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讲记(八)

◎1997.5.29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八)

释传道主讲

二十有九章

二、释颂义及因缘

15.戒闻俱善 二者孰贤

方戒称闻 宜谛学行

俱,音(居)ku1求居切

二,音【字】ji7入忌切

孰,音(俗)siok8时局切

谛,音(帝)te3地计切

行,音(刑)heng5喜停切

「戒」──德行与「闻」──闻法,对一个佛弟子而言,「俱」为重要且当「善」加修学。佛教,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而理智要透过对正法的闻、思、修,由悟解事理的真相而来。德行,虽然是各宗教、各民族、各时代都有,而为佛法世间的;但佛化的道德,却是依正见(慧)作为基础,发为实践的愿欲(正志),而见诸言行。可以说,世出世间的一切道德善法,皆由闻法而来,故说『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1因为闻法,始知善恶、业报、三世、凡圣,乃至缘起、四谛等理,成贤成圣、解脱生死也才成为可能。

闻法固然可得如许世出世法的饶益,但若仅仅多闻,却未将之落实在生活日用中,改变自己的言行气质,提升净化自己的生命,那亦不能称之为『闻』!而『戒』──德行,固然重于止恶防非,但若不是有正见、正志作其后盾,一旦顺逆境界当前,亦鲜少还能坚守不动者。诚然坚守道德者有其所以坚持的理由,但大抵不脱自我私欲及情见,或为成全自己的一世清誉,或为根深柢固的道德教条,或者更为一个被扩大的自我──国家民族、苍生群黎!至于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是否也尝有过几许的憾恨、犹豫与不确定呢?旁人或许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唯有佛法善恶有报、三世相续的业果观,才能给以一切合理的解释,而不致使道德的努力落了空!

佛化的道德,是一般人生道德的深化而又广化,其特质就在于通达无我的般若空慧;唯有不从私我出发,而去促进自他人生的和谐、福乐与清净,才是佛弟子希求达致的真道德。而这,必由闻法,进修戒、定、慧而得。所以,相较而言,戒──德行与闻──闻法,「二者」究竟「孰」为「贤」善优胜呢?当(「方」,正好、正当)是见诸「戒」行──道德的闻,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闻」吧!且因为于佛法有闻,才使道德的实践更为积极,道德的意向更为明确,道德的动机更为纯净。所以佛弟子们啊!当「宜」审慎「谛」实地依着闻、思、修的进修次第且「学」且「行」,必能使自己的德慧日臻高明!

16.学先护戒 关闭必固

施而无受 力行勿卧

先,音(仙)sian1时坚切

关,音(官)koan1求官切

闭,音【币】pe3边计切

行,音(刑)heng5喜停切

勿,音(物)but8文滑切

卧,一音(饿)g7语号切

一音(悟)ngo7

发心学佛,首应虔诚恭敬地归依三宝,这是尽形寿归向三宝,依止三宝而学习的誓愿,希望能得三宝的慈悲摄受。于归依时所说的:『从今日乃至命终,护生。』亦即自愿受戒的誓言,所以受了三归依,即等同受三归戒。

戒,是宗本于慈悲的自通之法。护生──尊重生命,最根本的就是慈悲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是护生的分别说明。所以「学」佛首「先」当善「护」应持的「戒」行──五戒、十善,备具得人身的基本资粮,才能进言出世解脱,乃至圆满菩提。

厌苦求乐、好生恶死,本是一切众生之共欲,所以我不愿将自己之所不欲,加诸众生。更不愿将自己的好乐,建筑在众生的苦难之上;甚而愿意放弃自己的福乐,来成就众生的福乐,这种以己心度他情的慈悲,才是自愿受持戒行的动力来源。如不杀生,是因为我自己不愿被杀、被伤害,所以亦不杀众生,或令众生处于失去生命的恐惧。而且不但自己不杀,亦不教他杀,或见杀随喜。不仅仅不杀,亦不以刀杖器械等伤害众生,或威胁众生的生命。

又如不偷盗──不与不取,是凡有主的一切物资,不论明夺暗取、侵占吞没,皆属犯戒恶行──不道德的行为;尽管以之供养父母师长,或布施他人,亦不能认为是正当!因为身外的物资,是众生所赖以资生之所系,一旦失却生活的凭借,或感受到失去的威胁,小则个人,大则家庭、团体的和乐善生,都会遭致严重的影响,所以不与不取,实亦对于众生生命──生存权的尊重!

又如不邪淫,所谓『人伦肇端于夫妇』,因一男一女结合而孕育了生命,个人与种族的生存才获得繁衍。不邪淫就是除正当的夫妇关系之外,不作第三者去破坏他人家庭的感情,也不搞外遇而对自己的合法伴侣不忠实──这仍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而来。

在这个高度自由开放的现代社会,两性之间的接触、互动,是越来越频繁,且日益摆脱婚姻礼教的束缚,而走向物化与解放了。因此不邪淫戒的持守,在现时社会便显得益形重要了起来。正因我所爱的家庭不愿为人介入,而破坏了原有的幸福和乐,所以我亦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了我的家庭,抑或另外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乐。即使有一个相见恨晚的人出现,我都愿意与他(她)维持在公领域的社交,而不提供逾越雷池的机会与暗示,以忠于我的选择。

凡夫,是迷情为本的,而且大多数是难以知足的。不巧男男女女间,又总有某些吸引彼此的微妙情愫,如果自己不能认清这一点,而小心谨慎地观照到内心那到处流窜的情意,并刻意回避或拒绝某种场合的邀约,恐怕一失神,情欲就泛滥成灾而不可收拾!『发乎情,止乎礼』,这就佛法来说是并不足够的,而应时时不忘自己的身分与责任,时时以佛法提升净化自己的情欲,才能在这个社交开放的社会里全身而退。这对抱持着『只要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哲学的现代人而言,应是一个颇待努力的课题。

再讲到不妄语戒,这包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统而言之,是不因自己或自己亲友、团体的利益,而说不实的谎言以欺骗,不挑拨离间以坏人和合,不出言骂詈以伤人和气,并且不说诲盗诲淫的话语以使人难堪。之前也说过,语言系抒发个人的情感与思想,从而窥见其人格与修养。我们持守不妄语戒,不但是要求自己不出口以伤人,更要拒听这类虚假、无意义,且令人引生烦恼的话语。凡夫毕竟是烦恼相应的,有些人就是有本事成天东家长、西家短,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一根鹅毛都可以说成一只天鹅!另外有些人则专门发人隐私,一讲起是非来唱作俱佳,活脱脱像他亲眼所见,试问:我们为什么要任自己去听这些垃圾?为什么要任这些垃圾来污染我们的内心?难道我们自己的烦恼还不够多吗?为什么要提供别人拨弄是非的机会呢?

烦恼还有一个特性:你越是想它,它就越是变本加厉。一个人生生气,是小烦恼,也许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对治它,但是专注在别的事情上,它也就渐渐淡化。但是我们却要投爷爷告奶奶,对人诉说自己有多委屈,对方有多可恼。于是对第二个人讲,他再加点油、添点醋,就成了中烦恼。我们会就此罢手吗?不,我们还要再对第三个人讲、第四个人讲,于是这个小烦恼,终于滚雪球似的,滚成了大烦恼!讽刺的是,事情还不一定如我们所『想象』的这般呢!甚至这整个事件,根本就是自己的错!但我们就是看不到自己。请告诉我,到底『谁』是烦恼的制造者!

看到某些人一听佛法,就猛瞌睡,而一谈起是非,却是精神百倍、神气活现的,我真的只能说:这真是业深障重、可怜复可愍的愚痴众生!『物,以类聚』是一点都不会错的,喜好追求真理的,会与好追求真理的同伴相应,而益愈提升;喜好道人短长的,终究是与好道人短长者相应,而益趋下流!只看自己哪一日猛然醒觉而痛悟前非,那才可能开启转变的契机,否则这样的一生,就只能永在烦恼中讨生活!然后自己的烦恼,再加上别人的烦恼,不苦恼抑郁以终,那才叫没有因果!

以上说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种戒称为性戒,意思是说不管是否受戒,只要违犯了这四种,就是一种罪恶,而要接受国法的制裁;不过佛法要求得更为严格而已。至于不饮酒戒,依佛法的定义,凡是能够使人迷乱心性的,都涵盖在内,所以不仅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连毒品亦包括在此范畴。酒,不只能乱性,还可能败众德,于佛法的修学更是大障碍,因此佛弟子亦应持守不饮酒戒,时时令自己的心智,保持在清明的状态,才能一步一步熏修福德智慧!

有了戒行德性,其次还要守护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之不为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所转,这就是佛法中『密护根门』的修习方法。六根,或译为六处、六入。根、处、入,皆有『生长门』的意涵,从能引生认识作用而得名。因眼、耳的见色、闻声等,内心始能认识外尘境界;然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原是因缘和合而实无自性的,可是一经六根的触受,而领纳至内心,却又会因为自我情见的好恶,而衍生诸多的烦恼:合于己意的,便起贪念而欲占有;不合己意的,便生瞋恨而予拒斥;而且多数时候,还是愚痴而不能正知的。凡夫众生就是这么随逐六尘境界,忽笑忽涕,或喜或悲,而造业轮回!

所以,佛弟子应当善护根门,在根、境、识三和合触的当下,时时保持正念正知;就如同守门人一般,遇有窃贼闯了进来,就立刻察觉而予排拒驱逐。但这并不是就此麻木不仁、不见不闻;而是对于外来的境界,与触对外境而起的内心境界了了分明,清楚觉知其味着及过患,而能「关闭」自心的冲动,不与外境相应而造恶业。如此,「必」能牢「固」地防护六根而持戒清净,这可视为修习定学的前方便。

为了实现人生世间的和乐共存,『克己以利他』的戒行固然十分重要;但若为了个人现生及来世的福乐,亦应重于布施福业。因为物质的资生之具,是达致人生福乐所必需的,而此资生之具的取得,又必依于布施福业而来,所以佛弟子应重于修集布「施」福,「而无」功利观念地求「受」对方的回报。有了基本的物质所需,修道方可能有成,否则『贫苦多怨,横结恶缘』2,恐怕亦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呢!

综上所述,不论持戒也好、布施也罢,佛弟子均应精勤修集,「力行勿」怠,即令在床「卧」中,亦应保持警醒向道之心,一如流水之长流不息,力尽不止。有了这样的信念,才堪称是真正的精进。

17.若人寿百岁 邪学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进受正法

百,音(逼)pek4边激切

岁,音(税)soe3时【过】切

「若」是有「人」,「寿」命长达「百岁」,却始终不曾听闻正法。终其一生,所亲近的都是「邪」师与极端的异「学」;所「志」向实践的,皆为偏邪「不善」之法。那委实「不如生一日」,而能「精进」地领「受正法」,依正法而行。

生命的价值,并不在时间的短长;再长的寿命,也终有无常老死的一日。问题在于,活着的时候我们做了些什么,成就了些什么?我们是否利人利己,做过些有意义的事?抑或者我们竟然一任生命怅然虚度,而一无所成!当我们检视这一路已然走过的足迹,内心可曾有过一丝迷惘、几许遗憾?或者差堪告慰、满心的踏实?

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吗?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吗?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3可见他也将真理的追求,列为人生的首要目标。但是,什么是真理呢?多少人将邪师外道,当成善知识在恭敬、在信仰;将偏邪恶法,当成真理在追求、在奉行,结果却落得自害害人、人财两失,甚至精神错乱、丧失生命的都有!所以在追求真理之前,信仰的抉择实在太重要了!

真理,不因为某人或某宗教将它贴上标签,说它是真理,它便应该被认定为真理。真理,是一种宇宙人生的通遍法则,它既不是佛教所特有的,也不属于任何人;只不过释迦世尊从正觉中圆满地悟证了它,并且教导弟子,令弟子们也能觉证到此一真理而已。所以,『法』──真理,向被称为『法性、法住、法界』,而有着本然性、安定性与普遍性的。这样珍贵的法,是因为佛的成等正觉而始流行世间,所以才名为佛法。

宗教的特质本在乎实践,而非仅止于理论。佛法较诸其他宗教殊胜之处,即在其修行方法能够领人抵达真理的奥秘处,而实现究竟解脱,这是佛法不共世间其他宗教与科哲学的一点。所以说「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设若有人在其有生之年,能够从善知识听闻正法,又能将听闻得来的法义如理思惟、如法修行,而用在平常。哪怕他只有短短一日的生命,哪怕他仅只受用了一法,都比那些长命百岁,却将邪说恶法奉为圭臬之人,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记得三十年前,一个信徒告诉我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经历,听得我十分感动!这个信徒开中药房,一天中午,正好没有客人上门,他就在店里打起瞌睡来。突然,一阵冷风迎面吹了过来,他睡眼惺忪地见到一个人,站在他面前,对他说:『我找你好久了!你知道吗?你已经连着好几世都当我的乩童了,这一生就再继续当我的乩童吧!』一听这话,他顿时清醒了不少,『不行啦!我已经归依三宝,也受过菩萨戒了,再也不当你的乩童了,你另外去找别人吧!』只见那人恶狠狠地回答他:『不行!』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他原本还自以为是幻觉呢!岂知那个鬼神就此开始作弄他,弄得他痛苦异常,于是他想到念佛、念法、念僧。系念三宝,鬼神的确是不敢上他的身,但是过了一会儿,就又发起乩来。一天里,发作个十几次是家常便饭,这个鬼神还对他说:『你如果愿意当我的乩童来救世,我保证你名利双收、人财两得!』但是这个信徒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他,他心想:『我不过当了你几世的乩童,就得生生世世奉事你,这个习气一旦养成,那我不就永远翻不了身了?不!我已经归依了三宝,就绝不再归依外道鬼神!』

下定此决心之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个鬼神来上他身的次数,竟然就慢慢减少了,从一天十几次,到七、八次,五、六次,二、三次,到后来一天一次,再来一个星期一次,再来一个月一次,到最后完全不来,这样前后总共历经十年的长期抗战,才算永远摆脱了这个鬼神的控制!这种决心和毅力,真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愿一时着魔。』这真可谓最佳的写照!

世间,诚然是秽恶的;人心,诚然是杂染的。可是,因为有佛法,这个秽恶的世间,才不致那般的难耐;因为有佛法,杂染的人心才有趣向净化的可能;生命,也才变得可贵。所以,请好好把握自己难得而有限的生命,来修学佛法吧!让我们生命里的每一日,都沐浴在正法的光明与喜悦中──那么,纵使长日将尽,又有何憾!(待续)

注释:

1.印顺导师,《成佛之道》〈闻法趣入章〉。

2.佛说八大人觉经》(大正17.715中)。

3.论语.里仁篇第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