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第六卷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第六卷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是表达圆通,一般说二十五圆通,这是观世音菩萨到最后的了。观世音菩萨他怎么证得圆通的,他也向佛说我如何证得圆通的。我忆念,就是我想我过去的时候,经过无数恒河沙劫;恒河沙劫的时间很长,而且是恒河沙劫都没有数了,每位菩萨都是经过很长很长的,都如是,观音菩萨也如是。忆念就是回忆一下子,我回忆我怎么入道的就是忆念。我在往昔的时候,无数劫以前,我那时候遇见佛,这个佛的名字(圣号)也叫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发心的时候遇见古佛,在发心的那个佛前,那个佛叫观世音佛,我在彼佛前发的菩提心,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闻法,闻了法去思惟,依法而修,这样得到三摩地,得到成道的。

  因为佛佛都是来度众生出现于世的,每佛都如是的,不论往昔、现在、未来,佛佛道同。佛问圆通的时候,轮到观世音菩萨向佛表白我怎么证得圆通的。我回忆想我过去的时候,这个过去时间很长了,无数恒河沙劫,那时候遇见佛出世,我去亲近佛,这尊佛的德号就叫观世音。我从观世音佛前发了菩提心,佛就教授我如何修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是听,佛说法去听法,听了法思惟法的道理,依着法说的教授去修行得成道了,入了三摩地了。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说的。从耳根闻见法,了达了不生不灭的佛性,这个佛性是本有的知见,凡夫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那时我听(闻)到佛的开示之后,悟得了我本有的佛性,依性而起修,依修而能成道。

  我们经常讲闻法,就是求明白,明白什么?明白我们自己每人都具足有佛性,人人都具足。等你开悟明白了,而后依闻而起修,依修而能证道,所成的道就是佛的知见,成佛知见。这个佛知见是我们原来本具足的。悟就是开悟,开悟就是了达,了达我们的因地本具足的佛性。但是因起无明而起心动念造了业了,完了就要修了。遇到佛,闻了法,就是缘。我们本来具足的佛性这叫正因,本具足的,正因;等到闻法开悟了,就叫了因;从闻思修,这叫缘因。因修而证就入佛知见,成了佛道了。

  观世音菩萨说我在过去遇见观世音古佛,我那时候发菩提心的。我初发心的时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遇见观世音古佛我才成就道业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我们讲觉悟的时候经常这样讲,依教义上讲有本觉、有始觉、有究竟觉,说明这三觉圆明的。本觉,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跟佛无二无别,这是本有的佛性。说明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迷了;咱们讲起信论常讲的一念不觉就是无明,生了三细相,因此愈迷愈深。悟亦如是。因为本觉本具足,迷了;迷了,现在又发心、又闻法,又开始觉悟了,觉悟了又修,修完了又究竟觉,本觉、始觉、究竟觉。这是起信论上讲的。发菩提心就开始觉悟,觉悟了又发心修行,修行而又能成道。假使没有发菩提心,你所做的事业、所修的道业都是魔业。忘失菩提心,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忘失了,凡你所修的不是正业,都是魔业。因此发菩提心是第一位。在华严经上讲你忘失菩提心了,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全是魔业。华严经引的故事,过去有菩萨在往昔遇见佛他发过菩提心,在以后他历世修行的时候,他把他以前发的菩提心忘失了,不记得了,那么他所修的世出世间法都是魔业。

  世间一切善法,何以称为魔业呢?咱们讲五十种阴魔的当中,那个里头说声闻、缘觉没有发菩提心,虽然证得缘觉、证得阿罗汉果位,但是没有发菩提心,忘失菩提心,全属魔业。这是华严经这样讲的,不发菩提心所修的业不能成佛。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在我们讲大乘起信论跟大家讲了很久的,起信论上讲菩提心具足三心,得发三心。一个直心,直心是正念真如,就是直接正念自己法性,既不着有,亦不着空。菩提心就是智慧,发了菩提心,你就有了如如智慧来契合你的如如的理,这个是直心正念真如。第二种菩提心的含义是深心,乐修一切诸善法才叫深心,就是菩萨行自利利他一切法门。第三种叫大悲心,发了菩提心的人要念众生苦,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行菩萨道。在这种当中众生有两种生死,一个是分段生死,一个是变易生死。菩萨行菩萨道,劝众生先了分段生死,完了再了变易生死,这就是发菩提心的用,用在度众生,使众生了生死。因此要想成佛,究竟成就道业,必须得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得十方诸佛护念,加持你,这是华严经这样讲的。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发心必须得行道,发了菩提心,修证菩提道。闻是听到,闻了法之后,你必须要修道;闻了法要依教而奉行,依法修行。在这个法会当中,如何修行才能契入?佛在前头的二十五圆通都是选契入的,门门都可契入;发了菩提心就能证了菩提果,以哪一门最圆通。但是这个大家得这样理解,因为咱们是讲楞严经,是指娑婆世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是这样子的,只是做娑婆世界说,其他的世界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在这个世界说楞严经,说此方,这个一定要记住。经上有很多的地方,我们生在娑婆世界,只是说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最圆通的是耳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特别注意此方。二十五圆通只有耳根圆通,这是此方选择的,从闻法明白道理了而去行。你若不闻,如何去行?必须先闻法。而且在此段的经文,解六结,越三空,从浅至深,要销灭五蕴,要修证了义。但是最初从闻开始,闻是什么闻?从耳根开始,从闻法这为最殊胜。只是此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为你修行最方便最捷径闻法开悟。

  闻中不是肉耳之中,经文上讲闻中,闻中不是你肉耳,是说你下手起修的地方。耳根是你下手最好的一个门径,进了门就入室了,就是以闻性来照你的理境。从本觉的妙理,由你开始始觉的闻性,以闻性产生的智慧,以闻性的智照理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但是这个闻如何理解?我们这个肉耳,这个耳朵是色尘,浮尘的色法,耳根是色法;耳识来分辨,耳识随你闻到所听的声音来分辨。耳、耳识、耳根都不是入道的。若离开耳根、离开耳识,又从哪入道呢?闻中这两个字,不是肉耳之中;那若离开肉耳的浮尘色法,又从哪去闻呢?这要靠修了,修就是你的观,你如何观。此段经文闻中所拣的见,咱们前头十番显见那个见,闻中,就你耳根听闻的时候,你怎么样去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入流亡所。古观世音佛教授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菩萨就从古佛教他从闻中开始,闻是闻慧。思跟修,你闻了才去思,思了而去进修,这样入三摩地。入流亡所,入流是对流言,耳根闻到声音来照你的性体。入流亡所,先从耳根入手,从闻思修,不假耳根闻法你如何去思。但是你以耳根接触外边的声尘,耳根跟声尘的接触,这叫入流。以观的智慧,这个耳门是所入,所入的声音,这是缘起。流入的因缘,你的耳根了达这个闻性,了达这个耳根的闻性。

  这个意思就是你闻到一个声音你要思惟,入流就是思慧,思而后有种观,观照那个智,从闻思修思那个观照智慧,不是识心的分别。同时你要起个问号,能闻的是什么?所闻的又是什么?入流亡所,那个音声进来时候,声音是声尘,你这耳根的闻根对到外边的声尘,你加一个思惟,加一个问号,能闻的是谁?所闻的又是谁?谁的意思就是代表意思,能闻入于耳闻,能闻的是尘,所闻的是根,根跟尘产生中间一个识,就是辨别的,这叫入流。亡所,有的声音就是动的声音,声从何来?声的所来,就是能来的声音,这是尘。所闻的也是尘。声尘是假的,要离开声尘。入流,就是声尘入到你耳根。声尘入到耳根,能闻的根跟所入的尘全是虚妄的。

  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凡修禅功者,贵在入流耳,这几句话大家可能没办法懂得了。永嘉禅师解释这几句话,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凡修禅功者,贵在入流耳。这要参的,咱们来给它解释。

  入流亡所,你这个闻性(能闻的闻)它属于断灭,不是常的。返闻,你回光返照这一切闻都是动尘。动,你静下来、静下来,闻的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在你闻见声音的时候,你观想的声尘,声音的生起,声音的灭;有声说了,生起了;声灭了呢?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入是声,你返闻声不存在。当声音动的时候,属于动尘,这是动;声音没有了,是静。单是个动静可以失掉,你闻失掉没有?好比你耳朵听到声音了,声音没有了,声音停止了,但是能闻的性失掉没有?声音没有了,闻性还存在。在文字上你就不能相通,这是闻性不灭。声出于闻,闻有生灭,你能闻的性不生灭。声音的生起,声音的声灭,你的闻性是有、是无?闻性非有非无。就像说我们的心,心生起了,有念头;心没念头了,你心还在,心不随它念头生灭。闻也如是,有声音你听见有声音,声音停歇了(外边尘)声灭了,没得声音了,这叫声音的生起声灭;跟你的耳闻能闻的闻没关系,闻不随着声起声灭。这就是入流。

  入流就是你修圆通观的时候,亡所是外边那一切的声尘,有了声音你闻到了,声音停歇了,没有了,闻不到了。能闻的在什么地方?不是耳朵,这就是心。咱们说万法唯心,怎么样去理解心?比如流就是心,流非亡、非不亡。你心不随着声音转,有声音你就听得到,没声音你就听不到,但是你心不动,心是不动的,你先把它定下来。入流,外边的声尘跟你的觉(闻到的闻这是觉性)合了,声音跟你的闻性合了,这叫觉。声音没有了,你觉性失掉了吗?不会吧!这边来个声音,咱们听到了;这个声音没有了,声音断了,尘断了,尘没有了,你这个闻还在;再来,你又闻到了。这边打鼓你听见了,那边打钟你也听到了,人家跟你说话你也听到了,你是圆融无碍的。声不随着鼓声而灭,也不随着钟声而声起,无量声音的声,这叫背尘合觉。

  因此声尘并不是因为声尘有你耳根存在,因为声尘没有你耳根不存在了,你那个耳根的根性永远如是,不随尘转,这是入流亡所的意思。有动尘,一切的动尘它的一切动,一会儿它就不动静下来了,那你的闻性不灭的;它有就闻,没有你这闻性就静下来了。有声掺在那个闻中,它的声音是自生自灭,跟你闻性无关,这样你就懂了。

  能所两个都属于尘,有声音、没声音属于尘,但是你能闻见的这个尘性,闻见尘的这个性它是寂静的。不论动相、静相,动相你闻性不生,静相你闻性也不灭,这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在文字上你还不容易理解得到,你想这个问题就好了。声音来了就闻,声音过了就不闻了,你能闻的这个体性不随有声无声转,就是这个含义。这就是你遍入一切法,一切法都如是,你的体性不随动静二相而转。动,体性就闻到,或者你的性感觉着动;不动,静下来,你的体性也就不随那个动静相而转。这个应当懂。

  入流,就是合觉的意思。亡所,就是六尘跟它相应了、不相应了,就是声尘销亡了,你那个定功的力量不随着尘转,就是离尘的功夫。当你有定功的时候,声尘来,不动!这叫亡所。入流亡所,当你合到觉,你这个心合觉亡所,一切尘跟你不相干了,叫背尘合觉,就是一切尘境你觉性自然静,不随尘转。这是妙奢摩他路,巧妙的修行方法,这是入流。亡所,就是一切的尘,色声香味触一切尘境,你跟它不相应了,销灭了;你若跟它相应,没有定力。就是你定功得力了,离开尘的功夫了,声尘不亡而自亡,这叫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解结的亡所,一切动结皆亡。但是这是静境。不住静境,再向前进修,既寂之境全是尘,静是静尘,动是动尘,与你心了不相干。动静二尘皆能不动,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的尘相,静的尘相,它们都不可得,了不可得。那你到这个功夫了,就是动境跟静境全解脱了,这一解脱了破色阴。

  前文讲觉所觉空是说你所证的境界,你声闻皆尽了,根跟尘全脱了,觉所觉空就是根尘脱落,能觉所觉都空了。能觉的是智,所觉的是境,心亡境寂两俱空寂了,就是没有一切对待法。在圆觉经上讲幻尘,就是前面境界相灭了,幻尘息静了,静下来了,那你的幻心也寂静下来了;幻心灭了,幻智不生;幻智也灭了,一灭一切灭,非幻不灭,一切皆是幻境,这叫圆满镜智。

  空,觉空,觉悟到空,空觉圆满,空所空灭,空结就是一切都灭,空即觉所觉空之空。空,我们感觉着空,感觉着空不是真空,感觉所觉这个空是假的、相对的,相对有而说的。咱们一般认为空,空还是结,也要把它解除,空所空亡,二俱不在。在你空性没有圆满的时候,空理没有究竟的时候,你认为空是空,这个是理上的法爱。咱们二乘人除了人空,他没有达到法空,他还有法爱。必须得人空法空,圆满的空性叫空所空灭,解释空所空灭的。能知空的智慧的境界灭,再把能灭的灭也把它灭掉,这叫生灭既灭,把生灭的灭掉,寂灭现前,这才能灭结使。你若能感觉的灭,灭什么?灭有相,空就生了。空灭灭生,就是六尘结使这一切生灭法都解除掉,这叫解六结,越三空,六根门头都清净了,得越三空才达到寂灭。寂灭现前就是不动的意思,不生不灭的意思。

  观音菩萨在古观音佛所所授给他的法,就是解结修证。前头解当解开的解,后头结是所结的疙瘩所结的什么都解开了,一切惑业都解开了,无二无别。这样的时候寂灭现前,才入楞严三昧。什么地位?咱们讲华严经初住,十信满心。这个不是究竟的,这是初步的,就是分段的。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因此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这段文非常生涩,可能一时还不能理解。你离开文字不要看经文,你去想解六结,越三空。一个是我们的烦恼,烦恼的粗烦恼,粗烦恼就是人家碰到我们了,我们心里不高兴了,或者心里无缘无故起的烦恼,这属你身心当中的粗烦恼,粗惑不是细惑,这全是世间相;等你世间相灭了,世间相降伏了,不能说灭掉,细惑才能生起。咱们现在都是粗惑,细惑咱们还见不到,因为粗惑就障住了,见思烦恼,见惑或者心里想出一些,乃至对待境界相所起的,这都叫粗;把粗灭除掉,细惑才现前,这到你思上了。咱们现在是闻思修三慧,咱们现在闻慧刚刚生起,思慧修慧还没有,不能断惑。惑的意思就是障碍你的智慧,讲迷惑、迷惑,你没有智慧才迷惑,你有了智慧就不迷惑了。我们现在执着我很严重,法咱们还谈不到,咱们见惑非常重。上来所讲的都是菩萨断思惑、断烦恼惑、断无明惑。好,今天讲到这里吧!时间到了。【以上文字依梦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请参考】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以下都解释观世音菩萨的。观世音菩萨在修道的时候,证得圆满的本觉的本体,证得圆通了。这个圆通包括菩萨的因力修行,修行所得的根本的体,从这个体而起的利他的妙用,就是自利利他二殊胜。因为证得这个体了,这个本体与十方诸佛本觉的妙心合为一体了,同一慈力,下济众生。体必俱用,用就是含摄利一切众生的妙用。获二殊胜是自利利他,这两种都殊胜。就是从得果,从果上而起的妙用,在果上跟十方诸佛妙觉的明心合为一体,与一切诸佛同一慈力,慈愍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祈佛化度,得这两种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从何而来的,观世音菩萨自说,这以下这一段经文专讲三十二应,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妙用无方,这些都从大慈大悲而产生的。再说根本二十五圆通的时候,独显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证得耳根圆通了而产生这些妙用,上与十方一切诸佛同一教化众生的慈力,下与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脩。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观世音菩萨就向释迦牟尼佛说,世尊,这个世尊指着释迦牟尼佛说的。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脩,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这以下这一段经文全讲的三十二应。这个世尊就是称呼释迦牟尼。因为我在佛跟前,蒙佛慈悲授我闻熏闻修,这个闻熏闻修的金刚三昧,为什么前头加个如幻?如幻是指着体上说的,就体而言,一切利益众生的妙用如幻,像幻化一样。我虽然证得实体了,就像利益众生一切事业像幻,幻者不是真实的,从体而起的一切妙用,在六凡一切有情世间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究竟无生可利,也无佛果可证,所以这个如幻两字就形容这个意思。虽然利益众生,修成佛果,我没有半点执着。这形容解脱无明,根本无明解脱了;就是咱们讲那个“一念不觉生三细”,那个细念没有,等于究竟成佛。

  因为我供养观世音如来,过去我在发心因地时候,观世音菩萨自己向佛表示说,我因为供养古观音如来,蒙如来授我如幻三摩地,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在这个时候因我证得的与佛同一慈力,能够现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现何身,能入一切国土。众生所依止的依报就是诸佛国土,诸佛所教化众生的也是一切国土。

  这个金刚三昧怎么样修持的、怎么样熏习的?这个金刚三昧是比喻。我从刚开始发菩提心,那个叫始觉智,在开始的时候照我的自性,就是返闻闻自性。返闻就是修行,照我本体的功德,依着这种返闻闻自性的修法,修无所修,所以如幻就是这个含义;无修而修,没有半点的执着,没有半点的意念。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所以像做幻化的事情一样的。

  说:利益众生现三十二应,不是有吗?这个有是非有,有即非有。但是修成的三昧叫金刚三昧,这是三昧的名词,这叫能照的智慧,所起的智慧。以这个智慧把“色、声、香、味、触”五尘五蕴全破除了,这就叫解六结,越三空。解除六结,人空、我空、法空,人法俱空,达到一切法不生不灭,彻诸法的源底。

  三昧就是正定,这个时候我达到的与佛同一慈悲,证得耳根圆通了,与佛同体,不但体同,大用也同。所以佛有三十二应,我也有三十二应,令我身成就三十二应,能够至一切佛国土利益众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世尊,这是观世音菩萨称释迦牟尼佛的,对释迦牟尼佛说的。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是说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凡是有求他的。一切菩萨都求成佛,都志在菩提,都想成佛。观世音菩萨就说我就现佛身来度他,令他成佛。咱们前头讲过好多次,凡是成三摩地的叫正定、正受,就是得到三摩地的定,又叫三摩提,也叫三昧;不管名字多少差别,就是正定、正受。我给他们说法,令他们各个都得解脱,这是胜解现圆。胜解现圆,就是随他所修任何法门都能够圆满。因行圆满,在因地他发了心,完了修道,一定得到解脱,所以非常殊胜就称圆满。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是在有学位的修道者,他想修静、修定、修妙明。这个胜妙现圆是指着二乘境地说的,不是究竟的。就是自己静处,不假思,独觉,这是单说独觉。独觉是处于佛不出世,他自参自悟,从有学位到无学位。寂静妙明,胜妙现圆,这个是独觉所修的,我就给他说法,令他解脱。因为独觉他是观一切事物的变化,没有佛出世的,他觉得这一切诸法无生,明白了,明白诸法无生,这就是胜妙现圆。他能够自己习定,定下来就是寂静妙明。他有这样志向的人发这种心的,我就现独觉身给他们说法,令他闻法解脱。这是一种。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个是闻佛十二因缘的教授法,秉佛的十二因缘,让他悟得无生的道理,就是断十二缘。缘断的胜性,就是他在流转门迁流不息的轮转生死,他得到断除了,就是还归归自性,能灭一切诸生死,就叫缘断胜性,胜妙现圆。遇到这一类的众生,我就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个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就是觉悟无生的道里,说缘觉就是还灭,还灭门,从流转门到还灭门,从轮转生死到灭诸生死,还归他的本性。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诸有学位,就是没有成道之前的,就是见道位,在我们学法相的八忍、八智、十六心,修修这类四谛法的能够证得涅槃。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世出世间,这个名相是很多的,八忍、八智、修十六心都属于四谛的,断见惑,观一切法空,四谛法空,在理上空;到修道位,断三界的思惑,八十一品的思惑。胜性属于苦、集、灭、道的灭谛,就是无生之性圆满的时候,胜性就现圆,所以得四谛空,修道入灭尽定,胜性现圆。观世音菩萨说我就在他的身边现声闻身,说四谛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不是求圣道的,求梵王身的。在欲界的众生他的心明悟,明悟什么?断欲。梵王,咱们经常在名相讲六欲天、十八梵天。梵天都是化生的,断了人间的欲念。那六欲天呢?天愈高层次欲念愈轻。跟人间一样的,天人也有男女、也有夫妇,到六欲天以上没有了,梵天纯粹化生的。明悟了欲心,对于淫欲的事情断除,心得明悟。因为感觉着一切欲为招苦来的根本,由爱而生欲,先断爱。身是因欲而有,由爱生欲,爱而有欲的时候就有身。男女在人间、欲界天他还有身,在梵天没有了,梵天是清净的。这就是生梵天一个因,你要想生梵天,必须得断欲。所以现梵王身。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假使一切众生有发心断欲的,想到梵天当梵主,当天主统领一切天人。有在帝释天的,为帝释天六欲天主的,统领诸天,我在彼前就给他现帝释身。一个是现梵王身,一个是现帝释身,这是两种的。帝释以下的就是人道、天道的开始,就是初天二天的天人,为忉利天主。初天是指着四天王说的,帝释天是指着忉利天说的。忉利天又叫三十三,为六欲天,就是第二天。在佛教授当中,须弥山顶东西南北每一方各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加上帝释天,就是三十三天,帝释天作为天主,他住那个城叫善见城,统领忉利诸天。若有这类众生发愿要当帝释天天主的,观世音菩萨就示现给他说作帝释天的天主得有些什么条件、得怎么样发心,必须得具足五戒十善,才能做到六欲天天主。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众生他想身心自在,身体自在,游行十方,就是自在天,我就在他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他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指欲界天天人说的,他想得身体飞行自在、虚空飞行,我就示现给他说自在天的天法让他得生。大自在天是到了有色界的顶天了,其他的经论上说叫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的天王三个眼睛,中间有个眼睛;八臂,咱们是两个胳臂,他是八臂,骑着白牛,拿个白拂尘,经常在虚空飞行,叫大自在天。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统领鬼神八部众,这都是护国的,这是神类的。天大将军身也得持五戒、行十善才能生到,他是统领鬼神的。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四天王我们都很清楚的,天王殿,四大部洲有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居在须弥山的山腰,也是帝释天的臣子,但是他属于外天;帝释天统领四天就是这四天,四大天王天;每一天又统领八天,四八三十二,加帝释成为三十三天,就是咱们平常多数讲的。咱们不求生天,咱们要生极乐世界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想要驱使鬼神,想作天王,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是发愿想当四天王的,我就示现天王身来给他说法。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就是想当皇帝的。这个想当皇帝的有几种皇帝,咱们经常讲的金轮、银轮、铜轮、铁轮,这叫四轮。金轮王王四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铁轮王王一天下;乃至于像我们人间这些小国,这叫粟散王,粟散王统领一个小国土的人民,这个国也有大小,人民也有多少。

  咱们一般说金轮王就叫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他具足有三十二相,跟佛相似的三十二相。因为他一生下来金轮现前,他可以乘这个金轮飞行四大部洲,王四天下。他自然有七宝随身,有金轮王的王座从空而降,他要一到哪儿去,乘上那个金轮飞行四天下。他一天乘这个金轮能至东西南北四大部洲,所有国家都得服从他的,但是他是以十善业化度这个世界。二者是银轮王,他的宝轮现的是银,不是金,也不是铜。但是不能游行四大部洲,只能游行三洲,东、西、南,北俱卢洲去不到,王三天下。其次是铜轮王,铜轮王游行东南二洲,北俱卢洲去不到,西牛贺洲去不到,铜轮王只能到东胜身州、南赡部洲。四是铁轮王,有铁轮现前,只是南赡部洲一洲,所有的各国归他统治;那个时候印度阿育王,就是造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阿育王塔那个。其他叫粟散王,每个各个国家小国都有个粟散王。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前头是众生发愿要做轮王,或者想做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你都得修十善业;不修十善业做不到,有的加五戒。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大富长者,就是在一个种族、在一个地区,有威望的、有德望的,在印度讲种姓名贵,是刹利族的,贵族大家庭的;或者作宰相、作丞相、作大臣的,就是朝中的老臣;还有大富长者,财富很大;还有威猛,威猛就是那些武将将军;还有智深,有智慧很大的学者;还有年耆,就是老年人有道德的;第七,行为很端正、很规矩的,足给一方作模范的;有的礼备,礼备这一类人专门讲究威仪的、讲究庠序的;还有为国王所称赞的;第十种是下归,就是人民很依归他,很多人很崇拜他。作为一个长者,你得具足这十种德。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讲有一些人生活很优裕的,谈古今的名人、辞章的典句,处世就是他不愿意参加功名富贵,处于清闲的,心恒清净的这一类人叫居士。咱们一般称居士是受过五戒的,行十善业的,叫居家的人;居家人而做一切好事,在家修行的,咱们都叫他居士。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宰官身层次就很多了,乃至一个县长,县大老爷也是宰官,管一个县;乃至州,乃至省,这个包括很多层次的。就是辅佐国家的官吏,咱们就作这样解释。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算数或者是学术,这个是专门指学者说的;在印度说婆罗门教,所有婆罗门都是学者,像大学的教授,各个学校的老师,就属于这一类的。我为其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观世音菩萨对于比丘,现比丘身教化比丘。就是求戒律出家的人,这是比丘。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比丘尼了。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就现优婆塞身,就是在家男居士给他说法,让他持五戒修行。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个不要解释了,自己都清净了、都知道了。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脩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几段在现在当前世界男女平等,女性作部长的、女性作总统的都有。现在是比这个更进一步了,以前女人只能在家庭里头烧锅煮饭、敬奉翁姑,这是女人责任。现在不一样了,这段经文跟咱们现在对不上号了,现在男女平等。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终身不娶的,独处,在我们古来叫处士;这不是指着小孩说的,就是他终身不娶,都叫童真入道。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女人叫处女,不嫁,不与男人结交,自己独修,这叫童女身。观世音菩萨都示现,对待哪一类众生,三十二应示现度哪一类众生。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前头讲的是人道,这里讲的是天道。有些人发愿生天,愿意作天人,但是天人也是无常的。天人他喜欢天身,如果是寿命尽了,五衰相现,他所戴的花冠陨落,不喜欢他的宫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示现天人给他说法教化他。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龙有种种类类的,不是咱们说的那个兴雨住海里头的,还有守藏龙,龙有很多的种类,守宫殿龙。兴云布雨是一类,还有开渎江河的,种种类类的龙。不论哪一类的龙它有三种过患,第一个热沙炙身,那个沙子到它那龙甲里头去,烫得不得了!但是它能变化人,龙能变化人。那时候我在北京住在白云庵,白云庵的隔壁到夜间十二点叫夜市,也叫鬼市,就说这个龙化现人身到那个鬼市里去卖东西。过去一个老和尚发现,说这个是个龙来卖的,他就跟它买,买它的东西。这类事情都有,就是龙示现人,所以到人间。但是有时候龙现的是蛇形,龙蛇混杂咱们都知道这句话,龙有时候是现的蛇的形状。这个龙叫诸龙,兴云降雨又是一种龙,守护仓库、守护藏的又是一种龙,龙有多种。在长阿含经上说龙是热沙炙身;他的龙衣(宫衣)被风一吹就能坏,这是第二个困难;第三个大鹏金翅鸟专以龙为食,这是龙的苦难。大鹏金翅鸟这类鸟专吃龙,龙王向佛求救,咱们看到佛像有时候头顶上有个鸟,佛把它拴住了,不许它去吃龙,那个鸟就是大鹏金翅鸟。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一类鬼,药叉也叫神,鬼神之类的。咱们翻捷疾,行动非常快;又翻叫勇健,非常暴恶的,这类神非常暴恶的;有地行的、有空行的、有飞行的,咱们叫夜叉,经上的名字叫药叉。

  【若干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干闼婆咱们翻叫香阴,这些都是八部鬼神众的,他们住在须弥山的南面,须弥山南面叫金刚窟,是他们的住处。这种神见不得酒,也见不得肉,惟以香来支持他的身体,,叫香阴鬼。

  【若阿脩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脩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阿脩罗咱们翻成华言叫非天,有天人之福,没天人之德;也行五戒,也作善事,但是瞋心非常重。有时叫阿修罗,夜叉、罗刹属于这一类的。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紧那罗咱们翻疑神,怀疑心非常重,形状似人,但是脑壳有个犄角,咱们有时候叫独角兽,跟那兽类一样的,人家见他就生怀疑。在唐朝的时候,这类的众生会唱歌,又叫歌神。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叫地龙,翻咱们的华言叫地龙,他用腹行,跟蛇一类相似的。他很苦,因为他的心非常愚痴,瞋恨心非常重,又多怀疑,又多瞋恨,所以感这种报。这种就是山里头那大蟒,体积很大。

  【若诸众生,乐人脩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乐人脩人,就是人道之后生生世世为人。人身难得,得了,好乐修持人道,来生好不失为人,叫乐人脩人;或者叫乐(音:要)人脩人,我都翻乐人脩人。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示现同类摄。天龙八部不尽的,不属于天龙八部,额外的,这一类的叫非人;但是也不是畜生,若是畜生就堕落天龙八部之类;但是他又不是人类,这一类众生他一转生是转为人道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脩,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这叫妙净三十二应。观世音菩萨能够顿现,三十二种的身同时现,所以妙净;现三十二应的名字就叫妙净,总标这三十二应的名字就叫妙净;能够一时顿现三十二身,能够各各别别的现。所现的身相就叫净,但是顿现就叫妙了,三十二应同时顿现。又者无所染,示现哪一类众生不沾哪一类众生,不受众生的染法所染,纯净无染,所以叫妙净。妙净而能现染身,在染身而不染,就叫妙。妙的言语就是不可思议,拿语言没办法形容,想也想不到,就叫妙;净就是清净无染了。

  这就证明说观世音菩萨圆通无碍,所以现的三十二应,乃至于现国土,乃至现非有情,不是有情也能示现。这是怎么来的呢?是观世音菩萨三昧修成的。闻熏闻修,现三十二应不假作意,不假作意是无作,妙力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就是有这种力量,是自在的、成就的,这叫圆通无碍。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世尊,观世音菩萨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利益众生的就做这些个事,就能够示现这些个身而能利益众生。这个世尊是观世音菩萨称释迦牟尼佛的,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十方三世这个面积就广了,十方无界限的,所有有情的世界,乃至于他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三世,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是六道,十方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于一切畜生,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过去世的天人、现在世的天人、未来世的天人,同一悲仰,都求佛加持,求佛说法,跟他们是一样的。仰是仰望的意思。悲是心里头含着很多痛苦,求佛慈悲的,求佛法的加持,悲心就是痛哭流涕那个意思,形容词。这是三十二应。

  还有十四种功德。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十四无畏。三十二应,十四无畏,这是他耳根圆通,返闻闻自性,所证得的本妙觉心。觉心所示现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跟他们一样的求诸佛菩萨加持的,同一悲仰。

  返闻闻自性的那个闻就是内修,闻到十方诸佛的法内修他自己的智慧,从始觉开始达到究竟觉,照彻他心底的本源。所以这个不动不坏三昧的名词,观世音菩萨所证得的是金刚三昧,从闻思修入金刚三昧。以下就讲这个无畏,一切无畏。先讲八难无畏。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不自观音以能观观于所观,能观的是智慧,能观之智是照了的意思,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咱们念心经念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他能观那个智慧,他的智慧光不向外照,返向内照,照见五蕴皆空是内照的意思。那么能观的是谁呢?能观是他的自性,说他观世间的音声。这个能观世间音声的是谁?照性,能照的照性。内伏己心,外离一切尘,背尘,背外边的尘境合归于心,叫闻熏闻修。无作妙力,就指这个金刚三昧说的,这个金刚三昧是无作的妙力,以这个力量加被十方一切苦恼众生。假使有一个众生称我的名号,一切众生观我的音声、称我的名号,他苦恼就断了,就歇下来了。这是苦恼众生观我的音声、念我的名号,就能得解脱。

  这个观不是眼睛看,心想。我们念观自在菩萨,他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但是我们要学他,我们想断苦恼,你得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意思。观音、不自观音、一切皆观音,以观观者就是不自观音的意思。所以能令十方一切苦恼众生,观音声,得解脱。这是第一。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假使遇到火难了,大火烧你了,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在返闻闻自性。所以你在你六根当中,“见、闻、(臭+鼻)、尝、觉、知”旋复,这六根旋复;旋复就是回光返照的意思,知见旋复,不向外照,回光返照。火性是空的,观空!自性是真知真见,都用在耳根上了。观世音菩萨是用耳根圆通的,返流,入流的功夫,返闻闻自性的功夫;脱声,脱离声尘,返闻闻自性。内四大,外四大,它是互相交流的,世间地水火风跟你内四大地水火风是合的。

  知见旋复就是成了道业的时候,六根“见、闻、(臭+鼻)、尝、觉、知”返观观自性,旋复的意思,把你缘尘这个妄知妄见,回归你自性的真知真见。妄知妄见旋复回来,发明你自性的真知真见,这就圆通了,一旋复就圆通了。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返闻闻自性证极法界,所以他产生了威神无尽。观世音菩萨有这种的大悲威光力量,所以一切众生你遇到灾难的时候,你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灾难就消失了,你恐怖的心里就定下来了。但是这个平常也得有功夫,平常没功夫,遇到什么难的时候,你心里还是不能安定,知见旋复的功夫还没有做到;必定知见旋复了才大火不能烧。为啥?火性即是空性,性空,一切诸法皆息灭了。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前头是火不能焚,现在是水不能淹。旋复,就是返闻闻自性那个性体旋复。所以观,这个观是见是心,不是眼睛那个见,心见,咱们所说那个知见那个见,这个见就是观性,回归返闻闻自性。大水水性跟你闻性是一个,所以大水所漂,水淹不到你。遇到什么难一切无畏,火不能烧,水不能淹。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遇到一切灾难了都能消失。因为前头讲了把这第六意识一破,返闻闻自性,虚妄的想像息灭了,杀害众生法身慧命的就像罗刹吃人一样。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心不缘尘,不向外缘尘;向外不缘尘,向内不循根转,根尘不相结;不与根尘相结,识心没有了,识心就灭除了,这一切的妄想全断绝了。妄想一灭,心无杀害。因为心无杀害这种威力,就产生了入火不焚,入水也不淹,效果有这么大。这是观世音菩萨证得的,但是你得修成了才有,你得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了,那一切众生就是到了鬼国去鬼不能害,到了水里去水不能淹。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不但水火,刀兵劫(刀兵的难)也没有。什么力量呢?返闻照性,就是这个力量。本觉的内熏熏你一切的妄闻,一切妄闻转成真闻。耳根如是销妄复真,六根悉皆销妄复真。观世音菩萨以自己自证的金刚三昧,不坏的本体,把自己证得的加被给一切众生,令这一切众生在被害的时候不被伤害。所以“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就是伤害不到,就有这种力量。

  六根销复的含义,六根恢复于原来的自性的本体,自性的本体是真空的。一切伤害能伤害到真空吗?真空所现的一切都是妙有,妙有非有。旋复就是回复于真空。因此空的,刀兵水火一切伤害伤害不到。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割水割不到的,刀能斩水吗?亦如吹光,光能吹灭吗?光能吹断吗?因为性无摇动,自性无有摇动。今天就讲到这些吧!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旁,目不能视。】

  我们前头第五段讲的熏闻成闻,所以闻熏精明。因为熏闻成闻的六根销复了,“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都通于声听,闻声而能进道。令一切众生在被害的时候,如果刀兵劫被刀兵所坏的时候,如果这个时间你能念观世音菩萨,或是你返闻闻自性,这个灾难就解除了。这是人间的灾难,现在我们念这段经文是鬼的灾难。所以闻熏精明,明遍法界,你返闻闻自性熏习你的修,使你本俱的真精妙明的本体显现了;显现的时候有种光明,有这种光明的时候能令众生不受一切灾害。这个是指着观世音菩萨他所修行的,闻熏精明。闻熏,闻是返闻,修是熏习的修。

  举个例说,我们大家在这个道场当中,你自己没有什么功力,但是例如你来听经,而你在这跟大家共同念佛、跟大家共同学戒,这个都叫熏,熏习你那个心。闻熏精明是返闻闻自性,返闻闻自性就是我们自己本俱的真精的妙明本体自己发出光明来,这叫耀性发明,这个我们大家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我们的功力还没到那个程度。现在我们每天你念经修行,就是你上殿过堂跟大众一起的念经,乃至你自己进修,这都叫修行。就是把你的行为修理修理,修行就是修理你的行为;口里头不乱说话,不利益众生的话不说,不利益三宝的话不说,这是语言;身体的行为,例如现在我们在这个寺院里头大众共同的共修,单独行动很少,除非你负有责任。我有时候每天到这寺院里头行动一下,各个堂口的、各个单位的都在修行,除了客堂的执事,他们为了服务,行菩萨道,这都叫返闻闻自性。

  因为在我们修行的时候,我们自己不感觉,我们自己没有觉悟,不知道我们的威光如何。这个是指着菩萨说的,观世音菩萨修行时候。观世音菩萨在修行时候,他有一种的威光,他的修行是利益众生,在他加被众生的时候,你念观世音菩萨,或心里想着观世音菩萨,你就感受到观世音菩萨他的威光加被你的身上。我在台湾的时候,我在深圳的时候,有人跟我反应闹鬼,非人类来侵犯,我们在寺院里头这种情况就没有;我前几年有一位道友他有受精灵的侵害,但短暂时间就过去了。这种形容着观世音菩萨加持力,如果你常念观世音菩萨、常诵持观世音菩萨,那种危难没有的。这是指那个不修行的;真正自己修行的人,没有那个精灵扰乱。

  在这个文字上讲闻熏精明,闻是返闻闻自性,熏是修行你那个本俱的妙明真心,就是那个原来的本体,但你这个妙明真心发出一种光明,那个耀性光明。咱们人互相之间因为没有得通还不能见到,但是鬼神,当你有了功力了,随便你念哪一门,或是你每天诵经,你早晚的上殿,那一切鬼魅到不了你的跟前。因为你自己的性体发出一种光明,有一种威光,八部鬼神都侵犯不了你。但是这个经文是说观世音菩萨。咱们要念观世音菩萨,咱们也有这种力量。好比我们天天讲课是闻,你们听经,咱们大家学习,闻!闻就像那个香,咱们烧的香有股气味熏你。这个经上所说的教授我们的教理就是熏习我们,我们虽然没开悟、没成道,但是这种熏习力量很强,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就像我们一天点香,咱们这屋子里点香,你闻你身上就有香气;你自己没感觉,但是一般的道友闻到你身上有股香气。这个香哪里来的呢?熏习来的。我们在这个常住里头,你自己没修行,但这里头都在修行,你就感受到了你身上也有那种修行的气体。过去我们有几位老和尚,高旻寺的来果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他们常说:宁在常住睡大觉,莫在小庙去办道。你在这个大众里头这叫熏,你自己没什么功力,你也没什么感觉,但是这几百人他们的道力熏你了,你还不知道,你身上也有这股道气。

  观世音菩萨常时在我们身边,我们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那种道力量你就得到了,这叫闻熏精明。观世音菩萨他的修行尽虚空遍法界,只要你念他的名号,你就沾到他的熏习了,这叫闻熏精明。这种闻熏很幽隐,不是明显,一般的看不到,人跟人看不到,鬼神比较感觉到。这里说药叉、罗刹、鸠槃茶、毗舍遮、富单那,就说是八部鬼神吧!这八部鬼神他们的眼连对你修道者看都不能看,他眼睛张不开,他见不到修道人。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威光。那你念观世音菩萨,或者你现在学戒,乃至你学的大乘经典,或者你早晨拜华严经,或者拜忏,一样有这种威光加被,佛法僧三宝的威光加被你,鬼神近不到你的旁,他眼睛都睁不开。你的光明那个光耀,咱们修道者你自己不感觉,鬼神非常感觉。这里头所讲的八部鬼,每个天王统治两部,四大天王每个天王统治两部,药叉、罗刹、鸠槃茶这些鬼他们不能伤害到你;在你一念观世音菩萨,他们不能伤害到你。

  这里头药叉翻华言叫轻捷,是地行的鬼,也有空行的,也有天行的,这三种药叉鬼属于男性的。罗刹此云可畏,可怕的意思,是女鬼,女性的鬼。这两种鬼是吃人的,以人为食;但是可不是吃活人,人死了那个尸体咱们看见人死了是臭的,隔两天就不能近了,药叉、罗刹他们看见是香的。所以药叉翻轻捷,罗刹翻可畏,有地行的药叉、罗刹,有空行的药叉、罗刹,有天行的药叉、罗刹,这两种鬼他们是属于北方多闻天王管辖的。咱们大殿里,天王殿里头不是有四大天王吗?你看,天王殿里头每个天王脚都踩着一只鬼,他底下就是统领八部鬼神,他管辖的。药叉、罗刹属于北方的多闻天王他所管辖的。

  鸠槃茶鬼咱们叫瓮形鬼,像一个坐的凳子,像个瓮形的,像咱们有个瓮子,没有靠背,做的那个坐碓,像那个坐碓,跟那个形状一样的。一般叫他魇魅鬼,他能迷惑人,魇魅于人,乃南方增长天王管辖。鸠槃茶,还有毗舍遮,还有富单那,每种鬼都有他的管辖者,鸠槃茶叫瓮形鬼,他属于增长天王管辖的。鸠槃茶叫魇魅鬼,能魇魅于人,属于南方增长天王管辖的。毗舍遮此云啖精气鬼,专啖男女精,啖你的精气,吸你的精气,这是东方持国天王管辖的。富单那此云主热病鬼,凡是发烧害热病的,这种鬼属于西方广目天王管辖。四大天王管八种鬼。富单那等,虽近其旁,目不能视,这个“等”还有其余的鬼。

  鬼比人多,为什么?人类、畜生类(马、牛、羊、鸡、犬、猪),还有一切鱼类,他们死了都变成鬼,鬼道是通的。人道、畜生道、鱼鳖虾蟹,这些死了之后全变成鬼,到鬼道就是通的。在人类时候跟畜生类是有分别的,水族类跟那旱地(马、牛、羊、鸡、犬、猪)有分别的;但是一变成鬼的时候没分别了。投生到各类有分别,但一变成鬼同是鬼类,所以鬼比人多,人类只是一道。你念观世音菩萨的一切鬼难没有。这一段经文就说闻熏精明,明遍法界,一切幽暗的全被你性的光明给照了;这些不但鬼类,一切的畜生类都不能伤害你。这是说依着观世音法门修行者,这是观世音菩萨加持力,这样含义。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这是八难当中第七种枷锁难。音性圆销,音是音声,有音声的时候叫动,没有音声的时候叫静。音性圆销,一切的声音都没有了、销灭掉了、清净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叫音性圆销。又者观听返入,像我们经常念的返闻闻自性,不向外闻;返闻闻自性就是离开一切尘妄、离开尘境,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这个属于音性圆明,观听自在的,这里产生一个妙用,这个效果非常大的。

  我在监狱场合里头,有一个大德的喇嘛,给他戴枷锁的时候,今天戴上了,晚上脱落了,看见它自己就脱落了;后来不给他戴了。那时我就感觉到佛菩萨所说的法念到的。他修什么法门呢?我没问他,但是枷锁不能上他的身,到了身上就脱落了。这类事实很多的。有些在困难当中、灾害当中念观世音菩萨,那就反销了,灾害顿时消除。如果我们平常的若有修行,专念一个菩萨圣号的,专修观音法门的,那又不同了,那效果更大了,根本灾难不会降到你的身上。

  这个说是返闻、返听、返观,观听返入就是返闻闻自性、返观观自性、返听听自性,一切音声、动静都销灭了就叫音性圆销。动静二相不生了,这叫圆销。观听返入,你观照的、听闻的这个体(性)逆流;逆流,不是顺流,就叫返入。入是真,不是妄,就是声尘顿销,那个音声的尘境都销灭掉了,销灭掉叫离诸尘妄。一切众生、一切灾难,禁系枷锁,锁不能着,上不到这个修道者的身。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威力,咱们经常说念观世音菩萨得救,就是这个含义。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他遇到贼道劫难。有两种,一种说你遇不到。我们在康藏的路上,到处都是土匪。本来他不是土匪,他看见你有财物,他就生盗心,马上他就变成土匪。所以你走康藏路非常危险必须得结帮,或者你自己得有很多人都有枪枝、有武器,不然你走在路上,在山里头那些个人们看见你是单行的,或是两三个人的,他就来抢你。他不是贼,他也不是常抢劫的。所以行到那个路上非常危险的,必须得结帮,必须得搭大帮,得有枪枝、得有武器的才能搭帮。像我们到西藏去,再从西藏出来,你必须得大多数结伙走,你单行绝对办不到的;不止财物,容易丧失生命。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在这个圆通当中,假使你是一个修观音行者,一切灾难上不了你的身,你不要有这个顾虑。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保护你。他遍生的大慈悲力量,能令众生经过险路的时候没有灾难,贼不能劫。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这个贪、瞋、痴三毒都是害法身慧命的,我们一般的说是世间生命财产,咱们学道的人修道的人法身是慧命。贪、瞋、痴这三毒专门跟法身慧命作对的,法身慧命所遇到的贼难就是贪、瞋、痴。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贪、瞋、痴三毒就害不到你的法身慧命了。因为你熏闻离开尘了,三毒的怖畏,就是贪、瞋、痴三毒这种的灾害你都没有了。但是我们三毒是自身所具足的根本烦恼,是自己的内贼,这不是外贼。你修观音法的十四种无畏,这三毒的无畏你去除了。因为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力量对三毒无畏,不怕三毒。

  三毒以贪为首,贪什么?贪欲为根本,这是男女生死的关头,断欲了,成道了。就连思惑,连这思想都没有,那你必须得证得四果阿罗汉,这是根本。断见惑不行,没这个力量。这部经发起就是阿难尊者,就是贪欲,他没证得四果,他证初果,摩登伽难他躲不了。但是摩登伽一到佛前,一闻法,佛一开示,她证得三果了,她就完全断了;而阿难还一直没断,要反反覆覆试验,贪欲为首。这是修道最根本的。所以熏闻离尘,返观观你的自性;等你返观观自性的时候,能把你夙习最深的生死根本这个念断了淫念。行为,我们现在出家的道友都断了行为了,但是你的念断没断?断念是很难,从开始三果圣人才能断得念,到四果就完全证得了。

  在佛的故事里头经常讲宝莲香比丘尼,我看演剧的时候演宝莲香那个就是,戏剧里头演宝莲香,那是由佛教引来的。她是持菩萨戒,她自己行淫业,而她说这是不犯戒,不偷、不盗、不伤害众生,没有业报。但是她现生现报,她身上生大猛火,从她阴根起猛火,猛火燃烧;那她一烧就死了,死了堕落无间地狱了。一切诸业淫业为本,要断淫业。观世音菩萨加持我们,你一念观世音菩萨,多淫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就断你的淫心,连念头都能断。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前头是断淫,这是断瞋。所以观世音菩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尘清净证圆通,所以说动静二相不生,纯音没有尘境了,六尘都断绝了。六根跟外头六尘圆融为一体,同一性故,没有能对所对,所以一切烦恼忿恨的众生,他把瞋恚就能离开了。这个都是形容观世音菩萨的,只要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想念观世音菩萨,淫怒痴一切烦恼都能断绝,就是念观世音菩萨、观想观世音菩萨。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发的愿,跟他耳根圆通一出,六根解脱。这都是形容词,随这个文字大家解释解释就知道了。但是这个力量观世音菩萨就这么修行的、成道的,十四种无畏,十四样。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这个是一切的妄尘无明障碍。销尘旋明,把一切的妄尘境界全都恢复自性了。自性本明,法界身心像什么似的?像琉璃似的内外光彻,那个昏钝的性障全部销除了。阿颠迦就是没有善心,没有这个善根,根本不起善念的人,就是愚痴的人,是最愚痴的人,也没有善心,就是阿颠迦,属于痴暗的;永远离开痴暗。这三段经文就是观世音菩萨离开贪瞋痴,十四种无畏,这三毒无畏(贪瞋痴无畏)离开了。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观世音菩萨遍十方诸佛,在诸佛的身边都为法王子,而是不动道场,在原地不动而遍满十方;但是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在一切微尘数诸佛的身边作佛的法王子,供养微尘数诸佛,各各佛的身边为法王子。同时要想求儿子的,你拜观世音菩萨。你看送子观音那个像,谁要求儿女,你到那个观音像前供一供就生儿子了,叫送子观音。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世间上有很多求子的,因为没有儿子就绝户了;没有儿子,到老年人没有子女那靠谁?不过现在社会不同了,儿子也不管老子。老子干什么呢?送养老院去了。世界现在不同了,没儿子到养老院去住。有儿子,儿子要干事,也把你送到养老院去。世界上都有,每个国家都有养老院。不过在那个时候世间上最可怕的是没有后人,断子绝孙;说人做了什么业,所以你断子绝孙,没儿没女,就是绝后。但是我们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时候,求子得子,求什么得什么。这一段也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相合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引来,就是楞严经的耳根圆通。

  观世音菩萨是供养十方微尘数那些佛,而且在每个佛前都是法王子,都是上首弟子,随侍佛前的。但是我们这供养,一种是身供养,身供养不普遍的;二种是心供养,心供养就普遍了。身供养,随侍在长者的跟前,或者在父母跟前,随侍在身边。二种是心供养,像我们都发愿常随佛学,心供养佛,这属于心供养。我们的心要学佛,顺佛的心,这就叫心供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