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四章

  第四章 如何开启求生净土

  绝对如愿的大门

  问:为什么世界上的众生会沦陷在六道的循环里而无法超脱?

  答:心业是因,外业是缘,满足自我的欲望使众生无法消除业力而获得解脱

  2004年12月18日 中国 台北

  讲座纲要:你如何找到光明的方法?要回到你的本性没有第二条路,我们要对自己邪曲的心产生愧疚的心,从知道到惭愧到想出离,那代表你是有福德的人。老师苦口婆心,只是希望有缘的众生能因为自己的惭愧而产生忏悔、而产生出离,这是对苦难的生命多大的法雨滋润。

  无妄之一

  享受逆境,你的生命就会蜕变

  那里面就有宁静的根

  事实上这个课程就是在讲自性的戒律,讲一个人要离苦得乐的方法。离苦得乐有广义、狭义;广义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活得很自在,身心的病变都能渐渐地消失,由情绪所生的病都能渐渐地消失,包括业力都能渐渐的得到蜕变转化,而转为清净,这是广义的。至于狭义的,就是他能解脱六道轮回

  一个人想求生净土,每天诵经念佛,如果他能觉知自己内心的戒律,他要往生净土就在一念之间易如反掌,如果这些邪曲及不善的心还那么的强,纵使他许愿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天诵经六千次、一万次都是事倍功半。

  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邪曲、不善心都能警觉而让它渐渐消失,能持这内心的戒律,一念之间,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易如反掌,纵使这个人他一生只持这些内心的戒律,在他临终时只念一次佛号或一次五音律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

  所以这个戒律是很殊胜而且也是很具体的,但是当我们有因缘能够很深入地去体会我们内心的清净品质,而不跟所有的邪曲妄心及不善心认同,你要知道,这是累世积来多大的福德,能虔心地摄受,这是非常大的福德。

  这些邪心就是我们要观照的客体,以这些心为基准点来观照,否则你说你会观照,但你的自我依然都存在,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是善业、恶业。

  有个小姐工作能力很强,当会计,她常常换工作,到每个地方她的工作能力都是超强的,很认真,可是很忙碌,她事先评估她要去的工作场所应该很轻松,可是每次去上班都超乎她的评估而很忙碌,她无路可逃,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而她每次离职时老板都挽留她,但她实在是苦的受不了而离开,她来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到底造了什么孽?

  老师入定后去观察,看到这个人前世曾经是个男生,而且是个判官,他很懂得享受生活,做起事来很敬业但是却很皮,就像是现在的法官,案子在他手上却慢工出细活,导致积压很多案子,他慢慢地做,他在享受他的生活,所有他不急着审案结案,纵使他因此考绩差他都不在乎。

  可是他又很喜欢变化挑战,一个工作做了一阵子,他就觉得无聊而想变换,因此他常常请调,每次他调职,后来接他职位的人都很怨叹。因为之前他该办的工作都常不办,因此积案很多要接手的人来清理。

  这一生他成为女生,工作能力一样的强,她也常换工作,因为她喜欢挑战变化,可是今生和她前世不一样了,现在都换她在承接别人的烂摊子,她很痛苦却无路可逃,所以你要知道,这就是因果律存在及运作“命运”。

  事实上你对命运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有人侮辱你,那一定是你在前世或今生曾经侮辱过他,所以这是你播下的因,这一生缘到了,你们碰面了,他就要侮辱你,纵使你对他很恭敬,他还是要侮辱你,为什么会这样?今生所受就是前世所积的,你一点也无能为力,你不能逃避他的侮辱,如果你能逃避,他就不能侮辱到你了。

  因果在运作都是这个样子,你无路可逃的,但是只有一个情况:你接受这个因果而产生观照,你才能解脱这个痛苦。你抗拒意味着你拒绝,你拒绝而难逃就会痛苦,你抗拒他的侮辱却动弹不得、无路可逃就只有忍受,忍受就是痛苦。

  或是你接受他的侮辱,你能保持观照,你能接受这个因果的事实,你能相信因果而接受因果,你就很容易静心,因果律中该发生的它一定会发生,你无路可逃,但是你接受它,你就能静心,你就能超越因果,你就能蜕变,所以就没有人能侮辱你。

  你知道吗?侮辱你会让你痛苦是因为你不接受那个侮辱,你拒绝那个侮辱,当你接受它是因果,你是宁静的,你是不动的,你不会被境所转,你只是忏悔你过去或今生曾经很白目而侮辱到他人,他人放在心里面他一定要报复。

  所以因缘到了,他就报复回来,这只是个因果律运作的现象而已,这是你没得选择的,可是人最大的麻烦就是你根本没得选择,你却还要选择;你无路可逃却想要逃你才会痛苦。

  所以为什么要对邪曲心做很深入地观照?

  它真的可以让你静心:外境的干扰对你而言越来越少。

  它可以让你自己不要再结恶因缘。

  你要注意:接受跟享受是一样的,当你能接受一切逆境,你就能享受它,那都会蜕变你的生命,那里面就有宁静。

  我们也可以来做个比较深入地观察:因为我们拒绝不快乐,也就是我们不接受不快乐,所以我们才会不快乐,因为我们拒绝不快乐,所以我们一直在追求快乐,因为我们追求快乐,所以我们是不快乐的。你必须用逻辑的头脑来思考这些道理,你不接受不快乐,你拒绝不快乐所以你才会不快乐,但你接受不快乐,当你享受不快乐,事实上那里面就有宁静,那里面就有究竟的快乐,不论你处于任何境遇,你都在享受,你在接纳一切。

  当你在享受痛苦时,那个痛苦是很有滋味的,当你拒绝接受那个苦,苦就变成痛苦,变成不快乐,但是你享那个苦,你接受那个苦,那个苦是很有滋味的。

  你的痛苦在哪里?你知道吗?它来自于你拒绝,不管你拒绝什么,那就是痛苦。

  你的快乐来自于哪里?你知道吗?我说的是真正的快乐,永恒不变的快乐,它来自于你接受,不管什么你都接受;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享受,那里面就有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我们会痛苦呢?因为我们不接受那个我们不喜欢的,那个就是自我;生命会发生的就会发生,你无路可逃,不会发生的就不会发生,你只要尽力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有恶行你都尽量不要去做,连起心动念你都要警觉,所有的善行,其实你也不要积极地要求自己要做什么好事,你只要把你所有不善、邪曲的心都检点出来而放掉它,你自然时时刻刻都会在善行里面;你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因为它不是刻意的。

  若你刻意地用心去做好事,那你必须要有休息,用力是非常态,所以你做完就要休息,休息时就是恶行了,因为你在做善,做完要好好的平衡回来,可能不善的就出来了,善跟不善是两边的东西,但是真正的慈悲是超越这两边的,因为你时时刻刻都没有邪曲的心及不善的心,是生命最美的善行。

  我们有太多的自我所产生的自以为是的观念,如果你认为你在做善行、做好事,事实上你是个作为,那是用力,你内在另外一边一定有很多不善的心念在那边。你既然认为你在做好事,那你总是要放松一下嘛,放松一下那就不是很好的事情了,所以你可以很深度来观察,如果你知道你在做好事,那个好事是自我出来的,那是不正常的。

  慈悲是本性,它不需要靠刻意去做,不需要提醒自己要做什么好事而时时刻刻流露出自然的本性,自然能宅心仁厚,真心,平等待人。

  你想想看,你会觉得吃饭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吗?你时间到了自然去吃饭,你会记得你吃过什么吗?你不会刻意去记的,就像呼吸,当你记得你要呼吸时,你大概活不了了,否则你怎知道你要呼吸?

  如果你能说出你做了多少好事,你觉得你是大善人,你常常在帮助别人,对别人很慷慨、很大方,那我告诉你,你的内在里面是有很深的杂质,那不是从你本性出来的,你去作为,你一定有所求,那是不自然的,那是刻意的,那叫福分而已,没有德行

  真正的善行是从德行出来看,他时时刻刻都心存仁厚,时时刻刻都能替人着想,他不是靠刻意的,只要把这些邪曲的心揪出来,这样,你要种恶因缘也难,你是时时刻刻都在种善因缘。

  所以你说你对人很好都没有得罪人,但你怎么知道你没有得罪人?你内在有很多邪曲的心在运作,你都没有看清楚,你可能讲一句话伤害到人家而你都不自知,你认同你自己的邪曲、嫉妒、批判、爱现的心,这些你都没有看到,你要知道,这样就会造业。

  然后所作所为就会回到我们的身上,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恭敬人家,人家一定会恭敬你,但是你虚伪地恭敬人家,背后把人家骂得半死,你绝对得不到人家真正恭敬你的果。

  检视诸种邪曲、不善心的这个法门非常的有效率,也是非常的殊胜,它可以让我们当自性的戒律,时时地检讨、反省、觉知。

  如果未来你在临命终时要往生佛土,你要靠佛菩萨来接引你,那你的频率要跟他们很接近,如果邪曲心、不善心这么多,要去净土又谈何容易?

  可是这样的心若减到很少,你只要一念之间就到了,你甚至佛号都不用念,一念之间你要往生佛土,佛菩萨马上会感应到而来接引你,因为你跟他们的频率已经很接近了。

  所以谈到这么细腻的自性戒律,有福德的人听了眼睛会发亮,甚至会感动,但是福德不够的人听了会打瞌睡,或者觉得讲这些仁义道德好无聊,是在高谈阔论,你要知道,这就是业力很重的人。

  谈这个法门是让我们:(一)减少造业或不再造业,有意或无心的造业都会渐渐地消失;(二)让我们的心意越来越跟本性连结,而跟虚空一样的自由自在。

  你要知道,众生的苦就是这些邪曲、不善的心所造成的,那种邪曲的心对一个内心直朴的人而言,真的很难想象,但是当他发现时他会很悲伤,他会觉得怎么会这样。

  但是你不要怀疑你的直朴,你的直朴很美,你的直朴是让你很容易跟老师的法连结的通道,所以你不需要改变,也不用骂自己笨,骂自己在这世界怎么那么难以生存,你不需要觉得你不适合这个世界。

  那是你的德行,你要很恭敬、很珍惜你自己的纯净,然后你也要知道众生的心就是这样在运作,当你很有穿透力,看得很清楚时,你要知道他们很苦,你要体谅、怜悯他们,而不应该造成你的负担或痛苦或悲伤或批判。

  无妄之二

  观照就是把一些妄念渐渐地看清楚

  甚至也不需要用力地放下

  你会知道邪曲的心是在伤害自己

  如因我们有那么邪曲的心,那我们就忏悔,用全然的生命来忏悔,惭愧自己的邪曲,然后产生忏悔,那你是很有福德的,因为你走过了黑暗的路,渐渐要往光明的方向在走了。但你如果一直在闪避,你不觉得有那么重要,或者你不自觉你的邪曲,那你又错过了你蜕变的机会,你的痛苦将无路可逃。

  换言之,你如何找到光明的方法?要回到你的本性没有第二条路,我们要对自己邪曲的心产生愧疚的心,从知道到惭愧到想出离,那代表你是有福德的人,所以老师苦口婆心,只是希望有缘的众生能因为自己的惭愧而产生忏悔,而产生出离,这是对苦难的生命多大的法雨滋润。

  比较的心

  何谓比较的心?永远跟比我们好、成就比我们高的人来比,然后就觉得很不满意,想超越他,都是比大不比小,看得比我们大的人,我们就想超越,比我们小的人,我们就瞧不起,看上不看下,时时刻刻都在比较。

  比较谁美?谁丑?谁的身材比较好?所以当看到别人身材比较好时就惭愧,这个惭愧不是自性的惭愧,而是虚荣的惭愧,觉得很丢脸,然后就要去瘦身了,开始要美容了,所以香天的产品就大卖了,最好有能量效果会更好,我们都在比这些物质界的东西,这都是来自于要喂养自我,让自我很有力量。

  所以比谁较美丽?当有人比我更美时,我就开始不舒服了,要诽谤她了,说她假可爱、假纯真、矫揉造作,说她全身名牌是奢侈不惜福。所以你要注意,我们的批判其实不是那么单纯,那里面是由很多比较的心出来的,我们想把她拉下来,因为她抢我的风头,因为我们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

  然后自己的小朋友也要比,如果小朋友成绩好,还会故意说自己小孩都不念书,考第一名真奇怪,连这个都在秀;比较自己跟同学谁有成就,若自己不如人,同学会就不参加了,可是如果自己有成就时,就每个同学会都要参加,狮子会、扶轮社,到处只要有集会我都参加,带着名片,好像要选立委一样,最好车子也要开又大又好的,有司机更好,然后要缓慢下车,让大家都知道是我在坐这部车。比较造成贪欲,那都是自我在运作的过程。

  我是在讲这些现象让你们知道,是比较造成你的痛苦,是比较造成你的贪欲,比较造成你的嫉妒,比较造成你的批判,因为你被比下来你就批判,你就嫉妒,或者你就气自己、气老天爷不公平,你要知道,这都是我们邪曲的心或妄心。

  你的心要如何静下来呢?比较是要往外看,所以老师说往外看就是生死轮回路,“比较”让你造业,因为你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拉下来,把他比下去,因为“比较”会让你往上爬,往上很努力。然后“比较”会让你不甘,所以你会郁卒,有人就因此得肝病而亡,他怀才不遇,觉得自己才华比同学高,可是人家现在当总经理,我仍一事无成,很想成功,但事与愿违,产生了肝的病变。

  有时候你不一定很了解自己,但是你可以透过自己的表现、你与人互动中或你自己的感觉来了解你自己,你怎么去了解你自己呢?

  因为自我是跟人家互动才会产生,如果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或者大自然中只有你一个人,你不会有自我的,你也没有什么好生气。除非有另外一个人或动物出现才会造成你的自我出现,自我一定是在两个个体以上的互动中才会产生,你就可以从这个地方感受,你跟另外一个人在互动当中,你的自我如何产生。

  你常常看到人家很有钱,你为什么看到那个东西?因为你念头里就有这东西,你才会一直看到。外境的意义是你内心的投影,当你常常看到人家的有钱,事实上是你很爱钱,你也希望你变成他那样,所以你一直很努力。

  如果你常常看到别人很有权柄,那代表你也很爱权柄,你从这样观察自我才不会自欺欺人,你要这样自我观照,那都是自我运作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比较;他比较有钱,因为有钱、没钱是比较出来的,你会觉得他有钱,那换句话说就是你比较没有钱了。所以常常要去看你对事情的看法,我不是叫你去看别人,而是看你自己,自性戒是戒自己,不用看别人,因为看别人不会成长,观照自己你才有蜕变的空间。

  如果你要跟有缘的人分享,你当然要知道他的习性,你就需要观察,你看他的偶像是谁,如果是王永庆,那这个人一定很希望自己变成大企业家王永庆,人的思考模式一定是这样运作的。

  人最怕就是看不清自己,欺骗自己,自认为淡泊名利,自认为自己是非常心灵的人,你要知道人最怕就是不了解自己,然后就错过了成长的机会,自己是怎样的人从自己投影在往外所欣赏的对象,就可以看到我们是怎样的人。

  因为权势、地位、美貌、名利都要靠比较而产生的,谁比较美?谁比较丑?中华小姐在选拔,选美不只是男生看,很多女生也看,那心境是不一样的,男生是看身材、美貌,那是性意识在运作的。女生则是看谁比我美,这里面有许多自我在运作的过程,都是从比较开始,从比较钱、比较权、比较成就、比较美貌、比较谁的孩子乖,也跟自己比,我过去怎样?我现在又如何?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要很深度观察的,那都是我们聊天的数据,和人聊天时都会提这些东西,我们不要拿这些东西来看别人,那永远没有成长的空间,而是要看自己,我们才有蜕变空间,我们才能减少无心的造业或有意的造恶业,否则所作所为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因果报应历历不爽。

  佛陀有个堂弟叫菩提达多,他想取代佛的地位,要佛退位,这个人就是一大堆的知识,窃了佛陀的法把自己变成一代宗师模样,佛弟子对他真的莫可奈何。他非常的邪恶、好斗成性,他要伤害佛陀。有一次他跟一个国王串通要害佛陀,他把大象灌醉让大象狂奔,佛陀刚好走来,他想利用大象把佛陀踩死。

  可是佛陀非常的宁静,他无动于衷,他只有静心,当那只大象狂奔到佛陀面前时竟然自动停下来。

  当然,这有两种方式来谈它。第一,佛陀是静心的,静心会把所有的混乱都摄受,就像你到大自然,你的愤怒都会被它摄受,被它吸纳了。一个成道的人(佛)是有意识的大自然,大自然则是无意识的佛陀,他就是那么的空无,那么的宁静,当大象跑过来时,到了佛陀的面前,它的混乱被佛陀的宁静都溶解掉了,所以它停住了。

  第二,佛陀的过去并没有伤害过这大象,这大象如何踩都不能踩到佛陀,所以你要知道这就是因果在运作的原理,因果报应历历不爽,一丝丝都不会有错乱。

  我们要检视这种邪曲的心,就是要这么深入地来看,我们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心,你认为你并没有讲人是非的故意,说自己是无心的,没有恶意的,但人家已经受伤了,或者我的自大伤害到人家而不自觉,所以要很细心,微妙地检视微细的自我。

  比较的心就会产生了虚荣心、爱现的心,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这就是众生很邪曲的心,爱现而且现的很有技巧,“我先生真是很不会赚钱,嫁他真倒霉,一个月才赚二十万而已”;事实上她就是在现,却故意这样讲,让旁人来称羡她。

  又如:“我这衣服买贵了,这衣服品质很差还敢卖我二万元,这是我最差的衣服,我上次买的那件八万元还差不多”;表面上她好像是在叙述一个事实,可是事实上她都在现,我们可以依理类推,身边的人是不是都如此在现?

  “我女婿在一家人寿公司上班,薪水不怎么样,月薪才五十万而已。”这样子在现,越高段的人现的越有技巧,让你不觉得他是在现,你只是很仰慕,但事实他是秀的非常有技巧。

  有些人就秀得很粗糙,令人一眼看穿,拍马屁时高喊“总经理万岁”,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有些更有技巧的拍马屁方法就会说:“我认识总经理很久了,我觉得他令我非常的佩服,他心地非常善良,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他在背后却把总经理骂得半死。

  你看,这么的表里不一,这就是世俗的人,所以如果你是很真心的人,看了不需要悲伤。你会悲伤是因为你已经执著在你的真心,变成一把尺了。当别人跟你这把尺产生落差时,你很悲伤,事实上那又是你惯性的思考,你的思考已经变成一把会产生批判的尺,那都是自我,需要警觉。

  说话浮夸不实、夸大的心

  这些也都值得我们深度来看我们有否这样的心境。喜欢把一分话说成十分,夸大其词,夸大自己的成就,夸大事情的严重度,讲话夸大都不用思考,所以很喜欢把事情讲得很恐怖,“糟糕了,发生大事了”,结果只是芝麻小事。

  身上只有一千万的财产,却说:“我钱不多,不到十亿”。一千万跟十亿是差很多的,不到十亿,换言之你的财产有可能八亿、九亿。造成别人联想的空间,那是夸大不实,甚至在用字造词中常常不够精确,而不够精确里面事实上有些是夸大出来的,这些东西你也可以说它不真,但你不要批判。

  你很真,你讲话都很精确,你表里如一,用字遣词都非常谨慎,但你要了解众生很邪曲的心,有时候以你的标准来说那是谎话,但事实上这些心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空虚、自我、爱现。

  讲话要真实不虚,别人迟到五分钟而已,你就会夸大那个人的差劲,说他迟到一二十分钟,但五分钟就是很精确,你为什么要夸大成一二十分钟呢?你的夸大如果不是为了攻击别人,就是为了膨胀自己,这两种情况都会造业的,不管你是有意或无心,你都在造业而不自觉。

  你觉得你从来不伤害人家,但你看看,这些心有没有伤害到人家?你起心动念,这些已经造成恶业,你要知道,你所造的业,别人不见得知道,可是老天爷知道,因果律也就是这样在运作。

  有人因为你造的业而受伤,它必定会回报到你身上,那个人的潜意识很清楚,他现意识可能不知道,可是在因缘俱足时他就会来回报你对他所做的一切。你给他善,他回报你善,你给他恶,他就回报你恶。

  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很疑惑,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人很恶劣,可是却又照顾那孤儿寡母一生。你于是开始贴标签,但真的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善人?是恶人?看到他人那么好,可是就是尽做些祸国殃民的事,我告诉你,用因果律来看,那无关于他的本质,而是他碰到冤亲债主,他就会对他们很好,不是冤亲债主,他就继续造业,他的习性就出来了,他恶劣的本性就出来了。

  报复的心

  你的自我就产生了计较,计较就产生了你有损失。这损失或许是你的自尊,或许是你的财富,或许是你的利益,或许是你的生存,可是自我就会产生愤恨的心,愤恨的心就会想要报复。

  一个慈悲心越弱的人他报复心就越强,慈悲心越来越强的人,他报复心就会比较少,慈悲心越高的人他报复心就越少,到空性的人,他没有计较,又如何产生报复心?

  报复心是来自于自我,所以慈悲心越低的人报复心越重,魔道众生报复心是非常强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他想报复,可是他做不下去,甚至到临界点要做时,他放弃了,但是他报复的心就能在当下全然地消失。

  我们若把人分成善良的人、不坏的人、坏人,善良的人也有分越来越高度的善良,而坏人就是所谓的魔界众生,他一定要报复,他的气才会消。你伤他一分,也许你是伤到他的自尊心,他也一定要报复回来,让你自尊心受伤,他看到你自尊心受伤,他的气才会消。这是可怜的众生。

  我们要了解每个人境界的不同,而不需要去批判他人境界的不对,但是这种报复的心事实上是很苦的,报复心很强是心脏病、高血压、身体容易有病变的原因。报复心的运作方式随着他的境界、心灵的层次而有所不同;慈悲心越少、越邪恶的人,一点点小事他就会扩大,你可能是无心地讲一句话,他会觉得非常的严重,他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他就记恨了,就要报复了。

  那如果是慈悲心很高的人,他根本不以为意,因为慈悲心跟自我是成反比的,慈悲心越高自我越少,慈悲心越低自我越强。自我就是计较、计算,所以报复的心它真的是因果轮回之轮,众生就是报复来报复去才会在六道里轮回,可怜之人必有过去他造业的地方,而可恶之人他又在造业了,他准备以后要变成可怜之人,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轮回。

  报复的心是非常邪曲的心,是因果轮回的种子,是你身体不好一个很重大的原因,报复是很没有意义的事情,你常常要很深入地去计算。

  你要如何去计算呢?什么是你需要的,什么是你头脑想要的,你报复之后得到什么?是得到痛快,还是却得到更多的痛苦,因为人家一定会回报给你,这是你逃不掉的,你无路可逃,人世间的法律还会有漏洞让你钻,可是在因果律里没有一丝丝的漏洞,因果报应是非常的精密,比任何计算机都还精密,而且永远不会当机的,它一定会回到你的身上。

  还有报复的心内耗了你多少的能量?你今天花了很多精神在做事业,但因为有人得罪你,你为了报复,你花了百分之八十的能量在报复心上,你还有多少能量让你的事业往前推动呢?

  你每天身体很不舒服,越想越气,你如果能很静心、精打细算来看看那是不是你需要的?当你觉得那不是你需要而是你头脑想要的,是没有意义的,你是不是就可以放下它?你放下它一次,你的慈悲心就有发芽的种子出来了,你放下二次、三次、四次,你的慈悲心就越来越多,你那种报复、看不顺眼的心就渐渐减少了。

  不同境界有不同的看法,当一个人很慈悲时,或者已进到空性时,人家如何的伤害他,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你要知道当一个人报复心很强,你跟别人打招呼漏掉对他打招呼,他就恨死你了,一定要报复你;你出国买礼物送大家,却忘了送给他,你忘了,谁叫你脱线,但他恨死你了,他一定要小题大做,有一天他会整你回来而且会加倍来对付你。

  那种人其实他自己是活得很痛苦的,因为他一直记着那个仇恨,他报复未得逞前,他要付出多少代价,付出多少情绪的不平衡?但他却甘之如饴,因为他空虚,那个感觉会让他减少他空虚感的产生,你想想看,这样划算吗?所以你要用你全然的生命去分析、观照,去计算究竟什么是你真正需要,什么又是你头脑想要的。

  就好像你到餐厅点了一道看来很好吃的菜,可是实际端上来时,你一吃却不怎么好吃,你知道吗?当你点了这道菜又不怎么好吃时,对你来说就已经是一种损失了,可是你可以把它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但是你就是不甘心,觉得很浪费,所以一定要把它吃完。

  其实当它不符合你的胃口时,它对你来说就已经是不需要的了,这已经是一次伤害了,你再把它硬塞到你的肠胃里,那是二度伤害,事实上那是很没有意义的,对不对?

  可是我们的头脑已经很习惯,从来不去思考这东西,就一定要把它吃下去,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是不是就是这样?很惜福,惜到肚子越来越不舒服。

  所以从这里可以发现,很多东西其实你并不需要,而是你头脑想要的,你还认同它,它已经造成你那么大的痛苦,你却甘之如饴,一直任它作怪,牵着你的鼻子走,这些自我的心、邪曲的心事实上是很没有效率的,当你能看清楚、计算清楚,你要不要放下一切你头脑想要的而让你的需要运作,那就简单多了,想要是你的欲望,需要是你生命的本能。

  空性的人就是渐渐地往生命的本能在走,把一些妄念,也就是头脑想要的欲望渐渐看清楚,也不需要用力放下,因为你既然看清楚了,你还会抓着不放吗?如果你还紧抓不放,那代表你还没看清楚,这些邪曲的心事实上是在伤害你自己。

  搬弄是非的心

  独苦不如众苦,搬弄是非的人是很苦、很空虚、很寂寞的人,因为寂寞难耐很苦,所以他唯恐天下不乱,把天下乱成一团他会比较开心,虽然他不见得有好处,但他逢人就要造谣生事。

  一个人如果在你面前说别人的是非,他是在讨你欢喜,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在另外一个人的面前也会讲你负面的话,以为他唯恐天下不乱,他想在人家的争执中得到好处,什么样的好处呢?快乐!

  因为他自己很苦,他也要把人家拉下来。这都是我们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心境,我们讲他人是非对这个人很坦诚,可是事实上我们除了想讨好这个人外,我们还想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混乱,通常这样的人在他内心都是不幸福的。

  真正内在很幸福的人,他希望看到人家也幸福,独乐不如众乐;可是凡人不是,他是不幸福的人,他很空虚,独苦不如众苦,他要把人家拉下来。

  所以你不要在这个五浊恶世、这么邪曲的世界说你的幸福,这样不够慈悲,虽然你是无意的,你很真,但是人家会嫉妒你,因为人家见不得你的幸福,所以你一定要很低调,越低调越好,这是慈悲。

  纵然你不是故意的,你也没有爱现的心,但是你要知道,众生都是很苦、很空虚的人,因为你的无心而创造了人家想要伤害你的心与行动,又何必呢?所以老板若对你很好,请你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到处讲;你先生或男朋友对你很好,请你把嘴巴闭起来,尽量少跟人家讲。如果不好,你讲还没关系,甚至碰到比你可怜的人,他被先生或男朋友欺负时,你还要假装你也很苦,那是慈悲,善意的谎言是慈悲,不经心的真话造成人家的痛苦那是残忍的。

  如果你妈妈很爱你,但是你遇人不淑,除非你能解决这段婚姻,否则她也没办法替你出力,你一定要跟你妈妈说你的另一半对你很好,因为那是慈悲;如果你很直接地讲真话,你很残忍,很不孝,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她没办法替你选择,但是她却要承担你的痛苦,对不对?

  所以,我才说你要从慈悲出来,而不要执著于一个“真”字,你要知道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漏洞,它是不够完整的,在这世界你不能把真完整呈现,你只要一执著任何东西,你就错过生命蜕变光明自在的机缘了,这又是一种惯性,变成另外一种框框、自我。

  我们最容易产生的为自我观点辩论的心

  事实上它没有任何意义,你为你的观点在辩论,那是你的自我,否则你怎会有观点?你一定选择靠边站才会有观点,这都是我们要深心来警觉的。辩赢了你会痛快,事实上你真是为了那个观点吗?因为你跟那个观点已经合一了,你辩输了,你的自我就受伤了,有些理论或观点你本来不是很坚持,但越辩就越坚持,因为输人不输阵,就为了那个面子。

  在选举时,你可能本来不是支持民进党的,但是刚好他一直攻击民进党,他是泛蓝的人,而越辩你就越觉得他很过分,后来你就变成深绿了,因为为了自我。

  所以你要注意到,自我的运用是非常微妙的,你绝对不要为它找合理化的借口,那没有任何意义,只会令你错过生命蜕变的契机,那都不是你需要的,而是你头脑想要的,那不是你全然生命本来的需要,而是你的欲望,是自我在运作的过程。

  你看看街头巷尾,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彼此观点的不同就开始争辩,有时候倾听你会发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已经预设立场他要辩赢。

  所以我常说,真理不会因为越辩而越明,那都是预设立场,有多少的甲方、乙方在那边辩来辩去,事实上他已经预设立场他要赢,自我就是这个样子,为自己的观点在辩护,然后就失去理性了,永远辩不完的,从一个答案来找出问题,对方也是这样,辩来辩去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看有多少人是这个样子?妈妈的观点就是要把剩下的食物吃完,爸爸的观点不一样,两个人就争来争去,互指对方是错的,这样有意义吗?

  在公司也是一样,开会时,大家都为了维护自己所提出的论点而辩论,没提都没问题,一提出论点各自就开始坚持自己的主张,紧咬不放,而且年纪越大的人这种情况越严重,因为他越来越近生命死亡了,这是他唯一剩下的生存空间。

  所以诸位,对阿公、阿妈、父母亲及年纪比较大的人,你要多一分体谅,年轻时还不会那么固执,越老越固执。因为这是自我唯一可以抓的东西,若连这个你都把它摧毁,他已经快接近死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抓了,唯一剩的就是他的观点。

  我们要这样来自我检讨,自我真的是很可怕,尤其是自我要面临消失时,就像大海中抓到浮木就紧抓不放了。所以对阿公、阿妈、父母,请你多爱他们一点,少跟他们争论,因为他们已经很容易受伤了,他们剩下唯一可抓的就是他的观点,你不要连这一点都不给他们生机,让他们可以有喘息的机会,这就是体谅,但是也要看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毛病。

  为自我辩白的心

  辩白那是本能反应,不假思索的,如果有人说你错,你马上反弹,连自己是否真的错了都不想,马上反驳我哪里错了,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

  一个要往空性路上走的人,他要很静心地自我检讨,只有一个情况他会谈论,就是为了慈悲分享,他才会辩白,如果自己被抹黑那没有什么好辩的;但是如果我不解释别人会伤心,那我就要解释了,这是为了慈悲而解释,为对方而解释,只有这东西是从慈悲出来的,否则都是自我。

  所以要拿手术刀来对自己开刀真的很困难,甚至老师讲这个,你有开始抓这个了,说“自己这样谈是为了慈悲而解释”,而自我欺骗或欺骗别人,那其实是辩白,你又错过了。什么叫慈悲的辩白呢?在你的先生(太太)或男(女)朋友误会你不爱他(她)而伤心,他(她)认为你移情别恋,那你不为自我辩护,其实你是不慈悲的。

  如果你真的移情别恋,你要很婉转地告诉他,以减少他人的痛苦;但如果你没有移情别恋,你不讲,他会非常伤心,虽然他是误会你,但他会很痛苦、很伤心,因此你必须要解释,然而有些人就是很闷,但其实那是很自私、不会体谅人的人。

  有些事是需要解释的,为了安慰对方的心,这是慈悲,你需要解释辩白是为了对方而不是为了自己。但是最可怕的是你根本是为自己在辩白,却自我欺骗说是为给对方慈悲需要而辩白,所以宁可错杀不能放过,你若有任何的辩白,你先推定四为自己辩白,等自己沉淀再来观察是不是真的这样。

  头脑的反应都很快,任何事都是不假思索,本能性地为自己辩护,有时候谈到修行的东西,老师说你有这样自我的运作时,你马上说:“有吗?”你怎会回答的这么快速呢?你答那么快是头脑在运作,否则你会很沉淀,你每一刻都在归零情况下先不置可否地观察看看。如果你是静心,你是真的跟内在连结,甚至你有任何情绪时,你都沉淀,等那情绪过了你再来看。可是人的本能不是,直接就是反应:我没有,我不是;头脑永远很快,自我永远很快反应。

  可是一个跟空性连结、一个觉知的人他不会那么快地反应,他时时刻刻在归零观照,他不可能会把过去记忆的东西或本能性的头脑反应丢出来。

  所以你必须好好地深自观察,通常反应很快、不假思索的人,那是头脑出来的,否则你可以保留、观察看看,在人家说你很主观,但你认为你很客观,你也不用马上反应,如果你真的很客观,你不会马上反应出来,你会想真的我有主观的地方吗?

  若你可以马上说你很客观,那代表你很主观,因为你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你根本没有进入你内心去检视你邪曲的心,否则你一定会沉淀下来,想想自己的主观是哪一部分;要深入地去觉知,你要知道头脑的反应是很快的,一念之间就到月球去了,可是本性不是这样的。

  上述这些都是我们自我最容易现形的地方。这些也都是我们自性的戒律,我们要深自检点。如果这些心都存在,那你不管修行任何法门都是在自我欺骗,这些心你若都能觉知,那你修这个法门就是修了一切的法门,一即一切,一个念头看清楚时,很多念头会一起消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