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不固执己见,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久。老子这几句话是教导人们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要主观和自以为是,而是应该宽厚谦虚待人。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要以古人圣君为榜样,“功在天下”,“功在国家”,而且为人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似的,这样的人才真正达到了道德修为的至高境界,而且众人雪亮的眼睛也会看到他的才学修为。所以一切就如佛家说的那样:“我度众生,众生亦度我。”
在中国古代,像老子口中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人物就有一个很值得我们效法,他就是被尊称为“大树将军”的冯异。
冯异,字公孙,是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早年曾为王莽效力,后来投降刘秀并立下汗马功劳。据史书记载:“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别击破铁胫于北平,又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因从平河北。”
地皇三年,刘秀起兵,冯异以郡掾的身份监守五县,跟着父城长苗萌共同守卫城池,抵抗刘秀。没过多久,刘秀就带着大队人马来到颍川,但是攻打几次父城都没有成功,便屯兵巾车乡(今宝丰县东南)。期间,冯异出巡属县时,被刘秀手下的兵士抓住,当时正好他的堂兄冯孝和同乡丁琳、吕晏都在刘秀手下,在二人的推荐下,刘秀召见了冯异,希望他能留下帮助自己。这时,冯异对刘秀说:“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后汉书·冯异列传》)。刘秀点头应允,放他回去了。
冯异一回到父城,就去拜见了苗萌,并对他说:“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掳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说:“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后汉书·冯异列传》)。不久,刘秀率领大军南还宛地,更始帝前后派十几名将领来攻打父城,冯异都坚守城邑,绝不投降。而等到刘秀升任司隶校尉,再过父城时,他则大开城门,献上牛酒,欢迎他的到来。于是,刘秀就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之后,冯异又推荐了自己的同乡,如铫期、段建、叔寿、左隆等人,刘秀一律任命他们为掾吏,并把这些人带回了洛阳。
后来,更始帝几次想派刘秀巡行河北,朝中的大臣们都表示反对。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父子都是朝中的肱股之臣,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冯异就劝刘秀跟他们深相结纳。正是有了曹氏父子的力劝,更始帝才命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诸郡。
新莽地皇四年六月,刘秀的兄长被更始帝杀死。刘秀表面上不敢表现出伤感之色,但是心里却非常难过。冯异就单独拜见他,以便宽慰他,并趁机谏言道:“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后汉书·冯异列传》)刘秀正是因为采纳了冯异的建议,才在日后为自己网络了一大批忠心的人才。
冯异虽然才略俱佳,又很受刘秀的赏识,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凡事都表现得很谦虚,如果他在路上遇见其他的将领,就会主动让路。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总是爱躲在大树下,不想参与其中,所以军士们都称他为“大树将军”,以称赞他的德行。
清人郑板桥曾写道:“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看似赞竹实则誉人,而冯异便是这样一位有气节、谦虚待人的尚德名士,他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度己之心度人,不但成就了一代帝王刘秀,也成就了他自己。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很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最独特之处是有许多种类的蛇。岛上的居民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蛇。 有一天,北风呼啸,突然降温。父子俩徒步去集市办年货,途中在路边看到两条冻僵的蛇。儿子
南北朝时期,有一僧人名释容,他每天都外出化缘,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晚上返回寺院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毫无光亮的黑暗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的时候便时常撞到一起。释容也有过这几次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匆忙,两个人都会相撞还会受伤。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有位禅师德高望众,门下弟子无数,其中有一个小僧的名字叫“恶者”,由于名字不好听,小僧很苦恼,于是他想请禅师为他改一个好听的名字。
有一位沙弥,满怀疑惑地向无名禅师问道:「禅师,您说学佛的人要发菩提心普度众生,但如果是一个坏人,他已经失去做人的条件,那就不是人了,既然不是人,还要度他吗?」无名禅师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同印章上的刻
达摩祖师早年辞别祖塔,跨越重重大洋,抵达中国。于是有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与武帝论功德的对话。梁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言:“实无功德。”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云:“此但人天小果有
面对俗世,很多禅修者觉得,自己已经空空如也,心无一物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不仅是心无一物,而是连心无一物的概念都没有。这之间的分野,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高僧心无一物,但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有一位道谦禅师,跟大慧宗杲禅师学禅很多年,每天用功很认真,但是十几年没有成长,非常焦虑,大慧宗杲禅师就让他到长沙去给张浚居士送信。道谦禅师就更加烦恼,不愿意去。但是老和尚吩咐了,他又不能违逆,于是就把烦恼跟同参道友说了,其中一位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碌地追寻,努力寻求更新更好的活法,继而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斤斤计较。为了不失去而拼命争夺,不容他人有丝毫的冒犯。
向来“大智若愚”被人们认为是做人智慧中的至高境界,能够以“难得糊涂”的心态看待冷暖,用低调的态度为人处世,方能在人生的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往往与宽容的心态分不开。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才能不突显自己的锋芒;能够
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总爱反着穿袜子,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我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
一人在水池中见到黄金,心里直呼:有金子!有金子!于是立刻进入水池中找金子,找了老半天,十分疲累却一无所获,只好离开池子,坐在旁边休息。 一会儿,水逐渐清澈,金子的影像又浮现出来,他又赶紧踏入
有一个学僧道岫,尽管精于禅道的修持,但一直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领会。想想自个真实没有资历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活,一直不能入门。心想仍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