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齐民要术 卷一

  ●耕田第一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世本》曰:“倕曰作耒耜。”“倕,神农之臣也。”

  《吕氏春秋》曰:“耜博六寸。”

  《尔雅》曰:“斪斸谓之定。”犍为舍人曰:“斪斸,锄也,名定。”

  《纂文》曰:“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铲柄长二尺,刃广二寸,以划地除草。”

  许慎《说文》曰:“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也。”“斸,斫也,齐谓之镃基。一曰,斤柄性自曲者也。”“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

  刘□《释名》曰:“田,填也,五谷填满其中。”“犁,利也利则发土绝草根。”“耨,似锄,妪耨禾也。”“斸,诛也,主以诛锄物根株也。”

  凡开荒山泽田,皆七月芟艾之,草干即放火,至春而开。根配省功。其林木大者□乌更反杀之,叶死不扇,便任耕种。三岁后,根枯茎朽,以火烧之。入地尽矣。耕荒毕,以铁齿□楱俎候反再遍杷之,漫掷黍穄,劳郎到反亦再遍。明年,乃中为谷田。

  凡耕高下田,不问餍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胡格反,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楱之,亦无伤;否则大恶也。春耕寻劳,古曰“耰”,今日“劳”。《说文》曰:“□,摩田器。”今人亦名劳曰“摩”,鄙语曰:“耕田摩劳”也。秋耕待白背劳。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长劫反实,湿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盖言泽难遇。喜天时故也。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秋耕□一感反青者为上。比至冬朋,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践则根浮。七月耕之则死。非七月,复生矣。

  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羹懿反种,七月、八月犁□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凡秋收之后,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谷、黍、穄、粱、秫茇方末反之下,即移羸速锋之,地恒润泽而不坚硬。乃至冬初,常得耕营,不患枯旱。若牛力少者,但九月、十月一劳之,至春□汤历反种亦得。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郑玄注曰:“谓上辛曰郊祭天。《春秋传》曰:‘春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元辰,盖疮后吉辰也。……帝籍,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同和,草木萌动。“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也。”……命田司“司谓‘田□’,主农之官。”……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舍,犹止也。蛰虫启户,耕事少闲,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无作大事,以妨农事。……

  “孟夏之月,……劳农劝民,无或失时。“重力劳来之。”……命农勉作,无体于都。“急趣农也。……《王居明堂礼》曰:‘无宿于国’也。”……

  “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墐,谓涂闭之,此避杀气也。”

  “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藏而成冬。……劳农以休息之。“‘党正’:‘属民饮酒,正齿位’是也。”……

  “仲冬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无发屋室,……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大阴用事,尤重闭藏。”按今世有十月、十一月耕者,非直逆天道,害蛰虫,地亦无膏润,收必薄少也。……

  “季冬之月,……命田官告人出五种;“命田官告民出五种,大寒过,农事将起也。”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耜者,耒之金,耜广五寸。田器,镃錤之属。”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言日月星辰运行至此月,皆币于故基。次,舍也;纪,犹合也。”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而,犹汝也;言专一汝农民之心,令人预有志于耕稼之事;不可徭役,徭役之则志散,失其业也。”……”

  《孟子》曰:“土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赵岐注曰:“言仕之为急,若农夫不耕不可。”

  魏文候曰:“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秋以收敛。”

  《杂阴阳书》曰:“亥为天仓,耕之始。”

  《吕氏春秋》曰:“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高诱注曰:“昌,昌蒲,水草也。”

  《淮南子》曰:“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物之若耕织,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又曰:“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缝裳,无其事而求其功,难矣。”

  《汜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

  “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也。

  “春候地气始通:椓橛木长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后,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去,即土刚。以时耕,一而当四;和气去耕,四不当一。

  “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谓弱土而强之也。

  “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慎无旱耕。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引一耕而当五也。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各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腊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一岁休之。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飞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急灾强土黑垆之田。二月,阴冻毕泽,可□美田缓土及河渚小处。三月,杏华盛,可灾沙白轻土之田。五月、六月,可□麦田。”

  崔寔《政论》曰:“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车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按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脚耧矣,未知耕法如何?今自济州以西,犹用长辕犁、两脚耧。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两脚耧,种垅穊,亦不如一脚耧之得中也。

  ●收种第二

  杨泉《物理论》曰:“梁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种。故《诗》曰:‘揪厥百谷’也。”

  由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

  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才雕反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明年种子。耧耩□种,一斗可种一亩。最家田反须种子多少而种之。其别种种子,常须加锄。锄多则无秕也。先治而别埋,先治,场净不杂;窖埋,又胜器盛。选以所治蓑草蔽窖。不尔必有为杂之患。将种前二十许日,开出水洮,浮秕去则无莠。即晒令燥,种之。依《周官》相地所宜而粪种之。

  《汜胜之术》曰:“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厌□□虫也。”

  《周官》曰:“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郑玄注曰:“土化之法,化之使美,若汜胜之术也。以物地,占其形色。为之种,黄白宜以种禾之属。”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渴泽用鹿,咸泻用□,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彊用蕡,轻爂用犬。此“草人”职。郑玄注曰:“凡所以粪种者,皆谓煮取汁也。赤缇,縓色也。渴泽,故水处也;泻,卤也;貆,貆也;勃壤,粉解者;埴垆,黏疏者;□□,强坚者;轻□,轻□者。故书‘□’为‘挈’,‘坟’作‘□’。杜子春‘挈’读为‘□’,谓地色赤而土刚强也。郑司农云:‘用牛,以牛骨汁渍其种也。谓之粪种。坟壤,多□鼠也。壤,白色。□,麻也。’玄谓坟壤,润解。””

  《淮南术》曰:“从冬至日数至来年正月朔日,五十日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者,日减一斗;有馀日,日益一斗。”

  《汜胜之书》曰:“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

  “陬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崔□》曰:“平量五谷各一升,小□盛,埋垣北墙阴下,……。”馀法同上。

  《师旷占术》曰:“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禾善。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

  ●种谷第三

  稗附出,稗为粟类故。

  种谷:

  谷,稷也,名粟。谷者,五谷之总名,非指谓粟也。然今人专以稷为谷,望俗名之耳。

  《尔雅》曰:“粢,稷也。”

  《说文》曰:“粟,嘉谷实也。”

  郭义恭《广志》曰:“有赤粟、白茎,有黑格誉粟,有张公斑,有含黄仓,有青稷,有雪白粟,亦名白茎。又有白蓝下、竹头茎青、白逮麦、擢石精、卢狗蹯之名种云。”

  郭璞注《尔雅》曰:“今江东呼稷为粢。”孙炎曰:“稷,粟也。”

  按今世粟名,多以人姓字为名目,亦有观形立名,亦有会义为称,聊复载之云耳:

  朱谷、高居黄、刘猪獬、道愍黄、聒谷黄、雀□黄、百日粮,有起妇黄、辱稻粮、奴子典、□□支谷、焦金黄、□(鸟含反)履苍——一名麦争场:此十四种,早熟,耐旱,熟早免虫。聒谷黄、辱稻粮二种,味美。

  今堕车、下马看、百群羊、悬蛇赤尾、罢虎黄、雀民泰、马曳□、刘猪赤、李浴黄、阿摩粮、东海黄、石□(为卧反)岁(苏卧反)、青茎青、黑好黄、陌南禾、隈□黄、宋冀痴、指张黄、兔脚青、惠日黄、写风赤、一□(奴见反)黄、山鹾(□左反)、顿□黄:此二十四种,穗皆有毛,耐风,免雀暴。一□黄一种,易舂。

  宝珠黄、俗得白、张邻黄、白鹾谷、钩千黄、张蚁白、耿虎黄、都奴赤、茄芦黄、薰猪赤、魏爽黄、白茎青、竹根黄、调母粱、磊□黄、刘沙白、僧延黄、赤粱谷、灵忽黄、獭尾青、续德黄、秆容青、猪矢青、烟熏黄、乐婢青、平寿黄、鹿橛白、鹾折筐、黄□□、陈居黄、赤巴粱、鹿蹄黄、饿狗苍、可怜黄、米谷、鹿橛青、阿逻罗:此三十八种,中□大谷。白鹾谷、调母粱二种,味美。秆容青、阿居黄、猪矢青三种,味恶。黄□□、乐婢青二处,易舂。

  竹叶青、石抑□(创怪反)、——竹叶青,一名胡谷。——水黑谷、忽泥青、冲天棒、雉子青、鸱脚谷、雁头青、揽堆黄、青子规:此十种晚熟,耐水;有虫灾则尽矣。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早烹者苗短而收多,晚熟者苗长而收少。强苗者短,黄谷之属是也;弱苗者长、青、白、黑是也。收少者美而耗,收多者恶而息也。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鞠菁、大豆为下。常见瓜底,不减绿豆,本既不论,聊复记之。

  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此为□谷,晚田加种也。

  谷田必须岁易。□子则莠多而收薄矣。□,尹绢反。

  二月、三月种者为□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禾。二月上旬及麻、菩音倍、音勃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春气冷,生迟,不曳挞则根虚,虽生辄死。夏气热而生速,曳挞遇雨必坚□。其春泽多者,或亦不须挞;必谷挞者,宜须待白背,温挞令地坚硬故也。

  凡种谷,雨后为佳。叔叔雨,宜湿种;遇大雨,待□生。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在雨不待白背,湿辗则令苗瘦。□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佳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垅待雨。春耕者,不中也。夏若仰垅,非直荡汰不生,兼与草□俱出。

  凡田谷早晚相杂。防岁道有所宜。有闰之负,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玄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非关早晚。然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苗生如马耳则镞锄。谚曰:“欲得谷,马耳镞。”初角切。衡稀豁之处,锄而补之。且功盖不足言,利益动能百倍。凡五谷,唯小锄为良。小锄者,非直省功,谷亦倍胜。大锄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益少。良田率一尺留一科。刘章《耕田歌》曰:“深耕□种,立苗欲疏;非其类者。锄而去之。”谚云:“回车倒马,掷衣不下,皆十石而收。”言大稀大□之收,皆均平也。

  薄地寻垅蹑之。不耕故。

  苗出垅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

  春锄起地,夏为除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春苗既浅,阴未覆地,湿锄则地坚。夏苗阴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矣。《管子》曰:“国为者,使农寒耕而热芸。”芸,除草也。

  苗既出垅,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楱纵横杷而劳之。杷法:令人坐上,数以手断去草;草塞齿,则伤苗。如此令地熟软,易锄省力。中锋止。

  苗高一尺,锋之。三遍者皆佳。耩故项反者,非不壅本苗深,杀草,益实,然令地坚硬,乏泽难耕。锄得五遍以上,不烦耩。必欲耩者,刈谷之后,即锋茇方末反下令突起,则润泽易耕。

  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垅底。牛迟则子匀,足蹑则苗茂。足迹相接者,亦可不烦挞也。

  熟,速刈。干,速积。刈早则□伤,刈晚则穗折,遇风则收减。湿积则藁烂,积晚则损耗,连雨则生耳。

  凡五谷,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

  《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九十日秀,秀后六十日成。禾‘生’于寅,‘壮’于丁、午,‘长’于丙,‘老’于戊,‘死’于申,恶于壬、癸,忌于乙、丑。

  “凡种五谷,以‘生’、‘生’、‘壮’日种者多实,‘老’、‘恶’、‘死’日种者收薄,以忌日种者败伤。又用‘成’、‘收’、‘满’、‘平’、‘定’日为佳。”

  《汜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其自然者。烧黍穰则害瓠。”《史记》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不可委曲从之。谚曰:“以时及泽,为上策”也。

  《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修宫室,坏垣墙。……

  “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穿窦窖,修□仓。郑玄曰:“为民当入,物当藏也。……堕曰窦,方曰窖。”按谚曰:“家贫无所有,秋墙三五堵。”盖言秋墙坚实,土功之时,一劳永逸,亦贫家之宝也。乃命有司,赵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始为御冬之备。”……

  “季秋之月,……农事备收。“备,犹尽也。”……

  “孟冬之月,……谨盖世故,……循行积聚,无有不敛。“谓刍、禾、薪、蒸之属也。”……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取之不诘。“此收敛尤急之时,有人取者不罪,所以警其主也。”……”

  《尚书考灵曜》曰:“春,鸟星昏中,以种稷。“鸟,朱鸟鹑火也”秋,虚星昏中,以收敛。“虚,玄枵也。””

  《庄子》长梧封人曰:“昔予为禾,耕而卤莽忙补反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郭象曰:”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予来年变齐在细反,深其耕而熟□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餮。”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赵岐注曰:“使民得务农,不违夺其农时,则五谷饶穰,不可胜食也。””“谚曰:‘虽有智惠,不如乘势;虽有□□上兹下其,不如待时。’赵岐曰:“乘势,居富贵之势。□□,田器,耒耜之属。待时,谓农之三时。””又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稗。夫仁,亦在熟而已矣。赵岐曰:‘熟,成也。五谷虽美,种之不成,不如□稗之草,其实可食。为仁不成,亦犹是。””

  《淮南子》曰:“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不潦得谷行。“水势虽东流,人必事而通之,使得循谷而行也。”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遂长。高诱曰:“加功,谓‘是□是□’芸耕之也。遂,成也。”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不能使水西流;后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而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肥、□、高、下,各因其宜。丘陵、孤险不生五谷者,树以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秋畜蔬、食,“菜食曰蔬,谷食曰食。”冬伐薪、蒸,“火曰薪,水曰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转,弃也。”……

  “故先王之制,四海云至,而修封疆;“四海云至,二月也。”虾□鸣,弱降,而通路除道矣;“燕降,三月。”阴降百泉,则修桥梁。“阴降百泉,十月。”昏,张中,则务树谷;“三月昏,张星中于南方。张,南方朱鸟之宿。”大火中,即种黍、菽;“大火昏中,六月。”虚中,即种宿麦;“虚昏中,九月。”昴星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昴星,西方白虎之宿。季秋之月,收敛蓄积。”……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

  “植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得食则难矣。”

  又曰:“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言不夺民之农要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谷;“节,止;欲,贪。”节谷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故禹之趋时也,履遗而不纳,冠挂而不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得孤特,疏数适,则茂好也。”其长也欲相与俱,“言相依植,不偃仆。”其熟也欲相扶。“相扶持,不伤折。”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聚也。””“吾苗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横行必得,从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行,行列也。””

  《盐铁论》曰:“惜草茅者耗禾稼,惠盗贼者伤良人。”

  《汜胜之书》曰:“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又取马骨□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呼毛反,搅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易干。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种时,以馀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

  《汜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孤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凿町作沟,沟广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囊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变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

  “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一亩凡九万三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也。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

  “胡麻,相去一尺。

  “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

  “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用种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

  “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三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用种半升。收二十八石。一曰作二百区。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西兖州刺史刘仁之,老成懿德,谓余言曰:“昔在洛阳,于宅田以七十步之地,试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少地之家,所宜遵用之。

  “区中草生,茇之。区间草,以划划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以鎌比地刈其草矣。”

  汜胜之曰:“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择’取减法,‘神农’复加之。

  “骨汁、粪汁溲种:□马骨、牛、羊、猪、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取汁以渍附子,率汗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捣麋、鹿、羊矢等分,置汗中熟挠和之。候晏温,又溲曝,状如‘后稷法’,皆溲汁干乃止。若无骨,煮缲蛹汁和溲。如此则以区种之,大旰浇之,其收至亩百石以上,十倍于‘后稷’。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虫,骨汁及缲蛹汁皆肥,使稼耐旱,终岁不失于获。

  “获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芒张叶黄,捷获之无张。

  “获禾之法,熟过半断之。”

  《孝经援神契》曰:“黄白土宜禾。”

  《说文》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之中和,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崔□曰:“二月、三月,可种□禾。美田欲稠,薄田欲稀。”

  《汜胜之书》曰:“□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时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汜胜之书》曰:“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

  “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酒势美酽,尤逾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食之。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猪、羊。

  “虫食桃者粟贵。”

  杨泉《物理论》曰:“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熟,收欲速。此良农之务也。”

  《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师古曰:‘岁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五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故齐桓公问于管子曰:“饥寒,室屋漏而不治,垣墙壤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公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年,民被布帛,治屋,筑垣墙。公问:“此何故?”管子对曰:“齐,夷莱之国也。一树而百乘息其下,以其不捎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枝而论,终日不去。今吾沐涂树之枝,日方中,无尺荫,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产,丁壮归而有业。”

  “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

  “还庐树桑,“师古曰:‘还,绕也。’”菜茹有畦。《尔雅》曰:“菜谓之蔌。”“不熟曰馑。”“蔬,菜总名也。”“凡草、菜可食,通名曰蔬。”案生曰菜,熟曰茹,犹生曰草,死曰芦。瓜、瓠、果、□,“郎果反。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臣瓒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说文》曰:“在木曰果,在草曰□。”许慎注《淮南子》曰:“在树曰果,在地曰□。”郑玄注《周官》曰:“果,桃、李属;□,瓠属。”郭璞注《乐雅》曰:“果,木子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曰:“有实曰果,无实曰□。”宋沈约注《春秋元命苞》曰:“木实曰果;□,瓜瓠之属。”五广注《易传》曰:“果、□者,物之实。”殖于疆易。“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易。’师古曰:‘《诗小雅信南山》云:中田有庐,疆易有瓜。即谓此也。’”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师古曰:‘班白者,谓发杂色也。不提挈者,所以伟老人也。’”

  “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服虔曰:‘一月这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师古曰:‘省费燎火,省燎、火之费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燎,音力召反。’”……

  “董仲舒曰:‘《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禾也。’……

  “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三□,“师古曰:‘□,垄也,音工犬反,字或作畎。’”岁代处。故曰代田。“师古曰:‘代,易也。’”古法也。

  “后稷始□田:以二耜为耦,“师古曰:‘□两耜而耕。’”广尺深尺四□,长终□,一□三□,一夫三百□,而播种于□中。“师古曰:‘播,布也。种,谓谷子也。’”苗生叶上,稍耩陇草,“师古曰:‘耨,锄也。’”因聩其土,以附苗根。“师古曰:‘聩,谓下之也。音颓。’”故其《诗》曰:‘或芸或□,黍稷□□。’“师古曰:‘《小雅甫田》之诗。□□,盛貌。芸,音云。□,音子。□,音拟。’”芸,除草也。耔,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师古曰:‘比,音必寐反。’”能风与旱,“师古曰:‘能,读曰耐也。’”故□□而盛也。

  “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五倾。“邓展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亩,于古为十二顷。古百步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二百亩,则得今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一斛以上,“师古曰:‘缦田,谓不为甽者也。缦,音莫干反。’”善者倍之。“师古曰:‘善为甽者,又过缦田二斛已上也。’”

  “过使教田太常、三辅。“苏林曰:‘太常,主诸陵,有民,故亦课田种。’”大家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苏林曰:‘为法意状也。’”

  “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师古曰:‘趋,读曰趣。趣,及也。泽,雨之润泽也。’”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师古曰:‘挽,引也。音晚。’”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犁。“师古曰:‘庸,功也,言换功共作也。义亦与庸凭同。’”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师古曰:‘离宫,别处之宫,非天子所常居也。壖,馀也。宫□地,谓外垣之内,内垣之外也。诸缘河壖地,庙垣壖地,其义皆同。守离宫卒,闲而无事,因令于壖地为田也。壖,音而缘反。’”课得谷,皆多其旁田壖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李奇曰:‘令,使也。命者,教也。令离宫卒,教其家,田公田也。’韦昭曰:‘命,谓爵命者。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师古曰:‘令,音力成反。’”又教边郡及居延城。“韦昭曰:‘居延,张掖县也,时有田卒也。’”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