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布施的时候,应该抱持著什么样的心态?
布施的时候,要心存一个不寄望对方回报的心念。真心的去救人济世,真心的帮对方的忙,即使是捐捨出去,也不期望他对我有所感谢。「捐献」,「捐」就是「弃」的意思,既然我布施出去,就不再企望回报。
「有相」布施就是有为法,「无相」的布施,才是无为法。布施要能做到「三轮体空」,即没有布施的我、没有接受布施的你、没有布施的物,这三方面都不计较,就是「三轮体空」,是无相功德,是最高的布施。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多思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尽量做到。那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因为相处时间多,情绪的表达会更加明显。这些人和事,都是我们磨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当面对他们而产生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的观照自己,看种种情绪来源于何处,自己当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义不依语。“义”指胜义谛,或空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好像无法用语言让盲者了解光
世间上,最难的是做人和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尽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理论,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劳无功。那么,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呢?
很多人都觉得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要全部忍受,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然事实并非如此,忍辱不是说什么都逆来顺受,一味的死忍着。这样的死忍,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一触即发,嗔恨心爆发,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间,就预示着将度过与苦为伴的一生。在生命之路上,出生时遭受分娩的危险与痛苦,成长中被可能出现的病痛折磨,期间还会伴随着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事故,还有学业的升跌起伏,事业的不顺都将给人们带来种种痛苦。就算这些苦都能躲开,生命在不知
我是一个残疾人,现在在一家小企业里工作。作为一个残疾人活在这个社会太累了,即使我再努力,似乎也得不到认可。不仅要抵御病痛,还得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总觉得或许躺平比较好。去过庙里,大师说我现阶段付出得不到回报,哎不懂。内心觉得好累又好惆怅。
生而为人,要懂得去付出,懂得为人生去规划,去做目标。要把美好留在心间,留在人间。安于现状不往前走,人生失去了斗志,前程就是渺茫的。只有不间断地去进取、学习,努力、坚持,生活才有色彩,人生才有意义。有的人一天天,晃晃悠悠就过去了……
人在世间总会遇到种种烦恼痛苦,许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无论是逃避还是争斗,总是难以根治,而烦恼多了,性格变得烦躁,身心难以安乐。究其根源则在于众生常有好争胜负之心,胜则乐之,负则苦之,总是在不断胜负中让身心轮回为烦恼之奴,一生受苦。
为什么要广结善缘?因为你不知道头顶上哪片云朵会下雨。不花钱,能不能做到广结善缘呢?在《杂宝藏经》中,佛陀说,有七种善缘,不需花费一分钱,还能获得无量的福报。一、眼施——眼里充满善意地看别人。二、颜施——与别人相处时,脸上保持微笑。
阿输迦王一天建造了八万座佛塔。虽然,国王事实上尚未看见觉悟之道,不过他倒有些佛法所谓的信心与欢喜。他每天恭请一群比丘进入宫里,奉上供养。同时每天依序留下法师来说法。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小国王。他深信今生位高权重,是自己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欢喜造福。
有位禅师德高望众,门下弟子无数,其中有一个小僧的名字叫“恶者”,由于名字不好听,小僧很苦恼,于是他想请禅师为他改一个好听的名字。
老子说:不固执己见,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久。老子这几句话是教导人们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要主观和自以为是,而是应该宽厚谦虚待人。
有一位沙弥,满怀疑惑地向无名禅师问道:「禅师,您说学佛的人要发菩提心普度众生,但如果是一个坏人,他已经失去做人的条件,那就不是人了,既然不是人,还要度他吗?」无名禅师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同印章上的刻
达摩祖师早年辞别祖塔,跨越重重大洋,抵达中国。于是有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与武帝论功德的对话。梁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言:“实无功德。”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云:“此但人天小果有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面对俗世,很多禅修者觉得,自己已经空空如也,心无一物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不仅是心无一物,而是连心无一物的概念都没有。这之间的分野,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高僧心无一物,但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有一位道谦禅师,跟大慧宗杲禅师学禅很多年,每天用功很认真,但是十几年没有成长,非常焦虑,大慧宗杲禅师就让他到长沙去给张浚居士送信。道谦禅师就更加烦恼,不愿意去。但是老和尚吩咐了,他又不能违逆,于是就把烦恼跟同参道友说了,其中一位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碌地追寻,努力寻求更新更好的活法,继而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斤斤计较。为了不失去而拼命争夺,不容他人有丝毫的冒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