众,长时间享受这些美妙的享乐,既没有生病也没有衰老,也没有食物饮料等等生活物资匮乏带来的苦恼,不像之前说的人道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物资匮乏的痛苦那样。
又北拘卢洲。有如是相树。名曰如意。彼诸人众所欲资具。从树而取。不由思维。随其所须。自然在手。复有粳稻。不种而获。无有我所。又彼有情竟无系属。决定胜进。又天帝释有普胜殿。于诸店中最为殊胜。仍于其处有百楼观。一一楼观有百台阁。一一台阁有七房室。一一房室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女。又彼诸天所有地界。平正如掌。竟无高下。履触之时。便生安乐。下足之时。陷便至膝。举足之时。随足还起。于一切时。自然而有曼陀罗花。遍布其上。时有微风吹去萎花。复引新者。又彼天宫四面。各有大街。其形殊妙。轨式可观。清净端严。度量齐整。复于四面有四大门。规模宏壮。色相希奇。观之无厌。实为殊绝。多有异类妙色药叉。常所守护。复于四面。有四园苑。一名缋车。二名粗涩。三名和杂。四名喜林。其四园外。有四胜地。色相殊妙。形状可观。端严无比。其宫东北隅。有天会处。名曰善法。诸天入中。思维称量。观察妙义。近此园侧。有如意石。其色黄白。形质殊妙。其相可观。严丽无比。又彼天身自然光曜。暗相若现。乃知昼去。夜分方来。便于天妙五欲游戏之中。懒惰睡眠。异类之鸟。不复和鸣。由此等相以表昼夜。又彼诸天众妙五欲。甚可爱乐。唯发喜乐。彼诸天众。恒为放逸之所持行。常闻种种歌舞音乐。鼓噪之声。调戏言笑谈谑等声。常见种种可意之色。常嗅种种微妙之香。恒尝种种美好之味。恒触种种天诸婇女最胜之触。恒为是乐。牵引其意以度其时。又彼诸天。多受如是众妙欲乐。常无疾病。亦无衰老。无饮食等匮乏所作俱生之苦。无如前说于人趣中有余匮乏之苦。
(阅读过程中如有发现错误,请您联系我们,便于我们及时改进,QQ:1300659095。感恩)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什么是瑜伽师修行的次第呢?即十七地。是哪十七地呢?嗢柁南颂说: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等三地、三摩地、非三摩四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这样,就具足了三乘。还有有余依地、无余依地。这就称为十七地。
暂无简介
瑜伽师地论原文
“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略有三种。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二十卷)
瑜伽师地论讲解
瑜伽师地论白话解
本地分中五识相应地之一。 敬礼天人大觉尊福德智慧皆圆满 无上文义真妙法正知受学圣贤众 稽首无胜大慈氏普为利乐诸有情 广采众经真要义略说五分瑜伽者 归命法流妙定力发起无著功德名 能于圣者无胜海引出最极法甘露 餐受美
此书标题曰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乃为简略题。若具足言之,则应为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由此,首应知此书为瑜伽师地论中之一品,兹说明之。本论大分为五:一、本地分,二、摄决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品即在本地分中。此本地分中又分为十七地,兹免烦琐,不一一列名。然此十七地中:
导读 一千五百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大师孤身西行五万里,求取三藏经典,并以《瑜伽师地论》为本,开创法相宗。一千五百年后,一位法师在法门寺佛学院开授《瑜伽师地论》,弘扬玄奘精神。他就是,陕西省佛教协会
佛教典籍简介:《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略称《瑜伽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讲述,无著菩萨记,唐代玄奘大师译。 无著菩萨是公元四、五世纪顷,北印犍陀罗国人。为古代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初
妙境老和尚法语 (一)《瑜伽师地论》是全面地、深入地开示了什么是禅,我们若能认真地学习,你自己就会有主张:「喔!应该这样学习禅的!」就不会再随着别人的舌头转了。 (二)学习教义遇见了难关怎么办?可以
提要 《瑜伽师地论》中,第35-50卷的〈菩萨地〉是印度本土有关菩萨道的集大成的要典,其内容谈空不多,注重实践细节则多! 本文指出,想走菩萨道,就要先具有菩萨的种性,培养广大的心胸,眼光放远而实践则要拉
一、前言 《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一般被视作唯识宗的要典,本文先略述汉藏所传《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译本及其内容架构,而后从《瑜伽师地论》内部的歧义,推测无著菩萨编着《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过程。 二、汉藏所传的《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 汉地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共100卷,分成五分: 〈本地分〉(卷1~50),共50卷。 〈摄决择分〉(卷51~80),共30卷。 〈摄释分〉(卷81~82),共2卷。 〈摄异门分〉
《菩萨地持经》卷第十:「有二因缘等摄徒众:一者舍于贪心以财饶益离于贫穷,二者教修正义以法饶益拔恶邪见」。《毘尼母经》卷第六:「养徒众法,应教授以二事因缘当摄徒众:一法事摄,二依食摄。随力所能摄徒众多少也」。
中观与瑜伽 ---慧光法师--- 印度发展的两大佛教学理:中观跟瑜伽,在这个上面又有一个分支,我们叫佛性。所以有三种。佛性应该是瑜伽与中观的结合。 中观它是讲「一切法皆空」,它是讲普遍性的道理。一切法皆空,不是只有我空,境界什么统统都是空,是普遍的真理实
佛学对象的中心范畴是“真实”。它是就“所知、所觉、所证”——是就境、行、果中的“境”说起的,而“所知、所觉、所证”又不仅有感性的,而且有理性所缘的对象,也包含佛教圣人所亲证的境。因此,“真实”与“所知、所觉、所证”之间的关系,对于世间的人来说,必然包含思维与存在和直觉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佛教修行人来说,所追求的真实
禅为“禅那”之简称,华译为静虑,即静息念虑的意思。修禅之法有二种,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者,如经论所说的四禅八定;祖师禅者,经论之外,历代祖师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禅法。慧律法师在《首楞严义贯总绪》讲道:“无论净土、密宗、还是律宗乃至各大宗派,若要成就,都要进入禅的境界,然后在禅定中修行”。因此说,禅是基础,无禅定对解脱
弥勒、唯识宗的初祖,其生平事迹大小乘经典记载颇多。在《上生兜率天经》称弥勒诞生于波罗捺国却波利村婆婆利大婆罗门家。《华严经、八法界品》以弥勒为善财童子所参的第五十二位善知识。大小乘经典共同认为:弥勒将来继承释迦在娑婆世
《杂阿含经》卷四中说:“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意思是说,这样的烦恼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经舍弃了,已磨灭了,已破坏了,就好像芬陀利花,虽然在水中生长,而没有染着于水。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称《观音经》、《普门品》。原是《法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渐次流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分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本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初番问答观世音菩萨得名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四十二章经》非一部独立的典籍。根据《四十二章经序》记载,后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遣张骞、秦景、王遵等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但不载年月。其内容着重阐发早期佛教宣说的人生变幻、欲望和贪爱之弊,等等,劝导人们放弃世俗,追求出家修道的超世生活。《
瑜伽师地论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思是瑜伽师修行所历的境界(十七地),所以也叫《十七地论》。相传古印度弥勒著,唐玄奘译。一百卷。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
《大乘起信论》是佛教的概论之作,它结构严谨、析理清晰,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论著。全书分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5部分,把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
《观无量寿经》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十六观经》。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观(16种观想方法)。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经典,可以说山河大地的密意皆在此中。各种对治烦恼,解答人生疑难,寻找身心安顿,在人间欢喜修行的法门,都能在此经找到答案。《维摩诘经》一共十四品,第一品为未信者令其生信的说法,是为序分;第二品至第十二品,
①为引导“在家信众”学佛而说此经:在家人生活在充满了污染的五浊恶世,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都要承受无尽的痛苦烦恼,上层享乐的人不免污浊腐化,下层受穷的人易对人生感到灰暗,所以只有靠佛的讲法,点燃心灯,获得精神上的清净安乐、光明充实。
《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和《心经》、《金刚经》、《妙法华经》等佛经的核心精神一样,但是,它的讲法显然更为生动,形象饱满,智慧说辩处处令人叫绝。这部经典,自传入汉地始,便受到广大士林、禅林人士等的疯狂追捧,成为历史最悠久、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