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第46讲

  第46讲 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
  同学们好,今天是让我们铭记的日子,党的十六大终于胜利召开。让我们共同祝贺并大会圆满成功。
  我已经着重讲完了这两道题了,一个,是辨别腹满病的,寒、热、虚、实,我用表格的形式,给大家归纳了。再一个,实热证腹满的辨证施治,那四个代表方剂进行比较,我也是用表格来给归纳的,实际上,我觉得对实热证腹满,他(仲景)之所以这么重视,一个是此病,临床确实到现在为止,也是比较常见的,对于虚寒性的腹满,通过《金匮》《伤寒论》的讲解以后,“当与温药”,“宜服四逆辈”的问题,已经熟知了,他在这里面不再重复,特别是在强调,实热证腹满的特点上,我如果用三句话来代表它:第一,痛而不移,腹满病尽管是,以胀满为主,但是疼痛不移,痛而不移。第二,满而不减,一定要记住大承气汤证说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第三,按之反剧,拒按,疼痛剧烈,按之反剧。这就是我写的表格的内容,但是,用三句话,把实热证腹满的特点,根据原文的精神,可以这样概括。再重复一遍,就是“痛而不移”,“满而不减”,“按之反剧”。
  下面,具备同样特点的,还有三张方子,这个大家了解就行了。这三张方子,重点还是大黄附子汤,因为它是“温下”法的代表方剂,而附子粳米汤和赤丸,我为什么也要讲一下呢?一个就是附子粳米汤,我昨天举例也说了,它既可以适用于虚寒性的腹满病,也可以用于虚寒性的寒疝,还有就是,这两张方子都有相反的药物配伍,请大家看第10条,第10条是附子粳米汤,半夏和附子,“半蒌贝蔹及攻乌”,所以,附子和乌头、天雄,它们都是“一代子孙”,现在半夏和附子相遇,这是相反相成,取它的作用,为什么说是相反相成呢?因为“十八反”,是在北齐,叫徐之才的人总结的。张仲景时代,他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相反的,或者是不好的毒副作用。所以,在这个方子里,我们是第一次见到有这样的配伍,后面我们还会遇到,如果说用了相反的药物,并没有发现毒副作用,那就说明张仲景这张方子,配伍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我们初学者,年轻的同志,临床经验不够丰富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说实在的,药局如果看到,你年轻的医生真投这方,他真不给你投,他要把关的。他(仲景)也看到,半夏和附子合用应当注意,你看后边用那几个药,全是保护胃气的药,甘草大枣、粳米。所以,他这个方剂配伍合理,可以抵制或者是减去毒副作用,学经方,就是学方剂配伍,学它的主治证,学病机是怎么分析出来的,怎么达到,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丝丝入扣。现在我要说的第10条,它是个什么情况呢?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二类)
  大家看,“雷鸣切痛”这个疼痛,刚才咱们讲的“心下满痛”,就是对大柴胡汤证的形容,现在他讲的“雷鸣切痛”,象刀割一样的疼,疼得特别剧烈,而且还伴有肠鸣音,气过水声。肠鸣的声音象打雷那样,我想有点夸张了,肠鸣音,咱听着“哗哗”响,但是不能象打雷那么响,就是能听见肠鸣音。“胸胁逆满”,胀满,“呕吐”,所以,我说四症(胀、痛、闭、呕)的话,这一个条文就兼了三症,没涉及到大便秘结,反而是个泄泻,所以,他这个辨病里,辨得非常的活,拿出来进行分析,这个倒不是痛、胀、闭、呕,反而是泻泄,其病机要点为,阳虚挟湿,有湿邪,所以,这是水湿内停的原因,水湿内停挟湿,也是责之阳虚,因此,他(仲景)用的,辛热、辛温之品,炮附子等,当然,要解决“雷鸣切痛”,解决水湿,同时要解决“切痛”,“逆满”,半夏有沉降的作用,降逆满,因此,第10条,我们也可以概括成,它是寒饮逆满证,具备腹满的胀、痛、呕,没有闭,结果是泄泻,一种水饮为患。咱们将来要讲狭义痰饮,特点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那是苓桂术甘汤证,现在这个方子,就偏于温热,是炮附子配半夏,也是阳虚挟有,湿邪、水饮之邪,他所描述的,临床证候特点很特殊,“腹中寒气”,已经把阳虚寒盛的问题拿出来了,所以,它要具备胀、痛、呕,这个“胀”的问题,它是用“胸胁逆满”描述的,这里不仅是胀满,而且有逆气上冲的问题,为什么它也可以主治寒疝呢?因为寒疝,不是有中阳的不足,中焦的虚寒,还有,厥阴肝气的上逆吗?因此,它地方,它就是有肝气上逆的问题。《灵柩·五邪》篇,曾经有这么一段话,我就说一下吧,《灵柩·五邪》篇说,“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所以,关于“腹中寒气”,为什么有“雷鸣切痛”,为什么有腹痛的问题,正好,和这个《灵柩·五邪》篇,所讲的“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相符,“阴气有余”,不就是挟湿、水饮内停了吗?所以“则中寒肠鸣腹痛”。
  关于[按语],我们《讲认》提到了,本方治疗呕吐泄泻的虚寒证,除了上述描述以外,应该兼见四肢厥冷,脉细而迟,舌苔白滑,就是说,再补充一些,全身的虚寒象,把这兼有症补充进来,认为这个方很有疗效,再一个,在[按语]上,他提出了理中汤、附子粳米汤,两证的鉴别,理中汤,它主要是治疗,中焦虚寒的情况,是解决下利的问题,而附子粳米汤,主要是治呕吐,都是治疗中焦虚寒证,都用了附子,然,一个是治下利的,这个是治泄泻,而偏于呕吐,是两个相反的情况,请注意。临床上,我觉得对于老年的虚寒腹痛,小儿的寒饮腹痛,这个方子值得提倡使用,因为它在中虚寒盛,特别是饮停的问题上,治疗腹痛,泄泻,呕吐,有它的道理,这是第10条,我们说附子粳米汤的功效,为散寒降逆,温中止痛,去呕逆作用突出在半夏上。
  第16条,赤丸,112页,这条原文也很简略,原文说: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二类)
  “寒气厥逆”同属于“腹中寒气”,这个叫“厥逆”,“赤丸主之”,这个“厥逆”什么意思?[词解]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说病机有寒气,第二,说症状上,因寒气而腹痛及逆冷,实际上,要从方药测证上来说,是脾肾的虚寒,水饮上逆,因此,我们给赤丸这个症,归纳为寒饮腹痛证,腹痛,而且手足逆冷,厥逆伴发着阳气不达于四末,不能温养四肢,所以要“厥逆”,手足逆冷,这个方剂里面,又是遇到了一个相反的配伍,半夏和乌头,刚才讲附子粳米汤,是半夏、附子配伍,这个方中,是半夏、乌头配伍,而且,有乌头大辛、大热之品,还觉得不够,又加了一两细辛,所以,乌头配细辛,对于沉寒痼冷,有很好的祛寒止痛力。刚才我们说,附子粳米汤,是治疗寒饮逆满证,由于中虚挟湿了,现在,这是脾肾虚寒,水饮水逆,脾肾的虚寒比上方证重,所以,它不仅用了附子、乌头,这一类的辛热药,又加用了细辛,现在要说茯苓,茯苓和半夏配伍,是化饮止呕的作用,茯苓和半夏配伍,能够化饮,能够止呕。
  本方为什么叫“赤丸”,还得找“方后注”,有“内真朱为色”,朱砂,咱们看来朱砂安神丸,你看它颜色是偏红的,是它的蜜丸做好了以后,用朱砂再裹一下,用朱砂得是用钵研得极细,然后,做丸药的时候,是让朱砂在外边包衣,这个赤丸,也是因为它外衣是朱砂的颜色,所以叫“赤丸”了,发红,这朱砂不仅是,取其重镇安神的作用,这里用朱砂的目的,是重镇以降逆,实际上,朱砂还有很重要的防腐作用,长沙出土的汉末女尸,他看她一直保存那么些年,一千好几百年,朱砂防腐的作用非常的好,这也是一个实践证明了的,朱砂重镇安神作用的体现,有朱砂安神丸,咱们这“赤丸”,用它(朱砂)重镇而降逆,再就是,它的防腐作用也是很了不起的。
  关于[按语]的部分,大家自己去看,这是这两张方子,第16条,赤丸的功效,散寒止痛,化饮降逆。
  下面,要讲一下15条,这是我们学习腹满病,对“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大黄附子汤,要有深刻印象,这就作为二类条文,熟悉就够了,15条: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二类)
  我们前面所讲的,实热证腹满“可下之”,全都是热邪与积滞的互结,我们说,审因论治的原则,不仅要看热邪,还要看它热邪,和所与之相结合的邪气,这个就是要审的,寒邪与积滞互结,因此叫做“寒实内结的证治”。怎么知道是“寒实内结”呢?现在,我们首先来分析,条文讲“胁下偏痛”,疼痛的部位,胁下,两胁咱们好说了,现在,它一个“偏”字告诉你,可以偏于一侧的疼痛,咱们说和解剖部位,和近代医学要结合,偏右侧是什么病?胆道的疾病,或者是肝胆疾病。偏于左侧,可能病在胰腺、脾,当然,作为临床常见的疾患,还是在肝、胆和胰腺的疾患,脾的疾患。比方我们讲到了脾的肿大,脾大性肝硬化等脾大的问题,它不是说通过药物,或者手术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讲的是,腹满病、腹痛病的范围里,怎么解决?“胁下偏痛”,偏于一侧,这在描述上和临床的实践上,包括大黄附子汤的应用,真就是这样,偏于一侧的胁痛。我们《讲义》说,应该是指两胁及腹部而言,所以,具体来说,应该是偏于一侧的胁腹部,特别是胆石症,当发作的时候,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偏于右侧的胀、痛,而且还可以放射到后背,这种放射,有的时候可以向上,面积比较大,所以是胁腹部的话,它确实是偏于一侧,这一点,我觉得,张仲景真是了不起,你说他那时候完全靠临床观察,靠四诊合参,他怎么就用文字,能够表述得这么真切,而且是1800年,到现在,我们还能和临床对上号,而且这个经方,还在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就看咱们辨证用得活不活,这方用得怎么样。“胁下偏痛”,它到底是个什么病机?先说了它的部位,得有疼痛,“按之痛者为实”,它得具备拒按,按之痛剧的特点,因此,首先来说,这个疼痛,是属实证腹满的范围。发热的问题,得和脉结合起来分析,“其脉紧弦”,发热,如果是太阳表的发热,脉绝对不会紧弦,假设说是受了风寒的发热,它也是浮紧而不是紧弦,如果是里实证,它应该沉实有力,或者沉迟,也不是紧弦。现在,这“发热”该怎么理解?特别是这个脉象,原文给你介绍了,是寒实内结的结果。寒邪,寒实内结的结果,对于在表的营卫有影响,阳气不行,阴寒之邪,寒邪本身属于阴邪,它又和积滞互结在一起,那不是一般药物能够攻开的,没有相应的治法不行,所以,它影响阳气的运行,在表的营卫不和了。这种发热,还是责之于寒实内结,造成阳气不行,营卫不和。结合临床看,寒实内结证主症,应该是大便不通,这个大便不通,一定得伴有一派的寒象。虚寒象还是寒实象呢?请大家看一下,我们《讲义》上,在[释义]的第二段说了,胁腹疼痛,大便不通,脉象紧弦,正是寒实内结之证,此外,应当伴有恶寒肢冷,舌苔粘腻等症状,这就是从方测证得的,临床真是看到这样,比方我说的胆石症,西医就认为得消炎,点滴,大剂量的西药点滴,中药的消炎利胆片等,那些成药,全都是苦寒药,所以,我临床遇到这个麻烦,胆石症疼得够呛,咱们也用清热的,解郁的药物,甚至于给他攻下,一下子冠心病绞痛发作了,为什么?寒凉药物所致。你只想到是胆石症发作,是因为炎症,他自己也说:“我上火了”,你就用一派的苦寒药,尤其老年人,你给他开1周药,下次他来说,“不好了,我这两天心绞痛发作了几次,但是时间不太长”,马上你就会意识到,是寒凉药所致,对老年人来说,体质上,他就不是实热证的腹满,很可能是虚寒性的,或者说是寒实内结的,这时候,大黄附子汤就是一个有效方,我也是看资料看的,现在摸索出,胆石症,由寒凉药诱发的心绞痛,应该酌加什么药?就能纠正呢?一个是吴茱萸,一个是苏梗,就是一定得,保护他的脾胃宜疏宜通,得有温药调理,对中焦的阳气,就象人参汤的道理,你不用参、姜、术、草,但是,吴茱萸对肝寒可温通,它有很好的治疗意义,苏梗,它是紫苏的梗,又不象紫苏那么辛温表散,但苏梗调理中焦的气滞作用,非常的好,说紫苏对于孕妇,能够起到安胎的作用,实际是对脾胃气滞的胎动不安,最有效,因此,咱们不选紫苏,也不选苏叶,选苏梗和吴茱萸的配合,正好就避免了,寒凉药对冠心病的诱发。我们不是说了吗?“心胃同病”,它这就是胆心相关,因为胃胆的经脉循行部位,和心脉非常接近,因此,你在治胆病的时候,疏肝利胆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应用苦寒药,要想到大黄附子汤,温下去给你的启示。
  我现在建议,吴茱萸和苏醒的配伍,就能够避免这种药害,就是药性不当引起的病害。这样解释以后,这个“发热”,实际临床上不一定能够见到,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就是来说寒实内结,能够阻遏阳气,影响到阳气的运行,所以,要影响营卫的调和,拿发热证,来代表重视寒实内结的问题。阳气被郁滞,它就会影响营卫的调和,所以,它这个方子就三味药,大黄附子细辛汤,我们会联想到《伤寒论》里面,讲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这就是一表一里,这个方用大黄攻其里,那个方用麻黄,解其表,散其表,所以,大黄附子汤好不好用,就看服了药,以后大便通利了没有,大便得利,就算这个病有机转,有好的征兆,反过来说,吃了药也不排便,这一是病重,第二,可能预后有问题,这个方需要和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鉴别。我们[按语]上也说了,一药的变化影响到主治证,我们今天是讲了,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在量的变化上,使它主、辅、佐、使的作用,发生变化,因此,主治证不一样。现在,是一药的变化,当然量也有出入,证候、主治证的适应范围,更是变化,同学们自己去看,就在[按语]最后一段,请大家注意,特别是细辛和附子的配伍,用来治疗寒邪伏于阴分,所以,有阴经不去,不能达外的,这种寒邪,我曾经讲过细辛的作用,现在和炮附子同用,辛、热之品,就是增强它的祛寒力,麻黄附子细辛汤,它重点在于温散寒邪,从表而解,是温经解表法。大黄附子汤的功效,是温阳通便,也可以叫做温下寒积,都可以。从治法上来说,是温阳通便法,从这个方剂的功效作用上,也可以总结为温下寒积。
  关于[临床应用]的部分,我可以介绍一个什么问题呢?六版《金匮讲义》提到了,临床可以用于,缓解慢性肾炎,尿毒症,伴有高血压或脑病,我自己一个亲属年轻的时候,他就是不注意保暖,结果得了隐匿性肾炎,他自己一点也不知道,拼命工作和学习,当他婚后也就4~5的时候,突然发现浮肿,贫血,高血压,当时高血压就按高血压治疗,后来发现,不仅血压不降,而且出现了浮肿和贫血的外观,在住院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他是肾功出现问题了,尿毒症,尿毒氮特别高,肌酐也是很高很高的,西医治疗以后缓解,他当时问大夫了,说:“我这么年轻得这么重的病,我能活几年?”那位西医同志告诉他,“你顶多活8~9年”,因为中间的过程,一旦感冒了,或者尿蛋白增加了,血压升高的时候,我们完全是,用中药给他调理的,调理的过程,延缓了慢性肾衰的进程,他活到10年的时候,就躲过了那位医生的预言,然而,他认为,“我不能再往里扔钱了,我活10年,我已经赚了,够了”,那时候,他才40岁出头,我一看,他的尿素氮,是正常人的8倍以上,肌酐增高也是接近10倍,特别吓人的,肾功衰竭到一定程度了,西医建议说,“你马上要进行透析”,但是,考虑一个是经济上的负担太重,他不想作透析,第二,为什么拒绝治疗,是因为那位西医大夫,给他判死刑,就是8年左右,现在活过10年,认为他多活了2年,他就拒绝治疗,后来,我们就请张琪教授,是我们当地著名老中医,在肾病的研究上特别有经验,他当时出的方,我现在还能想起来,就是益肾化浊法,因为尿素氮排不出去不行,泻下用大黄,而不是后下,一定是同煎,取它的什么作用?我今天讲大承气汤再三的说,为了取它大黄的,攻下热结作用要后下,而且配芒硝,现在,我要说大黄同煎,取它的活血化瘀之力,在芳香化湿药物的运用上,是草果、藿香,或者不用藿香,用佩兰,再就是白蔻、薏苡仁,但是不用杏仁,杏仁偏于辛温,三仁汤是不是对湿温的有效方子,但是,他(张老)偏重于,用白蔻仁、草果仁、薏苡仁,在大黄的用量上,方方不离,都是10克、15克同煎的,那个时候我不是很理解,就这样维持到13年的时候,中西医结合治疗,把尿素氮和肌酐,控制到比较低的水平,如果再降不下来,就有生命危险了,这以后,他又做了一年的透析,钱花得特别多了,当然,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因为他是搞技术工作,而且特别有贡献,所以,他所在的工厂,也是坚决全力以赴,最后决定换肾,换肾是在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家,成功了,我可以说,第一次是在,我们那里不是我的学校,西医院做肾的移植,当时说,配的型,他没有什么明显的排斥反应,但是5天之后,严重的排斥反应,出现了出血现象,第一个,是呕吐物里带血,再一个,尿血非常严重,被迫第7天的时候,结果打开以后,再取出那个异体肾,手术失败,当时,他已经是非常的悲观,他认为,钱花了那么多万元人民币,最后救不了他的命,他就说给他一针,希望是安乐死,我说不行,他的孩子当时才是初中三年级,还没考高中,我说一定要坚持回去,吃中药,但西医同志坚决反对,认为排斥的情况,没有改变的时候,你不能用任何的其它药物,因为所有的药物都要从肝肾解毒,从肝肾走,我们也只好听从西医的安排,继续用,抗排斥药环胞A(新山地明),那药也是很贵重的,一般的家庭很难承担的,在几个月之后,我的妹妹她特别的坚强,去找凡是换肾的家属,跟他们了解情况,说哪做得最好,长春的白求恩医科大学,那里肾外科的大夫,全都是到日本进修回来的,硕、博士生们,负责的就留了一位老专家,我为什么要费时间来讲这些呢?就是说精良的技术,一定要有高尚的医德,在那个时期,我觉得手术要红包那简直成风,而且作为这样的重大手术,那是很贵的,可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大夫,首先和家属说,你这个病人国欢腾,我们马上给他配型,因为要找年青的犯人来取异体肾,一定是查淋巴毒,和你自己的免疫方面得相合,最后终于成功了,我们是在哈尔滨等电话,电话来了以后,我们马上就去,立即就给作一切术前准备,我的妹妹自己去的时候,她自己就感觉到非常的疑惑在哪呢?第一,举目无亲,第二,各医生和他的主任接触不上,究竟用什么形式表达,希望给我们做好,因为我们这是再一次的移植肾,还得花多少万元人民币,他们的主刀医生才36岁,是从东京返回的博士生,他说,“请你放心,我们什么也不要,咱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为了病人的健康”,说得非常简短,因为同时是八个手术台作手术,其中有一个患者临阵脱逃,同时开刀的这六、七家,合起来买的面包,买的烧鸡,此外,他们想买饮料,因为天很热,说买点饮料,让他们医生能解渴,结果他们说,“买饮料太浪费,就给买西瓜就行”,买了几个西瓜,他们平均每家,就掏出了一百几十块钱,非常受感动,我这个亲属,在手术第5天的时候,又同前次一样,出现少尿,就是一昼夜,应该是2400ml以上的尿量,才算正常,他那时候,尿量,就已经开始减少到1000ml以下了,那位医生也觉得好象情况不妙,病人他觉得快到中秋节了,那是术后大概快12天,应该是12天拆线,从第5天开始他又少尿,到第10天的时候,他不想等待拆线了,他说:“我要回家过节”,他的想法是什么呢?我也只能过这个中秋节了,我要跟我儿子团聚,因为他儿子要考高中,我在他的家里陪他那孩子,我接到电话以后,我说你买到卧铺票了吗?因为长春到哈尔滨这样短距离,没有卧铺票,他只能是坐位回来,我说,那能行吗?这么大的手术,还没有拆线,坐位是不可能的,我妹妹说,“不行了,我已经跟他谈不通了,你就想办法要一个救护车,把担架带着,进到站里接”,我做了这个工作,第二天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到车上,他提着尿袋,一上车以后,所有的人都看见他是贫血的外观,极度衰弱,大家都主动地给他让出一个大坐,让他半卧位,结果是长达5~6个小时,到达哈尔滨,担架和救护车给他送到家以后,我们都认为,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结果,当天晚上奇迹出现,他排了2400ml的尿,我们马上用电话,向医生汇报的时候,他也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说:“这种奇迹,应该感谢你们的勇敢!”这种勇敢,不知大家能不能够理解,我现在说到这,我都有点激动了,因为当时我也觉得,怎么这样的奇迹出现了呢?后来我们也想不到,我都觉得,应该给西医外科医生,一个启发是什么呢?西医一定要手术后,特别是肾病,一定要静卧在床,不准动,这种完全静止的做法,实际上应该汲取教训。
  我觉得,咱们中医在骨科的接骨术上,很早就是,倡导“动静结合”很有道理,我妹妹说,他那边的大夫感到不可思议,怎么就坐回来之后,这尿就通开了呢?我觉得,手术中,很可能比方微小血管的创伤,是不是有瘀血在堵塞,所以,我们讲水气病的时候,我也希望你们理解,张仲景提出的,“血不利则为水”,你要治水病,要有活血化瘀药,所以,我为什么要占用时间,来讲这个病例,奇迹发生,不仅是在当时尿通了,而且12天拆线,是我们医院的人去给拆的线,拆线当时,他们也觉得这病人能有希望吗?好象是这次能不能闯过这个关,我现在告诉你们,不仅闯过了,他现在已经56周岁了,还在岗,而且继续为他们的工厂,作出很重要的贡献,他现在状态好到什么程度呢?防排斥的药物,可以间断地使用,我觉得,中药关于益肾化浊,化瘀利尿,利尿的过程中有活血药,特别是大黄的使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有的时候你去学方药,说这个配伍,这个药、那个药怎么配伍,你得学其主要的精神,后来,我不能够每次都去麻烦张琪教授,他今年已经80周岁了,那时候是70岁左右的人了,我就让他的博士生,我们的现任校长,当时38岁的小校长,工作也非常繁忙,我俩在一起研究这个方的加减,现在,你想他病人已活到56岁,而且能够正常工作,是奇迹,是中西医结合的奇迹,所以,后来我们这个病例,对白求恩医科大学的,肾外科那些年轻的医生们,他们也很注意了,是不是就是阑尾炎术后,非得早期下床,对于这样的肾病,鼓励他适当活动,不是完全静躺,静卧看来有问题,这也是意外的收获,他病人本人的决心,给我们这样的一个重要启示。
  我觉得,六版《金匮讲义》讲了,对慢性肾衰,尿毒症,大黄附子汤有效,我认为这要随证加减,关于《中医内科学》里面,讲的化浊的问题,使毒素排出体外,你象关于透析的问题,轻证也不是直接用动脉换血,现在也有腹壁的透析,另外,也汲取了中医的泻法,通过灌肠的办法,使它毒素排出去,所以,咱们中医的,这些泻下化瘀利水法,现在西医也开始应用了,对尿毒症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六版《金匮讲义》,讲了治疗牙痛,大黄附子汤的加减法,时间的关系,我不想介绍了,因为牙痛的情况也很复杂,用这个方,怎么进行对于风火、风寒、胃火、风热、虚火牙痛的加减法,讲得都非常细,因为我没有直接体会,所以也就不讲了,大家自己去看,这是关于腹满病。
  我讲了多少张方子,除了这四个方以外,我又讲了三个方,一共是七方,其中前四方,是一类条文,必须掌握。而且我特别强调了,复方大承气汤,复方大柴胡汤,包括厚朴三物汤,对于不全肠梗阻,各种肠梗阻,如果允许药物观察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表里双解算二类条文,厚朴七物汤,刚才讲的这三个方,附子粳米汤和赤丸,让大家作一个一般性的了解就够了,属于二类都可以,附子粳米汤可以算二类,因为它对于虚寒性的腹满病,虚寒性的寒疝,都有治疗意义。作为大黄附子汤,因为它是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属于二类,必须熟悉。
  下面的时间,我们来讲一下寒疝病,寒疝,那天在开始的时候,我已经给大家讲了,它的概念,疝,《说文解字》说:“腹痛也”,因此,它特指,急性、发作性、阴寒性腹痛。前人总结,“凡寒气攻冲作痛,皆为寒疝”,因此,作为寒气攻冲的情况,发作的时候,腹起包块,不可触近,这是寒疝,腹痛为主症,疼痛的严重程度,拒按到不可触近,腹起包块,所以,老前辈秦伯未形象地说,“腹起包块,如丘陵一样”,象丘陵一样起伏,因此,这个名字写的是,“病”下加“山”字,这是关于寒疝的概念,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寒疝病是以症状特征命名的,而且,当发作的时候,腹起包块,不可触近,这个特征,集中在14条,大建中汤证的条文里面,要给大家解释的。现在我想说,在中医文献当中,我们能够见到的疝病的问题,大体归类为三种,第一类,就是属于我上次,为了和阴狐疝鉴别的问题,在咱们《金匮》里面,提到的阴狐疝,就是小肠疝气,指肠内容物堕入阴囊的,一类疾病,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在女患就是腹股沟斜疝,在男患,就是内容物堕入阴囊,这就是小肠疝气一类,在《金匮》里面,叫做阴狐疝气,在第十九篇。第二类,就是专指外生殖器的局部病变,这里特别是指男性患者,睾丸肿大,疼痛,甚至于也会出现积水,这在中医学里,它叫做?疝或者?疝。请注意?疝,原来的《讲义》,把?疝和阴狐疝都混同了,实际上是应该区别的。第三类,就是我们本篇所讲的,阴寒性腹痛,而且是呈发作性。这就是寒疝腹痛,是一类急性、发作性的,阴寒性腹痛,叫做寒疝。《内经》所说的冲疝,就是我讲奔豚气病的时候,让大家鉴别冲疝,它一定是兼有腹痛,而且还有二便的问题,实际阴寒性腹痛包括这个,只不过冲疝,得随着冲脉之气上逆,有这个问题。
  第14条,和大乌头煎,是共同来描述寒疝发作时的,典型证候,大建中汤证是二类条文,大家一定要熟悉,寒疝涉及四个条文,一个是大建中汤证,14条,还有就是17条,大乌头煎证,还有18条,血虚寒疝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证,表里皆寒的19条,这四个条文都算是二类条文,在四个条文里面,以大建中汤和大乌头煎为重点。
  首先来看一下第14条原文,时间的关系,我先把这个条文顺一下,下次课再来解释,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二类)
  这等于我们在学过,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之后,又一次见到“建中”命名的汤剂,这个方中仍然有饴糖为主药,在“方后注”里面有饴糖,请大家看大建中汤的组成,和我们前面所讲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有什么区别?“心胸中大寒痛”,这是在性质上,已经确定了它是大寒的,后边又紧跟着一个“腹中寒”,到底是虚性还是实性,回去看,疼痛的性质,决定着辨别它的性质,是虚、实的问题。现在他提到,痛、呕、寒,还不能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这就是腹起包块的意思,腹起包块,实证的话,应该是怎么“腹起包块”?虚证的话,腹起包块应该怎么样?下面又解释,“上下痛而不可触近”,痛得不可触近,拒按的形式,应该是实热证腹满所见。现在假设说是虚寒证的话,为什么“痛而不可触近”呢?这是本条的一个疑点,“上下痛”标志着痛无定处,刚才我说,作为实热证腹满,一定得“痛而不移”,痛有定处,他这个“上下痛”,是描述疼痛呈游走性,是没有定处,不是固定的地方,到底是虚寒还是寒实?
  大建中汤,它在煎服法上也很特殊,请大家注意看,药煮完了,去掉渣滓,再内饴糖,然后再微火煎到两升,内一升的胶饴,然后取一升半,并告诉你,“分温再服”,得分着喝,“如一炊顷”,这“一炊顷”,是烧一顿饭的时候,不是吃一顿饭的功夫,煮一顿饭的功夫,多少分钟?再让你饮粥两升,后更服,就是让你喝着粥,来吃这个大建中汤。然后,当一日食糜,什么叫“食糜”?还得糜粥自养,最后又有一个要求,“温覆之”,还得盖上被,这么一系列的要求,为了什么?请大家自学。
  大乌头煎,我说了,也是来描述寒疝发作时的情况,现在不是“心胸中大寒痛”了,请大家看第17条,前面的第一段,是用脉象,来推论寒疝的病因、病机,这等着分析条文的时候,再给大家归纳病因、病机,怎么理解。第二段,“寒疝绕脐痛”,部位不是在心胸中了,而是在脐周围了,“若发则白汗出”,“若发”,提示了是一人发作性的疾患,当他发作的时候,不能念“白[bai]汗出”,这个字念“白[bo]汗出”,为什么念“白[bo]汗”?“白汗“是什么意思?下次讲。“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你看这方厉不厉害,选了5枚,而且大个儿的乌头,“熬”,炒了,然后去皮,不?咀,如何解毒?“方后注”里面要求,去渣以后,“内蜜二升”,然后,还要分强人、弱人服多少,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这么大的量,不叫你一天吃两回。
  这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自学,下课。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