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齐民要术 卷九

  ●炙法第八十

  炙豚法:用乳下豚极肥者,□□俱得。□治一如煮法,揩洗、刮削,令极净。小开腹,去五藏,又净洗。以茅茹腹令满,柞木穿,缓火遥炙,急转勿住。转常使周匝,不匝则偏焦也。清酒数涂以发色。色足便止。取新□膏极白净者,涂拭勿住。若无新□膏,净麻油亦得。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

  捧或作棒炙:大牛用膂,小犊用脚肉亦得。逼火偏炙一面,色白便割;割□又炙一面。含浆滑美。若四面俱熟然后割,则涩恶不中食也。

  腩奴感切炙:羊、牛、□、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鼓汁,仅令相淹。少时便炙,若汁多久渍,则□。拨火开,痛逼火,回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若举而复下,下而复上,膏尽肉干,不复中食。

  肝炙:牛、羊、□肝皆得。脔长寸半,广五分,亦以葱、盐、鼓汁腩之。以羊络肚□素干反脂裹,横穿炙之。

  牛□炙:老牛□,厚而脆。划穿,痛蹙令聚,逼火急炙,令上劈裂,然后割之,则脆而甚美。若挽令舒申,微火遥炙,则薄而且□。

  灌肠法:取羊盘肠,净洗治。细□羊肉,令如笼肉,细切葱白,盐、喜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

  《食经》曰:“作跳丸炙法:羊肉十斤,□肉十斤,缕切之,生姜三升,橘皮五叶,藏瓜二升,葱白五升,合捣,令如弹丸。别以五斤羊肉作□,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

  □炙□法:小形□一头,□开,去骨,去厚处,安就薄处,令调。取肥□肉三斤,肥鸭二斤,合细琢。鱼酱汁三合,琢葱白二升,姜一合,橘皮半合,和二种肉,□肉上,令调平。以重型□□之,相去二寸下□。以竹箬着上,以板覆上,重物迮之。得一宿。明旦,微火炙。以蜜一程序合和,时时刷之。黄赤色便熟。先以鸡子黄涂之,今世不复用也。

  捣炙法:取肥子鹅肉二斤,□之,不须细□。好醋三合,瓜菹一合,葱白一合,姜、橘皮各半合,椒二十枚作屑,合和这这,更□令调。裹着充竹□上。破鸡子十枚,别取白,先摩之令调,复以鸡子黄涂之。唯急火急炙之,便焦,汁出便熟。作一挺,用物如上;若多作,倍之。若无鹅,用肥□亦得也。

  捣炙法:取肥子鹅肉二斤,□之,不须细□。好醋三合,瓜菹一合,葱白一合,姜、橘皮各半合,椒二十枚作屑,合和之,更□令调。裹着充竹□上。破鸡子十枚,别取白,先摩之令调,复以鸡子黄涂之。唯急火急炙之,使焦,汁出便熟。作一挺,用物如上;若多作,倍之。若无鹅,用肥□亦得也。

  衔炙法:取极肥子鹅一头,净治,煮令半熟,去骨,□之。和大豆酢五合,瓜菹三合,姜、橘皮各半合,切小蒜一合,鱼酱汗二合,椒数十粒作屑。合和,更□令调。取好白鱼肉细琢,裹作□,炙之。

  作饼炙法:取好白鱼,净治,除骨取肉,琢得三升。熟□肉肥者一升,细琢。酢五合,葱、瓜菹各二合,姜、橘皮各半合,鱼酱汁三合,看咸淡、多少,盐之适口。取足作饼,如升盏大,厚五分。熟油微火煎之,色赤便熟,可食。一本:“用椒十枚,作屑和之。”

  酿炙白鱼法:白鱼长二尺,净治,勿破腹。洗之竟,破背,以盐之。取肥子鸭一头,洗治,去骨,细□;酢一升,瓜菹五合,鱼酱汁三合,姜、橘各一合,葱二合,豉汁一合,和,炙之令熟。合取从背、入着腹中,□之如常炙鱼法,微火炙半熟,复以少苦酒杂鱼酱、豉汁,更刷鱼上,便成。

  腩炙法: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鱼酱汁五合。姜、葱、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子鹅作亦然。

  □肉□法:好肥□肉作脔,盐令咸淡适口。以饭作糁,如作□法。看有酸气,便可食。

  《食次》曰:“□炙:用鹅、鸭、羊、犊、□、鹿、□肉肥者,赤白半,细研熬之。以酸瓜菹、□菹、姜、椒、橘皮、葱、胡芹细切、盐、鼓汁,合和肉,丸之。手搦汝角切为寸半方,以羊、□胳肚□裹之。两歧簇两条簇炙之——簇两脔——令极熟。奠,四脔。牛、鸡肉不中用。”

  捣炙:一名“筒炙”,一名“黄炙”。用鹅、鸭、□、鹿、□、羊肉。细研熬和调如“□炙”。若解离不成,与少面。竹筒六寸围,长三尺,削去青皮,节悉净去以肉薄之,空下头,令手捉,炙之。欲熟,——小干,不着手——竖□中,以鸡鸭子白手灌之。若不均,可再上白。犹不平者,刀削之。更炙,白燥,与鸭子黄;若无,用鸡子黄,加少朱,助赤色。上黄用鸡鸭翅毛刷之。急手数转,缓则坏。既熟,浑脱,去两头,六雨断之。促奠二。若不即用,以芦荻苞之,束两头——布芦间可五分——可经三五日,不尔则坏。与面则味少,酢多则难着矣。

  饼炙:“用生鱼,白鱼最好,鲇、□不中用。下鱼片:离脊肋,仰□几上,手按大头,以钝刀向尾割取肉,至皮即止。净洗,臼中熟舂之,勿食蒜气。与姜、椒、橘皮、盐、鼓和。以竹木作圆范,格四寸面,油涂绢藉之。绢从格上下以装之,按令均平,手捉绢,倒饼膏油中煎之。出铛,及热置□上,杯子底按之令拗。将奠,翻仰之。若杯子奠,仰与杯子相应。”又云:“用白肉、生鱼等分,细研熬和如上,手团作饼,膏油煎,如作鸡子饼。十字解奠之,还令相就如全奠。小者二寸半,奠二。葱、胡芹生物不得用,用则斑,可增。众物若是,先停止;若无,亦可用此物助诸物。”

  范炙:用鹅、鸭臆肉。如浑,椎令骨碎。与姜、椒、橘皮、葱、胡芹、小蒜、盐,豉,切,和,涂肉,浑炙之。斫取臆肉,去骨,奠如白煮之者。

  炙蚶:□□上炙之。汁出,去半壳,以小铜□奠之。大,奠六;小,奠八。仰奠。别奠酢随之。

  炙蛎:似炙蚶。汁出,去半壳,三肉共奠。如蚶,别奠酢随之。

  炙车熬:炙如蛎。汁出,去半壳,去屎,三肉一壳。与姜、橘屑,重炙令暖。仰奠四,酢随之。勿太熟——则□。

  炙鱼:用小□、白鱼最胜。浑用。鳞治,刀细谨无小用大,为方寸准,不谨。姜、橘、椒、葱、胡芹、小蒜、苏、□,细切锻,盐、鼓、酢和,以渍鱼。可经宿。炙时以杂香菜汗灌之。燥复与之,熟而止。色赤则好。双奠,不惟用一。

  ●作?宰、奥、糟、苞第八十一

  作□肉法:驴、马、□肉皆得。腊月中作者良,经夏无虫;馀月作者,必须覆护,不密则虫生。□脔肉,有骨者,合骨□□。盐、□、麦□合和,多少量意斟裁,然须盐、□二物等分,麦□倍少于□。和讫,内瓮中,密泥封头,日曝之。二七日便熟。煮供朝夕食,可以当酱。

  作奥肉法:先养宿■令肥,腊月中杀之。□讫,以火烧之令黄,用暖水梳洗之,削刮令净,刳去五藏。□肪□取脂。肉脔方五六寸作,令皮肉相兼,着水令相淹渍,于釜中□之。肉熟,水气尽,更以向所□肪膏煮肉。大率脂一升,酒二升,盐三升,令脂没肉,缓火煮半日许乃佳。漉出瓮中,馀膏仍泻肉瓮中,令相淹渍。食时,水煮令熟,而调和之如常肉法。尤宜新韭“烂拌”。亦中炙啖,其二岁□,肉未坚,烂坏不任作也。

  作糟肉法:春夏秋冬皆得作。以水和酒糟,搦之如粥,着盐令咸。内捧炙肉于糟中。着屋下阴地,饮酒食饭,皆炙啖之。暑月得十日不臭。

  苞肉法:十二月中杀□,经宿,汁尽□□时,割作捧炙形,茅、菅中苞之。无菅、茅,稻秆亦得。用厚泥封,勿令裂;裂复上泥。悬着屋外北阴中,得至七八月,如新杀肉。

  《食经》曰:“作犬□从摄反法:犬肉三十斤,小麦六升,白酒六升,煮之令三沸。易汤,更以小麦、白酒各三升,煮令肉离骨,乃擘。鸡子三十枚着肉中。便裹肉,甑中蒸,令鸡子得干,以石迮之。一宿出,可食。名曰‘犬□’。”

  《食次》曰:“苞□法:用牛、鹿头,肫蹄,折煮。柳叶细切,择去耳、口、鼻、舌,又去恶者,蒸之。别切□蹄——蒸熟,方寸切——熟鸡鸭卵、姜、椒、橘皮、盐,就甑中和之。仍复蒸之,令极烂熟。一升肉,可与三鸭子,别复蒸令软。以苞之:用散茅为束附之,相连必致令裹。大如□雍,小如人脚□肠。大,长二尺;小,长尺半。大木迮这,令平正,唯重为佳。冬则不入水。夏作,小者不迮,用小板挟之:一处与板两重,都有四板,以绳通体缠之,两头与楔楔苏结反之两板之间,楔宜长薄,令中交度,如楔车轴法,强打不容则止。悬井中,去水一尺许。若急待,内水中。用时去上白皮。名曰‘水□’。”

  又云:“用牛、□肉,煮切之如上。蒸熟,出置白茅上,以熟煮鸡子白三重间之,即以茅苞,细绳□束,以两小板挟之,急束两头,悬井水中。经一日许,方得。”

  又云:“藿叶薄切,蒸。将熟,破生鸡子,并细切姜、橘,就甑中和之。蒸、苞如初。奠如‘白□’——一名‘迮□’是也。”

  ●饼法第八十二

  《食经》曰:“作饼酵法:酸浆一斗,煎取七升;用粳米一升着浆,迟下火,如作粥。

  “六月时,溲一石面,着二升;冬时,着四升作。”

  作白饼法:面一石。白米七八升,作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着火上。酒鱼眼沸,绞去滓,以和面。面起可作。

  作烧饼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带头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

  髓饼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一分,广六七寸。便着胡饼□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经久。

  《食次》曰:“粲:一名‘乱积’。用秫稻米,绢罗之。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杓中下——先试,不下,更与水蜜。作竹杓:容一升许,其下节,□作孔。竹杓中,下沥五升铛里,膏脂煮之。熟,三分之一铛中也。”

  膏环:一名“□□”。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强泽如汤饼面。手搦团,可长八寸许,屈令两头相就,膏油煮之。

  鸡鸭子饼:破写瓯中,不与盐。锅铛中膏油煎之,令成团饼,厚二分。全奠一。

  细环饼、截饼:环饼一名“寒具”。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截饼纯用乳溲者,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起面如上法。盘水中浸剂,于漆盘背上水作者,省脂,亦得十日软,然久停则坚。

  干剂于腕上手挽作,勿着勃。入脂浮出,即急翻,以杖周正之,但任其起,勿刺令穿。熟乃出之,一面白,一面赤,轮缘亦赤,软而可爱。久停亦不坚。若待熟始翻,杖刺作孔者,泄其润气,坚硬不好。法须瓮盛,湿布盖口,则常有润泽,甚佳。任意所便,滑而且美。

  水引、□□法:细绢筛面,以成调肉□汁,待冷溲之。

  水引:□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监铛上,□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切面粥、一名“□子面”。□卢货反□苏货反粥法:刚溲面,揉令熟,大作剂,□饼粗细如小指大。重萦于干面中,更□如粗箸大。截断,切作方□。簸去勃,甑里蒸之。气馏,勃尽,下着阴地净席上,薄摊令冷,□散,勿令相黏。袋盛,举置。须即汤煮,别作□浇,坚而不泥。冬天一作得十日。

  □□:以粟饭□,水浸,即漉着面中,以手向簸箕痛□,令均如胡豆。拣取均者,熟蒸,曝干。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浇,甚滑美。得一月日停。

  粉饼法:以成调肉□汁,接沸溲英粉,若用粗粉,脆而不美;不以汤溲,则生不中食。如环饼面,先刚溲,以手痛揉,令极软熟;更以□汁溲,令极泽铄铄然。割取牛角,似匙面大,钻作六七小孔,仅容粗麻线。若作“水引”形者,更割牛角,开四五孔,仅容韭叶。取新帛细□两段,各方尺半,依角大小,凿去中央,缀角着□。以钻钻之,密缀勿令漏粉。用讫,洗,举,得二十年用。裹盛溲粉,敛四角,临沸汤上搦出,熟煮。□浇。若着酪中及胡麻饮中者,直类玉色,积稹着牙,与好面不殊。一名“搦饼”。着酪中者,直用白汤溲之,不须肉汁。

  豚皮饼法:一名“饼”。汤溲粉,令如薄粥。大铛中煮汤;以小杓子挹粉着铜钵内,顿钵着沸汤中,以指急旋钵,令粉悉着钵中四畔。饼既成,仍挹钵倾饼着汤中,煮熟。令漉出,着冷水中。酷似豚皮。□浇、麻、酪任意,滑而且美。

  治面砂□初饮反法:簸小麦,使无头角,水浸令液。漉出,去水,泻着面中,拌使均调。于布巾中良久□动之,土末悉着麦,于面无损。一石面,用麦三升。

  《杂五行书》曰:“十月亥日食饼,令人无病。”

  ●■饣壹法第八十三

  《风土记》注云:“俗先以二节一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食经》云:“粟黍法:先取稻,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如强汤饼面。手搦之,令长尺馀,广二寸馀。四破,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奠二,箬不开,破去两头,解去束附。”

  ●煮?冥第八十四

  煮□:《食次》曰:“宿客足,作□□苏革反。□末一升,以沸汤一升沃之;不用腻器。断箕漉出滓,以□□舂取勃。勃,别出一器中。折米白煮,取汗为白饮,以饮二升投□汁中。——又云:合勃下饮讫,出勃。□汁复悉写釜中,与白饮合煮,令一沸,与盐。白饮不可过一□。——折米弱炊,令相着,盛饭瓯中,半奠,杓抑令偏着一边,以□汁沃之,与勃。”

  又云:“□末以二升,小器中沸汤渍之。折米煮为饭,沸,取饭中汁升半。折箕漉□出,以饮汗当向□汁上淋之,以□□舂取勃,出别勃置。复着折米渖汁为白饮,以□汁投中。鲑奠如常,食之。”

  又云:“若作仓卒难造者,得停西□□最胜。”

  又云:“以勃少许投白饮中;勃若散坏,不得和白饮,但单用□汁焉。”

  ●醴酪第八十五

  煮醴酪:昔介子推怨晋文公赏从亡之劳不及己,乃隐于介休县绵上山中。其门人怜之,悬书于公门。文公寤而求之,不获,乃以火焚山。推遂抱树而死。文公以绵上之地封之,以旌善人。于今介山林木,遥望尽黑,如火烧状,又有抱树之形。世世祠祀,颇有神验。百姓哀之,忌日为之断火,煮醴要不得而食之,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也。中国流行,遂为常俗。然麦粥自可御暑,不必在寒食。世有能此粥者,聊复录耳。

  治釜令不渝法:常于谙信处买取最初铸者,铁精不渝,轻利易燃。其渝黑难燃者,皆是铁滓钝浊所致。治令不渝法:以绳急束蒿,斩两头令齐。着水釜中,以干牛屎燃釜,汤暖,以蒿三遍净洗。抒却水,干燃使热。买肥□肉脂合皮大如手者三四段,以脂处处遍揩拭釜,察作声。复着水痛疏洗,视汁黑如墨,抒却。更脂拭,疏洗。如是十遍许,汁清无复黑,乃止;则不复渝。煮杏酪,煮饧,煮地黄染,皆须先治釜,不尔则黑恶。

  煮醴法:与煮黑饧同。然须调其色泽,令汁味淳浓,赤色足者良。尤宜缓火,急则焦臭。传曰:“小人之交甘若醴”,疑谓此,非醴酒也。

  煮杏酪粥法:用宿□麦,其春种者则不中。预前一月,事麦折令精,细簸□。作五六等,必使别均调,勿令粗细相杂,其大如胡豆者,粗细正得所。曝令极干。如上治釜讫,先煮一釜粗粥,然后净洗用之。打取杏人,以汤脱去黄皮,熟研,以水和之,绢滤取汁。汁唯淳浓便美,水多则味薄。用干牛粪燃火,先煮杏人汁,数沸,上作豚脑皱然后下□麦米。唯须缓火,以匕徐徐搅之,勿令住。煮令极熟,刚淖得所,然后出之。预前多买机关报瓦盆子容受二斗者,抒粥着盆子中,仰头勿盖。粥色白如凝脂,米粒有类青玉。停至四月八日亦不动。渝釜令粥黑,火急则焦期刊,旧盆则不渗水,覆盖则解离。其大盆盛者,数卷居万反亦生水也。

  ●飧饭第八十六

  作粟飧法:□米欲细而不碎。碎则浊而不美。□讫即炊。经宿则涩。淘必宜净。十遍以上弥佳。香浆和暖水浸□,少时,以手□,无令有块。复小停,然后壮。凡停□,冬宜久,夏少时,盖以人意消息之。若不停□,则饭坚也。投飧时,先调浆令甜酢适口,下热饭于浆中,尖出便止。宜少时住,勿使挠搅,待其自解散,然后捞盛,飧便滑美。若下饭即搅,令饭涩。

  折粟米法:取香美好谷脱粟米一石,勿令有碎杂。于木槽内,以汤淘,脚踏;泻去渖,更踏;如此十遍,隐约有七斗米在,便止。漉出,曝干。炊时,又净淘。下□时,于大盆中多着冷水,必令冷彻米心,以手□□,良久停之。折米坚实,必须弱炊故也,不停则硬。投饭调浆,一如上法。粒似青玉,滑而且美。又甚坚实,竟日不饥。弱炊作酪粥者,美于粳米。

  作寒食浆法:以三朋中清明前,夜炊饭,鸡向鸣,下熟热饭于瓮中,以向满为限。数日后便酢,中饮。因家常炊次,三四日辄以新炊饭一碗□之。第取浆,随多少即新汲冷水添之。讫夏,飧浆并不败而常满,所以为异。以二程序,得解水一升,水冷清俊,有殊于凡。

  令夏月饭瓮、井口边无虫法:清明节前二日夜,鸡鸣时,炊黍熟,取釜汤遍洗井口、瓮边地,则无马□,百虫不近井、瓮矣。甚是神验。

  治旱稻赤米令饭白法:莫问冬夏,常以热汤浸米,一食久,然后以手□之。汤冷,泻去,即以冷水淘汰,□取白乃止。饭色洁白,无异清流之米。

  又,□赤稻一臼,米里着蒿叶一把,白盐一把,合□之,即绝白。

  《食经》曰:“作面饭法:用面五升,先干蒸,搅使冷。用水一升。留一升面,减水三合;以七合水,溲四升面,以手擘解。以饭,一升面粉粉干下。稍切取,大如栗颗。讫,蒸熟。下着节中,更蒸之。”

  作粳米糗□法:取粳米,汰洒,作饭,曝令燥。捣细,磨,粗细作两种折。

  粳米枣□法:炊饭熟烂,曝令干,细筛。用枣蒸熟,迮取膏,溲□。率一程序□,用枣一升。

  崔□曰:“五月多作□,以供出入之粮。”

  菰米饭法:菰谷盛韦囊中;捣瓷器为屑,勿令作末,内韦囊中令满,板上揉之取米。一作可用升半。炊如稻米。

  胡饭法:以酢瓜菹长切,□炙肥肉,生杂菜,内饼中急□,□用两卷,三截,还令相就,并六断,长不过二寸。别奠“飘□”随之。细切胡芹、蓼下酢中为“飘□”。

  《食次》曰:“折米饭:生折,用冷水,用虽好,作甚难。蒯苦怪反米饭。蒯者,背洗米令净也。”

  ●素食第八十七

  《食次》曰:“葱韭羹法:下油水中煮葱、韭——五分切,沸俱下。与胡芹、盐、豉、研米糁——粒大如粟米。”

  瓠羹:下油水中煮极熟——瓠体横切,厚三分,沸而下。与盐、豉、胡芹。累奠之。

  油豉:豉三合,油一升,酢五升,姜、橘皮、葱、胡芹、盐,全和,蒸。蒸熟。更以油五升,就气上洒之。讫,即合甑覆泻瓮中。

  膏煎昆菜:以燥菜下油中煎之,可食则止。擘奠如脯。以豉三升煮之,□箕漉取汁,用沃米,令上谐可走虾。米释,漉出——停米豉中,夏可半日,冬可一日,出米。葱、薤等寸切,令得一石许,胡芹寸切,令得一升许,油五升,合和蒸之,可分为两甑蒸之。气馏,以豉汁五升洒之。凡三过三洒,可经一炊久。三洒豉汁,半熟,更以油五升洒之,即下。用热食。若不即食,重蒸,取气出。洒油之后,不得停灶上;则漏去油。重蒸不宜久,久亦漏油。尊讫,以姜、椒末粉之。溲甑亦然。

  □音苏托饭:托二斗,水一石。熬白米三升,令黄黑,合托,三沸。绢漉取汁,澄清,以□一升投中。无□,与油二升,□托好。一升,次“檀托”,一名“托中价”。

  蜜姜:生姜一斤,净洗,刮去皮,□子切,不患长,大如细漆箸。以水二升,煮令沸,去沫。与蜜二升煮,复令沸,更去沫。□子盛,合汁减半奠;用箸,二人共。无生姜,用干姜,法如前,唯切欲极细。

  □瓜瓠法:冬瓜、越冬、瓠,用毛未脱者,毛脱即坚。汉瓜用极大饶肉者,皆削去皮,作方脔,广一寸,长三寸。偏宜□肉,肥羊肉亦佳;肉须别煮令熟,薄切。苏油亦好。特宜菘菜。芜菁、肥葵、韭等皆得。苏油,宜大用苋菜。细擘葱白,葱白欲得多于菜。无葱,薤白代之。浑鼓、白盐、椒末。先布菜于铜铛底,次肉,无肉以苏油代之。次瓜,次瓠,次葱白、盐、豉、椒末,如是次第重布,向满为限。少下水,仅令相淹渍。□令熟。

  又□汉瓜法:直以香酱、葱白、麻油□之。勿下水亦好。

  □菌其殒反法:菌,一名“地鸡”,口未开,内外全白者佳;其口开里黑者,臭不堪食。其多取欲经冬者,收取,盐汁洗去土,蒸令气馏,下着屋北阴干之。当时随食者,取即汤□去腥气,擘破。先细切葱白,和麻油,苏亦好。熬令香;复多擘葱白,浑豉、盐、椒末,与菌俱下,□之。宜肥羊肉;鸡、□肉亦得。肉□者,不须苏油。肉亦先熟煮,薄切,重重布之如“□瓜瓠法”,唯不着菜也。

  □瓜瓠、菌,虽有肉、素两法,然此物多充素食,故附素条中。

  □茄子法:用子未成者,子成则不好也。以竹刀骨刀四破之,用钱则渝黑。汤□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苏弥好。香酱清、擘葱白与茄子俱下,□令熟。下椒、姜末。

  ●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

  葵、菘、芜菁、蜀芥咸菹法:收菜时,即择取好者,菅、蒲束之。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瓮中。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着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菹色仍青,以水洗去咸汁,煮为茹,与生菜不殊。

  其芜菁、蜀芥二种,三日抒出之。粉黍米,作粥清;捣麦□作末,绢筛。布菜一行,以□末薄坌之,即下热粥清。重重如此,以满瓮为限。其布菜法:每行必茎叶颠倒安之。旧盐汁还泻瓮中。菹色黄而味美。

  作淡菹,用黍米粥清,及麦□末,味亦胜。

  作汤菹法:菘菜佳,芜菁亦得。收好菜,择讫,即于热汤中□出之。若菜已萎者,水洗,漉出,经宿生之,然后汤□。□讫,冷水中濯之,盐、醋中。熬胡麻油着,香而且脆。多作者,亦得至春不败。

  □菹法:菹,菜也。一曰:菹不切曰“□菹”。用干蔓菁,正月中作。以热汤浸菜冷柔软,解辫,择治,净洗。沸汤□,即出,于水中净洗,复作盐水暂度,出着箔上。经宿,菜色生好。粉黍米粥清,亦用绢筛麦□末,浇菹布菜,如前法;然后粥清不用大热。其汁才令相淹,不用过多。泥头七日,便熟。菹瓮以穰茹之,如酿酒法。

  作卒菹法:以酢浆煮葵菜,擘之,下酢,即成菹矣。

  藏生菜法:九月、十月中,于墙南日阳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杂菜,种别布之,一行菜,一行土,去坎一尺许,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经冬。须即取,粲然与夏菜不殊。

  《食经》作葵菹法:“择燥葵五斛,盐二斗,水五斗,大麦干饭四斗,合濑:案葵一行,盐、饭一行,清水浇满。七日黄,便成矣。”

  作菘咸菹法:水四斗,盐三升,搅之,令杀菜。又法:菘一行,女□间之。

  作酢菹法:三石瓮。用米一斗,捣,搅取汁三升;煮滓作三升粥。令内菜瓮中,辄以生渍汁及粥灌之。一宿,以青蒿、薤白各一行,作麻沸汤,浇之,便成。

  作菹消去:用羊肉二十斤,肥□肉十斤,缕切之。菹二升,菹根五升,豉汁七升半,切葱头五升。

  蒲菹:《诗义疏》曰:“蒲,深蒲也。《周礼》以为菹。谓蒲始生,取其中心入地者,□,大如匕柄,正白,生啖之,甘脆;又煮,以苦酒浸之,如食□法,大美。今吴人以为菹,又以为□。”

  世人作葵菹不好,皆由葵大脆通行证也。菹菘,以社前二十日种之;葵,社前三十日种之。使葵至藏,皆欲生花乃佳耳。葵经十朝苦霜,乃采之。秫米为饭,令冷。取葵着瓮中,以向饭沃之。欲令色黄,煮小麦时时□桑葛反之。

  崔□曰:“九月,作葵菹。其岁温,即待十月。”

  《食经》曰:“藏瓜法:取白米一斗,□中熬之,以作糜。下盐,使咸淡适口,调寒热。熟拭瓜,以投其中,密涂瓮。此蜀人方,美好。又法:取小瓜百枚,豉五升,盐三程序。破,去瓜子,以盐布瓜片中,次着瓮中,绵其口。三日鼓气尽,可食之。”

  《食经》藏越瓜法:“糟一斗,盐三升,淹瓜三宿。出,以布拭之,复淹如此。凡瓜欲得完,慎勿伤,伤便烂,以布囊就取之,佳。豫章郡人晚种越瓜,所以味亦异。”

  《食经》藏梅瓜法:“先取霜下老白冬瓜,削去皮,取肉方正薄切如手板。细施灰,罗瓜着上,复以灰覆之。煮□皮、乌梅汁着器中。细切瓜,令方三分,长二寸,熟□之,以投梅汁。数日可食。以醋石榴了着中,并佳也。”

  《食经》曰:“乐安令徐肃藏瓜法:取越瓜细者,不操拭,勿使近水,盐之令咸。十日许,出,拭之,小阴干□之,仍内着盆中。作和法:以三升赤小豆,三升秫米,并炒之,令黄,合舂,以三斗好酒解之。以瓜投中,密涂。乃经年不败。”

  崔□曰:“大暑后六日,可藏瓜。”

  《食次》曰:“女□:秫稻米三斗,净淅,炊为饭——软炊。停令极冷,以□范中用手饼之。以青蒿上下奄之,置床上,如作麦□法。三七二十一日,开看,遍有黄衣则止。三七日无衣,乃停,要须衣遍乃止。出,日中曝之。燥则用。”

  酿瓜菹酒法:秫稻炷石,麦□成□隆隆二斗,女□成□平一斗。酿法:须消化,复以五升米□之;消化,复以五升米□之。再□酒熟,则用,不迮出。瓜,盐揩,日中曝令皱盐和暴糟中停三宿,度内女□酒中为佳。

  “瓜菹法:采越瓜,刀子割;摘取,勿令伤皮。盐揩数遍,日曝令皱。先取四月白酒糟盐和,藏之。数日,又过着大酒糟中,盐、蜜、女□和糟,双又藏泥□中,唯久佳。”又云:“不入白酒糟亦得。”又云:“大酒接出清,用醅,若一石,与盐三升,女□三升,蜜三升。女□曝令燥,手□令解,浑用。女□者,麦黄衣也。”又云:“瓜净洗,令燥,盐揩之。以盐和酒糟,令有盐味,不须多,合藏之,密泥□口。软而黄,便可食。大者六破,小者四破,五寸断之,广狭尽瓜之形。”又云:“长四寸,广一寸。仰奠四片。瓜用小而直者,不可用□。”

  瓜芥菹:用冬瓜,切长三寸,广一寸,厚二分。芥子,少与胡芹子,合熟研,去滓,与好酢,盐之,下瓜。唯久益佳也。

  汤菹法:用少菘、芜菁,去根,暂经沸汤,及热与盐、酢。浑长者,依杯截。与酢,并和菜汁;不尔,太酢。满奠之。

  苦笋紫菜菹法:笋去皮,三寸断之,细缕切之;小者手捉小头,刀削大头,唯细薄,随置水中。削讫,漉出,细切紫菜和之。与盐、酢、乳。用半奠。紫菜,冷水渍,少久自解。但洗时勿用汤,汤洗则失味矣。

  竹菜菹法:菜生竹林下,似芹,科大而茎叶细,生极□。净洗,暂经沸汤,速出,下冷水中,即搦去水,细切。又胡芹、小蒜,亦暂经沸汤,细切,和之。与盐、醋。半奠春用至四月。

  □菹法:□去土、毛、黑恶者,不洗,暂经沸汤即出。多少与盐。一升,以暖米清渖汁净洗之,及暖即出,漉下盐、酢中。若不及热,则赤坏之。又,汤撩葱白,即入冷水,漉出,置□中,并寸切,用米。若□子奠,□奠节,料理接奠,各在一边,令满。

  菘根□菹法:菘,净洗遍体,须长切,方如□子,长三寸许。束根,入沸汤,小停出,及热与盐、酢。细缕切橘皮和之。料理,半奠之。

  □呼干反菹法:净洗,缕切三寸长许,束为小把,大如筚篥。暂经沸汤,速出之,及热与盐、酢,上加胡芹子与之。料理令直,满奠之。

  胡芹小蒜菹法:并暂经小沸汤出,下冷水中,出之。胡芹细切,小蒜寸切,与盐、酢。分半奠,青白各在一边。若不各在一边,不即入于水中,则黄坏,满奠。

  菘根萝卜菹法:净洗通体,细切长缕,束为把,大如十张纸卷。暂经沸汤即出,多与盐,二升暖汤合把手按之。又,细缕切,暂经沸汤,与橘皮和,乃暖与则黄坏。料理满奠。□菘、葱、芜菁根悉可用。

  紫菜菹法:取紫菜,冷水渍令释,与葱菹合盛,各在一边,与盐、酢。满奠。

  “蜜姜法:用生姜,净洗,削治,十月酒糟中藏之。泥头十日,熟。出,水洗。内蜜中。大者中解,小者浑用。竖奠四。”又云:“卒作:削治,蜜中煮之,亦可用。”

  “梅瓜法:用大冬瓜,去皮、穰,□子细切,长三寸,□细如研饼。生布薄绞去汁,即下□汁,令小暖。经宿,漉出。煮一升乌梅,与水二升,取一升馀,出梅,令汁清澄。与蜜三升,□汁三升,生橘二十枚——去皮核取汁——复和之,合煮两沸,去上沫,清澄令冷。内瓜讫,与石榴酸者、悬钩子、廉姜屑。石榴、悬钩,一杯可下十度。皮尝看,若不大涩,□子汁至一升。”又云:“乌梅渍汁淘。石榴、悬钩,一奠不过五六。煮熟,去□皮。□一升,与水三升,煮取升半,澄清。”

  “梨菹法:先作漤卢感反:用小梨,瓶中水渍,泥头,自秋至春。至冬中,须亦可用。——又云:一月日可用。——将用,去皮,通体薄切,奠之,以梨漤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若卒作,切梨如上,五梨半用苦酒二升,汤二升,合和之,温令不热,下,盛。一奠五六片,汁沃上,至半。以□置杯旁。夏停不过五日。又云:卒作,煮枣亦可用之。”

  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着酢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葱白,少着,取香而已。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

  □菹法:《毛诗》曰:“薄言采芑。”毛云:“菜也。”《诗义疏》曰:“□,似苦菜,茎青;摘去叶,白汁出。甘脆可食,亦可为茹。青州谓之‘芑’。西河、□门□尤美,时人恋恋,不能出塞。”

  蕨:

  《尔雅》云:“蕨,鳖。”郭璞注云:“初生无叶,可食。《广雅》曰‘紫□’,非也。”

  《诗义疏》曰:“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二月中,高八九寸,老有叶,瀹为茹,滑美如葵。今陇西、天水人,及此时而干收,秋冬尝之;又云以进御。三月中,其端散为三枝,枝有数叶,叶似青蒿,长□坚强,不可食。击、秦曰‘蕨’;齐、鲁曰‘鳖’,亦谓‘蕨’。”

  又浇之。

  《食经》曰:“藏蕨法:先洗蕨,把着器中,蕨一行,盐一行,薄粥沃之。一法:以薄灰淹之,一宿,出,触眼汤瀹之。出□,内糟中。可至蕨时。”

  “蕨菹:取蕨,暂经汤出;小蒜亦然。令细切,与盐、酢。”又云:“蒜,蕨俱寸切之。”

  荇:字或作□。《尔雅》曰:“□,接余。其叶,苻。”郭璞注曰:“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菹食之。”

  《毛诗周南国风》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毛注云:“接余也。”《诗义疏》曰:“接余,其茎白;叶紫赤,正圆,径寸馀,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茎与水深浅等,大如□股,上青下白,以苦酒浸之为菹,脆美,可案酒。其华为蒲黄色。”

  ●饧?第八十九

  史游《急就篇》云:“馓生但反、饴、饧。”

  《楚辞》曰:“炬妆、蜜饵,有□□。”□□亦饧也。

  柳下惠见饴曰:“可以养老。”然则饴□可以养老自幼,故录之也。

  煮白饧法:用白芽散蘖佳;其成饼者,则不中用。用不渝釜,渝则饧黑。釜必磨治令白净,勿使有腻气。釜上加甑,以防沸溢。干蘖末五升,杀米一石。

  米必细□,数十遍净淘,炊为饭。搜集去热气,及暖于盆中以蘖末和之,使均调。卧于□瓮中,铁以手按,拨平而已。以被覆盆瓮,令暖,冬则穰茹。冬须阄日,夏即半日许,看米消减离瓮,作鱼眼沸汤以淋之,令糟上水深一尺许,乃上下水洽讫,向一食顷,使拔□取汁煮之。

  每沸,辄益两杓。尤宜缓火,火急则焦气。盆中汁尽,量不复溢,便下甑。一人专以杓扬之,勿令住手,手住则饧黑。量熟,止火。良久,向冷,然后出之。

  用粱米、稷米者,饧如水精色。

  黑饧法:用青芽成饼□。□末一斗,杀米一石。馀法同前。

  琥珀饧法:小饼如□石,内外明彻,色如琥珀。用大麦□末一斗,杀米一石。馀并同前法。

  煮□法:用黑饧□末一斗六升,杀米一石。卧、煮如法。但以蓬子押取汁,以匕匙纥纥搅之,不须扬。

  《食经》作饴法:“取黍米一石,炊作黍,着盆中。□末一斗搅和。一宿,则得一斛五斗。煎成饴。”

  崔□曰:“十月,先冰冻,作京饧,煮暴饴。”

  《食次》曰:“白茧糖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干为饼:法,厚二分许。日曝小燥,刀直□为长条,广二分;乃斜裁之,大如枣核,两头尖。更曝令极燥,膏油煮之。熟,出,糖聚丸之;一丸不过五六枚。”又云:“手索□,□细如箭□。日曝小燥,刀斜截,大如枣核。煮,丸,如上法。丸大如校核。半奠,不满之。”

  黄茧糖,白秫米,精舂,不簸淅,以栀子渍米取色。炊、舂为□;□加蜜。馀一如白□。作茧,煮,及奠,如前。

  ●煮胶第九十

  煮胶法: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馀月则不成。热则不凝,无作饼。寒则冻□,令胶不黏。

  沙牛皮、水牛皮、□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其胶势力,虽复相似,但驴、马皮薄毛多,胶少,倍费樵薪。破皮履、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然新皮胶色明净而胜,其陈久者固宜,不如新者。其脂□、盐熟之皮,则不中用。譬如生铁,一经柔熟,永无□铸之理,无烂汁故也。唯欲旧釜大而不渝者。釜新则烧令皮着底,釜小费薪火,釜渝令胶色黑。

  法:于井边坑中,浸皮四五日,令极液。以水净洗濯,无令有泥。片割,着釜中,不须削毛。削毛费功,于胶无益,凡水皆得煮;然咸苦之水,胶乃更胜。长作木匕,匕头施铁刃,时时彻底搅之,勿令着底。匕头不施铁刃,虽搅不彻底,不彻底则焦,焦则胶恶,是以尤须数数搅之。水少更添,常使滂沛。经宿□时,勿令绝火。候皮烂熟,以匕沥汁,看末后一珠,微有黏势,胶便熟矣。为过伤火,令胶焦。取净干盆,置灶□丁果反上,以漉米床加盆,布蓬草于床上,以大杓挹取胶汁,泻着蓬草上,滤去滓秽。挹时勿停火。火停沸定,则皮膏汁下,挹不得也。淳熟汁尽,更添水煮之;搅如初法。熟复挹取。看皮垂尽,着釜焦黑,无复黏势,乃弃去之。

  胶盆向满,舁着空静处屋中,仰头令凝。盖则气变成水,令胶解离。凌旦,合盆于席上,脱取凝胶。口湿细紧线以割之。其近盆底土恶之处,不中用者,割却少许。然后十字坼破之,又中断为段,较薄割为饼。唯极薄为佳,非直易干,又色似琥珀者好。坚厚者既难燥,又见黯黑,皆为胶恶也。近盆末下,名为“笨胶”,可以建车。近盆末上,即是“胶清”,可以杂用。最上胶皮如粥膜者,胶中之上,第一黏好。

  先于庭中竖槌,施三重箔□,令免狗鼠,于最下箔上,布置胶饼,其上两重,炎作荫凉,并□霜露。胶饼虽凝,水汁未尽,见日即消;霜露□濡,复难干燥。旦起至食时,卷去上箔,令胶见日;凌旦气寒,不畏消释;霜露之润,见日即干。食后还复舒箔为荫。雨则内敞屋之下,则不须重箔。四五日□□时,绳穿胶饼,悬而日曝。

  极干,乃内屋内,悬纸笼之。以防青蝇尘土之污。夏中虽软相着,至八月秋凉时,日中曝之,还复坚好。

  ●笔墨第九十一

  笔法:韦仲将《笔方》曰:“先次以铁梳梳兔毫有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绵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好,用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我后合扁,卷令极圆。讫,前颉之。”

  “以所整羊毛中截,有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复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发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前颉,内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

  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内筛去草莽若细沙、不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和心反皮汁中。□,江南樊鸡木皮也;共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亦以真珠砂一两,麝香一两,虽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自解碎。重不得过三二两。墨之大诀如此。这小不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