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舍卫城里,有一位家中非常富裕长者名叫最胜。虽然他的家里非常富裕,可是为人却很悭贪。从不布施他人,不管是任何人来他的家里乞讨,他都会不不由分说地将来人给赶走。他怕家中被盗,就设计了七重非常坚固地大铜门来防止盗贼。家中的院墙也是用石子混合泥土而建成,还把屋顶用铁笼给覆盖,这是为了防止飞鸟鼠类的侵入。
佛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观察这位最胜长者,一天,佛陀叫来阿难跟他说起此事,并嘱托他去度化最胜长者。阿难接受佛陀的嘱托一言去最胜长者家中托钵,并为长者进行说法,阿难对最胜长者说道:“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常常布施贫穷困乏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得到五种功德。第一种寿命延长,第二种相貌端严,第三种身强力壮,第四种身心悦乐,第五种辩才无碍。”
长者听过阿难的话心中暗想:“我早就听说过瞿昙沙门的弟子阿难是知识广博,能过诵持的教家法理也能超过八万四千亿头像才能背负的经典。可是今天,他来就只跟我说了这些关于布施的功德,这也只是乞士之法,还不是贪恋我的家财货物,这种说法也不是什么贤明智慧的人,否则也不会直说些。”因为最胜长者的铿吝习气已经非常的坚固,于是非常奸诈的转了转眼珠随即说道:“不知尊者您今天是否已经有了斋主的供养,还是要继续去托钵食?”
阿难回答道:“我刚刚出来现在正要去托钵乞食。”最胜长者说道:“如此,我便不耽误尊者继续托钵了,时间已经快到正午了,您还得加快脚步,要不然就会错过时间了。”阿难见到如此情景苦笑的摇了摇头,只能回去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实的秉告给佛陀,阿难对佛陀说道:“这位最胜长者悭贪的习性已经非常的坚固了,弟子的德行无法度化这个人。”
佛陀叫来阿那律、大迦叶、目犍连、舍利弗等大弟子让他们分别去最胜长者哪里。可是众大弟子去过之后回厚实一样的响应这时舍利弗向佛陀提议道:“世尊!这位最胜长者的悭贪习性实在是太坚固了,就算是堆起像天空一样高的干柴然焚烧怕是也无法消除他的悭贪心念。恐怕只能世尊亲自去最胜长者的家中亲自的度化此人了,只有佛陀的大智慧才能度此人。”
彼时,佛陀以大神通片刻就出现在了最胜长者的庭院之中,全身都放射出光芒。当长者看见佛陀如此庄严的法身,心中也感到非常的欢喜,于是他来到佛陀身边顶礼佛足后,才坐在了一边的椅子上。这时佛陀用梵音对最生长着说道:“最胜长者,如果现在要是有人发善心布施,那么他就可以立刻得到五中不可思议的大功德。”
于是最胜长者用好奇的口吻问道:“佛陀,还请告诉是哪五种功德呢?”佛陀告诉最胜长者:“第一,布施就是不能杀生,只要能持此不杀戒那么对于任何众生都可以慈悲护念,也就不会心生恐惧。”最胜长者在心中想着:“人们自所以会杀生,还不都是贫贱所造成的结果,而我的家中钱财丰盈,自然不必去杀生。这个道理非常好,我应该顺信。”于是最胜长者对佛陀说道:“我最胜,必会遵守此戒绝对不会乱杀无辜犯此杀戒。”
于是佛陀继续为最胜长者开示道:“众生要以慈悲心来持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不淫邪,持守此戒同样可以让众生心无恐惧。”最胜长者听了佛陀的话心中同样欢喜,又发愿道:“世尊的开示铭记于心,从今起一定会遵从此愿,永远不会违背。”彼时,最胜长者满心欢喜的想着:“佛陀今天的开示竟然这么精彩,也非常的有道理,我应该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来回报佛陀的恩惠。”
想到便做,于是最胜长者便亲自去了藏宝库,选择了需要供养佛陀的钱物。因为最胜长者悭贪的习气早已存在一时很难改变,于是他就想挑一些次品的财宝供养佛陀。说来也是奇怪,抬手拿了十几次,可是每次拿起来的都是宝库中最珍贵的奇珍异宝。这时,长者甚是不解感到十分的烦恼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原来长者的布施念头和悭贪念头同时竞涌,心中的正念与邪念正激烈地拉锯争战。
佛陀观察到这个现象,便以梵音说了一偈:“施与斗共集,此业智不处,施时非斗时,速施何为疑。”长者听到佛陀所说的偈语,内心感到非常的惭愧,所以一咬牙便从宝库中选了一件很好的珍宝,拿着珍宝来到佛陀面前,跪在了佛陀的脚下深深的忏悔忏悔,他仰望着佛陀,看见那慈悲得目光注视着他,长者禁不住痛哭起来。
这时佛陀开始为长者开示更微妙的布施、持戒、修福的道理,及如何超脱欲界种种有漏、不净的方法。长者听了,双腿盘坐,细心思考,起一念相应慧,内心立刻远离诸烦恼尘垢,证得法眼净。能于如来所说种种妙法,无畏受持。他立刻起身至诚顶礼,并发愿成为优婆塞,尽形寿受持五戒。于是,佛陀慈悲为他授三皈依,然后离去。
就在佛陀离开不久,魔王波旬变化成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形象,来到长者家中,身上放出七尺的紫磨金色圆光。长者心中不禁纳闷,不知佛陀为何才刚回去又折返?但他仍恭敬地顶礼佛足。此时假佛陀说:“我原以为长者的智慧渊博,能明辨真理。所以刚才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想考考你。现在要向你更正,之前所说的四谛并非是真理,只是外道所修习的错误知见,你可不要放在心上喔!”
长者一听,立刻发现此时站在眼前的并不是佛陀,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住口!我已经从佛陀的开示中得到正知见,你这个邪魔,即使你再变化成任何的形象,要想让我从正道中退转,也是不可能的。以你小小的神通要和佛陀相比,只是以萤火之光想敌太阳的光明,以田间的小土丘要和须弥山竞高,那是妄想。不管你是幻师还是波旬,都请快离开吧!我最胜不欢迎你。”魔王听了,无计可施,只得无奈地离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学佛或者不学佛的人都听过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的是这样吗?有的人坏事做绝却香车宝马,自在逍遥;有的人一生利他却凄凄惨惨,穷困潦倒。每当看到这些现象,相信你都会感叹一声世道不公。佛讲六道轮回,香车宝马者是因为前世积德换来的,而穷困潦倒者却是因为前世作恶导致的。到下辈子二者的处境就会颠倒过来,凡夫就在这样的轮回中一次次体验六道的酸甜苦辣。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礼佛拜佛,为的就是消除业报。大多数人都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消除外因,但其实真正导致最终业报来临的,往往是内因造成的,也就是自己的心理认知。打个比方,有个人因一时困难打算去抢劫。抢劫之前暗暗告诫自己抢够一万元就收手。但当他真的抢到了一万元时,他又会想抢到十万元就收手。贪欲一直推动着他不断地把强盗生涯继续下去,直到被捕的一天。“被捕”这个报应就是内因造成的。
因此,对学佛者来说,第一步应该了解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对此你只要记住并理解一句话就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儒家讲“因材施教”,学佛同样有很多方便法门。苦修属于渐进法,顿悟属于速成法,选择慧能的顿悟,还是神秀的渐修,最终还得根据自身的特质来选择。即使智慧如佛陀,也是经过漫长的探索才最终领悟“长乐我净”的无上妙谛。
希望你也能行!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小国王。他深信今生位高权重,是自己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欢喜造福。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最独特之处是有许多种类的蛇。岛上的居民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蛇。 有一天,北风呼啸,突然降温。父子俩徒步去集市办年货,途中在路边看到两条冻僵的蛇。儿子
南北朝时期,有一僧人名释容,他每天都外出化缘,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晚上返回寺院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毫无光亮的黑暗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的时候便时常撞到一起。释容也有过这几次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匆忙,两个人都会相撞还会受伤。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我们人有习气,有执念,那这种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久习成性,也是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习气不会那么重,执念也不会那么强,但是随着一天一天这种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种子的力量,种子你不去破坏它,就自然增长
佛法中,有所谓“信、愿、行”三资粮,无论信、愿或行,都必须先有决心。佛法上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决心去求;度化众生是行菩萨道的必经过程,众生根机不同,教化不易,必须要有决心和耐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所以当我们有不快乐之举或生气之举时,如果能多想一想,其实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许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
简单生活,更自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房间越来越拥挤,其实就是累积的杂物不断侵占了居住空间。用每个平米所付出的房租或房贷,来堆放两三年都用不上的杂物,算笔经济账那都是倒挂的。房间整洁利落了,扫尘除垢也变得简单,不用折腾换房。
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造作杀生业,必得短命、多病等苦;造作偷盗业,必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等苦;造作邪淫业,必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等苦;造作两舌业,必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常闻恶声、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由无数的因缘积累而成,不单单只是眼前一两个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现在所遭遇的,是过去的果;现在所做的,会成为未来的因。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地,种善因,才能得善果。曾经,有一个青年问禅师:“一个人行善或是作恶之后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也糊里糊涂死掉,死了之后又糊里糊涂搞轮回,你说多可惜!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师父,我最近刚转到一个新的部门。我很努力,特别在意领导的看法,但有些时候领导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完全能由我决定的,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该怎么办?
“我执”在佛法中指对一切有形与无形事物的执著。《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茶杯,你如果一直举着它,虽然杯子很轻,时间长了也会很累。把茶杯放下,手就腾出来了,也就解脱了。这个放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