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十章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十章 正法出世的因缘

  问:散尽钱财、穷心尽力地积福,会带来什么样的福报?

  答:再多的福报总也有限,做三千辈子的好事都不如一念之间无所求的分享的福德多。

  2005年1月29日 中国 台北

  讲座纲要:往内观照自我的藏身处,在二十四小时中,寻找觉知一切思维和行为中藏有自我行迹之处。检视自己的恭敬心、体谅心、慈悲心不足处及一切待人处世不敬的心、批判心、阿谀奉承心、比较心、嫉妒心、自大心、轻慢心、虚荣心、所有杂染的企图心。因一切邪曲、不善的心而导致情绪急躁或内心波涛汹涌,痛苦的伤口、身心的紧绷、心里的疾病、身体的病变,我们如果能觉知寻找这些邪心,渐渐地就能获至内心的宁静、放松、清凉、身心健康六道轮回的远离而获至“不再出生”的空性境界。

  心咒之一

  活在天堂或活在地狱里面,真正的区别

  是来自于心量

  心量大是天堂,心量小就是地狱

  活在天堂或活在地狱里面,真正的区别是来自于心量,心量大是天堂,心量小就是地狱。这个心量来自于对待一切与我们有缘接触或互动的一切人,或者事物的运作当中,或者在一切处境里面,我们所抱持的态度。所以你们要把一切心量不足的地方都揪出来看,因为心量不足的地方就是“自我”。

  你们的警觉和你们的反省就是观照。你们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证量,如果你的心量和虚空一样的时候,你的本性就完全显露。你就是属于所谓的佛或菩萨的状态。

  你们可以想象看看,这个虚空就好像我们生命的本质。哪个人可以拿长枪或大炮把虚空打败,那时不可能会成功的。没有人可以打败虚空,因为虚空从来没有要跟任何人打仗,如果你想打败虚空,那是你的幻梦;因为虚空从来没有要“求胜”,虚空从来没有要攻击你。你可以征服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但是你征服不了虚空,虚空它不会因为你的攻击而受伤。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虚空底下是不是有天地,我们有空气、有天生的万物来滋养在这些环境里面的一切众生,但是你有没有感受到虚空曾经帮助过你、护佑过你?没有!为什么?因为虚空从来没有说它照顾过你,虚空从来没有让你感受到它的存在。

  只是它养护这些天地之间的万物,令它们在这块大地、在天地之间都能得到它们生命的自然发展。这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很自在的人、很宁静的人,他是慈悲的,他是没有自我的,他的慈悲之中没有自我。所以他待人接物都是存心仁厚的、很低调也很平凡,你没有因缘时,看不出他的智慧。

  他不平凡是因为他很平凡,所以他是宇宙之间真正的不平凡。可是你看我们凡人的自我,每一个人都想不平凡,每个人都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会想要得到别人的掌声,会想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者功业,或者表现来自我实现,这就是自我的思考模式。

  所以每个人都在寻求自我超越,跟自己竞争,跟别人竞争,要去圆梦。梦圆了很落寞,梦不圆很痛苦;做梦痛苦,梦不圆求不得也是很痛苦。换句话说,梦圆、梦不圆都是痛苦。这就是凡人的思维、行为模式。

  你到底需要什么?你需要成功?然而成功的感觉痛苦一下,痛苦的后面却是无止尽的痛苦,那种痛苦是很无力的。就像你虽然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但是你不想停留在这个点,你还有要期待要去某个地方的希望。

  可是成功的人,我的意思是说一个梦已经实现的人,他几乎找不到一个仗可以再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企业家,他已经富可敌国了,然而他却去当义工,或者像闲云野鹤般地到处逛逛、或落寞地了此残生。

  如果你还没成功,你可以看看那个已经成功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那种方式是你要的吗?但是老师现在分享这样的感觉。我说的感觉是那些已经成功者的感觉,不一定是你能体会的,或许是你过去生已经体会过了,所以你这一生已经很淡泊了,因为你过去生已经体会过那种感觉,所以你这一生已经要往另外一个不同的层次方向在走了,你不想再过同样的生活了,所以那个感觉你会觉得很熟悉,但是那已不是你要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我分享那些成功者的感觉,不能让你产生震撼的感觉,而只是觉得说我就是不甘心,我就是要成功,如果你目前是老师所说这样的心境的话,你现在在这个教室,听老师在分享这个法,事实上你还没有应机,你不需要浪费时间学一大堆成道知识,你可以去做自己想要的样子,甚至快点去追梦,快点去圆梦。

  因生命痛楚的感觉而想出离痛苦才是修行的动力,真正用生命去体会痛苦,才会产生想要蜕变自己的惯性的出离心,这才是老师来这个世界传法而与我有缘的佛子。

  所以老师分享的每一个阶段的心境是要你去实践,去体会,而不是让你在那个地方随便听听想想而已。不是靠想的,而是靠实践。所谓的实践就是用生命去体会那一个感受。

  所以一个人还有梦未圆的遗憾,那你想追求就尽量去追求,别踩刹车,尽量保持警觉地去追求,别踩刹车那样对你来说还有意义,你只要带着我给你的建议去体会追求过程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就是符合正法了。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所有在生命中蜕变的超凡入圣的圣贤们,他们都经历这样的阶段,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像这样已经听到的一些道理,你没有去思维,去体会,那就很枉然、茫茫然,事实上听再多的道理,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有我建议,如果你追求梦想的感觉都还在,你就用全然的生命去追求,在这追求的过程中可以寻找老师说的每一句、每一字,有所关联于你的心境的法,而在你追求的过程中细心去体会观照,那是生命蜕变的不二法门

  如果你觉得生命活得很痛苦的时候,你就去体会去思索,你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如果你真正的感觉到很深切的痛苦,事实上那个痛苦里面会有清凉的智慧。如果你感觉到痛苦的强度还不够的话,清凉的滋味就跑不出来。所以对于你有真正蜕变的机缘,只有在你深切的痛苦感受时,才有让你蜕变的因缘。

  老师所说的每一个法也只是助缘,就是说你感觉你身体有个地方好痛好痛的时候,你心灵的痛苦的手术只有你自己能做,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做,我只能告诉你怎么去做这个手术的方法,但是这有一个前提――你觉得你心灵的痛苦好痛,而且你下定决心要对你的“自我”动手术开刀。

  那我就可以告诉你怎么对“自我”开刀,这个刀要怎么拿,才会有效率,要怎么切才能切的刚刚好,才不会让不好的细胞或不好的细菌还留着,才可以切的一干二净,但是自己会想对“自我”开刀的前提是你觉得你很痛苦。

  一个人如果还没有觉得自己有病的时候,你跟他说你有病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只是来分享给觉得自己心灵有病的人,而这个有病的人他想要把病治好。如果一个人他不觉得自己的心灵有病,换句话说,他还离空性很远,他出离自我的因缘还未到,那就不要无病呻吟强说愁,自己还不够忧愁却一直说自己很忧愁。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忧愁,事实上你已经不会讲自己很忧愁了;真正的大善人他不会觉得自己很善良,或是想听别人说一句你很善良的话来标榜自己的善良;只有那个小善人或他根本是不善的人,才会炫耀他自己很善良。如果你内在很丰富的时候,事实上你不会往外去追求满足,就是因为你内在有缺乏时,你才会想要往外去求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你要这样来观察自我。

  心咒之二

  内在的生命本来就圆满、丰富

  我们一味地往外追求丰富,

  才造成内在的空虚

  我们的邪曲心,是想往外去追求满足,可能是自我形象的满足,被人肯定的满足、被人赞赏的满足、或者自己想要赢的满足,你得不到自我的满足就产生那么多邪曲的心;得到了呢?那么多邪曲的心也都还在。

  一个真正的圣人,他不会觉得他是圣人,一个想要向别人证明他是圣人的人,他内在是很贫乏的,他想要表现给别人看的,都是很邪曲的心,这都是我们自己要往内去警觉、往内去过滤自我,往内观照“自我”藏身的地方。

  我们内在的生命本来就圆满,而且很丰富,但是我们错过了那个要点,我们一味地往外去追求丰富,而忽略了内在的丰富;一味地想要往外追求,让自己穿上很坚强的盔甲,殊不知这些追求的欲望,却造成我们内在的空虚,让自己无法宁静,直到这些思维、行为模式都变成习惯了。你也就活在那个一刻也不得闲,常常觉得生命里很多事情没有做,闲下来就觉得很浪费时间,常常觉得生命一定要有意义,才不会虚度此生的状态。

  事实上当我们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们就已经错过了生命的美感与真正的乐趣,所以我们现在要追本溯源,将我们痛苦的根源看清楚了以后,下决心去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要知道当我们下定了这样的心愿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知道这是你生命多大的福德啊!

  你已经准备要回家了,就像有个人自己有无限的财富,现在身上有好多好多的钱放在他口袋里面,而他却不知道他有好多好多的钱,他觉得自己很穷,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他要去赚钱,他要去赚人家的钱,他以为他很穷,事实上他口袋里面有无限的财富,而他错过了要点。

  生命的本然样貌,本来是很清凉很清净的,但是这样的误判,这样一个人开始往外追求的时候,他就产生了欲望,产生了自我,所以会越想往外去要,要一切他想要的。可能是与人的互动中,他要人家怎么对他才对,或是他要影响人家怎么走才对,换句话说,他要影响的人,可能是他的小孩,可能是他的亲人,可能是他的朋友,他想要影响他们的观念,要他们怎么走才对,或者他要打败别人,因为他要出类拔萃,他要别人注意他,他要别人感觉到他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要”。

  “要”产生了一切的痛苦,不管你要什么,“要”就是你的欲望,你要求解脱也是“要”,不管你是入世还是出世的“要”,你要世俗的名或利、权柄、别人的尊敬,或者要赚到豪宅美厦、或者要很漂亮、或者要别人爱你、要得到好名声,要一切的成就感,要完美实现你所要的东西。

  “要不到”就产生挫折感,即使“要到”你永远也不会满足,那“要不到”很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宗教了;或者另外有种逃避的方式――那就是“不要”,不要意味着放弃“要”。有梦最美,希望相随,而“不要”就是绝望了,不敢想了。他的人生就像是黑白的,本来是彩色的,本来是有梦,现在是放弃梦了,就变成黑白的。

  不管人生是彩色还是黑白的都是痛苦,我只是要你很深入地去观察,生命痛苦的根源就是“要”,或者另外一边“不要”。在你生命里面细细地去观察,在这里面就开始会有蜕变的空间,你会发现你的一切“要”是你不需要的,是你的那种幻梦,你的头脑,你的“自我”想要的,事实上你的“要”是很没有意义的,如果得不到你要的你会觉得很苦,产生很大的挫折感,而只要苦一来你就选择逃避的方式,那我“不敢要”,我不要好了。

  事实上那个不要是因为你得不到,如果一点点甜头让你尝到,你的“要”马上又出来了,你要小孩听你的话,他不听你的话你就痛苦了,你还是“要”啊!那小孩叛逆到极限,你这个父母亲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也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你死心了,所以你放弃他了,你“不要”管他了。

  事实上你“不要”管他是因为你没有能耐管他,那个“不要”是好痛苦的绝望,或者你追求事业的成功,但是事与愿违,所以你很痛苦,很悲伤,很无助,觉得生命已经没有希望了,所以你就告诉自己,追求是很痛苦的,那我不要追求好了,你不要追求,是因为你觉得你求不到,所以你不敢要了,你绝望了。事实上这种“不要”是“要”的另外一边,里面都有贪婪的欲望在运作,只要有一点点火花,火苗产生的时候,也就是诱因出离时,你的“要”又出现了。

  有一个歌星他本来已经要出家后来有还俗,为什么?因为他的唱片卖不出去。所以他觉得生命很绝望,他就准备要出家了,当小沙弥,可是在等待准备出家时,他以前做的一首歌红起来了,所以这位歌星本来要出家,后来马上还俗,他是本来是不要了,放弃了!还俗又开始要了,他现在还在中国当红。

  在这事例里面有没有看到,“要”跟“不要”对你的痛苦的解脱一点都没有帮助,意志力它只能够这样子运作――要或不要,只有以意志力来观照,来透视痛苦的根源才能看破。你能看透才能看破,如果你没有看透,你是没有办法真正看破的。

  所以看破是假的,唉,我已经看破了,那是假的,那是“要不到”而产生另外一边的“不要”。老师的建议就是观照和透视,你才能体会到自我的不需要。不需要就不是要或不要,而是不需要,不需要一切你就进入了空性,你就跟存在连结了,你就是一个空性人了,你就是个佛了,你就成道了,一丝丝都不需要――不需要名也不需要利,不需要美貌,也不需要一定要怎样的生活才满足,而能随遇而安,生命不需要“意义”,所以也就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了。

  你就只会享受每一个片刻,满足每一个因缘的际遇、境遇,生命就自由自在,这是生命原来的模式,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故乡。回乡的路有些人可能很近,有些人可能很遥远,可是不管回乡的路是近还是遥远,仅以一份喜乐和期待想要回家回乡的心境,那就是你生命蜕变的开始。

  心咒之三

  没有欲求的人

  就是与存在联结的人,就是自在的人

  老师在分享或说法,都是为这些人而分享的,为想要回家回故乡的人分享,如果你还没有一心一意想要回家回乡的念头出来,那么事实上你在老师这边所听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法都是很外围,都是知识,对你来说没有一点点帮助。但是如果你已经启动了想要回家的念头,那我告诉你,我现在告诉你的是回家回乡的地图。然而地图告诉你怎么走,但是要不要走,决定在于你的愿力,决定在你对追求所造成的苦受够了没。自己穿上很坚强的盔甲,殊不知这些追求的欲望,却造成我们内在的空虚,让自己无法宁静,直到这些思维、行为模式都变成习惯了。你也就活在那个一刻也不得闲,常常觉得生命里很多事情没有做,闲下来就觉得很浪费时间,常常觉得生命一定要有意义,才不会虚度此生的状态。

  事实上当我们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们就已经错过了生命的美感与真正的乐趣,所以我们现在要追本溯源,将我们痛苦的根源看清楚了以后,下决心去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要知道当我们下定了这样的愿力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知道这是你生命多大的福德啊!

  你已经准备要回家了,就像有个人自己有无限的财富,现在身上有好多好多的钱放在他口袋里面,而他却不知道他有好多好多的钱,他觉得自己很穷,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他要去赚钱,他要去赚人家的钱,他以为他很穷,事实上他口袋里面有无限的财富,而他错过了要点。

  这个世界真的好苦,对我来说这个世界真的好苦,因为我受够了这些苦,我知道它很苦,可是凡人还没有受够或受过这些苦,所以以苦为乐甘之如饴,所以就看不透痛苦的真相。看不透,怎么看的破,看破之前要先看透。

  所以如果没有观照的能力,没有看透的境界怎么会看得破。你们看看最近宏碁计算机的创办人施振荣先生,他五十几岁就退休了,他把他的事业交给别人去经营,为什么会这个样呢?

  当然我不是他,我不应该替他讲话,但是我们可以深入他的念头来看,他一定是受苦受够了,人家说那个高科技行业折损率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对身体的折损率太快了,对身心能量的消耗也太快了,吃的苦远比其他行业吃的苦多太多了,所以做到五十几岁就不想再做下去了,甚至他也不忍心看自己的孩子在这行业受苦,所以他不安排他的孩子去接班。

  施振荣先生他五十几岁就折损了,干不下去了,可能已经全身都是病。那个事业体,在他年轻的时候,可能他是在享受自我实现,可是在中年以后,他身心混不下去了,他在忍受苦,那退休的概念就产生了。

  退休的另外一边意义,意味着你还没有退休前都在受苦,你很苦你才想退休,如果不苦表示你还在享受,怎么有退休的概念产生?退休意味辛苦得想放下,想放松,因为工作很苦、很紧绷,所以才想要退休。

  在看看长荣海运的老板张荣发先生,他好像八十岁还是八十一岁,也退休了,退休后他要去环游世界。换句话说,海运是属于比较传统的一个行业,它的折损率可能比较低,所以他撑到八十几岁,然而他也是很苦,所以才有退休的概念产生。

  另外有记者谈到说王永庆先生为什么还不退休呢?这个记者是用他自己的观念在评估,他觉得退休了才能放松,还没有退休前都很辛苦。这个记者他可能是很期待退休的人,他的工作生活里面一定会很苦,所以他才想退休。他就以这样的观念投影在别人的身上,就觉得王永庆先生他为什么不退休呢?就有一点耻笑的意思,也就是说人家张荣发先生已经退休了,施振荣先生也已经退休了?他为什么还不退休呢?还那么老来苦。

  那记者可能错过了一个观念,王永庆先生他有可能是在享受事业,如果事业对他人来说很苦,对他来说它不一定是苦的,他有可能在享受事业,所以就没有退休的问题。而前面这两位先生,施振荣先生或张荣发先生一定是工作上很辛苦,所以才会有退休的概念产生。王永庆先生为什么没有退休的概念,有可能是他在享受事业,所以他就不以为苦。我们从这里,有没有更深的穿透力来看透、检视这些事情。

  当你的自我能溶解消失的时候,你在满足每一个片刻,你在享受生活的一切境遇,酸、甜、苦、辣对你来说都很外围,那就就清凉了。你当下都处在退休的心态中,所以“退休”不用等待,退休没有时间跟空间的问题,退休是你当下有没有退休的心境。如果你当下不能有退休的心境,你在退休的时候,也不可能获得真正退休的心境。

  那么怎样能退休呢?无欲的人就能退休了。没有欲望的人,并不是放弃欲望的人,是不需要欲望的人,那么他就退休了,他就是与存在连结的人,是自在的人。他没有什么地方要去,他像那朵云,风把它吹到哪里,他就随风飘到哪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是他的家,他的生命已经蜕变了,他不需要固定的家。

  重点是你的态度,而不是那个客体,重点是你的执著,而不是你执著什么,你只要有执著,不管遭遇什么经历你都会执著;如果你执著老师说法,你就会开始听到老师说的每一字,每一句,然后开始咬文嚼字钻牛角尖,把老师所说的法当座右铭而错过与空性会面的机缘了。

  为什么要当座右铭,老师只是跟你分享生命痛苦的根源,你自己要去透视,你自己要去体会,你要以你的生命去印证它,去亲自证明它。我跟诸位师兄、师姐分享,老师所说的诸种邪曲的心,是你不能从苦海中退休的唯一理由。你有没有这些邪曲的心?必须一个一个去检视。如果有,那么你就没有办法从苦海中退休;当这些邪曲不善的心消失的时候,你就从苦海中退休了,你就自由自在了,因为你已经不需要欲望了。

  心咒之四

  除了静心之路

  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回到你生命的故乡

  回家只有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回到你生命的故乡,这是不二法门,只有这条路。把那么混乱、那么昏沉、自我邪曲不善的心念一一把它检视出来,时时刻刻尽力去检视就好,你不要说老师我想要变成像你这个样子,我没有叫你变成像老师这个样子,那这就是模仿了,模仿不就是“要”了吗?要追求欲望了吗?

  你做你自己,你不需要做我,你也不需要做任何所谓的很有成就的人,做你自己,也就是把你自己的自我藏身的地方揪出来看就好了。把慈悲心不足的地方揪出来看,把体谅心不足的地方揪出来看,把恭敬心不足的地方揪出来看。

  你可以看看我们的恭敬心不足之处,就是代表我们的慈悲心不足的地方。你可以看看路上有两只狗,一只狗好可爱,你看到它就很想抱它,可是你看到另外一只癞痢狗,全身都长满皮肤病,你看到它就吓死了,想要踢它或用石头丢它以避免它亲近你,令你觉得很恶心!你看看你对这只可爱的狗充满爱心,那是假的,那是因为它刚好满足你所喜好。

  而你对那只癞痢狗很没有爱心,那真的是因为你的慈悲心一点都不足,你没有以它的境遇来体谅它,感觉它的苦,感受到它全身好痒,然后每一个人都唾弃它,它连要向人乞讨食物都乞讨不到东西,因为没有人要给它食物吃。凡人都是比较没有慈悲心的,因为它的长相比较差,所以乞讨不到食物,它卖相比较好就讨得到食物,我们去透视体谅它,就是这个样子。

  就是哪个长得很抱歉的人,或那个全身长满癞痢的狗,面对那种人或动物时才是真正地看出我们自己有没有爱心的因缘。所以有人说我最善良了,你看那些野狗我都在养,那你看看你养的是什么样的野狗,很可爱的野狗,还是很脏的野狗。这些我们要比较细腻地去自我检讨,慈悲是否带有差别心、分别心?而不只是一味去做自己所谓的好事。

  你看我在慈济功德会捐了多少钱,所谓我很慈悲。那你在慈济功德会很慈悲,你出来对你身边有缘接触的人,你慈不慈悲?或者有缘接触的动物,你慈不慈悲?看到蟑螂不假思索啪的就踩下去!看到那个蚂蚁就用火烧它,你慈悲吗?它有妨碍到你吗?如果它们有妨碍到你,那两害相权取其轻,它可能会传染疾病,我们在觉知中思索怎么做预防。

  我们的慈悲心就从这个小地方看看自己有没有慈悲心不足的地方?那些自我很强的人,他永远看到的是别人的错,他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所以一个看不到自己的过错的人,看不到自己盲点的人,基本上他几乎已经没有成长的空间、蜕变的空间,换句话说,在这个状况之下,他几乎是死人。死的人你懂吗?活的人还能成长,死的人是没有办法成长的。

  一个想要回家的人,想要回空性故乡的人,必须具足一个条件,他下定决心不再批判别人,不再看别人的过错,如果他看到他人的过错、批判他人,他要警觉。他治看自己“自我”藏身的地方,他只看自己恭敬心不足的地方、体谅心不足的地方、慈悲心不足的地方,这个人是要回家的人。

  所谓回家的人就是要解脱六道轮回的人,想要追求生命自由自在的人,否则都是凡夫俗子,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的,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

  你有可能这一生是豪商巨贾,或者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是暗地里面你用你的权势、用你生命的筹码,你做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这一生你很风光,只是可能在中年就夭折了,或得到癌症,或者一场车祸、一个空难就没了,因为已经引起人神共愤来毁灭你了,然后下辈子可能就变成那癞痢狗,让人家唾弃!

  你要知道狗都还有它的福报,有它的业报。有些狗就是能讨得到吃的东西,有些狗就是讨不到。我们教室有一位陈师姐,每一次来都会带一只狗,那只狗是很有福报的狗,你知道吗?那只狗纵使它主人没有养它,它在外面都讨得到东西吃,因为它过去生对人家普行恭敬,所以这一生它是只有福报的狗,它过去生对人家都很客气,所以这一生中别人对它也会很客气。

  它主人说有时候带它去餐厅吃东西,或去面摊吃东西,它就躲到人家吃东西的桌子底下看着人家,人家觉得它很可爱,就会丢东西给它吃,它几乎是无往不利!没有被捡来养前,它原来也是只快乐的流浪犬。它主人很疼它,冬天会给它衣服穿,你看它来我们这边是不是很可爱,很讨人喜欢,这只狗是有福气的狗。

  可是你看那些癞痢狗,你知道吗?全身长满皮肤病,人家看了都很害怕,还以为它会咬人呢!还怕被它咬到,还用石头丢它,用棒子打它。要知道人的权势、人的富贵是不可依靠的,只有福德、慈悲心是可以依靠的。

  如果你回家了,你就成道,如果你还没有回到家,但是你下定决心要往回家的路走,那你一定要把你慈悲心不足的地方,一一揪出来看,不是叫你去做慈悲,而是往内看。你有哪些慈悲心不足的地方?你有哪些体谅心不足的地方?你有哪些平等心不足的地方?也就是势利眼、狗眼看人低、差别心,你有哪些贪心不足的地方?一一揪出来看,下定决心忏悔,然后永不再犯。

  还有你有哪些自我藏身处,你尚没有发觉的地方,你都要尽力去把它挖掘出来看,因为自我是你生命唯一的包袱,是你不能成道的障碍,如果你没有自我存在的话,你早就成道。所以你要跟自我划清界限,不要再与它认同。

  如果你过去世结了很多的恶缘,在这一生中恶缘都会回到你身上,但是你过去生也有做一些福德,所以今生有福气同时又有恶缘,福气就是你在事业上可以赚很多钱,很顺手。

  心咒之五

  有心量的人懂得尊重

  而没有心量的人就只想掌控

  但是常常会有人来伤害你,来对付你,让你很痛苦,那你要知道要忏悔,你要感激自己过去生所积的福,所以你这一生有这个福分赚很多的钱。不只是你很行、很有能力,你能力很行是来自你的福分,你有智慧有做生意的头脑,你的判断很精准,那都是来自于你过去生所积的福分,等福分用完的时候,你的判断就不准确了。

  你有你的聪明才智是因为你过去生累积的福分,而不是因为你天生就很聪明。所以宇宙之间真正究竟的聪明人是空性的人,因为他积福无限,他时时刻刻都在积福,你知道积福最快的方式是什么吗?无所求的分享!你知道吗?这一念之间的福德是无限大的。

  众生啊!你有所求、刻意地去做很多好事,做三千辈子的好事都不如一念之间无所求的分享的福德多。所以自我凡人怎么可能跟空性的人来比福德,跟一个成道的人来比福德,跟一个佛来比福德,他时时刻刻都在积福――因为他无所求的分享,他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可以比得上他。

  所以你要知道你的智慧是来自于你过去生的积福,等福用完了你也开始变笨了,你的判断力也会开始有误差了。有限福德、自我的才智都不可恃,所以你要在这个世界活得很自由自在,你要好好的去计算。

  什么是最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往空性走的人,往回家路上走的人,才是最有效率的不二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所以今天或者是过去听到老师说过很多的法,什么叫自我――自我是怎么样显露的?你已经知道这一整部的法就是自己自我的照妖镜,而不是让你去当别人的照妖镜,这是没有意义的。

  当别人的照妖镜只会让你造恶业,那只会增强你的贡高我慢心,邪曲的心。你要很深入地透过这个对自我照妖镜的法门,对自己的自我开刀,你不要把这个法拿去看别人,否则你会错过生命成长蜕变的机缘!

  或者你把这个法则与有缘的人去分享,在分享中你是诚心的,很全然地去分享,还是在展现你很有智慧而别有所求的目的,若是藉此要别人赞叹你!要赢得别人的尊敬,或者要去结交有智慧的人,我要假装变成很有智能的样子,那只是一个两脚书橱,说穿了叫录音机,或者叫窃法,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佛法是活的。你们可以注意看老师跟你们分享的当下有没有看稿子,或是念稿子?没有!我是以活的,以很全然的、很宁静的、很灵活的空性在跟你们分享,所以法无定法。

  但是如果你把它誊写下来而变成记忆系统的东西,把它变成知识,然后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以为你好有智慧,事实上这就是邪曲的心!你想赢得别人的尊敬,或想跟有智慧的人交朋友,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自我真的是很虚幻,只有全然地体会过很有效率的解脱妙法,将自己内在那些昏沉或痛苦的根源去开刀,你才有蜕变的空间与可能性。蜕变的过程很痛苦,但是蜕变的果实确是很清凉很甜美。

  因为自我真的是很虚幻,这是从一个穿透的角度来看,真的很虚幻;可是对一个刚要往空性这条路在走的人,会感觉自我非常真实不虚,非常的强大。

  例如你认为你自己很漂亮,但是有一个人跟你讲:“我看你长得不怎么样。”你就会恨这个人,你会永远记得这个人,你永远不会跟他变成好朋友,因为你认为他嫉妒你。而事实上他真的有嫉妒你吗?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看法的不同,有的人深缘(耐看),有的人浅缘(不耐看)。

  痛苦的根源就是死死生生轮回的根源,发神经、自杀痛苦、身体病变,和鬼附上身的根源。人有自我、或是害怕恐慌,或是在心里面累积很多负性能量的心境,然后在你运气很低落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让阴气乘虚而入了,所以生命真正的护身符就是远离自我,生命真正能趋吉避凶走上极乐之地就是远离自我。你身体要健康,也是远离自我,你心理要健康,也要远离自我,你的心量要越来越大,也要远离自我。绝对不要跟你的小鼻子、小眼睛心量太小来认同。

  如果很深度用心地去检视看看,你会发现你的痛苦来自于你的心量太小,当你能把你的心量狭小看透了,看破了,你就自在了。他人的一句话可以让你痛恨他一辈子,如果哪个人说你长得不怎么样,或者说你的慈悲心不足,然后你就怀恨他一辈子。而事实上他说的没有错啊!因为他看到你的慈悲心不足的地方,你要去反省,你要去看他说你长得不怎么样,也是他的看法没有错呀!

  所以一个有心量的人会尊重每一个人的看法;一个没有心量的人会想掌控别人的看法,希望人家符合他要的看法,他完全不是真正的尊重别人,他的尊重也是个手段想影响别人来赞成他的看法或变成他的看法,如果说别人变成他的看法的时候他很痛快,别人不能变成他的看法的时候他很痛苦,从对自己的小孩,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开始都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永远想说服他人。

  诸位师兄、师姐,老师在跟你们分享当中,没有一丝丝想说服你们的心境,“想说服”意味着我想改变你们的看法的想法与企图!我从各种角度来分析,让你们细心地去体会。我不想说服任何人,因为说服意味着掌控,我一丝丝都没有这样的念头,否则我会很痛苦的,因为你们不见得会接受我的说服,而且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有这样一丝丝的念头,我就没办法很灵活地应机了,因为“自我”已出现。

  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说服别人,让别人相信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是个好人、我是有智慧的人、我是很有修养的人,或者我是心地很善良的人,想得到好名声或得到他人肯定的想法只是我们的自我在运作的过程,自我运作的痕迹。

  我们只有分享,全然且一无所求的分享,这是一个往空性路上在走的人或要回家的人,他对生命的态度。这个态度很美,这个态度很清凉,这个态度很有力量――慈悲的力量,这个态度是柔软无骨的――柔软的慈爱,就像那早上刚出来的阳光很温暖,或者在黑暗的地方有亮光,很光明,是大家都很喜欢的。

  因为大家喜欢像这样分享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帮助,我们这个世界希望多一些这样的人,也需要这些人来分享,而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宁静、越来越清净。

  事实上全然的忏悔,有全然的功德力产生。因此有离苦得乐的智能之增长,是来自于全然的、深度的拿着警觉心眼的手术刀,往自己最不愿意面对或者一直在逃避的那个自我下手,这里面会有很强大蜕变的能量和空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