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楞严经》而开悟的五位禅师

楞严经 | 作者:网络 [投稿]

因《楞严经》而开悟的五位禅师

  《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归弥陀,中观由此见性空。

  但在汉传佛教八宗之中,《楞严经》与禅宗最为密切。太虚大师说:“若以《楞严经》全部脉络义理观察, 明理、修行、证果,仍以属禅宗最为确切。”

  纵观《楞严经》十卷经文,佛陀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隐藏着生动活泼的禅宗机锋,闪烁着直指本心,当下承当的见性之光。元代惟则大师在《楞严会解》中说:“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网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

  有多位禅师是因《楞严经》而悟道,也有很多禅师在接引后学的过程中,大量引用《楞严经》,所以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的说法

1、唐·玄沙师备禅师

  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福建人,因阅《楞严经》发明心地,此后“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定,必从之请益”。玄沙备禅师不仅自己因楞严而开悟,也以《楞严经》而引导他人开悟。

  如玄沙备禅师为初学开示——“师云:还闻偃溪水声么。清云:闻。师云:从这里入。镜清于言下大悟”,这与《楞严经》中击钟验常的情节相似。

3、宋·上方遇安禅师

  《五灯会元》卷十记载,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诵读《楞严经》非常勤奋,一日诵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遇安禅师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因此大彻大悟。

  后来他每次读 《楞严经》时都这样读,旁人告诉他这样断句是错的,禅师却说:“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时人称为“安楞严”。

3、北宋·长水子璇大师

  长水大师,杭州钱塘人,九岁时拜普慧寺的契宗法师为师,便开始诵读《楞严经》。后又跟从天台宗洪敏法师正式学《楞严经》。

  有一次读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时有省悟。后参滁州琅琊山的慧觉禅师, 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大师经此一喝发明心地。

  此后长水大师一直弘扬《楞严经》,前后开讲《楞严经》达三十多会,曾感得天落花雨。留下的《楞严经疏》二十一卷,影响极大。

4、明·破山海明禅师

  破山海明禅师十九岁出家,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段时,起大疑心,于是孤身离蜀东游,遍参名宿。

  后到四祖道信大师的黄梅破头山道场,研习禅宗语录三年,猛力苦参。一天,在经行中不慎跌落山崖下.腿受伤剧痛,因此大彻大悟。得到当时大禅师密云圆悟的印证,得付法衣。

5、明·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的修行方法,就是《楞严经》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大师曾花费多年的时间来练习听闻水流的声音,以返闻闻自性,参究向上一路。

  后在五台山的一次闭关中,而得了悟心地,但无人印证,大师又读《楞严经》,以此经来印证自己所悟到的境界,发现与《楞严经》所说的完全一致。在《楞严经通议》的序言中,大师自述了这段经历:

  “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瞩之,豁然有得。及至东海,枯坐三年,偶阅此经,一夕于海湛空澄,雪月光交之际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是夜秉烛,述悬镜一卷,乃依一心三观,融会一经。”

  大师认为《楞严经》“摧九界之邪锋,拆圣凡之执垒”,并著作了多部研究、解释《楞严经》的著作,影响很大。

  近代虚云老和尚也很推崇《楞严经》:“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 ,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老和尚还开示如何读《楞严经》:“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