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下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今因家乡闹饥欠收,无人雇我种田,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微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的柴房去住罢!’
于是阿便就在柴房住下了。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
阿便做工一个多月之后,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对阿便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可是你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里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地主收回土地,把他们全都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
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就让他们全家都在本寺做工罢!’
阿便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跟着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了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
两年转瞬过去,阿便有一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
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人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
‘你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懂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
虚云微笑道:‘你想要学佛修道?’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现在就教你净土法门吧!’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号。
于是阿便从此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即使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光绪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想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和尚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时。老和尚眼里不禁涌出了热泪,感慨万千!
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传戒的弟子也不少,怎料到奇迹却应现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身上?
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阿便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 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次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天起,就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再另外赐你法名。’
阿便欢喜无限地说:‘我就是日辩!’
‘只不过是一个代名罢了!’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
‘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虚云。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
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资质朴拙的好处。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就不会被聪明误了!’
日辩受过具足戒之后,虚云便赐法名为‘具行’。从此他就成为具行和尚了!
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发心做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耳聋了,也越发沉默,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伺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但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是怎么教你无我、破执的?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
可是他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聚!’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的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大都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就回来了。’
虚云说:‘你回来甚好!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
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没有?’
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
‘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
‘见见也不妨!’
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从此,具行就在两寺间每日辛勤作务,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
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发心勤作,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
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
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
然而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话都不开口。
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进境,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
修盖海会塔之时,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
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
‘好吗?’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吗?’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吧!’
‘谢谢师父!’
‘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
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
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人人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授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
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
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
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您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
‘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
‘快去!’虚云说:‘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
具行再拜,然后离去,迳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
‘具行呢?’
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
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那找得到人影?
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
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
‘说得是!’
众僧都说:‘我们不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还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去找人?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
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大家一听,都楞住了:‘什么军校?’
那僧说:‘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知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
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
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
找到菜寮,门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
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
住在寺外的村民都看见了,这些人大多是过去逃难时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都很感念虚云的恩德。
这晚初更刚过,众人都还未睡,正在乘凉,聚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看见寺院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
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
村民好几百人,奔入寺内,却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哪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大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云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
‘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
‘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
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
‘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那边。’
众僧与村民赶过去一看,点了几支火把。
‘啊!具行法师!’
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
‘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
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倾倒!你们走开些!’
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手上的木鱼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了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的,连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秆子和蒲团也早就成灰烬了。
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
‘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你以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份,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万无可能啊!’
虚云拜罢,具行遗体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
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异香,又像仙兰!
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流传于世,以弘佛法!’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值看守,守护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遵命!’众僧连忙回答。
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
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
‘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
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并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
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间,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
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
‘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
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何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虚云痛哭。
‘为什么要哭呢?’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白头人送黑头人!谁不伤心啊?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