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药师经讲记 第一讲

  药师经讲记 第一讲

  智海法师讲述

  2007年4月22日·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大雄宝殿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尊敬的演法大和尚,尊敬的各位长老法师,尊敬的各位居士: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到昭觉寺就教于大和尚,就教于各位师父。也许大家看的那个布告,刚才大和尚已经介绍了,布告上贴的是宗性和尚来讲《药师经》。今天临场为什么变了?你一看,这个不是宗性和尚,给变了。今天早上七点过就接到宗性和尚的一个电话,他说原来是答应了大和尚要来讲《药师经》,临时他的外公病了,家里的人这个也招呼不住,那个也招呼不住。他回去才招呼得住。所以说布告也贴出去了,他自己又到不了场了,所以赶紧给我打个电话,救场如救火。我说这个场不好救,这个《药师经》不好讲啊!再加上我们昭觉寺里都是藏龙卧虎的。但是,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那么好久了,就在说要来亲近大和尚。

  原来刚刚出家的时候,我也在这个地方亲近上师,亲近我们的大和尚,可以说受益无穷。刚刚出家啥也不懂,在昭觉寺安居,就听上师在这个地方讲。开头还很不容易把他那种话语能够听清楚,但是一坐两坐,这样来听,终于还是有些机缘,内心里面受了这种洗礼,直到今天还一直是感念在心。我很怀念那一段时间在昭觉寺安居,在昭觉寺学习。想到有上师在的时候,我们这些众生真是幸福,每一天有经听,每一天能够在上师座下好好地修行。那么现在,上师已经圆寂几个年头了,我们再想听到上师的法音已经不太容易了。幸好今天演法大和尚撑持法门,昭觉寺应该说是如日中天,各位师父们精进学修。我的内心里面时常有这种向往之情,希望啥时候还像刚出家那样,到我们大和尚跟前听听经,学学法,这个就是我的最大心愿。所以,一次又一次地给大和尚说,哎呀,现在要有这样的机缘,在大和尚跟前当当侍者、听听经、闻闻法,那就很殊胜了。

  今天,应该说成就了这样的因缘,把讲《药师经》的因缘来给大和尚、各位师父、各位居士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所得,也就教于大家。那么,《药师经》不知道安排的是几天?看我自己?就是随时都可以停止是吧?阿弥陀佛!布告上说的是多少时间?讲完为止?哦。因为原先的没有了解,原来大和尚吩咐过,就说啥时间你有空了,到昭觉寺这边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始终因为自己水平低不敢应承。但是今天,还是因缘所托,终于还是走到这个地方来了。那么我们就依讲完为止,好吧?

  我们今天讲《药师经》,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缘。在上座之前,大和尚都在说,这几年到处讲经说法的,讲《药师经》很少。但是《药师经》在今天的时代里面应该说是很契机的。为啥呢?因为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两大法统,一个方面是阿弥陀佛,一个方面是药师佛。应该说是针对于不同的根基,来安立的善巧法门。释迦牟尼佛出世,他唯一的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引导大家,要究竟成佛。所以说,万万千千的经典,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能够圆满成佛。

  不管是对自己也好,对众生也好,我们自己圆满成佛,对于自己没有烦恼,没有分段生死,没有变异生死,这个生死轮回的大事彻底解决了。而我们自己的智慧,已经圆满了,对于诸法实相已经完全能够证悟了。这是从自己的角度上来说,需要有一种圆满的结局。对于利益众生上来说,更需要我们圆满成佛了,我们现在看到世间上无量无边的众生,应该说都和我们有因缘。我们今天要想成佛,就必须要发大菩提心,去利益这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果离开众生以外,我们要想成佛也不大可能。所以说,我们发大菩提心,希望圆成佛道,就要在众生当中修学,不离众生而修学,要离开众生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说,我们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也是势在必行。

  当我们面对这无量无边的众生,应该说,许许多多的众生都在受煎熬,万万千千的众生各有所求。你追求这样,他追求那样。唯一的目的呢?也就是想离苦得乐。所以苦海无边,无量的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头出头末。三恶趣的苦那就不用说了,地狱、饿鬼、畜牲,这些苦随便拿一样出来,我们自己都经受不了。就是在人世间,我们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求不得这些种种的苦处。难道是我们所希望的吗?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说,在这个生死过程当中,我们备受煎熬;在这种生死过程当中,我们也许还有这样那样的欲望,想这样、想那样,偏偏求而不得,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钱财,但是想钱想不到。这个世间上多少的人去追求金钱,但是最后这个金钱追求不到手。我们想名利,可这些名利也不好追求。我们想家庭和谐、人生幸福,其实也不容易。在人世之间,我们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我们感觉到人生是苦海。所以说,人世之间的苦,经历过来的人都知道,五浊恶世,人生不太圆满。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够来学佛,无非不过是想追求一条满足自我、提升自我的圆满之道。

  释迦牟尼佛,他就因应了这样的形式,给我们讲经说法。他的目的也就是给我们开示,怎么样才能够离苦,怎么样才能够得乐。那么这种苦与乐,它也是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这个因缘是什么?那就是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因,接什么样的果。你做了善因,你就为这种善因感得的结果也能让人很舒服。如果说我们因为行了恶法,内心里面起了不好的念头,嘴里面说了不好的话,身体上做了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往往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非常糟糕。世间上的人,都陷入这种盲区当中。我们希望追求快乐,希望最求幸福,但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呢?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真正地离苦得乐。所以说,佛教就把这种真实的因果道理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离苦得乐。

  当然,究竟的离苦得乐,那就是成佛,这个世间上最圆满的也就是成佛了。一切智慧都圆满,一切能力都具足,一切实相都能够圆满无余地证到诸法实相。从佛下来,菩萨、声闻、圆觉这一些智慧,应该说赶不上佛陀。这个世间上,最高、最无上、最圆满的那就是佛陀的智慧了。我们今天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智慧,知道佛陀的智慧,也就是希望我们人人都能成佛。但是成佛也不是那么简单!一天、两天、三天,那样修行就成功了吗?所以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也许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也许经过无量阿僧祗劫。所以说,修学佛道应该要有一种长远心,没有长远心是不行的。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出家人、居士,刚刚一出家三天、五天,我们就希望自己赶快成就。一年、两年没有结果了,我们内心就非常焦急。所以说一年、两年看不到结果;三年、五年也看不到影响,我们的内心最容易退失了。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把这个长远的佛道,给我们安了几种阶梯。叫你一下子成佛,也许你很艰难,但是我们一步一步来,可不可以?一步一步来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落实在我们当下,力所能及,能够办到。所以说世间上的一切事业,应该说都是佛陀的现象,都是佛法的现象。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说这个《药师经》主要就是消灾免难,满足于我们自己现世事业的幸福,以此为一种方便,增上,让我们能够发出离心,发究竟的菩提心。

  所以,这对于我们中国的人来说,非常契合于这种根基。为啥呢?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后世的圆满。西方的人也最喜欢后世的圆满。就从我们这个世界上来说,西方世界的科技非常发达,信天主教的也好,信基督教的也好,或者说信伊斯兰教的也好。他们相信的是什么?天堂的幸福。希望后世有个好的目标,所以往生于天堂,继续去享福,他们希望后一辈子能更圆满。但在东方世界,比如说中国,孔老夫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佛教讲究的生死是一种大事,但在中国来说人们更关注的就是现世的利益。

  你看我们这些居士,学过去,学过来,然后把香一插,你听他发个愿,听他祈祷的大多数都是现世利益。“哎呀,释迦牟尼佛啊,阿弥陀佛啊,观世音菩萨啊,你要保佑我儿子长得健健康康,事业能够非常成功,我能够健康长寿,要活一百岁,一千岁。”他所追求的更多的着眼点,是在现世世界。你要想叫他学佛,他说:“学佛有什么好处啊?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实的好处?”如果没有现实的好处,大多数就不愿意去学了。这就可以让我们知道,在我们周围的这些人,他的根基大多数是追求这种现实利益。

  那么佛法针对于这一种根基的众生,那就有圆满的结局。比如说,我们今天说佛法并不在将来,并不在过去,会说佛法就在我们现前当下。每一个人在现前当中,能够把佛法落实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那是人人都能做到。比如说你的心念,如果说有一个不好的思维,它就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我们经常所说,在家里面男人出去工作了一大圈了,然后回来,这个女人在家里面要做脸、做色、做过场。为啥呢?自己需要得到一种承认。得到承认了,得到一种满足了,自己也了当,把这种目标说出来也就得了。但是一般的人就是不说,她要做脸色给你看,要让你猜,要让你去想。想了半天,猜了半天,你还是猜不着,所以心里很烦恼。

  所以说现实社会,我们这些众生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大多数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大多数也不是那么合理合法的。比如说,我们本来是追求快乐的,但是我们的人,偏偏那种思想就喜欢朝那个牛角里面钻,哪里想不通,他就喜欢朝哪里去想,哪里烦恼他就朝哪里去想,欢喜的他偏偏不容易去想。所以今天,你要想做佛菩萨,你就高兴起来了,但是他不会去想佛菩萨。除了世间上的痛苦事情,只要你不想就可以不痛苦,只要你去远离那些烦恼的因缘,你就可以不痛苦。但是世间上的人,偏偏喜欢朝烦恼里面堆。你说叫他不生气,“我怎么能够不生气?周围的人都叫我生气!”你看看,所以我们自己内心里面不能够解脱,往往我们还要怪周围的人。是爱人让我不高兴嘛,是孩子让我不高兴嘛,是左右的邻居让我不高兴嘛,是单位的同事让我不高兴。

  我们总能够找到一种因缘,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把我们自己烦恼,把我们自己不高兴的这种因缘推给别人,推给周围的世界。其实,佛法给我们说这就是错误的一种方式,不应该把这种责任推给别人,而应当在自己身上来承担这种责任。如果不承担这种责任,你要想叫别人给你解决这个问题,那谈何容易。我们看世间上打架的、吵嘴的,不就是因为这个而引起的嘛。我们到处去要求世间上的公平,要求世间上的正义,但是在追求了一辈子,何尝有什么正义,何尝有什么公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目标追求错了。不是说你追求正义,追求公平错了,而是你追求的方法追求错了。把我们自己幸福与否寄托在别人身上,要让别人逗你高兴,要让别人来哄你幸福。可不可以办到?很不容易办到。除非你在多生累劫的过程当中,种了大福德因缘了。如果没有在多生累劫的因缘过程当中,种下大福德因缘,那实实在在的我们现在人际关系就是很糟糕!我们自己所追求的这些东西呢?也就很糟糕!所以说,你要把这种方式方法,要换过来,要当下就能得到受用。

  所以佛法说,你要在现实过程当中来受用佛法。当下就能够受用佛法,原因是你要把佛法用在我们起心动念。究竟佛法与世间上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一般的人,是向外寻求的,但是佛法要求我们,向内寻求。一般人,不明了正确的因果,佛法要求我们从正确的因果开始学习。所以说,因果是世间上法尔如是的道理。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它始终在那儿。释迦牟尼佛出世,也仅仅是发现了这种真理,并不是发明了这种真理,而是真理的发现者。他给我们讲经说法,无非不过也是把他发现的真理,如实地介绍给我们,把这种因果关系如实地介绍给我们。给我们说,我们自己所受的苦,来源于自我的烦恼,我们这一生、这一世所遭的那些天灾人祸,人世之间的种种不如意,也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业报。所以说,你要从因果上着眼的话,那就找到根本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说,我们要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幸福的依托。它依托在什么地方呢?依托在善恶因果关系当中。你要掌握了这种善恶因果关系,你要追求幸福,那就得要从善业当中来。我们自己,要检点这一生、这一世所受到的一切苦报,没有外在的原因,唯一的原因也就是我们内心。我们内心起了贪心,起了嗔恨心,起了愚痴心,起了贡高我慢心乃至起了邪见心,这些根本原因就让我们招致现世的不快乐乃至后世的不圆满。都是从这些因果当中起来的。所以说,我们这一辈子学佛,求助于己而不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的改正,而不求助于那些神、上帝、主。求那些求得到吗?求不到。只有求助于我们自己。人人以自我为依归,人人以因果为依归,人人以诸法实相为依归。依照佛所讲的真俗二谛,如理如法地认知世间上究竟是可以改变的。

  那些苦也是没有自性的,我们人世之间所遭受到的烦恼,那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的思维方法一发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苦乐,立马就能发生改变。比如刚才我们所说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别人,但是别人偏偏不让你幸福。我们要寄托于自己的时候,能够自尊,能够自重,能够自己救度自己,落实在自己的因果关系上。我们要想自己快乐,我们自己心情要愉快一点,要朝想得通的地方想,不要朝那些想不通的地方想。还有很多人说:“哎呀,以后我要是想不通了,我就来出家;我要想不通了,我就来学佛。”好像这些学佛的人都是傻瓜,都是笨蛋,都是想不通了才跑过来。我就跟他说,你这个观点就错了,想不通了你来学佛,你还不好学,这些学佛的人,大多数都是想得通的人。你朝想不通的地方走,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所以说,我们的自心、苦乐依托于我们自心。

  我们自己如果说做得了主,我想让自己快乐我就能快乐,你要不想让自己快乐,你偏偏要朝烦恼堆里钻,那你就会烦恼。所以这些烦恼,惟人自召;这些世间上的苦法,也惟人自召。所以说,我们要懂这一层道理,不要把因果关系抛在一边。我们信佛的,也像信基督、信天主、信上帝,我一信我就得救了。是不是可以这样呢?佛法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好,诸大菩萨也好,也就是给我们讲经说法。把这些经法讲给我们听了,我们自己知道这种道理以后,要把这种道理在内心里面反反复复思维。只有在反反复复思维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才能够加深对真理的印象。我们要理解真理了,我们要深刻地认同真理了,我们自己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所以,最初听上师在讲经的时候,最初听他讲什么话都不太容易听懂,但是他反反复复地说,也就是念念不忘皈依三宝,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念念不忘要救度众生,念念不忘要一戒一定一慧,以戒定慧三学精进修学。这几句话那是常常听在耳边。基本上每一天听上师讲经,我们都要听到他重复好多遍,当时心里面不太理解这个道理,说上师怎么讲过去讲过来,就这么几句话呢?但是最后理解了,这几句话里面包含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所以说,上师圆寂以后,我们也把上师的法身舍利那几句话写来挂在方丈室,现在你到方丈室里面还可以看到。

  这个说的是什么?念念不忘,也就是要在自己内心里面加深这种印象,如果不加深这种印象,也许这些佛法对于你来说都不稀奇。什么因果,什么无常,什么轮回四苦,什么出离心,什么菩提心,也许我们在座的都是耳熟能详,人人都能够讲一大通道理。但是为什么在现实过程当中,我们用不上来?我们的生活依然还是那么痛苦?现实世界依然是那么糟糕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是散乱的。对于这些真理,也许你听进去了,也许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些真理没有在内心里面念念不忘地去思维。就由于我们缺少这种念念不离的思维心,如理思维心没有,所以说我们的心很不容易改正。

  所以,我们经常在想这种佛教的修行,就是那么艰难吗?其实,不是很艰难,很容易做,但是我们就是不耐烦。今天念两句“阿弥陀佛”,马上又转到别的地方去了;今天念两句大威德,明天又改变法门了。所以说很不容易成功,就是因为这个散乱心。虽然说因果你找到了,那么容易就改变因果了?因果要用大力气去扭转它,没有这种大力能,没有勇猛心,没有长远心,那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说,我们的习气毛病,是多生累劫积累在那儿的。我们今天要想改变这些因果,也要用长远心、勇猛心,要经过多少时间的修行。不要有偷心,希望三天两天就成功了,那么容易?这个世间上,追求钱财的也好,追求名利的也好,你就是种一个庄稼也要等几天嘛,不是那么很容易,三天两天它就结果了。是不是那样呢?不是那样的。它必然要有一个过程。

  所以说,能把这样的因果道理理解以后,落实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要一点一点地去做。真实的佛法,我们刚才所说的,要思维轮回的痛苦、生死的痛苦,思维三界的有漏,来思维出离心的好处,来思维菩提心的好处,都要在一点一滴地为善断恶中积累。只有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这些善法欲,一点一滴地对治我们内心的烦恼过错,这样子,在实实在在的修行过程当中,我们才能够真实地受用佛法。所以说,我们在这个地方非常赞叹方丈大和尚,长期跟在上师身边实修实证。也许没有多余的话语,但是就让人很受用,我们见到都是那么亲切。为啥呢?佛法也许不在言语上。刚才和尚在介绍,这个讲得好,那个讲得好,我们说讲得好不如做得好,就是要在这些实实在在的修行过程当中,能够从实际的一种断除过错、积累功德一点一点地去做,佛法才能够真正地受用。

  也许我们的烦恼,一下子不能够完全解决,但是你可以一点一点地解决。今天我解决一点,明天我又解决一点。所以说,那些思维方式不是很容易改变,但是我们一天一天地来。所以说,慢慢地功夫就形成了,慢慢地修行就养成了。所以说,不要把修行觉得很艰深,看得很高远。就要牢记上师所说的话,要把佛法落实在平时的生活过程当中,在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上时时刻刻不忘佛法僧三宝,时时刻刻能够转变自私自利,来为众生服务。我们住在常住上也好,住在家庭里面也好,只要能够对治自私自利,只要能够对治以自我为核心,那么我们的烦恼就能够减少很多。

  这一辈子的烦恼来源于什么地方?就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执着。常常执着于自己。所以说,那些虚妄分别心由此而起,那些坚固的烦恼也因此而起。如果说,不以自己为核心,而以众生为核心,随时随地我们想着怎么样去利益众生,就是上师所说的,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利益众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把思维的重心改变过来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态势就变了。如果说改变不过来,人世之间有钱,要朝我包包里面揣;有好吃的,我首先要享受这个好吃的;有好处,首先看有没有我的份,如果没有我的份,我的心里面就很痛苦。就因为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自我为核心,所以说我们的烦恼才如此深重。佛法无我的态度,实际上就给我们昭示了一个方向,要改变以自我为核心,要改变以自私自利为核心,要从因果当中来着手。

  比如说大乘佛法,将就因果,大乘成佛的因果,他不是依托于自己,而是依托于众生。众生就是我们成佛的父母。所以说,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众生去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这种修行的心就转过来了,那种自私自利心,就转成菩提愿心了。能够把这种思维态势变过来的时候,它就不一样了。所以说,现世之间的因果,实际上就是通过心态的改变,来改变一种命运,把思维模式要改变。原来是一种悭贪心的,嗔恨心的,愚痴心的,今天就要能够对治这些烦恼。以布施、供养来对治悭贪;以忍辱,以平等来对治嗔恨;也有智慧来对治愚痴。你把自己放得很矮,别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个人是凡夫。把自己放得很矮的时候,它就能够对治贡高我慢。

  我们经常来思维因果道理的时候,它就会以这种正确的因果,来对治那些邪见,那些断见、常见错误的因果关系。你就可以对治。只要我们内心里面,有这种对治了,实际上吉祥就在我们自心当中发显了。要消灾免难,就来源于我们心态的改变,它就可以消灾免难。所以说,《药师经》关键是看我们依于《药师经》,怎么来把现实当中的东西能够发生利用,那些天灾人祸,我们怎么杜绝它。今天,也就是从因果关系当中去领悟。

  所以说,你看看,每次到昭觉寺来,会坐密宗堂。每天我们去念《药师经》,差不多每天都要念好多遍。为啥呢?希望现在的世间,都能够离苦得乐,希望我们所有的人,三灾八难都不能够遭遇上,能够逢凶化吉,遇难能够呈祥,世间上统统不如意的,能够变为如意的。但是,你仅仅请这些师傅念经,师傅们有修行能够给你消灾。但是你自己有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说不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要想彻底地离苦得乐,那个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一个方面,我们仰仗于三宝,求三宝加被;二个方面,仰仗于现前的僧团,我们天天请师傅们给我们念经、回向、摄受,这种力量不可思议。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外缘都具备了,诸佛、诸大菩萨、现前的僧团都很慈悲,都能够成就我们,都能够利益我们。但是,我们自己如果不能够从真实的因果当中,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成就自己,那么一辈子我们只能当小娃娃。

  为啥呢?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要人家整好了,拿给你吃,你才吃得到,你自己不能够自己做东西吃,自己没有生产力。我们要想自己有生产力,自己能够离苦得乐,那就不仅仅是要求三宝加被,不仅仅是要求僧团给我们念经,更进一步地就是要把《药师经》的道理要能够明了。明了这种因果关系,明了天灾发难都是从错误的心态,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当中引起的。我们真的要想消灾、免难,那就要从内心里面开始做起,把那些错误的行为改正。如果说,我们不把内心里面错误的行为改正,实际上我们一边在请僧团念经消灾,一个方面我们自己内心里面又不断地想那些不该想的,说那些不该说的,做那些不该做的错事。所以说,我们的起心动念、开眼吐语、待人接物都在造一种业,而这种业最终就是招致苦难结果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今天我想常住上安排讲这个《药师经》,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明了消灾免难的道理。不仅仅是念念经。我们说“念经千卷,不如解经一句。解经千句,不如按照经上的道理,老老实实地行持”。所以说,学佛不要从形式上去学佛,逐渐落实到实质上来学佛。要从那些仅仅依靠佛法僧三宝,到把我们的自性三宝彻底地启用。尽虚空、遍法界,佛法僧三宝不离于我们每个人的当念而远。要从我们的自性三宝当中启用,要知道佛法僧三宝不离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要在身口意三业当中,能够升起觉醒心、觉察心、觉悟心。把这些经法听了以后,努力地来检查自己,对治自己,看看我们心里面有什么差距。这就非常实在了。

  有差距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改变?能不能够改变?所以说,修行在这个地方。所以说有很多同修在说:“哎呀,我修了十年、二十年了,怎么我还没有看到什么结果呢?”我说修行,一定要善巧修行。怎么样善巧修行呢?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修法。为什么要这样修?这样修作用在哪里?它的作用是怎么发生的?所以说在念经、看经这种过程当中,就要明了这种道理。所以说,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种药师经,那就非常有必要。针对我们现在的根基,对于我们现实当中的一切事情,能够从因果上去明了它。然后,把这种因果落实在自己身口意三业当中。把我们自己的命运,自己要承担起来。没有别人,来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

  所以说,要从我们自己行为上来改变命运。能够实实在在地从行为上改变命运,那么自我拯救之路也就开始了。所以说,这个地方应该是非常明显。但是,这个非常明显的道理,我们今天说来就像口水话。而这些口水话,大多数是不为众生所重视的。我们都喜欢什么?非常高深的。学密宗的,一下就想学圆满次第、生起次第。我们学那些佛法的,学显宗的,一般都要求:“哎呀,唯识的道理很精深,中观的道理很精深。”一上来,就要学那些唯识、中观。但是对于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都很忽略。所以说,这个基础没有产生,基础没有打好,我们要想学那些高深的法,也没有办法。

  所以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我们说三世道的次第。次第,不容违约。我们现在开始,痛念无常。要思维这个无常以后,一口气不来,我们堕落于什么地方?检查检查自己的因果关系。这一生,做了什么事情。究竟是善事多,还是恶事多。如果恶事多,那么我们堕落于三恶道当中,将会受无量无边的苦处。如果我们有善法,有清净的愿心,那可以托身到这些善道。但是我们自己检查检查,这一辈子所做的善事,可以说非常非常之少。好不容易发心做点善事,都是不长久的;好不容易能够进入佛法,修行都是有一朝没一朝的,有一天没一天的。

  经常我们的内心,就想着玩儿,就想去贪耍,就想去放逸。看电视、干啥、打扑克牌、赌博这些,我们最欢喜。世间上喝茶、聊天,我们最欢喜。所以说,把这个现实的生活当中拿来一比较,我们是不是真心地修行,我们这一辈子做了多少善事,那就可以一目了然。从这种因果对比过程当中,我们来检查自己,托身于善道的这种机会有多少?没有多少。更多的,非常有可能就是堕落于三恶道。如果说一堕落到三恶道,所受的那些苦法,我们受得了吗?没有办法,受不了。所以说我们学佛,至少能够让自己不堕落,不至于袈裟下失去人生,不至于把这个人皮耍掉。这老百姓所说的“你不要把人皮耍掉咯”。

  这一辈子,这个人生非常难得,但是最容易失去。那个生命非常微脆。心脏病,摔一跤,吃饭咽着了,或者说躺在床上,很容易这个生命就交代了。所以说至低限度,我们修行要能够保住这个人生。怎么保住人生呢?最起码受持中品五戒。能够依中品五戒,好好地修持这种善法。十善业当中,我们不说做得很圆满,至少能够做到中等程度。而且我们的内心,发心要清净。还要有清净的回向发愿心。这种人生,才能够保得住。如果不然,这种人生怎么保得住呢?而这种人生你保得住,还要遇上佛法。所以说,我们要让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辈子比一辈子好,一生比一生更精进,更有善法的因缘。这个时间,那就是要在善法当中不断地去修持善法,积聚善法。只要把这些善法行持起来了,我们最少能够保持这种人生,能够消灾免难,能够让时间上的不如意一点一点地减少。让时间上幸福快乐的因缘,能够一点一点地增加。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最基础的一种修法。

  我们说趋向于后世,趋向于现世。现在生,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一些幸福、快乐、和谐能够积聚起来呢?实际上,当下佛法的一种心态。这种转变,它就非常重要。所以说,药师法门在释迦牟尼佛的整个教法当中,应该说占据了这种方便的条件。让我们对现世的这种苦乐,有如实的一种认知。从因果上来,能够建立一种正确的因果观。知道我们自己消灾免难,应该从什么地方去消灾、免难。把它落实在我们自己内心世界里面。今天的世界,我们如果说它注重于那些究竟成佛,好多人他的根本追求还没有达到这种能量级,他的追求还没有这么高尚。你比如说,很多皈依的,很多出家的。我们问:“为什么出家呢?为什么学佛呢?”他要想究竟成佛的心,在大多数人的心当中都还没有这个概念。内心里面的概念,无非不过是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点。这也无可厚非!人世之间,谁不想生活得好一点?这个发心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要承认这种一般众生的心理因素。

  一旦了解这些众生的心理因素之后,这就是众生的根基。而我们弘法,更多的是要朝这个根基上去作业,一步一步地引导。好啊!怎么样来追求?今天,讲这种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更注重的,是把那些三大阿僧祗劫那么遥远的佛法,能够拉到现实世界里面来。能够把那种增上身,乃至趋向于后世的安乐。我们说后世安不安乐,先不要管它,现在我们能不能够安乐。佛法,能够现在安乐,能够找准这种真理,能够找准这种正确的方法。现在能安乐,他后面也能够安乐。所以,从现在一直趋向于后世,从后世一直到生生增上,一直到究竟圆满佛道。他这种善业都是不变的。它有一种坚实的基础,就是要落实在我们当前对佛法的受用上。如果说当前对佛法没有受用,你要想叫他趋向于后世也不容易。

  所以说,你经常叫他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恒超生死。在一句“阿弥陀佛”当中,我们就能够奠定自己出离生死的大业,就能够解脱生死轮回。但是,多少的人念不起来。为啥呢?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见不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净土五经,我们自己信心又不是很具足。那么我们现在所见得到的,也就是现世的利益。所以,他在现世利益当中,他的心分了大部分走。因为内心分了大部分在现世利益去,所以说学佛仅仅成为了业余的学佛。所以说,经常你叫他听经、闻法,“哎呀,师父我不空呀!要等我空了之后再来!”你看到他都已经七八十岁了,他还说自己不空。说:“老人家你在忙什么呢?年轻时候你在忙,年老了也在忙,到底忙些什么呢?”哎呀,这个世间上人就是不自在呀!年轻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要把自己肚皮填饱,所以说不容易。那个老人走了,后面还有儿子。那个儿子供大了,还要结婚,还要生孩子。到最后,孩子的孩子这个老人家还要照顾。孙子一代照顾完了,也许麽麽一代又来了。

  所以说,这个世间上人的责任和义务有很多,我们的心绝大部分就是分到现世当中去了。在现实当中,如果说不把佛法落实下去的话,我们趋向于后世安乐的,像净土法门,想往生这些上士的一种净土世界,往往我们自己因为在现实当中没有受用。没有受用,对佛法升不起一种亲切感,总感觉到这种佛法离我们很远。就因为这种心,所以说在修行过程当中,那就始终不能够香象过河,不能够脚踏实地。所以说,这个药师经法实际上对应于我们现实世界,把这样的道理就讲得非常非常明了。

  所以说,在以后的这几天晚上,我们都能够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今天,就先把《药师经》的,可以说是一种玄义,就是《药师经》的根本意旨给大家提出来。要是不给你提出来,讲了半天,你不知道《药师经》讲些什么。《药师经》讲些什么呢?我们这一辈子的消灾免难,我们要想得到现世利益,怎么办?就要体用佛法的真理,体认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当中,来反省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通过学习《药师经》,我们就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这种因果关系。能够把这种因果关系,对应于自己身口意三业。这种因果不在外面,而在于每个人的行为。我们自己的行为,不要依赖于别人,也不要依赖于佛,也不要依赖于善知识,也不要依赖于我们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要依赖于自己修行。

  我们修行是干什么?不仅仅是烧烧香,不仅仅是念念佛,而是要懂得这种修法,懂得这种道理。落实在现实过程当中。看看我们自己,把三句话落实好:起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当中,真要把这三句话很好地落实下去了,那么我们心态很好,我们自己不往那种烦恼角落里钻。我们说的语言,是自利利人的,不去说那些长长短短,不去说那些没有意义的,世间上的那些玩笑话,没有实在意义的话,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天。聊过了,聊些什么呢?什么也没聊。无非不过是图嘴巴热闹。所以说,就要把这种彻底改变。

  还要从行为上,要真正的对自己有利益,真正的对众生有利益。你要看这种行为,那是在修行善业。随时随地远离于杀、盗、淫、妄,随时随地能够发菩提心。依菩提心的摄持,让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吃喝拉撒都能够积聚善根福德因缘;都能够把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点石成金;都能够让这种高深的佛法,落实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应该说,我们讲《药师经》,学习《药师经》,应该要把这样的心态树立起来。那就很好。

  看看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时间里面,能不能够把这样的一种目的升起来。所以说,一般法师在讲经之前,先要讲一个玄义。这个玄义实际上是什么?就是讲经的宗旨,讲经的目的。这个要说清楚。你要是把这种宗旨和目的要忘记了,说了半天不知道要干啥。就像我们修行一样,很多人修行不知道怎么修。为啥呢?他没有靶子,没有目标。没有目标,没有靶子的这种修行,那个就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修行。你说那个盲目的修行,我们盲修瞎练。盲修瞎练怎么能成功呢?说:“你为什么要修这个法呀?”他说:“我欢喜。人家都在修,我就修了嘛!”没有对治性,目标不强烈。修了一辈子,人家也在念,我也在念。大威德念,《药师经》念。念过去,念过来,自己到底为什么念,自己不去研究它,不去追究它,不追求这种法的一种目标。

  一切佛法都是对治烦恼,但是我们只能够拿佛法去对治别人的烦恼,不拿佛法来对治我们自己的烦恼,那怎么能够成功呢?也许你说了半天,人家的烦恼被对治了,但是你自己还在烦恼当中。这个就是“马列主义打电筒”,经常去照别人,不照自己。而佛法,最开始就是要建立一种关系,一种方向,要向内心里面回归。要自己检查自己。学了佛法之后,要检查自己身、口、意三业,而不是检查别人。如果说你检查别人,哎哟,完了!那个烦恼就太多了!我们今天,每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不如法,那个寺庙不如法;这个师父不如意,那个师父也不如意;这里的居士不圆满,那里的居士不圆满。我们看看整个佛门,就好像一团糟。其实,是不是一团糟呢?糟就糟在我们自己内心。我们的内心太糟糕了。你的方向用偏了。你去检查别人,去挑拣别人的是非,而从来不挑拣自己的是非。

  所以说,用功夫用偏了。越学,烦恼就越深重。所以说,这样学习,那就越学越远,南辕北辙。这种方向用偏了。你要检查别人的时候,越检查就越多,越看现实世界的一种过患,那就越多。“哎呀,那个现在世界哪里还能够找大德善知识啊!哪里还能够找真正清净的道场啊!哪里能够找圆满的佛法啊!我看现在世界都变了!”什么变了?就是你的心变了,你那个方向用岔了。真正的修行人“他非我不非”,在我自己内心里面对治烦恼。只要你把心用好了,用端正了,一切是非从自心上消,一切过错从自己内心里面来消。这样子,是非就越修越少,功德越修越多。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真实的佛法就在我们内心里面,就像白月一样,初一、十五不断的圆满。一到十五的时候,放大光明。

  所以说,修行应该建立这种方向。如果说最初的方向,你改变了,那就是很不容易成功了。所以说,有一句话就是说“最初,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边”。也许我们皈依也是这样。刚刚皈依,“哎哟,这个佛法好殊胜!”皈依两年、三年,昭觉寺也好,文殊院也好,宝光寺也好。“哎呀,寺庙我走多了,这和尚我见多了。哪个是好和尚?”那个佛法跑到天边去了。为啥呢?因为不懂佛法怎么用功,不懂这种佛法是在回归到内心。随时随地,学了这些佛法,标准提高了。但是这种标准是拿来检验谁的?不是检验外在的,而是检验我们自己的。我们今天的人说这些众生都颠倒。颠倒在什么地方呢?就颠倒在这个地方。不朝里面寻求,而要在外面寻求;不检讨自己的过失,要检讨别人的过失。

  于是,就形成一个强权的社会;于是,就形成一种颠倒的社会。人人你来指责我,我来指责你。这个世间上就充满斗争,充满是非。有这种是非,看谁说得最有理,谁最有力量,谁的武器最先进,谁打得赢谁就是大哥。这不是一个强权的社会吗?!强盗逻辑!而这种强盗逻辑,根本就违背了我们的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所以说,整个《药师经》,我的理解就是要把这种正确的因果关系,要推荐给大家,让大家认知这种因果关系。而且,知道这种因果关系以后,我们能够断恶,能够修善。这就是消灾免难的根本方法。所以说今天晚上,就把这几天所要说的宗旨,先给大家报告。

  时间差不多了,是吧?今天我们就到这儿。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