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齐民要术 卷七

  ●货殖第六十二

  范蠡曰:“计然云:‘旱则资车,水则资舟,物之理也。’”

  白圭曰:“趣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汉书》曰:“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五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

  ”胡曰:陆地,牧马二百□,“孟康曰:五十匹也。□,古蹄字。”牛□、角千,“孟康曰:一百六十七头。牛马贵贱,以此为率。”千足羊;“师古曰:凡言千足者,二百五十头也。”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师古曰:言有大陂养鱼,一岁收千石。鱼以斤两为计。”山居,千章之楸;“楸任方章者千枚也。师古曰:大材曰章,解在《百官公卿表》:”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荥南济、河之间千树楸,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锺之田,“孟康曰:一锤受六斛四斗。师古曰:一亩收锺者,凡千亩。”若千亩栀、茜,“孟康曰:茜草、栀子,可用染也。”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谚曰:‘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师古曰:言其易以得利也。”

  “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师古曰:千瓮以酿酒。”□、酱千□,“胡双反。师古曰:□,长颈□也,受十升。”浆千儋,“孟康曰:儋,□也。师古曰:儋,人儋之也,一儋两□。儋,音丁滥反。”屠牛、羊、彘千皮,谷□千锺,“师古曰:谓常□取而居之。”薪藁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洪洞方章材也。旧将作大匠掌材者曰章曹掾。”竹竿万□,轺车百乘,“师古曰:轺车,轻小车也。”牛车千两,木器漆者千枚,铜器千钧,“钧,三十斤也。”素木、铁器若栀、茜千石,“孟康曰:百二十斤为石。素木,素器也。”马□、□千,“师古曰:□,口也,□与口共千,则为马二百也。□,音江钓反。”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孟康曰: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口,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师古曰:手指,谓有巧伎者。指千则人百。”筋、角、丹砂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师古曰:文,文缯也。帛之有色者曰采。”□布、皮革千石,“孟康曰:□布,白叠也。师古曰:□厚之布也。其价贱,故与皮革同其量耳,非白又屯。□者,重厚之貌。”漆千大斗,“师古曰:大斗者,异于量米粟之斗也。今俗犹有大量。”□□、盐鼓千合,“师古曰:□□以斤石称之,轻重齐则为合;盐鼓则斗斛量之,多少等亦为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今西楚荆、沔之俗,卖盐鼓者,盐、鼓各一斗,则各为裹而相随焉,此则合也。说者不晓,□读为升合这这‘合’,又改作‘台’,竞为解说,失这这远矣。”鲐、□千斤,“师古曰:鲐,海鱼也。□,刀鱼也,饮而不食者。鲐音胎,又音□。□音荠,又音才尔反。而说者妄读鲐为‘夷’,非惟失于训物,亦不知音矣。”□、鲍千钧,“师古曰:□,膊鱼也,即今不着盐而干者也。鲍,今之□鱼也。□音辄。膊,音普各反。□,音于业反。而说者乃读鲍为□鱼之□,音五回反,失义远矣。郑康成以为:□,于□室干之。亦非也。□室干之,即□耳,盖今巴、荆人所呼‘□鱼’者是也,音居偃反。秦始皇载鲍乱臭,则是□鱼耳;而□室干者,本不臭也。□,音蒲北反。”枣、栗千石者三之,“师古曰:三千石。”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师古曰:狐、貂贵,故计其数;羔羊贱,故称其量也。”旃席千具,它果采千种,“师古曰:果采,谓于山野采取果实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侩,“孟康曰:节,节物贵贱也,谓除估侩,其馀利比于千乘之家也。师古曰:侩者,合会二家交易者也;驵者,其首率也。驵,音子朗反。侩,音工外反。”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孟康曰:贪贾,未当卖而卖,未当买而买,故得利少,而十得其三;廉贾,贵乃卖,贱乃买,故十得五也。”亦比千乘之家。此其大率也。……

  “卓氏曰:……吾闻岷山之下沃□,下有□鸱,至死不饥。“孟康曰:□者蹲,水乡多鸱;其山下有沃野灌溉。师古曰:孟说非也。□鸱,谓芋也。其根可食以充粮,故无饥年。《华阳国志》曰: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谚曰:富何卒?

  耕水窟;贫何卒?亦耕水窟。言下田能贫能富。……

  “丙氏……家,自父足、子弟约:俯有拾,仰有取。”

  《淮南子》曰:“贾多端则贫,工多伎则穷,心不一也。”高诱曰:“贾多端,非一术;工多伎,非一能:故心不一也。”

  ●涂瓮第六十三

  凡瓮,七月坯为上,八月为次,馀月为下。

  凡瓮,无问大小,皆须涂治;瓮津则造百物皆恶,悉不成,所以特宜留意。新出□及热脂涂者,大良。若市买者,先宜涂治,勿便盛水。未涂遇雨,亦恶。

  涂法:掘地为小圆坑,旁开两道,以引风火。生炭火于坑中,合瓮口于坑上而熏之。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数数以手摸之,热灼人手,便下。泻热指于瓮中,□转浊流,极令周匝;指不复渗所荫切,乃止。牛羊脂为第一好,□脂亦得。俗人用麻子脂者,误人耳。若脂不浊流,直一遍拭之,亦不免津。俗人釜上蒸瓮者,水气,亦不佳。以热汤数斗着瓮中,涤荡疏洗之,泻却;满盛冷水。数日,便中用。用时更洗净,日曝令干。

  ●造神曲并酒第六十四  女曲在卷九藏瓜中

  作三斛麦□法:蒸、炒、生,各一斛。炒麦:黄,莫令焦。生麦:择治甚令精好。种各别磨。磨欲细。磨讫合和之。

  七月取中寅日,使童子着青衣,日未出时,面向杀地,汲水二十斛勿令人泼水,水长亦可泻却,莫令人用。其和□之时,面向杀地和之,令使绝强。团□之人,皆是童子小儿,亦面向杀地,有污秽者不使。不得令人室近。团□,当日使讫,不得隔宿。屋用草屋,勿使瓦屋。地须净扫,不得秽恶;勿令湿。画地为阡陌,周成四巷。作“□人”,各置巷中,假置“□王”,王者五人。□饼随阡陌比肩相布。

  布讫。使主人家一人为主,莫令奴客为主。与“王”酒脯之法:湿“□王”手中为□,□中盛酒、脯、汤饼。主人三遍读文,各再拜。

  其房欲得板户,密泥涂之,勿令风入。至七日开,当处翻之,还令泥户。至二七日,聚□,还令涂户,莫使风入。至三七日,出之,盛着瓮中,涂头。至四七日,穿孔,绳贯,日中曝,欲得使干,然后内之。其□饼,手团二寸半,厚九分。

  祝□文:东方青帝土公、青帝威神,南方赤帝土公、赤帝威神,西方白帝土公、白帝威神,北方黑帝土公、黑帝威神,中央黄帝土公、黄帝威神,某年、月,某日、辰,朝日,敬启五方五土之神:

  主人某甲,谨以七月上辰,造作麦□数各百饼,阡陌纵横,以辨疆界,须建立五王,各布封境。酒、脯之荐,以相祈请,愿垂神力,勤鉴所领:使虫类绝□,穴虫潜影;衣色锦布,或蔚或炳。杀热火□,以烈以猛;芳越薰椒,味超和鼎。饮利君子,既醉既逞;惠彼小人,亦恭亦静。敬告再三,格言斯整。神之听之,福应自冥。人愿无违,希从毕永。急急如律令。

  祝三遍,各再拜。

  造酒法:全饼□,晒经五日许,日三过以炊帚刷治之,绝令使净。若遇好日,可三日晒。然后细□,布□盛,高屋厨上晒经一日,莫使风土秽污。乃平量□一斗,臼中捣令碎。若浸□一斗,与五升水。浸□三日,如鱼眼汤沸,□米。其米绝令精细。淘米可二十遍。酒饭,人狗不令啖。淘米及炊釜中水、为酒之具有所洗浣者,悉用河水佳也。

  若作秫、黍米酒,一斗□,杀米二石一斗:第一□,米三斗;停一宿,□米五斗;又停再宿,□米一石;又停三宿,□米三斗。其酒饭,欲得弱炊,炊如食饭法,舒使极冷,然后纳之。

  右作糯米酒,一斗□,杀米一石八斗。唯三过□米毕。其炊饭法,直下□,不须报蒸。其下□法:出□瓮中,取釜下沸汤浇之,仅没饭便止。此元仆射家法。

  又造神□法:其麦蒸、炒、生三种齐等,与前同;但无复阡陌、酒脯、汤饼、祭□王及童子手团之事矣。

  预前事麦三种,合和细磨之。七月上寅日作□。溲欲刚,捣欲精细,作熟。饼用圆铁范,令径五寸,厚一寸五分,于平板上,令壮士熟踏之。以□刺作孔。

  净扫东向开户屋,布□饼于地,闭塞窗户,密泥缝隙,勿令通风。满七日翻之,二七日聚之,皆还密泥。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令燥,□成矣。任意举、阁,亦不用瓮盛。瓮盛者则□乌肠,乌肠者,绕孔黑烂。若欲多作者任人耳,但须三麦齐等,不以三石为限。

  此□一斗,杀米三石;笨□一斗,杀米六斗:省费悬绝如此。用七月七日焦麦□及春酒□,皆笨□法。

  造神□黍米酒方:细□□,燥曝之。□一斗,水九斗,米三石。须多作者,率以此加之。其瓮大小任人耳。桑欲落时作,可得周年停。初下用米一石,次□五斗,又四斗,又三斗,以渐待米消即□,无令热不相及。味足沸定为熟。气味虽正,沸未息者,□势未尽,宜更□之;不□则酒味苦、薄矣。得所者,酒味轻香,实胜凡□。初酿此酒者,率多伤薄,何者?犹以凡□之意忖度之,盖用米既少,□势未尽故也,所以伤薄耳。不得令鸡狗见。所以专取桑落时作者,黍必令极冷也。

  又神□法:以七月上寅日造。不得令鸡狗见及食。看麦多少,分为三分:蒸、炒二分正等;其生者一分,一石上加一斗半。各细磨,和之,溲时微令刚,足手熟揉为佳。使童男小儿饼之,广三寸,厚二寸。须西厢东向开户屋中,净扫地,地上布□:十字立巷,令通人行;四角各造“□奴”一枚。讫,泥户勿令泄气。七日开户翻□,还塞户。二七日聚,又塞之。三七日出之。作酒时,治□如常法,细□为佳。

  造酒法:用黍米二斛,神□一斗,水八斗。初下米五斗,米必令五六十遍淘之。第二□七斗米。三□八斗米。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冷暖之法,悉如常酿,要在精细也。

  神□粳米醪法:春月酿之。燥□一斗,用水七斗,粳米两石四斗。浸□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以毛袋漉□漉滓,又以绢□汁于瓮中,即□饭。候米消,又□八斗;消尽,又□八斗。凡三□,毕。若犹苦者,更以二斗□之。此酒合醅饮之可也。

  又作神□方:以七月中旬以前作□为上时,亦不必在须寅日;二十日以后作者,□渐弱。凡屋皆得作,亦不必在须东向开户草屋也。大率小麦生、炒、蒸三种等分,曝蒸者令干,三种合和,碓□。净簸择,细磨。罗取□,更重磨,唯细为良,□则不好。□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以相着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捣令可团便止,亦不必满千杵。以手团之,大小厚薄如蒸饼剂,令下微□□。刺作孔。丈夫妇人皆团之,不必须童男。

  其屋,预前数日着猫,塞鼠窟,泥壁,令净扫地。布□饼于地上,作行伍,令令相逼,当中十字通阡陌,使容人行。作“□王”五人,置之于四方及中央:中央者面南,四方者面皆向内。酒脯祭与不祭,亦相似,今从省。

  布□讫,闭户密泥之,勿使漏气。一七日,开户翻□,还着本处,泥闭如初。二七日聚之:若止三石麦□者,但作一聚,多则分为两三聚;泥闭哪初。三七日,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开户,勿令见日。五日后,出着外许悬之。昼日晒,夜受露霜,不须覆盖。久停亦尔,但不用被雨。此□得三年停,陈者弥好。

  神□酒方:净扫刷□令净,有土处,刀削去,必使极净。反斧背椎破,令大小枣、栗;斧刃则杀小。用故纸糊席,曝之。夜乃勿收,令受霜露。风、阴则收之,恐土污及雨润故也。若急须者,□干则得;从容者,经二十日许受霜露,弥令酒香。□必须干,润湿则酒恶。

  春秋二时酿者,皆得过夏;然桑落时作者,乃胜于春。桑落时稍冷,初浸□,与春同;及下酿,则茹瓮——止取微暖,勿太厚,太厚则伤热。春则不须,置瓮于□上。

  秋以九月九日或十九日收水,春以正月十五日,或以晦日,及二月二日收水,当日即浸□。此四日为上时,馀日非不得作,恐不耐久。收水法,河水第一好;远河者取极甘井水,小咸则不佳。

  渍□法:“春十日或十五日,秋十五或二十日。所以尔者,寒暖有早晚故也。但候□香沫起,便下酿。过久□生衣,则为失候;失候则酒重钝,不复轻香。

  米必细□,净淘三十许遍;若淘米不净,则酒色重浊。大率□一斗,春用水八斗,秋用水七斗;秋杀米三石,春杀米四石。初下酿,用黍米四斗,再馏弱炊,必令均熟,勿使坚刚、生灭也。于席上摊黍饭令极冷,贮出□汁,于盆中调和,以手搦破之,无块,然后内瓮中。春以两重布覆,秋于布上加□,若值天寒,亦可加草。一宿、再宿,候米消,更□六斗。第三□用米或七八斗第四、第五、第六□,用米多少,皆候□势强弱加减之,亦无定法。或再宿一□,三宿一□,无定准,惟须消化乃□之。每□皆挹取瓮中汁调和之,仅得和黍破块而已,不尽贮出。每□即以酒杷遍搅令均调,然后盖瓮。

  虽言春秋二时杀米三石、四石,然要须善候□势:□势未穷,米犹消化者,便加米,唯多为良。世人云:”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势尽。

  酒若熟矣,押出,清澄。竟夏直以单布覆瓮口,斩席兽布上,慎勿瓮泥;瓮泥封交即酢坏。

  冬亦得酿,但不及春秋耳。冬酿者,必须厚茹瓮、覆盖。初下酿,则黍小暖下之。一发之后,重□时,还摊黍使冷——酒发极暖,重酿暖黍,亦酢矣。

  其大瓮多酿者,依法倍加之。其糠、渖杂用,一切无忌。

  河东神□方:七月初治麦,七日作□。七日未得作者,七月二十日前亦得。麦一石者,六斗炒,三斗蒸,一斗生,细磨之。桑叶五分,苍耳一分,艾一分,茱萸一分——若无茱萸,野蓼亦得用——合煮取汁,令如酒色。漉去滓,待冷,以和□,勿令太泽。捣千杵。饼如凡饼,方范作之。

  卧□法:”先以麦□布地,然后□后讫,又以麦□覆之。多作者,可以用箔、槌,如养蚕法。覆讫,闭户。七日,翻□,还以麦□覆之。二七日,聚□,亦还覆之。三七日,瓮盛。后经七日,然后出曝之。

  造酒法:用黍米。□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治□必使表里、四畔、孔内,悉皆净削,然后细□,令如枣、栗。曝使极干。一斗□,用水二斗五升。

  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时。春酒正月晦日收水为中时。春酒,河南地暖,二月作;河北地寒,三月作;大率用清明节前后耳。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则取则用;其春酒及馀月,皆须煮水为五沸汤,待冷浸□,不然则动。十月初冻尚暖,未须茹瓮;十一月、十二朋,须黍穰茹之。

  浸□,冬十日,春七日,候□发,气香沫起,便酿。隆冬寒厉,虽日茹瓮,□汁犹冻,临下酿时,宜漉出冻凌,于釜中融之——取液而已,不得令热。凌淮尽,还泻着瓮中,然后下黍,不尔则伤冷。假令瓮受五石米者,初下酿,止用米一石。淘米须极净,水清乃止。炊为□,下着空瓮中,以釜中炊汤,及势沃之,令□上水深一寸馀便止。以盆合头。良久水尽,□极熟软,便于席上摊之使冷,贮汁于盆中,搦黍令破,泻着瓮中,复以酒杷搅之。每□皆然。唯十一月、十二月天寒水冻,黍须人体暖下之;桑落、春酒,悉皆冷下。初冷下者,□亦冷;初暖下者,□亦暖;不得□易冷热相杂。次□八斗,次□七斗,皆须候□□强弱增减耳,亦无定数。

  大率中分米:半前作沃□,半后作再馏黍。纯作沃□,酒便钝;再馏黍,酒便轻香:是以须中半耳。

  冬酿六七□,春作八九□。冬欲温暖,春欲清凉。□米太多则伤热,不能久。春以单布覆瓮,冬用荐盖之。冬,初下酿时,以炭火掷着瓮中,拔刀横于瓮上。酒熟乃去之。冬酿十五日熟,春酿十日熟。

  至五月中,瓮别□盛,于日中炙之,好者不动,恶者色变。色变者宜先饮,好者留过夏。但合醅停须臾便押出,还得与桑落时相接。地窖着酒,令酒土气,唯连□草屋中居之为佳。瓦屋亦热。作□、浸□、炊、酿,一切悉用河水。无手力之家,乃用甘井水耳。

  《淮南万毕术》曰:“酒薄复厚,渍以莞蒲。”“数蒲渍酒中,有顷出之,酒则厚矣。”

  凡冬月酿酒,中冷不发者,以瓦瓶盛热汤,坚塞口,又于釜汤中煮瓶,令极热,引出,着酒瓮中,须臾即发。

  ●白醪□第六十五  皇甫吏部家法

  作白醪□法:取小麦三石,一石熬之,一石蒸之,一石生。三等合和,细磨作屑。煮胡叶汤,经宿使冷,和麦屑,捣令熟。踏作饼:圆铁作范,径五寸,厚一寸馀。床上置箔,箔上安蘧□,蘧□上置薪灰,厚二寸。作胡叶汤令沸,笼子中盛□五六饼许,着汤中,少时出,卧置灰中,用生胡叶覆上——以经宿,勿令露湿——特覆□薄遍而已。七日翻,二七日聚,三七日收,曝令干。作□屋,密泥户,勿令风入。若以床小,不得多□多者,可四角头竖槌,重置椽箔如养蚕法。七月作之。

  酿白醪法:取糯米一石,冷水净淘,漉出着瓮中,作鱼眼沸汤浸之。经一宿,米欲绝酢,炊作一馏饭,摊令绝冷。取鱼眼汤沃浸米泔二斗,煎取六升,着瓮中,以竹扫冲之,如茗渤。复取水六斗,细罗□末一斗,合饭一时内瓮中,和搅令饭散。以□物裹瓮,并口覆之。经宿米消,取生疏布漉出糟。别炊好糯米一斗作饭,热着酒中为汛,以单布覆瓮。经一宿,汛米消散,酒味备矣。若天冷,停三五日弥善。

  一酿一斛米,一斗□末,六斗水,六升浸米浆。若欲多酿,依法别瓮中作,不得并在一瓮中。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皆得作之。其□预三日以水洗令净,曝干用之。

  ●笨曲并酒第六十六

  作秦州春酒□法:七月作之,节气早者,望前作;节气晚者,望后作。用小麦不虫者,于大镬釜中炒之。炒法:钉大橛,以绳缓缚长柄匕匙着橛上,缓火微炒。其匕匙如挽棹法,连疾搅之,不得暂停,停则生熟不均。候麦香黄便出不用过焦。然后簸择,治令净。磨不求细;强者酒不断□,刚强难押。

  预前数日钊艾,择去杂草,曝之令萎,勿使有水露气。溲□欲刚,洒水欲均。初溲时,手搦不相著者佳。溲讫,聚置经宿,来晨熟捣。作木范之:令饼方一尺,厚二寸。使壮士熟踏之。饼成,刺作孔。竖槌,布艾椽上,卧□饼艾上,以艾覆之。大率下艾欲厚,上艾稍薄。密闭窗、户。三七日□成。打破,看饼内干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如饼中未燥,五色衣未成,更停三五日,然后出。反覆日晒,令极干,然后高厨上积之。此□一斗,杀米七斗。

  作春酒法:治□欲净,□□欲细,曝□欲干。以正月晦日,多收河水;井水若咸,不堪淘米,下□亦不得。

  大率一斗□,杀米七斗,用水四斗,率以此加减之。十七石瓮,惟得酿十石米,多则溢出。作瓮随大小,依法加减。浸□七八日,始发,便下酿。假令瓮受十石米者,初下以炊米两石为再馏黍,黍熟,以净席薄摊令冷,块大者擘破,然后下之。没水而已,勿更找劳。待至明旦,以酒杷搅之,自然解散也。初下即搦者,酒喜厚浊。下黍讫,以席盖之。

  以后,间一日辄更□,皆如初下法。第二□用米一石七斗,第三□用米一石四斗,第四□用米一石一斗,第五□用米一石,第六□、第七□各用米九总裁:计满九石,作三五日停。尝看之,气味足者乃罢。若犹少味者,更□三四斗。数日复尝,仍未足者,更□三二斗。数日复尝,□势壮,酒乃苦者,亦可过十石米,但取味足而已,不必要止十石。然必须看候,勿使米过,过则酒甜。其七□以前,每欲□时,酒薄霍霍者,是□势盛也,□时宜加米,与次前□等——虽势极盛,亦不得过次前一□斛斗也。势弱酒厚者,须减米三斗。势盛不加,便为失候;势弱不减,刚强不消。加减之间,必须存意。

  若多作五瓮以上者,每炊熟,即须均分熟黍,令诸瓮遍得;若偏□一瓮令足,则馀瓮比候黍熟,已失□矣。

  □,常令寒食前得再□乃佳,过此便稍晚。若邂逅不得早酿者,春水虽臭,仍自中用。

  淘米必须极净。常洗手剔甲,勿令手有咸气;则令酒动,不得过夏。

  作颐□法:断理麦艾布置法,悉与春酒□同;然以九月中作之。大凡作□,七月最良;然七月多忙,无暇及此,且颐□,然此□九月作,亦自无嫌。若不营春酒□者,自可七月中作之。俗人多以七月七日作之。崔□亦曰:“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可作□。”

  其杀米多少,与春酒□同。但不中为春酒:喜动。以春酒□作赜酒,弥佳也。

  作颐酒法:八月、九月中作者,水未定,难调适,宜煎汤三四沸,待冷然后浸□,酒无不佳。大率用水多少,□米之节,略准春酒,而须以意消息之。十月桑落时者,酒气味颇类春酒。

  河东颐白酒法:六月、七月作。用笨□,陈者弥佳,划治,细□。□一斗,熟水三斗,黍米七斗。□杀多少,各随门法。常于瓮中酿。无好瓮者,用先酿酒大瓮,净洗曝干,侧瓮着地作之。

  旦起,煮甘水,至日午,令汤色白乃止。量取三斗,着盆中。日西,淘米四斗,使净,即浸。夜半炊作再馏饭,令四更中熟,下黍饭席上,薄摊,令极冷。于黍饭初熟时浸□,向晓昧旦日未出时,下酿,以手搦破块,仰置勿盖。日西更淘三斗米浸,炊还令四更中稍熟,摊极冷,日未出前□之,亦搦块破。明日便熟。押出之。酒气香美,乃胜桑落时作者。

  六月中,唯得作一石米。酒停三五日。七月半后,稍稍多作。于北向户大屋中作之第一。如无北向户屋,于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日出以后热,即不成。一石米者,前炊五斗半,后炊四斗半。

  笨□桑落酒法:预前净划□,细□,曝干。作酿池,以藁茹瓮,不茹瓮则酒甜,用穰则太热。黍米淘须极净。以九月九日日未出前,收水九斗,浸□九斗。当日即炊米九总裁为□。下□着空瓮中,以釜内炊汤及热沃之,令□上游水深一寸馀便止。以盆合头。良久水尽,□熟极软,泻着席上,摊之令冷。挹取□汁,于瓮中搦黍令破,泻瓮中,复以酒杷搅之。每□皆然。两重布盖瓮口。七日一□,每□皆用米九斗。随瓮大小,以满为限。假令六□,半前三□,皆用沃□;半后三□,作再馏黍。其七□者,四炊沃□,三炊黍饭。瓮满好熟,然后押出。香美势力,倍胜常酒。

  笨□白醪酒法:净削治□,曝令燥。渍□必须累饼置水中,以水没饼为候。七日许。搦令破,漉去滓。炊糯米为黍,摊令极冷,以意□之。且饮且□,乃至尽。□米亦得作。作时必须寒食前令得一□之也。

  蜀人作酴酒法酴音涂: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水麦□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杀米三斗。炊作饭,调强软。合和,复蜜封。数十日便熟。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

  粱米酒法:凡粱米皆得用;赤粱、白粱者佳。春秋冬夏,四时皆得作。净治□如上法。笨□一斗,杀米六斗;神□弥胜。用神□,量杀多少,以意消息。春、秋、桑叶落时,□皆细□;冬则捣末,下绢□。大率一石米,用水三斗。春、秋、桑落三时,冷水浸□、□发,漉去滓。冬即蒸瓮使热,穰茹之;以所量水,煮少许粱米薄粥,摊待温温以浸□;一宿□发,便炊,下酿,不去滓。

  看酿多少,皆平分米作三分,一分一炊。净淘,弱炊为再馏,摊令温温暖于人体,便下,以杷搅之。盆合,泥封。夏一宿,春秋再宿,冬三宿,看米好消,更炊□之,还泥封。第三□,亦如之。三□毕,后十日,便好熟。押出。酒色漂漂与银光一体,姜辛、桂辣、蜜甜、胆苦,悉在其中,芬芳酷烈,轻□遒异,非黍、秫之俦也。

  □米酎法酎音宙:净治□如上法。笨□一斗,杀米六斗;神□弥胜。用神□者,随□杀多少,以意消息。□,捣作末,下绢□。计六斗米,用水一斗。从酿多少,率以此加之。

  米必须□,净淘,水清乃止,即经宿浸置。明旦,确捣作粉,稍稍箕簸,取细者如□法。讫,以所量水煮少许□粉作薄粥。自馀粉悉于甑中干蒸,令气好馏,下之,摊令冷,以□末和之,极令调均。粥温温如人体时,于瓮中和粉,痛抨使均柔,令相着;亦可椎打,如椎□法。擘破块,内着瓮中。盆合,泥封。裂则更泥,勿令漏气。

  正月作,至五月大雨后,夜暂开看,有清中饮,还泥封。至七月,好熟。接饮,不押。三年停之,亦不动。一石米,不过一斗糟,悉着瓮底。酒尽出时,冰硬糟脆,欲似石灰。酒色似麻油,甚酽。先能饮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升半。饮三升,大醉。三升不浇,必死。

  凡人大醉,酩酊无知,身体壮热如火者,作热汤,以冷水解——名曰“生熟汤”,汤令均均小热,得通人手——以浇醉人。汤淋处即冷,不过数斛汤,□转翻覆,通头面痛淋,须臾起坐。与人此酒,先问饮多少,裁量与之。若不语其法,口美不能自节,无不死矣。一斗酒,醉二十人。得者无不传饷亲知以为乐。

  黍米酎法:亦以正月作,七月熟。净治□,捣末,绢□,如上法。笨□一斗,杀米六斗;用神□弥佳,亦随□杀多少,以意消息。米细□,净淘,弱炊再馏黍,摊冷。以□末于瓮中和之,□令调均,擘破块,着瓮中。盆合,泥封。五月暂开,悉同□酎法。芬香美酽,皆亦相似。

  酿此二□,常宜谨慎:多,喜杀人;以饮少,不言醉死,正疑药杀,尤须节量,勿轻饮之。

  粟米酒法:唯正月得作,馀月悉不成。用笨□,不和神□。粟米皆得作酒,然青谷米最佳。治□、淘米,必须细、净。

  以正月一日日未出前取水。日出即晒□。至正月十五日,捣□作末,即浸之。大率□末一总裁——堆量之——水八斗,杀米一石。米,平量之,随瓮大小,率以此加,以向满为度。随米多少,皆平分为四分,从初至熟,四炊而已。

  预前经宿浸米令液,以正月晦日向暮炊酿,正作□耳,不为再馏。饭欲熟时,预前作泥置瓮边,□熟即举甑,就瓮下之,速以酒杷就瓮中搅作三两遍,即以盆合瓮口,泥密封,勿令漏气。看有裂处,更泥封。七日一□,皆如初法。四□毕,四七二十八日,酒熟。

  此酒要须用夜,不得白日。四度□者,乃初押酒时,皆□身映火,勿使烛明及瓮。酒熟,便堪饮。未急待,且封置,至四五月押之弥佳。押讫,还泥封,须便择取荫屋贮置,亦得度夏。气味香美,不减黍米酒。贫薄之家,所宜用之,黍米贵而难得故也。

  又造粟米酒法:预前细□□,曝令干,末之。正月晦日日未出时,收水浸□。一斗□,用水七斗。□发便下酿,不限日数,米足便休为异耳。自馀法用,一与前同。

  作粟米炉酒法:五月、六月、七月中作之倍美。受二石以下瓮子,以石子二三升蔽瓮底。夜炊粟米饭,即摊之令冷,夜得露气,鸡鸣乃和之。大率米一石,杀,□末一斗,春酒糟末一斗,粟米饭五斗。□杀若少,计须减饭。和法:痛□令相杂,填满瓮为限。以纸盖口,□押上,勿泥之,泥则伤热。五六日后,以手内瓮中,看冷无势气,便熟矣。酒停亦得二十许日。以冷水浇。筒饮之。□出者,歇而不美。

  魏武帝上九□法,奏曰:“臣县故令九□春酒法:用□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运河滓便酿。法引曰:‘擘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石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苦,难饮,增为十酿,易饮不病。”

  九□用米九斛,十□用米十斛,俱用□三十斤,但米有多少耳。治□淘米,一如春酒法。

  浸药酒法:——以此酒浸五茄木皮,及一切药。皆有益,神□。——用春酒□及笨□,不用神□。糠、渖埋藏之,勿使六畜食。治□法:须斫去四缘、四角、上下两面,皆三分去一,孔中亦剜去。然后细□,燥曝,末之。大率□末一斗,用水一斗半。多作依此加之。酿用黍,避孕药须细□,淘欲极净,水清乃止。用米亦无定方,准量□势强弱。然其米要须均分为七分,一日一□,莫令空阙阙即折□势力。七□毕,便止。熟即押出之。春秋冬夏皆得作。茹瓮厚薄之宜,一与春酒同,但黍饭摊使极冷,冬即须物覆瓮。其斫去之□,犹有力,不废馀用耳。

  《博物志》胡椒酒法:“以好春酒五升;干姜一两,胡椒七十枚,皆捣末;好美安石榴五枚,押取汁。皆以姜、椒末,及安石榴汁,悉内着酒中,火暖取温。变可冷饮,亦可热饮之。温中下气。若病酒,苦觉体中不调,饮之,能者四五升,不能者可二三升从意。若欲增姜、椒亦可;若嫌多,欲减亦可。欲多作者,当以此为率。若饮不尽,可停数日。此胡人所谓荜酒也。”

  《食经》作白醪酒法:“生秫米一石。方□二斤,细□,以泉水渍□,密盖。再宿,□浮,起。炊米三斗□之,便和调,盖。满五日,乃好。酒甘如乳。九月半后不作也。”

  作白醪酒法:用方□五斤,细□,以流水三斗五升,渍之再宿。炊米四斗,冷,□之。令得七斗汁。凡三□。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酒中,搅令和解,封。四五日,黍浮,缥色上,便可饮矣。

  冬米明酒法:九月,渍精稻米一斗,捣令碎末,沸汤一石浇之。□一斤,末,搅和。三日极酢,合三斗酿米炊之,气刺人鼻,便为大发,搅成。用方□十五斤□之。米三斗,水四斗,合和酿之也。

  夏米明酒法:秫米一石。□三斤,水三斗渍之。炊三斗米□之,凡三。济出,炊一斗,□酒中。再宿,黍浮,便可饮之。

  朗陵何公夏封清酒法:细□□如雀头,先布瓮底。以黍一斗,次第间水五升浇之。泥着日中,七日熟。

  愈疟酒法:四月八日作。用米一石,□一斤,捣作末,俱□水中。须酢,煎一石,取七斗。以□四斤,须浆冷,□□。一宿,上生白沫,起。炊秫一石,冷,□中。三日酒成。

  作□卢丁反酒法:以九月中,取秫米一石六斗,炊作饭。以水一石,宿渍□七斤。炊饭令冷,□□汁中。覆瓮多用荷、箬,令酒香。燥复易之。

  作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干姜一分,鸡舌香一分,荜拨六枚,下□,绢囊盛,内酒中。一宿,蜜一升和之。

  作夏鸡鸣酒法:秫米二斗,煮作糜;□二斤,捣,合米和,令调。以水五斗渍之,封头。今日作,明旦鸡鸣便熟。

  作□酒法:四月取□叶,合花采之,还,即急抑着瓮中。六七日,悉使乌熟,曝之,煮三四沸,去滓,内瓮中,下□。炊五斗米,日中可燥,手一两抑之。一宿,复炊五斗米□之,便熟。

  柯□良知反酒法:二月二日取水,三月三日煎之,先搅□中水。一宿,乃炊秫米饭。日中曝之,酒成也。

  ●法酒第六十七

  酿法酒,皆用春酒□。其米、糠、渖汗□、饭,皆不用人及狗鼠食之。

  黍米酒酒:预□□,曝之令极燥。三月三日,秤□三斤三两,取水三斗三升浸□。经七日,□发,细泡起,然后取黍米三斗三升,净淘——凡酒米,皆欲极净,水清乃止,法酒尤宜存意,淘米不得净,则酒黑——炊作再馏饭。摊使冷,□冷汗中,搦黍令散。两重布盖瓮口。候米消尽,更炊四斗半米□之。每□皆搦令散。第三□,炊米六斗。自此以后,每□以渐加米。瓮无大小,以满为限。酒味醇美,宜合醅饮之。饮半,更炊米重□如初,不着水、□,唯以渐加米,还得满瓮。竟夏饮之,不能穷尽,所谓神异矣。

  作当梁法酒:当梁下置瓮,故曰“当梁”。以三月三日日未出时,取水三斗三升,干□末三斗三升,炊黍米三斗三升为再馏黍,摊命名极冷:水、□、黍俱时下之。三月六日,炊米六□六之。三月九日,炊米九九斗□之。自此以后,米之多少,无复斗数,任意□之,满瓮便止。若欲陬者,但言“偷酒”,勿去取酒。假令出一石,还炊一石米□之,瓮还复满,亦为神异。其糠、渖悉泻坑中,勿令狗鼠食之。

  □米法酒:糯米大佳。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绢□□末三斗三升,□米三斗三升——稻米佳,无者,旱稻米亦得弃事——再馏弱炊,摊令小冷,先下水、□,然后□饭。七日更□,用米六斗六升。二七日更□,用米一石三斗二升。三七日更□,用米二石六斗四升,乃止——量酒备足,便止。合醅饮者,不复封泥。令清者,以盆盖,密泥封之。经七日,便极清澄。接取清者,然后押之。

  《食经》七月七日作法酒方:“一石□作‘燠饼’:编竹瓮下,罗饼竹上,密泥瓮头。二七日出饼,曝令燥,还内瓮中。一石米,合得三石酒也。”

  又法酒方:焦麦□末一石,曝令干,煎汤一石,黍一石,合糅,令甚熟。以二月二日收水,即预煎汤,停之令冷。初□之时,十日一□,不得使狗鼠近之。于后无若或八日、六日一□,会以偶日□之,不得只日。二月中即□令足。常预煎汤停之,□毕,以五升洗手,荡瓮。其米多少,依焦□杀之。

  三九酒法:以三月三日,收水九斗,米九斗,焦□末九斗——先曝干之:一时和之,揉和令极熟。九日一□,后五日一□,后三日一□。勿令狗鼠近之。会以只日□,不得以偶日也。使三月中,即令□足。常预作汤,瓮中停之,□毕,辄取五升洗手,荡瓮,倾于酒瓮中也。

  治酒酢法:若十石米酒,炒三升小麦,令甚黑,以张帛再重为袋,用盛之,周筑令硬如石,安在瓮底。经二七日后,饮之,即回。

  大州白堕□方饼法:谷三石;蒸两石,生一石,别□之令细,然后合和之也。桑叶、胡□叶、艾,各二尺围,长二尺许,合煮之使烂。去滓取汁,以冷水和之,如酒色,和□。燥湿以意酌之。日中捣三千六百杵,讫,饼之。安置暖屋床上:先布麦□厚二寸,然后置□,上亦与□二寸覆之。闭户勿使露见风日。一七日,冷水湿手拭之令遍,即翻之。至二七日,一例侧之。三七日,笼之。四七日,出置日中,曝令干。

  作酒之法,净削刮去垢,打碎,末,令干燥。十斤□,杀米一石五斗。

  作桑落酒法:□末一斗,熟米二斗。其米令精细,净淘,水清为度。用熟不一斗。限三□便止。渍□,候□向发便□,不得失时。勿食小儿人狗食黍。

  作春酒,以冷水渍□,馀各同冬酒。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