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七章

  第七章 坐立难安的动根

  消失的不二法门

  问:层出不穷的不如愿的事情会使你感到很受伤吗?

  答:内在的惯性与习性可并不是你真正的本性。享受过痛苦才能体会幸福的清凉味道!

  2005年1月8日 中国 台北

  讲座纲要:当往外追求欲望、梦想、理想的不能满足,就产生了痛楚、产生了伤口、不甘心、遗憾与舍不得等若干伤口。往外观照就是自我,往内观照就是自我幻影的消失,而进入不变的清凉、宁静的空性。

  正住之一

  学会享受每一个片刻

  而不是被迫地习惯它

  我们看到的天堂可能随时会变成地狱,像是普吉岛是多少人在这痛苦的世界中找到的舒畅解压的地方,它是人间的天堂,但在一瞬间,它就变成了炼狱,变成了地狱,现在想要去那个地方旅游的人非常的少,因为害怕那边随时会有海啸的梦魇,那边有多少游魂及灵异的事情都不断地在发生,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事件看到,这就是往外追求的虚幻、无常的痛楚,也就是往外看。

  往外看这个世界,你认为它是天堂,但它却可能会变成地狱。我们更静下心来自我观察一下,为什么我们要追求天堂?为什么我们要去普吉岛度假?甚至我们为什么在病危的时候,要求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佛国、天堂,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活在地狱里面。

  如果你活在天堂里,那你还要追求天堂吗?如果你很丰富而不贫乏、不匮乏,那你还要往外追求吗?为什么过年归我们来说是那么快乐?农历年或阳历年都一样,为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快乐?因为我们平时很不快乐,所以你看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快乐的日子就从除夕开始,然后到初五初六甚至初七初八,一年之中只有十天以内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换句话说,如果过年是快乐的,那么你平时是不快乐的,你平时的痛苦,只有透过过年的梦想、期待,可以让你快乐一点,可是真的到了过年的时候,你快乐吗?

  除夕匆匆地来去,然后呢?大年初一又来了,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我希望时间可以停留,快乐的时间可以停留,可是它过得更快,所以你怕它过得很快,事实上这个快乐是隐藏很深度的不快乐,因为这个快乐不是全然的,这个快乐是有压力的,这个快乐不是真的快乐。

  然后初一、初二、初三、初四过去了,又要上班了,所以诸位师兄、师姐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样的过年?你们真正的有点快乐的感觉是在除夕夜,所以那天有点舍不得睡觉而守岁到深夜,过完了这天就是初一、初二、初三了,又要上班了,压力又来了。

  这和我们去普吉岛那种快乐的天堂去追求快乐,有没有差别?同样的如出一辙,因为我们平时很不快乐,所以我们才要去追求那个短暂的天堂快乐。就是那个短暂的快乐,让我们能忍受平时的不快乐,当然我们可以说因为我们平时有梦,所以我们可以忍受不快乐。

  我们有过年的梦、出国旅游的梦,当我们把梦想定住的时候,我们是在依靠那个快乐的梦想,我说快乐的梦想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藉由快乐的梦想可以让我们忍受痛苦,这就是往外看的方式,也就是追求的方式,也是凡人的方式,它是这样过生活的。这样的快乐是很没效率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过年最多十天,这十天快乐,三百五十五天都不快乐。

  那么出国旅游五天,有五天的快乐,剩下的时间都不快乐,或者我们每年可以出国二次,那也是十天的快乐,剩下的时候都不快乐,而且说实话这个快乐不全然,因为在这个快乐时刻带有恐惧,在这个快乐时刻隐藏有害怕,在这个快乐时带有舍不得、带有遗憾情结。

  所以这就是我们凡人过生活的方式,这个方式是我们都在逃避生活,因为我们内在有恐惧,这是我们一贯的思考模式或者习性,这个习性就会产生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这个态度是什么样的态度?好恶的态度。什么叫好恶?就是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习性,我们的惯性。这个习性、惯性让我们和生活产生了距离,当我有一个理想、有一个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我的概念里面时,而现实的生活和我喜欢、理想的生活的概念有所落差的时候,我就不快乐。

  比如我希望在工作上平步青云、节节高升,我希望我在很快的时间可以赚到我这一生想要赚的钱,让我享用一辈子;或者说可以让我有权柄,我可以当总监,而且是一个大企业的总监,我能够出人头地,我能扬眉吐气,这个是我的理想、我的梦想,但是虽有理想与梦想我也不见得那么当运,也就是不见得那么好远得平步青云。

  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只有一个,那么你知道吗?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你怎么可能常常会有那么好的运呢?那你就会产生内在的不快乐、不平衡或抑郁,我们不谈总经理好了,就谈科长、经理、协理或副总,那名额是相当有限的,在这个情况下,我有所企求就会产生内在很大的压力。

  我不喜欢上班,因为上班让我很痛苦,我在浪费我的时间,我很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很没有意义。你说没有意义是因为你内在想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那这个有意义的生活就是你的梦想,它可能是权柄,可能是社会地位,可能是钱,或者爱情梦,或者是一大堆的自我实现的梦,可是你追求到的几率很低,因为僧多粥少。

  所以人生不如愿的事十之八九,在公司升迁困难,我这么努力得到的是什么?得到是失望或绝望。人家会拍马屁,会走关系,或者他有能力、好运受人欣赏,所以他升迁上去了,可是我那个梦想不是我达到的,是别人达到的,所以我内心很痛苦,我内心就不快乐。

  当我不快乐,我就想要让自己快乐,因为我拒绝不快乐,因为我讨厌不快乐,我讨厌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谓有意义就是理想实现叫做有意义,所以我觉得我生命很没有意义,或者很无聊很无趣,所以我就创造一点有趣的事情来做,或者有趣的日子来过,那要如何有趣呢?我就可是梦想。这个梦想有几个比较实际,比较短线的操作是我放假就要去玩,或者设计一个旅程、一个旅游的景点,在过年放长假时可以让我好好去享受那个快乐。

  那如果是比较长线呢?我有一天一定要去做生意,或有一天要成功,我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跌破眼镜,我要衣锦荣归,我要扬眉吐气,我要很光荣地去参加同学会。事实上我们永远都活在梦想里,为什么?因为我们永远不快乐,因为我们有梦,我们有欲望,所以我们不快乐。

  正住之二

  凡人用来填补空虚的梦想只能造就

  人生更大的不快乐,周而复始地恶行循环

  这个世界它一直在教导我们筑梦,从小孩来到世界,他接受的教育、概念,他接受爸爸妈妈给他、还有社会的媒体给他的价值观,都是要让他筑梦。你要赚大钱或做大事、做大官,不管要做什么或学王永庆(中国台湾著名企业家),或学林志玲(中国台湾第一名模),或学萧蔷(号称中国台湾第一美女的女明星)都可以,都是筑梦。

  这个梦是欲望,那么就产生了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的情结,因为能达到那个梦的人很少,不能达到梦想、理想,那么就要准备累积不快乐。不快乐就要发泄情绪来平衡,就要追求快乐,就要追求刺激,所以有人喜欢聚会是为什么?你知道吗?这个聚会可以纸醉金迷,朋友之间还互相玩乐,因为这样可以去创造一个短暂的快乐。

  因为不快乐,因为空虚,所以我们礼拜六礼拜天去烤肉去野餐吧,这是一个短暂的快乐,因为我们活得不快乐。所以平时礼拜一到礼拜五早上、还有下班的时间,早上是上班时间,黄昏是下班时间都塞车,在市区里面塞车,然后放假时候到郊区去塞车,听说合欢山下雪,有人半夜二点多就在山底下塞车,然后到等到天亮六点,到山上只是为了看雪,因为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无聊,所以他们要追求生活中的刺激,这是痛楚人生啊!

  往外看,往外追求,追求什么?追求弥补不快乐的目标,这就是生命的痛苦,事实上我们因为这样的思考模式,这样生命的运作模式,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轮回这就是痛苦的轮回。

  生死的轮回和痛苦的轮回是同一件事,所以当我们有了梦想被阻碍而不能实现,或被夺去,就产生了我们痛楚的伤口,伤口里面就是不甘心,就有遗憾,然后这个遗憾就造成我们生命的痛苦。

  所以有很多病变是这样产生的,不管精神官能的病变,还是生理的病变。肝癌,那是里面有多少抑郁的事情伤到肝;直肠癌,里面有多少遗憾、不甘心伤到肠胃;头痛里面有多少愤怒、多少计较,留住了怨气,造成我们常常的高血压、心脏病;有多少的悲伤伤到我们的肾,造成我们的脊椎或者妇科、皮肤、眼睛的病变。

  这就是生命痛苦的根,所以不快乐的心境产生以后,我们就要有梦,因为创造一个梦一个希望,来使不快乐暂时止痛;人生为什么要有梦?因为凡人不快乐,但是梦创造人生更大的不快乐,周而复始。

  梦意味着欲望、理想,老师这样分析只是要各位师兄、师姐去穿透痛苦的根,去穿透这种欲望,它造成我们生命的负面情绪,这样的痛苦的恶行循环。你要知道因为我们内在有那么多的理想、好恶,那就是我们的惯性。

  所以当你很讨厌的情境出现的时候,你又不得不面对那样的人、事、物的时候,那就产生不快乐;当你喜欢的情境产生,你就很快乐。

  当你不喜欢和那个人相处,你就会不快乐,比如说我喜欢和那个人相处,我喜欢做那件事情,我喜欢享受那样的生活,我喜欢那个环境、那样的生活,我就很开心。如果说我不能过我喜欢的生活,或我不能和我喜欢的人相处,那我当然就不开心,那你知道这样让你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是你的态度、你的思考模式,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因为你的思考模式、你的惯性、你的选择,常常和你的现实环境、遭遇事与愿违,所以常不快乐。你不快乐,你就要创造一些梦、一些快乐,但这些追求、快乐及希望,会让你永远没有办法有往内看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把你希望的本质看清楚,你活在你的希望里,你珍惜你的希望、你的梦想,你错过了享受每一个片刻生活的契机,你抗拒你讨厌的生活方式,你抗拒你讨厌的人、你讨厌的环境。

  你在上班,可是讨厌你的工作环境、那些主管、那些同事,而你的工作又受到限制动弹不得,你每天要面对你讨厌的环境,你无路可逃,你每天都要上班,就产生周一症后群。什么是周一症后群?就是礼拜天晚上心情就开始不好,到了礼拜一低潮到极点,让上班的心情非常沉重,拖着沉重的步履去上班,你的心情就是那么沉重。

  你在沉重的心情里,怎么得到快乐,所以唯一可以让你活下去的力量是期待礼拜六快点来,周而复始的期待,你错过了生命的每一片刻,每一片刻你可以得到的丰富的喜悦,因为你自我设限,你的惯性,你的好恶习性让你想选择。选择什么?选择你想要的环境。偏偏你要的环境,又不适合你心目中的理想方式,所以你很痛苦。

  所以有人就想逃离他所处的境遇,因为他好恶的态度,他很想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这个家庭,因为他想要自由自在。他觉得他本来不想结婚,结果他结婚了,没想到结婚后是那么嘈杂,孩子、太太,还有那么多的干扰,所以他觉得生活很无助,他很想逃离这个家,而出家去,或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个自由自在的生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为什么要结婚,当初因为他一个人觉得很孤单,他害怕孤单,但是他结婚以后才发现,他也讨厌不能孤单而一个人独处,因为很烦,孩子也吵,太太每天管东管西的,言语无趣,在谈恋爱的时候很有聊,结婚以后却变得很无聊,所以就想逃离这个家。有人就离婚了,有人就出家去了。

  事实上,他想得到清净,想得到一个人独处的感觉是因为厌恶嘈杂的环境,可是当他真的有机会或自己创造机会完全脱离了那种嘈杂的环境,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好,可是过了一阵子后,他又开始觉得很落寞、很孤单、很孤独,他选择出家去逃离嘈杂的环境了。

  出家本来是一个人修行的环境,那并不是不好,但是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也是一种理由,所以他跑去佛教丛林修行去,也就是到庙里修行,因为他就是怕孤独,他的家人本来是他的太太、孩子,现在他的家人是这个教团的那些师兄(反正出家都叫师兄,女孩子比丘尼也是要叫师兄),其实他最大的麻烦是他自己,因为他永远在“逃离”他讨厌、害怕、排斥的环境。

  因为他要选择他要的环境,可是他要的环境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好像在梦里面;所谓梦意味着怎么样?其实他好恶的观念,所看到的人事物、是很虚幻的。刚开始他觉得那个人好相处,可是跟他相处一段时间后,就很讨厌那个人,因为跟他不熟、有距离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分身,跟他没有距离的时候,你看到的是本尊,那分身和本尊的他,都是他原来就是的那个样子。

  正住之三

  只要遗憾和不甘心的心还在,那就是

  牵挂,那是阻碍,那就是自我的习性

  凡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惯性,每个人都忠于自己的惯性,是你自己有个幻梦,有个概念,有个理想,外境人事物应该怎么样才对,才能满足你的期待,你永远在选择。

  你会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你想选择你想要期待的境遇,而你根本没有权柄可以选择,你才会有动弹不得的感受,才会痛苦,如果你逃离了你讨厌、排斥的境遇,你根本不会痛苦,或者你不逃,你完完全全地接纳,一切的境遇你也不会痛苦,你完全接纳,你不逃,就不会有梦。

  你会做梦,有理想,有希望,而现实环境又跟你的梦相违背,而你根本不想接纳现实环境,又跑不掉,所以你只有忍受痛苦。忍受痛苦就会有梦,怎么样的梦?如果还有未来我会怎么样?我有一天会离婚的。事实上等孩子长大,那你想离婚,你更不敢。

  你怕人老珠黄没人要,你更怕老了没伴可依靠……里面有很多的自我在运作,我们没有去看到内在的根源、痛苦的根源,而一直往外追求,一直在做梦,作“我未来会怎样、要怎样才满意”的梦。

  所以你的惯性会造成你的好恶,符合你的惯性的情境你会喜欢,不符合你的惯性的情境,你会讨厌、排斥,可是你又没办法选择你的环境,所以你没办法随缘。说穿了你没办法随缘,所以你要做梦。

  这一世我很苦,我死了我会上天堂,所以我诵经念佛,我死了会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做未来的梦;有的人是作现实的梦,他开始筑梦,现在很痛苦没有关系,我常去买彩票,只要中到奖,我梦想就实现了,一签到中大奖,我马上不要上班,一签到我马上就去买那么大的房子,可是一辈子都没办法签到,而是亏到了。

  错过了生活的每一个片刻,所以这就是往外看的生活方式,你永远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宁静,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重点在于你的态度,你里面有你的欲望,那个欲望不管在哪边,或许你的欲望在天堂,或许那欲望在这里的世界,在人世间的一个幻梦里――你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而因为这样使你错过了品尝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片刻境遇的滋味、美感。

  所以生命过得最美的人,是随顺因缘的流动去享受一切境遇,去享受你的讨厌。事实你有遭遇喜欢的情境,就没有必要去强调生命享受的问题,喜欢本身就是享受,所以解脱的关键在于去享受自己的讨厌,去享受自己的遗憾,去享受一切的烦,去享受自己的不喜欢,那都是过程,去享受每一个片刻,意味着不要再做梦了。

  不要再珍惜你的做梦,因为你的做梦会让你错过你现在的享受,因为希望意味着未来,未来是不会来,因为它不会真正的发生,你觉得很好玩的事情,你真的到了那个片刻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有失落感,为什么?因为你在希望中已经把你快乐的能量消耗掉了。

  生命追求快乐是为了停止痛苦,所以快乐真的很快乐吗?没有!过年真的很快乐的快乐在哪里?从今年过年结束以后到明年过年前这段时间,让你有活下去的力量,你利用对过年的快乐之期待来麻醉你现在心情的痛苦,然而等到真的快乐日子来临时心情好紧张,你希望它过慢一点,你知道吗?因为你在追求快乐,你怕快乐过得太快,所以你没办法自在,因为你每天都在计算,计算什么?计算快乐,计算得到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得到,所以失去快乐的感觉你都很害怕,失去就是快乐离去了,你每天的思想与情绪都这样转来转去的,你怎么能得到生命真正的快乐呢?你错过了生命中每一个片刻。

  就连退休的快乐也是在你还没有真正退休前盼望退休日子快点来临的期待的这段时间,这是退休能让你真正的快乐的心境存在期间,等到真正的退休以后,你所盼望的东西,会产生质变,退休的日子已经没有那么快乐。

  本来想说每天上班压力很大,等到退休后才能真正放下,那是你在做梦啊!对未来的梦想期待,事实上你到那个片刻时,你会感到很慌乱,你梦想那个退休的快乐,就在那退休日子来临当下,快乐很快就消失了,你会很惶恐,会害怕,会产生空巢症候群。

  你知道什么是空巢症候群?在家里面没有人理我,我一个人独守空闺,然后我看到我的老朋友一个一个死去,我心理压力更大。你知道吗?那个期待退休快乐的心不见了,所以我们永远永远都在错过生命,所以我们内在有很深的遗憾和不甘心。

  只要遗憾和不甘心的心在,就会造成你再投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一股动力,因为那就是牵挂,那是阻碍,那就是自我,那就是我们的习性,那里面就有太多的理想和概念、惯性,隐藏在潜意识里面,所以到来生的时候,有些小孩子在前世里对钱有缺乏、遗憾的不甘心,所以再出生的时候,那些梦想、那些遗憾就停留在潜意识里面,所以从小父母就要和他谈条件,你要是不哭我就给你一块钱,你一哭,我钱就没收,他不哭了。有的小孩前世是饿死鬼,你只要用吃的东西来和他谈条件,他就会乖乖就范。有人是要全然受人重视,怕别人不重视他,所以他就会把自己装扮得很美丽,很得体,他要是不装扮美丽一点,不化妆美容,他绝对不跟任何人见面,他要给人看最好的一面。

  这就是前世里有太多的遗憾、不甘心留住了,就是老师常说的邪曲的心,有那些邪曲的心怎么可能往生净土,可能吗?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欲望追求而不再内心净土里,死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往生到净土去?内在里面有那么多的渴求,有那么多的放不下。

  正住之四

  “梦想”造成你的痛苦,“理想”造成你的混乱

  它们都是逃避的法则

  所以啊,往内看,去看看自己内在有多少惯性、习性或者有所渴求、所期待的东西,是那些东西造成你生命痛苦的根源,我们要抽丝剥茧来看。

  一般做投资事业的人,常会逆势操作而得到成功。逆势操作就是别人在卖高档东西的时候,你就卖便宜的东西,别人在卖便宜东西的时候,你就卖高档的东西;别人在卖房子的时候,你就买房子,别人在买房子的时候,你就卖房子。只要逆势操作,这是人世间事业成功的原则之一,可是这个原则一样可以用在生命解脱的方法而逆势操作。

  逆自己的习性、惯性去生活,去享受你所讨厌的,去享受你所不喜欢的。不要让自己珍惜那个希望,让自己享受、品尝自己的失望。你的绝望、你的遗憾、你的不甘心,就把它当作生命中一个很美的甜点,你去品尝它,去享受它。你去享受你的痛苦,那痛苦会变得很有滋味,你抗拒你的痛苦,那个痛苦只会加强它的深度,你的噩梦是你抗拒那个痛苦,那就永远变成你的噩梦。

  当你很坦然地去面对、去享受那个痛苦,那个痛苦会变得很有滋味,会蜕变得很宁静、清凉!那个痛苦会让你感觉是很外围的,那个痛苦不是真正的痛苦,那里面就是净土,那里面就是不变的天堂,那就是生命自在、解脱的不二法门。

  去享受空虚,去享受寂寞难耐,去享受那个不快乐,去接纳那个不快乐,而不是去逃避那个不快乐,所以梦想是去逃避那个不快乐的不二法门。梦想、希望是轮回的根。“希望”是你在六道轮回中跑来跑去,轮回转世的动力。“梦想”造成你的痛苦,“理想”造成你的混乱,造成你的不甘心,你必须要深入地去观照这些念头。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念头、理想、概念,而从来都不觉得它有问题,它就是我们的态度,它就是我们的好恶,它造成我们生命的问题,我们把这些念头、理想、概念换算成自我,佛家叫“我相”,它可能是外来的,不!它绝对是外来的,绝对不是你的本性,结果你却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思维情结,认贼为父,那问题就很大。

  举例来说,孩子对你大吼,你就受伤了,你就生气,因为你有个概念,孩子不能对你大吼,因为他是你生的,他必须要听你的,你是他的主人,这是你的概念,造成他的痛苦也造成你自己的痛苦,因为你的孩子有他的个性,他不是古代人,而你是古代人,你是那个儒家学说的信仰者,那个学说传承的古人,但是他是E世代。

  你看西方美国电影,小孩叫爸爸很少叫“Daddy”,常直接叫名字,你的孩子要是受那种教育,那你的精神准要错乱了,你的小孩他本来在台湾还没出国以前,他可能是大留学生或小留学生,但是尚未出国留学前,他有可能会跟你说:“爸爸,怎么样,怎么样……”,但他受了西式的教育回来后,他不再叫爸爸,他直接叫你的名字,他觉得人与人之间重在沟通,是互相尊重的、平等的,他信仰的理念与你信仰的理念是不同的。

  你孩子说:“老爸我酷爱真理。‘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儿说的名言,我只相信真理,我才不相信什么权威,你老爸有多大?”作为老爸的你就说:“我很大,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那是你的概念,你有自由去幻想你的概念的自由,但你至少要尊重他幻想他观念的自由。

  就连你思不思念孩子那是你的自由,而你的孩子思不思念你,那是他的自由,要观照这些东西。我思念你是我的自由,那你思不思念我那是你的自由,这就是往内看,而不是任由“孩子思念我才是对的,否则我会生气、悲伤、痛楚”的概念运作而不自觉,那就是痛苦的根源!把痛苦根源一一揪出来看。

  如果你没有从这个地方去看你的态度,你的生命就没有蜕变的空间。生命最大的痛苦是那个执著,不管执著到哪边去,就是那个欲望。

  欲望的客体可以变,你还没修行以前,你的欲望可以是名利、权柄,或者你的欲望是你在你的家庭很有分量。然而你的太太不在乎你,你的先生不在乎你,所以你很痛苦,你出家去了,你去那个教团,你希望你在那个教团的地位是很有分量,结果也是没有人在乎你,所以你无路可逃,你很痛苦,那你要看透你痛苦的根源,痛苦是你的欲望造成的,客体是可以转换的,换个客体你一样有欲望、执著。

  你要把这些根源看得很清楚,这就是往内看,是什么事情造成你的痛苦?不是外在,是你的内在态度造成你的痛苦,你要下决心去看透它,而不再跟这些欲望、这些概念认同:我宁愿去享受这些痛苦,我也不要去珍惜一丝的希望、一丝的梦想,因为它只会造成我更大的痛苦。佛家说:“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它是很虚幻的,它不真实,当你能看透这些现象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自由自在。

  你的自我显露是在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幻梦、未来的理想的期待,这些都是你的自我,你和现实生活脱节了,你错过了生活的每一个片刻。当你能很深刻地去体会老师跟你讲的那些可以令自己生命自由自在的方便法后,你要去享受、去接纳一切因缘,随顺因缘的流动,不再想掌控因缘的流动、变动,也就是觉知在因缘流动中,我要那个、我不要这个的自我习性。

  我的痛苦是因为我的好恶、我的惯性、我的理想造成我想选择,可是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权柄,而你却以为你有选择的权柄,你才会痛苦。你要享受生命的每一片刻,你积极地去接纳因缘给你的每一个片刻的境遇,从那个地方去蜕变,然后你会发现,你内在里面有无限的宁静,不管在哪里,在菜市场、在喧闹的环境、在家庭里面、在工作场所、在人生的因缘里,你都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片刻。

  或许你前面有毒蛇,前面有老虎,你还是一样的宁静,当你内在宁静出现的时候,事实上你不求安全,可是你却最安全,因为你内在已没有冲突的种子,所以外境伤害、攻击、毁灭你的因缘也无法与你会合、连结的。不管在哪里,在菜市场、在喧闹的环境、在家庭里面、在工作场所、在人生的因缘里,你都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片刻。

  可是因为你内在的空虚、你内在的不安全,而让你一直在追求安全,然而这世界真的有安全的地方吗?度假天堂都会变成地狱!只有往内在看,你内在要是有究竟的宁静出现的时候,你想死都死不了。海啸碰到你会自动闪躲;老虎碰到你会自动和你做朋友,因为你的宁静把它内在的本性都“引”出来,宁静是不伤人的,没有吸引外境来攻击你的因缘。纵使大熊很饿,它也不会咬你,它可能会把你当成蜂蜜舔一下,享受那个宁静好甜蜜,它喜欢你。

  正住之五

  生命就是那么简单,太多的妄念

  太多的贪求才会把它变得

  那么复杂、那么不简单

  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内在有愤怒、有攻击性的情感在里面,那是因为我们内在有这些梦而产生了梦碎的伤口,有这些愤怒,产生了不甘心。然后当你有那些愤怒,有那些不甘心的情感在内心里面,哪天因缘成熟时也会吸引外境的攻击、伤害、甚至毁灭的因缘来伤害你,所以老虎看到别人不会咬,看到你就会咬你。

  你内在的世界宁静,不管你到哪个世界,你的世界都是最安全,都很宁静,你想求死都不太可能。但是当你很宁静,你怎么可能求死,也不可能。

  凡人都只要往外求避祸、趋吉避凶。我告诉你人算不如天算,你看日本即使防护措施做得那么安全的,只要内部人民人心有斗争的心、斗争的情感,人算不如天算,不可能的灾祸事情都可能会发生。普吉岛是人间的天堂,在以前,没有台风,没有地震,然而却碰到大海啸,怎么想都想不到。

  所以我不是要你去放弃欲望,让你以放弃欲望的条件交换生命的幸福,那还是追求,你还是跟存在谈条件。我放弃欲望,你让我成佛,不是这样的。

  你要知道欲望是虚幻的,欲望造成你的痛苦,看透了痛苦的根源――欲望,就已经没有放不放弃的问题,欲望它自然会消失。你放弃的另一边是你要,你还在选择利弊得失,“选择”就是欲望,所以老师跟你分享的是你看到欲望造成你痛苦的包袱,那你还在执著你的梦吗?你的理想吗?

  如果你有一栋房子,它可能很小,可能是二十几平方米,但它很温馨,或许很狭窄,可是它很温暖,尤其在冬天的时候很温暖,虽然人口多一点,但很温馨,你知道吗?你在享受那种拥挤的温馨、拥挤的热闹。当你能很宁静地去品尝每一个片刻的境遇,你的命运给你的每一个片刻的境遇,或存在给你的每一个片刻,满足于每一个片刻,你知道吗?你生命就蜕变了。

  但你的梦想会让你痛苦,因为你虽住在二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但是你有个梦,你要住在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才够,而且你还要住独栋的洋房。那你知道吗?你错过了,你错过了现在的幸福,你把幸福放在不可知的未来,未来它是不会来的,因为它还没有出现,但是那个感觉永远不会来,等到你面对那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时,你会觉得很烦、很冷清,还有环境那么大,要整理起来也很困难,你又错过了现在的幸福,你又把幸福放在不可知的未来,未来它的感觉不会真正来的。

  所以你知道吗?你的梦永远让你错过生命最美的时刻,而且它永远会在三四十岁重复地发生,因你永远活在梦里面,在这个地方就梦想那个地方,而没有去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我们生命唯一的大麻烦是我们总是在做梦,我们错过所拥有的,我们在妄想我们所拥有不到的,快乐竟然建筑在你永远得不到的当下感觉。你会快乐,但等你得到了,你快乐的感觉消失了,你却错过你眼前可以得到的快乐。

  或许你的兄弟对你无情无义,那是他的自由,但你对狗都会喂养它,那跟你喂养你的兄弟有差别吗?那狗会咬你,你还会喂养它,你有你的慈悲;但是对兄弟你开始很恨他,你对他那么有情,而他对你那么无情。

  我告诉你,全然地去观察这些“自我设限”的概念,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按照它自然的样子去发展,你想做什么是你的自由,别人有他的自由,你想对他好是你的自由,别人想对你好或不好是他的自由,可是你不要有梦,不要期待他如你所愿,你就自在了,你就可以全然地去享受一切因缘造化而无所求。

  你要知道全然地分享、享受一切而无所求最美,生命的自在在这个地方。如果你在分享中有所求,那不是真的分享,那是有所求,那分享是假的,那是自我在计算的痛楚,要警觉!

  你家里有好多好多的东西你用不到,它塞满了你家的储藏室让你压力很大,因为你很惜福,但这些东西你不知要怎么样去处理它,而如果有人愿意,你要送给他,他愿意接纳,你应该要很感激他。那你还要算计,送给他东西,他一定要感谢,否则我宁可把它丢在垃圾桶里面,这是哪门子的逻辑?我们头脑、自我都在这样运作,否则我们分享是全然的感激。

  我有太多的东西,我用不到或我自己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但我很感恩那个愿意让我分享的人或机缘。你要知道你在分享当中,你在造成别人的快乐是一件很美的事,但你若有所求,你给人家东西,人家不会感激,因为人家知道你有所求,因为那是丑陋的交易。

  这瓶水才值美金十块钱,但我就是说我在美国买的,这瓶水要美金一百块,有一天会被人家看清楚的。这个东西在美国卖十块钱,但他就是骗我,因为他要讨人情。但我们真的是分享而送给人,被送东西的人问你多少钱,你会说很便宜,因为你无所求,你也不想讲真话来换取某种利益,你只有分享,你只是对他好,如果你送的东西真的那么贵重,你竟然说很便宜,他会很感激你。

  事实上你能创造别人的快乐,你自然就快乐,这是因果律原理,所以你还要感激让你创造快乐的人,而不是你付出什么,他应该要感激你。如果你有机会,你应该要珍惜让你创造他的快乐的人,他是你的恩人,你的忧郁症会不见,你身心的疾病会不见,你自然会放松。你给别人快乐一分,你自己会快乐十分,而且别人也会创造你的快乐,这是宇宙很深层的原理。

  所以我再说回来,这就是往内看,把这些烦恼的本质看清楚,那你知道你怎么脱离烦恼吗?你就知道了。如果你还是用原来的模式,用往外看的模式在运作,那代表着你痛苦得不够,不管我再用各种方式,用各种观点在跟你分析,在跟你分享。那叫什么?“对牛弹琴”,白费工夫!那是因为你痛苦得不够,你的福德力不够,你的慈悲心不够。

  你要想办法去创造别人的开心,创造别人的快乐,尽力去帮助别人的苦难,而把别人的苦难拯救出来,你自然会体会到老师分享的每一字每一句的法,因为那里面有宇宙的真理、宇宙运作的法则,所以这就是往内看,往内看才有天堂,才有真正的幸福,才有身心真正的健康。所以当我们能静下心来看我们内在有多少杂质?有多少计算和计较?有多少梦?有多少希望?我们不要留恋那些东西,我们不要去珍惜那些东西,我们就能全然去享受、去接受我们面前所有的因缘。

  正住之六

  生命痛苦的重点是那个执著

  而不是那个被执著的客体

  外境所有的人事物对待我们怎么样那是他的自由,包括我的小孩,我们的小孩他对我孝不孝顺那是他的自由,我们从来没有一点期待,他对我孝顺我感激,他对我不孝那是他的自由,我们没有任何要求、一无所求。我只有分享我的一切,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所求。

  我要很注意警觉,我有没有要求人家要感激我,我要求人家要与我分享他的拥有,把对等的利益回报给我,我对他好,他就要对我好,或者我有求到名,或者我有求到更深的利益,或我求到别人怎么看到我们的好名声,这里面是不是都是有杂质呢?是这些杂质造成我们的痛苦,造成我们内在的不宁静,事实上是有所求,不管你在求什么?求出世的好处还是入世的利益动机?是这些梦想、期待、计算让我们错过生活的每一个片刻。

  如果你在诵经,是因为你在享受诵经过程中全然的宁静,这是什么?这是全然的享受。但是你在诵经的时候,你在计算一遍、二遍、三遍……八遍……,今天念了二十遍,明天念了二十二遍,这样跟佛菩萨交易应该够了吧,终于念完了,可以很轻松了。那你错过了你念经诵经静心的乐趣,因为你有所求。

  你在念经的时候有那么大的贪念,求菩萨感应上身吗?念经本身很有意思,静心本身也很有味道,可是我念经是为了达到解脱,或者要得到像老师那般的神通力,或是为了得到空性,要达到自我实现,那你知道你的诵经在做交易,你永远都有所求,你错过了你可以享受宁静的片刻。在你有所贪求消失的一刹那,当下你就是空性的人,当下你就是一尊佛,当下你就是存在,当下你就是宁静。

  把邪曲的心一一揪出来看,这都是有所求所产生的,是它造成你的痛苦。老师上礼拜把这些邪曲的心都一一列出来,请一一自我检点。我们有所求,有所贪求,那就是自我,所以要逆势操作,逆势就是逆着你的邪曲的心来操作,而不要顺着你邪曲的心去运作,就是不要让你的欲望牵着你走,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那你错过了生命喜乐的片刻,你会永远活在痛苦中而不知苦的根源,你会变得很迟钝,很不敏感,你在听老师分享时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道理是道理,而你还是你,你错过了,你错过了生命最美的每一片刻,你错过了解脱之道。

  你不需要求解脱,“求”你就不能解脱。你不求,这“不求”,我不是要你逆势操作去做,那我不求,“要或不要”都有一个要,我只要你去看透那个自我、邪曲、梦想、理想的没有意义的时候,你不需要再去用力了,你不需要自己告诉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常去观照,这些“求”就会自动消失,这些贪求、欲望或者叫执著就渐渐消失了。

  生命痛苦的重点是那个执著,而不是执著的客体。你现在执著于家人,所以你觉得执著于家人很苦,你跑出去出家,然而又执著于那个道场,或是那些师兄、师姐,或是执著于什么?那你要知道是“执著”造成你的痛苦,是“执著”造成你的不宁静,不管你到哪个地方都是一样。

  你执著于宁静,那菜市场就不能宁静,所以你要跑去比较清净的地方。当你执著于宁静的时候,鸟语也会变成你的干扰,那个鸡在啼叫,也会变成你的干扰,那个秋蝉在呢喃,也会变成你的痛苦,有人在吹口哨,也会变成你的烦恼。这重点是你内在的态度,你不享受,你不接纳,你在排斥你的厌恶、讨厌,造成你的痛苦。

  你工作很忙,但你享受那个忙,那个忙会忙得很有滋味;反之你工作很忙,但你很讨厌那个烦。你知道吗?是你的那个“讨厌、排斥、拒绝”造成你的痛苦,而不是那个工作真的造成你的痛苦。所以你无路可逃,你什么都烦,你在家也烦,工作也烦,连走路都烦,吃饭都很烦,那死了就不会烦了;死了当然也一样很烦,是你的态度,而不是那个客体,我所讲的是上乘法,是直指本性的东西。

  你要去看,这就是往内看,你要知道这样你才会有空间去疗伤止痛。我跟诸位师兄、师姐分享,一个慈悲心显露的人,一个计较心消失而愿意去造成别人快乐的人,他不会有伤口的,他如果有伤口的话,也会因为他发这样的心,他的伤口就这样愈合了。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不要以为这些大菩萨,为什么要发那个愿,我们好佩服啊!他为什么要这么样?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也看到观世音菩萨,他发什么愿――“若在这个世界有一个众生在受苦,他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他都要救他帮助他,否则誓不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空无的状态,生命最幸福的状态、不是真的地狱要空了,才能成佛,他当下就成佛了。

  我们发得起这种愿吗?我们有太多的动机,我们做什么都要有意义,那么有意义就是有没有效率、有没有好处?我们头脑里一天到晚都计算,做这有意义吗?做什么有没有意义?那个充满了计较和计算的心,让你错过了生命的每一个片刻。

  我听到一个师父他怎么带弟子的你知道吗?他把很多的豆子,很多的红豆绿豆混在一起,他让弟子把那么多的豆子分开,还原成两堆红豆、绿豆!你知道人类的欲望和贪求,他的每一片刻都要计算成有意义的,如果你有所求,就会错过生命的每一片刻,不管你喜不喜欢,你的时间都在过,你开心也是一天,你不开心也是一天,你很有效率也是一天,你没有效率也是一天。

  我觉得这个师父的设计方法也蛮有智慧的。这个师父设计方法虽然很有智慧,就要看这个弟子有没有智慧,如果他不能完全服从老师的教诲,他可能会起一个念头,这有意义吗?为什么他要叫我这么做?头脑永远在计算“为什么”?但是如果他愿意这样做,他的计算和计较心会渐渐消失,他的心会宁静,那时候再来念佛,那就快多了,可以直透本性。否则那么多邪曲的心降服不了,一天念佛一千次、一万次,有效率吗?没有意义。当你能享受把豆子分开的乐趣,红豆在这边,绿豆在那边,红豆在这边,绿豆在那边,很享受每一个片刻。因缘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个浮躁的心就消失了,那个自我、计较的心就会渐渐沉淀,就会消失了,可是容易吗?那要很有福德的人,他才愿意那样做,否则“头脑”就跑出来了,就说浪费时间,我还有其他事情想做。

  正住之七

  痛楚的感受会使蜕变得很有滋味

  里面有着苦的美感、苦的快乐

  等到你生病或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什么都没办法做了,那你做了又怎么样?一年一年地做,业绩爬起来又掉下去,永远就在那个地方而已,如果你是做生意的就是这样;那你上班啊,也是一样,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你永远都很烦,如果你可以享受烦,那个烦就变得很有滋味,很有滋味出来的时候,烦的感觉就消失。

  你喝茶就可以很享受那个茶的味道,渐渐的齿颊留香的滋味就享受到了;你喝水也可以很享受,这杯子里面的水味道不一样,每一瓶的水味道不一样,你可以静心享受这个过程,而不只是止渴,咕噜咕噜把水喝掉,因为你的目的是止渴,而错过了品尝水的滋味的过程。

  你为什么不享受这个水和那个水味道不一样的感觉,喝第一口和第二口味道就是不一样,你可以享受这里面的滋味,幸福就在这个地方。生命不要匆匆啊!因为匆匆永远都是在求、有所贪求,生命要放慢,要去经验,要去接纳,要去享受,尤其是你最讨厌的情境。

  我们来逆势操作,那里面能把你的自我消失、溶解,你知道吗?当你可以这样子去逆势操作的时候,你的空虚难耐会渐渐消失,你的那种情绪高低起伏,那种人生很落寞,很无趣,活得很无聊,那种感觉会渐渐地消失。那感觉消失,你内在里面就有空间,就能闲下来,而不再永远做这件事就想着下一件事,看这场电影就要想要赶场,赶着看下一场电影,这场赶快结束吧,“这电影是很好看!可是我得赶去看另外一场!”最近听说,我的朋友他一天最多赶五场电影,他错过了每一片刻。你知道吗?这一场可能很好看,第二场可能有点累,第三场可能更累,第四场或第五场可能就是半梦半醒的状态看电影,他错过了生命的每一片刻。

  事实上生命就是那么简单,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复杂的妄念,太多的贪求才会变得那么复杂,那么的不简单,所以要把我们这些邪曲的心一一揪出来看,我们要觉知这些邪曲的心,我们要出离邪曲的心,就是这个样子,渐渐宁静就会显露出来了,那你就不会痛苦了。

  然后你痛苦的轮回也就消失了,既然消失了,那你还有什么痛苦?还有什么生死轮回吗?渐渐地你就有不再生的能力――不再来投胎转世的能力,你要知道“业力”意味着你不得不来,“不再生的能力”则是你想来就来,你不想来就不来,因为你已经有不再生的能力,换句话说,你也有不再从子宫投胎的本事,因为你已经是生死轮回的绝缘体,因为你自我消溶了,你的自我也只有从这样方式才能消溶,你要产生无边的创造力,也要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是无所求的,他只是要把对生命的美感和赞叹分享出来,他不求人家理解,他不求名,不求利,他不求人家的掌声,他的艺术有最深的宁静,那是值得我们赞叹的!如果这个世界有真正的作品,他的创造力是源源不绝的。

  就像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分享的,你看我有准备稿子吗?我有准备属于头脑的知识、经文吗?我对佛法、经文的概念都没有,我是全然的宁静,这就是创造力;我可以透视诸位师兄、师姐及跟我有缘的人他们的心境,那是创造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我”不再跟我的“自我”认同,它渐渐离我好远,因为我知道“自我”是我生命唯一的痛苦和包袱,我下定决心要出离。

  自我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而不要再逃避体验任何痛苦的感受,也不要再做梦,也不要再跟你的希望、梦想认同,那是生命的毒瘤,我们下定决心去体验、去享受、去接纳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片刻的境遇,去享受它。纵使它很苦,你去享受它,痛楚的感受会蜕变得很有滋味,你会享受到苦的美感、苦的快乐。不要再拒绝一切你讨厌的、你不喜欢的情境,或许是人、事、物,而敞开去接纳、去享受一切你不喜欢的情境,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点是分享你拥有的一切而一无所求,只有分享,而无一丝丝的所求。如果很有任何一丝丝的贪求的话,你就应该去看清楚,不要跟这些邪曲的心认同,去分享,对和你有缘接触的人或众生、动物,去创造他们的快乐。要深知检讨、警觉,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去创造他们的伤口,造成他们的不快乐。

  当你下定决心去创造他们的快乐,你自己就会快乐起来,而且这个世界也会有人因此而来创造你的快乐,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因果镜法则。这世界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深自检点,过去我们的行为是不是曾创造别人的伤口,自己故意以邪曲的心去创造别人的不快乐或痛苦,动物的不快乐、痛苦或伤口。

  我们下定决心要忏悔、愧疚,立志永不再犯,从现在开始我们下定决心要去分享,要去创造与我有缘互动、接触的人或动物的快乐、一切众生的快乐,这样你的宁静就会渐渐出现,你的空虚、一刻也不得闲的动根,也会渐渐地消失。

  但是要真的下决心,不只是想而是要去行动,这个与你有缘互动的众生可能是你太太、先生,可能是你的弟弟、妹妹,可能是你们家养的一只狗,可能是外面的流浪野狗,或者是老鼠。你知道老鼠也很可怜,除非万不得已,不然不要去伤害到它们的生命,它们并不是要真的要伤害你,它们只是为了它们的生活而觅食,除非真的会造成人类的重大疾病,不然我们尽量避免伤害跟我们有缘的动物或人,因此也能造成我们的快乐,我们的伤口就会渐渐愈合。

  去创造别人的快乐,你的不快乐就会渐渐消失,你快乐的能量会渐渐显露出来,你的生命就会越来越自由自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